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新时代的中职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分析,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现,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并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分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

摘要: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改革办学体制过程中应该坚持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本文从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不规范的问题论述了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从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中职院校应延展招生对象的受众范围、所教授课程在设置上应具有可前瞻性及科学的预见性、走校企联合路线等几方面对构建该体系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及探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

【中国分类号】G718

一、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教育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瓶颈及现状

(一)生源稀缺造成招生的不良竞争并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给广大中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带来着残酷的挑战,受我国沿袭下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职院校的录取流失率很高,即便部分中职院校采取了用经济手段刺激招生市场的手段扩大招生渠道,但总体来说收效甚微,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训出的学生就业率更似如履薄冰如果恶性循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致使中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选定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中职学生所正在使用的教材教辅普遍陈旧,有些教材的内容自出版之日起多年未有丝毫变化,与时俱进效应地下,存在诸多知识陈旧而导致的与现实脱节的盲点及弊端,教材在内容上更侧重于理论的教授层面,对实际操作的影响知之甚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及具体应用情况脱轨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任教师素质不高

我国中职院校的专职教师的学历、经验普遍偏低,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现实中,多数院校使用兼职制的形式聘请任课教师授课,对其资质及解惑能力缺乏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受师资力量制约,往往出现一名老师教授几门课程的现实,更多新兴的科目甚至没有其对口教师专门授课,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自然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构建“就业导向型”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积极作用与现实意义

(一)重温了教育的本质与归宿

多数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素质低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这一结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有相关研究表明,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学生的差异体现在智力类型上,而不是存在于智力水平方面。简言之,职业院校学生对所学学科实践的能力较强,甚至远远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二)优化配置全社会教育资源

“校企合作”是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中最理想的操作方式。政府、学校、企业参与进入了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社会多个阶层的资源,在分工协作中和谐共进,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科学合理配置,对教育的主客体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系统工程。

(三)人才流动带来理念更新、技术共享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把培养出的学生选送至经济发达的省份进行就业安置,这样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便于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拖动与传播推广作用,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体现全社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九年义务教育过后的公民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普遍严重,这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能够使这类群体以参与者、主人公的形式进入社会,并扮演不同的角色,既体现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公平行,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及长治久安。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形式与方法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将中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相匹配适应,使之在不同的领域能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树立并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外延中职招生对象的范围

中职院校在争抢初中转高中这一年龄梯次的生源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竞争中并无明显优势,实际上,我国有着为数众多的农民工群体及城镇待业人员,可接受中职教育的人群,其范围不能只是定位于应届学生。招生范围的扩大,令中职院校有了自己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社会生源的拓展是其普通高中院校,甚至普通高校所无可比拟的。

(三)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可预见性

中职院校应尊重并利用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强化品牌运营的特色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方向上,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第一时间掌握整个社会层面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特别是能够与中职办学可融合为一体的专业需求,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保持其课程设置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可预见性、操作性,通过逐年品牌专业、品牌课程的沉淀与积累,保证招生、学习、就业诸多环节的良性健康循环。

结语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全社会多方共同期待的焦点,广大中职院校办学的归宿和初衷即是保证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提高就业率,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应用到在校所学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艳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8.

[2]申瑞杰.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专科沟通衔接应以就业为导向[J]成人教育,2013,07:41-42.

[3]闫志利,魏慧敏.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与“矫正”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20-24.

[4]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黄水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J]考试周刊,2009,31:215-216.

[6]徐理文.基于中职学校就业市场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7]王长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职文化课改革[J]华人时刊(校长)2014,Z1:100.

[8]颜玉英.成才视野下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3,25:12.

[9]章远.规模型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D]湖南农业大学,2012.

[10]齐云.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11]杨玉霞.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课堂教学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09,15:55.

作者:冯燕芳

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中职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新时代的中职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分析,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现,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并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随着高中招生普职比例趋于平衡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目前,中职教育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育人才,但是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目前中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强化教师的队伍建设,才能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为中职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所以,笔者站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高度,认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探讨十分必要,只有找出培养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现

1.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双师型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教学,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在保证教师个体素质的同时,要求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的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具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善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授课的能力。

2.具有丰富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了解,对相关专业的发展以及技术成果等进行了解,还要积极地参与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项目研讨工作,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让双师型教师可以一直处在科学领域的前沿,成为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的带头人。

3.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实践能。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具备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生产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指导能力,也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参与技术研发等服务,拥有多种岗位的资格证书,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

1.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支持和管理。目前的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学校本体的支持和管理。从职业的角度看,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有政策的支持,但是职业性的教育活动还不能满足未来发展所需,也就是说专业学科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学校专业发展走向领域前沿。从精神角度来看,很多职业学校并没有树立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师也缺乏特色的教师文化,教师本身对职业领域理论更新和技能提升信心不足,出现个人本领恐慌。很多中职学校已经通过建立专业和兼职的教师团队,将教师资源的差异通过层级进行划分,但由于制度和管理上的缺失,导致很多制度在实施时无法得到落实,个别专业长期无专任教师专业授课,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绊脚石。

2.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不足。我国近几年对中职教师的师资培训逐步得到重视,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经费少、力度小的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工学矛盾的突出让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少,很多中职学校都是业务骨干支撑着教学,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提升自己。久而久之,理论得不到更新、技能得不到提升,成为行业领域专业发展的木桶短板,培养不出更加优秀的职业学生。

3.缺乏合理的教师结构布局。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论去解决高科技问题,而是通过基础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技能来完成一线生产。所以,在进行教师的分配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活动的投入,加大职业技能实训的比重。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结构存在问题,广大教师重视理论而轻实践,所教的专业课程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专业,甚至有的专业已经不被社会需要。由于师资结构安排得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4.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严重的年龄断层现象,教师的建设应该是青年、中年和老年相结合的方式,梯队补充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是目前的专业任职教师的年龄结构中年教师偏多,近几年很少有年轻教师投身职业教育,两头小中间宽,比例不协调,进而产生教学经验得不到延续,教学理论得不到更新,教学实践难以理论升华的问题。

5.教师职称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折射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都有严重的影响。中职学校一定要有一支职称比例科学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教学水平的稳定;只有职称评聘有序渐进的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提升中职教师的发展空间和教学管理质量。但是目前的职称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中高级职称的教師较少,初级职称的教师较多,导致目前的职称机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6.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不配套。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更应该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基于科学化的教育要求,在教师的管理上实现标准化,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管理有着促进作用。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管理模式精细化水平不足,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管理的需要,严重制约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失

1.缺少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很多教师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是双师型教师,无法准确的统计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双师型教师认定随着地方政策各自为政,导致不能实现统一的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

2.缺少教师考核制度。很多中职学校为了鼓励普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但是没有相关的考核政策,导致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以及价值地位得不到兑现,很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让普通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中来。

3.缺少教师保证制度。教育部门虽然对中职学校中的教师编制和队伍建设有一定要求,但是却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重缺乏政策保障,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时没有制度的支持,只会让学校以及教师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资格缺失

目前很多的中职学校中虽有双师型教师,但是他们存在名不符实的情况,他们只有资格证,有的教师连资格证都没有,甚至和普通的教师没有区别,也有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证与所教的专业不相符。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很多人有资格证但是根本没有相关的实践技能,导致双师型教师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三)教学任务重

由于目前的中职学校中的教师存在数量不足情况,很多专业课的教师的数量与教学任务量不能相符,让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很多地方的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的量一般为20课时左右,甚至有的可以达到30课时,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提自己,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教学改革,这样双师型教师的未来发展出现了阻碍。

(四)轻实践、重理论

很多中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升学率,对教师的学历做出严格要求,学校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引进高学历教师。学校对学历的要求过重,导致越来越看重学历,而忽视了实践技能;很多教师将时间放在学术论文的发表上,看重职称的评定,对校企合作生产现场以及企业锻炼等严重缺失,单靠双师型教师来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无法真正地满足企业一线的用工需求。

(五)教师素质不足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到“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积极鼓励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额也逐年加大。学生的增多给学校管理以及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很多中职学校出现师资短缺。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中职学校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教师的招聘,并鼓励相关企业人员应聘兼职教师,但是学校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的投入不足,教师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

1.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体系。中职学校要积极构建相对应的教师培养体系,要保证教师的未来发展科学合理,加强专业方面的建设,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通过不断改进的教学模式来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同步教学,为实现教师双师型发展提供健全保障体系。

2.构建“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想要更好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将“杠杆管理法”运用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去,协同企业制定学习培养方案,在经过企业不断地实践,并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学校和企业都要共同参与培训,务求实效、不流形式,这也是对传统培训的改良以杠杆为教学的内容和途径,将它作为评价标准,形成教学评价统一的模式。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积极的建立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来发掘教师的潜能,不断的调动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积极主动性。中职学校要从自身出发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并给予教师培训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保障。对学校内部的实施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按照要求高质量组织实施。

4.建立教师激励政策。中职学校也要重视奖励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评优和职称评聘方面,对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一定要给予政策支持,并设立特聘岗位,充分发挥出双师型教师的头雁效应,从而激发教师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对于可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研究的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等活动的,应该在教师的精神和物质上满足教师。

5.构建教师成长机制。要把双师型教师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双师型教师的长效机制,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结合教师的专业等条件制定培训计划,帮助教师继续教育。在教师的评定等方面向着双师型方向倾斜,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让教师可以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育中去,从而提升教师的实际经验水平,这样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必须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只有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专业特色多样化发展,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推进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影.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2):67-71.

[2] 倪升阳. 职业本科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23):206-207.

[3] 葛成飞. 現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分析[J]. 文教资料,2020(33):155-157.

[4] 甘勇辉. 新时代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研究[J]. 环球市场,2020(21):299.

[5] 刘汇慧,郑晓莹.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J]. 文教资料,2020(25):132-134.

[6] 徐波.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探析[J]. 当代职业教育,2010(5):22-23.

[7] 李小庆,唐琼. 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分类标准及其培养[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9):66-67.

[8] 马骋.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为例[J]. 职教通讯,2015(8):58-60.

[9] 刘明民.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8):46-47.

[10] 孟晓红.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21(4):43.

作者:张虹

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摘 要]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职学校必须从办学理念、教育形式、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培养计算机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很快,这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充分的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主要分析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开展措施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所需,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任职要求。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想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将就业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改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能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计算机教学。

一、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都无法离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支持,计算机人才在当前的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最近几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他们在毕业后很难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就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和市场以及企业之间存在脱节。中职学校必须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要具备社会所需的发展技能,能够契合市场的要求。[1]在此时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职学校必须从办学理念、教育形式、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培养计算机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就业为导向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教学方式的提出,可以说是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劳动力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必须考虑到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计算机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成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够具备较好的就业前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的提出,也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所决定的,中职学校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上,计算机教学需要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用此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社会更多的是需要计算机实用型人才,但是当前计算机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很快,这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充分的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最为新鲜、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将计算机知识完全教给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十分看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在专业知识的扩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上投入的精力过少。灌输式的教学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主要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教师单一的讲解和学生反复的练习,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上,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较为有限,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考查方式十分落后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考核模式受到传统考查模式的影响很深,考核方式过于落后,当前的计算机考核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教材中统一的、公共的知识当作考核内容的根本来源,这样的考查内容过于陈旧和固定化。中职学校计算机考查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考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需要花费时间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分低能,学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十分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不足。現阶段的计算机考核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考试成绩可以说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看重成绩,忽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计算机专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很快,知识数量也很多,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中职学校很少为教室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教师的活动基本上都局限在学校空间里,很多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计算机教师,他们的活动仅仅局限在教室范围内,这与市场和企业几乎毫无联系。中职计算机教师虽然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了解十分欠缺,这样的现状就使计算机教学脱离了市场环境。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动手能力不足,无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展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特征,计算机知识需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理论性,其中应用性才是计算机知识因素的核心。以往的计算机教学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相当被动的位置上,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首先,必须建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提升,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独有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2]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学习网站、计算机软件等,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实践的场所,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计算机教学由教室转入实训基地中,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从而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计算机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计算机教学,可以有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

(二)改革计算机考核模式

现阶段的计算机考核模式早已无法满足课程的改革趋势,计算机考核需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入手进行创新。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材更新不及时,教材的滞后性会影响到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中职学校选用的计算机教材无法反映出最新的计算机理论,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内容,那么必然会落后于专业的发展方向,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也无法满足今后的岗位所需。中职计算机考核必须在考核内容上进行更新,可以适当补充选修内容,丰富计算机考核内容。可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统一考查,对于计算机专项能力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根据学生所选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建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之上,开展企业岗位化的考核,中职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参与到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丰富考核形式,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到企业岗位中进行测试的机会。

(三)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自身素质有待加强,中职学校需要注重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需要严格要求教师,并且为计算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扩充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中职学校需要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进入企業学习的机会,可以让教师在企业担任一些职务,这样才能够更为充分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所需,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够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职学校必须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计算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所需。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全能型人才。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深入企业中,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能,了解市场的发展动向,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真正做到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孙艳妙.职教计算机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冶学义

上一篇:离职感言讲话稿范文下一篇:审计局半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