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借助SAS统计软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测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13项指标中提取了3个客观的因子作为公因子,并以它们为依据评估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作较科学的评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论文 篇1: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研究

摘 要 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估涉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权重分析和指标量化等多方面的要素,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不仅可以减少教学质量评估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使教学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和客观。本文论述了教学质量评估的一般过程,阐述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支持多种评估框架,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高校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估

0 引言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工作的日趋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估涉及的要素众多,其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扩展性等特点,同时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过程,建立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许多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估中,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总体而言,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高等教育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必须根据教学管理需求,体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特点,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全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1 教学质量评估过程

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估目标、分析评估因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分析、指标量化分析、综合评估、结果分析和采集指标数据等。

(1)确定评估目标。根据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综合分析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教学质量评估的目标、范围和要求。(2)分析评估要素。根据评估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若干因素及这些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关联程度。这些因素将作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3)構建评估指标体系。以关键或主要因素为基准,遵循有关原则,构建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一般具有逐层分解的树形结构。(4)指标权重分析。分析比较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指标的权重值。(5)指标量化分析。建立指标的量化模型,对指标值进行量化。(6)综合评估。对指标值进行聚合量化,得出评估对象的总体评估值。(7)结果评估。对评估值进行分析,找出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8)采集评估数据。采集评估数据可与以上过程并行展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为评估工作采集必要的数据。具体可采用多种手段,例如采用调查打分表、试卷分析表和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记录信息等。

2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效率,必须将编辑评估方案、建立指标体系、量化评估指标等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评估环境。评估系统应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分析、设计和评估手段,支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全过程,能够对评估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此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应当具有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其应满足的功能需求如下:

(1)能够辅助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提供图形化的编辑界面,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编辑。(2)建立符合大众化操作习惯的应用程序界面。让用户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呈现的界面主题,满足主次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容错性原则。(3)能够支持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的采集。系统能够从其他教学支持信息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4)提供教学质量评估的辅助算法,这些算法包括指标量化、权重计算和综合评估等。(5)可对评估方案进行编辑,对关联评估指标进行选取以便实现对评估方案的编辑(包括添加、编辑和删除等操作)。(6)评估结果的多样化显示,将评估结果以文字、报表或图形的形式提供给用户。(7)支持评估数据管理,对评估中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8)支持不同评估方案对比和分析。

3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

根据教学质量评估需求,采用Visual C++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其系统结构、使用流程和使用界面如下。

3.1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人机交互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和数据库层,如图3所示。

人机交互层主要提供可视化的图形编辑环境,使得评估人员能够方便地实现评估工作。

业务逻辑层主要实现系统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实现依赖关系以及相应的数据相关性的检查等。它接收到人机交互层传来的命令并对它进行处理,分别调用指标体系编辑、指标体系一致性验证、指标量化和权重分析、综合计算等模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

数据存储层主要实现评估方案管理、评估数据管理和评估数据采集等功能。

数据库层利用缺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管理。

3.2 使用流程

依托工具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的使用流程为:第一步,根据评估目标与任务,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一个层次化树结构;第二步,选定评估框架,根据用户需要,选择AHP方法,模糊综合评估,灰色聚类评估方法、云模型等评估方法;第三步,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系统提供了两两对比法、倍数环比法和排序编码等权重分析方法;第四步,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指标的不同类型,例如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等建立指标的量化模型,同时可通过采集数据对指标进行量化;第五步,根据选定的评估框架,采用相应的算法,对教学质量评估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估报告,如图2所示。⑤⑥

3.3 系统界面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采用多文档多视窗的风格,支持多种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已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得到应用,其界面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支持手段,能辅助教学管理人员监控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与其他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展现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评估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 李旭军,何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86-88.

② 刘付民,张治斌.基于ASP.NET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2010.26(3):212-214.

③ 胡章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6.

④ 郭海滨.某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2007.

⑤ 初剑锋.基于云模型的炮兵旅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

⑥ 郭齐胜,郅志刚,杨瑞平.装备效能评估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张耀鸿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论文 篇2: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多元统计分析

【摘要】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借助SAS统计软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测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13项指标中提取了3个客观的因子作为公因子,并以它们为依据评估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作较科学的评估。

【关键词】 教学质量;因子分析;指标;数据

一、指标和数据

本文以某校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2009~2010年第一学期)的测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其测评體系共有13项指标:教态与仪表x1;执教纪律性x2;对学生的要求与关爱x3;内容更新与学科发展动态x4;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x5;教材选择x6;内容组织与重、难点把握x7;表达的条理性与清晰性x8;教学的启发性与互动性x9;多媒体应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x10;教案准备x11;课堂管理x12;学习指导与作业批改x13 。随机抽取20位教师,指标数据(见表1)。

二、因子分析过程与结果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评估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的原则上,因而指标很多,而且各指标之间通常又有很强的相关性,很难直接判断出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因子),以再现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一致,故数据不必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计算出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再求出R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在SAS软件中调用FACTOR过程得出结果。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85%,为了充分挖掘信息,提取前三个因子作为公因子,使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6.84%得出相应因子载荷矩阵。

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1)第一公因子F1在每个变量上载荷都很高,可以将F1理解为教学质量综合因子,反映了教学质量的综合水平。尤其在x12课堂管理、x5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x8表达的条理性与清晰性和 x9教学的启发性与互动性上系数更大,这几个方面最能代表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水平,每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应着重在这几方面下工夫。(2)第二公因子F2在x2执教纪律性、x6教材选择上载荷较高,将F2理解为教学水平因子。说明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应该注重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有过硬的执教能力,能够控制课堂。(3)第三公因子F3在x1教态与仪表和x13学习指导与作业批改上载荷较高,将F3理解为教学态度因子。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心始终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利用回归法计算出F1、F2和F3各公因子得分,在SAS软件中调用FACTOR过程的SCORE选项得出结果。将三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重求加权均值,得到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综合得分并排名,计算公式为:F =0.9285×F1+0.0227×F2+0.0172×F3(结果见上表4)。根据因子得分情况,各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具体方面的教学情况和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有的教师综合得分很高,但某因子方面相对不足;有的教师综合得分比较靠后,但某方面较突出。从表4中看到,教师综合得分F排名的结果与该校采取的各指标平均值求和作为教师综合得分的排名结果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计算方法只是把各指标的平均值直接求和作为教师的综合得分,各指标之间不独立,信息存在较大的交叉和冗余,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权重系数是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的各公因子贡献率,避免了以往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缺点,且各公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剔除了信息的交叉和冗余,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

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将评估体系的13项指标综合为3个不相关的公因子指标,既简化了评估体系,又克服了信息间的重叠,并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估得分,通过因子得分,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教学质量评估问题,方法科学客观,评估结果合理可靠,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部门研究决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问题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3~318

[2]陈颖.SAS数据分析系统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06~309

作者:张 丽 吴小涛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初探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在教师考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立完善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对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规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学校教学改革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分层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0 引言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在教师考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该项评估,可以进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的评价。因此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时了解教学活动的真实状况,就成为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实践证明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评估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认真分析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更为完善的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评估指标不够全面和科学。主要表现在评估指标过于简单,不能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指标集中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上,而对实验课、实践课等重视不够,选用同一个评估指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评估,这就造成评估的片面性。

1.2 评估层次单一化。主要表现在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人员层次单一,或者只以学生考评为主,或者只以专家考评为主。单一的参评对象,势必造成评估结果的单一性,不能从各个角度科学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1.3 评估指标针对性不强。目前各高校采取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一般针对一般课程的评估,而其实课程的属性不同,比如文科课程、理工科、英语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的上课要求均不同,对其采取同一个评估指标势必造成评估的不准确性。

1.4 评估指标确定的局限性难以真正反映评估对象的水平。“指标定量化”模式的评估注重指标的行为化和可测性,那些难以行为化和量化的指标常常被方案制订者忽视。

1.5 评估时间单一。一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均设定在学期期末,在期末进行统一评估固然为数据的归总、考核的总结等提供很大方便,但是不能及时将结果向教师进行反馈,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不足之处。

1.6 评估结果缺乏有效反馈。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旨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保持和发扬优点,并对不足的方面进行及时改进。但是若在进行评估后缺乏及时的反馈,评估就流于形式。某些高校虽然在评估后会对其进行反馈,但也只是简单地反馈总得分,没有具体课程或具体指标的得分,这对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利。

2 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

2.1 根据不同类型课程,建立全面的多元化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特点,充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除了建立完整的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以外,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评估指标也极为重要。实践课程的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师是否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安排实践学习程序是否合理;学生能否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等。

2.2 建立分层次的评估人员体系

2.2.1 建立专家评估体系。专家评估组的组成人员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和骨干教师,或者学院督导组成员。建立专门的专家评估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于专家们自身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受评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同时能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上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的要求。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清讲透;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专家一目了然。专家评估的重点可以集中在对教师基本功、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上。

2.2.2 建立同行评估体系。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比如该课程授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重点突出;讲课条理是否清晰;能否及时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互动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进行评议,促进相互提高。

2.2.3 建立学生评估体系。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对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因此,学生评估在整个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对200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希望评估指标中包括教师教学态度、上课特色、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创新意识、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交流等方面的比例达到了90%。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估体系还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估前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参与评估,并且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估对于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教交流的重要性。

2.3 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 一所综合高校一般均有几个大的专业分类,课程的属性也不尽相同。一般可以按课程的专业属性分为文科类、理工科类、外语类、艺术类课程等。为了避免用同一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而造成的片面性,可根据课程的专业属性不同,制订不同的评估指标。可将同一大类课程归总后总结出该类课程的普遍特点,概括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要求。

2.4 不以单一的“量化”指标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 量化的指标很难全面地涵盖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各个方面。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5%的学生认为单凭量化的指标很难反映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全部看法,希望能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未在指标中包括的内容。比如该教师上课的特色,学生对其总体的评价,以及建议和意见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2.5 评估时间多元化 一般评估的时间集中在期末课程将要结束时,虽然为数据的统计等提供很大方便,但是不利于及时反馈,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可將评估的时间段分为期中和期末两部分。参评对象也分别由专家、同行和学生三个层次来组成。第一阶段为期中评估阶段。专家、同行进行听课打分,然后对各指标的分数进行分析,抓出分数高项和分数低项。而学生则直接进行书面反馈,让其如实反映该教师上课特点、优点以及建议和意见等。将三者结合后反馈给教师,以帮助其改进。第二阶段为期末评估阶段。专家、同行、学生对教师进行再次打分,并对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后与期中数据进行比较。此举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2.6 将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 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和提高,若是没有有效的反馈,评估将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尤为重要。这里说的反馈不是简单的将总分反馈给教师。总分只能表明该名教师的教学质量同学院其他教师相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而不能反映其具体的指标得分。因此在对其进行三个层次、分阶段的评估后,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将每一课程每一指标的得分,以及学生的书面意见及时向教师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交流,扬长避短,及时提高。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慢慢摸索实践的过程,只有多吸取先进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凤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1.

[2]徐小兵.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探讨.科教文汇.2008.34.

[3]步山岳.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3.

作者:陈 静

上一篇:庆典集锦下一篇:饭店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