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目录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邮票目录

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的谱系变迁研究

摘 要 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的谱系图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出特定的变迁趋势与特征,二者均在回应特定时空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中进行着动态变化与调整,并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性。为消解高职专业设置过程中出现的专业设置同质性、人才培养单面性、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等实践困境,应处理好国家宏观层面专业制度设计与院校自主性发挥、专业设置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建设等关系,同时,要加强专业群建设,促进群内专业交叉融合,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分类目录;谱系变迁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目录是高职院校组织招生、进行人才培养、指导学生就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的基本依据。职业分类是对现有职业体系进行的科学系统分类,是统一规范社会职业体系、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进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目录调整的重要參照。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诞生,到2006年的示范校、2010年的骨干校、2015年的优质校,再到2019年首批“双高”校的诞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向[1],更加注重特色优质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专业(群)建设正是高职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

高职专业目录的设置有其特定的历史变迁轨迹,从2004年之前参考本科院校专业目录时期出现的专业种类繁多、分类过细、地方特色过于突出等问题,到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专门专业目录的诞生,再到2015年专业目录的出台和后续增补专业,再到202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的发布。高职专业目录都与特定时空下的经济社会背景相联系,在回应时代需求的过程中进行着动态变化与调整。与此同时,作为高职专业目录设置重要参考依据的社会职业分类体系也呈现出时间维度上的变迁轨迹。谱系是依托客观事物类型而产生的一种隐含的内在相互关系,能够形成谱系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与历史时间性是谱系最典型的特征。在本研究中,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将形成特定时空下的谱系,并呈现时间维度的变迁趋势,体现出具体的关联性与历史时间性。职业的谱系图反映了职业类别、职业层次和职业级别等职业体系的综合特征,也反映了职业体系的历史与发展演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谱系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别、专业口径、专业层次、专业级别的反映,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历史与发展演化的反映。

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进入新时期,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和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方案,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12月公布了“双高”建设单位名单,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入了“双高”建设时代。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与趋势之一。在“双高”背景下,为清晰溯源职业和专业的发展演进脉络,科学分析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以我国历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通过收集历年专业目录与职业目录,形成本研究的“专业与职业谱系库”,见图1,然后通过对相关目录文件的文本分析,得出职业分类目录与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谱系变迁轨迹,在厘清二者变迁谱系全景图的基础上,探究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及其优化策略。

二、职业分类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一)1995-2010年职业分类目录的变迁

为对我国的社会职业进行科学分类,国家相关部门于1995年开始编制我国首部《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5月颁布,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职业分类体系基本建立。1999年版首部《职业分类大典》主要包括大类、中类、小类、细类(职业)四个层次,其中大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同时兼顾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等要素;中类则主要根据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与设备、采用的技术与方法、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种类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小类则主要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技术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划分;职业(细类)则主要根据工作对象、工艺技术、操作方法等要素的同一性进行划分。根据上述原则,同时借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内组织机构分类、行业划分、学科分类、职位职称分类、工种分类等要素,形成了我国首部《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该大典主要包括职业大类8个、职业中类66个、职业小类413个、职业1838个。

首部《职业分类大典》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其中的职业类别进行了调整与增补。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7年进行了增补,职业大类、中类、小类保持不变,职业(细类)由1999年的1838个增加到了2007年的2028个,其中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细类)保持不变,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61个,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8个,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50个,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14个,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57个,3年共计增补职业(细类)190个,具体分类与职业数量见表1。

(二)2010-2020年职业分类目录的变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职业体系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一些新的职业开始涌现,一些旧的传统职业则开始衰落与消失。虽然国家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对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增补,但仍然难以全面准确反映职业领域的变化。为此,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基于“工作性质相似性为主、技术水平相似性为辅”的职业分类原则,按照“客观性、继承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于2010年开始编制新的《职业分类大典》,历时5年于2015年发布。2015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包含了8个职业大类、75个职业中类、434个职业小类、1481个职业、2670个工种,见表2。与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包括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增补内容)相比,继续保持8个职业大类不变,但增加了9个职业种类和21个职业小类,减少了205个职业,同时取消了342个“其他”類职业。与1999年版《职业分类大典》相比,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绿色职业标识”,这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首次尝试,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就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又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对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增补。2019年4月在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增了13个新职业信息,新增了3个工种信息,调整变更了4个职业(工种)信息。其中,新职业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新增工种为母婴护理员、茶园管理员、蜂产品品评员。2020年2月,在2019年增补的基础上,新增了16个新职业信息,调整变更了11个职业信息。其中,新职业为:人工智能训练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呼吸治疗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等。从近几年增补的职业中可以看出,增补职业主要与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同时也新增了与医疗康复等行业相关的职业。

三、高职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一)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颁布与变迁

从高职专业目录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主要有两次大的调整,即2004年和2015年发布了新的专业目录,见图2。与此同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专业目录进行过增补。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虽然经过了多次调整与优化,但主要是针对普通本科教育,在2004年之前并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专业目录,例如江苏、上海、湖南、辽宁等省份都发布了地方性的高职专业目录[2]。地方性的专业目录虽然能够与地方经济较好地对接起来,但其规范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得不到保障。据统计,在2004年前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名称有1500多个,专业名称相同但专业内涵不同、专业内涵相同但专业名称又不相同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等不同方面的工作。为了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育部在2000年将制定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作为当年的工作要点之一。2003年,教育部成立了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课题组。2004年6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当年10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专业管理方面,教育部按照“专业目录基本放开、专业类目录相对稳定、专业大类目录原则不变”的原则对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2004年版的高职专业目录在设计过程中以行业或岗位群为主并兼顾学科分类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了与本科目录的衔接,呈现出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特征,也进一步凸显了高职高专的特点。2004版高职专业目录分设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等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3],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职业性的特征,将管理类专业分归于不同的专业大类中。

(二)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颁布与变迁

在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发布11年后,教育部又于2015年10月发布了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即《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修订按照“主动适应、服务发展”“科学规范、体现特色”“继承创新、灵活设置”“推进衔接、构建体系”等原则,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在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版高职专业目录,新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修订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文件,并以行业、产业分类作为专业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兼顾了学科的分类。整体的对应关系是“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对应专业、行业对应专业类、产业对应产业大类”,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专业大类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列举专业方向746个、主要对应职业类别291个、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普通本科专业343个[4]。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通过调整和修订相关内容,进一步确保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

(三)2016-2019年高职专业目录的增补与变迁

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发布之后,对专业目录没有作出较大的调整,更多的是小范围的增补。从时间维度来看,2016年度增补专业涉及11个专业大类、12个专业类、13个具体专业,分别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权籍信息化管理、机场电工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音乐传播、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2017年度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大类,增补最多的专业大类为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占2017年增补专业大类的66.67%。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类,增补最多的专业类为药品制造类,增补的具体专业为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朝医学、宠物临床诊疗技术6个相关专业。2018年度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大类、3个专业类,具体增补专业为水净化与安全技术、储能材料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3个专业。2019年度增补的专业涉及7个专业大类、8个专业类,具体增补的专业为氢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葡萄酒营销与服务、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陵园服务与管理9个专业。从2016-2020年增补的专业中可以发现,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互联技术相关的专业和养老医疗服务类专业是近些年增补的热门专业。

四、衔接高职专业目录的中职与本科专业目录变迁历程

(一)中职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中职专业目录是高职专业目录“向下”衔接的目录,从中职专业目录的变迁历程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1963年发布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随着国家中专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中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于1992年开始修订专业目录,专业的划分主要依据工艺和技术的领域以及服务领域,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5],最终于1993年形成了新版中专学校专业目录,见图3。这次的专业目录按照学科分类的方式划分专业,主要包括工科、医药卫生科、农科、林科、政法科、财经科、管理科、体育科、艺术科9科,每科又包括不同的专业类49种,具体专业518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1993年版专业目录的学科化与去行业化特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00年版的专业目录改变了之前按照学科进行划分的方式,开始按照产业划分专业,将专业分为加工制造类、资源与环境类、商贸旅游类等13个大类,270个专业,470个具体专业方向[6]。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2010年教育主管部门又出台了新的中职专业目录,该专业目录与2004年版的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接,将专业大类调整为19个,具体包括321个专业,900多个专业方向。2019年又在2010年版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增补了46个新专业,新增补的专业分布在14个专业类。

(二)本科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本科专业目录是高职专业目录“向上”衔接的目录,从本科专业目录的变迁历程看,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教育主管部門于1954年制定了《高等学校专业分类设置草案》,《草案》中的专业主要依据我国行业部门进行划分,基于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主要设有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政法、财经、师范、医药、艺术、体育等科类。各科类下共设200多种不同专业,这些专业大多是依据职业和产品进行设置,只有少部分是依据学科知识的分类逻辑设置。1955年第二次院校调整和专业结构调整,使得专业结构呈现重工科轻文科、工科中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特征,文科类专业比重下降。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下,专业设置开始追求小而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点数和专业种类数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增长,由1954年的200多个专业增加到了1962年的600多个[7],专业数量剧烈膨胀,专业设置较为无序和混乱。为改变这一状况,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前期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1963年发布《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与《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以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统一专业名称、删减不合理专业、增设国家需求的新专业,最终形成的专业目录中主要科类包括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政法、财经、师范、医药、艺术、体育等,各科类下的专业数达到430多种,其中工科类专业占各类专业总数的40%。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87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改变“文革”期间形成的专业设置“缺、乱、窄、旧”等问题[8],开始修订1963年版的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历时5年,于1987年年底形成了新的专业目录,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包含理科、工科、农科、林科、文科、师范、医科等科类下的600多个专业,相较于之前的专业设置,此次修订的专业中,文科的比例进一步上升,且专业口径进一步变宽,专业名称和专业简介进一步规范化与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宏观管理和优化专业结构,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于1993年发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的本科专业目录相较于之前专业目录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将原来按照行业划分的科类变成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下的专业数累计500多种。

我国第四次全国性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是在20世纪末进行的,并于1998年发布了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进一步减少了专业种数,柔性设计了具体的专业方向,拓宽了专业基础。此次专业设置进一步强调了按照学科知识进行划分的逻辑。同时为了与研究生的专业目录相衔接,又增设了管理学门类。从专业数量看,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包括11个学科门类,下设249个具体专业。

进入新世纪,直到2012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才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相较于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艺术学门类,共计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仅保留代码,未设置该门类),各门类共计92个专业类和506种专业,这些专业又细分为352种基本专业、154种特设专业和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五、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一)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

1.过度强调专业目录的细化类别

严格按照专业细类划分开展的招生、培养、实践等环节,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学习,专业培养口径较小,且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往壁垒,很难实现跨专业、跨大类、多学科的人才培养[9]。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业链、岗位群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专业目录细类的过度强调将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呈现单面性倾向,很难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的同质性问题

对专业目录规范性与统一性的强调,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面临着“同质化”的倾向[10]。过度关注专业目录的统一性将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很难结合所在区域的特色资源办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这种特色缺失的现象会使得高职院校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而出现专业定位不清、专业设置重复、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匹配性欠佳等问题[11]。

3.专业组织开放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以专业为载体形成的二级院系组织和各类实体平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得以开展的主要依托,由于专业之间的界限,使得不同组织之间壁垒重重,很难实现广泛的互动交流。以专业为基础组建的高职院校二级组织机构,在其实践过程中将面临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增大的弊端。人才培养的环境较为封闭,不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专业设置的优化策略

1.处理好国家宏观层面专业制度设计与院校自主性发挥的关系

专业目录的出台与修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专业设置、组织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各院校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做好院校层面的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专业,及时动态调整专业,发挥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

2.处理好专业设置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建设的关系

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专业目录为依据,有利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国家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为科学预测各类人才培养规模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按照特定的目录做好不同层次的专业衔接,做好专业目录与职业体系的有效对接、科学衔接,进而打造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如果过于强调这种统一性,将使得专业设置面临同质化的倾向,专业特色将很难凝练。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在专业目录的指导下,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广泛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等要素的基础上,设置有区域特色与院校特色的专业(方向)。

3.加强专业群建设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消解其在专业设置实践中面临的人才培养单面性、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各高職院校应在现有专业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专业范围,将3~5个专业进行组群建设,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群内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产业链和岗位群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凝聚的重要载体[12]。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在科学布局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质增效,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满足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宋亚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实践样态与优化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0(7):6-12.

[2]谢勇旗,孙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1):25-27.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2004-10-19)[2020-06-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7/201010/xxgk_110109.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EB/OL].(2015-10-26)[2020-06-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5]韦君.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拉开帷幕[J].中国高等教育,1992(4):40.

[6]邓泽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2-25+32.

[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239.

[8]周光礼,吴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62-75.

[9]陈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检视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7-11.

[10]宋亚峰.“双高”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建设的优化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22-29.

[11]杜怡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19-22.

[12]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作者:宋亚峰

第2篇:中国生肖邮票设计研究

摘要:作为生肖文化的发祥地,我国的生肖邮票设计值得探究和思考。本论文在邮票设计学术领域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我国生肖邮票设计的发展轨迹,通过对代表性实例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生肖邮票设计的一些艺术特点、创作规律,对邮票设计的创作和理论发展做一论述。

关键词:生肖邮票;生肖文化;设计特点;发展

文献标识码:A

“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的信息载体。邮票上附载着邮票设计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邮票设计,是艺术美的创造活动。邮票设计家根据邮票的主题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塑造出完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的十二生肖,既有许多生动传奇的神话传说,又有广涉各个领域的艺术形象,还有纪年数岁的实用功能。历经2000多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生肖邮票,以新年生肖属相或生肖文字为主图的邮票。本文通过对设计师邵柏林、曹鸿年、陈绍华的三套猴票设计实例的研究,在生肖邮票设计学术领域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生肖文化——生肖邮票设计的源泉

优秀的邮票设计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对于生肖邮票这一特殊的文化艺术载体,首先需要探索它的文化内涵。十二生肖,通称为十二属相,简称属。由两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创造,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应用动物纪年促进生产领域推广应用农历时的辅产品。中国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为人的十二生肖属相,是从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干支纪年发展而来。这就是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列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列为十二地支。从天干“甲”与地支“子”起,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顺序互配,至天干“癸”与地支“亥”止,共得数60,称为一个“甲子”,如此60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从我国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60组干支来看,干支纪日,远在古人龟甲刻字的时代就有了。至于纪年,则兴于秦。据说,由于劳动人民识字不多,用“干支”记住所生年份比较困难,于是就出现了用人们熟知的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来推算年龄和出生年份,每12年循环一次。此法通俗明白,便于记忆,得以广泛流传,沿用至今。人们遇到与自己属相相同的年份,称之为“本命年”。

我国母系社会时期,各民族都认定自己的祖先是由某一种动物转化而来的,而将其当作本氏族的标志一一图腾。加以崇拜。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古代就已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和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许多领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美好吉祥的象征。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十二生肖,历经2000多年,流传至今,足见生命力强盛。不仅如此,她还有广泛的影响力。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十二生肖也在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在东北亚、东南亚一带国家广为流传。世界各地的华侨、外籍华人也都一直沿用中国的十二生肖属相,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生肖起源后的发展,孕育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成为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现就生肖文化的基本特性试析如下:

生肖文化的民俗特性。生肖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是民间的产物。生肖文化来自民间,是在民间生活的沃土上发育成长起来的。生肖在中国不论阶级、信仰、职业、地位,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有,一定终身,无法更改。这种广泛的群众性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大众创造了生肖,生肖动物原型来自于人们身边熟悉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动物纪年方便了人们出生年份的记忆、年龄的计算和动物纪年广泛应用于农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度高,有较强的实用性。二十四节气农谚歌、太阳出没歌等许多农谚使其与生产的结合更趋密切。人们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祭祀等重大事件与其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传统习俗。还有一方面是随着生肖文化的发展,其精神内涵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其内涵不断扩大、更新,使其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其群众基础不断强化,更趋牢固、扎实。

生肖文化的民族特性。生肖植根于民族文化。“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选集》上卷64页)。生肖顺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农耕区的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我国农耕文化的明显特征。农历干支纪年,“天人感应”认识论及“动物崇拜”是生肖的基础,它们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我国生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西方“生肖”黄道十二宫,其命名既有动物,又有器物,还有人(神)。而我国生肖则重在图腾崇拜中的“动物崇拜”,一律采用动物。尤其是自然界并没有龙,龙进入十二生肖之列,更是中华民族心理特质的典型体现。所以生肖诞生“落地”时就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生肖文化与我国其它传统文化类型相交、相融,交相辉映,使其民族烙印更加深刻。

儒、道、释(佛)三大文化体系横向切入。“(轩辕)黄帝说”、“玉帝说”、“佛祖说”等一系列与生肖相关的神话、传说,丰富了三大文化体系的内容,扩大了它们的影响。由于它们的横向切入,生肖文化在起源、文化氛围、有关习俗和活动中受其很多影响。如过春节,我国则重在合家团圆,突出家庭观念,贯穿了儒教“礼义”、“孝道”等诸多思想。

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与生肖文化纵向交叉。它们与生肖文化同根,都与干支纪年发生密切的关系。生肖起源后,它们中常引人生肖替代干支,形成纵向交叉,其相交部分衍生出婚嫁的送庚贴、择吉日等多种多样的习俗。

传统民族艺术与生肖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如中国画、书法、文学、建筑、工艺品、饰物,以及一些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常以生肖动物、生肖文化为表现题材,使之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如民间活动中的赛龙舟、跑马灯;民族建筑中的装饰,官服服饰,民间儿童服饰;民间绣、剪、刻、捏、塑、缝制的工艺品等等,多见生肖之形和神。这样不仅带来生肖文化的绚丽多彩,而且使生肖文化的民族气息更为浓郁。

生肖文化丰富的象征性。原始的生肖描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定条件的人与一定条件(该年地支年号对应)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对其认真研究可知,人与动物是生肖中的两个主角,人们把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赋予了动物,使生肖原型动物得到美化,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生肖动物。

生肖原型动物中鼠的偷窃、虎的凶暴、蛇的丑陋、猪的懒惰??使人难以忘怀,但生肖中则突出了鼠的机警、虎的威严、蛇的灵性、猪的富贵?。龙本虚无,但被赋予腾云驾雾、上天下海、兴云布雨的天威神力。这一方面表达了古人的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带有动物崇拜的痕迹。

随着历史的推移,生肖动物的象征性中被人们融入愈来愈多的美好愿望、精神的向往和心理的平衡。这是生肖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把“天人感应”认识论作用下的生肖起源作为生肖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生肖被赋予愈来愈丰富的精神寓意、象征,则是生肖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十二生肖被美化为十二个精神偶像。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天人感应论”已完全被扬弃,现代人再也不会认为自己与生肖动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关系,生肖动物纪年、记忆出生年份、记忆年龄和应用农历指导生产的功能正在淡化,但生肖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美仍在吸引着人们,把人们带人生肖文化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生肖动物的寓意性、象征性在现代精神范畴锻炼和升华,推动生肖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中国生肖植根于我国古老的中华文化、民俗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十二生肖经过长期流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说,幻化为生动可爱的形象,每个生肖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内涵不断扩大、更新,形成了丰富深厚的生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生肖邮票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生肖邮票的发行而产生的独具魅力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是人们追寻的目标。突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形象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生肖邮票选题的意义所在,更是生肖邮票设计的灵魂所在。

二、中国三轮生肖邮票设计特点

我国的生肖邮票是从“猴票”开始的。被誉为“集邮史上的神话”的中国首枚生肖“猴票”《庚申年》是资深邮票设计专家邵柏林根据画家黄永玉的作品设计的,1980年2月15日,邮电部首次发行了《庚申年》猴票(图1)。无论造型还是工艺都堪称精品。邮票上的猴子眼睛炯炯有神,毛发根根可见。中国传统的大红衬底烘托着喜庆的节日气氛。首张“猴票”只发行300多万张。和中国GDP一样,首张“猴票”的价值二十多年里也扶摇直上,原本8分钱的价格现在足足涨了2万倍。

从我国首轮生肖邮票可以看出,全套邮票的主图表现手法是多样化的:首枚猴票设计风格虽属装饰性,但造型非常的传神。可以用一个词“栩栩如生”来形容。其余票中,鸡票与牛票比较写实,手法上稍“现代”一点;鼠票则近乎动画造型。除这三枚以外,其余都是传统的、民间的装饰风格,如狗票仿装饰瓷砖;猪、龙、蛇是吸收了民间泥塑造型和着色手法的装饰画;虎、兔、马是(或近似)剪纸,羊则似布玩具。其中的鸡、狗、鼠、猪、牛、羊等纪年,巧妙地运用了我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随形的篆章印在票面上与主图相映成趣,既有民族特色,又平添几分美感。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票幅均为26×31ram,整版都是8×lO=80枚,其面值,前11张(猴票至马票)均为8分,唯有最后一枚羊票因国内信件邮资调整,面值相应增为20分。

《庚申年》生肖邮票的色彩之美。在邮票设计中,主题是邮票的灵魂,而一枚邮票的形式上的美感,主要是由点线面和色彩来决定的。色彩是一枚邮票产生的第一印象,构成了邮票审美的重要因素。邮票上的色彩,会对邮票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新中国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即大名鼎鼎的T46《庚申年》猴票),就是以大红色作为底色象征新年的喜庆与欢乐,符合中国人的民族欣赏习惯与文化心理。再加上黑色的搭配和金色的点缀,洋溢着中国民族特色。首枚猴票除了其不菲的市价外,其色彩上的美感也是赢得青睐的原因之一。

《庚中年》生肖邮票的工艺之美。生肖猴票“庚申年”的设计原稿已经非常成熟和完整了。在一个好的画稿变成一枚好邮票的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印刷工艺的配合。这套邮票是用雕刻版印刷的,雕刻版做好后,印在红色的底色上,红色从线条里头往外返渗。红的不红,黑的不黑,猴毛的光泽也出不来,画了一个黑影写版稿,衬在雕刻版的下面,一,弥补雕刻版的不足,二,就是把红底色盖住,不使雕刻版上再往上返红,两个套印以后,这枚猴票每根毛好像都是栩栩如生,摸着质感也明显,效果非常好。

首轮生肖邮票的时代风格。邮票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态,不同时代会赋予邮票艺术不同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不同时期发行的邮票,在选题内容、艺术风格、印制特点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铭刻着时代的烙印。邮票设计是时代风格的见证。在首枚“猴票”面市的十二年间,邮票在人们心中不仅具有实用的邮政功能,更成为一种生活乐趣,甚至是回报丰厚的投资。而方寸邮票也成了多种风格美术流派展示的舞台,邮票设计观念由封闭转向开放。第一轮生肖邮票的发行,开辟了中国邮票选题的新领域,具有其特殊的时代性:名家的绘画和设计,精湛的影雕套印技术。

第二轮生肖邮票于1992年开始发行。选题原则:每套出两枚,一枚为生肖图案,一枚为生肖文字;生肖图案以中国民间艺术品为原型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尽量保持艺术品的“原汁原味”;生肖文字要采用中国书法,后衬中国民间艺术图案;票幅不变,印刷仍采用影雕套印工艺等。第二轮生肖邮票的首套票“猴票”名称为《壬申年》(图2,图3)。全套邮票为2枚,第一枚“猴桃瑞寿”图案,是寿桃中有一只彩色剪纸猴头;第二枚“喜鹊登梅”图案,喜鹊与梅花剪纸中间为一篆书“猴”字。与首张“猴票”的写实风格不同,《壬申年》“猴票”民俗特色很强。代表了第二轮生肖邮票的整体设计风格。

第二轮生肖邮票的两枚,一枚为生肖图,一枚为生肖文字。保持统一的设计风格,即:“一明一暗”,两枚邮票一枚有底色,一枚无底色;“两平两立”,生肖形象一图,两年采用平面造型,两年采用立体造型;“三年一换”生肖文字一图,真草隶篆四种字体,每三年换一种字体。持续发行的第二轮12套生肖邮票,系列特征明显,生肖文化意味深厚,虽形式统一,但也各有变化,各具风韵。

形式主题的统一美。从《壬申年》“猴票”开始,第二轮生肖邮票一律采用两枚一套,一枚为生肖形象,一枚为生肖文字的展现。票幅规格均为26×31ram,都采用影雕套印版别印刷,都是32枚一个全张。生肖邮票是系列邮票,一轮生肖邮票,要历经12年才能发行完,每套邮票也要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个性,作为系列邮票,也应有完整的统一性。第二轮生肖邮票每套出自不同的设计者之手,艺术原型出自不同的地区,每套邮票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12套邮票是一个整体,它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展现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主题。因此,这轮生肖邮票,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完整的统一性。应该说,这是第二轮生肖邮票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民俗文化的艺术美。第二轮生肖邮票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表现中国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生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不变的民族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如何在体现平朴纯真、大众化、通俗化的生肖形象同时,升华

民间文化,突出方寸艺术性是邮票规划者和设计者们努力执着的追求。从第二轮生肖邮票的整体安排来看,这一追求得到了较好的实现。首先,一图一文,一通俗一艺术,一直观一诠释的设计构图风格,既充分体现了生肖源于民间、传于民间,升华于民间的民族文化性,又较好地体现了方寸艺术对生肖民族文化的完美再现。其次,设计构图上通过民间气息较浓厚的绘画、剪纸、泥塑、布艺等形式反映主题,烘托气氛,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效果。再者邮票主题文字均是民俗文学性突出的吉祥词语,规范一致而又朗朗上口,使民族文化、生肖文化与方寸艺术得到了有机结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二轮生肖邮票向人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中国民间艺术,凝聚着中国生肖文化的深厚底蕴,洋溢着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选题原则与印制设备的局限性。第二轮生肖邮票不是完美无瑕的,有许多不足:第二轮生肖邮票的设计受到普遍关注和议论,从第二轮生肖邮票开始,经专家论证,总结了一套详尽、规范但又过于苛刻的生肖邮票设计指导思想,包括所选用的民间作品一定是原汁原味,讲究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设计手法上,还对邮票上表现的民间工艺品是平面还是立体,对邮票的第二枚上的汉字字体以及图案是否要底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即所谓的“两平两立、一明一暗、真楷隶篆、三年一换”等等,使形式大于内容,削弱了其艺术感染力。虽然设计规则的产生,有利于第二轮生肖邮票的整体统一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缚住了设计者的手脚,使邮票的设计不够大胆,表现形式上变化不多,创新意识明显不足;书法一枚的底图雷同,采用的手法单一;因民间艺术品著作权问题引起的争议难以解决,限制了设计者在更广泛的空间寻找设计素材,从而影响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品通过邮票进行广泛的宣传;第二轮生肖邮票的印制,虽然仍然采用影雕套印工艺,但与第一轮相比,却不能相提并论。以生肖“猴”为例,第一轮猴票印制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它的成功。而第二轮猴票印制时,印制第一轮猴票时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和生产辅料,已没有厂家再生产,有的生产厂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不可能印制出第一枚猴的效果(当然,设计也不同)。第二轮猴票的设计本来有丰富的生肖文化的内涵,所以设计图稿才能在33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对这个设计方案,采用多色雕刻版印刷,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没有这种设备,这就是生产技术上的局限性。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性,第二轮生肖邮票的印制质量尚不够精美。第二轮生肖票的总体设计风格不如第一轮生肖邮票(如票幅太小),发行量太大。

第三轮生肖邮票设计既传统又现代,既本土又世界。设计原则:一是不用民间的玩具或者民间剪纸,完全全新创作;二是票形更改,前两轮是长方形的,从第三轮改成方形的,12年都是白底色,因为白底色上可以画出最绚丽的色彩。生肖邮票侧重反映生肖文化,而非生肖形象,即神似而非形似。对邮票而言,生肖是一个传统的题材,但生肖邮票的设计却要融入现代设计潮流和市场观念。这是一个关于生肖邮票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

《甲申年》生肖邮票的设计独具创新。2004年的第三枚“猴票”(图4)的设计师陈绍华,正是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的设计者。第三轮生肖邮票仅一枚,邮票规格为边长36毫为的方形。这枚新世纪“猴票”图案是一只手捧寿桃的花脸黑猴,左手挠头,右手抱桃,憨态可掬,灵气毕现。视觉层次分明,简约又好看。“猴三世”简洁的笔画、夸张艳丽的色彩,使之与第二轮生肖票产生了明显的“代沟”。这正是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意识。第三枚生肖“猴票”的设计突出新颖性和现代感,以现代手法诠释传统精髓。设计风格和前两枚‘猴票’拉开距离,在强调时代感的同时又不失中国民族传统风格。

第三轮生肖邮票为影雕套印,增强了邮票的防伪性能;根据邮票以色块为主,线条为辅的设计特点,“猴三世”邮票没有采用雕刻版印制,因为没有雕刻版印刷,就要增加其他的防伪手段,经过研究,邮票印制局特意到国外订制了六角形的APS打孔器。此套邮票采用了双重防伪措施,除使用了红色荧光油墨外,还在邮票上、下、左、右四个直边的中央采用了六角形的异形齿孔,这是六角形齿孔在我国邮票上首次使用。

如果仍按前两轮生肖邮票的风格设计,无论从它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以及传奇性,都无法与第一轮邮票媲美。设计者在设计之前进行充分思考,主要是考虑如何能与第一轮及第二轮非常明显地拉大距离:前两轮生肖票主要是以传统的民间艺术为内容,传统艺术非常精彩,也很经典,但很难超越,再好的东西,看得多了就会审美疲劳了,所以应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变换角度、思路去设计。

虽然在形式上缺少了束缚,但造型风格的统一是一轮生肖邮票设计必不可少的形式规律,陈绍华最初创造的“猴、鸡、狗”三个草图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图案来表现动物肖像的方式设计,可以明显地与前两轮区别,但因十二生肖全部以肖像表现难度太大而否定,现在通过的生肖猴票方案是在肖像猴脸的基础上加了身子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前两轮生肖邮票的票型及表现手法较相似。因此为了让第三轮生肖票在公众面前多些变化,换个形象,在形式上,第三轮生肖邮票的枚数由第二轮的两枚改为一枚,票型也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从内容上,邮票图稿由设计者独立创作,不像前两轮还需要设计者对原作者的民间艺术作品进行加工。这样,此轮生肖邮票就能和前两轮的风格迥异,以一种全新的、现代的面貌出现。当然不是否定民间艺术,在设计中仍可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最终突破前两轮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调的风格,给民族文化以新的诠释,以时尚的现代造型适应时代审美要求,创造一套现代版本的十二生肖图案。第三轮生肖邮票,个性张扬、时尚洋溢而又返朴归真。

三、生肖邮票设计的发展

在探讨生肖邮票设计发展与生肖文化的关系时,可以用“深”“入”“浅”“出”一词来形容。

生肖文化有其“深”厚底蕴。尤其是在辞旧岁、迎新年、庆丰稔、谢神灵、除凶禳、保平安、婚嫁迎娶和生朝满月等民俗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礼仪,创造了许多文学艺术品类和琳琅满目的精神产品。前两轮生肖邮票全是运用民间美术方法描绘的生肖图像,取材于剪纸、年画、玩具等民间艺术,用红、黄、绿等鲜艳的本色,将一只只五彩斑斓的生肖属相刻画得栩栩如生。边饰上绘桃、梅、荷、牡丹等表示吉祥的花纹,韵致淡雅,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纵观中国生肖邮票,无论瑞猴献桃、肥猪拱门、雄鸡啼春、猛虎镇宅,还是月精玉兔、丰登健牛、平安义犬、当先骏马;无论口含牡丹象征富贵团圆的盘蛇,还是四季吉祥与充满希望的回头羊,无不来自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民俗文化的精华,还埋藏在古代的诗歌文献、文字成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工艺美术、风土民情,衣食住行、生活用具、建筑园林中。所以说,对传统文化只有“入”方有“出”,积累是邮票设计的必修课,“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生肖邮票设计灵感也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所谓“人”便是要积累、要吸纳,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实丰富自己。

所谓“浅”,是形容表现形式的简练。邮票是缩小、印刷复制的方寸艺术品,而不是把绘画原作呈现于公众,因而在设计邮票图稿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缩小效果。著名艺术家张仃先生有一句名言“大画要当小画去画,小画要当大画去画”。邮票设计是典型的小画,其创作难度并不亚于任何大画。从绘画到邮票设计,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由画大画到小小方寸,是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矛盾统一的过程。在设计中应遵循着这特有的艺术规律,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曾把邮票设计比喻为写诗,而且是五言、七言一类的短诗。邮票设计具有最大限度的概括性,是对内容、结构、色彩及造型等方面的浓缩、提炼,并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而又很有意思的事情。

所谓“出”,一是在吸纳丰富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正如宋代绘画理论家郭若虚所说“灵心妙悟,感而遂通”(《图画见闻志》),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思绪纵横驰骋,形象纷至沓来,自然而然就在笔端了。二是指形式表现的创新。邮票作为邮资凭证有一定的格式,在邮票画面上必须把国名、面值及其他有关文字安排得当,图文和谐。邮票设计除单枚邮票以外还有连票、方联票、小型张、小全张、版票、小本票等多种组合形式,通过齿孔的分割或连接可形成多枚连续或独立的画面。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其形式特点,表现主题时大胆创新,运用独特的设计语言创造出一个严谨而富有个性的整体,产生独特的视觉感受和艺术魅力。

生肖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一方璞玉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生肖的内涵不断被丰富,生肖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在生肖邮票的设计中,努力开拓创新,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邮票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也应如此。邮票的艺术和技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形象地说明,一枚好邮票是好设计和好印刷的结合。除了基本的设计知识外,还要对新的印刷材料、工艺有所了解。

滞后的印制工艺限制了设计者的想像空间和表达方式,从前两套猴票印制工艺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如果设计的图稿在印制中实现不了,那么永远只能是图稿,而变不成好邮票。设计与工艺的关系是辨证的,好设计向印制工艺不断提出挑战,刺激邮票印制工艺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好的印制工艺为设计提供了更新、更大的想象空间,使设计者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将过去不敢想的变为现实。邮票设计者也要转变设计观念,一个好的邮票设计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根据邮票选题巧妙地充分利用现代的印刷工艺使邮票的终端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什么样的工艺才能使邮票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

对生肖邮票而言,设计者的艺术造诣、其对邮票和生肖的独到理解、邮票的总体印制水平、发行部门给设计者的创作自由度以及邮票编辑对生肖文化的深层挖掘、约稿范围的拓宽程度和大众及图稿评委的审美能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生肖邮票对弘扬中华传统的生肖文化、提高邮票设计印制的总体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生肖邮票的设计任重道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丁 蕾

第3篇:邮票与水利(二)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能够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从战国时代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到现如今的三峡工程,中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许许多多不朽的水利工程,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1984年6月15日,邮电部发行一套《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特种邮票,全套3枚。(3~1)画面展现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大江截流的壮观场面。(3~2)画面描绘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雄伟姿态。(3~3)画面描绘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二号船闸的繁忙景象。

1994年11月14日,邮电部发行一套《长江三峡》特种邮票,全套6枚。(6~1)画面为刘备托孤所在地白帝城。(6~2)画面为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瞿塘峡。(6~3)画面为山奇水秀、风光绮而的巫峡。(6~4)画面为巫山江峰中最纤而奇峭的神女峰。(6~5)画面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西陵峡。(6~6)画面为“清烈公祠”——屈原祠。

2002年6月8日,邮电部发行一套《黄河水利水电工程》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4~1)画面为黄河上游规划的第三座大型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4~2)画面为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水电站。(4~3)画面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峡水利枢纽(4~4)画面为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小型张画面为我国特大型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2009年9月26日,邮电部发行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全套6枚,小型张1枚。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全长1794千米,有世界第一运河之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联系南北交通,促进南北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后经历隋代、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的水上交通要道

2003年8月2()日,邮电部发行一套《长江三峡工程·发电》特种邮票。全套3枚(3~1)画面为水库蓄水。(3~2)画面为船闸通航。(3~3)画面为电站发电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历经十年建设,三峡工程实现了左岸大坝下闸蓄水、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并网的二期工程目标,这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0年10月14日,邮电部发行一套《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4~1)画面为南湾水库。(4~2)画面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4~3)画面为淮河入海水道。(4~4)画面为南四湖二级坝水利枢纽。

作者:小兵

第4篇:由目录域创建目录

由目录域创建目录,操作方法如下:

(1)在文档中将标题选中。

(2)按快捷键Alt+Shift+O。打开【标记目录项】对话框。

(3)在【级别】框中,选择目录的级别,如1,2,3等级别。然后单击【标记】按钮。 (4)将光标移出【标记目录项】对话框。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第二个文字标题。将光标移到【标记目录项】对话框内确定级别→标记。

继续标记直到完成。当标记完所有需要创建的目录文本后,在【标记目录项】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

(5)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目录的位置(一般是文档的开头或结尾处)。 (6)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 (7)单击【目录】选项卡。 (8)单击【选项】按钮。

(9)在【目录选项】框中,选中【目录项域】复选框。清除【样式】和【大纲级别】复选框。

(10)连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使用目录域创建目录,即可在指定的地方插入了由目录域创建的目录。

怎样在word文档里从任意页开始设置页码

分如下三步就来完成:

第一步:分节(将文档分为两节)

光标定位在第n页的最后,点击工具栏“插入 ”→ 分隔符 → 分节符类型:“下一页 ”→确定。

第二步:断开两节之间的页脚链接关系

点击工具栏“视图 ”→ 页眉和页脚 → 单击工具栏上的“链接到前一个”,然后关闭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第三步:插入页码

点击插入 → 页码 → 格式 → 起始页码:1 → 确定

如何去掉页眉上的横线

鼠标双击页眉,选中页眉中的内容。单击工具栏“格式”→边框和底文→无→确定。

怎样去掉Word文档中的页码?

点击工具栏中 的“ 视 图” →“ 页 眉 与 页 脚”, 此 时 会 出 现 一 个 工 具 条, 点 击 其 中 的“ 在 页 眉 与 页 脚 间 切 换” 即 可 显 示 并 编 辑 页 脚 中 的 内 容, 这 时 可 以 看 到 文 档在页脚 中 的 页 码。用鼠标选中页码,按键盘上的【Delete】删 掉 它, 然 后 点 击 工 具 条 中 的“ 关 闭”。 上 述 步 骤 完 成 之 后, 文 档 中 的 页 码 就 成 功 地 被 去 掉 了

第5篇: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

转载]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

(2013-02-15 14:09:55)转载

就目前法规来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制定并颁布,而自2009年以后,国家基本药物将全部自动进入各省的医保目录当中。

医保目录为各省制定,除必须包含的国家基本药物外,还可根据本省实际用药情况增加部分药物。比如云南省可能会增加一些民族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当中。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SFDA负责编制,基本上每4年更新一次;此目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及时可获得性。世界卫生组织从70年代末就向各国,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推荐这样一个目录,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基本需求。

国家医保药物目录正式名称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编制,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用药需求和适应医药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原则上出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每2年更新一次。此目录分甲、乙两类。是参保人员报销药费的主要依据。

各省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可依各地情况进行调整,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作出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国家《药品目录》甲类药品不得调整,乙类药品调入与调出的数量总和控制在国家《药品目录》乙类药品总数的15%以内。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录的性质、目的应该是一致的,但这两个目录出自不同的部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报销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负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一、基本释义

医保:指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

农保:是指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农村经济组织、集体事业单位和各业劳动者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劳动者在年老时按照养老保险费缴纳状况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属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种。 基药制度: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

二、四者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不论是医保、农保、新农合还是基药,都是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区别:

1、所属范畴不同:

医保、新农合、基药,这三者同属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范畴,并且医保制度涵盖了新农合。而农保则属于养老保险制度范畴。

2、适用人群不同:

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适用人群最广,对使用的人群范围没有做出限制。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针对有工作单位的在职员工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针对没有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的是农村居民。2009年起实施的医保目录,统一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用药目录,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用药及其增补的个别品种。

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农村医疗救助也可以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制度。

3、药品目录不同

医保目录和新农合目录、基本药物目录是不相同的,但是医保目录中包含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分为县(及以上)、乡、村三级,分别供县(及以上)、乡、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参照使用。 县级(及以上)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要包含全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能基本满足诊治疑难重症的需要。

乡级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要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为主体,可根据当地突出健康需求和新农合基金支付能力适当增加,增加的药品从本省(区、市)县级(及以上)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内选择。

村级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如地方根据实际确需增加民族药或地方特殊疾病用药,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适当增加相应药物品种。

4、目录调整周期

基本药物:3年调整一次

医保目录:5年调整一次

新农合目录:各地不一样,无固定周期

第6篇:商业计划书目录目录

目录

1.概述——————————————————————————————22-1行业特征———————————————————————————32-2.市场特征———————————————————————————42-3.项目描述———————————————————————————52-4.资金需求———————————————————————————63-1.产品开发流程描述———————————————————————63-2.产品设计中包含的商务内容———————————————————103-3.核心技术平台目标与功能————————————————————113-4.核心技术平台的技术持有————————————————————133-5.核心技术平台的发展——————————————————————133-6.核心技术对游戏产品线的延伸——————————————————13

3-7.手机游戏广告介绍———————————————————————143-8.硬性广告模式—————————————————————————173-9.软性广告模式—————————————————————————173-10.互动广告模式—————————————————————————184-1.目前普通手机游戏的运作模式———————————————————184-2.市场发展方向——————————————————————————184-3.竞争对手分析——————————————————————————194-4.潜在客户分析——————————————————————————195-1.产品营销计划——————————————————————————195-2.广告营销计划——————————————————————————195-3.手机游戏品牌塑造————————————————————————205-4.市场份额的巩固和拓展——————————————————————

216-1.与中国移动建立信任关系—————————————————————216-2.与广告主建立互惠的商务关系———————————————————216-3.与开发伙伴建立双赢的互助关系——————————————————217-1.主要核心人员构成————————————————————————227-2.未来公司主要人员构成——————————————————————257-3. 各级职员构成及人力成本————————————————————257-4.人才培养巩固及吸引计划—————————————————————258-1.市场不确定性风险————————————————————————268-2.政策风险————————————————————————————268-3.产品模式风险——————————————————————2

7、附件19-1.人力成本预测——————————————————————————289-2.销售额预测———————————————————————————29

9-3.利润预测————————————————————————————29

第7篇:【苏教版目录】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目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 汉语拼音 1.a o e 2.i u ü 认一认1

第二组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认一认2

第三组 7.z c s

8.zh ch sh r 9.y w 认一认3

第四组 10.ai ei ui 11.ao ou iu 12.ie üe er 认一认4

第五组 13.an en in 14.un ün 15.ang eng ing ong 认一认5

识字部分 第一组

1.识字1•一去二三里 2.识字2 3.识字3 练习1•自我介绍

课文部分 第二组

1.人有两个宝 2.升国旗 3.江南

4.我叫“神舟号” 练习2•借铅笔 第三组 5.家

6.东方明珠 7.秋姑娘的信 8.看菊花

练习3•打电话 第四组 识字4 识字5 识字6 练习4•悄悄告诉他 第五组 9.大海睡了 10.冰花

11.北风和小鱼

练习5•我们来讨论

第六组

12.怀素写字 13.小河与青草

练习6•听故事讲故事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春笋 2.雨点件 3.小池塘 4.春到梅花山 5.草原的早晨 练习2•春天来了

第三组

6.蘑菇该奖给谁 7.骑牛比赛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组

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0.奶奶的白发 11.陈毅探母 12.好学的爸爸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第六组

13.鲜花和星星 14.放小鸟

15.这儿真好

16.世界多美呀件

17.我叫足球 练习6

第七组

18.做什么事情最快乐 19.蚂蚁和蝈蝈

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练习7

第八组

21.司马光

22.鲁班和橹板

23.乌鸦喝水 24.咏华山

25.小松鼠找花生果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秋游

2.2008,北京! 3.英英学古诗 4.乡下孩子 练习2

第三组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一株紫丁香 7.动手试一试 8.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组

9.小鹰学飞 10.青蛙看海

11.狼和小羊 12.狐狸和乌鸦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练习5

第六组

13.要好好学字 14.梅兰芳学艺 15.孔繁森 16.大禹治水

练习6

第七组

17.登鹳雀楼 18.青松

19.小动物过冬 20.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第八组

21.水乡歌 22.云房子

23.夕阳真美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古诗两首(《春雨》《春晓》) 2.蚕姑娘 3.月亮湾 4.快乐的节日 练习2

第三组

5.雨后

6.谁的本领大

7.蜗牛的奖杯 8.狐假虎威

练习3

第四组

9.母亲的恩情

10.沉香救母

(一)

11.沉香救母

(二) 12.木兰从军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第六组

13.学棋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6.“闪光的金子” 练习6

第七组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8.鸟岛

19.台湾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

第八组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组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北大荒的秋天 6.西湖

7.拉萨的天空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第八次 12.卧薪尝胆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东方之珠” 15.小露珠 16.石榴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7.石头书

18.小稻秧脱险记 19.航天飞机

20.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军神 22.掌声 23.金子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一)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2. 暖流

3. 海伦•凯勒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古诗两首《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5.烟台的海 6.黄果树瀑布 7.别饿坏了那匹马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大江保卫战 9.真情的回报 10.莫泊桑拜师 11.古今贤文(志向篇)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2.孔子游春 13.早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5.一算惊世界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白鹭 17.碧螺春

18.古诗两首《泊船瓜洲》《商山早行》 习作5 习作5

第六组

19.秦兵马俑

20.牛郎织女

(一) 21.牛郎织女

(二) 22.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25.明天,我们毕业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二) 第一组 1.长江之歌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凉州词》《 出塞》)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6.船长 7.飞向月球

习作2•风雨无阻 练习2

第三组 8.学会合作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0.山谷中的谜底 11.精读和泛读 习作3•苹果家族 练习3

第四组

12.埃及的金字塔 1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14.游天然动物园 15.明天的太阳城

习作4•描写秋天的…… 练习4

第五组

16.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17.夹竹桃 18.灰椋鸟 19.暴风雨 习作5•菊花 练习5

第六组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1.负荆请罪

2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螳螂捕蝉 24.最大的麦穗 25.爷爷的芦笛 26.大自然的文字 习作7•一件值得写的事 练习7

第8篇:三国演义电视剧目录及小说目录故事

三国电视剧目录: 每集都是一个故事

1 桃园三结义 2 十常侍乱政 3 董卓霸京师 4 孟德献刀 5 三英战吕布 6 连环计 7 凤仪亭 8 三让徐州 9 孙策立业 10 辕门射戟

11 宛城之战 12 白门楼 1 13 白门楼 2 14 煮酒论英雄 15 袁曹起兵 16 关羽约三事 17 挂印封金 18 千里走单骑 19 古城相会 20 孙策之死 21 官渡之战 1 22 官渡之战 2 23 大破袁绍

24 跃马檀溪 25 刘备求贤 26 回马荐诸葛 27 三顾茅庐 28 火烧博望坡 29 携民渡江 30 舌战群儒 31 智激周瑜 32 周瑜空设计 33 群英会 34 草船借箭 35 苦肉计 36 庞统献连环 37 横槊赋诗 38 诸葛祭风 39 火烧赤壁 40 智取南郡 41 力夺四郡 42 美人计 43 甘露寺 44 回荆州 45 三气周瑜 46 卧龙吊孝 47 割须弃袍

48 张松献图 49 刘备入川 50 凤雏落坡 51 义释严颜 52 夺占西川 53 单刀赴会 54 合肥会战 55 立嗣之争 56 定军山 57 巧取汉中 58 水淹七军 59 走麦城 60 曹操之死 61 曹丕篡权 62 兴兵伐吴 63 火烧连营 64 安居平五路

65 兵渡泸水 66 绝路问津 67 七擒孟获 68 出师北伐 69 收姜维 70 司马复出 71 空城退敌 72 司马取印 73 祁山斗智 74 诸葛妆神 75 六出祁山 76 火熄上方谷 77 秋风五丈原

78 诈病赚曹爽 79 吴宫干戈 80 兵困铁笼山 81 司马昭弑君 82 九伐中原 83 偷渡阴平 84 三分归晋

三国小说目录: 每个依然还是故事就是不好记呵呵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张翼德怒鞭督邮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废汉帝陈留践位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焚金阙董卓行凶

袁绍磐河战公孙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勤王室马腾举义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陶恭祖三让徐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吕奉先射戟辕门

袁公路大起七军

贾文和料敌决胜

下邳城曹操鏖兵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何国舅谋诛宦竖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谋董贼孟德献刀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匿玉玺孙坚背约 孙坚跨江击刘表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报父仇曹操兴师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曹孟德大战吕布 杨奉董承双救驾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曹孟德败师育水 曹孟德会合三将 夏侯敦拔矢啖睛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曹操煮酒论英雄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祢正平裸衣骂贼

国贼行凶杀贵妃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袁本初败兵折将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斩蔡阳兄弟释疑

小霸王怒斩於吉

战官渡本初败绩

曹操仓亭破本初

夺冀州袁尚争锋

曹丕乘乱纳甄氏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玄德南漳逢隐沦

玄德用计袭樊城

司马徽再荐名士

定三分隆中决策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蔡夫人议献荆州

刘玄德携民渡江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 诸葛亮舌战群儒

孔明用智激周瑜

三江口曹操折兵

用奇计孔明借箭

阚泽密献诈降书

宴长江曹操赋诗

七星坛诸葛祭风

诸葛亮智算华容

曹仁大战东吴兵

诸葛亮智辞鲁肃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玄德智激孙夫人

曹操大宴铜雀台

柴桑口卧龙吊丧

马孟起兴兵雪恨

许褚裸衣斗马超

张永年反难杨修

赵云截江夺阿斗

董国舅内阁受诏 关公赚城斩车胄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吉太医下毒遭刑 皇叔败走投袁绍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云长挂印封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会古城主臣聚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劫乌巢孟德烧粮 玄德荆州依刘表 决漳河许攸献计 郭嘉遗计定辽东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单福新野遇英主 元直走马荐诸葛 刘玄德三顾草庐 战长江孙氏报仇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诸葛亮火烧新野 赵子龙单骑救主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鲁子敬力排众议 孙权决计破曹操 群英会蒋干中计 献密计黄盖受刑 庞统巧授连环计 锁战船北军用武 三江口周瑜纵火 关云长义释曹操 孔明一气周公瑾 赵子龙计取桂阳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孔明二气周公瑾 孔明三气周公瑾 耒阳县凤雏理事 曹阿瞒割须弃袍 曹操抹书间韩遂 庞士元议取西蜀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百零一回 第百零二回 第百零三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诸葛亮痛哭庞统

孔明定计捉张任

马超大战葭萌关

关云长单刀赴会

曹操平定汉中地

甘宁百骑劫魏营

卜周易管辂知机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诸葛亮智取汉中

玄德进位汉中王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刮骨疗毒

徐公明大战沔水

玉泉山关公显圣

治风疾神医身死

兄逼弟曹植赋诗

曹丕废帝篡炎刘

急兄仇张飞遇害

孙权降魏受九锡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陆逊营烧七百里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渡泸水再缚番王

武乡侯四番用计

驱巨兽六破蛮兵

祭泸水汉相班师

赵子龙力斩五将

姜伯约归降孔明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马谡拒谏失街亭

孔明挥泪斩马谡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追汉军王双受诛

诸葛亮大破魏兵

汉兵劫寨破曹真

出陇上诸葛妆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上方谷司马受困

攻雒城黄魏立功 张翼德义释严颜 杨阜借兵破马超 刘备自领益州牧 伏皇后为国捐生 张辽威震逍遥津 左慈掷杯戏曹操 讨汉贼五臣死节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曹阿瞒兵退斜谷 云长攻拔襄阳郡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云长败走麦城 洛阳城曹操感神 传遗命奸雄数终 侄陷叔刘封伏法 汉王正位继大统 雪弟恨先主兴兵 先主征吴赏六军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孔明巧布八阵图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识诈降三擒孟获 南蛮王五次遭擒 烧籐甲七擒孟获 伐中原武侯上表 诸葛亮智取三城 武乡侯骂死王朗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武侯弹琴退仲达 周鲂断发赚曹休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袭陈仓武侯取胜 司马懿入寇西蜀 武侯斗阵辱仲达 奔剑阁张合中计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第百零五回 第百零六回 第百零七回 第百零八回 第百零九回 第百一十回 第百十一回 第百十二回 第百十三回 第百十四回 第百十五回 第百十六回 第百十七回 第百十八回 第百十九回 第百二十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武侯预伏锦囊计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魏主归政司马氏

丁奉雪中奋短兵

困司马汉将奇谋

文鸯单骑退雄兵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救寿春於诠死节

丁奉定计斩孙琳

曹髦驱车死南阙

诏班师後主信谗

钟会分兵汉中道

邓士载偷度阴平

哭祖庙一王死孝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魏主拆取承露盤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姜维兵败牛头山 孙峻席间施密计 废曹芳魏家果报 姜维背水破大敌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取长城伯约鏖兵 姜维斗阵破邓艾 姜维弃粮胜魏兵 托屯田姜维避祸 武侯显圣定军山 诸葛瞻战死绵竹 入西川二士争功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第9篇:《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区别

19、什么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有什么区别?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按照临床治疗必需、疗效好的原则制定的,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方向的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主要区别,一是二者的作用不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用药品种,通过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向,保证基本药物的市场供应。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主要作用为了控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药品费用的范围,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的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二是制定的依据不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主要考虑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以及全社会的基本用药水平。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考虑参保人员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同时,重点要 依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因素。三是应用范围不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应全社会所有人群,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只适用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险的参保人员。四是执行效力不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临床医生用药起指导作用,主要通过对社会宣传和医生培训,引导自觉使用目录;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费用时执行。 解答来源:《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与管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10)

上一篇:特色班级成果展示下一篇:暑期关于备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