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体验式经济浪潮的发展,景观设计中的体验性变得愈加重要,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乡村的景观与体验相结合变成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居民信息采集与实地勘测的调研方法,利用CDTA可视化研究分析,揭示体验的潜在维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论文 篇1:

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 要: “娱乐经济”和“休闲经济”是“体验经济”最直接和具体的实现形式。在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昌安义县旅游趋势的分析,指出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进一步探讨了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 安义县;体验经济;乡村体验旅游

1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 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 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体验式经济 (Experience Economy) 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 已经达到三、四千美元甚至更高,中国百姓的休闲时间和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有专家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

2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市场潜力

一是城市消费能力。包括南昌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普遍偏高,即使是城市中低收入階层,也有少许余钱可用于旅游消费,“体验式旅游”因此成为可能。

二是现代“城市病”。南昌市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它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诸如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狭窄,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造成城市人生活紧张、压抑,也存在着大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离现象。市民渴望有一个回归自然的人性化环境,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体验式旅游”正好满足市民的这一心理需求。

三是“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双休日的实行,使休闲文化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绝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宁静的空间来释放紧张的情绪,去市郊体验、感受一下淳朴的乡村生活,也促成许多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因此,“体验式旅游”很快就成为双休日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四是便捷的交通。现今便捷的城际交通系统使得人们到郊区进行一日游、半日游成为可能,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就会有大批的城市人涌向绿色的田野,呼吸新鲜的空气、体验田园风光或进行野炊等,假日出游已成为他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体验都市旅游

现今城市不仅仅被看做交通口岸,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诸如都市观光、都市文化风情、都市建设新成就博览、都市名人探访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同时,都市的建设也正主动地汲取“体验经济”的营养,为体验旅游打下基石,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体验的成分。

3 南昌安义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 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绿色生态安义的最好描绘。安义县还拥有省级圣水堂森林公园和100多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覆盖率达43.2%,是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安义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大局,以抓项目建设和独特资源,做特色文章,造特色产业,目标定位为“文化名县、旅游大县、南昌后花园”。安义人通过抓实抓好一大批项目,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旅游、城建等产业也强势崛起。

3.2 工业经济富有特色,农业旅游充满生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33.66亿元,财政收入2.08亿元,3年来各翻一番多;规模工业增加值8亿元,3年增长近5倍;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3年翻番奖等多项殊荣。

3.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安义古村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景点包装开发深入推进,古村前街、横街、后街整体包装维修已接近过半。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古村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较上年同期翻了三番。仙游谷、西山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安义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旅游县区,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唯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3.4 都市农业务实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安义县启动了93个示范点建设,完成了60多个自然村、2500多户的改水改厕工作,形成了风光景观型、农民社区型、人文特色型、生态别墅型、田园农庄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先进县。 

4 安义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的策略

4.1 创意体验主题

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人们到某一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自己或者寻求平常生活中缺乏的特殊体验。景区体验必须提供或是强化人们所欠缺的现实感受。安义“抛绣球”极具诱惑力,可以把它建成一年一度的南昌特大网上联姻的现场会,增强人们的现场真实或娱乐性感受。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通过采摘、制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改变原定计划,在活动中感受中华古老的茶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凸显整体感。安义采茶戏表演、舞狮武术太极表演,让游客参与表演,体会地方戏曲的韵味。四是多景点立体布局,让游客对景区进行立体式的体验。从安义古村落到高山采茶,从舞狮子到刺绣,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 打造体验服务

首先是兴建1-2家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以乡村酒店、青年旅馆为主。其次是提供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包括服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态度、行为和能力。再次是景区范围内的饭店宾馆的设计应尽量与景区相和谐。如在安义古村周围,可以设计一些外形是仿唐宋客栈,内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服务人员的着装、房间用具等),使游客在餐饮住宿的过程服务中体验唐宋饮食生活特色。

4.3 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通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以示纪念,如明信片、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需加重体验的成分如使用个性化的设计、设计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和免费赠送纪念品等。赠送免费纪念品不仅会在将来唤起游客美好的回忆,还会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好感,自觉的加以宣传。目前,该区旅游纪念品比较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急待开发。

5 安义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完善村镇建设机制、加快村镇建设进程。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是安义县完善村镇建设机制的理念。一是打造精干管理队伍。二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三是狠抓建房审批环节。四是多元化投入。五是统筹化大建设。

(2)错位发展,打造三个“一流”。

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从而在发展定位上形成了特色。

在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招商及建设力度;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和古村保护规划,并出台古村群保护管理办法,组建县旅游局,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举办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杨梅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同时,加速推进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示范走廊、西山沿线观光农业走廊、龙津至新民都市休闲农业走廊等三条特色农业示范走廊的建设。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引进和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發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首届杨梅节,借鉴广东“东雁南飞”模式,在安义建设农家乐、生态科技园项目,举办首届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等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3)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

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不重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内容上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形式上丰富多样。

(4)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旅游地“硬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服务质量、旅游功能与容量及其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场所的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旅游功能,真正做到让游客 “可来、可吃、可穿、可玩、可住、可往”。

(5)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

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将旅游地规划建设、形象设计、农业生产、旅游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策划、宾馆酒店服务、旅行社组织、市场调研等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要建立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旅游企业或基地,以带动整个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服务体系。

(6)树立“大农业、大生态与大旅游”思想。

一改传统落后的或封闭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发展大农业、大生态,同时要着眼大区域,把农业生产、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

参考文献

[1] B.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 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N].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5).

[5]魏小安.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J].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08,(7).

作者:徐慧茗 何 昀 何燕燕

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论文 篇2:

体验式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研究

摘要:随着体验式经济浪潮的发展,景观设计中的体验性变得愈加重要,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乡村的景观与体验相结合变成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居民信息采集与实地勘测的调研方法,利用CDTA可视化研究分析,揭示体验的潜在维度。通过绘制乌镇横港村的体验地图,了解村庄的各方面特征,总结出体验式景观视角下乡村景观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板块景观营造途径与特点,为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景观 乡村景观 营造途经 研究方法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城鎮化以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乡村生活既可以满足城市居民脱离城市的喧嚣、回归田园的精神需求又可以享受乡间有机蔬果的物质需求。而相对于传统的旅游购物、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现代人更加侧重于乡村旅游的体验感。乡村景观作为乡村的主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体验式景观视角分析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为文章重要内容。

一、体验式景观的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

体验式景观以最根本的体验实体——户外环境——作为起点,以人类活动行为无法与空间环境脱离的认识为基础,在户外场所空间维度中必须重点突出人类的体验维度。体验式景观采取的方法是在空间理论上形成关于体验的概念,更多地使用“自下而上”的户外空间设计方法,关注场景中的细枝末节并研究这些细节如何影响大场景的体验特征。为此,体验式景观将人类体验的各个方面与其空间结合起来,并研究一种方法,对现有的和计划建立的户外空间设施的体验特点进行诠释。

(二)理论追溯

体验式景观在理论上的一些依据最早追溯到林奇的时代(1960年),人们开始以设计决策的方式将人类体验与空间环境联系起来,这是体验式景观理论的起点。此后,美国心理学家迈耶·斯皮瓦克为《建筑论坛》(1973年)撰文,其中指出空间与场所之间的重要区别,他认为“正是人们在空间里的所作所为将该空间变成了一个场所”,他将典型场所定义为人类的行为心理机制与产生这种机能的特定环境的相互融合,同时补充了一个显形的人类体验维度,这为最终发展为场所理论奠定基础。环境心理学家斯蒂芬和雷切尔·卡普兰在罗伯特·瑞安推荐著作《以人为本》(1998年)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与价值,但是还不能将研究资料简单转化为可取材料。对此,卡普兰夫妇采用《建筑模式语言》中的结构作为框架,同时采用了他们自己的模式和主题矩阵,将相当复杂的关于入境关系的概念浓缩精简为一系列制图原理,刺激了体验式景观的发展。将各种体验的多样性压缩为中心、方向、过度和区域四个宽泛的主题,构成体验式景观的研究框架。

二、CDTA可视化研究方法

(一)CDTA词汇形成

在体验的四个领域中心、方向、过度与区域中,中心点与定位体验有关,方向与对连续性和广度的认识有关,过度涉及感觉所受到的变化,区域涉及范围更广的环境协调感。四个术语的首字母组成缩略词CDTA,CDTA为形成一门能将体验维度与空间维度联结起来的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CDTA符号概念

中心(Center)即为某些环境可以使我们产生强烈重要定位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可预知的。中心是能够产生此处感与邻近感并在主观上占有重要意义的位置,特点包括:能够看到远处景色、具有过度的特征、位于能够吸引过路者的路线上。这些特征出现愈多,中心感愈明显。中心具有三种类型主要为社会意象力、社会交往及复建作用。

方向( Direction)为产生彼处感之后在主观上具有延续性的感觉。方向的要素主要包括动态要素与包围要素。动态要素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主路线清晰明确。包围要素主要有地面环境的线性性质与歪斜的外立面。

过度(Transformation)为心境、氛围或者功能产生变化感觉的在主观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点或变化区域。过度的特征包括:空间集中或空间扩展、材料,颜色,外形等发生的变化。

区域(Area)为产生一致感和包围感在主观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如图1)。

三、乌镇横港村的体验式景观应用研究

(一)村落基地概况

横港村,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东南部,申嘉湖高速出口附近,南接龙翔街道正福村及金牛村,东邻乌镇镇西浜村和白马村,距桐乡市区约12公里,距离乌镇5公里,交通畅通无阻(如图2)。距离周围城市杭州、苏州、上海、嘉兴较近,便利的交通为横港村发展提供契机与优势。

基地所在范围位于村域的南部,占地面积400亩,区域范围内有大面积农田,约占区域面积的75%,主要种植水稻、桑树等,资源丰富,乡土气息浓重(如图3)。近年来,横港村实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价值,利用横港村交通、资源、人文等优势吸引周边游客,通过对横港村体验式景观分析探讨出适合横港村乡村景观营造的方法,更好地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模式与途径。

(二)村落体验式景观分析

横港村体验式景观中心:横港村形成中心感较强的地方为河流两岸的地带,以三座石桥的连接部分为横港村基地区域内的中心点,社会意象力主要为某种设施,或者比较显眼的物理特征以及具有社会意义的地方,比如入村口汇福亭、村落中心周木桥以及基地东侧较少人使用的石桥。这三处为区域范围内有显著物理特征的场所。社会互动主要为在一定空间内形成社会交流互动的场所,比如有提供休闲座椅、具有等候、交流的特征。基地范围内的社会互动主要体现在村民的庭院空间及较少的河道公共场所。基地范围内提供的公共场所较少,村民主要的互动集中在自己的庭院空间,庭院为乡村的互动、交流主要场所,同时具有农作、饲养、手工的主要功能。复健作用主要是让人产生身心愉悦,舒适隐蔽,比如大自然的树木、河流等。基地范围内的复健作用则显然集中在河道两岸以及大面积的农田景观(如图4)。

横港村体验式景观方向:基地范围内的如村口为区域内第一个产生方向感的场所,入村道路宽约5米,道路两侧树木茂盛,产生一定的方向感。河岸的走势也是产生方向感的原因,通过对基地范围内的驻足拍摄与记录,区域内驻足点较多的地方为河岸两侧建筑较为密集的位置,视野较短,适合设立亲水平台及民俗体验的活动场地。农田景观视野较广,驻足点集中与靠近农田的主道路,适合设立具有远眺效果的观景台及农田休憩场所。

横港村体验式景观过渡:在材料、质地、色彩、外形、方向上有明显变化的都是阈值的体现。横港村的阈值如入村瞬间、石桥材質、桑园色彩、农田色彩等。横港村的过渡区域主要为如村口从外部进入村庄的心理过渡区、走过石桥从河流北岸村庄聚落到河流南岸建筑聚落的过渡区、基地西侧建筑逐渐消失进入农田的过渡区、河流南岸居民宅院与桑园的过渡区、村庄整体建筑聚落与基地南侧农田的过渡区。在产生过渡感的区域设计是则应该注重人们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及视觉上的舒适度,产生一种自然而然、和谐统一的体验感。

横港村体验式景观区域:横港村产生一致感及包围感的地方从空间上有建筑群体区域、农田区域、桑园区域等较为围合的区域(如图5)。

(三)乡村景观设计营造途径

通过对横港村体验式景观分析,将问题归纳为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板块,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图6)。

1.生态板块——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

针对村庄河道、建筑及植被景观进行整理发现,村庄具有社会复建作用的河道景观污染较为严重,无法带给人身心体验上的放松与氛围。基地应加强河道整治,丰富河道景观层次,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如桂花、枇杷、美人蕉等多样植被,策划“寻找植物”、“亲水平台”、“水上集市”等活动方式,展开田园教育、寓教于乐、沉浸购物的亲子娱乐体验。同时利用生态净化水质环境,提升河岸水景效果。建筑方面主要针对破旧建筑、庭院空间进行设计。对破旧建筑及标志性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保护修缮;对基地范围内体验感较强的具有社会互动作用的居民庭院空间进行美化,打造美丽庭院样板,并选择个别民宅进行短期租赁,使城市游客真实感受乡村庭院美景。

2.生产板块——营造情景式智慧农田

农业生产板块现阶段问题为农业生产多样性较差、农业运输落后、农产品滞销。横港村的产业基地环境主要以农业为主,适宜开展情景式的智慧农田模式。以“共享理念+横港农田”为切入点,整合横港村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农机共享、农事共享、人力共享、物流共享。在基地范围内提高农产生产多样性,打造蔬菜农田即景观,开展“割麦子”、“稻草人”、“摘蔬果”等,借助乡村秀美的自然风光,设计多样农业旅游活动形式。同时推出“一小时蔬菜”模式,有机蔬菜供应可自助式采摘或订购上门,供应周边一小时经济圈城市人群,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3.生活板块——感受体验式精品农庄

乡居生活的现阶段体验感主要问题为河道环境较差、道路规划较窄、石桥受损严重及闲置房屋较多。基于生态层面的优质环境及生产层面的农事体验,生活板块则营造注重感受的体验式精品农庄。通过改善建筑内部空间与交通游线,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对闲置建筑赋予功能,如“桑蚕体验馆”、“共享厨房”、“丝绸体验馆”等具有体验参与性、能产生景观互动的空间。把当地特色风俗文化与农庄充分结合,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以文化来支撑农庄的发展,营造传统的体验式农庄生活氛围。

总结

体验式景观作为一种设计研究方法,以探讨户外景观与人的整体关系,强化人类体验维度的感受。同时融入环境心理学与行为学进行交叉学科支撑,对景观设计有一定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为设计提供体验式景观数据参考。文章在第一部分对体验式景观理论溯源及相关概念的阐述,厘清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主要针对CDTA研究方法进行概念阐述,对中心、方向、过度、区域的四个范围的特点进行解析。第三部分则对乌镇横港村作为案例应用研究,直观了解村庄特征性质与乡居生活,利用CDTA独立尺度上的空间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将体验感可视化分析,清晰每个地块的现状与用地功能,在设计中遵循场地属性,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的三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凯文思韦茨伊恩西姆金斯体验式景观——人、场所、空司的关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8-48

[2]李珊体验式景观设计[C]河北农业大学2014 36 42

[3]杨小军袁政张佳佳等基于非遗传承活态保护的乡村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设计2015.(19):1618

[4]冼宁岳永超农业生产景观设计思考与对策——以朝阳尚志村为例[J]设计2016,(13):28-29

[5]宋子章环境美学视域下乡村景观设计初探[J]设计2016,(07):50-51

[6]石琳体验式设计在景观示范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Ol):107

[7]瞿飞许先升付晖关于景观体验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4,(02):210-212

[8]许砚梅周韫慧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探究[J]景观设计2016,(04):108-109

作者:李宇

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论文 篇3:

基于“互联网+”的体验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键词:中牟县;互联网+;体验式农业;APP

一、体验式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体验式农业20世纪30年代在意大利出现之后,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从萌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外先后出现了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体验式农业类型。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的消費领域主要由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国家为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三农”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更是促进了体验式农业的发展。

二、体验式农业的概述与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仅仅依靠传统农业已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农村发展的问题,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积极稳妥地利用社会发展机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发观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式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的功能,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统筹规划、推动农业与教育、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的交叉发展,创新农业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体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农村的范围内,如何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设施、农耕文化内涵、农村家庭活动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农村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娱乐等既有旅游体验又能增加农业知识的活动,发展高附加值的体验式观光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体验式休闲农业主要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服务为近距离城镇游客提供以知识、娱乐为目的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体验式农业既能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观光、寓教于乐、劳作一体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体验式农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入特有的人文因素和科学技术,整合农业资源、拓展农业服务领域,将农业打造为集生活、生产和生态为一体的新的业态,创造个性化休闲设施、服务设施等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能够让旅游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自觉参与其中并全身心的投入,模仿各种角色,通过深入了解旅游产品的内涵、深层次感受旅游产品的魅力,亲身经历旅游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得到深刻的体验。目前,体验式农业发展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农业生态观光模式

它是通过对农村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场地、空间、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改造,发挥农业观光和劳动操作相结合的优势,以吸引城镇居民参与农村活动、体验农业生产、增长农业知识和感受农民生活的经济模式。

(二)农业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农业的发展和传承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农业科研场所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和科研成果向农业工作者、中小学生、游客等进行农业科普和教育,展示农耕历史的发展、农耕文化特点,农业工具的演变。基地在进行相关农业生产工作的同时,兼具示范引领、农业知识传播、农村文化传承、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等重要功能。

(三)民俗观光旅游模式

利用各地农村特点,开发农耕文化展示、民间艺术表演、节庆活动和民俗文化演示等旅游活动,以游客为主角,通过特有民族风情活动或传统文化仪式,充分展示乡土文化特色、农耕文化传承和民俗文化特点等,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乡村文化体验的方式,使游客自然地融入到与自我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当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开心农场”模式

“开心农场”模式是城镇游客通过租赁农户的耕地,成为一个农场主的角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要完成购种、浇水、施肥、除虫和收获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这就会刺激农场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各农场主之间交流和聚会,相互交换劳动成果,体验收获的快乐,形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四、“互联网+”技术在体验式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综合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具体学科应用中,传感器技术是“感官”,用来获取最基本的数据信息;通信技术是“神经”,负责数据传输;而计算机技术就是“头脑”,彼此之间配合默契,亲密无间,使诸多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通过农业中使用的各种传感器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有线网络、红外传输和无线传输等相关通讯技术,把数据传送到监控设备中,下一步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体验式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互联网+”体验式农业管理平台是基于Java软件技术开发的“互联网+”体验式农业管理平台。Java语言作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巧妙地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建模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具有跨平台、安全、稳定、可移植性、解释性和多线程等众多优点,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数据中心、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游戏控制中心等开发,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而基于Android智能平台,使用Java技术开发的APP软件可应用于所有Android智能终端平台,可扩展性极强,推广应用方便,只需要最普通的Android手机,就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控并管理整个体验式农业项目,方便、快捷而且高效。“APP”+“网站”为打造完美的“互联网+”体验式农业管理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适合中牟县体验式农业发展的应用系统

(一)优势条件分析

1、体验者心理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渴望回归自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节假日旅游也开始向近郊农村转移。集民俗和采摘为一体的农业休闲体验景区樱桃沟第一届樱桃节游客不足1万人,到2018年五月份,一个月接待游客量达80多万人次,形成了采摘、农家美食、休闲垂钓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加之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农户一味追求产量种植出来的农产品遭到质疑,在人们心中造成吃菜怕农药残留,吃油怕转基因,吃面怕添加剂等现象。进农田、干农活、住农宅、赏农俗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往。体验经济、休闲经济、娱乐经济的出现使人们的需求产生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亲手体验农业的种植,获取农业知识,通过自己的双手收获的绿色、健康、有机食品。体验式农田正好满足市民们这一心理需求。

2、区位优势分析。中牟县地处中国中部,位于东经114°,北纬34°26’,属典型的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平均日照2366小时。全年农耕期为309天。东邻八朝古都开封,西接省会郑州,南与新郑國际机场接壤,北与黄河相望,境内铁路、公路相互交织,交通十分发达。

3、资源优势。中牟县农业基础雄厚,据统计,中牟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66.7k㎡、其中,28种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认证。并建成农产品高端配送网点50家,成为河南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牟大蒜、中牟西瓜、中牟黄河鲤鱼已经成为河南省著名的农产品,“都市生态农业”也成为中牟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从中牟县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中牟县旅游业对GDP贡献率达到26%,曾经的“瓜蒜之乡”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田园中牟,乐享时尚”开始叫响,“最美中国时尚创意文化旅游胜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一项项荣誉花落中牟。域内的万邦千禾农场、弘亿国际庄园、国家农业公园、姚家镇草莓采摘基地等企业抓住有利时机,综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教育、科普为一体的体验式农业,让城市居民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环节,收获采摘成果的同时获得相关农业科普知识。

4、农业科研体验优势。占地面积0.3k㎡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始建于1996年,位于中牟县官渡镇,建设初期目标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随着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逐渐承担省、市等社会服务项目,形成了优良品质展示、农业旅游、餐饮住宿、拓展训练、教学实习、有机果疏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5、教育示范体验优势。河南晨明农业生态园成立于2011年4月,占地面积0.65k㎡,由河南晨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倾心打造,是一个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幼儿、中小学综合社会实践为特色,集农业科技示范、学生社会实践、生态观光休闲和会议拓展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农业生态示范园区。

(二)功能模块分析

本项目以中牟县现有农业资源为依托,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借助农业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应用层技术,利用手机APP客户端,实时查看农田墒情、虫情、苗情、灾情,并实现远程管理、远程采收、物流配送等功能。

1、私人订制板块。适合空闲时间较多,有强烈体验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人群。客户可以从整地、播种、定植、采收全过程体验,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设置有以下功能。第一,乐享农活。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对农田进行中耕除草、整枝打权、清理残株病叶等体力活动。既锻炼身体,又亲近大自然。第二,智能管控。工作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利用智能模块自动灌水、追肥,防风、遮阳、降温降湿、增温补光等。通过植物生理传感器设定不同农产品成熟度参数,客户通过手机可以查看到农产品的成熟度及适宜采摘期。到达采收期时,体验者可以和家人体验采摘的乐趣。第三,成品展示。体验者可以将多余成熟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每块体验田前设立电子标签,购买者可以通过点击电子标签查看农产品生长过程,灌水、追肥等管理过程。第四,一键求救。体验者可以通过手机一键求救功能,通知农田值班人员,如,遇到灾害性天气的防护,远程下单采摘,输入配送地址,可以实现智能物流配送等。

2、大众采摘板块。体验客户或者临时游玩客户通过“大众采摘”板块远程查看别的客户作物长势,达到采收标准的产品也可以通过临时会话进行商品买卖。达到体验客户即使不在农田也可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还可以实现不同体验客户之间的经验交流等功能。本模块主要展示的是以亲身体验为乐趣,通过技术方法、在农产品中融入创意元素,保留农产品自然品质的同时增加其观赏性,迎合当下流行的健康饮食、品质消费潮流,从而让体验者亲近自然、乐享农耕。

六、总结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有利于用户接受并查看的系统平台,从而创新体验式农业旅游新模式。同时,开发APP应用程序,让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并查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及生长状态。为了更好地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体验式农业的发展模式,以中牟县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本地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系统平台设计了大众采摘和私人订制体验两大功能模块。用户可以以游客或管理员的身份进入,根据自身需要,查看并体验不同的功能模块。同时,本文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在对案例的选取上,主要选取了中牟县一个地区,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和独特性,所设计的系统平台不能完全适合其他地区的体验式农业发展模式。第二,选取的案例缺乏足够的量化数据。由于掌握的技术水平有限,所开发的系统平台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对体验式农业的发展状况调查不够深入,收集的信息有限,系统的功能模块不够全面。

作者:马志强 王坤 王保民

上一篇:采购申请报告下一篇: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