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专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跳舞专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职业举报人这个群体自身也要努力地、理性地去接受法律的规制,在追求个人利益或者维护权利的时候,也负有促进公共福祉、追求公共利益的使命。自出道之日起,职业举报人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神秘、正义、维权、逐利等各种标签都贴在了他们身上。

第一篇:跳舞专业论文

裴傲:尖刀上跳舞 悬崖上散步

裴傲第一次参与手术是在北大医院普外科实习的时候:“那时,我做的仅仅就是一个 ‘拉钩’的工作,但即便如此,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大概由于电视剧《心术》的关系,让我对于神经外科多多少少产生了些好奇。后来又看了香港TVB的《On call 24小时》,其中关于神经外科的浓墨重彩,更让我笃定“神外”一定是个不同于寻常的科室。

这次,恰好安排了对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裴傲的采访。心中暗喜。这次终于有机会见到影视作品中的原型,让他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神经外科医者世界。

现实版On call 24小时

裴傲的习医之路开始得颇有些懵懂。早年,父亲从中医医生转做行政工作。因此“医生”的概念对于小小年纪的裴傲来说并不十分明确。反倒是高中毕业前,老师一句“当医生可以治病救人,是很好的职业。”开启了他的医学生涯。

1992年,裴傲考入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作为试点专业,他一学就是7年。

裴傲是个喜欢动作操作的人。他说,他真正喜欢上了医生这个职业是从进入北大医院实习,做临床工作开始的。“普外老师们那些纯熟的技术让我特别佩服。那会儿,看人家做一台阑尾炎手术,我都感到钦佩不已。”

裴傲第一次参与手术是在北大医院普外科实习的时候,时至今日,他都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例乳癌根治手术。“我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拉钩’的工作,但即便如此,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然而,随着经验的增多和年资的增长,裴傲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渐渐被成熟与稳重所代替。记得《心术》中一位老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的经验越丰富,你越会觉得紧张。对此,裴傲感同身受。“以前每次上手术台前都会觉得很兴奋,但现在反而会觉得有压力。也许这就是一名医生成长的阶段。越成熟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

1997年9月,裴傲前往北京医院进行硕士阶段临床和科研培训,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刘树山教授。他说,这成为改变他人生经历的一个重要事件。

那时,裴傲正处于选择专业的岔路口上。在进入北京医院之前,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普通外科大夫。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篇关于王忠诚院士的报道。“我们在学习期间对脑外科涉及的不多,那时我国脑外科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对它也没有特别的感性认识。但因为这篇报道,让我对对神经外科产生了兴趣。一是觉得很多疑难病症很具挑战性,二是觉得作为正在国内慢慢起步的一门医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选择了北京医院的神经外科。”

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的两年,是裴傲重新审度“神外”这一专业的两年。他不无感慨地说:“我在神经外科的入门学习和基础知识的培养都是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手把手带出来的。我当住院总医师当了2年,对于现在来说应该是个例了。之所以如此苦练,这与神经外科的重要性密不可分。”

神经外科被公认为医学上地位最高的领域,其原因是要完成这样的手术对医生所需要得极其复杂的知识基础以及要获得进行这样的手术的允许所需要经过的严格的选择。在允许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前一个医生至少需要经过六至七年的训练,这也是所有医学专业中最长和要求最高的。

“365×24”,裴傲这样描述他做住院总医师的工作时间,“一年365天都得呆在医院,基本上这一年就不用管家里了。‘住院总’的每一天,忙得就像打仗一样。但是正是这样的工作,给了我高强度工作压力的锻炼。也为日后晋升为主治医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裴傲的出色表现,2001年他被评为“北京医院优秀住院医师”。

作者:小超

第二篇:让光在城市中跳舞

摘 要: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光由为人们服务渐渐被人们喜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变成人们厌恶的工业下的产物,公共环境中的光污染就是一个很明显体现这种转变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城市夜幕下,灯光装置艺术的兴起、转变,并结合分析具有代表意义的光语言作品来说明现在公共空间中灯光装置产生的意义。阐述如何借助对于灯光装置的研究从而改善这种无序运用光的现象,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

关键词:灯光装置艺术;公共空间;光语言

人类对于光有着原始本能的向往,从人的内心出发,光芒一直都是正面向上的代名词,黑暗中的艺术光就能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驱散内心的孤寂等等,人们对于各种光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圣经》开篇就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万物混沌一片。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便把光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作为解释光的起源故事,不同的故事让光与人,世界与人的关系就变得不同,但可以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对于光的向往亘古不变,而灯光装置艺术的兴起恰好表达了人们对光语言新的追求与解读。

1 灯光装置艺术通过不同材质变化体现独特性

近几年,灯光装置的重要性不断被社会广泛认可,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灯光能够越来越多地实现各种可能性。灯光装置当今已成为一门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尚艺术,它是智能景观装置的一种代表,它用光的语言作为纯粹的形式语言来创作。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灯光装置艺术的张力与表现力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艺术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灯光装置的艺术性是突显在社会中人们在暗夜里追寻那一份“光”的诗意,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叹叫绝的视觉效果,给现在都市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需要。如加拿大的艺术家Caitlindr.c.Brown设计的作品《cloud》,它是由6000个独立的小灯泡,其中5000枚为民众捐献的用过的废弃灯泡,是一个原比例的非常可爱的互动灯光装置制作成闪烁的梦幻的巨大的云朵形状。她的设计充满了很多的特别之处——灯泡下面都有一根绳索,具有开关的功能,观者可以站在装置旁随意拉动上面每一个灯泡上的拉杆按钮,另外按钮绳索垂落在云朵下面又形成了落雨缤纷的效果。这种互动行为创造了一个灯光闪烁的巨大云朵,每一个参观者通过拉动绳索来控制灯泡开启或者关闭的状态这种无意识举动完全随机性的,赋予了云朵变幻多端的形态,每个人也都能够获得参与的乐趣!它打破了传统雕塑固有的形式,在视觉上用光构建了一种形态,一种显而易见让人亲近的形态。

不论学科还是作为使用媒介,对于所有艺术家来说,光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灯光装置让观者对艺术有新的认识与解读,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参透艺术里展示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魅力。

2 光语言在公共空间领域所体现的应用

当今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公共空间艺术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的形体、空间、材料等雕塑本体语言向视觉造型语言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灯光装置艺术开始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把这些光正面向上的属性应用于灯光装置之中,从外而内去激发人心灵深处的诗性。城市夜幕下,灯光装置艺术的兴起、转变,并结合分析具有代表意义的光语言作品来说明现在公共空间中灯光装置艺术产生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灯光装置艺术是一种新媒介下的新兴艺术,无法满足人们多功能的需求,仅仅是展现艺术作品的新鲜感与乐趣性。所以这里不得不提到澳大利亚的灯光装置艺术家沃伦·朗利,一位在黑夜里用灯光写诗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用来玻璃和光为原则的材料,光独有的特性和玻璃的材料属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非常恰当的表达,并且还能够以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中考虑了材料选择和光源。《黄金森林》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件灯光装置作品位于悉尼某处高速公路下的,一闪一闪的树木照明,在漆黑的夜晚中非常醒目,沃伦·朗利之所以把作品以灯光树木的形式放置在这个空间中不仅仅是为了视觉的美感,而且是具有更加深刻意义。在这条高速公路的旁边临近就是一个贫民社区,人们夜晚都不愿意从高速公路下穿行,因为在这黑暗的高架桥下的犯罪率是比较高的。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创作时他加强空间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一个更明亮、更有吸引力、更安全的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艺术品感召下渐渐会在这片区域散步聊天,带儿童们游玩嬉戏。这就是这作品魅力所在,艺术家本人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融入作品中,不单单体现作品艺术性,同时兼顾对环境,对人文,对社会的深层度的思考。

灯光装置艺术不同于传统架上绘画、雕塑艺术单纯的视觉感受,它更多的是融入高科技新技术为媒介,利用声光电等元素给观者以视觉和听觉双重的感受,艺术作品还能与观者有一定互动交流,更具有大众参与性,拉近艺术与观者之间的距离。

加拿大的冬季漫长冰冷,为了缓和冬日的苍白无趣,蒙特利尔市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灯光街头艺术展:“Impulse”,希望为寒冷的街头能带来温暖和乐趣。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广场上闪着灯光的巨型跷跷板,这种光亮还可以幻化让人惊喜的童年中的记忆,人们可以随意在翘翘板上娱乐玩耍,灯光在摇摆中形成动态上的感官,相较单一的静态效果它丰富了视觉上的享受与乐趣。正是这种良好的互动性才更加体现了公共艺术的魅力,将视觉与听觉共同融入投影之中,来说明平衡、对称与和谐的观念。通过公共艺术将人们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紧密友好的连接在一起,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地方。

由UVA和Onepointsix共同完成的《Volume》发光交互装置作品就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性。这一个声光装置作品陈列在伦敦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馆内的花园里。由光线和声音组成的装置作品戏剧性的位于花园中心,并且以阵列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远远看去像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光柱,增加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它还具有很好的体验交互功能,可根据人的行动而发出一系列视觉和声音感应迅速的回应人体运动,创建一系列的视听体验。访客踏进这个由光和声组成的空间,便会不由自主地去和光线、声音互动,人类与光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正是这种亲切紧密的联系,与光互动会变成人们愿意主动参与的活动,它极其奇妙的体验感留给人们美好珍贵的记忆。满足了人们的向光性和好奇心也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因素。

3 结语

我们与光共同生存、进化,问光是什么,似乎不是什么问题。然而,问及对光的接触和感受,怕是又无从谈起了。艺术家们却开始以光作为尝试,进行艺术创作,让灯光装置在公共艺术方面的应用渐渐广泛起来,但国内大众人群对于灯光装置艺术的了解还只停留在比较表浅的状态甚至是还没有关于灯光装置艺术的体验,所以发展重视灯光装置艺术对于丰富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共空间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见伟,刘洋.“99”:灯光装置艺术创作[J].建筑创作,2011(2):74-77.

[2] 胡宝林.公共艺术空间新美学[M].艺术家出版社,2006.

[3] 西里尔·贝雷特(美).光效应艺术[M].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91.

[4] 理查德·约特(英).视觉艺术用光[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艺(1990—),女,福建宁德人,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艺术。

作者:张艺

第三篇:职业举报人:戴着镣铐跳舞

职业举报人这个群体自身也要努力地、理性地去接受法律的规制,在追求个人利益或者维护权利的时候,也负有促进公共福祉、追求公共利益的使命。

自出道之日起,职业举报人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神秘、正义、维权、逐利等各种标签都贴在了他们身上。

对于职业举报人或者职业打假人,企业大多避之唯恐不及,监管者又爱又恨,消费者则感情复杂,有人喝彩,也有人不满……在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消费者主场活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上,职业举报人也颇受关注。

“对这样一种形成了一定规模化、日益专业化,并且带有明显社会联动效应的职业举报人群体,我们应该以一种市民社会理性的、正常的心态去看待他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旭表示。

“双面”举报人

“职业打假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我国的食品标签,如果没有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的话,我们的标签标识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在谈到职业举报人时,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说。

但是他也发现,职业打假人造成监管资源极大浪费,因为这些职业打假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断就同一个案件向多个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在上海可以向十几个区县同时进行投诉举报,甚至在一个区也向不同的部门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几乎70%的工作量或资源都花在这些职业打假人身上,对工作效率带来很大的影响。

据报道,近3年,上海市工商局12315中心共接到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14375件。其中,2014年867件;2015年4895件;2016年(截至5月底)8613件,数量已經是2014年全年的9.9倍,其增速已经远高于普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量的平均增速。

有律师统计,2014年重庆地区质量纠纷案件中,超过2/3的起诉是打假人发起的,而打假人发起的诉讼中超过七成撤诉。

有媒体揭露,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现在接一个“案子”的起步价是30万元,最多的时候,一个“单子”赚到400万元。

强烈的逐利动机让职业打假人的作为异于一般消费者维权,也让他们置身灰色地带,受到质疑。

“职业举报人很重要,是一股带有一定正能量的共治力量。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法律人,我们在看待这样一个事物时,尤其是要把它转化为规则设计的时候,又会有一些迟疑。”王旭说。

王旭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做法律顾问,也担任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审过200多个复议的案子,其中大量涉及到职业举报人要求信息公开、要求食药监部门履责、要求索赔、要求投诉处理的案件。“有的案子我们支持了申请人的请求,但有的案子我们也比较坚决的支持了被申请人,也就是监管部门的立场。”

给予成长空间

王旭表示,在审很多案子时一般不会特别去问举报投诉的动机,更多会以行政法所要求的行政机关是否充分有效合法地履职作为判断标准。“甚至我们也不太用‘打假人’这个称呼或者‘职业举报人’这个称呼,因为从法律判断来看,动机并不构成权利义务基本的标识,你职不职业,为了什么,是出于公益还是基于私利,应该在所不问。”

王旭希望给予职业举报人一定的法律空间、行动空间以及社会道义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监管能力不太充足,与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食品安全需求之间形成矛盾,在这种客观环境下,允许有这么一部分人去以一种更加职业、更加专注,甚至形成了规模化的力量去监督生产者、经营者。这样能够倒逼市场机制的净化,也促使监管部门更积极有效地履职,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公民教育作用。

对于职业打假人的频繁举报,上海市制定了统一受理原则。不管向哪个部门、哪个层级投诉举报,被举报的产品是上海生产的,统一由平台转移到生产企业所在的监管部门处理。如果不是上海生产的,在上海有总经销、总代理的,同样把这个案件转移到总经销、总代理所在的监管部门进行处理。既不是上海生产,也没有总代理的,平台会把这个信息转移到首次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处理。

“这样大大节约了监管资源。我们通过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的权益,也保护了被举报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监管效率。”顾振华说。

有效规范和制约

在王旭看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很多条款其实给职业举报人留了一定的空间,惩罚性赔偿并没有完全排斥职业举报人、打假人。但职业举报人在面对市场、利益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逐利冲动,从而引发社会更不良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让职业举报人、打假人戴着镣铐跳舞成为必然选择。

“我们也有一种但书,如果只是外包装标签的瑕疵,并不影响食品安全,则不支持这样的惩罚性赔偿。这个条文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平衡器的作用,既肯定了打假、举报、索赔行为,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种纯粹逐利的冲动。”

他认为,要遏制某一个群体或某一利益主体在主张权利时,过分地冲击市场秩序和社会风尚。“尤其要避免一种恐吓式、要挟式或者漫天要价式的,或者恶意、故意制造公共话题、设置公共议题的趋向。”

事实上,一个透明、成熟、自信、开放的市场经济,是非常理性而稳健的,而不是建立在盲目的话题炒作和恐吓威胁式的政策安排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思维空前膨胀,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法治的进步不仅仅在于权利思维,而在于规则思维,规则不意味着权利,意味着证据、事实、义务,甚至意味着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王旭表示。

他提出,职业举报人这个群体自身也要努力地、理性地去接受法律的规制,在追求个人利益或者维护权利的时候,也负有促进公共福祉、追求公共利益的使命。

作者:罗燕

第四篇:针尖上跳舞,超高层办公建筑交通核研究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超高层办公楼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地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的超高层建筑。人们对超高层建筑关注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建筑的外立面及整体形象,对于建筑交通核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本文针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交通核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作者的实际工程经验,以沈阳嘉里T2办公楼为例,融合了从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竣工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共鸣。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概念—提出超高层建筑交通核与一般建筑交通核的区别、超高层交通核设计的限制条件、分类;分析—归纳交通核平面设计原则、电梯数量估算、电梯厅布置方式与进深关系以及交通核竖向设计的模式;实际项目总结—通过建成项目总结交通核设计的关键以及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将以上信息做出总结,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与关注。

关键词: 超高层办公建筑交通核,交通核平面设计,交通核竖向设计,实用率,管线综合与净高

绪 论

超高层办公楼设计包含了各专业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仅仅几千字并不足以说清,本文仅以沈阳嘉里T2办公楼为例,融合了从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竣工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后续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交通核设计概述

本章将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交通核进行概括的介绍,阐述超高层交通核与一般建筑交通核的区别,并对超高层交通核进行简单的分类说明。

1、超高层交通核与一般建筑交通核的区别

(1)设计复杂化

由于超高层的高度使然,与一般建筑相比交通核的高度必然更高。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差异,例如电梯运行方式不一样、消防设计更为严格以及设备系统更为复杂等,这些差异使得超高层交通核的设计比一般建筑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

(2)面积集约化

与一般建筑相比,超高层的交通核承载的功能更多,因而其需要的面积也越大,但是标准层的防火分区面积很难突破,因此如何控制超高层的实用率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超高层交通核设计的限制与妥协

(1)建筑师与开发商的妥协—实用率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交通核都以追求高实用率为目的,实用率的高低意味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开发商一般都会对实用率提出限值,但同时对空间的舒适性、美观、功能也有所期待。这就要求建筑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找出平衡点,既满足较高的实用率,又使建筑具有较高的品质价值。犹如在针尖上跳舞一般,在诸多限制条件中找到平衡点。

(2)建筑师与规范的妥协—消防安全的限制

在发生火灾时,由于超高层几乎不可能通过消防云梯和消防器具向建筑外逃脱,因此如何设计一条简洁明了的逃生线路十分必要,而且必须使这条逃生线路的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得到充分的保证的同时,最好能将日常动线与避难动线结合起来,便于逃难时迅速找到逃生线路。另外,避难层是超高层特有的设计要素,楼梯在避难层的设计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除此以外,楼梯间的加压送风、消防前室的面积大小等等,更是超高层建筑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3)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妥协—安全性的限制

在交通核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得交通核内分隔灵活布局以及设备管线的自由进出,建筑师与设备工程师都倾向于框架结构,但是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的时候,仍然使用框架结构会对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结构工程师会建议增加剪力墙的面积,或者改变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空间受到制约,这个矛盾需要建筑师来协调。

(4)建筑师与设备工程师的妥协—保证设备运行及升级的限制

超高层一旦建成以后,大刀阔斧的改建扩建不大可能,所以在设计之初,不仅要保证使用初期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还要考虑日后维护及设备升级带来的空间扩张的需求,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品质及使用寿命。

3、超高层交通核设计的分类

(1)按位置的关系分类

(A) 中心式:交通核位于平面的中心,围绕其四周布置使用房间,使用部分占有最佳位置,采光、视线良好,交通路线短捷,交通核与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一致,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布置,是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最多的一种平面形式。例如五矿大厦A座(图1-1)

(B) 分散式:根据交通核的数量,又分为单侧式、双侧式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交通核位于建筑的外侧,使用空间进深较大,可布置大空间景观办公室,底层大厅通透、宽敞。例如深圳腾讯大厦(图1-1)

(C) 中长式:交通核纵贯建筑的中部,两边可布置较大空间的办公室,交通路线短捷,便于分组布置电梯。结构均衡规整,水平刚度大。和中心式为使用最多的两种交通核形式。

例如广州保利中汇广场写字楼(图1-1)

(D) 中偏式:交通核位于建筑中部,紧靠外墙面,使用空间可享受270°的景观资源。例如上海久事大厦(图1-1)

(2)按平面形式分類

(A) 矩形:为最常用的交通核形式,有正方形和矩形之分,例如中国五矿大厦A座(图1-2)

(B) 圆形及椭圆形:标准层平面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时核心往往为相应的形状,例如南昌南宾国际中心(图1-2)

(C) 三角形及多边形:交通核为三角形及六边形、八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非原始几何形,例如上海恒隆广场(图1-2)

2、交通核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

1. 电梯平面布置原则

(1) 使用方便

底层入口应具有良好的标识性和足够的集散空间,使用层电梯所处的位置应是各使用部分的步行路径短捷、均匀。电梯应有足够的大小、数量和适当的运行速度。

(2) 集中高效

电梯应尽可能集中布置,这样既能减少交通设施所占面积,便于使用和管理,又可使电梯的运转达到最高效率。通常将多台电梯并列在一起,或并列后再相对布置成组。除此以外,电梯并列还可以解决由于“活塞效应”带来的气流问题,避免产生高频啸声,大大减轻首层受到电梯的气流冲击。

(3) 分区

当高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不仅要在平面分组,还要在垂直高度上分为若干区域。由于高区的电梯井可与中区相同电梯组重叠,中区亦可与低区重叠,从而大大减少了电梯井道所占面积,同时由于采用了高速穿梭电梯,大大提高了中区、高区使用者的交通效率,缩短候梯时间。

2. 电梯数量估算

要准确、合理、经济地确定电梯数量,应计算出全部电梯所服务的建筑物内总人数、乘梯高峰期某一限定时间内所需服务的最大客运容量、乘客侯悌时间或电梯平均间隔时间、以及乘客从唤梯起至到达目的地的全程运行时间。当然,这些标准与国家、地区和不同建筑性质而有差异。以下为进行电梯配置的设计标准。

(1) 每人使用面积为4-10㎡/人,或按总建筑面积的67%-73%(一般取70%)计算使用面积

(2) 高峰等候时间为30-35s、40s、50s、60s

(3) 一般办公(写字)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5000㎡;高级办公(写字)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4000㎡;超高级办公(写字)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3000㎡;(资料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第180页)

3. 电梯厅的布置方式与深度关系

电梯厅的布置方式与侯梯厅的深度国家是有明确要求的,见下。

(候梯厅的布置方式与深度要求)表2-1(资料来源: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 第32页)

3、案例分析-沈阳嘉里中心T2办公楼

沈阳嘉里中心T2办公楼位于沈阳市,文艺路与青年大街的交叉口。西邻沈阳市的中轴线青年大街,北侧为青年湖公园。T2写字楼用地面积35751.3㎡,总建筑面积7864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7351㎡,地下建筑面积11296㎡,标准层面积约2000㎡,地上34层,地下4层,实用率约为73%。

1. 交通核平面设计

交通核为中长式,位于平面中心,在居中的两个电梯厅内布置了14台的客用电梯,分为四组:低区、中低区、中高区以及高区。两台消防电梯与客用电梯分开布置,互不干扰。疏散楼梯均衡布置于东西两侧。卫生间利用上下电梯分区空出来的电梯厅或电梯井道空间,灵活布置,提高实用率。茶水间则固定在西面楼梯间的北侧,布置紧凑。管井沿交通核外围布置,既缩短管线铺设距离,又尽量少的影响楼层净高。其中新风井有两个,分别布置在交通核的东北、西南角,均衡布置,紧邻各自的负荷中心;水井、强弱电间紧邻东侧疏散楼梯布置,空间集中完整,便于管线布置;交通核平面设计紧凑高效,清晰合理。

2. 交通核竖向设计

交通核内分布了12台客用电梯,2 台消防电梯,其中客梯分为4组,每组3台,分别服务4个竖向分区:低区(B3层、1至13层)、中低区(B3层、1层、14-20 层)、中高区(B3层、1层、22-28层)及高区(B3层、1层、29-34层)。每台电梯约服务5000㎡,符合甲级写字楼的电梯配置标准。两台消防电梯兼做货梯,穿梭于-4至34层,层层停靠。

3. 交通核管线综合与净高

净高是体现一个写字楼档次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且从规划方案确定时,就不可调整。需要从方案初始就予以重视,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合理排布管线。合理利用吊顶和地面的高度,将净高尽量提高。

T2办公楼项目设计层高4.2米。设计目标是电梯厅的净高达到3米,走廊净高达到2.6米。经过与设备专业协调,将高度大的风管排布在走廊与卫生间,电梯厅只保留了必备的消防管线及电气桥架。从而保证了电梯厅的净高。

结 论

本文最后将对一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包括实用率问题、净高与层高的问题,希望在填补自身知识不足的同时,为后续项目做技术储备。

1.关于实用率

实用率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建筑经济效益的问题,实用率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建筑师不能为了迎合开发商,一味地追求高实用率,盲目的压缩交通核面积,并不是合理的做法,有时候只会得不偿失。因为超高层建筑所需要的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管井面积,是有下限的,低于这个限值就会影响建筑的正常運作,降低建筑的品质。不同的建筑功能、不同的建筑规模、不同的建筑档次,实用率也不一样。结合作者这些年工作经验,超高层办公楼或者甲级办公楼,标准层实用率达到70%是比较合理的。普通办公楼或者低层办公楼可提高到75%。

2.关于层高与净高的关系

层高问题其实是一个需要开发商、建筑师共同思考达成一致才能解决的问题。层高高了,空间舒适,但是会影响容积率,经济性变差。层高低了,满足经济性,但是空间感受上又会觉得不舒适。作者认为,超高层写字楼层高在4.2-4.5米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的净高达到2.8-3.0米。一般写字楼标准可适当降低。

3.关于剪力墙设置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关系就像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对立而又统一。建筑师既希望剪力墙体越少越好,同时也希望结构可以安全稳定。本项目在设备管井墙体开洞时,因为开洞位置均设置在了剪力墙上,结构专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建筑专业与设备专业做出了妥协与调整。究其原因是剪力墙的设置位置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全部的因素。在今后的设计中,交通核外侧的管井开洞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应设置为填充墙。方便设备管井开洞,同时也不影响结构的安全。

本文写到这里,仍然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限于时间和精力,能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8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景观》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5]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三版》第三分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5

作者:李世伟

第五篇:写作教学不能戴着镣铐跳舞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的是“刺激——反应——强化”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对文字符号的自动化操作能力。本文就这个论题展开探讨,怎么才能更好的进行写作教学。

关键词:写作;激发;兴趣;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味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注重作文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僵化的、程式化的教学方式给作文教学戴上了沉重的镣铐,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扼杀了学生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因此,新课标下要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各种弊端,着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思维。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看法。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再难的事也敢做,也愿做,并且可以做好。所以语文教师应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设计贴心作文题

(一)题目设计要新颖,激活学生的思维。题目设计应跳出老套,取出新意,比如《倾听自己的心跳》、《生命如涛》、《一棵十八岁的树》等。

(二)题目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比如《十八岁的烦恼》、《青春如歌》等,这些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出在学生生活的热点,使学生产生了写作欲望的冲动,从而一展风采。巧设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三)题目设计要开放。设计题目时可采用半命题方式,让学生补充完整,如《在 的日子里》、《 这样教育了我》,这种题目有利于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放宽写作时限

教师在确定写作时间时,应当考虑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其实写作亦需要一个提炼加工润色的过程。鲁迅先生说:“写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写。”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能力、写作速度等因素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写作时间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决定感和写作兴趣。这样,也许每位学生都能写出令老师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文章。

3、多鼓励、多表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写对了一个句子,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写作产生亲切感,迸发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以往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往往在作文本上画满红色的叉叉、问号和删除线,在最后的点评上指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的优点一笔带过,甚至不讲。这样的批改方式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挫败感,最终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思维

刘禹锡有句警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让他们写出自己发现的独特感受。另辟蹊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命题创新

作文命题的开拓和创新是作文成功的先决条件。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2、思路求新

所谓思路求新,就是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这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摆脱陈旧的观念,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如以“水”为题,我引导学生由有形之水——自来水,引发出饮水思源,节约用水等;由水的精神,引发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3、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6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7月25日这一天, “我”落榜了,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8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0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写作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应该也不能总是戴着镣铐跳舞,要敢于抛开镣铐。在写作教学的舞台上让学生尽情发挥他们的“舞技”,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去翻陈年老帐,去弹往日旧曲,要让他们不仅要察人所未察,写人所未写,而且还要注入时代的色彩,烙上时代的印迹,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时代的新意。

作者:蓝清

上一篇:全国教育论文下一篇:少儿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