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目录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目录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国家保密人才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保密与信息安全问题在国家重要部门中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业界尤其是高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对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和当前高校在该方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高校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概要性地给出了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平台建设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保密;信息安全;课程体系

文献标识码:B

1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保密与信息安全问题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了日益重要角色。国家政府机关、金融、证券、电信行业、各大中型企业等要害部门越来越依赖政务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保密措施和信息安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存发展。保密与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和普遍关注。

保密是为保护集体或个人利益和安全,实现关系密切的信息的隐蔽所采取的行为和责任。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保密泛指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泄密的渠道增多,窃密的手段呈现出技术性高、隐蔽性强的突出特点,对现阶段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保密技术和保密管理。保密技术即指防止国家秘密失窃和泄露的保障技术,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保密管理是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保密管理,是维护秘密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子政务大规模建设,承载国家秘密的载体和处理国家秘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部门组织和人员接触国家秘密的方式有了改变,国际社会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在涉密系统中的较量呈现出高技术抗衡的特点。

我国的信息安全经过数据保密、计算机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三个发展阶段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进入信息安全保障阶段。自2001年武汉大学创建第一个“信息安全”专业起,随后几年中北京邮电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七十余所大学开设了信息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目前,包括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内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形成,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有相当影响的高水平人才。

近几年,保密技术与管理方面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多所高校的硕士、博士点都有相关研究方向,对保密技术及保密管理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积累了保密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都为保密技术与管理的发展和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情况是保密与信息安全的专业性人才十分稀缺,与社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信息安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信息网络的发展速度,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大量软硬件依靠进口,加上国内信息安全研究起步晚,投入少,研究力量单薄,更加大了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与国外信息安全技术的差距。目前国内的研究机构、公司正在加紧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开发及相关服务,许多大学、研究所也成立了相关的教研室、实验室。当然,要迅速提高我国的信息安全水平,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与积极引导外,还必须要壮大研究队伍。另一方面,由于对信息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使得保密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保密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与形势的发展很不适应,使得秘密信息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削弱了保密工作的基础。尽管国家对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保密工作,尤其是其中保密管理的起步较晚,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管理措施,因此普遍存在重宣传、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同时存在着保密工作制度陈旧、防范措施薄弱等问题。这种状况下,保密技术和管理的方法均有待于探索和提高,迫切需要保密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由于保密和信息安全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既懂保密又懂信息安全、既掌握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更是被迫切期待。

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对保密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按照当前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社会对保密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达几十万人。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目前从事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只有3500人左右,并且大多分布在高校和研究院所,并未直接投身到保密技术工作与相关管理工作前沿。作为国家国防建设和科技建设的主力军,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保密技术和管理工作更是成为国家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据调查,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从事保密安全与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专业人员稀缺并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的问题,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不足总人数的1/3,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52%,同时存在专职人员稀少、多为人员兼管的现状。以上分析显示,保密技术与管理方面专业人员存在着严重的供不应求,迫切要求提高保密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解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加快保密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2信息安全专业增设培养保密人才的课程要求

保密和信息安全之间存在着既不等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保密不同于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属性的定义,保密在信息系统中的要求不仅包括信息系统各个组成的要求和对涉密信息系统涉及的人员要求,还包括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组织、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要求;另一方面,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直接对国家秘密产生影响,在强调信息安全和保密时,通常是将保密作为安全策略的一部分而不仅是信息保密性指标。作为安全策略,保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功能性和管理性的保障。保密和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保密和信息安全独立分割对待,无论培养保密人才还是信息安全人才都不能独立进行,它们应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保密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于:培养掌握保密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法律法规,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在国防科技工业、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保密与信息安全研究、应用、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专业应注重保密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可涵盖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实践平台建设

以我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实践环境建设为例,实践平台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环境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如图1所示。其中,校内实践环境建设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建设和“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环境建设旨在建立2-4个本科生实训基地。

图1 实践环境建设规划图

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的实践环境、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依托这些软硬件资源,可以满足此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结构方面的需求。对于保密技术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知识结构的实践教学可以按照“两个实验室,三个平台”进行建设。“两个实验室”指“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和“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三个平台”指支持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践平台、支持信息安全课程群的实践平台以及支持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课程群的实践平台。

3.1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可分为计算机网络实验和信息安全实验,实验分组人数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划分,计算机网路实验可不受网络拓扑的限制,因此,该实验室的网络布局应首先满足信息安全实验的要求。如图2所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拓扑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基本区域:服务区域(邮件服务器、公开密钥体系服务器、靶机等)、内部网络区域、公网区域、隔离区域(DMZ)等,可根据信息安全实验内容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划分。

图2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拓扑图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可支撑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和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2保密技术实验室

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的主体是一个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平台,包括一个小型的保密网络(参见图3),必要的保密检查和保密防护硬件、软件和系统,主要完成保密类实验课程的教学,其可以支撑的课程如表3所示。

图3 保密技术与保密管理实验室网络拓扑

4结论

保密技术和保密管理高层次人才已经是我国重要安全部门急需的对象,培养保密人才势在必行。综合国内外学科专业情况,结合当前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本文从人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以及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高校培养保密技术与管理人才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1] 陈尚义,周显敬,王文宇. 电子文件保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4):80-81.

[2] 吕永红,孙麟. 从“艳照门”事件看计算机保密管理[J]. 保密工作,2008,(3):55-55.

[3] 彭敏. 防信息泄露:下一轮安全热点[J]. 软件世界,2008,(3):68-68.

[4] 楚涛. 基于涉密网络的主机审计技术研究与设计[J]. 飞机工程,2007,(2):42-45.

[5] 范毓林. 涉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9X):19-19,10.

[6] 胡进峰,郭静波. 一种破译混沌直接序列扩频保密通信的方法[J]. 物理学报,2008,(3):1477-1484.

[7] 叶敏.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保密管理机制的建立探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2-104.

[8] 李毅. 一种新的一次性公钥系统[J]. 计算机工程,2008,(7):168-170.

[9] 郝东白,严芬,黄皓. 涉密计算机监控与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8,(6):276-278,280.

[10] 郝文江,李豫霞. 基于计算机技术对涉密信息的保护[J]. 通信技术,2007,(12):241-243.

[11] 黄小红,贺小军. 物理隔离:防范涉密计算机网络入侵的手段[J]. 华南金融电脑,2007,(9):77-78.

[12] 刘旻. 一种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监控系统的设计[J].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3):20-23.

[13] 吕立波.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电磁泄露问题与对策[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5):38-40.

作者:冯光升 马春光

第2篇: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断研究、深入探索、积极实践,力求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顶层设计保障无力

由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缺少应有的顶层设计,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规划及培养方案来作综合的考量,仍然将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当作他们自发组织的业余爱好,对这项工作所承担的相關专业技能培养、生产科学研究平台、科学研究载体等一些重要的来源等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制约了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活动的深入开展。

1.2 长效机制尚未完善

当前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形成有关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使这一活动仅仅停留在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社团的业余活动中,未能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难以建立起长效机制。

1.3 激励机制健全不足

目前,我省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能够建立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的相关机构,大多是为组织对科研或创新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挑战杯”等活动而临时组建的各种机构,没有形成相关的规章制度,无法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连续性。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制度的完善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配套的相关激励制度不完善,二是虽有配套的激励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这两种情形于一定程度上刘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和制约。

1.4 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当前,大学生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方面,其自身所展现的科技性、实践性、创新性严重不足。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或省属院校这样的问题更多,因而对科技立项所拥有的起点要求过低,对立项以后进一步的项目进展相关的动态管理以及监督严重不到位,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因由于科研本身枯燥及学业紧张时间安排不善等原因,最终导致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性不足。

2 研究意义

2.1 政策支持保障有力

通过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吉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可以看出,进一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是未来我们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急切需要,因而是提高我们省属高校的教育、科研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2.2 专业兴趣充实发展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专业特色的在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协会、社团组织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科研型教师进行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专业荣誉感。

2.3 就业途径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大,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亚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各高校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一部分拥有创新思想并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大学生,去实践并实现创业的梦想,找出就业的新出路。

3 创新思路

3.1 互联网创新

以“‘互联网+’夯实梦想,创新创业打造未来”为主题,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互联网+”活动,深化高等教育纵深改革,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创业、能力创新”的生力军;促进新业态形成,以利技创新引领创业,以整合多领域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着眼未来的需求,高质量地创业就业。

3.2 科研创新

保健食品创新: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调节机体功能,能够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增长驱动保健品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推动保健品消费、“全面二胎”政策促进孕妇保健消费。以上各因素促进保健食品蓬勃发展。

新资源食品创新:新资源食品是指新研制、新发现,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食品等。2008年以来,新资源食品名单的出炉,使得一些原来已经习惯使用、但不在药食同源目录的原料,可以放心、合理的使用。原料范围的扩大,使得食品研究资源更加广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兴趣。

食品与生物相结合创新: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测,是在学生学习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通过食品中肉毒杆菌的LAMP检测技术、掺加罂粟粉调味料的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等项目,从核酸提取,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制备、调试及检测等试验操作,使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效果甚佳。

参考文献

[1]樊泽民.吹响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的号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3):15-16.

[2]刘修志,刘雨.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27(3):57-61.

作者简介

陈宇飞(1968-),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检验。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介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GH170768)。

作者:陈宇飞 王京文 王磊 杨柳

第3篇:基于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的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不断追求自身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基本诉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的颁布,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实现国家本科专业标准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体系

2018年初,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下简称“三型人才”)[1]。市场营销专业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课题就是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来研究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每年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为社会输出的本科毕业生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很明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未来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以后,经济由高增长逐步向高质量转变,社会各个领域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迎面而来,稳增长、优结构、换动力成为当今我国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由之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方式同质化情况严重、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问题不断暴露。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转型期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近期就业市场上的相关数据表明,市场营销专业每年的岗位需求极大,但是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高端营销人才。综上所述,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经济转型期的企业要求,导致相关产业升级缓慢,高等教育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这也为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更为严格苛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一、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的界定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就是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营销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动手能力较强或在某一岗位有突出的技能;复合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主要体现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跨专业、跨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一个行业或专业掌握的比较全面,相关技能也比较突出的一种人才类型,其基本模型是营销专业+X,其中X指相关知识和能力模块,如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所学习到的知识;创新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是指在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在专业理论研究探索、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有所创新[2]。

二、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

(一)知识要求

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层面。基础性知识是为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专业学习所必需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市场营销学属于管理类学科,应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基础、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性工具知识和方法;专业性知识是培养“三型人才”的重点知识,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特征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方法,按照市场营销管理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要,应熟练掌握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创业学等,作为创新型人才要求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及动态;通识性知识,是所有专业都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它是培养“三型人才”适应社会、提升综合素质和个人品位等所需要的综合性知识。包括哲学的、社会的、心理的、健康艺术的等等方面。

(二)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能力要求

基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对前述的三个层面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获取知识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或综合知识体系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即用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种能力也是“三型人才”的核心能力,胜任营销岗位实践工作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第三种能力就是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即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对国内外营销管理的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能力以及对现有营销理论批判性的思维能力等,不断尝试营销理论及实践的创新能力[3]。

(三)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的首要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第二就是专业素质。即核心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程度的集中体现,表现为较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具有解决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应技能;第三文化和身心素质。即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时代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力、意志力及人格魅力等。

三、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路径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一)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模块,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4]。按照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一定要把市场营销人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结合起来,强化课程教学育人功能,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是基础,重点是建设研讨课、学科前沿课,增进教学选择,推动实践性教学,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以文为本”“四个回归”,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趨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5]。一是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趋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营销专业知识+X”的方式培养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其中X包括行业背景知识模块、培养方向课程模块、人文素养知识模块、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等。二是理清和遵循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加强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结合课程实践,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三是指按照专业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市场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思路,把市场营销人才要素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要素中[6]。

(三)注重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打造联合培养新平台

加强与企业合作,打造跨行业、跨领域人才联合培养新平台。建立见习、实习教学基地等多家企业多领域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平台,实行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的双导师制的“3+1”的人才培养模式[7]。立足学科知识大赛,推进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通晓专业特色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8]。立足校企合作,以“学用合一”为培养理念,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顶岗实习,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教师产学研践习制度为推手,不断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保障,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推进了双师素质提升[9]。积极聘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五)确立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建立评价管理新机制

深化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动态可调的评价机制[10]。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机制,为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市场营销“三型”人才提供组织保障。对传统评价方法和质量监控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改革课程考核过程,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评价管理新机制。

(六)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培养体系全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融通,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出现了脱钩的现象,部分学校将职业素养教育单独设立一门课程或在相关课程中挤出10学时来解决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这种做法已经无法与现在市场要求紧密结合。在走访用人企业的时候,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普遍强调,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结合时代与当今企业的需求,我们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做到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每一门授课教师都要找到职业素养教育在该门课程的切入点,让职业素养教育像血液一样融入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中。

四、市场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该人才培养体系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研究效果,大幅度提升了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和职业素养。该课程体系延续市场营销专业制定的“3+1”培养方案,在前六学期的课堂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中,专业课课程特色明显,实用性强,对相关专业专业课进行集中性资源整合,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在理论课堂中增加实训教学比例,突出专业特性,见习课与企业紧密合作,在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分享实战经验,在理论与实践,实践与企业培训等手段结合应用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技能、实践技能,同时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幅度提高。

基于“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医药市场营销教学实施过程中,对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按照企业生产、营销流程的闭环需求进行两种课程的交互安排,最大可能赋予课程行业上的真实性。在2018级四个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开课前,对新生进行专门的教育,集中在第一学期第三周的周末安排学生进入医药营销专业模拟实训室、相关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及食品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邀请我市政协经济组、工商联组的委员进行讲座,邀请企业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相关岗位的解析。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对大学专业教育不再迷茫、充满兴趣,同时结合企业兼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聘请,使得学生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合理有计划的规划学生大学三年理论课和一年实习实训课程,真正实现带着问题来上课、带着兴趣去实习的新趋势。

我院先后与一王生物、南京正大天晴、阿斯利康等知名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合同与实践课程合作协议,在前六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专业课程微课的制作,要求以上企业的一线职业经理人尽可能的与在校学生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论坛、讲座、提前找师傅等活动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与企业紧密结合。进入实习阶段后,大多数学生带着强烈的求职需求与兴趣需求去寻求某一家企业的固定岗位,要求用人单位的实习生面试与正常企業招聘流程和强度一样,这样就保证了学生一年后在人才市场求职时候的高成功率。同时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有较为出色的工作抗压性,能快速地融入企业,进入自己的角色。经过对医药营销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果。我校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别的专业大赛上屡次获奖。在“学创杯”2018、2019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社科奖——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第一届和第二届黑龙江省大学生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大赛等多项大赛上屡次收获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总之,根据目前市场营销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我院应用“三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的办学定位、教学定位、实习实践定位,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相关行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Z].2018.

[2]Jana Dlouhá, Laura Henderson, Dana Kapitul■inová et al.. Sustainability-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 DESD[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172:27.

[3]金美伶,等.市场需求导向下本科医药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7):308-309.

[4]刘寅生,耿欣.关于独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教学园地,2009,21:24.

[5]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D].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06-21.

[6]宁伟东.“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8,9:

141.

[7]李伟,叶树林,等,地方本科院校“3+1”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7,10:89-90.

[8]夏新斌,等.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194-195.

[9]杨禹军,师东菊,等.基于校企合作的普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8,10:32-33.

[10]Xudong Gao. The Rules Have Changed: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Government Support of Local Technologies[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57(1):25-26.

[11]Yongeun Kim, Jino Son, Yun-Sik Lee et al.. Integration of an individual-oriented model into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 application to a multi-species system[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 2019,112:12.

[12]K. Jin, L. Neubeck, J. Gullick et al.. Accult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Evidence from a Large Australian Cohort[J]. 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7, 26:113-115.

作者:安祥林 师东菊 迟桂华 郭继民 刘俊峰 宁伟东

第4篇:车削加工专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班培训总结

2014年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

学习总结

2014年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

学习总结

2014年8月1日至8月16日,经学校推荐,我有幸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机床切削加工》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设在广东省江门市江门技师学院。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多所技工院校的30名教师参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并担负一定的建设任务,这也为我们在课下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机床切削加工》课程改革方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技术运用以及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感谢学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样学习进步的机会。

短短的15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江门技师学院’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视,培训处领导、老师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还记得第一天看到我们的课表时,我被那满满的课程表吓了一大跳,然而在不断的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中,不知不觉十五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回首培训历程,我了解到了全国兄弟学校的办学概况,看到了培训学校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我自己作为《机床切削加工》教师与培训教师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一体化理念、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计划的制定、一体化教学体验(传动轴的加工,双头蜗杆的加工)、教案

与工作页、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一体化班级管理等组成。内容上安排紧凑、详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15天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1、“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此次一体化教学跟我之前所认识的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此次的一体化定义不仅仅只包括我们之前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它包含4方面的含义,即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二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老师教完了学生忘完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因此,我们老师就是想法设法去设计这个工作任务,怎么去把该任务发布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发布,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一般一体化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甚至从来都没有培养过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

重视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我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2、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①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情,做针对性的改革。基于一体化教学成本过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问题,我们不能全盘铺开,大肆进行一体化,我们可以先开设一到两个试点班,或者某一门课,重点试行一体化。

② 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我们发展短训还是抓好学校教育,两者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师资,我们的短训和教学才能成功,学校才能壮大。建议学校给我们年轻教师送去企业进行培训或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寒暑假只要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培训,甚至于学校出资让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让一个人去培训新技能,然后这个人再去培训更多的人,这样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3、结束语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训学习,升华了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认识,并且从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争取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起一定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5篇: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百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为加强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根据《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结合全国体育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过硬、在体育专业技术领域起带头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其中,2011和2016年分别选拔100名左右人选并以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重点培养。

二、选拔要求

(一)选拔范围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面向全国体育系统(含各省级体育部门所属科研教学单位、体育总局直属单位、体育总局和地方共建体育院校)进行选拔。

(二)选拔对象

全国体育系统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不含体育教练员,体育教练员相应人选的选拔培养纳入精英教练双百培养

计划统筹考虑)。其中,重点选拔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医学、体育工程等领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三)选拔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潜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水平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开拓能力,对本专业、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和前沿水平有较深了解,善于继承,勇于开拓创新,现为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3、学风端正,团结同志,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4、年龄在45岁(含)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身体健康。

5、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医学、体育工程等领域的人选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作者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出版过有影响的专著,或发表的论文被国外权威的检索机构收录;

(2)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

特别优秀或贡献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职称等条件。

(四)选拔程序

1、单位推荐。各有关单位根据人选选拔工作总体安排和选拔条件,在个人自荐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经履行专家评审、有关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推荐公示等规定的推荐程序后,提出本单位推荐人选报体育总局。

2、组织审批。体育总局人事司会同有关职能司局对各单位推荐人选进行审核后,提出培养对象建议名单并报体育总局审批。

3、公布名单。培养对象确定后,在全国体育系统公布名单,并颁发“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证书。

三、培养措施

(一)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接受或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

1、为培养对象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培养对象每年脱产或集中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5天或90学时。

2、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组织人选学习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国情、体情考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3、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地分

期、分批安排培养对象参加体育系统内外、国内外各类专业技术专题培训、研修和考察,拓宽培养对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视野。

4、为培养对象参加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访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术技术动态和趋势搭建平台。每年组织一至两期以培养对象为主体的学术研讨会,促进培养对象相互之间的横向学术交流。

(二)积极引导培养对象在专业技术第一线发挥作用

1、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通过竞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人才培养。体育总局管理的体育科研项目和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培养对象,且须安排一定比例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共同负责人。

2、依托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和重大赛事科技服务,发挥培养对象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强对培养对象的重点培养、使用,并在科研设备和科研资料有效利用方面为培养对象提供方便。

3、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培养对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培养,促进培养对象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队建设。

4、积极吸收培养对象参加体育科学学会等体育学术团体,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其他专业学术团体。

(三)做好培养对象的联系和服务工作。

1、加强体育总局职能部门、培养对象所在单位领导和培养对象的联系。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培养对象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要为培养对象配备科研助手。

2、改善培养对象的医疗保健条件,定期安排他们体检,加强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组织休假活动。

(四)加大对培养对象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专业技术业绩突出的培养对象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考核与管理

(一)建立“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机制。体育总局人事司牵头抓总,科教司、政法司、经济司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组织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建立培养对象考核制度。培养对象纳入培养计划后,在培养周期内每年须填写《“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年度进展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于次年2月15日前报送体育总局人事司;

培养周期第三年,体育总局人事司牵头对培养对象重点进行专业技术工作实绩和业务能力的期中考核,提出考核意见,并对培养对象进行适当调整;培养周期期满后,体育总局人事司牵头对培养对象进行期终考核。

(三)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在认真做好针对培养对象的各项培养工作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本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培养。

第6篇: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

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委(经委、煤炭管理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促进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就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培养各级各类煤矿专业人才,促进煤炭行业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为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适应煤炭工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以煤矿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煤矿专业人才引进使用的有效机制,使煤矿拥有的专业人才数量基本满足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适应煤矿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扩大与煤矿安全紧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原煤炭行业本科院校要树立为煤炭工业发展服务的观念,适度扩大煤矿主体专业的招生规模;煤炭职业院校要积极扩大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和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本科相关专业的管理要按照国管专业的要求严格管理,专业的撤消与招生计划的调整须经教育部批准。

(四)建立“国家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若干所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选择办学实力强、与煤炭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点,通过重点支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基地依托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煤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有关高校的煤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示范和支持。

(五)加快实施“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在煤炭职业院校中选择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和矿井通风与安全等煤矿最紧缺人才专业,实施“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组织煤炭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教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和教材,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安全课程,加快培养煤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六)完善“对口单招”和“订单式”培养方式。对报考“国家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承担“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

养培训工程”院校煤矿相关专业的考生,可实行提前批次录取。继续探索和完善“对口单招”的政策。鼓励学校与煤炭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定向招生,实行“订单式”培养。对在校学生愿意学习煤炭专业的,也可按“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转专业培养。

(七)提高煤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关院校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煤矿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条件的本科院校要在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增设安全管理专业方向,在工学和管理学门类的有关专业中增加安全生产管理的教学内容,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煤炭职业院校要根据煤炭行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积极与煤炭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加学生到煤炭企业实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投入,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经费支持

(八)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各地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逐步提高煤矿相关专业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国家在制订艰苦专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时,将煤矿相关专业奖学金纳入其中统筹考虑。

(九)设立煤矿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设立煤矿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 承担“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院校的专业建设。

(十)鼓励煤炭企业提供经费支持。鼓励煤炭企业在有关院校设立煤矿相关专业学生定向奖学金或助学金。煤炭企业应积极帮助到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偿还助学金贷款和利息。

四、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吸引和稳定煤矿专业人才

(十一)国家制定煤矿专业人才配备标准。严格煤矿生产准入制度,并逐步提高人才配备标准。激励企业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待遇,增强煤炭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十二)煤炭企业要积极为学生实习提供条件。对确定毕业后到煤炭企业工作的学生,不收取实习费用,实行带薪实习。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选派有经验的现场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和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十三)煤炭企业要大力吸引和稳定人才。要遵循人才市场规律,提高煤矿专业人才的工资水平,改善住房等福利条件。对新到煤炭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可采取给予一定数量安家费、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等特殊优惠措施。对于条件艰苦和特别重要的岗位,应给予岗位津贴或特别补助,也可实行特殊的工资政策。要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地教育、安全监管、发展改革(经济、煤炭管理)和财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我国能源建设和生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大对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院校政策和经费支持,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教育部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沟通人才供需信息,总结推广人才培养与使用经验。有关各方要通力协作,共同把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为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7篇:天津11个人才和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科技部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进行公示。其中,南开大学陈军、天津大学尧命发、邾继贵、天津工业大学夏长亮、天津医科大学张宁、公安部天津消防所宋波、天津科技大学王硕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牛萍娟、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宇学峰、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王战会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天津大学王成山带领的“含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复杂电网规划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此次入选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下,都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部门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年龄在50周岁以下,创新团队都在近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创新创业人才都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办初创型企业的科技管理人才,并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创办人。

市科委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按照项目、人才和基地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了本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在培养具有国内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方面,2012年市科委先后实施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这次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的人选都先后获得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的支持。通过市科委对大项目的培育,其中,6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973计划项目,1人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5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下一步,市科委将启动“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积极与国家人才计划进行衔接,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3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5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记者赵首蕊通讯员卞刚)

第8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附件1

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中期考核评分细则

一、基本条件

(一)教练员队伍

1、教练员是指学校从事人才培养训练工作的专职、兼职、聘任的人员。

2、高级教练员是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含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小教超高)。

3、认定依据:

(1)高级教练员或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小学超高职称资格证原件,教练员聘任证书;

(2)教练员考核资料(包括兼职、返聘人员资料); (3)退休返聘教练员批文; (4)聘任时间不少于3年;

(5)专兼职教练员不少于5人,高级教练员不少于2人得5分;专兼职教练员不少于3人,高级教练员不少于1人得3分;其它情况不得分。

(二)训练设施设备

1、具有保证全天候训练的标准场(馆、房),场馆内不少于16张球台得5分;场馆内不少于14张球台得3分;场馆内不少于12张球台得1分.

2、乒乓球训练器材齐全,有辅助的力量训练房、专业的乒乓球训练辅助器材、医疗室、田径场,少一项扣1分。

3、认定依据

学校须提供场地平面图;无所有权的场(馆、房)须同时提供使用、租用场地协议书。

(三)学生状况

1、学校保证学生正常的教育和训练,其中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2、认定依据

(1)学校提供总课表、训练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单科成绩表等证明学生正常接受教育的资料,如有必要可找学生座谈。

(2)学校提供学生训练计划、训练总结、课时计划等证明学生每天训练不少于2小时的资料。

二、人才质量 运动员输送

(一)输送是指在本学校或单位系统训练1年及以上时间后向上级学校或单位的输送,同级别输送无效。

(二)向上级输送的界定:各类学校或单位向国家队、省级优秀运动队、解放军队输送;市级体校向省级体校输送;县区级体校向省级、市级体校输送;少体校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输送。

“直接输送”是指由本学校或单位直接输送到省级优

2 秀运动队、解放军队、行业体协运动队。

(三)输送证明的界定:向国家队输送的,须提供国家 队录用文件复印件;向省优秀队输送的,须提供当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录用文件等证明复印件;向解放军队输送的,须提供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向中等体育学校输送的,须提供入校当年省、市教育部门招生办审批的复印件;向上级少体校输送的,须提供入校当年上级体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升学(转学)材料等能够证明输送的相关材料。

(四)向外省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的,须提供输送原件,其计算方法同本省;在上级训练单位代训、培训的不统计在输送人数内。

(五)认定依据:2012年至今学校输送学生名单及有关证明材料。

三、人才效益 大赛成绩

(一)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每年统计的大赛成绩为准。

(二)在校系统训练时间1年以上的学生,输送后取得的成绩方可计算在内。

(三)统计年限:2012年至今取得的大赛成绩。

(四)计算方法:累计加分,团体、单项都计算在内。

(五)认定依据:取得大赛成绩的运动员名单及成绩统计表;取得大赛成绩的运动员输送及参赛成绩的有关材料。

第9篇:国家高技能人才师资示范培训总结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韦艳云

2013年7月24日至8月7日,经学院推荐,我有幸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第四期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设在广东省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多所技工院校的30名教师参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并担负一定的建设任务,这也为我们在课下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课程改革方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技术运用以及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感谢学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样学习进步的机会。短短的15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视,培训处领导、老师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还记得第一天看到我们的课表时,我被那满满的课程表吓了一大跳,然而在不断的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中,不知不觉十五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回首培训历程,我了解到了全国兄弟学校的办学概况,看到了培训学校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我自己作为《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教师与培训教师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一体化理念、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计划的制定、一体化教学体验、教案与工作页、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设计及实施等组成。内容上安排紧凑、详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15天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1、“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此次一体化教学跟我之前所认识的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此次的一体化定义不仅仅只包括我们之前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它包含4方面的含义,即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二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老师教完了学生忘完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因此,我们老师就是想法设法去设计这个工作任务,怎么去把该任务发布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发布,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一般一体化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甚至从来都没有培养过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我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2、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①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情,做针对性的改革。基于一体化教学成本过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问题,我们不能全盘铺开,大肆进行一体化,我们可以先开设一到两个试点班,或者某一门课,重点试行一体化。

② 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我们发展短训还是抓好学校教育,两者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师资,我们的短训和教学才能成功,学院才能壮大。建议学院给我们年轻教师送去企业进行培训或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寒暑假只要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培训,甚至于学校出资让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让一个人去培训新技能,然后这个人再去培

训更多的人,这样不仅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③ 实训设备的更新。现我院机加车间的建设,还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跟当前社会的机加车间基本一致,对我们教学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训学习,升华了对《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认识,并且从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争取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起一定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3年8月30日

上一篇:中考综合性学习及答案下一篇:综合英语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