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

浅谈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摘 要:一直以来,教育的发展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但是受到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农村小学开展特色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场所,建设书香校园特色文化,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渐丰富课外知识储备,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发展极其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特色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促进各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逐渐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也倍加重视。通过开展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熏陶之下潜移默化地爱上读书、爱上学习。

一、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缺失

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家长依然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为了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选择外出打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缺失的不仅是家长的关心爱护,更是学前教育。

2.学校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多教师毕业以后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在长期接收不到“新鲜血液”的情况下,学校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学校资源投入有限,对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也不高,简陋的教学设施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

二、建设书香校园特色文化的益处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现有经验的来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品味各大家的不同思想。通过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途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

三、在农村小学中建设书香校园特色文化的具体措施

1.从实际出发,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书香”“特色”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同等重要,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文化活动,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使各地的农村校园散发不同的“书香”。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一些极其偏远的农村小学来说,落后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就可以从“软件”入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打造书香校园。一些历史名城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此为切入点,可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添砖加瓦。例如,如果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孔子故乡,可以在校园里放置孔子像,在孔子像旁边增设“孔子专栏”,将孔子的作品、介绍等相关书籍集中摆放在这里,方便感兴趣的学生翻阅。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圣贤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对前人的不断认识中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蕴,这样也有利于优秀文化的流传,一举三得。

2.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整体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学校要首先注意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以文化美化校园”。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有很多的原生态环境可以改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只局限于校园内部,也可以在学校周边地区进行。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达到建设校园的目的。

首先,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划分不同板块。在校园的公共区域设置绿化区,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植一些花花草草,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整洁的环境;在校园的宣传专栏里,每周选取三名学生对其进行装点,采用轮流参与的方式,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宣传栏的内容可以是优秀文章段落的抄写,也可以是书籍推荐。总之,在教师不限制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尽情发挥。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通过展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进行投资,用他们所资助的书籍充实图书馆,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建设书香校园。对于图书馆中的书籍,要按照不同等级梯度进行划分,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方便学生观看。

3.让书香飘进课堂,开展多样阅读活动

教师需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书香气息充斥于班级的各个角落。(1)开展书籍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选择从未看过但是感兴趣的书籍,进行第一遍阅读,也可以挑选自己读过的并且认为很优秀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然后写下读后感。(2)開展名言警句摘抄活动。在小学时期的课本里,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名言警句,鼓励学生将其摘抄出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作为座右铭,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座右铭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使他们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除以上两项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着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地区的学生接触现代化设备的机会不多,也没有额外的经济能力进行兴趣爱好的专业学习。通过在教室、走廊的空白处张贴名人字画,供学生欣赏临摹,也是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的又一可行性措施。小学时期的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在欣赏书法、绘画时,很大程度上会被优美的线条、鲜艳的色彩、苍劲有力的笔画所吸引,然后教师通过适当开展一些手抄报绘画比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打造书香校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任何一个主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书香校园的建设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总体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因此,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各种文化建设落实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文化中热爱学习,热爱母校,热爱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英.浅谈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J].名师在线,2020(2):7-8.

[2]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特色发展[J].新智慧,2019(29):21.

[3]肖志红.农村特色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8):24-25.

[4]郁志红.银帆书吧,孩子阅读的乐园:浅谈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9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西部贫困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923)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清强

第2篇: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均衡教育工作的逐渐推进,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普遍推进中。如何建特色文化,办特色学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富有,国家正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学校的房屋建筑比以前漂亮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也逐渐现代化了,学校教师素质正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在提高,农村学校也在逐渐向城市里的学校靠拢,城乡之差正在缩小。这也是在落实均衡教育的工作要求。

要办好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这所学校应该有特色文化,才会有高的教育质量。学校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现在应均衡教育工作的要求,农村学校也在狠抓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校园里,教室里,厕所里,操场上,走廊上等学校处处都显现出文化氛围。看上去,学校的环境美了,在“形”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身在这所学校工作和生活的人受到了多少教育,多大熏陶,他们的思想、言行,有多大变化,整个学校彰显出的团队精神和氛围,也就是在“魂”上又有多大变化,这是值得观察、期待和思考的。“形”的建设必须为“魂”的提升服务。

由于中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小学因资金投入而造成了文化建设起步晚,底蕴薄。所以农村小学文化建设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好位,不要去追求什么高大上,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且有特色的文化就好。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学校,因校而建,打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学校特色文化,办出特色学校呢?我认为应在一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挖掘出学校文化的“魂”,也就是说,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要把它的内涵和外延明白而清晰地定义出来。我认为这个“文化”可以根据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结合着学校已有的文化,或是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而定。比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精神文化,地域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文化,当地人民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有土有根有特色的,是接地气的文化,很容易在学校这块土地上生长繁盛的。当然,在挖掘学校文化的时候,应遵循这几个原则:

第一、政策性原则。就是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人才培育的要求,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第二、独立性原则。没有独立精神的校园文化无异于没有校园文化。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第三、可持续性原则。文化建设从有形的硬件建设到内化成人的思想,再物化成人的行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这过程所需时间因校因事因人而异。它对人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进行的。

第四、效益性原则:学校的文化建设是用来助推学校的发展,是用来培育人才的。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有益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育。

挖掘学校文化,定位学校文化,这第一步很重要,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所以一定要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最后才做出适合自身学校的“文化”决定。

其次,拟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方案的拟定是很重要的。在拟定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主题性原则:学校的文化建设,从硬件看,表现的形式很多:草木、建筑、文字、画面、雕像等等;从类别上看,可分为: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厕所文化,厨房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用恰当的形式,宣传着不同的文化;从软件上看,就是要在不同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这些零碎的、板块的文化必须有一个小的主题文化,各小的主题文化加叠在一起,就是学校拟定的文化。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方案要具体,要细化。不仅是在时间上可操作,还要在资金、人员、制作、使用等诸多方面可实施才行。

第三、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第四、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第五、直观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从硬件上讲,就是要让学校这块有限的地域和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做到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单位物体,直观性要强,师生一看就能读懂,从中受益。

第七、教育性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第八、长期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上要从长远考虑,不要今建明毁,浪费教育资源。

最后是方案实施,这环节至关重要。再好的方案,如果执行不了,那也就是空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在实施方案的时候,既要考虑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各板块文化建设的局部性,要协同实施。

二、轻重的结合。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就建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做到轻重缓急,先后排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三、一致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因为文化建设过程的长期性,因此在建设过程当中除了坚持学校文化灵魂不变的一致性外,还要做到实施当中的为达成学校文化灵魂所遇事情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学校文化得以实现。

四、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人与物共同彰显出的一种文化氛围,人文精神,起到引领和助推学校发展的灵魂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它的效果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而不会变成仅是美化校园的代名词。

作者:李书明

第3篇: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之策略

【摘要】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以前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已不能适用现阶段的教学大背景。新课程教学标准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广大农村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制定一系列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营造一个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规章制度;文化载体;氛围;人际关系

很多农村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一个主动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意识,他们对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理解也是比较狭隘的,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督促学生学习、有效地完成作业就尽到了一个班主任的全部职责。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很多教师往往将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对立起来,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没有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投入太大的精力,甚至学生们出现错误时,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约束学生,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是每个农村教师都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相关的班级管理经验,就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

很多农村小学的班主任都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而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建设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前提,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的基本情况,制定《文化建设及其解读》来让学生们意识到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性,理解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推动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制定《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奖惩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来确定班歌、班徽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助于学生们互相监督、督促,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效地推动了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二、搭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载体

过河要有船或桥,而船和桥就发挥了一个载体的作用,如果没有载体,那么就很难到达彼岸,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样,要建设特色的班级文化也需要设定教育载体。很多教师在选择教育载体时,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论证,导致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有的班级搭建了文化平台,但是班主任没有稳抓感染、辐射等工作,导致教育载体没有有效地发挥其德育作用;除此之外,有的班级决定了教育载体后,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这条“大船”搁浅在起航线上。针对这些情况,广大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们进行反复的讨论,一起决定文化载体,同时,要稳抓德育工作,充分地发挥班级文化载体的作用,还要做好管理作用,反复论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班级文化载体,及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学生们才能感悟、体验、自求,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推动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营造一种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氛围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前提,构建班级文化载体是手段,那么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便是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关键。很多农村班主任在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时,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没有一个良好气氛的感染,将难以点燃学生的情感,无法培养他们的共同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自主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作品来表达理想追求、审美取向,并对班级环境进行美化。这也是班级精神文化的表现,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外显的物质文化,因为这体现了全体同学的共同的思想、情感,是学生心理诉求的一种体现。同时,组织学生们共同布置班级文化环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逐步养成集体观念。除此之外,布置精美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全体学生向同一个目标前进。由此可见,营造一个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进一步推动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组织学生们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四、培养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一种重要的技能,人脱离社会将无法生存。学生们迟早有一天会步入社会,如果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的能力,那么将十分不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小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没有掌握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并且还有一些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让他们失去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使他们养成了自闭的性格。同时,很多农村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主抓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没有及时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无法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这样,教师将无法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久而久之,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的,会让他们出现心理方面的

缺陷。

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广大农村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互相沟通、互相帮助,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营造良好的交际气氛,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农村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应该积极探索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方法,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生根、萌芽,然后教师要用心管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用智慧的营养去浇灌它。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让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全面的提高,有效地推动素质化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几点做法[J].单晓波.中国高新区.2017(01).

[2]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J].靳亚梦,田夏彪.教学与管理.2016(32).

[3]浅议属地人文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J].李劲,王成兰.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

[4]春風吹拂万树梨花开——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蔡明华,刘笃碧.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3).

作者:陈常清

第4篇:浅谈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行事准则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其中价值标准是企业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就如同人的个性,是企业整体内部机制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国外的价值尺度包括对国人、对顾客的服务、长期雇佣制度、相互信任、密切的个人关系等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全面否定之否定地批判继承,又是对其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性、艺术性的精华。

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与科学相联系,由社会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属性是与艺术相联系,由各国国情、文化传统决定。我们中国特色的这个“另类”,应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优秀成果与现代企业生财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也即体现人文化、利润化、效益化和长久化。如此的话,也可能不会再出现所谓假冒伪劣、败坏道义的商业行为。诸如陕西电台(《阳光在线》)报道的西安个体企业给螃蟹注水,坑蒙骗客的商业欺诈事件,虽然个体规模不算大,但社会影响恶劣,与倡导的商业“诚信”原则相悖,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应防微杜渐。大到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个理是融通的。

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以人为本”

企业要始终坚信:我靠职工求发展,职工靠我求生存的企业生存之道。新世纪的劳动者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幼师论文发表/yjlwfabiao/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当然“以人为本”绝不是不明辨是非、搞人际关系以权谋私,“狗来耕地、牛来看门”的歪风邪气要坚决杜绝。当前还有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下岗工人已认识到新形势下岗位目标的责任,作为管理层应把他们的生计问题作为头等大事。除了执行好中央的低保政策,还应尽快建立起一套激活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机制,落实好再深造、再培训工作,以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社会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经济运转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些企业中树起具有我们民族精神的旗帜,绝不是行政干预,而只是建立适合于人民、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企业文化模式,把道义和生财有机结合起来。就“儒教文化圈”来说,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曾强调:“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庭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他分析认为,东亚是依靠儒教集体主义文化驱动资本主义体系成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其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的塑造。它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相结合便形成了反映企业文化,千秋特色的企业精神如现已举世闻名的海尔集团.原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经过全体海尔人多年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现已成为拥有多家海外公司的大集团。它成功之处在于:有一个锐意进取、远见卓识的团队领导;有一批踏实工作、兢兢业业的员工;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雄心壮志。海尔集团一位负责人一次去某山区调研产品销售情况,他听一村民建议:那里盛产土,如能生产出土豆清洗机该有多好呀!他突发奇想决定让科研人员研究,最终这种新型清洗机很快研制成功,打入市场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成功之道是否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适应力有重大影响呢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WTO和参与国际化经济竞争为我国企业坚持这一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市场和资源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走出去”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现在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机会,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从我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考虑,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企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既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的重大举措,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需要。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贯穿的红线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了智力支持,具体从以下方面培养:(1)东方的灵性主义和两方的理性主义文化的结合。东方的灵性主义着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人在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心灵和感情上的沟通,但它处理问题时往往使问题失去正常的准则。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客观事实,强调按严格的制度、规章办事,但它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丁人的感情这一面,显得没人情。两者要相融合,相得益彰。(2)速度观念和效益观念的结合。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一定的速度,但新的经济体制要求的是有效益的速度,与此相对应的价值观应当是速度与效益有机结合的价值观。要统筹兼顾,决不顾此失彼。(3)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的结合。当前社会竞争既残酷又激烈,“能者上岗,劣者下岗”是大势所趋,但事物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协调缓冲机制——共同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无疑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生命之本。

第5篇: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作者:孔维凤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人文精神;和谐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开始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及起源的叙述,得出中国的管理历史比之西方的管理历史要长许多,并且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得出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融于中国的人文精神并采取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企业文化发展策略。

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立的市场经济体系后,企业开始接触和学习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应用在了企业管理之中,但往往是套模式的应用,没有考虑我们中国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与之西方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会发展已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所有利益体的共同的和谐发展,而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生产力的发展,更是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而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念的起源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是一些实践的总结,是一些精华的提炼。而企业文化更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融合社会文化,而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我们古老中国的管理理念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如果以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所指导的企业,那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和谐发展”的氛围中为投资者,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二、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氛围,也就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领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企业的运行,决定着企业的各个方面,以使企业向目标前进。领导者所管理的主要是工作人,企业远景最终的实现者是工作人努力、辛勤的工作,而怎样理解工作人所需,怎样的激励、领导他们,怎样与社会环境的共生,怎样才能在各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这些都来自于领导者对其认识的深度,当他们真正的理解了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他们,当他们真正的理解了工作人是不仅需要物质利益,也需要精神发展之后,他们就会根据企业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性化的合作态度,在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之中,铺出一条和谐大道,带领团队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

要激发团队的斗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身先士卒”。最高明的领导是身先士卒,通过自身,散发出达到愿望与目标的热情。员工不是靠以权利管出来的,而是以人性化的关怀与激励团结出来的。当企业领导者带头按制度约定履行职责时,普通员工逐渐达到制度的要求,整个企业人员的行为习惯和行事风格会形成一种高的标准或者是符号,这就是品牌,就是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在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后,渐渐的在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从而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着团队,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着。

(一)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最成功的企业最成功的就是改造人的力量,用一种思想聚集一群人向一个共同目标努奋斗。企业文化以其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追求的目标,引导着去、企业和员工,怎样想问题?如何做工作?用无声的命令和心灵的呼唤,引导着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之主动的适应健康的、先进的和有发展的社会需求,引导员工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这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能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就是一种精神激励。它通过文化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不断地激活人们的心智,开发潜在智慧,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卓越目标,实现成就自我。企业价值观所形成的导向和文化氛围是一种良好的精神奖励。

(三)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

企业应是协调一致,上下同心的团队,而文化就是一种强力粘和剂,将团队所有人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部凝聚力。成功企业无一例外都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的。企业是由不同年龄、不同素质、不同奋斗目标、不同理想追求、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精神状态、不同群体和个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改变员工的思想和态度,把企业的宗旨、理念、目标、价值观纳入到员工的思想体系中,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并把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融于企业的发展中,与企业同舟共济,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四)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

在企业行为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规则、制度规范,道德约束等,用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员工,启迪心灵,规范行为,使员工不断地从他律控制转移到自律控制,由外部约束转移到自我约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实现道德升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员工,一个道德高尚的员工,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员工。

总结企业文化的这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改造人”是所有文化的内涵所在,是文化存在于社会上的价值体现。通过文化的熏陶,人们才能融于社会,才能进行交流,才能承上启下的发展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亦是如此。通过已形成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的成员在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的环境中,团结一致的去努力奋斗和共享奋斗的果实。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因此,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有大量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凭借着管理者深厚的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文化底蕴,以“和谐”为主题,与时俱进地提炼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提炼企业文化

无论是研究者作为研究使用,还是企业领导者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我们首先就要从企业的现状出发,通过总结、归纳、提炼,我们可以在企业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来提炼企业在风雨历程中已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发展企业文化

发展企业文化,我们还是从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及物质方面来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但在发展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把主要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才工程的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和谐发展为策略建设的企业文化,及时的调整各种战略和决策,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动力。

(三)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策略

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永久主题,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把握住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策略。

(1)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市场经济巨大的活力,同时使得社会中许多的观念也迅速的改变。企业在这种环境之中,要使自己也融于社会文化之中,不仅在规章制度上体现现代化的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更应遵循于时代所赋予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与时代共步伐。

(2)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善待自然。在日益关注环保的今天,将与自然的和谐融于战略决策中,在企业运作中充分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企业赢得客户,赢得利润,赢得天下的保证。

(3)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现代社会,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的观念,已广泛为东西方管理界的人做接受。而从本质上讲,倡导以人为本历来是东方管理哲学的专利。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管理,从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是西方管理理念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后才实现的。而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精神的积淀早就关注到这点,并已身体力行了。

五、结论

总之,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建设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前进。

第6篇:浅谈企业安保部门特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安保 特色文化 评价

[摘要]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基层企业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使内外素质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其能从长远的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生产力的提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基层安保部门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部门文化是什么?安保部门文化建设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如何评价等关键问题。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臶,对内是一种向心力,近几年,公司级的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层面形成特色和体系,文化建设各单位往往都是从公司层面首先建立,然后再往下进行宣贯和落实,但基层文化建设难免就会步入“挂在墙上”“说在嘴边”的尴尬境况。

企业安保部门是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保驾护航者,更应该做好特色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安保服务效果,对于基层安保部门如何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经过十年的文化建设,简明扼要的总结出了文化建设的体系,从公司核心价值观、使命、企业精神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宣贯,对基层部门开展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借鉴和指导作

用。

一、加强领导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建设部门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单位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部门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部门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要切实摆正位臵,必须把部门文化建设和部门年底关键绩效指标一起来研究和实施,把部门文化建设与行政年终考核评比兑现等有机联系起来,使部门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首先考虑企业使命和部门承担的任务,从企业的愿景和部门职责梳理和提炼出部门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等等。集团公司提出“*************”核心价值观,导引了整个集团的文化生态环境,大气而内涵丰厚,体现了**人希望以自己的向上向善,感染身边的人,鼓舞社会优良风气,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按照集团创建部门特色文化的要求,集团公司安全保卫部积极开展文化对接和文化创新,将“***********”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引领并渗透于安保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形成了具有集团安全保卫特色的文化体系。这充分表明安全保卫部对集团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与充分尊从,是强调与深化,是传承与践行,更是安保文化对接集团文化系统、务实、创新的具体呈现,拥有着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与情怀。公司的愿景是:******,经过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建设成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把我们的公司建设成

一个学校,更要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按照以上原则,我们的安保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愿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安保部门”。

值得信赖,是安保人的庄严承诺,安全保卫部全体干警努力为企业和员工家属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需求;同时安保部还要为积极为安保部的员工营造成就自我和事业发展的舞台,不断满足员工成长和成才的需求,赢得员工的信赖。安保部全体员工要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把安全保卫部打造成善打硬仗、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部门,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安保部门,体现部门的特色。

三、要充分考虑部门的职业特色。

“忠诚、为名、公正、廉洁”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安保部门在梳理和建设部门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还要结合职业的特点。公司提出了“向上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安全保卫部作为集团的安全守护部门,将“向上 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文化核心价值聚焦于安保事业,秉持企业至上、责任至重的信条,注入安保特色的文化元素,安保人深刻领悟并以实际行动具体展现着自身的职业特点,安保人对于“向上 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核心价值观有着自己的透彻理解和深度融入,对安保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深切热爱,梳理出了安全保卫部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企、热情为民、高效服务”。

四、部门文化建设的载体要选择适当,必须和部门业务紧密结合。

文化落地不能仅仅是口号和标语,要源于员工和业务,又要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我们在开展文化落地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载体是典型案例、专项活动和部门内部制度。围绕创新、责任、规则、感恩等特色文化,收集和撰写了部门近几年来的典型案例,把这些案例编入部门特色文化手册,让员工自己经历过的事件或身边的事情来感染和引导员工。按照循序渐进和有侧重点围绕某一个特色文化主题,策划开展一些专项活动,为了体现安保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神风貌和打造“企业第一张名片”的要求,我们组织策划聊标准化执勤的活动方案,既落实了特色文化有促进了业务的开展。制度也是文化落地的一个有效的载体,通过建立部门内部制度,保证部门文化的得以顺利落地,先后制定了《安全保卫部部门创新管理办法》、《安全保卫部月份工作小结制度》、《安全保卫部廉洁从业教育预防制度》、《安全保卫部文化审计办法》等制度。

五、开展部门文化审计是评价基层特色文化建设有效性重要方式。

文化建设,从形式、内容难免出现偏差,为了防止在文化建设中出现“亚文化”或形式主义,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文化审计,对文化的有效性、真实性、适应性进行审计,保证部门文化和公司文化一致性。开展部门文化建设最终的效果如何,必须设立相应的指标,定期进行测评,指标的设定一般可以分为满意度类指标,即由服务对象和上下序关联部门进行评估,另一类为财务指标,比较部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部门的经济指标或人均占用资源是否下降,通过文化审计

保证部门文化真正和企业文化一致,切实发挥其作用,引导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给员工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

第7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作品时间: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

正文: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阐释,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纳了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和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有机整合,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全新内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异域文化的挑战,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抗撷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全球视域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西方特别是以少数发

达国家为主导的文化形态长期以来一直以文化霸权的方式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这种状况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严峻环境下,如何做到因势利导、挺立起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成为当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是在世界发展主题由战争向和平转换的背景下,西方日益热衷于以文化侵略的方式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各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以领军未来科技发展潮流的同时,都纷纷加大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文化多极化与文化一体化并存的趋势。从当前形势看,“尽管美国“一超独霸“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打破,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强劲。世界各国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民族独立与文化特性,企盼和平与安宁、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样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反对“文化殖民主义“的呼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认同。“这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综上可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应对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当然在这个发展建设祖国就必须发展经济的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规律的反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会引起生产、分配、消费等各领域的重大变革,而且经济的变革也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重大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不仅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会引起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当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广为渗透于社会各领域后,导致了一部分人价值观念发生偏差,所以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尽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以应对精神文化领域面对的重大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武器,成为一种智慧的力量,推动人们有效地建设现代化事业。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总体水平。其发达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常常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人的智力的提高,又要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要有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可以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是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命

题 。新世纪新阶段,文化业已成为社会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关键点,新兴文化产业更是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领域。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命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判断表明。党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对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了深刻体认,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

其次是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中国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同。但社会转型与“时空压缩”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的“失和”上,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具体表征为: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结构重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影响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在文化价值层面解决“失和”难题,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为解决社会层面的“失和”难题提供了精神文化的支撑。可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立足于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文化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西”文化论争的科学的解答。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视阈。

五、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就会倾覆,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实践价值》

第8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初步实施方案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龙马潭区金龙乡中心学校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龙马潭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乐学、善思、勤奋、创新‛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阳光*绿意‛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 奕(金龙乡中心学校校长) 副组长:林叶刚(金龙乡中心学校主任)

郑世兵(金龙乡中心学校副校长) 黎大勇(金龙乡中心学校副校长) 万三炳(金龙乡中心学校工会主席)

成 员:温红梅(金龙乡中心学校行办主任) 郑国强(金龙乡中心学校党办主任) 韩 超(金龙乡中心学校后勤主任) 徐 新(金龙乡中心学校中学部教导主任) 余明贵(金龙乡中心学校小学部教导主任) 许志利(金龙乡中心学校中学部德育主任) 郭 勇(金龙乡中心学校小学部德育主任) 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右侧悬挂规范性烫金校牌;校门内侧建设风景小院并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园中心区域书写‚乐学、善思、勤奋、创新‛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和‚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由‚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宿舍环境布置。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口号,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师生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北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板块;南墙面以课外活动为主,设有‚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故而将此长廊命名为‚温馨园‛。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创办校刊编辑部,每年两期,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5)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一节一会‛(艺术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6)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7)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8)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班务模范、五好媳妇、敬老楷模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9)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10)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用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规范达标‛,即: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检测。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自2004年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五、实施步骤(分四年完成)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2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2月)结合新建教学楼和功能室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做好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的搬迁工作。

第四阶段(2012年1月——2011年7月)反思整改,确定校旗、校徽、校标,重点做好章制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五阶段(2012年8月——2013年8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以百倍的信心迎接验收。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今日的金龙乡中心学一定会成为明日的特色学校,金龙乡中心学校的教育事业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重视教育的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金龙乡中心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

第9篇: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少先队文化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摘要] 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所决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而活动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者可以从加强主题活动文化、倡导爱心教育、加强辅导员建设、节日活动文化、挖掘农村资源、构建活动舞台几方面来开展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建设,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 农村 少先队 文化建设

能健康发展的一所学校、,离不开少先队工作的支持,少先队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的精神面貌。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德育适应少年儿童心理规律、年龄特点及其成长的需要,也是构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的突出表现,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的突出表现,笔者从农村少先队工作实际出发,就农村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主题活动文化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以校园为少先队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丰富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内涵。如,保护洪泽湖活动、“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爱心互助活动、“赞美祖国”教育活动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通过读书、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征文、演出等各种活动形式,增强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如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该活动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

二、倡导爱心教育,创建辅导员爱心文化。

要求辅导员老师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用真诚的爱心善待每一位队员。因为,我们深知,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起码难以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只有爱才能产生热情与责任,只有辅导员爱队员,队员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其教育。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曾说过:“为孩子们奉献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爱和奉献精神也是少先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住校的留守儿童,我们更是“教育”、“管理”、“关爱”、“引导”等多管齐下。因为,队员的非智力因素与潜能可以通过科学的“精致管理”得到有效开发。平时,给孩子们人性化的,具有人情味的鼓舞和激励,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灵活开放的学习新时空,让管理融入队员的心田,让管理成为平等民主的对话和沟通生命的活动。要让住校留守儿童在辅导员关爱的文化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使他们做到平时文明守纪,上课积极思考,就餐秩序井然,宿舍被子成方……。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注人本因素的开发。

我们要求辅导员老师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辅导员职责》等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为人师表、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星星火炬事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平时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队员,善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位队员潜在的优点、亮点和潜能。当然,还有许许多多辅导员必须注意的地方,比如爱心、智慧、勤奋等。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立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的辅导员队伍,其本身就是现代校园少先队文化的一个活的因素,即人本因素。只有高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队员,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就能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四、加强节日活动文化的建设,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 孩子们过节的时候最快乐。认识、分析、挖掘、利用“节日文化”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导他们的休闲生活,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是少先队组织大力倡导并推荐“节日”活动的意义所在。

以深受学生喜爱的“春游节”、“读书节”、“服务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音乐节”等为核心,开展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如“艺术节”中可以开展艺术知识竞猜活动、现场书法比赛、大地画比赛、英文歌曲人人唱活动、队员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体育节”中可以组织校园吉尼斯体育挑战赛、趣味游戏活动、亲子运动会、健身舞比赛、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春游节”中可以组织春游踏青活动、“寻找春天的脚步”摄影比赛、植树活动、“我用小手画春天”绘画比赛等活动;“英语节”可以组织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手抄报展示、英语书法作品评比、英语角活动、英语小舞台等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也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这些活动的选择与设立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工作,做到因校而异,不能盲目套搬别校的活动。其次,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使之始终充满新颖性、时代感。中国当代社会正处在特殊的转型期,高新科技和经济的超常发展,社会新阶层形成所带来的各种观念,都要求少先队文化的发展要充分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营造独特的节日文化。现在每个月都有许多的节日、纪念日,有些是国际性的,有些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大事件纪念。关于这些节日背后的意义,许多队员们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从未涉及过,而这些节日、纪念日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却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极好内容。今年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丽,同时也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校少先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主题为“我为校园添绿色”的实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校少先队又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个题为“祖国颂”的征文比赛,旨在引导学生真正意识到祖国的伟大,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在今年教师节期间,为了更好地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校少先队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我爱我师”的系列庆祝教师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队员们学会了从自己的角度了解老师尊重老师,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体验到尊敬老师的愉悦感受。

五、挖掘农村资源,构建活动舞台

泗洪龙集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这里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在生产劳作中,产生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艺术活动正悄悄地离我们而去。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了“民风民俗考察”小队,走街串巷进村庄, 向“老一辈人”请教, 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搜集, 队员们整理出好多家乡的民俗活动,如端午吃粽子,挂艾草;年底捕鱼,牵大网:小孩剃毛头, 晒鱼干;二月二玩为把,过年时玩花船等等。我们做成精美的展板,将这些风俗在校园展出。学生们一张张看得十分仔细,嘴里还不时地赞叹,原来我们家乡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我还在中队活动日组织了一次“趣味农活比赛” ,项目有插秧、挑粮、三人两足划船、织网、包粽子、包饺子等等, 队员们玩得兴致盎然,不亦乐乎。结合农乡风俗民情,我在班开展了“家乡进课堂”系列活动。队员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建了书画、摄影、写作等兴趣小组,举办了“风情艺术节” 。在活动中,学生们朗诵了一篇篇赞美农村风俗的文章、一首酋歌颂水乡情韵的诗歌,用飘逸的书法描摹家乡新风尚,用灵动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家乡新貌,用一则则古老的美丽传说渲染着家乡的无穷魅力。

农村少先队工作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走特色发展道路,要立足于服务少年儿童成长的基点,深入挖掘农村教育优势,在营造少先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少先队文化是软环境,能产生相应的教育功能,但往往一种好的环境形成很不容易,破坏却相当的快,这就要求处理建设文化和维护文化的辩证关系。农村少先队工作还应制定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并将目标体现于日常工作和活动中,才能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的腾飞》《辅导员》杂志.2004年第1期

2、《辅导“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访谈三》《辅导员》杂志.2003年第5期

3、《娃娃兵团闪亮登场》.《辅导员》杂志.2003年第5期

4.《主体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优秀论文集.主编.郑飞卡.中国经济出版社

5.《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编著.葛金国 吴玲周元宽.安徽教育出版社

6.《浅议少先队中队活组织指导》 扬州大学附属小学.蔡培培

上一篇:方言与语言下一篇:管道施工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