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具有着独特的综合艺术韵味,它集多种民间艺术的特点于一身,它包含了剪纸的造型格式,具备了民间傀儡的操作方法,结合了年画的晕染技巧,融合了雕刻的手法技艺,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 篇1:

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

[课题名称: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天中文化为例。课题编号:2015B065]

摘要:我国制陶技艺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五百年,陶瓷史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光辉一页。陶瓷发展至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历代劳动人民、工艺大师在前人技艺、科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拓进取的结果。陶瓷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主线始终牵引着陶瓷艺术的发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门技艺不断发展、传承与创新的灵魂;陶瓷艺术要发展,必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去粗存精、推陈出新,方能推动中国陶瓷艺术迈步向前。

关键词:陶瓷艺术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陶瓷的英文翻译为China(或者Ceramic),China一词最初是景德镇陶瓷生产中心的称呼,现在China已经成为中国的英文称谓,可见陶瓷在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陶瓷以天然粘土和各种矿物质原料经过混炼、成型和煅烧而成,是中国先民在造物实践中最伟大的发明,因其极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备受推崇。近代由于中国国力衰退,制造业落后,曾在世界贸易中首屈一指的陶瓷业落后于西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不断进步,新型材料不断出现,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发明和推广,中国陶瓷又重新被世界从新认识和青睐。

一、中国陶瓷艺术史的发展概况

陶瓷脱胎于陶器,是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必须有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的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达到这三个条件,方能制成陶器。原始瓷器起源于三千多年前,发展至宋代,成为中国瓷业发展的最高峰,当时宋代五大名窑闻名中外,多姿多彩的装饰纹样和意蕴深刻的审美意境让中国陶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

(一)陶瓷造型的发展

早期的陶瓷作品,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纹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原始瓷器出现以后,历经西周、春秋到东汉由不成熟逐步成熟。到了汉代以后,多种色彩的釉料开始出现,成功发明了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表面施有玻璃青色质釉。唐代唐三彩的发明成功,标志着陶瓷的种类、造型和色彩开始更加丰富,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被运用于陶瓷装饰,各种具象、抽象的形象运用于陶瓷的造型中。到了宋代,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闻名中外的瓷窑数不胜数;耀州窑骨胎很薄,釉层匀净;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我国古代陶瓷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在整个陶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从纯实用到审美和实用相结合,不断丰富陶瓷的造型种类,丰富多变的陶瓷装饰纹样,让陶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陶瓷装饰的发展

秦汉以前的陶瓷造型简单、粗犷,主要考虑的还是实用功能,在审美意境的营造方面稍弱,在整体造型上,虽然简单粗犷,但气勢豪放。到了唐代,造型圆润丰满,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多种暖色调被运用到装饰中,特别是唐三彩的成功发明,极大丰富了陶瓷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宋代的宋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峰,宋瓷将最优越的使用功能、最优美的造型语言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有机融为一体。宋瓷品种繁多,装饰纹样与中国传统国画开始融合,追求完整、意境、气韵。明清瓷器进一步繁荣,艺术风格日趋繁缛,绘画、雕刻等多种装饰手法都被运用到陶瓷的造型与装饰上,是陶瓷又一个高峰期。

二、当代陶瓷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在社会不断变迁过程中,一直延续下来的他本身的特征与精神内涵,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集合体,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对陶瓷艺术的研究,必须对其反映的文化进行精准的定位,将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与作品结合,才能体会其独特的时代意义。换句话说,陶瓷艺术在当下,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如何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将时代与传统相结合,这是我们研究者在思考的问题,也是陶瓷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接下来本文阐述的重点。

(二)陶瓷创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设计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设计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灵魂和支撑,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也需要通过作品反映出来,通过作品的流通向外传播文化。陶瓷发展至今,它的使用功能逐步被削弱,文化内涵价值逐步提高。一件好的陶瓷作品,不光代表作创作者付出的劳动价值,更体现着创作者对文化的诠释和对文化的理解。新时代的今天,各学科之间呈现交叉发展趋势,彼此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将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开始改变以往单纯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逐步关注人们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将传统文化运用到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产品的精神内涵中,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支柱就是传统文化的运用与挖掘程度。新时期,国家提出打造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要求中国的文化要不断向外传播,向外传播需要一个载体,而陶瓷恰恰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陶瓷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素材,将传统文化运用于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的传播。

(三)陶瓷造型与传统文化

陶瓷的造型包括形状和材质肌理、效果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造型相结合,是陶瓷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手段之一。陶瓷艺术是三维艺术,需要占用一定的三维空间,点、线、面、体形成的三维空间,通过造型的起伏变化来体现陶瓷的视觉形态。陶瓷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同样需要表现它特殊的三维视觉造型,用整体的三维视觉形象来体现创作者的思想。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考虑重心稳中、器物圆润、线条流畅等因素,这些传统的陶瓷造型手法在现代陶瓷艺术中有一定的继承,但是并非被全盘吸收,而是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现代陶瓷艺术,更多地是表现创造者的艺术灵感、艺术观点。

如图1所示,刘颖睿陶瓷作品《观云》,作品在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陶瓷的造型不再是壶、瓶、盘等,而是运用大胆、丰富的陶瓷造型手法,使之和绘画语言一样,可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作品釉面用犹如青白玉一般的影青釉,给人以山石的凝重感。整体作品柔美刚强,青影卓约,仿佛这雕塑中的女子都坚守着朴素中的高贵,安静而充满张力。

现代很多陶瓷作品造型大胆、夸张,甚至变形,除了少数传统陶瓷造型中规中矩,大部分陶瓷外形都是通过作者内心想法创作出来的。但是,在这些新颖的造型外表下,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传统陶瓷的造型语言,比如瓷器宽腹、窄口、稳健等细节,传统的造型还能引起观者共鸣,提升作品的内涵。

(四)陶瓷装饰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独居匠心,形式上有镂刻、釉色、化妆土、彩绘、堆帖、模印六大类型。从出土的各种陶瓷作品中我们就能发现,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先民根据自然生产和生活经验,就已经开始模仿自然界花草人物的形象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还提炼出抽象的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优美图案。特别是到了宋元及其以后的时期,陶瓷的工艺水平到达最高水平,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釉料种类繁多,创造的陶瓷作品闻名中外。比如元代青花瓷、明清景泰蓝等。而且在这一时期,传统绘画技法也运用于陶瓷艺术的装饰中。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传统具象动物、植物纹样的装饰已經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陶瓷作品开始和传统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取向相融合,写意花鸟、写意山水、工笔花鸟、工笔山水等国画绘画技法也被运用到陶瓷装饰艺术中。陶瓷艺术品在反映自然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主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历代陶瓷的装饰既有自然山水、花鸟虫鱼,又有人类自身造物实践活动的记录。陶瓷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代表传统文化与陶瓷装饰艺术的完美融合,也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如图2所示,沈建国的这件陶瓷艺术作品,在运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的同时,对装饰纹样进行大胆创新,将江南水乡的意象用国画大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装饰到陶瓷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纯真情感、潇洒的风度和深远的审美意境。

现代陶瓷造型方法繁多,装饰手法丰富,用色釉料多种,这将与传统陶瓷有所不同。我们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这些新的造型、装饰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出发,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关注、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海青.浅谈陶瓷装饰.中国陶瓷.2001.2

[2].杜道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考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05

[3].毕海.龙传统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的融合.中国陶瓷.2014.07

[4].余小荔.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陶瓷.2004.02

[5].闫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大舞台.2013.01

作者:谢星星

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 篇2: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

摘 要: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具有着独特的综合艺术韵味,它集多种民间艺术的特点于一身,它包含了剪纸的造型格式,具备了民间傀儡的操作方法,结合了年画的晕染技巧,融合了雕刻的手法技艺,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文化、快餐文化的流行,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得许多民间艺术所生存的文化土壤迅速流失,使年轻人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些为我们生活中增添色彩和欢笑的民间艺术面正临着失传的困境,这使得这些民间艺术有必要被保护、传承和发扬。在保留传统皮影艺术核心精神的同时,如何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让皮影戏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让皮影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甚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了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儿童绘本;皮影

引言

本文将皮影艺术风格与插画设计相结合,以民间传统故事的形式,以绘本为载体表现出来,既保留了皮影造型的程式化特征,又克服了其传播渠道和表演形式的局限性,结合更为丰富的色彩搭配及透视方法,实现皮影艺术受众更广,接受度更高,传播形式更为多样的目的。本文将结合实例展示皮影艺术元素在传统民间故事绘本中的应用。

第一节 儿童绘本的现实意义

1.1绘本的解读以及对于儿童的得意义

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七个阶段,前十八年被分为被细致分了五个阶段,可见人的一生变化最多的是前十几年,前五个阶段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往后的数十年,人的品性和未来的模样基本也由前十八年决定,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前十八年有多么的重要,所以绘本的出现意义重大。

儿童世界对万物充满好奇,阅读绘本让儿童感到快乐,对无法真实体会到的东西有了形象的认识,再没有什么能让儿童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不用父母再口口传教,光秃秃的语言远不如画面的效果更强。绘本的制作也是由具有丰富的美术基础的插画师完成,儿童多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艺术情操,对美有认知。绘本内容上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大面积的图画配上简短的文字,文字具有总结性,对孩子学习语言上也有一定的帮助性,将语言和画面联系在一起,也能有助于孩童的主动思考能力,对图片能有自己的见解,锻炼儿童的主动思考能力,让孩童感觉到有趣,为以后养成爱阅第 1.2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实施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学前的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但过早的让处在对世界并不熟悉的儿童们开始接触天文地理的文字不一定是对他们好,儿童时期该有儿童时的天真烂漫,应该是让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自己主动去认知,而不是强硬的为了教育而教育,部分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反而会弄巧成拙。绘本相比较枯燥的文字更加丰富多彩,绘本的种类多,可以让孩童自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阅读,家长老师也能从孩童所阅读的种类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方便进行引导再去阅读其他的书籍,培养起来孩童的主动阅读的习惯,以及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主动探索,认知新的事物丰富自己。

古有孟母三迁,说明儿童的成长环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环境和接触的人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引导儿童养成爱阅读的习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着重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陪伴时间最多的人,孩子经常以家长作为榜样作为效仿对象,家长的一举一动孩童都会注意到,所以家长如果有一个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索的形象,会引領孩童养成阅读的习惯,也可以父母带领着孩子一起阅读,对书上内容进行模仿,想一些较为有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作为老师在学校可以经常举行有关阅读的活动,在班级内制造阅读基地,对阅读多的同学进项嘉奖。让阅读充满孩童的世界,自然而然孩童会跟着一起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第二节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的美术元素

皮影造型主要是注重的形式美,其造型风格独特,有自己独有的美术模式。首先,皮影造型是平面化的。在制作的过程主要是表现出正面和侧面的造型,一般采用侧身五分脸和侧身七分脸,只有这种平面化的形象才更加符合皮影的造型特点。皮影造型创作讲究的是线条的勾画以及对用色非常讲究。

皮影的色彩对视觉表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皮影都是青、吃赤、黄、白、黑五种原色,与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用色管你阿娘符合,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皮影一般采用年画中浓烈的配色,,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艺术风格。

第三节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的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

1深入挖掘皮影的美术元素,将色彩、线条、构图、空间和画面等视觉元素应用到绘本里面,使儿童绘本拥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儿童绘本的观赏性。

2进一步协调创作成本,充分调动起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美术元素的创新,讲求与儿童认知和审美心理相结合,给予儿童‘一个可以技艺和回味的’,全新的民间艺术。

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教,对于早教的绘本的选择也日渐严苛,消费者的品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和民间艺术的这些传统的美术元素进行多元化的结合,更符合儿童的情感需求。丰富的画面效果可以吸引孩子积极主动的逐渐搭建起对民间艺术的情感。皮影和儿童绘本的结合,可以使儿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也可以增加儿童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林燕.论甘肃皮影艺术造型特色[D].兰州城市学院.2007.

[2]高阳.中外装饰艺术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3]耿鸿业.皮影戏的数字化应用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孙建君.中国民间皮影[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5]李朴园.中国艺术史概论[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6]李秀丽.探析皮影艺术中的民俗情境[J].现代装饰理论.2013.

[7]孙明明.皮影造型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山皮影为例[D].河北工业大学.2013.

[8]尹定邦. 图形与意[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钟茂兰、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10]王丽梅.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09.

[11]张 琦.会跳舞的影子[J].中国外校教育(美术).2009年.01期.

[12]冯骥才.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3]Pang HoonWing. Ancient Chinesedecorative painting research [M]. Shanghai W FineArts Publishing House.1982.

[14] Mian Lu. Folk painting[M]. Hubei Fine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2.

作者简介:

周颖,1990.5,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艺术设计专业,单位:保定理工学院

作者:周颖 代广红

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 篇3:

美术院校主要专业纵览

2008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即将拉开序幕。其中,美术类院校包括哪些主要专业?本文对此将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般而言,把美术专业和对美术有一定要求的艺术专业统称为美术类专业。美术类专业主要有绘画、美术学、美术教育、动画、雕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

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确立纯艺术各专业为造型类,实用美术各专业为设计类。造型类专业包括雕塑、油画、壁画等,设计类专业包括装潢、陶瓷、工业展示等。以下介绍部分美术类专。

美术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知识,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动画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并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以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艺术设计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和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油画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有关单位从事油画创作、教学、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较熟练地掌握油画的基本技能了解西洋绘画史和现代世界美术发展状况,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造型能力具有独立完成创作、教学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美术创作部门从事油画、壁画、宣传画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各级艺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部门、厂矿企业从事相关宣传工作。

摄影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文学和美学,以及电影、电视、广告艺术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电影摄影、电视拍摄、广告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广告摄影和图片摄影创作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各大媒体广告宣传部门、图片制作部门、电影制片厂、电视制作部门、音像出版、摄影公司、婚纱影楼等单位,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企事业部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服装、服饰设计工作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与我国服装纺织工业发展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系统的服装和服饰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服装应用性能的测试方法,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掌握和利用现代国内外服装信息;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强的工艺制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轻工、纺织、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服装工厂或服装设计单位从事服装、服饰设计和研究工作,亦可从事服装、服饰设计的教学工作。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企事业部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陶瓷日用品、艺术品等创作设计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我国有关轻工业和陶瓷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应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和陶瓷科学技术理论有较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陶瓷设计和制作能力,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陶瓷和工艺美术研究部门以及陶瓷工厂从事设计和研究工作,亦可在各级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企事业部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装饰绘画、装饰雕塑、传统艺术品等创作设计以及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我国传统工艺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应对中外装饰艺术风格有较深刻的了解,并熟悉其现代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备较高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文化、教育、轻工业、商业等部门从事壁画、壁饰、壁挂的设计及监制工作,其他工艺画类的设计、绘制、监制工作,各类装饰雕塑的设计及制作工作,也可以在各级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影视和其他舞台演出的美术设计(含灯光设计、服装与化妆设计、布景绘制)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史、电影史、舞台美术史、中外美术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绘画、美术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场景设计、服装道具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美术设计工作。

(摘自新华网,本刊责任编校 陈菁菁)

作者:佚 名

上一篇:统计调查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