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课题组成员:张璐小学艺术教育是国家进行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提高人生艺术修养,完善人格品行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从研究综述、大事记、方针政策、研究进展、聚焦北京等五方面对过去一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整体回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1:

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开展中外美术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课堂艺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改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外美术史教学 艺术专业学生 艺术教育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中外美术史课不仅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非艺术专业学生热衷的公选课,更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内涵的重要阵地。中外美术史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外艺术的发展历程,更能通过欣赏大量的杰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了解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较高的鉴赏能力。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中外美术史教学的开展可以唤起学生对艺术生活的追求,通过精美的图片、经典的艺术片段等,对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传承,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背景、作品背后的故事,开拓眼界。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全方位提高他们在视觉、听觉、肢体语言等方面的鉴别能力。

(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

在当代的高等教育中应该秉承传统,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而鉴赏古代的经典艺术就是最好的途径,中国古代艺术中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因而中国的艺术教育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鉴赏,学生不但能了解古代的经典艺术作品,而且能懂得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博爱之仁等,从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

艺术教育的功效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技术无法取代的,它赋予人大智大慧,使科学更具人性的光辉,推动科学发展。欧洲的近代史开始于文艺复兴,它是以杰出的艺术家为象征的,随之而来的才是科学的空前繁荣。开设艺术的鉴赏课程将艺术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心灵自由、心情放松、情绪饱满、积极向上,消除学习中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扩展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中外美术史教学多数以老师的讲述为主,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供学生鉴赏。往往是图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老师极力将较多的内容一股脑地倒灌给学生,课堂上互动少,有时老师的讲解一厢情愿,缺乏说服力,将原本内容丰富的课讲得枯燥无味,学生麻木地被动接受。高校的现状是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专业规模也日益强大,专业方向越分越细,学生的素质也有较大差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发挥最大能效。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中外美术史可以在绘画技法专业课之外,系统地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画家及作品状况,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鉴赏能力。中外美术史课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素质的改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中外美术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科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对各门课程浅尝辄止,对学科之外的内容知之甚少。如艺术史这一块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只学工业设计发展史,建筑专业的学生只学建筑发展史,学科更加专业化,但同时也少了知识拓展的空间。我认为学习中外美术史对于传统美术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它对学生艺术内涵的整体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有助于学生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法融为一体地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像当代设计师靳尚谊,他的作品极具个人特色,既有浓浓的中国味,又不失现代感。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通,对中国文化的运用使他的设计独树一帜。现在有一些新型艺术学科的学生对传统的艺术史知之甚少,比如动画专业的学生一进校门就一头扎进了动画绘制技法的训练当中,从纸上绘画到电脑制作,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毕业时各个都能独立制作动画片,但是他们是否真的不需要传统艺术的熏陶呢?当然不是,如中国早期的动画长片《齐天大圣》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除了故事引人入胜外,其中的动画人物设计得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想象力。人物的造型和色彩都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中国民间的传统图案运用其中,使画面精致华丽,堪称经典。如果不是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也很难画出这样的画面。所以,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对于艺术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对艺术类学生的整体素质、内在涵养、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提升作用。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的灿烂的发展史。如果一个人的绘画技法很高明,但是对历史上的名家名作知之甚少,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出色的画匠,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学校、老师、学生都要重视中外艺术史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而且要多向其它系科的学生多多开设这门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学习,这对整个校园的文化内涵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高校的史论实际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史论教师缺乏,有的根本没有专门的史论老师,史论课由绘画或设计老师兼上,这些老师缺乏对艺术史深层次的研究,他们可能对不同画家及流派的作品很熟悉,但大多以画论画,流于表面上的介绍、讲解,同时他们也有专业的局限性,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事件形成的原因,不能将艺术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相联系,不能将艺术的本质揭示出来,不能将中外艺术的整个发展脉络作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等。这样的后果就是老师讲不好,学生听不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专攻各有不同。对于学校来说,尽量配备几名专职的美术史论教师,让他们教授一门或几门在学术上密切相关的课程,尽量创造条件,使他们学有所长,在学术上有所研究,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中外美术史的教学通常用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课堂上互动少,气氛不活跃,学生学得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现在的史论课堂大多都是大量的幻灯片加上教师的讲述,更像是看图说话,老师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不能产生共鸣,教学形式非常单一,课堂上很少互动,课后也很少有作业。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幅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流派、画家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我认为在中外美术史的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将内容提前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先通过查找、整理、归纳等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讲、老师听,集体总结的方法,让学生们充分积极地参与到学科的学习中,给他们各抒己见的机会,大家共同探讨,从中发现新的亮点,将压力变成动力,创造一个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

最后,大多数的中外美术史课没有很多的作业,结束的时候也往往以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了结。这样学生往往学得没有压力,精神上不重视,学习效果差。我觉得中外史论课是艺术系学生少有的非绘画性的课程,而艺术类学生的笔下功夫通常比较薄弱,有的同学想法很多,但是写不出来,容易犯论文的选题过大而且空泛、遣词造句不准确、文章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中外史论课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写,这样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文章了解学生的见解。老师可以分阶段提供一些命题供学生选择性研究,或者由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命题,教师提供帮助完成。最后要让学生既写出符合学术规范,又能够对艺术作出准确判断、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以上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值得研究、创新,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真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丽新.美术史教学改革的思考.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12.

[2]张敢.艺术史论.装饰,2007-7.

[3]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与艺术设计教育.艺术研究.

作者:宋雪萍

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2:

2013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2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课题组成员:张璐

小学艺术教育是国家进行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提高人生艺术修养,完善人格品行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从研究综述、大事记、方针政策、研究进展、聚焦北京等五方面对过去一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整体回顾。

一、研究综述

2013年,专家、学者、民众对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关注点较之从前,表现出更为具体、更加全面的特点:

第一,音乐、美术、舞蹈教育仍然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关注点。截至目前,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3年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类达四百余条,“2013年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类三百余条,“2013年我国小学舞蹈教育”类五十余条。其中,在音乐教育方面,较多的谈到了民族音乐进小学课堂的问题。如周琼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赵婧伊的《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等;在美术教育方面,关于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陈小雁的《让美术贴近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经验谈》、于疏影的《探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等;在舞蹈教育方面则较为关注舞蹈的实践性体会。可见,从小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社会的要求和大众的期盼。

第二,关于如何将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完美结合的思考。闫婷的《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问题研究》,直言不讳指出了在素质教育下我国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完善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等措施。

[1]郭杰的《让艺术与人生交相辉映——宿城区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纪略》则属于个案研究,文章紧紧围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第三,关于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建设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人们对它的关注有了新视角,其中尤以周星等人的《呼唤艺术教育的回归——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问题及改进探究》一文观点新颖、措施明确。文章指出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艺术教育脱节,缺乏有效的艺术资源整合机制;资金、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缺乏兴趣和重视等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措施。

[3]多视角的探讨,多维度的观察,对于改进我国目前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大事记

2013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几件全国性的大事上:

活动之一是在2013年2月20日至26日,“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厦门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说,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教育部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今年是第四届,此次艺术展演活动的主题是在“阳光下成长”。内容大致包括三类:一是艺术表演类(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课本剧、朗诵),二是艺术作品类(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三是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本届展演共评出艺术表演类小学组一等奖

94个,二等奖

120个,三等奖

90个;艺术作品共评出一等奖

560幅,其中小学

287幅,二等奖

759幅,其中小学

378幅,三等奖

559幅,其中小学

298幅。此次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并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活动之二是在2013年5月30日至6月10日期间,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的“我的艺术梦——

2013国家大剧院第五届青少年艺术周暨北京市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示”。这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公益性大型主题活动,特点表现为孩子演、孩子看,打造北京青少年的艺术大舞台。演出场次多、覆盖面积大,使青少年接触并喜欢上高雅艺术是艺术周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在艺术周期间,国家大剧院还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如邀请知名的歌剧教育家、艺术家开展“歌剧1+1”系列活动,以及走入中小学开展“孩子们的歌剧”讲座活动等等。活动在北京青少年中反响强烈,并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活动之三是在

2013年7月9日至9月1日,一年一度的“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如期举办,主要内容包括四大主题活动、十余种艺术形式、近两百场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暑期欢乐假日。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以“艺术高起点”为特色,通过广泛集结名人、名家、名团资源,开展名家工作坊、探秘名团、名曲名剧赏析、艺术夏令营等四大主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该活动文艺气息浓郁、亮点迭出、规模宏大、引人入胜,启迪性和普及性作用明显。

三、政策分析

梳理过去一年国家有关小学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3-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分规划)。研究制定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条例。

其二,年初,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2013年我国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发展最大的红利是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要靠改革!

”随后,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述》。

其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2013年2月5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印发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内容详实,其中第四部分——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中对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开足开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组织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继续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在全国中小学继续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加强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对规范和指导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强化了重点、严格了标准。

总体来看,我国对小学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更加注重改革与发展,并且表现出方案越来越具体、要求越来越明确的特点。

四、研究进展

纵观过去一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认真贯彻十八大报告,着力进行教育改革。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明确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3年教育部一号文件主打词就是“改革”。在这一年中,上至国家方针政策,下至全国各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实践,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全面探讨和推动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教育部在落实十八大报告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大幕。正是在改革的方针下,学者们纷纷进行了新的尝试:刘亚辉的《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吴丽娜《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杨琼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培养》、田静的《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等等,这些研究均站在崭新的视角去看待我国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将前沿的研究理论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具体的实施方案,很有创新性,为我国今后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次,分门别类的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教学理念越来越新颖。无论是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还是舞蹈教育方面,这一年的研究都可谓是硕果累累。在把握以艺术教育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前提下,学者们跳出以往的惯性思维,为小学艺术教育寻求更先进、更实用的理论方法。综观这些研究,呈现出三大特点:

1、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使艺术教育更加得生活化、趣味化、通俗化、普及化。

2、注重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潜在因素,使学生各有所需。

3、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审美体验,在艺术教育中鼓励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现自我。

再次,小学艺术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注重校内外互动。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形式多样的艺术演出、讲座、培训、比赛活动涌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类活动,更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从以往的注重课堂上听、课堂上学,到现在的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与社会,与生活接触,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艺术体验,懂得彼此的艺术交流,使得艺术教育有异于应试教育,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的提高,这是小学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五、聚焦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在小学艺术教育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活动之一,第二届“欢动北京”

2013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在北京举行,来自以色列、韩国、芬兰、印度等7个国家的优秀青少年艺术团,与北京为代表的全国青少年代表团一同献上了一台具有国际特色、北京神韵、中国气派、青少年特点的欢乐盛典。北京的青少年与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相聚一起完成心灵和艺术上的互动,通过艺术交流认识世界,感受各国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从小学就培养了孩子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活动承办单位魅力校园总制片人郭海霞说:“这次文化艺术交流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搭建平台,增进中外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中国的孩子不出国门感受世界,让国外的孩子走进中国首都北京,了解北京文化。”

活动之二,由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研究会,北京金帆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览。此次活动是以提升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教学业务技能水平,鼓励教师教学之余进行美术、书法创作,展示美术及书法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别具魅力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气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作品形式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陶艺、书法等。这在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上无疑是一种鞭策与激励。

活动之三,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2013年天安门广场万名青少年文题展示活动举行,来自北京、山东等地47所中小学校的万名青少年进行了表演展示,孩子们带来了红领巾舞、小学生广播体操、交谊舞、韵律操、鼓子秧歌、民族舞以及民族体育项目等表演,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将会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仅只是一堂课程、一段欣赏,而是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倾注心血共同努力的事业。

张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3:

让艺术教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是2004年8月在北京参加“艺术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論坛的中外教育工作者形成的一致观点。艺术教育作为少年儿童的最佳“启蒙书”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对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近年来本人在加强艺术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挖掘人文因素,创设艺术教育的氛围

加强艺术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放飞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提升学生艺术品味的过程。我认为在开展艺术教育时,要结合实际,在“氛围”上下功夫,处处发挥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搭建好平台。

1、校园建筑体现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在于使用器物——依我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餐厅等建筑除了要考虑它们的功用外,还应该体现人文化、个性化、艺术化。为建筑物命名时,要注意挖掘事物的艺术内涵,让校园建筑发挥艺术教育功能。

2、校园文化体现艺术性。

雷诺兹曾说:“艺术使自然更完美。”席勒也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优雅、艺术化的校园会成为学生发现美、产生艺术灵感的舞台,每面墙、每棵树、每个花坛都将是“美的因子”。像我校“枫桥楼”就采用了分层布置,做到层层有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如将学生宿舍围墙设计为“诗词长廊”。教室的布置更是各具特色,创意、想象时刻闪现,营造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文化细节点缀着校园每一处,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艺术氛围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

3、“点”“面”交合,体现认同性。

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中,学校只是点,而家庭、社会是面。在这点与面交合的“三结合”教育过程中,通过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地宣传与展示,转变家长以往只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艺术教育的观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言以概之,艺术教育需要一定的人文氛围来滋养。如果没有氛围,那艺术教育将永远是平面的、说教的。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尤为如此。

二、抓好软硬件建设,为艺术教育提供保障

1、健全领导网络,为艺术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搞好学校艺术教育,首先要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应成立由校长主管、分管领导负责、艺术教研组长等具体实施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网络,形成各科室、各年级组、各兴趣队组层次分明的立体网络管理体系,达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要求。

2、建章立制,为艺术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工作的保障。要完善每一项制度,内容包括艺术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特长生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测试标准、艺术教育的保障、奖励与处罚等。为此我校制定了《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艺术班主任工作常规》、《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建设,促了使我校艺术教育走上了协调发展、规范运行的轨道。

3、加大投入,为艺术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要搞好艺术教育,让学生的艺术成长中没有捉襟见肘的资源顾虑,就必须完善各项硬件建设,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应有标准的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和音美器材等硬件。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新建了标准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投资数万多元购买了钢琴、电子琴、鼓号等器材,成立了专业剪纸工作室,购置了数万元的剪纸教学器材,编印了专业的剪纸校本教材,所有这些,有力的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和各种艺术活动的需要。

三、让课堂教学成为艺术教育的主阵地

1、通过教科研,提升教师艺术教育水平。

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要形成自主学习、研究的氛围,融学习研究于艺术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研”一体化。学校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还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走出去请进来,创造机会让艺术老师广结朋友,与校内外艺术人同发展共提高。同时,我们还以课题为载体,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研究,以教科研指导艺术教育实践,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2、通过教学策略创新,提高艺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根据艺术课程的自身独有的特征,艺术课应该重视情景的创设,设计悬念,形成氛围,激发“想学”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情景创设方法有:故事法、想象法、音乐法、图画法、谜语法、游戏法、示范法、对比法等等。教师通过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艺术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以即兴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索和创造活动。有利于感知、吸收、内化课堂教学内容。

以听觉、视觉为中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艺术教学是听觉与视觉的艺术。所以,艺术欣赏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听”与“看”。可让学生在反复的欣赏体验中得到深刻的体会,养成欣赏艺术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学生直观、立体的感受。在艺术课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艺术,使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在非艺术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艺术教育。

除了在艺术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应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的艺术教育资源,有机渗透艺术教育。例如在语文、思想品德等课中,可配上录音,录像、图解等,以新颖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的内容,获得美的感受。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自编蛙跳、划船等动作,矫健的姿态,敏捷的动作,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加上队形变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又给予其美的熏陶。

四、让课外艺术活动成为课堂艺术教育的延伸

1、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要达到“两全”目标。

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不只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应“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要达到“四定”、“一确保”,即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场所、定辅导教师、定活动内容。确保达成预定的目标。我校在普及剪纸艺术时,要求全校学生100%参与,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达到了一定的目标要求,形成了我校的剪纸特色。

2、大力组建学校艺术活动团组。

艺术活动团组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基本保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艺术活动组织应形式多样,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团组。近年来我校先后成立了“剪纸”、“合唱”、“器乐”、“舞蹈”、“书法”、“健美操”等兴趣队组。在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诸多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拥有这一个个优秀的艺术活动团组。

3、定期举办综合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

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营造了一种艺术的氛围,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窗口,展示的是师生的素质,展示的是学校的教育品位和形象。

当然,艺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积淀、升华,才能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形成一所学校独有的艺术特色。由于我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过,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将美的种子根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愿望,也是每一所争创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追求。我们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深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艺术教育之花一定会在校园绽放,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肖辉

上一篇:乡镇季度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文体局人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