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设备基础第一章

2023-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真空设备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 铁路客运设备

 第一节 客运设备的分类

 第二节 客运站

 第三节 客运机车车辆

 第四节 客车整备所与动车段

重点

 客运站的分类

 客运站的站场设施

 站房建筑规模的确定

 客运站流线

难点

 流线的分类与特点

 流线组织的原则

 流线疏解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客运设备的分类

一、定义

铁路客运设备是办理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础条件。客运设备主要包括固定设备,移动设备以及一切为客运服务的设备。

二、主要设备

1.固定设备:客运站、客车整备所和动车段。

客运站: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础生产单位,是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铁路信誉的窗口和核心部门。

客车整备所、动车段:是旅客列车车底和动车组维修保养的重要基地。

2.移动设备: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动力和运载工具。包括客运机车和客运车辆

第二节客运站

一、客运站的分类

1.按客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和其他因素分类

 特等站

 一等站

 二等站

 三等站

 三等以下客运站

2.按其线路布置图形分类

 尽端式客运站

尽端式客运站的旅客列车到发线均为尽头线,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中间站台用分配站台相连接,客车整备所和客运机务段与客运站纵例配置。  通过式客运站

旅客列车到发线及正线是贯通式的,站房设在线路的一侧,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用天桥或地道等跨线设备连接。

 混合式客运站

混合式客运站的特点是旅客列车到发线一部分为通过式,另一部分为尽端式。

3.按未来客运站布局规划设想分类

 客运中心

 大型客运站

 一般客运站

二、客运站的站场设施

1. 线路

(1)正线

(2)旅客列车到发线

旅客列车到发线是站场内除正线以外供旅客列车停靠,与正线平行且与站台相邻的站线,有效长应由旅客列车长度来确定。

(3)货物列车到发线

(4)机走线和机待线

2.旅客站台

(1)旅客站台的布置

旅客站台的布置随客运站站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2)旅客站台的长度

为使整列车能停靠站台,旅客站台的长度应由旅客列车的长度来确定。整个车底为532m,故客运站旅客站台长度一般按550m设置

(3) 旅客站台的宽度

旅客站台的宽度应按客流密度、行包搬运工具、站台上的建筑物和路段设计速度等情况来确定。

(4)旅客站台的高度

旅客站台的高度是指站台高出相邻线路轨面的高度。按站台高度分,旅客站台可分为低站台、一般站台、高站台三种

3. 跨线设备

跨线设备是站房与站台之间、站台与站台之间往来的通道。

(1)天桥和地道

天桥和地道是站房或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的便捷通道。天桥和地道的设置应使旅客通行流畅,行包、邮件搬运便和减少跨线交叉干扰。

(2)平过道

平过道与线路平交,是最简单的跨线设备

4.检票口

检票口是站房与站台之间的连接点,是旅客进出站的必经之路,也是站场流线组织的重要一环。

5.站房

站房客运站的主体,其设置位置应根据线布置,地形地质条件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1)站房的组成

 直接为旅客服务的各种房屋,如出入口、广厅,问询处、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通过大厅等;

 为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业务用房,如行车室、技术室,列检车间及其它辅助用房;

 车站行政办公用房,如站长室、运转室、客运室、财务室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

 建筑设备用房、车站电气机械设备和通风、采暖、供应冷热水和饮用水所

需房室;

 驻站单位用房如海关办事处、公安驻站机构、检疫机构等单位用房;

(2)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联系的纽带,其功能是集散铁路旅客和部分城市交通车辆,为旅客提供室外活动及休息场所,运行和停放各种交通车辆,布置各种服务设备。

(3)站房的位置

旅客站房的位置就与车站总体布置相配合,一般就尽量设在车站中部为好。尽端式客运站,站房一般设在到发线的尽头端;通过式客运站,站房就尽量设在线路靠城市居民区一侧,以方便旅客进出车站。

(4)站房与站前广场、站台的断面关系

(5)站房的建筑规模

 客运站房的建筑规模,应根据车站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来确定。

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客运站全年旅客最高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旅客同时在候车室内的最多候车人数,包括客运站的发送旅客、中转旅客及送客者,通勤及通学旅客除外。

三、 客运站流线

1.定义

旅客、行包、车辆在客运站内的集散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路线,通常称为流线。

2.分类

 从流动方向上:可分为进站和出站两大流线。

 从流线性质上:可分为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

3.流线组织的原则

尽量避免和减少各种流线的互相交叉干扰,最大限度的缩短旅客流动距离、避免流线迂回。

4.流线疏解基本布局方法:

主要进出站两大旅客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开;

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空间上错开;

进出站流线在空间平面上同时错开。

第三节 客运机车车辆

铁路为了运送旅客,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移动设备,主要指客运机车、客运车辆和动车组。

一 、客运机车

1. 分类

按动力分为:蒸汽机车 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

按运用分为:客运机车 货运机车 调车机车

二 、客运车辆

 硬座车:有两个封闭式通过台,一个温水循环取暖锅炉房,客室一侧为三人座椅,另一侧为二人座椅。

 硬卧车

 软卧车

 19k型高级软卧车

 餐车

 行李车

 空调可躺式软席客车

 双层软坐车

 双层式房式软坐车

 双层软坐行李合造车

 双层餐车

三、 动车组

1.定义

动车组是不同于传统客运机车、车辆的一种列车,是高铁、城际铁路以及有轨公交系统大力发展的一种客运列车。

如果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便叫做动车,不带动力的客车车辆就叫拖车。如果动车和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

2.动车组的类别

 按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分类:动力分散 动力集中

 按动力装置分类: 内燃动车组 电力动车组

3.动车组的特点

4.国产动车组的现状

 国产内燃动车组

 国产电力动车组

 高速电动车组

 摆式动车组

第四节客车整备所和动车段

一、 客车整备所

主要任务是办理旅客列车车底的停留、洗刷、清扫、技术检查、改编、修理和整备、吸排污、消毒、卧具及餐料的准备等作业。

1. 客车整备所的设备:各类车场及配线 客车外部洗刷设备 客车整备库 消毒设备 其他设备

2. 客车整备所布置图

二、 动车段

1. 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

2 .动车段的内部布置图

 纵列式方案

 横列式方案 其他方案

第2篇:第一章 文书基础

第一节 应用文书的概念与制发程序

一、应用文书的含义与分类

应用文书: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处理事务中经常应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体总称。应用文书的分类: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商务文书

行政公文: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通用公文:超出了行政机关范畴所使用的行政公文。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13种通用公文: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事务文书:指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为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文书。

事务文书主要有:传真稿,备忘录,请柬、邀请信、贺信(贺电)、感谢信、启事、简报、会议记录、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等。

商务文书:指机关、单位、团体为处理商务业务所使用的文书。

商务文书主要有:意向书、订货单、商品说明书、市场调查报告、招标书、投标书、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二、通用分文的制发程序

制发程序: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

草拟公文的要求

三、事务文书、商务文书的制发程序

所有事务文书、商务文书都具有草拟、审核、定稿、公布及操作的制发程序。

第二节 应用文书的格式

一、通用公文的格式

概念:通用公文的外观样式,即通用公文用纸、印装的规格和其需要标识的各要素所构成的外部形态。

目前学习、运用公文格式的唯一标准:1999年12月2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1999)

(一)通用公文用纸和印装规格

(二)通用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1、眉首: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

2、主体: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印章和附注等。

3、版记: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版记中的反线等。

(三)通用公文的特定格式

三种格式:信函式,命令式和会议纪要式

二、事务文书、商务文书的格式

特点:灵活性,多样性。

表现形式:表格式、文章式、书信式、条款式等。

第三节 应用文书的要素

应用文书的四要素:材料(血肉)、主题(灵魂)、结构(骨骼)和语言(细胞)。

一、材料:

材料运用的4个环节:占有、鉴别、选择和使用。

(一) 选择材料的4项原则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选择典型材料

3、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4、选择生动新颖的材料

(二) 材料的使用注意事项

1、恰当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2、确定材料的详略程度

二、主题

(一)确定主题的依据

1、以写作目的为立意依据

2、以材料本身的立意为立意依据

(二)对主题的要求

正确、深刻、新颖、集中(一文一事)

三、结构

(一)结构的内容

1、标题。标题的基本模式:公文式(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一般文章式

2、开头。常用的开头方式:概述式;目的式;开门见山式;引述来文式

3、层次。常用的层次方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时序式;三段式

4、段落。常用的段落方式:提行式;条款式;篇段合一式

5、过渡。常用的过渡方式: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6、照应。常用的照应方式:首尾照应、文题照应;行文前后照应

7、结尾。常用的结尾方式:强调式;期求式;希望式;说明式;秃尾

(二)对结构的要求

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四、语言

运用语言的标准:准确、简洁、平实

应用文书常见专用语言:

开头用语——为,为了;根据,按照,遵照,依照;鉴于,关于,由于;目前,当前;兹(指现在),兹有,兹将,兹介绍,兹派,兹聘。

承启用语——根据…决定,根据…特通告如下,根据…公告如下;为了…现决定,为…通报如下,现就…问题请示如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就…问题提出如下意见,经…批准(同意)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拟采取如下措施;经…研究,答复如下。

引述用语——悉(知道),收悉,电悉,文悉,敬悉,欣悉。

批转用语——批示,阅批,审批,批转,批发,印发。

称谓用语——我(部),贵(局),你(省),本(部门),该(处)。

经办用语——经,业经,兹经,未经;拟,拟办,拟定;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审定,审议,审发,审批;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表态用语——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不可,可办,照办;批准,原则批准。

结尾用语

(1) 用于请示: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妥否,请批复。

(2) 用于函:请研究函复,盼复;请予复函;不知尊意如何,盼函告;望协助办理,并尽快见复。

(3) 用于报告:请指正,请审阅

(4) 用于批复,复函:此复;特此专复;特函复。

(5) 用于知照性公文:特此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第四节 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

一、叙述

完整的叙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

二、议论

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的类型:立论;反驳

论证的方法:例证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法

三、说明

常用的说明方法:定义和表述;分类和比较;数字和图表

第3篇:第一章 周易基础

第一章

周易基础

一、周易释名

《周易》又称《易》,是一部古代占筮(shì)用书,又是一部关于宇宙变化的古代哲学名著,汉以后尊为《易经》,位列儒家群经之首。

《周易》是一部古代筮书。古时人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决定性力量在支配,人可以通过卜筮而预知吉凶趋避。所以,每当遇事不能决定如何处理,常以龟甲占卜,以蓍(shī)草(锯齿草)占筮,根据卜筮的结果判断如何趋吉避凶。近代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是以龟甲占卜的记录,古代三易——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则是以蓍草占筮的记录。今仅存《周易》。古代占筮和后来寺院庙堂对“灵签簿”没有本质的不同。

《周易》又是一部古代哲学著作。为什么命名为《周易》?“周”,一说周普,一说周代;一说“易”是飞鸟的形象,一说“易”是蜥蜴的形象,飞鸟的姿态和蜥蜴的颜色都不时变化,用以象征宇宙事物的千变万化。也有的说,“易”由“日”“月”二字组成,日为阳,月为阴,用以象征宇宙的阴阳二元。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周易》的“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种含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所以说“变易”;宇宙变化有一定的法则,所以说“不易”;宇宙变化的法则可以认识、遵循、运用,所以说“简易”。简而言之,《周易》又是一部古老的关于宇宙变化的充满哲理的哲学著作。

我们现在读《周易》,不是把它当作筮书来用,而是把它当作古老的哲学著作和珍贵的社会史料,从中了解古代智慧与社会。

二、周易体例

1、 易经和易传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1)《易经》。

《易经》有卦画和文字两部分。

卦画:基本卦画或卦形是“—”(阳)和“- -”(阴)两个符号,《易㻏》中的全部卦象都由阴阳两个符号构成。两个符号连为三叠而成八卦;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画,一画为一爻,“—”(阳)画为阳爻,“- -”(阴)画为阴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文字:经文。由卦辞和爻辞组成。一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字。

(2)《易传》。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说和论述。

由于《易经》文字简约古奥、晦涩难解,东周以后逐渐出现了七种十篇对它的解说,称为《易传》,也称《十翼》。翼有辅助之意。人们以《易传》十篇为辅助《易经》之作,故名为《十翼》。

《十翼》:《彖(tuàn)》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彖》上下解释卦和卦辞,断定卦和卦辞的基本观念。

《象》上下解释卦爻的象征意义,分卦象和爻象。解释卦的象征意义称“大象”,通常的方式是结合卦辞解释上三画象征什么,下三画象征什么,二者重叠又象征什么。解释爻的象征意义称“小象”,通常的方式是结合爻辞解释爻的基本观念。

《系辞》上下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将《易经》由卜筮上升到哲学。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将这两卦的《彖》和《象》作进一步的推衍和解说,着重阐扬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说卦》总说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及其重叠推衍成六十四卦的原理。 《序卦》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说明。 《杂卦》杂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将性格相反、性格交错的两卦并列,论述刚柔相济的道理。

历代都有人解说《易经》,《易传》是最古老的、系统的、有参考价值的解说。

2、 卦爻

(1)卦。

八卦:阴(- -)阳(—)符号中的一个自重为三叠,或两个符号一多一少互连为三叠,所形成的八种形状。

八卦的形状和名称依次是: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兑。记忆口诀:“乾三连,坤三断,震仰孟,巽下断,坎中满,离中虚,兑上缺,艮覆碗。”

八卦的象征意义依次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八卦的阴阳奇偶:八卦依次分为四组:乾(卦一)坤(卦二),震(卦三)巽(卦四),坎(卦五)离(卦六),艮(卦七)兑(卦八)。每组一阳一阴,单数卦为阳类,偶数卦为阴类。

六十四卦: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又构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各有一个名称,自重的用原名,互重的另起名。 六十四卦分编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上经三十卦依次是:乾、坤、屯(zhūn)、蒙、需、讼、师、比、小畜(xù)、履、泰、否(pǐ)、同人、大有、谦、豫、随、蛊(gǔ)、临、观、噬嗑(shìhé)、贲(bì)、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三十四卦依次是:咸、恒、遯(dùn)、大壮、晋、明夷、家人、睽(kuí)、蹇(jiǎn)、解、损、益、夬(guài),姤(gîu),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xùn),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2)爻。

每卦有六画,一画为一爻。“—”(阳)画为阳爻,“- -”(阴)画为阴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每卦六爻都有名称。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六爻自下而上分别称初、

二、

三、

四、

五、上。初、上在

九、六的前面,如初

九、上六;

二、

三、

四、五在

九、六的后面,如九

二、六三。

六爻位置分阴阳。自下而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即第

一、

三、五位为阳,第

二、

四、六位为阴。

(3)卦辞和爻辞。 卦有卦辞,爻有爻辞。

卦辞定义每卦的意义,一共六十四条。 爻辞定义每爻的意义,一共三百八十六条。 高亨《周易筮辞分类表》将卦爻辞分为四类:

(1)记事,包括记叙古代故事,记录占筮,直叙某事。 (2)取象,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道理。 (3)论说,提出作者的思想主张。数量较少。

(4)断占,向占筮者论断休咎。如同抽签,抽到哪根签就看与哪根签相对应的文辞,该文辞断吉凶福祸,解逢凶化吉、福禄如意之道。

3、 阴阳五行

(1)阴阳。

原初含义:背日为阴,向日为阳,引申为寒暖、暗明等。 《说文》:“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 后用以指两种互相对立的气或气的状态。

进而抽象为一切事物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或属性,成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中无“阳”字,“阴”字仅一见。

《易传》中“阴阳”对举凡十六见,均为抽象概念;单独各三见。

(2)五行。

《尚书·洪范》最早提出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又称“五材”。 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春秋末年史墨提出“水胜火”。墨家提出五行交胜说和相丽说。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的顺序终而复始地运行。

汉代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说。

三、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

1、 《易经》是何人作于何时

这个问题在先秦时代已经是个疑案,至今尚无定论。

关于卦画。相传八卦始于伏羲氏这个无可信考的传说人物。传说伏羲开天辟地,太极开而生八卦。又相传神农氏、夏禹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系辞下》。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没有说出什么根据来。

有一点可以肯定:“—”“--”符号产生在有文字以前。近年来,从殷虚甲骨、周原甲骨、西周青铜器、湖北江陵天星观楚简,以及江苏海安县清墩遗址出土的骨甲柶(sì)和鹿甲枝,都发现一种由六个数字组成的符号。1980年,李政烺(lǎng)教授公布研究结果,肯定这些符号就是原始卦爻形式。这是考古界的重要成果之一。由此推论,《易经》的卦画不过是原始社会沿传下来的占筮的标记而已。

关于卦辞爻辞。是否周文王所作,成于战国时期的《系辞下》持存疑态度。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日者列传》却持肯定态度。班固《汉书·艺文志》及以后的汉儒大都承袭此说。对这些说法,历代都有人怀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以及六十年໣初,我国学术界曾就《周易》作者和时代问题展开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仍然迄今无定论。

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其一,《周易》是周代筮书,非一时之作,非一人之作; 其二,《周易》是西周初年在夏代筮书《连山》、商代筮书《归藏》的基础上重新编选和修定而成;

其三,《周易》主要作者是太卜或筮史,具体无考。

2、 《易传》的作者和年代

这个问题也是两千多年来不断讨论的问题。 汉唐儒家学派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班固《汉书·艺文志》。

“周易三圣”说。即伏羲画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易四圣”说,即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北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开始怀疑伏羲画卦、文王作卦爻辞,但仍然肯定孔子作《十翼》。

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断言《易传》全非孔子所作。这一说法得到拥护。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三次《周易》大讨论,主要有两方面的论点。(1)沿袭司马迁的记载和观点。如范文澜、任继愈、匡亚明、郭沫若。(2)否定孔子的著作权。如冯友兰、李镜池、钱玄同、高亨。

斟酌取舍,《易传》基本上成书于春秋末年至战国后期,再经西汉学者编订,不成于一人,不成于一时。具体来说,《彖》上下大约产生在春秋末期,《象》上下大约完成于战国中晚期,《系辞》上下大约形成于春秋末至战国晚后期,《文言》大约作于战国晚后期,《说卦》、《序卦》、《杂卦》约为西汉前期所补充。

四、周易研究

1、 版本

现传版本有两个。

一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收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终于离卦,共三十卦;下经始于咸卦,终于未济卦,共三十四卦。

二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抄写于汉文帝初年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经、传分开,与传世各家《周易》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

2、 注本

古今解《易》者多达数百家,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本有: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宋程颐《伊川易传》,宋朱熹《周本义》等。

3、 易学史

(1)先秦原始《周易》。

先秦《易经》和《易传》各自分立,无《周易》或《易》,只有《易经》。 战国魏襄王墓出土竹书《周易》,分上、下篇,只有经,没有传。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有经,另外有部分传。 先秦已经有对《易》象的解说和研究。《易传》更是战国时期《易》学研究资料的汇编。 秦代焚书,《周易》因为是筮书,不在被焚之列,得以完整保存和流传。

(2)汉儒象数学派。

象数是《周易》中象与数的合称。象指图象、形象、象征,有卦象、爻象两类。数指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决定的自然、人类、社会的命运,如《易传》讲的天地之数、大衍之数。

易学学派分为两大派: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象数学派是以图象和数解说《周易》,阐发《周易》象数的学派。主要代表汉代有孟喜、京房、焦赣等人,宋代有陈抟(tuán)、邵雍、周敦颐、刘牧等人,其特点是借象数立论,常常流于附会,与方士术数有种种关系。

汉代重视《易经》占筮,重视《易传》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易学相应发达。 西汉,《周易》尊为“群经之首”。《汉书·艺文志》记录有十三家易学流派。孟喜、京房、焦赣等今文易学立为博士,成为官学;费直、高相等古文易学未立学官,在民间流传。今文易学重在象数。或严守师法,章句趋向烦琐;或讲阴阳灾异,融入方士术数;或二者兼之。古文易学重在义理,无章句,根据《易传》解说经意,在民间广为流传。

东汉,今文易学与谶纬迷信结合,逐渐衰微,大儒都学费氏《易》;郑玄《周易注》基本依据费氏《易》,并开始把《易传》中的《彖》和《象》同经文编在一起(即在各卦卦辞后面附《彖》和《象》,在各爻爻辞后面附《象》),同时吸取今文易学的象数之论,实施经传合并、今古文合流。以后又陆续有人把《文言》附在《乾卦》和《坤卦》后面,把《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附在整个经文的后面。

汉魏之际,《周易》已经包括《易经》和《易传》。

(3)魏晋玄学派。 魏晋玄学兴盛。

魏王弼和晋韩康伯依费氏旧本,吸取老庄学说,援道入儒,将《十翼》分开与《易经》合为一书,成《周易注》。《周易注》渐次取代汉儒诸家易学,与《老子》、《庄子》合称“三玄”。

入唐后,孔颖达为之《正义》,颁为官方定本,并成为通行《十三经注疏》所收之本。该书的出现,是易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从易学中廓清了汉代灾异谶纬等迷信内容,把道家玄理融进儒家哲学,开后世易学义理派先河。

(4)宋学图书学派和义理学派。

宋学反汉学,易学也大变。学者众多,派别众多,但主要是图书学派和义理学派。 图书学派是特别推崇河图与洛书,以河图与洛书为《周易》的根源,并以这两个图式来解释《周易》原理的象数易学派。

图书学派的创始人是宋初道士陈抟。他融合儒道佛,创作《易龙图》。《系辞上》:“河出໣,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黄河、龙马、龙图;夏禹、洛水、神龟、纹书。图书学和图书学派即由“河图洛书”而得名。

图书学派有三家。(1)以邵雍《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为代表的“先天图学”。(2)以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的“太极图说”。(3)以刘牧《易数钩引图》为代表的“河图洛书学”。

义理学派是专主阐发《周易》哲学大义,与卜筮易和象数易相对的易学学派。历代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先秦孔子《易传》,魏晋王弼《周易注》,宋代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等。

(5)现代易学。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李镜池《周易通义》。 朱伯昆《易学哲学史》。

第4篇:第一章会计基础习题

1、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 A )。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 C.可以任意变动

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2、企业的资金运动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以银行存款缴纳税金属于( C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 D.资金收回

3.确定某一项目、交易或事项应否、应在何时以及如何列作一项会计要素正式记入账内,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称为(

) A.确认 B.计量 C.记录 D.报告

4.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础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5.下列组织 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 A.企业集团

B.民间非营利组织 C.分公司

D.子公司

6.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

7.会计的(

)表现在用货币量度总括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各种总括的价值指标。

A.综合性

B.连续性

C.系统性

D.完整性

8.(

)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

A.会计科目

B.交易事项

C.货币计量

D.会计要素 9.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可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有(

)。

A.持续经营

B.权责发生制

C.货币计量

D.收付实现制 10.下列各项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编制财务计划

B.财产清查

C.设置账户

D.编制会计报表

11.下列属于会计计量单位的有(

)。

A.货币

B.实物

C.劳务 D.以上都是

12.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

)。

A.财务会计

B.成本会计

C.管理会计

D.预算会计

13.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

A.相关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D.历史成本原则

14.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称为(

)。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控制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15. 下列各项中属于款项的是(

) A.可转换债券 B.银行汇票存款 C.商业承兑汇票 D.银行承兑汇票

16、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

)。 A. B.半 C.季度 D.月度

17、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

)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 A.确认 B.记录 C.计量 D.报告

18. 承租企业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了( )的要求。 A.客观性 B.重要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一贯性

19.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三项工作的是( )。 A.记账 B.算账 C.报账 D.查账

20.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 A.确认 B.记录 C.报告 D.报账

21、会计主体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22.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实质重于形式

第5篇:第一章总论(会计基础)

第一章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的含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特点:

A、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人们主要采用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B、以凭证为依据

C、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分类(根据其报告的对象不同)

A、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B、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A、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①进行会计核算须经理的四个环节

1、确认

2、计量

a、会计计量的对象是会计要素

b、计量标准(计量属性)

⑴历史成本⑵重置成本⑶可变现净值⑷现值⑸公允价值

3、记录

4、报告

②会计核算具体表现形式

1、记账

2、算账

3、报账

③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七种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会计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B、实施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除上述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三、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叫做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1、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

①资金投入(企业所有者投入+债权人投入)②资金运用(供应、生产、销售)③资金退出(包括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第6篇:会计基础练习题,第一章

会计基础 第一章

1,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A. 出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B. 成本会计形成 C. 会计原则形成

D.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化

标准答案:D 国外现代会计的开端标志,经过了三个过程:(1)18世纪产生成本会计;(2)19世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产生公认会计原则;(3)20世纪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分化,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因此本题答案为D。

2,下列选项不属于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范畴的是______。

A. 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使用方案,开辟财源 B. 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C. 负责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D. 负责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等问题做出决策

标准答案:D 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总会计师职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二是由总会计师协助、参与的工作。其中A、B、C项属于第一方面的内容。但D项属于第二方面的内容,即总会计师只有协助参与的权限,没有负责的权限,负责的人是单位负责人。故选D。

3,会计对象是______。

A. 经营过程

B.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 会计主体

D. 社会再生产资金中的数量方面

标准答案:B 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______。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C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故答案为选项C。

5,投资者为开展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称为______。

A. 投资 B. 基金 C. 资本 D. 股本

标准答案:C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6,某企业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前半年为先进后出法,后半年随意改为加权法主要违背了______。

A. 谨慎性原则 B. 可比性原则 C. 相关性原则 D. 重要性原则

标准答案:B 选项A谨慎性要求企业以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选项B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便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选项C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选项D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主要交易或者事项。故该企业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一个内随意变更,它违背了可比性原则,因为这样不便于企业前后各期的比较。因此本题答案为B。

7,关于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B. 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C.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 D. 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标准答案:B 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8,下列属于债务的是______。

A. 应收账款

B. 应收票据 C. 预收账款 D. 预付账款

标准答案:C 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都属于资产。

9,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可以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做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A. 重要性原则 B. 谨慎性原则 C. 权责发生制原则 D. 配比原则

标准答案:B 选项A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主要交易或者事项。选项B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当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企业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会导致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选项C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入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选项D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因此本题答案为B。

10,费用与成本的联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______。

A. 费用是对象化的成本 B. 费用就是成本 C. 成本就是费用 D.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标准答案:D 费用按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归集,就形成了生产成本,如果费用不能按某一特定对象归集而与一定期间相关,则形成期间费用。因此说,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11,下列属于"债权结算"账户的有______。

A. "应收账款"账户 B. "预收账款"账户 C. "预付账款"账户 D. "应收票据"账户

标准答案:A,C,D 企业拥有结算债权专权的账户为"债权结算"账户,而预收账款是企业应承担的债务,故不属于本类账户。

12,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其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不正确的是______。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A,C,D 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是持续经营。

13,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的会计基础有______。

A. 持续经营

B. 权责发生制 C. 货币计量 D. 收付实现制

标准答案:B,D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14,甲公司于2010年6月20日向乙企业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50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价款60000元,增值税额10200元。货款未收。6月30日,甲公司收到货款。以下甲公司会计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 6月20日销售商品时:借:发出商品 5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 B. 6月20日销售商品时: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 C. 结转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 D. 6月30日,收到货款时: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70200

标准答案:B,C,D 这是一般的销售业务及同时结转成本的核算。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其原因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 B.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C. 持续经营的前提不存在,企业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D. 难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事项,企业不必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其有关财务信息

标准答案:A,B,C 难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事项,企业也应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其有关财务信息。

16,材料通常包括______。

A. 用于生产的原料 B. 辅助材料 C. 修理用备件 D. 劳动保护用品

标准答案:A,B,C 劳动保护用品是低值易耗品。

17,企业的资金运动由各个环节组成,它包括______。

A. 资金投入 B. 资金运用 C. 资金退出 D. 资金增值

标准答案:A,B,C 考查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理解。注意区分资金运动、资金周转、资金循环等几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含义。

18,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标准答案:错误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19,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活动的需要选择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

标准答案:错误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一律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没有选择的余地。

20,四柱之间的关系是: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标准答案:错误

四柱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21,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的假设是______。

A. 会计分期假设 B. 会计主体假设 C. 持续经营假设 D. 货币计量假设

标准答案:C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规定了时间范围,在会计核算上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故选C。

22,以下经济业务,既属于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又属于资本增加的是______。

A. 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B. 接受投资者投入原材料 C. 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D. 购买原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标准答案:B 接受投资者投入原材料既属于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又属于资本增加。

23,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是______。

A.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B. 历史成本计价 C. 权责发生制原则 D. 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D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⑴真实性;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⑶有用性;⑷一致性;⑸可比性;⑹及时性;⑺清晰性;⑻权责发生制;⑼配比性;⑽实际成本;⑾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⑿谨慎性;⒀重要性。

24,经济事项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下列属于经济事项的是______。

A. 偿还购货款 B. 计提折旧 C. 出售商品 D. 预提借款利息

标准答案:B 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如商品买卖、提供劳务等。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就是单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如计提折旧,领用材料等。经济事项与经济业务不同。经济业务,又称作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交换,如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等。因此本题答案为B。

25,下列不属于财物的是______。

A. 原材料 B. 库存商品 C. 无形资产 D. 固定资产

标准答案:C 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26,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______要求。 A. 可靠性 B. 相关性 C. 重要性 D. 可理解性

标准答案:C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27,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产、销三个过程,依次从货币资金到固定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再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为______。 A. 资金的运动

B. 资金的周转 C. 资金的循环 D. 资金的退出

标准答案:C 从货币资金到货币资金的过程,只完成了一次,叫做资金的循环。

28,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______。

A. 为制造产品发生的材料费用 B. 为制造产品发生的人工费用 C. 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D. 自然灾害造成的材料毁损

标准答案:A,B,C 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29,下列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阐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A.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B.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的合理设定 C.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空间环境的合理设定 D.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的合理设定

标准答案:A,B,C 选项D会计核算对象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30,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______。

A. 投资者 B. 债权人 C. 政府部门 D. 社会公众

标准答案:A,B,C,D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 、社会公众。

31,下列会计处理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有______。

A. 企业2月份签了一份当年7月份生效的销售合同,并将这笔销售收入计入2月份的收入 B.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C. 年末,企业将全年的电费一次性计入12月份的费用 D. 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标准答案:B,D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列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故选BD。

32,下列费用中与收入不存在配比关系的有______。

A. 财务费用

B. 营业费用 C. 预提费用 D. 制造费用

标准答案:C,D 本题考核费用与收入相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间接配比。 据此,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某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 (2)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匹配; (3)某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

33,下列各项中,企业应进行会计核算的有______。

A.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

B. 存货盘亏

C.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 利润的计算

标准答案:A,B,C,D 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4,下列交易或事项属于企业日常活动的是______。

A. 提供咨询服务

B. 出租闲置设备 C. 取得财政补贴 D. 出售无形资产

标准答案:A,B 选项CD属于非日常活动。

35,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经济活动的______进行审查。

A. 及时性

B. 合法性 C. 合理性 D. 时效性

标准答案:B,C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36,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标准答案:错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37,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经营成果往往是不一致的。 标准答案:正确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经营成果往往是不一致的。

38,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处理手续简便和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 标准答案:错误

表述错误。盈亏的计算是一个概数,并不准确。

39,确认是运用特定的会计方法,以金额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

标准答案:错误

确认是运用特定的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

40,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标准答案:错误

按规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41,下列关于财务会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财务会计侧重于向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预测决策等相关的信息 B. 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C.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D. 财务会计侧重于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标准答案:A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预测决策等相关的信息。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______。

A. 资产计价时从低 B. 利润估计时从高

C. 不预计任何可能发生的收益 D. 负债估计时从高

标准答案:B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但如果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是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发生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时,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43,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列各项应确认为本月费用的有______。

A. 本月支付的下半年房屋租金 B. 本月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C. 本月支付以前已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D. 年初已支付,分摊计入本月的报刊订阅费

标准答案:B,D A项由于时间未到,不能确认为本月费用;B项中虽未支付,但时间属于本月,所以应确认为本月费用;C项虽为现在支付,但属于偿还以前债务性质,不应确认为本月费用;D项虽为年初支付,但分摊计入本月的部分应确认为本月费用。

44,会计核算的方法有______。

A. 复式记账 B. 会计分析

C.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D. 登记账簿

标准答案:A,C,D 会计方法分为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检查的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有七种,其中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是其中的三种。

45,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有______。

A. 预付购买材料款项

B. 签订购买设备的合同 C. 销售产品

D. 以现金支付办公费

标准答案:A,C,D 签订购买设备的合同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待实际购买时再进行会计核算。

46,会计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标准答案:错误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47,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标准答案:正确

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48,会计分期不同,对各期的利润总额不会产生影响。 标准答案:错误

会计分期不同,各期利润也不同。

49,集中核算形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单位开展全面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内部的会计管理。 标准答案:错误

分散核算形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单位开展全面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内部的会计管理

上一篇:告厂家函下一篇:改变您一生命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