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摘要:文书工作是指处理公文的相关工人员,而且这一工作性质包括了所有文书整理的全部过程。文书处理主要包括办理,发文,公文管理,以及归档工作等,各种工作之间要有效的衔接,以此方能保证工作的流通性。实际上,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档案管理延续了文书工作的部分内容,通常档案来自于文件,而文书则直接影响着公文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注意好文书工作,关注文书工作开展情况。基于此,本文以文书工作为出发点,探究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书工作;档案管理;基础

相对来讲,文书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文书处理工作,其与档案管理之间密切相关,但从工作流程上进行区分,两者之间分为两个不同的流程,档案管理工作若可以与文书处理之间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则可有效的推动文书工作的进行。按照不同对象进行分析,文书处理主要面对的是文件,而档案管理则多是整理类目,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从两者之间的相关联性上看,从中不难发现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的前提与基础。

一、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档案的前身是公文,公文经过处理与归档后逐渐转变成为档案,而这些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乎着与之有关企业今后的发展。因此也可称之档案管理可以真是的反映出企业历史发展渊源,并长期保存与封存历史,文书作为承载众多希望的载体,更应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1]。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文件形成与处理之间工作无法有效衔接,仍然将成为文书工作顺利开展的又一大阻碍,常见如引文无法校准,文稿收发稿之间未能存在有效的落款,文件内容众多,繁杂,格式混乱,这些都将直接的影响着档案的质量。而为了保证文件的有效,就必须在缮印时时刻的关注每一个环节,防止出现失误现象,尤其是收发文件时,要防止文件被篡改,尽最大课程的保证档案的完成性。因此说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文书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那么企业发展也将会达到保证。

二、注重文件的催办,尽量保证公文流转顺利

催办工作时公文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件办理程序中中文件办理工作需要谨慎对待,文书工作要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人接应,每个流程都顺畅,每个文件都能有着落。催办工作则是直接按照文件是否着急,文件承办时间,以及文件内容进行分类的,催办人员必须要时刻的提醒承办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情处理完成,因此提升催办工作的效率,是保证文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收文之前就要弄清楚文书工作性质,以及文书工作是否是着急事项,若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则需要办理催办手续。相关人员填写资料,确定催办的日期,并表明承办的时间,以此保证文书在这一期间处理[2]。

催办的工作并不是全部指收文与发文,而是要将与之有关的工作人员,催办事项,重点催办项目罗列出来,关注催办工作的进展情况,催办工作的内容不仅要负责将文件收回来,更要清晰的掌握每个文件中注意的相关事项,如回复说明,说明文字等,保证所有文件齐全后,才能准确的反应出真实的情况,以此方便利用。

三、做好文件收集整理以保证档案质量

文书立卷是保证文书处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所有文书项目办理完成后,需要对文件材料进行组装,成立案卷最后转化为档案。这一过程环节也直接的表现出了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形成众多的文件材料,而这些文件材料本质上来看确实独立的,虽然独立,但各种工作之间,材料之间也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此,需要文书管理人员按照顺序将其联系,充分的整理,以此形成案卷,精练的将相关资料挑选出来,各个资料之间相互组合,并形成一个组合体。以此方能保证文书记录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并且可以客观的反映出当时运行的基本状况,通过整理与手机,将孤立的文件加以整理,按照相关性进行排列,以此充分的掌握两者甚至多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保证档案质量,就要做好文书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多种渠道归类文档,这也要求着文书工作人员要树立超高的责任心,细心的整理文书之间的关联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统计所有相关的报表以及此材料,从细节着手,认真的讯早资料,并做好日常文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档案管理的效率,防止文件出现丢失或者遗漏等现象[3]。而通常为了防止出现漏档现象的发生,就应该做好立卷工,结合文书工的规律与特征,成立档案案卷,以此保证档案存档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档案管理中文书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更应受到多方的重视,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具有超强的责任性与事业心,细致的做好文书管理的各项要求,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海萍.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J].办公室业务,2014,S1:102–103.

[2]赵艳萍.如何加强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J].黑龙江史志,2013,11:28–29.

[3]刘蕴璞.论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J].现代商贸工业,2014,08:37–38.

作者:黄豫新?马云勇

第2篇:完善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的保障,是企业财务运营井然有序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当前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本文就要就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进行论述,希望为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企业会计 基础管理 数据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設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服务。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在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会计基础管理问题分析

1.会计核算执行缺乏严格的规范性

会计工作中,不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范操作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一直难以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首先,会计基础资料的填制与编写不规范,表现为凭证填写要素不齐全,数字书写不正确或缺少必要人员签名盖章,更正不符合程序要求;发票收据不连续编号,报销无审批文件等需要的附件;会计电子账簿业务内容摘要不详细,会计科目与业务内容不相符,相互串户,漏记凭证,收入费用入账不及时等等。其次,会计核算程序不严格执行,比如出纳未进行每月的银行存款对账、会计人员不定期核对明细账与总账、仓库保管人员盘查库存不执行必要监督等都是会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调整处理不得当,调整比较随意,这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前后较大的波动变化,而又难以找出原因,影响会计利润结果。第四,会计岗位轮换执行不及时,岗位工作交接只是人员之间自行的交代工作,较少对其会计工作完成性、准确性进行考评,难以明确责任。第五,会计资料保管不严谨,人员接触限制较少,任何人员都可以借阅书面资料,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登陆密码保管不严密,凭证资料保管期限届满核销执行不严格,缺乏管理人员的参与,记录不详实,电子会计信息缺乏必要的备份与维护措施。

2.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责履行不充分

会计的职能除了核算更重要的是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第一道基础防线。而实际中,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限制,可能对企业会计基础资料核算要素把握不到位,而没能及时指出会计凭证等存在的填制漏洞和相关手续的履行不全之处,会计负责人也未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从而形成监督责任的失职。另一方面,会计机构与人员有时迫于职位压力,对其他部门尤其是一些领导的个人要求,采取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不合理的财务收支不报告不反应,从而使会计监督无从发挥作用。

3.会计机构组织及人员配置水平依然不高

会计组织与人员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硬件基础。从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来看,虽然专门的会计部门及必要的会计管理结构都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但会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协调水平依然较低。首先,会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企业会将其分开以突出其各自的工作中心,但却往往会忽视其相互之间职责权限的清晰划分,从而导致会计部门工作受到财务部门的干预,或者出现财务问题无人负责,严重影响企业内部财务运营秩序。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如对费用怎么分类,应使用哪一个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等搞不清楚;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区分不准;真假发票没有基本的辨识能力;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法、合理,也判断不准等。

4.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部分单位内部管理松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或者虽制订了各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从未认真执行。常常存在有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现金支票一人保管,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各种会计资料没有建档保管,不便调阅、查询。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途径

1.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到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再到财政、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的监督,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3.优化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组织与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完善的组织保障和人员支持。一方面,会计组织结构的优化是企业比较紧要的课题。首先,要保证会计机构的一定独立性地位。一是会计机构要与财务部门有所区别,会计侧重于核算,而财务更倾向于管理,企业需要将两者的侧重点明确出来,要从责任、权利、利益三方面对两者进行书面的说明,保持其之间既无权利的重叠,业务责任的真空,避免财会人员兼任,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内部财会管理系统。二是赋予会计机构必要的管理权限,这主要是针对会计机构受内部行政管理干涉问题提出的,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程序执行方面,会计机构直接受管理层领导是应该的,但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建立会计机构与内部监控部门直接的联系,而不再是向管理层报告,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发现管理层更多的违规行为。其次,要建立会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保证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各部门会计信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

4.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执行程序的规范化水平

规范化是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关键。企业首先要强化会计基础凭证的编制工作,要求会计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份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合理性审查,对要素不齐全、内容不清楚的凭证必须退回重办,对要求有相应附件的凭证必须提交,否则不予入账;凭证登记要及时,并清晰记录业务摘要,业务内容与会计科目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串户等操作错误;入账错误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正确的更正,并落实责任,签章明示。其次,要严格会计对账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每月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并将打印资料交由会计机构负责人进行审核签章;出纳必须每日盘点现金,并每月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对未达账项编制调节表以核对是否有误,及时报告;库管人员详细记录资料的收发存情况,定期清查盘点,将盘点结果交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第三,严格会计岗位轮换管理,定期进行内部会计人员岗位调配,并强化会计人员离岗审计,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交接要执行监督程序,以保证顺利的工作接管。

小结:

面对市场经济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会计行业的发展与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之间还有不少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将带动会计工作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会计管理工作也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但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细致扎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坤.论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民营科技. 2010(12)

[2] 朱从华.当前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19)

[3] 叶锐.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12)

[4] 孙夏研.关于规范企业会计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業. 2011(06)

[5] 汪太玲.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 2011(21)

作者:宋玉梅

第3篇:浅谈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财会部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这之中,会计基础工作作为财会部门工作的奠基环节,会对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各行业各企业间的财会部门中,仍然广泛存在着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为了保证财会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务必要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会计基础工作内容。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企业管理

一、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财会工作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综合实力管理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方向。为适应协调化,综合性的管理需求,从院校到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但会计基础工作技能却往往被忽视,使得会计基础工作在科技进步,职工技能熟练化的条件下,仍旧透过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显现出不容小觑的问题和疏漏,假若企业能够直面这些问题,通过和基层财会人员沟通,拿出相应有效整改措施,则能更好的保障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涉及范围之广,此处简单列举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1. 会计核算工作。也被称为会计反映,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七种方法,记录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往来中的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以及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所开展的会计核算管理。

2. 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主要监督对象包括该企事业单位对于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审核,对于其所有资产中的实物、款项等的监督,同时也包含最为基础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同时也可以按照监督行为的发生时间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的会计基础工作所得出的数据资料,是企业经济活动运作的基础所在, 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相关利益的分配与整合,也体现了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是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研讨未来发展方向、抉择商业发展决策的首要工作。而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各项经费支出得到及时反馈的效率, 更为直观、及时的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可以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是市场高压竞争经济情形之下,企业自身谋求合理出路、企业间商业合作投资的各方主体决定利益分配的根本依据。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因为其行业特性不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同的特性。作为一名中铁工程单位的财务工作者,笔者就本职行业发生过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归纳如下。

(一)财务制度执行方面

1. 一次性发放职工餐补,存在生活费使用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问题。单位食堂收支台账不健全,采购报销缺少验收、证明环节。

2. 住宿费等费用报销时超限额规定标准,无相关审批手续。

3. 项目没有建立劳务、材料、机械付款台账。

4. 设备仪器检测费、修理费、施工用水电费仅用发票列账,无合同、协议等支撑材料。

5. 未严格执行月末物资盘点制度。

6. 将超支经费(为完成上级预算控制指标),转列项目,挤列项目成本。

(二)账务处理及时性、正确性方面

1. 工具用具使用费误列入材料费。

2. 物资点发不及时导致核算滞后。

3. 对研发费用、安全费用等专项费用的归集、核算不重视、不规范。

(三)财务核算附件不齐备

1. 物资核算无材料入库单。

2. 共享财务核算模式下,原始纸质附件与共享系统上传电子影像不匹配,有缺失。

(四)账务核算终了,会计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1. 完工项目机构撤销后,未及时按要求造册、整理相关会计档案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2. 会计凭证装订不及时,银行日记账等打印不及时。

3. 会计账簿封面、账簿启用登记表、账簿目录不完整,格式不统一。

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业财分离

财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运营部门各自为阵,财务事前参与度不够,部门间相互交汇协调不足,经办人对财务制度不熟悉,导致取得的原始票据不符合规定。

(二)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每一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不可避免要参与的基本工作环节,而会计从业人员自身更是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基本构成环节。从会计从业人员个人角度而言,自身专业素质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到其参与完成会计基础工作时,是否能够达到规范化、秩序化的标准。有些财会从业人员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在后期上岗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也忽略了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导致对于会计基础工作中,最为基础的科目、账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没有具体、系统的概念。也不乏有财会从业人员,因为缺乏企业制度支持而失去深造机会,可谓求学无门。无论何种原因,最终都会导致会计人员因缺乏更高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而无法嚴格按操作执行核算,使得会计基础工作显得机械化、简单化,而不受重视。

(三)企业决策层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

从企业规范角度而言,目前部分企业还没能明确财务部门工作职能重要性,浅显的认为财务工作就是收款、付款、按时发放工资,仅此而已。同时,疏于考核、了解内部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情况,缺乏将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纳入到基础工作当中的意识,更没有意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外部工作环境缺少适当压力也是导致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却不求进取的原因之一。因为所持立场不同,在财会人员工作过程中,企业决策层常常和基层财务人员产生观念上的相互不认同。导致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五、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会管理体系并落实执行

随着经营业务的增减,经营规模的缩小和扩大,决策管理工作的需求变化,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甚至是财会管理体系也应该要不断的更新或完善。建立健全企业财会管理体系,能够最直接的让企业在面对经济业务时,处理对内对外经济纠纷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企业可以以会计法规制度为参照,依据自身发展情况,设立分别对应经济活动发生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财会人员监督管理机制。而落实对于合理运行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保障会计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从管理层面逐层确定监督力,对于加强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过程的监督审核力度。可以成立由上而下的专职监察组,定期考核会计基础工作。正确编制记账凭证,合理设置会计账簿,加强会计账目的核对工作。

(三)大力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管理

现下,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常规工作范围都局限在报账工作,甚至会有只在年终时刻感到忙碌,本应是承担更多职能的从业人员,甚至是职能部门,实际上只起到了高级出纳的作用。实际上,行业内的财务个人以及部门承担的不仅仅是记账和核算的责任,企业要加大支持财务从简单记账向参与经营决策方向转变的力度。

一定程度而言,要想加强基础财会人员处理会计基础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就要加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一线经营活动决策的机会。因为高质量的完成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企业财会人员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流程,整个作业过程也是一种高效的知识积累过程,是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专业素质的绝好机会。

(四)重塑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得出的工作成果,在表面看来,为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似乎是间接的。这也就造成一些企业决策者认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高低不会产生过多影响,也就更无所谓专注提高了。这样的思想会使得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环境中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遑论对于财会部门的重视,同时,这样的轻视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削弱,更进一步,甚至会对财会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实际上,如果企业管理层能够从深层次理解、看重建立一个干净、高效的财务团队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为了提高财会人员的信息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认知。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在企业内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对于《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解读等。否则,尽管企业建立健全了较为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因不重视而很难落实到位,日常工作中还是会有大量不按章办事的情况出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也将不断引入新兴的技术,同时更需要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全新的观念。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规范化,需要行业内全体财会人员的共同付出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寻强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齐瑞霞.浅谈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139-140.

[2]夏敏.浅淡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J].全国流通经济,2019(32):173-174.

[3]吴磊.集团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水平自我提升机制的构建[J].中国农业会计,2019(11):48-50.

(作者單位:中铁八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曾艳

第4篇: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一、各水务公司应有以下表格

1. 设备运行记录表见肖家河表一,全部主要生产设备一览

2. 变配电设备运行记录表见肖家河表四,同时符合电力部门要求

3. 设备保养及检修记录表见肖家河表六

4. 设备故障联络单见肖家河表十

5. 报废单见肖家河表九

6. 倒闸操作票见肖家河表十一

二、各水务公司应有设备资料

1. 设备台帐

2. 单台设备档案

3. 设备现场卡片

4. 半年、年设备精度检查记录表(附设备档案内)

三、各水务公司须上报运营管理部的表格

1. 月度、季度单项设备完好检查表

2.四、附注(与杜亚强交流)

1. 建议表

一、表二交接班记事一栏应大,可明确一些事项添入,班次和值班人一栏够写就行。

2. 表七可计入设备档案,没必要单独列出。

3. 表八去掉。

4. 李建增的设备台帐表格和单台设备档案表格未给我,我们先电话交流,再确定我何时去。

5. 此两份文档现为非正式,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05.4.13

第5篇: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设备的分类及统一编号

1、使用单位在办完设备验收移交手续后,按照规定对设备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和卡片.每年进行复查核实,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2、每台设备均应在明显位置上钉挂该设备分类编号标牌。

3、生产设备实行分类管理。各使用单位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备停机对生产的损失,购置原值的大小和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等,将设备划分为精、大、稀设备,关键设备,重点设备和一般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对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不断补充设备运行维护中的资料管理工作。

5、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统计设备管理的指标及报表。

闲置封存设备的管理(条件及要求)

1、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设备停用半年及半年以上的设备,按规定办理封存处理。

2、凡已停用6个月以上而又估计不为本单位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由所属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填写“机械设备封存申请单”,报动力公司批准后才能进行封存。

3、设备封存前必须是完好设备,封存时应切断电源、防锈、维护、用罩布盖好,所属单位设备管理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情况,动力分公司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4、凡申请封存的机械设备,必须做到技术状态良好,附件齐全,并要挂上醒目的封存牌。对已损坏的机械设备应予以修复并验收合格后,才能封存。

5、凡已批准封存的机械设备又需要使用时,应首先由所属单位管理部门填报“机械设备启封申请单”,经动力公司批准后才能启封

使用。严禁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封存的机械设备。

6、设备的封存工作,一般由动力公司组织原使用部门及技术、安全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封存的设备必须保持其结构完整、技术状态良好,并在封存前进行清洗,涂抹必要的防锈油脂。对化工设备尤应注意将内部物料清除干净,并彻底清洗,严密加封,并做好防锈和防腐蚀措施。设备封存后要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所有封存设备要达到完好设备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内容之一。

7、对闲置设备应积极进行处理,因工艺调整、产品转产或其他原因闲置两年以上或产品转产不用的设备,可报请动力分公司调剂给其他单位使用或根据不良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8、设备封存期间不提取基本折旧和大修基金。

封存设备的保管工作

1、设备封存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保管质量,保护其不受损失。因此要采取妥善措施,切实加强封存设备的保管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或至少保持现有的技术状况,不致遭到自然损蚀而日益劣化。

2、凡新设备或大修出厂后未经磨合的机械设备封存时,应在封存前完成磨合程序并进行磨合保养工作,以便使设备处于磨合完了正常待用状态。防止将来封存日久,一旦启封时发生遗漏磨合程序的现象。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该明显标明。

3、凡带有附属装置的机械设备,应尽可能将其附属装置集中就近存放,避免主机入库,附件散置各处易发生错配或丢失现象。

4、一切设备的工作装置均不得悬空放置。对电气设备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做好防潮、防尘、防水等措施。

封存设备的启用

当封存的设备决定重新启用时,应由使用单位办理再用手续,填写“启用申请单”(一式三份)报动力公司批准,并收回封存标志牌。启封单一份退回使用部门,作为启封的凭证;一份交财务部门作为继续提取折旧和收缴占用费的依据;一份留设备动力公司存档。

设备调拨、移装、报废处理

1、设备实行有偿调拨,调出设备应按分级管理的要求进

行审批;

2、公司内分厂之间设备的移装,应由动力公司统一办理

手续。

3、关键设备和高精度设备超过使用年限,其主要结构和部件已严重磨损、精度丧失无法恢复原有性能及精度的,可作降级处理。

4、凡需降级使用的设备,应由动力公司组织鉴定小组,提出鉴定意见,经主管领导、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备案。

5、设备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已无修复、改装价值,对安全生产有影响或对环境严重污染或属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设备,可以办理报废。

6、设备的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动力公司,动力公司组织并提出鉴定和处理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备案。

7、设备报废后报财务部门注销固定资产帐,处理报废设备收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更新和改造。

设备报废条件:

1、设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适时更新,办理报废手续:

1.1已超过使用年限的老旧设备,其主要结构和零部件已严重磨损,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无法修复或无改造价值的;

1.2因意外灾害或重大事故受到严重损坏的设备,无法修复使用的;

1.3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1.4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2、设备报废应按下列程序办理手续

2.1设备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清单→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财务、技术部门及有关技术人员逐台进行技术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一式3份→报公司领导批准(精大稀关键设备

报当地主管部门审批)→设备主管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核销帐目及资产卡片。

2.2需要用更新报废的设备,必须在更新设备到货投产后,再办理报废手续。不需要用新设备顶替的可以随时提出申请,办理报废手续。

2.3设备报废后能作价转让可出售处理,不能转让的应负责收回作为废料处理,亦可拆零部件用于维修。

2.4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的报废须经当地劳动部门鉴定;汽车报废须经当地车辆监理部门鉴定。

2.5设备经批准报废后,设备主管部门应将有关报废凭证转交财务部门。报废的设备所取得的残值价款减去发生的清理费用,应用于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设备档案、技术资料的管理:

1、设备技术资料管理的范围。

1.1外购设备:包括随机所带的有关技术资料、文件、安装试车、移交验收资料、投入运行直至报废的全部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资料。

1.2自制设备:确定制造计划的申请书、设计任务书、调研报告、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由资料室管理。设备从投入生产使用后直至报废过程中的全部修理和维护保养技术资料由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2、设备资料的内容。每一台主要生产设备在正式移交生产后都应整理技术资料和建立设备档案袋。

1.由技术中心管理的设备技术资料内容应包括:

1.1设备原文及中文说明书

1.2设备基础安装工程施工图纸和动力管线分布、施工图纸

1.3设备改进、改装或改造设计任务书和图纸

1.4设备使用和维修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1.5设备修理(大修、项修)的工艺文件和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

1.6维修用工、检、研具及工艺装备图资料

1.7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1.8新工艺、新技术交流资料

1.9设备维修、改造技术的科研报告和技术总结

1.10其它

2.归入设备档案袋的资料有

2.1设备计划阶段调研、经济技术分析、选型的依据、审批文件和资料

2.2设备出厂合格证和检验单

2.3设备装箱单入库验收单和开箱移交单,固定资产移交使用单

2.4设备安装质量检验单、试车记录、安装移交验收单及有关记录

2.5 设备调拨、借用、租赁等申请和有关记录

2.6 设备历次精度检验记录、性能记录和预防性试验记录

2.7设备二级保养和维修记录、维修卡、大修项修内容表及完工验收单

2.8 设备故障记录、事故报告、修理完工单及分析处理记录

2.9 设备维修费用记录

2.10 设备封存和启用单

2.11 设备普查登记表及检查记录表

2.12设备改进、改装、改造申请单及设计任务通知书

3、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归档、发放、晒图、销毁)

3.1凡属设备技术资料管理范围的蓝图、底图、书籍等都必须交由资料室资料员统一管理,包括开箱、设计、测绘、向外购买、会议交流等各种环节的资料。归档资料必须做到标准、准确、齐全、合理,底图要有两人以上签名。

3.2了妥善保存和充分 利用资料,全部设备资料必须经过整理、清点、分类、编号、装订、登帐,并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

3.3根据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需要,向车间发放使用说明书的富余本或复制本,由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保管,发放时必须进行登记,设

备管理员和维修工工作调动时,须把资料交回设备科、由设备科重新发放。

3.4维修作业和维修生产准备所需资料可由车间主任和设备技术人员提出,即可给予晒图,领用图时须登记。

3.5设备技术资料每年清理一次,对确实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登记造册,经鉴定小组确认和主管领导(科长)批准后销毁,销毁时必须由两名人员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资料账上应注销。

3.6设备技术资料主要具本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使用,外单位人员使用时需经设备科同意。

3.7借阅设备技术资料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登记才能借出,底图、设备档案和使用说明书若属孤独本只供查阅不得借出。

第6篇:财务基础工作管理

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一、深入贯彻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会议和经济形势通报会精神,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一是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入学习集团公司系列会议精神。各单位财务系统要认真抓好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会议和经济形势通报会精神的学习传达工作,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完成公司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上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营造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全体干部员工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二是要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各单位要对照公司近期重点工作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抓住工作重点,尤其要抓好生产经营工作,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向全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冲刺,全面完

二、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要坚持“现金为王”和“量入为出”的观念,高度重视资金安全,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资金需求,范文《财务基础工作管理》。 要规范各种支出的审批程序,把好资金“出口”关,使往来资金从业务审核、领导审批到财务结算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对各种科目支出的全过程监控。要加大应收账款的清欠力度,明确清欠目标,落实清欠责任,严格执行《应收款项责任追究制度》,每半月发一期清欠工作通报,切实抓好清欠工作,加快现金回收。特别是物流贸易单位要坚持先款后货,不搞赊销,规避经营风险。要对照国内外一流水平,认真做好成本管理对标分析,找准差距,奋力追赶,向一流水平迈进。同时,坚持以利润指标为核心,以当期计划、年度预算、同期对比为基础,以成本项目、期出期末存货变化为要素,将分析延伸到生产一线、落实到单车,全面分析经济活动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变动情况及升降原因,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要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加强凭证原始单据的检查,提高财务核算水平,避免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要做好授信业务和内部贷款的管理工作。财务系统要切实落实公司《危险品车辆维修准入管理规定》和社会维修单位准入制度,疆内单位凡在公司外部修理厂和疆外单位在没有取得公司修理入网定点修理厂修理车辆所产生的修理费用不得报销。

三、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预算执行力。一是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要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制订内控工作标准,强化内控考核,做到内控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要加强经营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及时反映和纠正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有效监督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二是要抓好全面预算管理。为确保财务预算的有效推进,财务资产处要依照公司批复各单位的预算目标,结合财务快报、季度决算进行对比分析,对各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层层落实预算管理责任,严格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确保预算符合率达到规定要求。

四、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理财水平。一是要按时完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7.0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7.0 的初始工作和凭证补录工作,及时做好财务数据对接,确保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运行。二是加强实物资产管理。要在前期开展实物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回头看”工作,确保做到帐、卡、物相符、标准化管理。同时,加快实物资产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司实物资产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三是抓好纳税筹划工作。各单位要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提前筹划,及早准备,用好用活当前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活力所采取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把2009年度的各种税费降到最低限度。财务资产处要对疆内单位和疆外单位进行指导,主动帮助基层查找和规避风险,做好税收筹划。同时,各单位还要积极筹措资金,合理规划,抓好标准化配送中心和修理厂建设,努力推进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7篇:基础管理工作规划

工作制度

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杜绝迟到早退。

2. 办事处积极执行请销假制度

二.办公环境

1.保持办事处室内清洁

2.爱护办事处公共财产

3.办公用品做到勤俭节约

三.办事处车辆使用

1.遵守交通安全规范,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做好行车记录

2.注意车辆保养,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四.业务方面

1.做好各客户发运情况的记录

2.整理煤质信息资料做到及时反馈

3.了解客户库存,提前为调运工作做好发运准备。

4.现阶段与客户勤沟通,了解各供货单位价格,发运量及其动态

5.积极与用户之间沟通联系,做好各项工作准备

6.做好清欠工作,积极沟通,真去早日完成清欠。

办事处2014年3月28日

第8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浅谈如何搞好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工作是指为企业有效地执行各项管理职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提供资料数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必不可少的专业性工作,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一方面,基础工作寓于各项专业管理之中,必须和专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各项专业管理工作,又必须建立在基础工作之上,依赖基础工作才能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有:

1.标准化工作。包括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

2.定额工作。包括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 3.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管理工作。

4.信息工作。主要是指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料、情报、数据等工作。

5.规章制度工作。指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修订和管理工作。

6.基础教育。指对职工从事本职工作,履行本岗位职责所必需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就其整体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即基础工作必须按客观规律科学地做好。如劳动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不是随意进行臆测和估计而制定的,它是根据客观规律,结合实际,用先进的测试工具和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确定的。

1 2.全员性,即基础工作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依靠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做好。因为基础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日常性的工作,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各职能工作之中。

3.发展性,即基础工作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环境与条件,特别是经营目标的变化,必须在内容与要求上作出新发展与调整。

4.先行性,即基础工作必须先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进行。

因此,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实现企业管理职能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基础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准则、手段和前提,计划、指挥、协调与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

2.它是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基础。企业素质包括员工队伍素质、技术设备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其中任何一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搞好管理基础工作。例如,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制定先进合理的标准,运用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思想工作和业务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而搞好信息、标准化、定额工作和规章制度建设,又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分配原则。要正确贯彻这一原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对员工劳动的贡献做出量与质的评价。而各种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的完成程度,则是衡量员工劳动情况的重要依据。

4.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有了先进合理的定额,员工劳 2 动有标准,降耗节能有依据,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耗的降低;有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精确、完备的计量检测手段,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加之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和各项管理职能作用的高效发挥,从而在各方面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重要保证。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就应抓好企业管理的六项基础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优良秩序和理想效益的过程。标准化工作则是指标准的规定、执行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它是企业中一项根本性的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标准有多种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我厂企业标准是按制订标准的对象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以及包装贮运等所作的应该达到的尺度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它是企业标准的核心和主体。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试验规程》、《化验规程》。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内容、程序等所作的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业务标准、等,我厂《管理标准》共分为安全生产、综合经营、党群管理、职责范围及绩效考评等四个分册。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各岗位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业 3 务保安责任制等。

2.定额工作

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财、物的消耗、利用和占用所应遵守的数量规定。定额工作是指企业各类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等工作。定额对于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利用物质技术设备,都在重要作用。

定额的种类繁多。工业企业的定额通常包括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设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生产组织定额等。

定额工作的核心是确定定额水平,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先进合理的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努力大多数职工能够达到,少量职工能够超时,少数职工能够接近的水平。定额制订的办法主要包括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和技术测定法等三类。虽然精确性不同,但各有其适用范围。

3.计量工作

计量就是用计量器具的标准量值去测量各种对象的量值。计量工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质的数值进行掌握和管理,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计量技术是指计量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主要研究计量标准及其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计量管理是对企业计量实行技术的、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组织管理。

计量工作是取得真实数据的重要手段,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计量工作已成为“工业的眼睛”、“管理的耳目“。因此,做好计量工作对提高企业素质、产品和服务质量及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计量工 4 作,其关键在于准确、完备和计量单位统一。

4.信息工作

信息是人类共享的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有用的消息总称,是具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消息。企业信息是从企业角度去观察与研究、利用的信息,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并能被利用又反作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企业信息工作则是对企业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技术经济情报以及科技档案等。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定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一次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录。

统计资料是对原始记录提供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而形成的比较系统的资料。

技术经济情报是指企业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收集的、有系统的、经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是指在企业的科研、新产品开发、基本建设、企业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管存贮的图纸、文字材料、计算资料、照片、影片、录音、录像等科技经济文件。

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组织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各方面之间联系的纽带。

5.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作业操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其内容大体上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三类,其中责任制度是其他各项制 5 度的核心。

基本制度,是带根本性制度,如企业领导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这类制度对企业总体工作产生影响。

工作制度,是对包括计划、劳动、物资、财务等专业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要求等所做的具体规定。如计划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

责任制度,是指规定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以及相应权限的制度。现已发展成为企业内部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搞好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进行曲的必要条件;是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增强职工组织性、纪律性的行动规范。

6.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指为了使企业每个成员具备从事本职业、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纪律和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思想纪律、该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的教育培训。

企业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一针引千线的综合工作。我厂的企业管理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方针目标管理法。每年根据厂部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制定了年度方针目标实施对策图,月度下达方针目标任务书,过程中以安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精神文明、综合管理等几条线进行动态和静态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月度诊断汇总,提出整改措施,以使工作得以持续改进。为确保月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厂部又要求各职能部门制定周工作计划安排,企管逐项落实;对办公会、调度会领导布置的 6 各项工作,企管要进行跟踪落实,督查督办。

从我厂企业管理目前现状来看,各种制度、标准、规范还比较健全,关键是认识上还有差距,落实上还不到位,执行上打了折扣;信息渠道不够及时、畅通,有时存在断档、越位情况;原始记录不够规范,归档保存不够系统,技术档案未全面实现单位共享,有时还保存在个人手中,清册不全;劳动定额还不够科学合理,岗位规范、岗位描述还在制定、推广阶段等,今后应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逐项整改落实,全面提高我厂的企业管理水平,为我厂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9篇:夯实基础管理 落实工作责任

“夯实基础管理

落实工作责任”

自查报告 (教师篇)

中 卫 中 心 校

20

13、04

上一篇:安委会工厂安全汇报下一篇:需要下功夫的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