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的的设计,享受人景共融的生活。但是很多的设计者们一味的追求高大上,而忽略了与当地文化及环境的的特殊性,离经叛道,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差强人意。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地方文化、气候、地理、水土等各因素,阐述了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论文 篇1: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引入思考

【摘 要】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提升园林的观赏度以及人文情感等,论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引入进行探究。首先概述了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并且介绍了两者的关系;其次指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全局性原则以及奇特性原则;最后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的策略及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元素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也获得了发展。然而当前多数地区的园林结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而我国国土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在這种情况下,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日益受到设计人员的关注。论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予以设计人员一定的参考,从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质量[1]。

2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概述及二者关系

2.1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每一个区域均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人们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有各种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环境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故而可以说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区域内的人员通过自己的活动产生的文化类成果,这一成果包括区域内的经济水平、风俗习惯、文化修养等等,是该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园林设计师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采取措施来改造这一地区的地形、建筑情况等,从而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活环境。

2.2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主要有两点,其一为园林景观设计能促进地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其二为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具体来说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了地域文化,则能够体现出该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该地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园林景观中,当地人们会有一种地域感,同时在时代发展中,会将这种地域感进行优化,对该地的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促进当地地域文化的发展。另外,每一个地域的地域文化都各有不同,独具魅力,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设计师可能会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得到很多的灵感,从而进行更好地创造,故而说,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素材[2]。

3 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上引入,而不能随心所欲乱引入,主要的三种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全局性原则以及奇特性原则,这三种原则是相辅相成的,能够保障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实现和谐统一。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下,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从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进行思考,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特色,这样才能使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得到保障。再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还表现在对地域自然文化元素的充分利用,对当前现存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保障园林景观的持续性,最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另外,可持续发展原则还表现在对历史文化元素的保护与应用,在对历史文化元素尤其是历史文物进行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3]。

3.2 全局性原则

全局性原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时必须要重视的,园林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置之时,要从整体上考虑当地的地区环境,在地区环境完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设计,保障园林与整个区域环境是统一和谐的。当前部分地区的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最终导致所构建的景观在地区环境中显得极其突兀,这与园林设计的整体理念是相悖的。

3.3 奇特性原则

奇特性原则是从园林的性质方面提出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时必须要进行创新,保障园林的“奇特性”,将区域的建筑风格、地域特征等均融入园林设计中,保障园林的“独特性”,不能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样园林才能凸显出当地的主要元素,从而设计出更加多样的园林[4]。另外,“独特性”也是需要从区域的实际文化情况考虑,而不能“为了独特而独特”,最终导致园林景观与区域情况格格不入的情况。

4 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的策略及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和谐统一,才能保障園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其引用策略主要分三个方面,即以地区素材为核心、以时代特征为核心以及以功能区为主导的引入策略[5]。

4.1 以地区素材为核心的引入策略及应用

地域文化元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进行引入时,必须要以地区素材为核心,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与地区景观的统一。具体来说,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尽可能多的搜集地区的各种文化素材,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等,从多角度出发进行构建。当然,为了不使设计“杂乱无序”,所搜集到的素材必须要以园林的主题为主,依据园林的主题进行整体的布局。例如对于洛阳龙门石窟周边园林的设计,则需要与“石窟”相连[6]。

4.2 以时代特征为核心的引入策略及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园林设计也必须进行创造,保证其时代性,在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之时,必须在充分尊重其原有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这些元素进行再创造,保障其精神内涵,为其赋予更多的时代特征,引入更多的先进文化。如济南趵突泉园林,该园林设计虽然整体古色古香,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现代特征,尤其是其周边的泉城广场上,在“泉”的基础上设计揽胜浮雕等等,从而提升了其观赏性[7]。

4.3 以功能区特征为主导的引入策略及应用

园林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还要保障其功能区特征,以功能区特征为主导进行引入。当前城市化中,各个城市划分有不同的“功能区”,主要分为高档休闲区、健身区以及普通游览区,对于高档休闲区,这一区域的整体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却有较高的区域景观质量;健身区却要强调园林的整体功能,能对区域的地域环境如河流、道路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普通游览区,则只需要满足军民休闲娱乐的一般要求即可,所以在对该种园林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保障其承载力。

5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不管对园林的设计还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均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论文中对两者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予以相关设计人员一定的参考,从而提升设计质量,促进多样化园林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向瑾.景观设计中之地域文化探析[J].电影评介,2013(04):109.

【2】张楠楠.地域性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2(S2):88-89.

【3】赫菲.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2(S2):211.

【4】孟晓惠,季嘉龙,徐进.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2):201.

【5】王立科.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2(21):11.

【6】常鹤岭,戴春宁.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创新结合——以盐城水街为例[J].大众文艺,2012(18):199.

【7】吴珊.文化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的保护与规划设计[J].大众文艺,2012(16):78.

作者:李轩 屈永建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论文 篇2:

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的的设计,享受人景共融的生活。但是很多的设计者们一味的追求高大上,而忽略了与当地文化及环境的的特殊性,离经叛道,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差强人意。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地方文化、气候、地理、水土等各因素,阐述了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关键词】地域;园林景观;文化

1、前言

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这种发展是根植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而非简单地移植外来文化。如果设计师能够根植于本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层关系,就能够找到现代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嫁接点,设计出现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相融相生的作品。

2、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主要受到地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两个方面的影响。自然特征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构成生产资料的自然条件综合体,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土壤环境、动植物等,人们的行为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即是影响地域文化的人文特征方面。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空间范围特点的文化类型”。

人是地域文化的创造者,地域文化产生的根源是人们为了适应当时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不同行为,由于地域位置的不同,其地域文化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才使这个世界上的文化缤纷多彩、特征鲜明。

地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进,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地域文化逐渐移除固有的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形成要素与机制的特殊性,形成了其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形态稳定性、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等特点。

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对的存在,它们互相交流、渗透、借鉴、融合、联系与发展。如果没有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一味自我封闭,拒绝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地域文化就会逐渐丧失固有的生命力。历史上许多地域文化曾经辉煌一时,后来却逐渐衰落直至泯灭。只有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才能推动文化自身的进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充分展示各地域文化的斑斓色彩和独特魅力,这是任何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今后地域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关地域文化的研究应当高度重视历史上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包括它们融合的成果、经验与规律的总结与整理,进而在当代的交流与互动中对地域文化提出新的见解。

3、影响地域性景觀设计的地方性要素

构成地域性景观的地方性因素是产生地方性特征的重点。地理纬度变化、海陆分布变化、海拔高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自然环境带有了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季节变化,又使得地表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也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地域季节特征的景观效应,由此造成了各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在影响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地方性要素中,气候、地形、植物和地方材料等要素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

3.1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素是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塑造了形式各异的地域景观,“野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形象的描述了塞外和江南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迥异奇趣的两种景观:一个是典型的北国风光,另一个明显是江南情境。前者位于地球温带与寒温带交界之处的内陆荒漠草原,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稀少,湿度低,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后者位于地球亚热带与温带交界之处的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寒热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偏高,植被相对茂盛。为应对这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人们在这两个地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景观和建筑处理手法,这在民居建筑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3.2地理和地形的影响

地理和地形是景观场景形成的基本元素,地形是连接场地中所有物质元素和空间关系的主轴线,是决定设计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地形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景观的地域特征。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关于“地理”一词有这样的论述:天地之闻,九州八极。《白话易经》中对“地理”一词又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之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在这段话里,地理就是地貌的意思。高山、平原、丘陵、河谷、草原都是形态各异的地形,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很明显的例子,我国的地形地貌成西高东低的台阶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各地区的地形分布非常复杂,都因其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而得以区分。尽管各地区也同样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植被等,但地形却始终是最明显的产生视觉特征的因素之一。

3.3水资源的影响

从卫星云图上看,整个地球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水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在景观设计中,对于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中之重,同时作为生物圈生存发展的必要元素,水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某个区域的气候、植被等要素的发展,同时在设计中水的运用可以增加区域内部的生机,同时对区域内构筑物起到软化和衬托作用,赖特的流水别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3.4土壤的影响

土壤作为地球生物圈的母体元素,决定并制约着各个区域的发展,动植物群落、地理地形、水体等一系列元素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类型的土壤制约着不同植物的生长,而不同的地方性植物又因不同的地理地形产生不同的地域性景观。

3.5营造方式的影响

人居环境的建设追求与自然和谐,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不同气候、地理地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人居环境是各不相同的,营造方式更是大相径庭,作为环境中固定的构成元素,不同的营造方式所代表的文化也是有地域之分的。例如南北方民居的差异就是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而各具特色。

4、地域文化的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需要人们去了解、消化,最后将其升华。尽管现代文明的发展对地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赋予其无限的发展契

机。新观念与思维方式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审视有了更多的思考维度,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如果运用现代科技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以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来延续地方的文化,并添加新的、有生命力的时代内容,摆脱原有文化的桎梏,就能发展人们自己的地域文化文化、科技、经济和自然相互影响与制约,而地域文化恰恰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园林景观作品。

5、结语

由于地域文化产生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当地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才真正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谢耳又. 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 .

作者:冯杰 任汉声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论文 篇3: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析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进行浓缩表现。因此,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何让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应用,是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必须要重视地域文化,明确地域文化特色的意义,使之更好地融合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从而打造地域特色浓烈,且富有时代感的园林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人们创造的宜居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反映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它是长期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成果和生活方向,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应用,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基本概述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及时间范围内, 人们经过体力与脑力活动创造的并经过不断的融合、发展与积淀而形成的精神及物质文化内涵, 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当地的文化修养、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以及艺术和经济水平等等。由于自然气候环境、地理结构不同, 加上社会精神及物质文明建设以及人们后期不断进行改造, 使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不同, 同时也代表着生活方式、价值信念、文化水平及民族信仰的不同。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积淀形成的, 所以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骨髓里, 体现着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 具有较强烈的历史及文化色彩。

1.2 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在特定区域的设计时,利用园林建筑技术和技术工程,对植物类型、区域地形和地方建筑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在人类的帮助下,城市景观设计更加合理,使景观更具观赏价值,在实际利用功能的过程中,加快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手段是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一般审美和生态环境的景观艺术,并通过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使人们能够欣赏到绿色景观过程中的地域文化的魅力和特征,以及景观的历史意义。丰富和欣赏园林艺术的精神和文化方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

2.1 突出地方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文化习俗密切相关,文化差异使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风格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接近彼此的信息,世界逐步走向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融合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外国文化涌入我国,许多城市园林设计吸收了外国的设计风格。在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 模仿其他设计风格,丧失自身的特点。为了突出城市区域的特点,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必须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2.2运用文化的元素

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元素特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抓住其中的元素点进行设计,就可以展现其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种类,不能盲目的拼凑在一起。而是要经过认真的挑选、有目的的规划,使其元素设计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既能帮助地域景观园林的设计也能展现出传统的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中的某一元素放入园林景观设计中就能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比如代表南方风情的椰子树,带有地区文化意义的孔子,老子的雕塑等等。其次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创新,只需保护历史和文化内容逐渐淡化。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景观修复的方法来再现历史,保存历史和文化产品,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景观欣赏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设计师需要完全熟悉当地历史,然后才能在景观设计中复制它。我们不仅要模仿原始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态,还要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再现历史。

2.3运用具有文化特色的抽象事物

除了把每个地域文化元素放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还可以让设计师对设计目标有新的创新,进行形式和是视觉的变换设计。这种景观设计既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别样风情,还有更高的艺术审美。比如坐落在奥体公园的海鸥雕塑,没有着重于刻画海鸥的具体形象,偏向于整个的形态美,简单的线条勾勒反而使得整个雕塑更加活泼和灵动。这种表現手法既能将雕塑标识出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还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美的感受。

2.4展现文化习俗

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是维系使用人群和场地的情感纽带,决定了人们的观念形态、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从而决定了当地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只有设计灵感来源于大众,景观功能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才会“接地气”、“有人缘”。将当地的地域文化、传统习俗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引导人们亲身体验并参与,才能激发人们对场地的认同感,对地域特色留有深刻印象。

2.5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

对于多种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里的分析,还应重点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推进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同时还可以表现出非常强大的绿化效果,防止过度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及设计而影响自然景观的展现效果。

2.6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是设计实现的必要条件。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为地域文化的表达和设计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表达。比如说常德丰富的竹子木头和芦苇等资源,当地富饶的自然资源不但更贴切环境还给设计师带来更多景观效果的可能性。在设计中应该尽量运用含有当地特色的原料,利用材料自身的含义,并结合具体环境的设计需求,设计出具有当地风情的园林景观。

结语:

在如今信息凶猛的大环境下,不盲从潮流走向,通过调研当地景观和人文进行贴合当地文化的设计才是十分必要的。地域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重视对地域文化的分析运用,既能继承传统,还能勇于创新、革故鼎新,建设出具有各地不同风格特点的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唐进群,刘冬梅,贾建中.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J].中国园林,2016(3)

[2]王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农技服务,2016(05).

[3]陆金立.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

作者简介:

夏仕桓,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作者:夏仕桓

上一篇:教体局代表会议工作报告下一篇:镇长履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