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

"三学期制"下建筑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学期制"实施的意义,以及"三学期制"背景下,如何结合建筑电气专业的行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

关键词:三学期制;建筑电气;实践教学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学生素质;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1],实施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工学并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景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合一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2]。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培养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其中,以就业为导向,施行长短结合的一学年三学期的教学组织形式[3],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二、“三学期制”的学期划分

从2014 年开始学院正式启动“三学期制”。“三学期制”即:秋季学期+寒假+春季学期+夏季学期+暑假,总的教学周数维持在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不变。

在“三学期制”的条件下,各个专业理论教学的时间主要安排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夏季学期。就建筑电气专业,夏季学期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校内车间实训、校外企业学习锻炼等环节的教学;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技能竞赛培训活动;维修电工、计算机绘图员、楼宇管理师等各类专业证书的培训活动;知名学者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开放型课堂,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4]。

三、实施“三学期制”的意义[5]

1、有助于实训课程的集中安排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的两学期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穿插、分段进行,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实践教学,削弱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采用“三学期制”教学组织形式,将全面调整、重新构建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6-7]

“三学期制”注重的是长学期的稳定、连续与短学期的灵活、自主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富有弹性的学习空间。从而能更加自主地参加实践活动、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和参加技术培训等活动,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办学机制

学校和院系可利用短学期聘请相关领域的学者或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学。在短学期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条件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参加科技协会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短学期的设立,使各方面工作的安排更加灵活,为与企业开展各项合作活动、教师培训进修、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以“三学期制”的实施为契机,加强建筑电气专业实践教学[8]

1、完善实验教学设备

建筑电气特色明显,实验室的体系建设要体现建筑电气的专业特色、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我们现有“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以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性教学环节的教材,由实验老师结合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型号编写,指导性强。同时,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在实验课程中开设综合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一百多万进行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台的建设,现已进入调试阶段。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共同建立,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参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的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了解、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了解工厂、企业管理模式的窗口[9]。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对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建成了与国研电力、济南消防、龙创节能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水平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基础建设,应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力求完善[10]。

“三学期制”实施以来,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合理安排校外实习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同时实习的现象。企业的相关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利益。

3、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建筑电气专业的专业公共综合实训项目,是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以后,进行的综合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中建筑电气工程图、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技术等认识的加深。同时,通过一线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缩短上岗适应期,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力争提前就业。

顶岗实习是在企业完成的,并且时间比较长。为了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多方联动”的网络管理的模式[11]。我们还实行了“双导师制”,每个学生有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两个导师。顶岗实习期间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到企业检查,网络、电话、邮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顶岗实习考核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和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评定。

4、多途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赛经验丰富,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竞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竞赛促进校企交流和校际交流,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实践教学做的更好。目前,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积极性高,受益面广,获奖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支持和鼓励学生自选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多名教师都有过企业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使得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的时候既能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将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学院每年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教师也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实践教学的老师均为双师素质教师。

五、结束语

在“三学期制”背景下,我院建筑电气专业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行业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从以上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核心目标[12],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34-36.

[2]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第32期:30-32.

[3]李建刚1,王宇勍2,毛君1.三学期制机电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649-651.

[4]郝俊生,方莉,赵永祥.以“三学期制”的实施为契机,構建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2-14,17.

[5]李兴光.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年 6 月,第2 期( 总49 期):9-12.

作者简介:

王连飞(1978.11-)女,汉族,山东平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连飞

第2篇:三学期制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三学期制的施行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该课程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三学期制背景下“原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并且每个方面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专题教学;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特别是“985”高校,近十多年来陆续推行和实施三学期制。据统计,我国的39所“985”高校中已经有28所采用了三学期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在2019年秋季学期试行三学期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三学期制将成为我国高校的通行学制。三学期制的施行势必引发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原理”课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三学期制背景下“原理”课教学模式改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三学期制下“原理”课教育理念的更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对三学期制教育理念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就不会有开展“原理”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正确行动。三学期制改革不仅是学制或学时的重大调整,而且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学期制的产生、推广与两次世界大战密不可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在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设置了第三学期,目的是配合战争环境的需要,使服兵役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为了帮助参战学生完成学业和安置退伍士兵,美国的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等高校纷纷对学期进行调整而增设第三学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出现了大学毕业生严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学生入学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美国的匹兹堡大学、佛罗里达公立大学等高校加快推进学期制改革和推广三学期制[1]。

从三学期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这项改革最重要的动力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内的三学期制改革肇始于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的前身)。1985年,时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的钱伟长以积极的改革创新精神把傳统的两学期改为三学期。钱伟长先生一贯的教育理念认为:“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那种无师自通的人,即能够面对未知领域工作能成功胜任的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无限增长对人类学习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作为培养知识人才的摇篮,必须对这一社会环境的变革做出及时反应。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学能力必须得到充分的发展”[1]。这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的主体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转换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将教学目标聚焦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激情。“以学生为中心”要辩证地认识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某种转变,而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恰当的学习内容传递给恰当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学期制背景下“原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要转变到跟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上来。

二、三学期制下“原理”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原理”课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即课时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相对无限性的矛盾,三学期制下教学时间的调整又加剧了这一矛盾。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学期制改革方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从原先的50分钟调整为40分钟,这意味着“原理”课的教学时间少了整整400分钟,相当于原先总课时的五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建立符合三学期制学时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并大胆取舍

一般来说,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完全依据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现行的“原理”课是由原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门课程整合而来,合并后的新课程教学内容有很大幅度的增加,教学学时反而有所减少,教学内容和学时的矛盾必然长期存在。缓解此矛盾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的四次集体理论学习中系统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最新理论成果已经被吸纳到通行版教材之中。现行的2018版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统一,并把基本观点概括为“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等十七个方面,这就是明确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课教师首先要把这十七个基本观点给学生讲清楚,这是“原理”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为了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那些非基本的原理(包括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和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在课中课后提问,并由老师集中解答。

(二)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和编排结构,以三学时为单位设计教学内容

三学期制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三节课连上为特征。上述十七条基本观点涉及的内容依然很多,要以三学时为单元对其进行整合。例如可以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教材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合并为一个专题并命名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把资本主义五百多年的历史凝练在一个专题中讲授,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意识和坚定信念。只要“原理”课教师在尊重教材逻辑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定性,这种类型的合并和整合工作还能做很多。

(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大学教学的特点

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相比,大学思政课教学具有专业性、研究性、实践性、社会性、阶段性等多重特点并且要求更高,合理构建大學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更重要也更复杂。因此,包括“原理”课在内的大学思政课教学要遵循大学教学的特点,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在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要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看齐,要坚持不懈地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原理”课的研究性和学术性;“原理”课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引用社会现实问题使理论教学更加具体化和通俗化,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三、三学期制下“原理”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原理”课教学内容的调整势必引发教学方式的改革,原先按照章节顺序依次演进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为继。近年来,“原理”课和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层出不穷,有些高校出现上一门思政课就换一种教学方式的现象,甚至上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老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教育学中所谓的“教无定法”只是表面形式上的问题,各种教学方式在基本的逻辑上是确定的。这并不是说“原理”课和思政课必须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谋划和确定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并贯彻始终,并不排斥具体应用层面上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专题教学法近年来在“原理”课和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高度认可。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按照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形成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专题进行深入讲授,这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也是缓解“原理”课教学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原理”课采用专题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合理设定专题教学的目标

专题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专题教学活动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对专题教学意图作出的概括性说明。在专题教学中,每个专题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仅取决于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定。专题教学目标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改进后续教学的一把尺子。因此,设定科学、合理的专题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二)科学设置专题包含的问题

专题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问题更替为中心的发展历史,离开了问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原理”课专题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始终饱含强烈的问题意识。要选择那些契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容易产生共鸣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行为规范的认同。如果问题意识不突出,导向作用不明确,“原理”课的教育效果就会降低。

(三)处理好专题教学和系统讲授的关系

专题教学是“少而精”的教学,面面俱到是大忌。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原理”课教学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因此处理好专题教学和系统讲授的关系至关重要。“原理”课教师在设计专题时要按照课程的理论逻辑最大可能地吸收教材和教学大纲包含的知识点,使每个专题都成为自成体系和相对完整的独立表达,每个专题就是一篇相对独立的教材;专题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接纳其他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都可以在专题教学时被引用并发挥作用;教师在进行专题教学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满堂灌”,而是要留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提问、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等环节,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打造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

四、三学期制下“原理”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实现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效果的指示器。“原理”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改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学水平是否得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否得到有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考核的导向性和反馈性功能体现出来。“原理”课和思政课的考核往往是以期末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辅之以平时考核或者平时作业成绩为必要补充。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机械,往往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而落入应试教育的陷阱,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原理”课性质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一)考核机制要紧紧围绕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构建

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关键,价值观目标是最终导向。知识考核应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回忆,此考核相对容易也好操作,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不过要注意考试题型的多样化并且搭配好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能力考核侧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当代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价值观考核侧重考察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后两项考核特别是价值观考核比较困难和复杂,很难通过书面考试进行精确的量化并通过分数测量出来,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创设情景反复练习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从而塑造世界观、培养人生观和传播价值观。

(二)要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注重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固然是一种评价教学质量的可行方式,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持续推进和教育思想的改革创新,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原理”课和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中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并运用过程性评价来弥补和克服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程性评价要明确三个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的评价主体,并且通过评价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研判和调整;二是多样性原则。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要呈现多样性,不要使用单一指标或者权重太大的指标。三是激励性原则。要对学生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适时加以引导和解答。

(三)要把过程性考核做细做实,保障教育公平

过程性评价包含的要素较多,这些要素对学生的最终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较强,因此要尽可能的体现公平。比如在评价主体上要丰富多样,把学生个体、班级集体和课程教师都纳入其中,做好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小组点评和老师测评等,并保证各部分均占有合理的比例。若条件允许还应征求和接受家长、辅导员或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或管理者、社会合作方等的意见并纳入评价体系;再如,在评价方式上要进一步改进,除了常规性评价方式如学情分析、平时作业、学习测试、期末考试之外,还要在课堂内外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总之,只有采取相对公正的、让学生可接受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才能顺利地开展并得到持续的改善。

五、三学期制下“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从早期的“78方案”到后来的“85方案”“98方案”以及新世纪的“05方案”都持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最新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成为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学制的施行为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原理”课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能陷入“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长可短”的认识误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原理”课和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必修内容,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它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或派生物,而是与理论教学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实践教学如果搞不好,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三学期制下短学期的开设为“原理”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课时不足是导致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或者“走过场”的关键原因,三学期制中,暑假短学期的设置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制度化的时间安排。高校在短学期(一般在暑假)的教学安排往往会以课程实习、实践教学、工程训练、科研创新活动等为主,这些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实践教学的范畴。只要统筹好“原理”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各类实践教学的开展和互动,设计和实施符合“原理”课性质的实践教学方案,保持“原理”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并且凸显其优势和特点,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是提高“原理”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有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比较随意,或者安排学生读经典著作,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安排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写一份观后感想;或者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等。这些活动不是制度化的安排,缺乏計划性和规范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的做法是: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覆盖所有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原理”课实践教学作为其中一门分课程也被纳入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进入教务部门发布的课表体系。和理论课程一样,实践教学也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方式等(不排除具体实施策略上的差异性),等到条件具备时也要择机编写统一的教材。实践教学与其他各门课程一样,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要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和环节,认真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 柯星星. 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2] 赵玉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三大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19(10):82-86.

[3] 齐艳霞,曲洪波,赵冰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理论研讨与实践路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155-156.

[4] 曹明. 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困境及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81-84.

[5] 张晓刚. “三学期制”视阀下高校《概论》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维度探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51-155.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殷旭辉

第3篇: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客楼中心小学刘敏

本学期,我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三个班,有学生人,三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年龄小、好动,有些学生很听话,好学,也有一部分学生懒散,顽皮。

二、教学活动完成情况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实验”“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

2、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组织本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三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饲养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金鱼。种花、养草,如种植水仙花,大蒜和兰花等。

总之,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010年7月10日

第4篇:三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一、 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本学期三年级演示实验开出了3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虽然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课前填写好“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到实验室领取。

三、 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 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开出率达100%。

第5篇: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的教学作结束了,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了。下面是几篇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地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所做的工作,有得有失,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任务。全班共有32人,其中语文成绩较好的有7人。成级极差的有5人。大部分同学成绩不稳定。

二、教学工作:

课前,我精心备课,认真准备,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我按照时代要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学生的各项能力。

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找到学生的不足与差距,做到查缺补漏。凡是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落到实处,认真检查过关,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巩固,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课外知识来开阔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课中,结合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们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育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把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成果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期末检测,学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找出自己的不足,克服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开拓,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们就此告别了三年级。对于这一学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这个学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实的、也是充满希望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无限感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注重夯实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本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2.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进行范读,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善

3.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词句积累入手,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记好词好句。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肯说会说才会写作。因此我重视每一次口语交 际的机会。在每一节上,要求学生说话完整、围绕主题。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带领同学们创设交际情境,全员参与交流,重视说与听的训练。

三、工作反思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有待继续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完善自己,更努力地钻研教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新的学年即将到来,我们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老师将依然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团结协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做的贡献。

第6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河镇木兰小学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考试,语文科平均分比上学期有了提,及格率、优秀率也相应的有了很大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

1 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

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

2 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三河镇木兰小学 魏先生 2017年6月

第7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地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所做的工作,有得有失,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任务。全班共有32人,其中语文成绩较好的有7人。成级极差的有5人。大部分同学成绩不稳定。

二、教学工作:

课前,我精心备课,认真准备,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我按照时代要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学生的各项能力。

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找到学生的不足与差距,做到查缺补漏。凡是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落到实处,认真检查过关,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巩固,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课外知识来开阔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课中,结合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们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育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把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成果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期末检测,学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找出自己的不足,克服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开拓,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8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学习《海底世界》,我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学习《放飞蜻蜓》,我用陶行知校长《四颗糖的故事》导入;学习《鹿和狼》,我采用设计悬念的方式„„新颖的导课形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注重夯实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本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2.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进行范读,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把自己

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

3.重视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词句积累入手,要求学生坚持积累好词佳句,每周写一篇日记。遇到较好的习作,就让他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在尝试自己动笔。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肯说会说才会写作。因此我重视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机会。在每一节上,要求学生说话完整、围绕主题。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带领同学们创设交际情境,全员参与交流,重视说与听的训练。

三、工作反思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遇到难题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水平差异太大。班中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有待继续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努力地钻研教材,熟悉每个学生,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既能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二

在开学初,我先温习《语文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然后查阅教科书、教学用书,将重点内容摘抄做好笔记,在课本上做好重点圈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更加重视认真钻研教材这个基础上,把吃透教材作为教师进入课堂的必经环节。正因为能够吃透教材,我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意识才能与众不同,相对广泛和深入,学习训练点才能更准确,更能适应孩子的学习心理。每堂课后重视课后反思,从多角度去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查阙补漏。为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前,我认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努力做得给孩子一滴水,教师心中有一桶水,而且是经常更新的甘甜泉水。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注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首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以课外知识为必要补充。要求优生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新课程》报或其他资料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给他们能“吃得饱、吃得透、吃得丰富”。在教学中重视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后再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能将书本知识消化掉。

2.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新课标要求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而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首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五分钟进行写字进行写字指导,坚持练习基本笔画,课外借助生字卡片、写字本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并在班级内开展硬笔书法比赛活动,进行书法展示,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写字水平,在写字习惯、书写美观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3.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网络查询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进行范读,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

4.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词句积累入手,大力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建设,努力开拓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记好词好句。经过努力,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图书管理方面,制订了管理办法,成立了管理团队,丰富了图书角,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5.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肯说会说才会写作。因此我重视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机会。尤其是每一节课前五分钟,组织开展了相声表演、新闻播报、经典诵读、情境模拟等活动,要求学生说话完整、围绕主题、字正腔圆、大大方方。不仅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还锻炼他们的自信,培养听话、说话礼仪,如不插话、听重点、讲话姿势、体态语配合、评价先夸后指出不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口语交际课我带领同学们创设交际情境,全员参与交流,重视说、听、评的训练。

上一篇: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书下一篇:合格供方审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