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计算机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专科计算机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注重“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提升这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水平,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第一篇:专科计算机论文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20多年来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情况回顾;介绍了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的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介绍学校在全国高等医科院校率先将大学生的入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从“计算机文化基础”改为“程序设计语言”的实践。并且讨论了将“医学信息学”课程纳入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应该作为我国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医学;信息;计算机;教育

一、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在专科生中开设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很难被作为必修课来要求,教学的系统性和授众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原因是医科院校的理论学习部分的学制相对较短,课程较多,增加必修课的困难重重;各地中小学执行教育部“双基”教育的规定差异极大,且目前仍以与“双基”教育对应的一、二级统考成绩作为检验医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所以还不能一下子砍掉“双基”教育。

(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批准在医科院校中设立真正的医学信息学专业,过去设立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只是医学图书情报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在研究生中进行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只能附属于其它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不可能在理论教学时段进行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因而研究生只能在课题阶段直接介入研究工作,这时他们的医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就非常欠缺了。

二、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实践

前几年,我们学校在学生的入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了河南教育厅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内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以教授:OFFICE、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制作等内容为主。并且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河南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做法对促进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否认。主要是这样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其次是如果出现一大部分同学因为计算机考试耽误了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最后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考试部分采取背诵标准答案的办法来对待计算机等级考试。使计算机的教学无法走出两难的尴尬。

因此我们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紧密结合”的精神;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普及,高校計算机的基础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研室对我校专科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2008年起我们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将大学生的入学(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计算机基础其他”的内容调整为:“医学信息学”。二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改革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1.大学生提前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这样可以把有限的学校给定的计算机课时用在“医学信息学”内容教学上。

2.对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对他们进行补习的办法来解决;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后面的课程学习,并且给他们是“零”学分(有要求,但不记学分)。

3.由于医科学生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对他们的入学进行的第一计算机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这样对改善医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有比较大的帮助。

4.国外大部分学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已经从“计算机基础”过渡到教授“程序设计语言”内容的阶段。如作者今年访问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他们的计算机科学系作了了解。美国的大学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没有像我们这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大纲,更没有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由于在高年级以及到研究生阶段对计算机的使用有较高的要求。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通过自己学习来解决的,这样“程序设计语言”为大部分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

三、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全,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医学卫生知识必将成为其主要的教学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就认为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知识毫不相关,学不学计算机知识都无所谓。从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资源配置在医学院校内较大地落后于其他专学科的配置,进而严重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雷同,忽略专业特点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基本理论、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网络基本应用等几个方面。这些知识的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所需要讲授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工作中除了要掌握这些通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会涉及与医药卫生行业相关的医学信息技术。这些医学信息技术急需在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拓展讲授。

(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

现在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都还遵循着比较陈旧的传授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也基本上采取的是“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单一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导致了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严重脱节,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今后进一步改革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由于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因此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1、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如在临床专业中设置临床支持系统的系列课程;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的系列课程等2、针对不同的培养层次:开设医学信息学的基础性课程,如医学信息学导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网络、多媒体)应用基础,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理论和规范等;进行更高层次的针对医学某一应用领域的信息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二)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

(三)根据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重点,参考IMIA(国际医学信息学会)等医学信息学权威机构的教学指导性意见,组织专家建立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放射医学、卫生统计、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管理(包括医院管理)等专业的医学信息学教学体系,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等。

(四)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五、几点建议

(一)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建立和推动医学信息学的教育、研究和应用工作,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能够跟上国际医学发展的主流步伐。

(二)加强医学信息学专业队伍建设,尽快培养、积蓄一批复合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和稳定他们从事医学信息学的教育、研究和应用工作。

(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而信息化的关键之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所以要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花大力组织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医学信息标准化研究,努力探索建立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行之有效的医学信息标准,这也是医学信息学教育所依赖的基础,更是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高等医科院校不仅是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推动和参与医学信息化的建设,为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更可为医学信息学教育提供最佳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科伦,李元达.现代高校计算机教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伟京.国外医院信息化[M].科技出版社

[3]方大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M].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飞 李克锋

第二篇:大学本专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探讨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对众多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该课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教学侧重点、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和考试改革几个方面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多媒体 考试方式

Computer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s

LI Chengjun, GU Shuhua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Hubei 430074)

Key wordscomputer culture; multimedia; examination method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为大学新生介绍入门级别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课程。众多院校选择在几乎所有的专业开設该课程,使其成为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重要环节。通过此课程的教学,许多学生迈出了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的第一步。

现今高校的招生规模大,学科专业多,不同专业方向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着不同的要求。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加重了课程教学的复杂性。进而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主动选择最有传授价值的知识。同时也使得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考核效果有其特殊性。

综上所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1 根据教学班的专业方向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如下:(1)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包括计算机的历史与沿革,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的数制转换与信息表示方法,计算机安全等。(2)计算机应用软件。其中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介绍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的介绍等。(3)Internet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浏览器的使用、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等。

一般来说,各院校安排的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合理地安排上述授课内容,是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有限的课时限制内,最大化地提高授课的效果,就必须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而这种取舍是要根据学生所在的专业动态考虑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过程。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比如资源勘探、自动化等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数制转换与信息表示方法需要重点掌握,用于为后继课程,如C程序设计等打下基础。而如艺术设计、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不太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用于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总的说来,针对理工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相比,必须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安排更多的课时,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服务;而针对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特别是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具体而言,每个文科专业又有各自的特点,艺术相关的文科专业,更多关注的是PowerPoint的学习,而其它文科专业,则要强调Word的应用。当然,出于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求,文科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学习Access。做为Office软件的一员,Access近年成为了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相对于C、Visual Basic等语言而言,Access难度较低,受到文科专业二级考生的欢迎。当然,这一现象又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承载了更多的使命。

此外,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专业,对于学习Internet知识都应同等重视。

2 注重多媒体教学

和其它课程相比,计算机文化基础非常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软件部分的教学,需要教师上机演示操作各种菜单、命令,只有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而为了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就必须及时安排上机练习。

某些院校因机位紧张等硬件条件的限制,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压缩上机教学的比例,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利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开展。笔者建议,如果教室没有多媒体环境,完全可以在机房上课。如果机房本身紧张,可以考虑为教学楼配置有限数量的笔记本计算机,动态安排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多媒体教学。

3 合理安排课时

各个院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时安排五花八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某独立学院安排60个学时的课程,其中包括30个学时的上机。此后的下一个学期,再安排20个课时的Office课程设计。某一本大学则安排30个学时的课程,其中20个学时上机。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当然,学校根据自身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自行安排学时,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任何院校而言,生源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参差不齐。计算机知识并非高中的必修课。一般而言,大城市的高中生,受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明显更加系统;而偏远地区的高中生,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因此,不管是处于何等层次的院校,都有很大的必要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时不能过少。

此外,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强调的是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上机应该占很大的比例。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必须快速的学以致用,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考虑各种院校的层次,笔者建议统一采用60学时,含30学时上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4 考试方式的改革

各个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考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些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些则更看重计算机应用软件,但基本上采用笔试。笔试虽然可以显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符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重视应用的特点。特别是针对上课重点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文科专业而言,采用笔试的方式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渐变的方式进行这一改革,达到真正考查能力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1)改变完全利用笔试进行考查的现状,把平时学生上机表现做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在教学过程中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平时作业题,采用平时上机作业的方式得到平时成绩。(3)在平时作业题的基础上,探寻合理的思路,编写上机考试题,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得到类似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形式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考试题库。(4)实现完全利用机考实现课程的考查。

机考的题库要符合以下要求:(1)题目覆盖面广,内容合理,难度均匀适中。(2)参照计算机等级考试机试,实现多个学生考试题互相不同,学生无法靠互相抄袭完成考试。

当然,机考系统的工作量很大,不是穷一人之力可以实现的,有必要建立一个大的教研组来完成。这样的系统对于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针对性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5 总结

信息时代,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相当重要,而且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地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懈的努力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帮助学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出准备的充分。

参考文献

[1]刘永祥.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三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

[2]方洁,杨玉蓓,姚裕安.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2010.

作者:李程俊 谷淑化

第三篇:“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摘要:注重“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提升这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水平,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落实好“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并找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加以使用,从而为现代医学专科院校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医学专科;计算机基础课改革;云平台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且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但是在现今的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医学专科院校,分析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

一、现阶段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安排方面的不足

虽然大多数专科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课对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但是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对理论知识的弱化以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原有实践课的课时量是不够的。

(二)教师教学经验、医学素养匮乏

由于高校教师招聘都有一定的学历要求,比如笔者所在高校招聘最低为要求全日制本科学历,所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有保障的。但是随着最近几年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专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多以年轻教师为主,所以,当今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并且年轻教师基本都是来自于理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没有相关医学教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简单灌输计算机知识,没有把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无学习兴趣。

(三)教学实验设备的局限性

由于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是非专业课,许多院校都会无意识的把它当做边缘学科,计算机教学投入也就捉襟见肘。依然可以看到不少院校计算机设备配备的落后性,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此之外,学校机房只在正常教学时间段开放,一些基础差的同学想通过课余时间充电却无处可去。

二、“云平台”背景下加强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一)注重“云平台”使用,增强教学安排合理性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医学专科院校及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给予“云平台”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应用中更多的重视,注重“云平台”使用,增强实践中的教学安排合理性,从而提升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水平。具体表现为:首先,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在“云平台”背景下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基础课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这类课程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保障。另外,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安排中,医学专科院校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要求等,使得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安排更具合理性,從而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云平台”教学方式利用效率

为了使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医学专科院校应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且将责任机制实施到位,使得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师综合素质得以科学培养,强化他们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率得以不断提高。在“云平台”的大背景下教学模式中,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师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要把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如教案、课件、视频教程、微课等)上传至云平台上,并根据实际需要与信息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的课程信息,且在云平台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客观评价,确保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师若能提高“云平台”教学方式利用效率,则能在云平台上实现教学过程的作业布置、讨论、答疑等,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考试情况来确定学生的成绩,给予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开展更多的支持[1]。

(三)其它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一,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医学专科院校在提升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加大这类课程教学中所需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地更新其中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优化教学设备性能,使得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所需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保持这类课程良好的教学状况。第二,为了实现对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高效利用,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补充相应的医学内容:针对临床与护理专业加入了医院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内容;针对影像专业,加入了医学影像管理系统的内容等,确保计算机基础课教材应用状况良好性,满足其教学活动开展要求。第三,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计划实施中给予他们的实际需求更多的关注,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医学专科院校也需要重视计算机基础课考试模式改革,落实好相应的研究工作,以便增强其考试模式适用性[2]。

结论:

简而言之,医学专科院校发展中若能重视“云平台”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则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质量及效率,使得这类院校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医学专科院校发展中应对“云平台”背景下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充分的考虑,促使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得以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中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概况,给予“云平台”背景下这门课程教学改革更多的重视,确保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3]。

参考文献:

[1]葛学娣,李冰,黄莹,等.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0(11):1-4.

[2]朱亚,葛学娣,黄莹,等.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在骨科护士岗位培训中的实施与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8,12(9):876-878.

[3]黄莹,葛学娣,凌霞.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在野外驻训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7,15(5):452-454.

作者:苏玉龙 赵健美

第四篇: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基本能力调查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开始高度的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摸清当前学前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园对幼师的实际能力需求,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通过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科的学生和铜仁市幼儿园的老师为对象,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幼儿园对幼师所具备的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人才输出单位对人才的培养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渴求之间的存在差距,以此通过分析对比,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对口的问题,从而为当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能力;专业发展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为基础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培养方案,较大幅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情况,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方向,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此次调查选择了我校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学生30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女生24名,男生6名。年级分布在一年级18人、二年级12人;铜仁地区幼儿园园长和从业教师2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4人,民办幼儿园10人;园长12人,幼师12人。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从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的角度及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4份,其中学生30份,回收30份。幼儿园园长及教师24份,回收24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调查

为了进一步培养适应当前幼儿园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让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从开展幼儿园工作的角度,对幼儿园园长关于学前专业专科教师培养的期望进行了调查。

1.您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幼儿园工作中对教师的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能力、教育与游戏活动实施能力;其次是必备的艺术素养、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第三位是教科研能力。可见学前教育专科生的培养应该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和组织能力方面。其次强调学生的艺术素养。而认为应具备教科研的能力的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科生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2.您认为在幼儿教育专科学校,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从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一致认为幼儿教育学知识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的培养很重要。其它选项被选中的机会较高,都超过调查人数的80%,说明课程开设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

3.对于专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您对哪些专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最低?

从对表中数据统计情况看,各项能力满意最低的被选中的次数最多的是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其次是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相对比较满意的是绘画、钢琴、舞蹈等艺术技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所以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学生实践、实训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

对该问题的回答统计总结得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2)多让学生下园实践见习,培养其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3)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学生基本能力素养调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全是铜仁幼专贵州省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二)专业态度分析

1.专业态度情况分析

从学生对专业态度情况分析看出,铜仁幼专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对理解幼儿教育“以幼儿为本”的涵义是值得肯定的。对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决心的调查时,93.3%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以上,只有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与不确定,说明我校学生基本上在专业态度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专业技能情况分析

从对专业技能情况分析看出:

1.擅长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比较符合以上的比例为73.3%,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至少一项特长,少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长。2.我所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的调查中,有56.7%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43.3%的学生还不能充分肯定自己是否拥有这方面的能力。3.我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编缉、图片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调查中,有53.4%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以上。46.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没能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四)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从专业能力数据分析看出,能掌握指南并根据其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占56.6%;不符合和不确定的占43.3%,基本上各占一半。说明在指南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上还应该加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但仍然有3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故,如鼻出血、划伤、汤伤的学生占50%,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占50%,说明幼儿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处理这方面事故的能力還有待加强。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占60%,仍然有40%的学生对这方面了解很少。

(五)职业理想情况分析

从问卷中的数据分析看出,有73.4%的同学对学前教育专业是感兴趣的,充满热情。而有2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和不确定,可见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是需要进行专业兴趣培养的。

本次问卷中设了两道开放性题目,其一是您为什么选择读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作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答案,乐观积极类:(1)我喜欢天真活泼的小孩子;(2)就业机会比较大;(3)当幼儿老师能给我带来快乐。消极不确定类:(1)被读的学前教育(高考失败,被调整的);(2)因一开始对学前教育不了解,如了解将不会选择;从这几类答案看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理想、以学前教育的了解都是非常符合的。少数学生由于对学前教育缺乏了解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处于消极态度。这说明,现阶段比较的突出问题就是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够,而在学习中处没有动力,没有职业理想,很恾然地跟着其它同学模仿式的学习。

其二是您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意?1.满意,您对那些专业满意。答案集中在钢琴、美术、幼儿舞蹈、心理学、卫生学、手工等。2.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己的基础知识太差以致于跟不上老师课堂教学内容。

六、结论与思考

一、我校学生的基本能力情况

1.专业态度:在对学生的专业态度的调查中,93%的学生表示能理解幼儿教育“以人为本”,能做到爱幼儿,尊重幼儿;能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只有及少部分学生表示不确定。这说明,在我校,学生都能明白自己学的专业的性质和今后的服务对象。

2.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的调查中,掌握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生比例占73.3%;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能够胜任幼教岗位的学生比例占56.7%;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学生比例占53.4%。以上数据说明,我校学前专科生能熟练掌握各方面技能的比例不高,有待加强培养和训练。

3.专业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能够根据《指南》及儿童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的比例为56.6%;能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富有感染力的比例为76.6%;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比例为50%;能够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件如鼻出血、咽部异物、划伤、汤伤等的学生比例为6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总体素质能力还不够,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当前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方式不太相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保育能力和从教能力的培养。

4.职业理想:调查显示,只有73.4%的学生对自己当前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很感兴趣,充满热情。“激情”是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岗最不可忽视的一种职业状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充满好奇并与之相处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激情。但从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得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前教育,能主动地全身心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来。

二、针对上述分析情况,结合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一日生活组织能力[2]的培养

通过幼儿园园长对學前教育专科学校学生能力的期待调查结果和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基本能力情况调查结果的对比,发现幼儿园园长最期待的幼儿园老师所具有能力是比较高的,如要能很好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必备的艺术素养等。而这些能力学生通过平常的常规学习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今后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应该加以改进,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开设课时,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

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地形成,在问卷中,99%的园长、幼儿园优秀老师认为这样一种能力在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一日生活学习的规范,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对学习生活中守规矩的意识;定时安排学生下园见习,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然后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并定期收集、检测一段时间内取得的进步和效果。

2.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3]

环境布置与利用对幼儿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联系。“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所重视。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所以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培养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开设区角设计、玩教具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对这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必备的艺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对园长的调查统计中显示,作为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教育能力包括绘画、钢琴、舞蹈等,理论知识包括对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知识。因为在幼儿教育中不是像中小学的分科教学,老师需要承担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艺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并重,而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明显已过多地向艺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倾斜。

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设了一道开放性题目: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园长在答案中的期望1、拓展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渠道、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2、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别,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很多时候实践需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我校学生本身在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方面就比较缺乏,理论成绩普遍不理想,所以从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方面出发,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涵修养的提高,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时候,有了足够知识理论的支撑,在掌握技能技巧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方面的内在含意。从而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学习好各项艺术技能,为适应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好充分地准备。

(二)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

实践需要经验和常识,但若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层面远远不够,没有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感性到理性的跃迁,就不可能获得关于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我校学生而言,学习课堂知识与下园见习相结合是当务之急。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园长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建议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定期下园见习、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下到园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才能针对性地找出自己与一名合格幼儿园老师的差距有多大,即时了解更新对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学习。

七、结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学前教育产业发展现状需要和产业人才结构需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适用型人才。通过对幼儿园园长需求和本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整课程结构和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失为一条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尚花.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杨世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作者:徐祖玉

第五篇:刍议任务驱动在医学专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医学专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并且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和可行性,笔者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证明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任务驱动;医学;计算机基础;专科教育;教学模式

G642;TP3-4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助于学生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的是一个引导着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任务,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来串联多个分散的知识点,从而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自身所掌握的学习资源进行主动的应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较多的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验分析

1.将学生进行分组管理

本次实验选择的是某医学专科学校药学系2015级制药专业甲班和乙班为实验对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班级的人数和男女比例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样有助于我们合理的控制变量,从而保证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任务驱动教学班:2015级制药甲班,人数55人,将每11个同学分为一组,一共五组,并且通过考察保证了每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层次分布相近,这也是为了控制变量的需要,而且还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任务。传统教学班:2015级制药乙班,总人数是56人,不进行具体的分组。为了控制变量,两班都是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并且所使用的教材以及上课的时间都是相近的。

2.教学任务的活力设计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并且充分考虑到医学专科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设计了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方面的任务,同时每个学习任务中包括了几个具体的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过程

任务教学模式在医学专科院校极端及基础教学中实施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设定了一个情景,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了情景阐述,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的方式不断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找知识点,最终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第二,教师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设置为很多细化了的小知识点,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寻找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明确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的结果分析

医学专科院校对药学系2015级制药专业甲班和乙班在学期末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考试,其中所考察的基础知识都是相同的,但是两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制药甲班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制药乙班:其中,2015级制药甲班任务完成情况Word部分、Excel部分、PPT部分的未达标人数分别是2人、3人、2人;达标人数分别是17人、19人、15人;优秀人数分别是41人、38人、43人。而2015级制药乙班任务完成情况Word部分、Excel部分、PPT部分的未达标人数分别是5人、7人、4人;达标人数分别是27人、28人、32人;优秀人数分别是26人、23人、22人。

通过对某医学专科院校药学系2015级制药专业甲班和乙班的学习考察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學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通过对比可知,制药专业甲班的合格人数达到了95%以上,而且优秀人数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制药专业乙班的学生。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甲班的总体成绩要远好于乙班,这就说明了甲班的学习氛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进而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学生整体成绩水平较高。第三,任务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会进行任务的划分,并且很多学习任务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这样就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在这一个过程中必定会增强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任务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巨大的优势,并且很好的满足了新时期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任务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这样有助于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进而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而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明.任务驱动在医学专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684-3686.

作者:唐卫华

上一篇:重型机械论文下一篇:趣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