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1: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摘要】任何时候的经济发展都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知识自人类产生起就与人类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与经济的每一次交融都最终导致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同自动化生产力一样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必然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

【关键词】知识经济;生产力;手工;机器;自动化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这是继人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两次革命之后又一次的经济革命,这次革命的核心不是农业经济时期的土地和人口,也不是工业经济时期的机器和原料,而是知识,知识在这场革命中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有专家把这种新的经济称作是“知识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对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属于政治范畴,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属于经济范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量的变化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而质的变化则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人类社会生产力是在后人不断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学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手工生产力阶段、机器生产力阶段和自动化生产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甚至在某一阶段的某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知识和经济相互渗透,交叉生长,共同发展。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又加速知识的积累。

1传统经验的积累导致手工生产力的缓慢发展

手工生产力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人类能制造工具开始(原始社会末期),到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一阶段包括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经济形态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经济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

1.1采集狩猎经济时期原始工具的出现:采集狩猎经济是人类早期以直接采集狩猎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为生活资料的经济。这个时候的人和动物,都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动物的生存靠本能,而人类的生存靠意识和理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能通过大脑进行思维,然后创新。人类创新的原动力就是知识的积累。早期人类就是在大自然中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磨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磨擦生火把人类同动物界分开”。人类通过对火的观察,认识了火的特征与作用,并在实践中发明了“钻木取火”、“磨擦起火”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火成为人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强大手段,它使人类第一次学会了控制和使用一种强大的自然力,可以说人类没有火的知识就不可能有以后出现的文明社会。

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是人会制造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只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人类用以制造的工具大都取自于大自然,如树枝、石块、动物骨角等。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早期的石器工具非常粗糙,人们把一块石块和其它石块相互敲击或碰撞,使之成为尖状或刀口状,就成为获取食物的防卫的工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石器。后来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制或骨制的把柄,于是复合工具就产生了。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们学会了石器的磨制技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石器。磨制石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原始知识推动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弓箭,石器只是一种工具,而弓箭的构造把人的体力和树枝弯曲的弹力结合在一起,没有长久的生产经验与技巧的积累是不可能有此发明的。弓箭的使用大大加强了人类同自然界斗争的力量。

1.2原始农牧业的萌芽。人类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偶尔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或果核抛洒在住处的周围,日后会生长出嫩芽并结出果实,这就是原始农业的起源,处于萌芽时期的农业被称作是“刀耕火种”农业。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和火,石锄、石斧、石镰的发明为开垦茺地从事面积较大的田野式农业提供了可能。人们先用石斧砍倒树丛、野草,再用火烧,然后撒上种子任其生长,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还掌握了拦河灌溉和人工施肥技术知识。

畜牧业的兴起起源于狩猎经济的发展。弓箭陷井等在狩猎中的使用,可以使人们在相当远的地方或有隐蔽的地方射击或捕捉野兽,避免了同野兽的搏斗,于是猎获物就增多了,吃不完的就将猎获到的小兽驯养起来,这便是畜牧业的萌芽。人们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又作了观察和思考,发现在一些靠近草原的地方发展畜牧业比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于是一部分原始人便在拥有大量天然牧草,适合于游牧的地带从事原始的畜牧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社会上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的两大人群。这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促进了农人和牧人之间的产品交换,并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生产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1.3原始手工业的萌芽:在采集狩猎经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定居下来,于是对做饭用的炊具和其它日用器具有了需求,人类最初煮食的方法是把食物放到一种特殊的木制编织筐内,然后用火烧,在把食物烧熟的过程中木制编筐也被烧坏了。经过了长时期的观察与思考,人们在木制编筐内涂上一层粘土就不容易很快烧坏。这些粘土在加热过程中硬化成了器皿,这便是陶器的雏形,也是手工业的最初萌芽。对这一过程恩格斯曾作过这样的推测“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耐火而发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容器同样也可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期,人类只能利用自然界的某些物质或改变某些物质的形状来制造工具或器皿,制陶技术的发明是人类的一个创举,它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人类运用知识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

纵观原始社会,人类处于采集狩猎经济时期,通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人们积累了一些最初处于萌芽状态的经验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十分有限,但今天的全部知识终究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为今天的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传统农业经济的开始:一旦人们在从土地种植中获得的食物超过狩猎和采集的数量,就不再依赖于野生动植物了。经过很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人们学会了利用生物界的知识来控制生物界,于是种植业成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土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在农业经济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少数人依靠对土地的控制,对奴隶的占有获得了巨额财富。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主要是掠夺人口和土地。这一时期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由于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自然资源消耗问题并不突出。同时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人本身的劳动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最大限度。

这一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积累、传播知识手段的变革。

最初人们的经验和技巧仅仅是以人本身为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的知识在人体之外有了一个储存的空间,为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文字发明之前,曾有过结绳记事的传说,有了文字,靠口和手代代相传的知识,才能被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天文、历法、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这里主要是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两件大事。一是蔡伦发明的用树皮、麻头、破鱼网等原料造纸。纸的诞生为人类记载和传播知识提供了重要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二是印刷术。中国唐朝民间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开始印刷佛经和历书。到了北宋毕升改进了雕版印刷,用胶印制成的活字印刷,这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印刷术的改进使大量图书得以问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

造纸术、印刷术同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对于这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曾精辟的表述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2近代科学技术导致机器生产力的快速度发展

机器生产力阶段是,从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到20世纪第三次产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次次地促使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力从手工到机器的飞跃,同时也使人类社会的经济从农业经济步入了工业经济。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的机械化,在当时的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由手工工具变为机器的典型,它意味着人类运用知识将人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蒸汽机逐渐取代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后来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冶金、煤炭、交通运输、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正象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次产业革命使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而为成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这次产业革命的先导,随之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时,电的出现也促进了石油、钢铁等工业的发展。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使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倍。

3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促使自动化生产力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开始,很快扩展到西欧、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到60年代达到高湖。80年代初,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次产业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前人更为先进,就其规模来看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产业革命,它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对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和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是以往的产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它使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据统计,人类科学知识总量的四分之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创造的。

在这一阶段,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经过工业经济虽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也为此付出了自然资源消耗过量和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巨大代价。由于对资源的极度消耗,使得大多数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成为短缺资源,靠传统的土地、劳动、工业原料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在这些经济奇迹中,起关键作用的已不是农业经济时期的人口和土地,也不是工业经济时期的机器和原料,而是知识的应用与传播。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知识,人类的任何活动也从未离开过知识,任何时候的经济发展都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知识自人类产生起就与人类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与经济的每一次交融都最终导致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人类掌握了石器技术知识后创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青铜技术知识后创造出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铁器技术知识后创造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学会了使用机器以后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微电子技术知识后便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因此我们说,以工具为标志可以把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分为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自动化生产力三个阶段;若以经济形态为标志则可以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知识经济同自动化生产力一样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必然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

参考文献

[1]孙钱章主编.知识经济概论.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张晓华、秦健主编.当代科学技术及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

[3]刘嘉林主编.知识经济读本.中国书籍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高 嵩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2:

基于EVA的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认为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难监控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自我价值实现动力强等特征,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引入新的激励模式来激励知识型员工。通过实施EVA股权激励可以实现知识型员工分享企业剩余的目的,使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EVA

一、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的创造力取代了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知识与创造力的产生与应用,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员工。随着人类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将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屠海群,2002)。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所谓知识型员工,就是指企业里“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比一般员工更注重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更注重自己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价值。知识员工包括研发部门的研究人员、组织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营销部门的销售人员等等。随着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生产线上操作复杂机器的生产人员,也加入到知识员工的行列中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

针对知识员工不同于一般员工而具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需求层次高、流动意愿强等特点,企业应采取有别于传统的激励方式,以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实践证明,若管理者运用了不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激励模式,就无法取得好的激励效果,最终导致组织绩效低落。

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既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问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理论性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关键性和战略性资源,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适合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和需求特点的激励机制和激励策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对促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激励是指创设满足员工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本能与潜能,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好的激励将使员工充满工作热情,富有创新精神的过程。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合作精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能力,在生产上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在当今知识社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成为员工激励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以针对个体的物质激励方式为主的激励机制已无法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内在需要,难以产生强有力的激励效果。因此,组织必须将激励的重点从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转向工作内在激励,在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且合理公正报酬的前提下,将激励重点转向满足员工受尊重、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解决知识型员工价值实现的基本思想是使知识型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EVA奖金计划是一种较好的实现方案。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一种广泛的业绩评价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方法。通过实施EVA股权激励可以实现知识型员工分享企业剩余的目的,使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采用EVA方法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优点

EVA(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是一种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方法,最先由美国思藤思特(Stem Stewart)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用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指标体系,后来逐渐发展为衡量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最好的方法之一。EVA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VA=NOPAT-C%×TC。其中,NOPAT是以会计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的项目主要包括商誉摊销、研发费用、递延所得税、折旧等;C%则是加权资本成本,TC由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加权平均得到;是占用的总资本,以公司借款额和股权资本之和为基础进行调整后得到。

EVA奖金计划在激励知识型员工和实现知识型员工价值方面有很多优点。(1)EVA在度量企业业绩方面有许多常规指标不可比拟的优势。与其他指标相比,EVA指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EVA的应用使企业家更接近于股东的地位,企业家乃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那样思考问题。EVA指标计算过程中对相关事项的调整有效避免了会计指标短期化和过分稳健的影响,更加精确地说明了企业家对价值的实际创造。(2)EVA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上不封顶的激励制度。在该制度中,奖金计酬和奖金支付是分开的,以EVA为基础的期间,企业家奖金记入奖金库账户中,该账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为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奖金支付的余额。本期实际支付给员工的红利则基于更新的奖金库账户余额(由期初余额加本年的奖金组成)的一定比例。如果奖金库账户余额为负,则没有奖金支付。本期期末余额(正或负)将被结转到下一期。(3)EVA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一直可以渗透到管理层的底部,有更广的激励范围。在EVA财务管理体系中,影响EVA的因素可以按照职能、市场、甚至业务流程细分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部分;EVA的应用不仅限于经营活动,也包括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三、基于EVA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型

基于EVA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调整和确定股票期权影响的主要因素:

其一,设立EVA基准。利用EVA作为激励计划的基准,首先就是设定赠与股票期权的EVA下界。根据EVA的原理,EVA值为正才是真正创造了财富。因此,合理的基准下限指标应该是EVA≥0。

其二,股票期权授予范围。股票期权计划应规定授予范围,一般仅限于公司决策层成员、核心技术和管理骨干。具体人员由董事会选择,董事会有权在有效期内任一时间以适宜的方式向其选择的雇员授予期权,期权的授予数目和行使价格均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决定向雇员授予期权时须以信函形式通知获受人,获受人自授予之日起在一定的时间确定是否接受期权授予,如果是在有效期失效或方案终止之后接受,则不予受理。期权是否被获受人接纳以获受人在通知单上签字为证。

其三,用EVA对授予股票期权中所包含的股票数量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法是:设本期值EVAt,和上一个授予期EVAt-1的比值作为增加率,对本期赋予股票期权的数量进行调整,也就是本期末赠与的股票期权所包含的股票数量为:

Nt=Nt-1=

经理人一般在每年一次的业绩评定的情况下获赠股票期权,期权为获受人所私有,不得转让,获受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售、交换、记账、抵押、偿还债务或以利息支付给第三方。除经理个人死亡、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等情况,该经理人的家属或朋友都无权代表其本人行权。

其四,设置执行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现值有利法,即行使价低于当前股价;二是等现值法,即行使价等于当前市价:三是现值不利法,即行使价高于当前股价。而行权价格采用递增的方式,而EVA不是固定的行权价格。在授予时等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授予日后每年的行权价格递增,增加的比例为当年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减去股息率。由此得到股票期权执行价格为:

Pt=Pt-1×[1+当期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股息率]

其五,基于EVA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型。根据前面对股票期权数量和执行价格的调整,假设t为股票期权执行期,股票执行价格为Pt,股票数量为Nt,股票当前价格为S,则基于EVA调整后高管的股票期权激励财富为:

Wt=max(S-Pt,0)×Nt

一般地,如果公司高管的经营能力越强,则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将会越低,此时实现的EVA将会比较大,股票期权执行价格也将比较低。由于EVA的增加,将通过相关信息传导机制,实现股票价格S的提升,这样股票当前价格与执行价格的差值将越大,即S-Pt较大;同时公司加权资本成本较低,通过EVA调整后的股票期权数量也将较多,由此,公司高管通过股票期权得到的财富将会很大,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将非常强大。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了较大的EVA,股东的财富也将实现较大的增长。这样就实现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捆绑机制。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日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型员工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激发知识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彩凤.基于EVA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2010,(2).

[2]张彩江,黄静.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经理层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8,(6).

[3]张凯芝.股权激励公司EVA考评体系的设计方案[J].软科学,2010,(4).

[4]韩燕,王瑞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创新[J].经济论坛,2010,(3).[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罗丽萍,周晓东,郭岚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3:

构建“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的尝试

摘要:培养本科生团队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践教学能提供团队协作的平台,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内接触新技术和了解专业发展趋势的机会。我们在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构建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重点发挥了研究生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符合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高复合人才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团队创新;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

在当今人类社会知识经济逐渐取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能开拓性创造社会价值的人才的重要责任。对于西南交通大学这样一所综合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是其目标,这也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保障,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也是理论研究创新的基础。本科生参与实践项目是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及满足社会要求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可使他们为走向社会后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做好准备。[1]在团队协作愈来愈受到重视的今天,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带来“1+1>2”的团队效应。[2-4]因此,如何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项目,增强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工作中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对我校本科实践教学的开展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方面所做的新尝试。

一、高校本科实践教学所存在的不足

高校创新实践项目的缺乏和本科生对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不高、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成为本科教学实践项目开展的主要阻力,也影响了本科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的竞争力。许多高校在为社会培养创新、实践、科研能力较强的市场需求的知识型人才方面还做得不够。高校本科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往往感受到学校所学知识在社会要求面前表现出的巨大不足。教材的内容往往比最近科学技术要落后数年的时间,学生仅仅凭借教材无法了解专业领域最新动态。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对企业现状的了解,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变得薄弱。同时,本科院校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把知识转换成社会生产力能力的培养。[1,5]这些问题导致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过渡,与本科生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

为了弥补高校在本科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不仅要加强本科实践教学教授环节,还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的能力。为此,我校努力加强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建设,下面将就此进行阐述和讨论。

二、我校本科实践教学项目建设

实践项目不仅是检验知识的最好方法,也是获得知识的途径。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的了解。我校领导、院系领导和教师对本科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1.我校积极引进国家本科实践教学项目。我校对本科生的实践项目比较重视,较早就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并与2007年作为第一批高校入选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的科研经费的资助下,本科生得到了科研训练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了解学科的前沿及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本科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自己创造性解决所学的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得到的是全方面的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模式,它提供给学生一个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探索空间,激励学生创新性实验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性和创造创新性,更是建设校园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最好途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能力,让自己的想法有实现的平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学习中的最大财富。另外,学校通过开展实验文化月、学术讲座等活动,使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项竞赛和交流活动中去,提高了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质量。

2.我校机械学院积极组织本科实践竞赛活动。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了创新性的竞赛活动,鼓励本科生学以致用,创新进取。“中力—超越杯”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是一项机械学院主办,面向全校,旨在培养交大学子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的机械类实践型创新设计大赛。大赛配合学校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的要求,并成功实现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接轨。西南交通大学“中力—超越杯”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自从开赛以来得到很多关注,同时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输送了一些优秀参赛队伍。机械学院的学子在大赛中激发出了创新能力,在省赛和国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其中,一项名为“高楼逃生器”的产品还成功申请专利,获得投资商的青睐,项目成员也获得了满意的工作和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通过类似的多项实践活动,学院在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积极改善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多学科交叉,涉及现代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旨在培养自动测试、计算机仪器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然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部分学生由于不能清晰地认识专业特点和专业就业方向,一直处在“所学为何用”的迷茫状态。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实际情况的落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的人才是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光学、电子、机械、传感、信号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由于所涉及的面广,所以基础理论课程的传授会使得学生应接不暇,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及时将所认识的新理论用到实际中,随着课程压力的增加,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枯燥的书本。其次,“测控”专业的知识结构是在不断更新的,学生往往不能了解到测控领域内最新的技术,更不要说应用。笔者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团队协作的本科生培养结构,即“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②“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在通常的本科实践教学中,实验是最主要的环节。然而,实验课程给学生独立动手的机会并不多,且时间有限,人数较多,设备不足。因此,课外实践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但是,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意识较差,在课外项目的进行中因缺乏指导,遇到困难容易不知所措,甚至放弃。导师在实践项目中一般担任指导老师的角色,但真正和本科生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有限的。鉴于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和经验上比本科生更加丰富,且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故研究生如果与本科生组成实践项目组的团队来进行实践性学习和科学研究会是一件双赢的事情。研究生的知识基础是比较全面的,在项目进行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生对实际科研项目也有一定经验,在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有实践研究的需求,指导本科生进行实践项目可以为其理论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活动也使得研究生的接触面进一步扩大,使其理论研究更加全面、系统,也培养其独立主持项目、带领团队的能力。本科生因与研究生年龄差距不大,更容易以较轻松的心态去交流沟通,以获得帮助。导师可在团队中给出指导性的建议,给本科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并且监督项目的进展,进行阶段性验收,确保项目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本科生与导师直接交流。一方面学生人数较多,导师不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导师工作任务重,也难以全面完成指导任务。

4.笔者倡导研究生介入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优势具体阐述为以下几点。①实践方式灵活自由,提高学生参与度。测控专业已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有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及调试等,主要实践平台是计算机和其他测控实验设备等。基于当今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上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并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软件与指导者及时沟通。在这种实践教学环境下,本科生的实践方式不再拘泥于实验室,实践项目参与度有所提高;导师和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紧张的工作时间,协助项目的开展和推进。②资料共享,提高项目开展效率。在“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中,往往导师掌握最新科技成果的资料,研究生掌握技术资料,本科生掌握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团队每个成员,尤其是本科生,可以快速地找到与自己所负责子项目相关的资料,并通过掌握相应资料的成员获得一定帮助。资料共享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少项目调研阶段和技术学习阶段搜寻资料所花费的时间,项目成员迅速介入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汇总整理项目组的资料,方便以后的工作、学习。③发挥研究生在团队中的作用,培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在“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中,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最为有效。本科生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其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包括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需要从灌输式学习中走出来,独立自主去研究。本科生毕业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社会工作,研究性学习能力都很重要。学生在专业领域内需保持较新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通过团队中研究生高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感染和带动,来培养本科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不失为良策。④开展综合性测控科研项目,全方位接触专业领域。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各种综合性实践项目,如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通过参加综合性实践项目,了解测控专业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角色和重要作用,锻炼把所学知识转化成社会价值的能力。

以学生申请的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全自动输液装置”为例,这是涉及到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测试系统设计、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无线Zigbee网络应用等多门课程和技术的综合性项目。项目团队由一名指导老师、一名研究生和四名本科生组成。选题阶段,基于医疗机构中输液需要专人监视这一状况,提出用机械电子结构代替人来工作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可靠性。机械设计组建输液装置的基本结构,传感器测试系统自动监控输液过程,电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更换输液瓶,无线Zigbee网络通信将输液信息直接反馈到护士值班室,这样即实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监护多个病人输液状态的集散式管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阶段性取得的进展向导师汇报,以确保项目开展方向的准确性。研究生为本科生设计的技术方案做必要修改和补充,最终本科生通过学习、研究,逐步设计出最终解决方案。项目最终顺利验收,达到最初的设计目标,并成功申请专利。经过综合性项目的历练,本科生的独立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对测控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所掌握。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有所增强,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综上所述,本科生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途径,是学生接触专业领域内较新技术和了解专业发展趋势的机会,是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高复合人才的保障。我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本科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借此平台,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完成多项创新项目;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推动了本科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建设。学院竞赛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已经为全国大赛输送了多组冠军队伍;在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为本科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环境和实践性学习空间。本科生在共同的科研活动中强化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培养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创造力来源于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不断地接触新技术、不断地增加新本领。我校的本科生实践教学项目建设逐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符合国家复合型高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水华.缩短毕业生入职适应期对应用型本科教学再设计的要求[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2,(4):52-57.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5):162-165.

[4]柳洲,陈士俊.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6,(2):92-95.

[5]李婧,高雅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33-134.

作者:江莉 傅攀 林志斌

上一篇:少儿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