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小学艺术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探索美术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喜欢美术课,且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探析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篇:小学艺术论文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艺术

摘 要:作文教学要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生活中学写作,在想象中学写作,在探究中学写作。

关键词:作文指导;生活;想象;探究;评语

1 在生活中学习写作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又是写作的动力,是兴趣产生的土壤,“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观察生活,触幽探微,注意采撷生活中的闪光的细节,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如布置班级科技角、巧填古诗词、小小辩论会等活动中,学生集思广益,情绪饱满,一篇篇习作笔下生成;如写一种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时,课前巧妙设计为动物名片,课上扮演动物自我介绍,同类交流、采访,课堂妙趣横生,笑声不断;如利用季节变化,春日踏青郊游,夏日观察池塘,秋天校园景色,冬季雪景,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习作素材不断丰富。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经常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锤炼思维能力。日记不限于人物、事件,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见解,让日记真正成为自由发挥的平台。随着生活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思想内涵越来越丰富,积累让灵感喷涌,写作自然得心应手。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善于拿来写作的素材,为己所用,变传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

2 在想象中学习写作

想象作为独特的生活感情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融入生命,作文会更具灵气和活力。充满绚丽幻想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心中都有一对美丽的翅膀,可以带着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世间万物,可以用联想来描述,运用相似联想、神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多种方法,拓展思路。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用想象来设计。课程标准提出:让孩子“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想象与观察是相辅相成的,有趣的观察活动最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教者经常给学生几个词语或图形,让他们组合成一个故事或某个情节。这种无固定模式的习作,不仅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语言与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上有关材料,让学生展开想象。教者尝试着让学生编《七色花》新传,续写童话,因为题材是学生平时爱看的,习作给他们最大的自由,因而学生轻松完成了习作。

3 在探究中学习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作文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提供探究素材,留给足够的探索空间,在探究中学习写作。

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课外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把探索的过程写下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思考人文等。在探究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享受成功,增强责任,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课堂内外渗透,校内外辐射,学生就能走向大自然,走向七彩的生活。

4 利用评语进行作文教学

评语是习作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作文教学的延续。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热情,使习作更趋完美。

“人类本质上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学生辛辛苦苦一次习作,总希望成功,得到赏识。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评语以激励为主,赏识一个优美的片段,甚至一个贴切的词汇,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你某次鼓励而改变一生。

评语要恰如其分,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作文评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中介,教师要求学生习作有真情实感,教师评语更应做到这一点,透过习作洞悉学生心灵,关注他们成长,尤其注重纵向评价,用自己的细心和爱心,关注学生每一个进步。

评语要采用多种形式,文中的眉批,文末的总批,适当的面批,可以一段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同时评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好的评语赏心悦目,文采斐然,激发创作热情,可尝试抒情式、言论式、哲理式,让评语起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

2 吴彩云.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2009(2)

3 蔡伟.论作文质量与作文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4 祖红学.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2009(3)

5 杨艳.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5)

6 原爱英.浅议初中作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J].成功(教育),2009(5)

(责任编辑 张晓燕)

作者:曹荣荣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旨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应该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课堂是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学习场所。小学数学课堂用语结构要简单、易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用纯正普通话、形象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模仿教材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较为纯正的普通话,少受方言和母语的影响,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达到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目的。

二、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

三、教学手段“灵活”的艺术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单调重复的教学手段自然无法给人以任何的美感,也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一个“活”字,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选择教学手段。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利用讲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中的情感艺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教,学生才会有感情的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之后,每个面的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师说: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看了之后,不用老师说,你们自己就会计算了,(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老师要把你们带到这个纸盒里面去,要想进去呀,你们要闭上眼睛,等老师数一、二、三的时候,你们就进去了,(等学生睁开眼睛)你们进去了吗?老师说你们都进去了,你们看,这教室就像放大了的盒子,你们不是都坐在盒子里面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钻进盒子”----学生天天见的教室,想象各个面的求法,而后再“走出盒子”,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抽象的概括,通过这“一入一出”,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变枯燥的内容为生动有趣的数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艺术节奏

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节课的节奏若能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速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因此,教师授课时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的几个环节?简单的说,首先导课力求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其次,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再次,把握教学节奏,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美的享受,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需要。教师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学,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学习,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林惠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探析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探索美术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喜欢美术课,且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颇受美术教师的关注,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学科特点,本文从教学艺术方面着手探索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创设情境的艺术

目前,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很多学科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情境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样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但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美术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情境教学。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需要注意其艺术性。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高雅的美术作品没有兴趣;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源自于学生年龄小,还没有达到欣赏高雅艺术作品的境界。此时,教师需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即情境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欣赏艺术作品。与此同时,教师恰当地提出疑问,使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在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展开对艺术作品的讲解,而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将美术教学带入讨论环节中,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示范教学的艺术

基于学生的特点,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示范直接启发学生的美术思想,但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的艺术性。示范教学需要注意时机,教师不能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示范美术作品的制作等教学内容,而是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和教学内容,适当示范美术教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希望动画人物可以拥有更多的身份或是能力,而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绘画表达。此时,教师可以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并赋予动画人物其他身份——为他带上厨师帽、坐在神奇的扫帚上、手中拿着许愿棒等。教师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运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学生的想法。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了解如何在已有的画作上继续完善绘画内容,提高自身绘画能力。

三、强化利用材料的艺术

美术教学中离不开使用材料,而美术材料的使用也需要讲求艺术性。学生对一件事情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淡,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美术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始终热爱美术教学,对美术材料充满兴趣,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制作和欣赏美术,进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例如,制作一幅装饰自己房间的画,教师指导学生从自己喜爱和身边的材料开始寻找,将其带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制作。学生选择的材料有麻绳、贝壳、果壳以及花瓣等材料,分别给不同的材料图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并粘贴在硬纸板上,一幅幅装饰房间的画便出现了。不同的美术教学材料可以保持学生对美术教学的新鲜感,并使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美术作品,使学生的生活充满色彩。

四、強化学生创新的艺术

学生在最初接触绘画教学时,不知道如何将物体画出来。美术教师此时需要做的是:告诉学生所有的事物都很美好,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绘画,不需要学生学习素描等专业的绘画知识。可见,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时,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例如:教师将绘画的基本过程编制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强化学生对绘画步骤的记忆,并带领学生参加野外绘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大自然的美景,在一次次新的尝试中强化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强化美术创新。此外,教师自身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创新,以自身的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创新美术作品。注意运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的艺术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象完成美术作品,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愿意在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总之,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高效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小学美术教师从教学情境、示范教学、材料的利用方式和鼓励学生创新等角度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教学情况,探索与自身、与学生相符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骁.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7(6).

[2]范文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3]高彦奂.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与“趣”[J].学周刊,2014(6).

编辑 温雪莲

作者:汪翠岚

第四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浅见

面对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应如何把握好这一机遇,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

当前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与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相当严重地存在,学校艺术教育经常被忽视和轻视,有些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形同虚设,有的学校认为“六一”或其它节日时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就是进行了艺术教育,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对此,农村小学的领导应从思想认识上要到位,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严格贯彻执行学校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重视艺术教育,保证开足艺术课课时,安排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给予教师思想上的支持、经济上的补助、行动上的鼓励、专业知识上的培养,从而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2.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艺术教育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这是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开展艺术教育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激发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张扬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激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而且有自己的審美观点。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都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观点和不同的审美意味。所以艺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事先就给出某一评价标准,而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审美感受,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见解,这样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

3.艺术教学要与学科整合

艺术教学要与学科整合,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小学各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资源,开展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艺术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不可否认,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因为农村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而无法开展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大胆整合、改编教材,编写出符合本地区实际和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教材。我们决不能以条件不足为借口,放松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样的艺术教育机会而努力。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梁雪映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及情感艺术

音乐本身就属于艺术范畴,但是作为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却往往不是很讲究的。主要阐述了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方面所表现的语言艺术性和情感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外在表现,更要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始终。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说话来进行的,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往往都是通过情感来呗接受和内化的,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情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一堂音乐课中,只有二者得到有效结合,课堂才能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一、音乐教学中的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门扉的钥匙,教学语言需要它独有的风云格调和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即使同是汉族,同在一个市、县,其语言也并不相同,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来说,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语言规范性,也就是要说普通话,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试想一下,如果一首《长江之歌》,用普通话去教唱,和用一口东北方言去教唱,对比一下,会是怎样的感觉呢?那会是一种效果吗?所以说,普通话是音乐教师的必修课。

(二)教学语言要精准

音乐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精”是少儿有分量,“确”是恰切的表达内容,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忌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差不多、大概是”,这些都不是准确的语言,要善于运用音乐艺术规范的专业术语,如“四二拍”而不是“四分之二拍”,“节拍”而不是“拍节”等。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例,将深奥的理论讲的浅显易懂,将枯燥的知识讲的风趣动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脑海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的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卑微,也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艺术

教学不仅是人之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堂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这种“情感场”是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体验,而去影响教学过程的效率及其效果,那么如何去创设适宜音乐学习的“情感场”呢?

(一)以富于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渲染情感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预言是表达和渲染情感的有力工具,教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能够起到渲染教学情感氛围的作用。

(二)以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

学的情绪低落,或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畏惧、苦恼时。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以及善意的动情的等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抢答、学习竞赛的方式去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又让学生在与他人竞争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以教育媒介手段创设情感佳境

以录音、录像、挂图、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佳境,能够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相应的情感境界中,这是现代音乐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如,在《我给小树穿棉袄》这首三拍子的歌曲时,可根据歌曲的主要表达感情—表现小朋友爱护树木的美好心灵,去制作三段动画:1.妈妈给我穿棉袄;2.小树在风中发抖;3.我给小树穿棉袄。学生就会在动画影像的影响带动下,把歌曲演唱得更加感情真挚、优美动人。

(四)以教师的范唱、范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情感表達

在音乐学习中,教师精湛的演唱、演奏示范,常常是学生赞叹和折服,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好音乐的热情和决心。在一首歌曲的演唱演奏学习中,当技巧技能问题解决后,乐曲情感的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启发学习乐曲情感、情境的表现,音乐教师也应常常用充满激情的范唱、范奏来启发学生。

(五)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楷模作用感化学生个体

对他人的情感常常会迁移到与他人身上去,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热爱学生、努力工作的音乐教师,会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进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也会以积极地态度去接受,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身,而信其道”。

总之,音乐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更应重视和发挥语言、情感艺术的重要作用,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交融,使音乐教学实现整体优化,从而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薄雅琼

上一篇: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下一篇:新闻专业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