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学经典诵读

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更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能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保障。研究指出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语文教师;国学经典;小学生;诵读教学;情感态度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围绕统编教科书实施创新性的知识讲解,鼓励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情感理解。而国学经典蕴含着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仁人志士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二是包含丰富的礼仪道德内容,如尊老爱幼和努力拼搏等精神;三是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强不息和民族团结等理念;四是蕴含着较高层面的审美因素,如较强的节奏感以及语言魅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国学经典教学,通过诵读教学提高班级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1.語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可以收获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具备比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经典诵读提高班级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分析和诵读,语文教师能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的背诵和情感理解,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经典内容的记忆程度。

第二,提高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国学经典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诸子百家等学术思想和理论内容,体现出比较鲜明的国家特色。同时,国学经典包含丰富的人文伦理以及德道教育的思想,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能让他们对其中的情感态度实施正确的理解,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

2.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应该关注到的原则

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重视对他们开展创新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这样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承认班级学生在个体上体现出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诵读教学和情感指导。

第二,自主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究,除了讲解所规定的经典篇目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班级学生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丰富班级学生经典诵读的阅读量,也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学经典学习习惯,也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观念。

第三,鼓励性原则。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语文教师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立足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情感教育,让他们通过国学经典内容的诵读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礼仪认知,更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态度。基于经典诵读所体现出的价值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应该鼓励班级学生进行经典文章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通过多鼓励和少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高水准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道德情操。因为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思维理解和心理认知能力,所体现出的国学经典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以及学习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比较全面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从而为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春秋》等国学经典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需要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朗读计划。这样能通过每日诵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

(2)语文教师重视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情操

基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围绕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讲解以及情感教育。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重点围绕课程基础和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逐渐强化小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论语》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树立仁爱、尊重他人以及爱国等情感态度,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第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认知。

(3)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基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等主题讨论,谈谈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选拔诵读小能手。语文教师可以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赛活动中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能指导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更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

4.结语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内容开展多个方面的探索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重视围绕课程教育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诵读教学,立足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2]何学芳.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书育人,2019(25):19

作者:刘爱红

第2篇: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国学经典凝聚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我国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当代青少年汲取国学经典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当代青少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重要性

国学经典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凝聚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还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们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操与人文修养,它是古人的文化精髓,是新时代引领文化创新的明灯,是一种纯性而美丽的文化。国学经典中营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欣赏诵读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以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要求规范自己,加强学生情感精神的重新构建,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国学经典辞藻华丽,意蕴深厚,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凝聚我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塑造品格。《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文化优秀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更加凸显诵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人文理念能深化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完善学生人文素养,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實的基础。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一)陶冶品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艺术的大成,不仅映射中华文学之美,同时还彰显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经典中传递出的真善美可以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正如“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所说的一般,通过学习国学启蒙,学生能够培养豁达的胸怀,养成乐观的态度,培养坚定的意志,具备正义的操守,凝聚人文的智慧。“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经典诵读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为而无不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生哲理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按照国学经典中的做法去实践,用圣人的言行规范自己,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国学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养成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习惯,消除当代快节奏物质生活带给自己浮躁、傲慢、困惑、焦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以更加坦然从容、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人生态度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人生的收获与成长。

(二)开阔知识视野,强化学习能力

许嘉璐副委员会长曾说过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诵读古典优秀文章,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开拓自身知识视野,汲取名著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感受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民族人文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抛弃头脑中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名著作品中,记忆能力明显加强,有的学生甚至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传递的道理一般,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思考、探索,循序渐进的理解国学经典中表达的文学意境与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形成博览群书的优秀阅读习惯,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文思泉涌,妙语连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学功底,让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品格。总而言之,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可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没有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在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时代,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凝聚中国气,塑造中国魂,向世人传递支撑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当代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意蕴丰富,凝聚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是联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纽带,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是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立足国学经典肩膀上进行发展与创造,给予国学经典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国学经典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抵御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带给学生浮躁、傲慢、困惑、焦虑、厌倦、质疑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树立“立功,立言,立德”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抱负。此外,国学经典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内心的论述可以为当代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和谐社会相对应,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问题与困惑

(一)国学经典誦读认知出现偏差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部分人对诵读内容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凡是古诗词、古文、古典小说、名著作品就是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与小学阶段强调的国学经典诵读概念相矛盾。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多强调朗诵与阅读,即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难度不能过高,要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同时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启发,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诵读能力,盲目的将“经典”“诵读”范围扩大将会使学生的诵读效果大打折扣,浪费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与水平。

(二)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足,途径单一

经调查研究,现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存在时间不足,途径单一的问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难以得到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的保障,往往是想到诵读才去诵读,并为制定详细周密的诵读计划,时间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有时学生心血来潮,一整天都在诵读国学经典,有时学生性致不高,好几天都没有想起诵读国学经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国学经典诵读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也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此外,部分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单一,未能将朗读、吟咏、熟读、背诵有效结合,单一枯燥的诵读形式容易打压学生的诵读兴趣,对学生后续的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

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领略高尚的道德情怀与先进的思想智慧,诵读是手段,是工具。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诵的过程中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一味强调记忆背诵,但对国学经典中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事态度全然未知,只依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内容印在脑中,并未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也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带给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逃避国学经典诵读的想法与态度,学生以被动消极的姿态投入到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诵读效率大大降低,与最初的国学经典诵读目标背道而驰。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

“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国学经典的诵读要讲求方法,以“精”“熟”“悟”“用”“巧”“新”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诵读效果。

(一)优选诵读内容

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时,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激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发现国学经典诵读带给自己的智慧启迪与处世教导。国学经典凝聚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诗词、文言文、故事形式多样,《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优秀诗文》《宋词精选》等。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计划的规定诵读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将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行积累,如读《弟子规》,学生了解到孝顺父母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具体的实践,自己主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将自己国学经典诵读中形成的正确思想、良好习惯付诸实践。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助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二)掌握诵读方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朗读和背诵,《论文偶记》中曾提到诵读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器出矣”。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调动眼、耳、口、脑多种生理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可能诵读的篇目内容一时之间难以理解,但此时最需要做的是多次重复,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诵读效果。训练自身的诵读语音,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力和话语情感,做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老舍先生曾说诵读不仅要注意文字的意义,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国学经典很多篇目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变化,节奏的快慢可以使自身的诵读更具水平,更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在诵读过程中,依靠自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想象意境,营造画面,或宁静深沉,或悠远绵长,或气势磅礴,或豪情万丈,达到“寻言以明象”的深味涵泳。在捕捉国学经典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外,还要悟理知意,学以致用,用国学经典中的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净化自身的心灵,陶冶自身的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三)感悟诵读乐趣

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文言文都具有音律美与节奏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诵读内容的音韵节奏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国学经典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以歌曲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打破单一的诵读方式,带给诵读者更多的新奇与乐趣,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诵读兴趣。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配以古典绘画、书法、武术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达到最佳的速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给他人欣赏,寻求他人的建议与指导,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诵读水平与能力,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了解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的人文理念,感受真善美,变得更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处事大方,从容自信,知礼,守礼,懂礼。诵读国学经典中的精词、雅句,锦绣华章可以开阔自身文化视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国学经典带给自己的心灵净化与情操陶冶。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正华. 走进名著“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0-90.

[2]周美华. 浸入其中 润泽灵智——略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4(13):22-24.

[3]王丽华. 以“学”为中心,巧妙“帮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课外语文:下,2017(9):135-135.

[4]李军. 生活的即是大众的,大众的即是共鸣的——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共鸣原则之遵守[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

[5]徐光华,王金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6]朱丽凤,金惠华.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掠影[J]. 小学教学设计,2017(13):F0002.

[7]马夏黎.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情境教学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8]殷翻平.让经典诗文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浅议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6(21):335-335.

[9]许菲.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10]崔京菁,马宁,余胜泉. 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8,v.28;No.207(7):45-51.

作者简介:叶华(1969-),甘肃武威,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学诵读的重要性。

作者:叶华

第3篇: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多项措施,对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逐渐被忽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思想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包含了我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也包含了我国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为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誦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儒家,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他各领域的各家的思想和论述,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也非常广泛,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我国精神文明的传承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文学价值上来说,国学经典中的文学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其中很多思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当代小学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对小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小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也受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在文化知识和思想品质上,能力和水平较低。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文化知识,从国学经典中了解和学习到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学习国学经典中古文的知识和特点,了解古文的韵律格律,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国学经典均为古文言文,与当今的语言文字有很多不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诵读国学经典之前,小学生先要学习国学经典文章的字词读音和含义,了解文章的意思和意义,再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最后再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古文的诵读技巧,注意发音的抑扬顿挫,注意阅读的停顿和连贯,通过不同的内容阅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国学经典诵读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通过古文的反复学习和阅读,加深小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加强小学生对古文的体会,从而到位地表达和诵读出古文的意境。例如,在《三字经》的诵读中,要先学习《三字经》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再进行文章整体的阅读,通过有规律的反复诵读,体会《三字经》中的含义,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水平。另外,在丰富的经典诵读形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类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进行经典文本的诵读和学习。对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擅长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基于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创设教学活动,从而丰富诵读形式,全面促进提升诵读教学效果。对低年级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期间,可以加强古诗类的吟诵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呈现活动,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环节,从而提升活动组织效果。对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可以依据经典诵读内容改编成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可以通过丰富的诵读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进行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诵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较少,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再加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小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网络接收到很多信息,受到的不良影响和诱惑也很多,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品性,阻碍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加深小学生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帮助小学生抵御不良的诱惑和影响。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氛围和环境,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我国输送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品质。

四、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国学诵读教学的实践教育工作中,教师对诵读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探究,发掘更加适合学生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在积极诵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其中的知识。首先,对低学龄阶段的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内容的选择工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低学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同时对大量的文字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提升学生经典诵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简单易懂和短小精悍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同时在诵读内容中融入手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在中年级学龄段的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诵读内容。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逐渐完善,可以适当拓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但是此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诵读内容,例如,《中华成语故事》等具有一定内涵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学习兴趣的内容便是十分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学生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成语故事诵读,可以进一步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元素,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发展目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诵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品德培养目标为核心来选择,为学生推荐《论语》等经典诵读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掌握更加多元化经典诵读内容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修养。因此,科学性地选择经典诵读内容,不仅要求诵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同时要注重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诵读目标,促进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

五、创设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通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体现,提升学生国学经典阅读能力和调动其阅读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趣味性及实践性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体会经典阅读学习的灵活性特点,避免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从而提高丰富强化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工作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创新形式的实践活动环节,以游戏化形式体现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及多元性特点。例如:在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针对古典诗词《小池》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即可利用趣味性实践活动环节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及灵活性特点,将古诗词改编成节奏感较强的歌谣,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改编成的歌谣中设计相关背景,以节奏感较强的背景强化幼儿对诗词歌谣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与经典诵读内容学习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在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其活动环节和具体活动开展方式比较多元化,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措施完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案设计的多样性特点,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六、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习惯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并不能长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由于国学经典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背景及其认知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专注力较弱等。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语文教师需要进行全面化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并对国学经典学习内容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完善化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在此计划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规划,分别通过时间、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实施和完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完善的规划过程中逐步提升国学经典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身的主体身份,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多项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发展学生基础语文认知能力、学习及综合技能提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发展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一方面为帮助学生在语文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结语

综上所述,诵读国学经典是当前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开展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獻

[1]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

[2]淡丽静,赵爱兰.浅淡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策略[J].才智,2020(12).

作者简介:康登花,女,1979年生,甘肃东乡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康登花

第4篇:诵读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摘要】国学经典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及韵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及学习能力。让小学生与圣贤为友,以经典为伴,可有效拓张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文化中受到情感价值的熏陶,继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故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继而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 品德教育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接受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阶段。经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及品德素养,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国学经典,让学生在浓厚的经典诵读中得到心灵的升华,继而健全学生人格品质。让书香洋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

一、结合教学内容,优选国学经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教学内容,选取适宜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作品,继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国学经典内容范围较广,且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学及人生哲理。故教师在选取国学经典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进行参考,继而选取能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国学经典作品。而由于低年级学生未能认全国学经典中的汉字,故教师可选取有汉語拼音的国学经典。若选取的国学经典篇幅较长,便可截取易于学生诵读的片段,继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1]。在对低年级学生展开国学经典教学时,教师便可选取简单易容,易于学生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文字》、《孝经》等。让学生在简学易懂的国学经典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在体验国学经典音律美、节奏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其内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示范性阅读,帮助学生掌握诵读节奏

国学经典具有一定的音韵美及节奏美,但国学经典属于文言文范围,相比于白话文文章更为拗口,故低年级学难以顺利的诵读其内容。因此,在展开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示范性阅读,继而让学生逐步掌握国学经典的诵读节奏。例如,在传授给学生《诗经》这一内容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验国学经典的诵读节奏。并告知学生国学经典内容中的标点符号并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句子隔开,而是让人在诵读过程中适当的停顿。并再次示范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将国学经典韵味体现出来。为更好的展开示范性阅读,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与《诗经》有关的轻音乐,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国学经典诵读的节奏感,继而有效诵读,加深对国学经典内容的体会,提高其品德素养[2]。

三、借助国学经典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故难以散发其思维能力并提高诵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借助国学经典的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继而让学生在国学经典故事内容中理解与感悟国学经典的文化精髓。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诵读欲,感受快乐与喜悦,从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品德素养。例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三字经》这一国学经典作品时,教师便可挖掘其中的经典故事。如《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段机杼”这一段,教师便可将“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继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国学经典的诵读中[3]。在学习《孝经》时,教师便可将“仲由负米”、“曾参养志”等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使国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在故事中感受孝义,培养其品德素养。

四、反复诵读,感悟国学经典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方式不同于普通文本。国学经典内容为文言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较为难懂。故在传授给学生国学经典时,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国学经典,继而让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内容的精髓。例如,在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这一内容时,低年级学生在诵读到“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等段落时,未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故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对其内容加以解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其中读懂其中的意义,继而掌握诵读的韵律。并在全篇诵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或体验,继而通过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培养其品德素养与提高其诵读能力[4]。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传授国学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可让学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继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孝敬长辈、尊师敬友。

参考文献:

[1]纪明友.诵国学经典,促养成教育[J].教育,2016(09):129.

[2]龚星明.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43):216.

[3]钟玉凤.论借助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5):96.

[4]刘鑫.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38):47.

作者简介:

周小平(1977.1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

作者:周小平

第5篇: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摘要】诵读国学经典,强化学生识记能力,提升学生解析、表述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国学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为培养更多具有较高道德水准、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者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诵读国学经典不可停留于肤浅的表层,应深入探析,体悟深藏的国学内涵[1]。因此,有必要明晰诵读国学经典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提升途径。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语文素养;二者关系

诵读国学经典,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诵读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累积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是否将国学经典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观察其平日细节行为。评价诵读成效,并非单纯去查验诵读的数目、诵读的熟练度,更应考查学生对诵读内容的理解、运用,而这种理解、运用体现在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教者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细分诵读阶段,创设多样的情境,增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趣味,培养学生自觉诵读、终生诵读经典的精神。

一、解析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罗列了10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这10条要求,就是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这些要求无不与国学经典有密切的关联。诚然,国学经典于现代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难度。但诵读之初,可筛选较为简易的经典,然后逐渐深入,循序渐进。详细而言,诵读国学经典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者有着如下的关联:

(一)确立本源的价值理念

学生时代,尤其初高中,多样认知都处于初始阶段,一旦形成将会迅速拓展、渗透。越早诵读国学经典,越可塑造出本源的价值认知,确立正确的理念。低学段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一开始可能很难理解、把握国学经典特有的文化内涵。但是经过长期的诵读,通过反复对眼、耳、口等器官的刺激,这种文化内涵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日渐明晰。日后渐渐演化,就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周小研所说:经过日常诵读,正确的认知将会生根,根植于头脑内[2]。国学经典被反复诵读,反复品味鉴赏,它所包含的厚重智慧、做人道理,将会为学生指引未来的道路。

(二)构建语文的思维框架

国学经典具有凝练性、抽象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某些经典内涵明晰,读来通俗易懂;某些经典潜藏哲理,且读且品。通过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构建语文的思维框架,形成清晰的语文思路。“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这是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对自身写作能力习得的经验之谈。以《论语》为例,《论语》微言大义,不仅文采斐然、语言精粹,而且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深邃的内涵。当学生高声诵读这些不乏音韵之美的词语、文段时,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行文思路得到引发。

(三)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近十年,国学热来势汹涌,随着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校也逐渐重视国学经典的价值。借助诵读,让学生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借助诵读,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借助诵读,让学生阅读能力日益增加。在诵读中,学生观文辨字,体悟文段趣味;关注人物命运,思索社会问题;赏析文章表达方式,评判作品好坏优劣;将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二、探索培育途径

(一)纠正偏差认知,真正认识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从现状看,国学经典诵读流于形式,荒于热闹。有些学校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没能形成常态。在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时,采用的仍是单一路径的评价,没能全面考量。部分师生甚至觉得,诵读国学经典耗费了平日内正常的授课时间,与教学相冲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种偏差认知应被纠正,而接纳正确的认知,就应真正认识到诵读经典的独特价值,师生共同重视,培养诵读经典的好习惯,让诵读形成常态。

(二)设置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确保师资,落实考核

诵读国学经典,应被划为平日正常的教学管理。应当明确的是,诵读国学经典填补了常规教学路径的空白,属于完善补充。应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可借助于晨读、课前5分钟以及午间时段,构建常态教学流程。每日规定的诵读时段应能超出半小时。定时设定诵读,拟定诵读内容,把它涵盖在设定出来的授课查验之中[3]。学期之内的诵读教学流程要涵盖在管理内,纳入期末测评。

(三)创设浓郁的诵读氛围,开展特色活动

诵读国学经典,重在创设最优的诵读氛围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唯有如此,才可调动起潜藏的诵读热情,激发师生参与。创设氛围,开展活动,可从儒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始,让每一面墙与学生对话,让校园广播的喇叭响起来,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的徜徉之地……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接纳这一认知:诵读经典是为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而非走形式。例如:《三字经》这一经典从表层来看,是枯燥及单调的。但若详细品味,即可体悟出深藏的意

蕴[4]。要让学生热爱《三字经》,教师可指导学生绘制图文并茂的经典小故事张贴于室内墙壁,可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小故事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国学配乐表演,可借助晨读及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反复诵读,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内心感受。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唯有喜爱,才会收获成效。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忽视国学经典的诵读。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对话圣贤,培养高尚的情操,汲取文化思想精髓,并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黄海艳.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35).

[2]周小研.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诗意成长[J].中国德育,2015(9).

[3]王国荣.国学经典沐春雨 高屋建瓴育奇葩——践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做法[J]. 现代教育科学,2014(2).

[4]肖晓香.将国学经典诵读化为气质修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7).

(编辑:龙贤东)

作者:王琴

第6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

摘 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素材,从而使小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有利于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原则,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国学经典;诵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72

在當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国学经典诵读,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以及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等,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意义

对于个体来说,若想实现人生价值,取得事业或者学习方面的成功,必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的思想观念等尚未成熟,因此在小学阶段塑造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尤为关键和重要。而究竟以何种方式去塑造小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高度关注并积极探索。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等,使小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1]。具体来说,国学经典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中华民族朝向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也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如果能够引导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小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那么非常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国学经典诵读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等,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小学生在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想有效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那么务必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务必要坚持四项原则,即差异性原则、鼓励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模糊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应针对小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对于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不可对其提出过于严苛的要求,应确保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诵读氛围中去体会国学经典诵读的快乐,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建立诵读自信,如此才能确保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发挥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作用[2]。

鼓励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要对小学生多加鼓励,尽可能不要批评小学生。在小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加指引与指导,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热爱之情。

自主性原则主要是指除了教师所规定的诵读篇目之外,学生也能够自主选择其他的国学经典篇目进行诵读,从而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如此,不但对于小学生现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极为有利,而且能够对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模糊性原则追求的是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细讲述,让小学生大致理解文意即可,但应让其内化至小学生平日的行为以及思想之中,使小学生能够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产生变化,这样才能够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目标。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式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还能够将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活动相融合,使得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助力器”。这也非常有利于增加小学生的语文识字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更应该以积累以及记忆为主。而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应该重视让小学生记忆诵读篇目内容,并积累诵读内容之中的优美词句,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诵读内容所蕴含的意境以及情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能力,也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3]。所以说,教师务必要重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做到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使琅琅的读书声能够回荡在教室之中。另外,教师也要能够利用多种经典诵读形式来激发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更具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彰显出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趣味性故事加以熏陶

以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让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机械性诵读,这不但难以燃起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也会使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因为国学经典内容理解具备一定的难度,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水平较低,所以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时常会对诵读内容产生疑惑和不解,这不但会影响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信心,也会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在现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而受到小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够在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趣味性的故事来营造国学学习氛围,那么整个国学经典诵读过程就会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彩,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喜爱上国学经典诵读。而在历史长河之中,流传着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能够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材料,吸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注意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则要能够借助课前的几分钟,为学生讲述富有趣味性的国学经典故事,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小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后,教师还可让小学生充分阐述自己对于诵读内容的想法或看法,如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后学会了哪些道理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加整个诵读过程的完整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小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积极地践行与传承国学思想。

(三)借鉴传统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儒家文化集百家之所长,并组成了当前广为流传的国学内容。同时,经典诵读内容大都具有意味隽永、言简意赅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具体来说,由于经典国学内容大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所以,在对小学生实践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层面的经典诵读方法引入教学环节。由于传统层面的诵读教学模式与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具有较强的匹配度,而在诵读教学环节引入传统的诵读方法,可以确保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对诵读内容进行体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国学诵读内容,通过音、形、影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对经典诵读内容进行学习和体会。此外,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制约,对于一些国学阅读内容中的生僻字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本着大道至简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带有拼音及释义注解的国学经典书籍,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字的讀音进行认知,对字义进行学习,还可以了解每一句话的具体含义,从而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国学阅读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视频中的朗读语调,确保经典诵读的效果。

(四)开展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如果想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能力,增加小学生的语文词汇量,仅仅依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阔小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小学生能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道德修养等。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也可以开展以国学经典阅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国学氛围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以促进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性。另外,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仅是校园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校园教育的一种关键性的补充与延伸,所以教师应该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家长能够在放假时带领小学生去参观我国有名的历史博物馆以及各地的名胜古迹等,如此不但能够使小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历史文物及名胜古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也非常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务必要重视国学教育,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国学经典诵读,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品质以及认知能力等,从而推动小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真正彰显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礼.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6):46.

[2]达咏秀.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8):134.

[3]王全震,申桂彩.浅谈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33.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姚丽琼

第7篇:八下国学经典国学诵读

八年级下第

一、二单元国学内容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荀子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荀子

5、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荀子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荀子

1、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劝学》荀子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 风雨》

3、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 采葛》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荀子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荀子

第8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

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 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 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 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上一篇:国际经济合作下一篇: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