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艺术鉴赏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建筑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而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度,建筑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大多具有一定时代的影子。但这些建筑也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智慧,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分析其建筑文化,揭示建筑艺术对美学的追求。

第一篇:艺术鉴赏论文

鉴赏园林艺术 丰富语言意蕴

园林之美,妙不可言。然而,学生在写作中通常对园林之美存在言不尽意的表达局限。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难点,笔者组织学生总结并运用《苏州园林》中的园林鉴赏方法,自主游览鉴赏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园林,开展审美性的园林鉴赏活动,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做出具体的写作指导,以突破学生在描绘园林的过程中辞不尽意的表达困境。

一、欣赏园林艺术,学习鉴赏方法和观察角度

1.体察园林艺术构思的精妙

在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不少园林艺术的鉴赏知识。如果我们把从书本获得的鉴赏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便会理解这些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妙所在,从而有方向地观察和描摹。

学生在读过《苏州园林》,理解了部分园林艺术的设计构想后,再游瞻园,眼前的景物顿时明朗而鲜活起来。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揣其意,品其美,形之成文。

(1)园林艺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点缀着白墙黑瓦,游瞻园,便可以鉴赏亭台轩榭布局的巧妙。如:

瞻园的布局巧夺天工、精致典雅。四面假山环绕拥簇。大门前“金陵第一园”的遒劲大字后是长长的幽静走廊,竹林掩映下是象征长寿的青瓦黛砖走道,极富“欲扬先抑”之美;艳美的牡丹旁是凹凸不平的斑斓门石,表达对平步青云的向往;小小的水榭點缀在湖边,流露出对比之美;低垂的婉转走廊边是镂空花纹的小窗,为园林平添了一份静美。想必徐达在这里漫步时,一定会惊叹自家园林之惬意明净。

——学生习作《游瞻园》

(2)园林艺术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图画之美。园林中有许多山石与溪流的搭配设计渗透着园林设计者对山水相映之美的热爱与崇尚。游览瞻园,便可以细致探究假山与池沼的布局,感受山水相映的趣味和意蕴。如:

瞻园的假山池沼全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头山踵都悬挂着钟乳石和石笋,瀑布倾泻而下激起万丈雪白的浪花,如群群小鹅扑腾着莹白的羽毛。苍松翠柏在隐隐冲刷下仿佛洗净铅华,清净丰满。一端以湖石驳岸,一端与清流相接,灵动的活水在广阔的湖面上四溢。湖水澄澈明亮,宛若明镜,与四周奇石相呼应,常有锦鲤在其间盈盈游动,平添一份生机。历代人皆以此为绝。

——学生习作《游瞻园》

(3)园林艺术讲究层次之美。我们游览园林,要具体去感受景致因层次而达到的幽深意境,体会“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妙处。如:

顺着碑廊继续前行,透过碑廊镂空的精致小窗,隐约看见背后的绿波荡漾与碧柳摇曳,转身钻过黑砖砌边的小门,面前那群峰跌宕,洞龛幽深,池水花木相映衬的仙境便徐徐展开。

——学生习作《游瞻园》

对园林艺术的欣赏,由于有了明确的鉴赏方法和角度,文字便有了充实的内容,不仅展现了园林艺术之美,还承载着发现的惊喜和诗意的美感。而将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过程,学生不仅体察出园林艺术的精妙,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还能产生文章独特巧妙的构思。

2.创造出文章独特巧妙的构思

扬州个园,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行人游园,犹如穿行在四季变换的中国山水画中。把握这样的园林艺术构思,学生的作文行文也便能抓住四季假山的不同特点,以“走过四季”为线索来安排全文的层次,描绘出个园独特的艺术创造。如:

春山的奇石数样,为十二生肖兽的模样,隐于几根翠竹、芍药之间,或卧或立,嬉戏之态皆有,活泼蓬勃。

夏山中间为一巨大水池,池岸曲折,高低起伏,有嶙峋岩石数件,散落于池水之中。池中有碧荷点点,高低交错,如平静水面上再次涌起的千层碧浪,湖后依假山,乱石堆叠,旁伴巨木一柱,顶天立地,与石山相依相衬,此景实乃夏日激情,壮不可言之势。

秋园无它,唯有一平低的黄石山,片石道道,上生秋草数丛。山上有矮亭一座,低矮的亭檐向四面伸开,努力向下,去感受大地的气息。坐观亭上,秋园枫木,微风拂动,秋叶起舞,回旋于地面之上,微微作声,宛如衷曲奏起。

入冬更简,素石白雕,静卧园中一隅,在阳光挥洒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又见碧竹几株,不为冬日之风所动。透过竹叶间隙,又见花墙一堵,竹叶依旧。原来,春天又已近在咫尺,恍惚间,我竟走过了四季。

——学生习作《个园行》

此时学生鉴赏园内的奇石不再无从切入,而是可以结合四季的不同特点感知古人对自然哲学的理解,从中既赏得山水的外观形胜,更赏得内在理趣。文字多了几分内敛和深沉,且构思巧妙,借鉴个园四季的主题和构思,使文章的构思与园林的艺术构思巧妙地统一。

二、追溯园林历史文化,写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中国园林风景洵美,百看不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有历史文化底蕴。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和联想。

1.了解相应的园林文化

园林之名的由来就值得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汉字的意义、园林内容、主人的情趣、园林设计的背景等去探究园林名称的由来,可发现更多的文化内涵。

例如,瞻园为何取名为“瞻”?有学生说:“瞻者,仰也。或许瞻园的设计者在取名时希望此园能带给游览者仰慕之感。”因此,他的文章便围绕仰慕之情展开。而有学生经过考证,认为瞻园有欧阳修诗词“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意境,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他的文章便从诗与画的角度来诠释这种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

又如,留园为何以“留”为名?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徐泰时造园时的境遇,发现“生而颖异”“文独称善”的徐泰时当时挂冠回乡,不问世事,“益治园圃”。学生领悟,兴许这样命名,就是为了让拥有这座园林的人的心灵能够永远休憩在这美丽的净土中,自成一片天地,远离外界的喧嚣烦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也许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徐泰时创造了留园。

再如“逐月楼”,顾名思义,是古人赏月的地方。楼前靠水是高高的戏台,可以想象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戏台上的伶人咿咿呀呀地唱,身后水上泛起圈圈涟漪,水中倒影与岸上燈火交相辉映,一草一木都笼罩在诗意的光晕里。

2.引用古代诗赋

引用诗句是增加文章文化底蕴的一个常用方法。数百年前文人墨客在此地吟出的佳句,既高度浓缩园林的艺术之美,又抒发了诗人的即兴之感。

如西溪高庄楹联上的对联“斯室雅斯境幽斯庄古,其艺精其学博其遇殊”,高度概括了高庄这座园林的特点和帝师高士奇的人格风范。写作时引用这副对联便能作为全文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全文的构思围绕园林与人物精神的相互濡养,把握“雅”“幽”“古”的园林特征和高士奇“艺精”“学博”“遇殊”的人物特征,就能写出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3.联系人物与典故

中国园林随处可见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遗存,几乎每一座保留至今的园林都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抒发着文人墨客的赞美和感喟。在作文中适当联系和思考,能拓展文章的内涵。如:

鼋门楼上郭沫若的“太湖绝佳处”,准望亭上刘海粟的“鹿顶迎晖”和“中华游圣”徐霞客的铜像……让鼋头渚充满了历史人文情怀。它们在这一片秀美灵动、风景如画的净土上静静沉淀。

自然山水、江南园林、历史文韵在这颗太湖之滨的明珠得到融合与升华。鼋头渚,是我心之所向的桃花源。……无锡鼋头渚,何日更重游?

—— 学生习作《无锡鼋头渚》

三、体察和感悟园林精神,获得独特而有价值的审美认识

园林艺术家创作时首先会对环境与景物所表达的情意做详细的体察。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进而规划布局、剪裁景物,传达他们心中的园林精神。我们对园林要善于体察和感悟,思索繁复景象之中内蕴的园林精神,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在园林精神的立意引领之下,语言文字不再如风中柳絮漫无目的,而是承载丰厚的内涵,呈现出作者独到而深刻的审美认识,亦能初步展现园林意境之美。

以习作《红楼艺文苑》为例。学生走入红楼艺文苑如诗如画的园林布局中,看枯黄的芦苇掩映着墙外的红墙小楼;看梅树上的花簇拥成团,一点雪白在枝头,浅黄色的花蕊撑起一滴晶莹的露珠;看黝黑的树枝将天空分割成一块块不规则的形状;看远处白色的花朵已然融入蓝天上漂浮的云朵中,虚幻地向天边飞去。他自然联想到《红楼梦》中语:“争似仙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重回原点,抬头见那方匾额“红楼艺文苑”,又一次联想到曹雪芹先生称“红楼”为“梦”,想必园林设计者亦是此想法,游览一圈回到原点,万事不改,只是多了一份理解与享受,倒真如梦初醒一般。

探究园林精神,走入独特的园林意境中,联系古今,让我们仿佛隔着时空与先人对话,而深层次的思考亦将园林精神烙印心灵,无法割舍。

园林艺术探究鉴赏活动,帮助学生突破了在描绘园林的写作过程中辞不尽意的表达困境,让语言文字与客观情景达到统一,追求文美意丰的文学境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作者:谢晶

第二篇:石壶的鉴赏艺术

在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史中,也包含了各类茶具的发展,其中,以石制壶最为常见。以天然原石制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目前,石壶艺术已形成三大风格:一是以紫砂茶壶艺术为源本,主要是传统雕刻艺术风格;二是以传统雕刻艺术为源本,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写实雕刻艺术风格;三是以自然的观赏石造型为源本,进行适当加工,保留原石原味,有现代抽象寓意的自然造型艺术风格。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石壶,对它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造型。石壶造型给人的视觉效果要舒适,这主要是壶腹、壶把、壶流、壶盖四大体积的大小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以美观、自然、得体的视觉效果。如壶流(嘴)要成弧形,有动感,倒水时水流长而畅;壶腹要稳重;壶把手感要好等。

二、构图。一件艺术性强的石壶,给人的视觉感受实际上也就是一幅完整的立体画。

三、雕刻技艺。刀功体现作者的心态,也充分体现作者的技艺。一件雕刻功底好的石壶作品看不出用任何工具制作而成,而是酷似天然形成的作品。

四、石材质量。首先是看石壶的颜色运用。不同艺术风格的石壶应该恰到好处地选择不同颜色的石材,如写实风格的石壶,不能用花哨色彩艳丽的石材。其次是要知道石材的化学成分。一些不利人体健康的石材不能制作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石壶。然后再去看石材的名贵性,如鸡血石、寿山石、端溪石、菊花石、灵壁石等较为名贵。

五、石壶构思。石壶的构思是作者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文化修养、思想情感、艺术功底的体现。有思想性的石壶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

六、石壶的品牌。收藏有价值的石壶,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收藏到有名家落款的石壶,因为名家作品手迹,不仅升值潜力大,而且若急于变现效益也会是可观的。

作者:刘茹馥

第三篇:对建筑文化艺术的鉴赏

摘要:建筑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而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度,建筑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大多具有一定时代的影子。但这些建筑也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智慧,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分析其建筑文化,揭示建筑艺术对美学的追求。

关键词:中西建筑 建筑特点 建筑理念 建筑差异

1 中国建筑的文化

1.1 中国建筑艺术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延续历史最长的、分布地域最广的,有着特殊的风格和体系的造型艺术,在层面之上,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主要特点为:第一,注重审美性和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第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三,在多样变化当中注重其综合性整的空间意象。

中国的建筑艺术所展现的艺术特征就是主要去表达其思想的内涵。它也是审美价值和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深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当中,其表现出的鲜明的人文精神。总体性和综合性也比较强。总的来说,中国的建筑就是构造的技术和艺术的形象统一,也十分重视与环境整体所经营的单位形象相融于建筑的群体序列当中。它们的那种丰富的空间序列多是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来构成,而其单体建筑造型也仅占有一小部分,室内空间的处理也灵活多变,常常用帐幔、屏风、板壁和博古架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富有着空间的变化、迂回的产生含蓄的空间境像。与此同时,也会注重建筑构体当中色彩与装饰彩绘间的表现性,并且以此标示其等级和功能间的差异。

在建筑形式美学的法则之上,更注重于对称和均衡、序列和节奏、对比和微差、比例和尺度,这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古代建筑当中都有体现。而这些主要就是由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所构成的。主要就是要室内空间的灵活多变、色彩的绚丽夸张、空间序列的铺张与舒展、曲线的屋顶形象要突出、单体的造型与规格要定型、时代风格也迅速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作用的结果。

1.2 中国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的种类繁多,但主要的只有九大种类:佛教相关建筑;石窟建筑;宫殿建筑;中国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古代墙建筑;陵墓建筑;中国伊斯兰教的建筑和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而这些建筑都拥有共同的特点:我国古代的建筑装饰具有其特殊风格与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的建筑史之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商周时期,砖瓦烧制的技术已经初具模型了,到了秦汉的时代,纹饰瓦当与栏杆砖等,有着独到的艺术格调,繁而不乱。

1.3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我国近现代的建筑艺术就是伴随着封建社会解体、西方的建筑形势输入所形成的,它的发展和每一个阶段的社会生产、生活、体制方式与审美的趣味都有直接的联系。其主要的表现:传统的建筑在数量上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但是由于出现新的审美观念,以至于建筑风格与某些艺术的手段都有所变化;近代工业生产以公共的活动为主体的新社会生活,就产生了新的建筑类型。新的工艺、材料、结构,也就要求相适应的新形式。而封建等级制度废除或是社会体制变革,也使得传统的建筑艺术,所赖以存在的重要审美价值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而封建艺术的社会功能也将有所改变,要可以创造出体现新审美价值的建筑,以适应新社会功能中的新形式。传统审美心理、现代审美价值和崭新的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新的矛盾。这就成为了近现代的建筑美学于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我国近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出现了新类型的建筑,而开始时大都直接的搬用西方同类的建筑,可是西方的各类建筑又都有一套基本的定型模式;单体的建筑着重于表现其外观,近现代的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与内向,以表现其空间的意境为主的审美观,以便于突出其公共性于开放性等观赏的功能;城市建筑群体则突出了其开放的格局,近代城市功能也急剧的变化,给于传统建筑环境艺术以最根本的影响,而原有的建筑群体序列的艺术与环境的尺度远远不能适应其新的功能,于是也产生了崭新的艺术群体。

2 西方的建筑文化

2.1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文化是西欧文化的摇篮,而古希腊的建筑也同样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一些建筑的类型与艺术的形式,对于欧洲两千多年建筑的历史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在古代希腊,其建筑主要以木材为原料来构架,易腐朽或是失火。这些方面和中国住宅的起源是一样的。而在希腊,制陶的技术也很高明,在公元前,他们已经用陶瓷来保护木制构架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已经全部用石材建造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的艺术处理基本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2.2 欧式建筑

法式建筑风格兼容并蓄,包括中世纪早期传统的世俗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建筑,以及之后影响深远的古典主义文化,同时又融入一些巴洛克艺术理念和手法,甚至包含后来产生的洛可可装饰风格。法式建筑讲求形式的美感,注重比例,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2.3 古罗马建筑

意大利是古罗马的中心,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一直保留着稳定、平展、简洁等古典建筑风格,柱式、拱券、穹顶成为意式风格建筑中的主要元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自由通俗、平易祥和、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浓厚,平面比较灵活,不拘泥于对称和集中式的布局,体量适中,强调水平划分,柱式、拱券等古典元素运用比较灵活,发展出薄壁柱、外墙灰塑,立面材质变化营造出平和细腻的效果,窗框精致、简洁。

3 现代建筑文化的延伸与升华

所谓“升华”,即将各种传统欧式风格元素在尺度和构图上重新演绎,以折衷方式将历史和现代拼贴和重叠起来,提取要素,摆脱规则,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非传统”精辟地概括了这种手法的特点。换一种说法,这种风格就是后现代主义。不可否认,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建筑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前者形式既传统而又非传统,正立面是一面断裂的山墙,使我们联想到的是巴洛克式的断山花,整个立面左右体量均等,但又不完全对称,将传统欧式建筑元素以诙谐的方式引用到设计中去。后者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摩天大楼的印象,外墙大面积覆盖花岗岩,立面按古典方式分为三段,顶部做成开有圆形缺口的巴洛克式大山花,底部中央设一高大拱门,所有这些并没有遵循古典制式比例,但却以符号学的手法将古典的风格融入到建筑之中。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欧式风格的住宅以其精美、优雅、大气等众多优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欧式风格多适用于低层和多层住宅的设计中,而在高层住宅中则常使用立面三段式的处理手法,再加上人口、檐部、屋顶、窗框的细节装饰。住宅中常见的风格有:英式风格、法式风格、意式风格、西班牙风格和北美风格等。

4 结语

在我国的建筑美学观和设计风格的演变不像西方那么大起大落,但几千年来我国的建筑美学风格也是不在变化中发展的,和西方相异的地方是我国的变化其思想根本没有巨大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人和环境的和谐,更加注意人对建筑艺术的审视作用,及建筑美学中的人的情感因素和伦理对建筑艺术的审美作用,也注重建筑美学中人的情感因素和伦理的注入,以提高人们审美的情感作用的发现与揭示,来唤醒人对建筑的独特情感和体验,这一点在东西方的建筑美学达成了共识。由此可见,东西方建筑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殊途同归的求同意向。

参考文献

[1]黄志刚,陈瑶.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山西建筑,2010(2).

[2]孙昭思.中西建筑之我见[J].美术达观,2009(3).

[3]关慧.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内涵[J].长治学院学报,2009(4).

作者:杨志明

第四篇: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误区浅析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增强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对教学误区进行分析也有助于提高教学人员的教学针对性,提高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 教学误区 浅析

一、大学生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大学影视鉴赏课程是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大学生美育需要和教育部要求,影視艺术类课程逐渐纳入高校的课程设置。从目前的情况看,开设影视专业等多门影视课程的高校约占28%,开设一两门影视鉴赏类公共选修课程的高校约占58%,没有开设相关影视课程的约占14%。在开设影视专业和影视鉴赏课程的高校中,普通院校占比要比高职高专类院校高,而在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又以高专院校占比高于高职院校为特征。在大学课程中,影视课程特别是影视艺术鉴赏课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学生关注度高、选修率高。但是,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如定位和功能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误区。

二、当前存在的五大误区及成因浅析

1.教学环境氛围不浓

(1)影视艺术教育资源不足,辐射系统不完备,基础较差。一些大学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出于经费等考虑,在校园影视设施设备建设上投入不够,没有专门用于教学的电影放映厅;有的大学虽有专门的影视播放场地,但设备落后或严重不足,校园影视文化传播能力低。

(2)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宣传跟不上。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宣传力度不够,与影视艺术鉴赏课相关的影视播放、影视交流等信息宣传不到位,影视教学信息被包括校园商业广告在内的各类信息所淹没,不醒目不显眼,频率(次)也不高;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及校刊校报没有专门的影视研讨和信息栏目等等。

(3)与课程相关的高层次、多视角、开放性的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少。除了个别影视类专业开设完备的影视课程外,高校普通院系师生很少参与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作为大学生提升文化艺术修养能力的影视艺术鉴赏课,很多高校是作为选修课并为应对评估验收才开设的,虽然课程也进入了教学设置目录,但与之相关联的电影艺术讲座、电影艺术沙龙等支撑载体没有得到重视,学生选修的积极性不高。

(4)作为科研重要指标的影视教学研究被忽视,教学科研氛围不浓,教学论文数量少、质量也不高。据统计,2018年影视艺术教学论文所占比例只有4.6%。

2.红色教育未受重视

红色影视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新中国成立前后,红色影视在宣传党的领导、塑造英模典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宣传经济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在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正气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利用红色影视文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意识不强、氛围不浓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红色影视教育建设的长效机制,红色影视教育与课堂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其在影视艺术鉴赏课中的内容比例低,针对性不强,教学人员红色影视教育观念淡漠等。没有认识到红色影视教学是高校德育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师生缺乏“红色”意识的现象较为普遍。资料显示,高校红色影视资料在影视艺术课程中的比例不足10%,而欧美韩日电影所占的比例则超过23%。由于对红色影视资源重视不够,红色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在宣传中国先进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造成学校红色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红色影视教学的“死角”也与当下教学人员的经历有关,从当前高校的整体情况看,从事影视艺术课堂教学的人员大多学历较高又比较年轻,他们本身经历的红色教育就比较薄弱,对建国后新中国电影作品认知基本是空白。同时,受社会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对红色影视缺乏正确认识,加上当前一些虚无的影视作品的误导,影视课被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娱乐课”,听课以学分为目的,更不用说去主动接受红色教育了。

3.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联系不紧

影视艺术鉴赏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之一。影视艺术鉴赏能力是大学生重要的人文素质指标,一些高校往往注重特色专业建设,在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及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投入了较多教学资源,但以影视文化艺术促进素质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不够,以影视教学体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重视不够,削弱了影视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没有纳入到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其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坚实的依托作用不能体现出来,缺少影视教育资源支持的素质教育体系很难说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由于理念偏差,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在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文化底蕴等方面的支撑变得十分脆弱。

4.教学方式创新乏力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目的性不强等问题。

(1)课堂放映的影视资料过多过滥。教师把课堂播放影视作品作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当成“电影院”,导致学生在观摩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精彩的影视情节上,忽视了学习目标。同时,由于高校音乐艺术鉴赏课大多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一些高校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动辄安排百余人或者数百人“大课”,许多学生在同样的观摩环境里,极易出现喜怒同乐的“影院效应”。在教师课堂控制艺术欠佳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只会造成学生重剧情而轻影视艺术手法分析的不良后果。

(2)对大学生鉴赏心理研究不够。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缺少研究,把理智尚待健全、生活经历单一的青年学生当成年人对待,学生学习者的身份特征被淡化,无法达到“艺术鉴赏”的境界。

5.评估考核标准不一

当前高校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作业加论文模式、撰写“影视评论”模式。这些考核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比较宽泛,没有清晰明确的打分细则。由于没有硬性的指标要求,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比较发达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淘”文章,东拼西凑缝缝补补“编”出一篇所谓的论文,达不到培养学生影视分析能力的目的。在评估方面,对影视艺术教学的检查也不能做到常态化。有的学校以功利为目的对待考核,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影视鉴赏课的评价严重不一致。部分高校抽样显示,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评价为“较好”“良好”或“不错”,占比达到84%,但与之相对应的学生评价,“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却高达71%,出现严重的“倒挂”。学生对课程不满意的原因,固然有课时不够、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单一等原因,而高校在評估和督导的关系处理上缺乏科学性的考评思路,也给当前影视艺术课程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小结

培养大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问题。它涉及教与学双向衔接和学生艺术能力提升、世界观重塑、综合素质强化等问题,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要和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起来,既强调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又不失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严密性,以健康向上的基调,激发受教者积极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开阔、更丰富、更美丽、更深沉,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陆军.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文教资料,2012(23).

[2]付庆军.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

[3]付庆军.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教学探析[J].电影评介,2006,(21).

[4]梁彬.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5(23).

(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佳明?张寒宁

第五篇: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理念的转变,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高职院校内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学较为重要、较为必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其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尤其是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达成教育部门的具体要求,不断发挥舞蹈鉴赏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具体工作。据此,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相关问题,并总结其开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高雅艺术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逐渐得以完善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与普通高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现有的教育结构,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有必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开展舞蹈艺术鉴赏课程。艺术鉴赏能力是综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事实上高职院校学生却普遍缺失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开展具体研究,为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理论基础。

一、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本现状

明确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本现状同样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因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教育部门所倡导的具体活动,虽然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各类院校严格执行,但由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意义十分深远,积极意义十分明显,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很多学校都自发开展了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相关的具体活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相较于普通高校更应该让高雅艺术进校园。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少有机会、有条件接触高雅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备一定的必要性。

高雅艺术进校园需要呈现艺术的美感与基本韵味,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具体演出,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近距离欣赏高雅艺术。在欣赏高雅艺术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艺术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难懂,他们反倒能够以较为独特的感受,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对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开展艺术活动,将更多的高雅艺术引进校园,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

二、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具体实施

(一)舞蹈鉴赏的课程规划安排

既然要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开展舞蹈艺术鉴赏课程,就要对具体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不同的舞蹈类别无论是在艺术塑造方面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往往都会通过连续的、合理的舞蹈动作进行具体展现。对于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课程教师来说,也必须要结合舞蹈演示动作进行教学,不仅要传达舞蹈动作内容,还应该传达舞蹈理论以及与情感表达相关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普遍较低,同时文化素养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普遍较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模拟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向学生讲述舞蹈基础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舞蹈活动实践,从而为学生后期舞蹈的鉴赏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至操场,让学生练习与探讨相关舞蹈的具体动作内容。无论是舞步练习还是舞蹈动作练习都可以达到融合舞蹈鉴赏与学习的具体目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修舞蹈鉴赏课程的过程中,其基本的学习心态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一些学生是为了修学分,一些学生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而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其往往只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导致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的规划安排不够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确定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关的部门也需要结合教师的具体表现合理规范教学流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针对不同舞蹈的内容进行舞蹈鉴赏理论方面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不同舞蹈内容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实践措施

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重各类细节。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是其他的相关技术都已经开始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舞蹈鉴赏课程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必须要引入多媒体的相关技术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搜集网络课程的具体资源,结合舞蹈鉴赏的具体理论为学生开展基础知识及艺术鉴赏方面的教学,不断创新传统的舞蹈鉴赏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不同的民族舞蹈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相关的表演图片及视频等进行搜集,向学生展示各个民族舞蹈的肢体动作,之后再让学生了解舞蹈体系的分类与区别、舞种与民族地域的相关性等。彝族的“髯火舞”在舞蹈动作的幅度方面表现较为明显,表现形式也较为简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相应的情感态度。而傣族舞可以杨丽萍《孔雀舞》作为课堂视频展示,体现不同的舞蹈风格、动作韵律和民族风情。傣族舞不仅舞蹈动作形象灵动,同时乐曲也比较优美空灵。直观的舞蹈视频及图像等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层面的具体冲击,从而提升学生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因此,为了不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优化现有的教育结构,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有必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开展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由于舞蹈艺术博大精深,存在着很多的细节问题,因此学生在刚接触时可能很难对其进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启发学生,合理整合相关的舞蹈艺术资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必须要引入多媒体的相关技术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等,搜集网络课程的具体资源,结合舞蹈鉴赏的具体理论为学生开展基础知识及艺术鉴赏方面的教学。

三、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明确高职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主要是因為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相对较低,思想境界水平不高,很多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信息都不具备实用价值,甚至是一些低俗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智能手机等设备在学生范围内得到了普及,每位学生至少都拥有一部或多部智能设备,这也使得他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然而,高职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接触到的低俗信息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需要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来陶冶学生心灵,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其进步。

在对舞蹈艺术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意课程的开设问题,同时还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尊重学生的想法,考虑学生目前存在着的具体问题,合理引导学生的思想,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由于舞蹈艺术博大精深,学生在刚接触时可能很难对其进行理解。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启发学生,合理整合相关的舞蹈艺术资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

文化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历史实际,文化生态的精神层次是社会发展的内核,反映了社会文化秩序的状态。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的普及有助于推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积淀的继承,也能使我们正视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提升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反映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的内化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侯丽娟.舞蹈教学发展与改革探析:评《艺术类高校舞蹈艺术发展趋势与舞蹈鉴赏》[J].中国教育学刊,2020(5):131.

[2]李婉真.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析:评《舞蹈教育与教育舞蹈:舞蹈教育美育心理学》[J].高教探索,2019(6):133.

[3]向本涛.公共艺术舞蹈鉴赏课的实施状况与对策的初步思考[J].大众文艺,2011(23):255-257.

作者单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吴佳珩

上一篇:艺术社会论文下一篇:艺术品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