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自考必备)[1]

名词解释:

1. 管理:是协调、控制和只会共同劳动的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的过程。

2.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3. 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 阻止: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5. 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观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

6. 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传达的工具不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

7. 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8.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9. 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0.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集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11.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12.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反映职工意愿并能激发其干劲的一种意识活力。

13. 经营性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有人把经营型企业文化说成是企业界定和处理自己与外部的关系的价值理念。

14. 谈判:指双方或多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协商的过程。

15. 组织战略: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制定的涉及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等内容的总体行动计划。

16.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在职责、职权等方面的分工、协作体系。

17. 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展开思维想象,产生独特与新颖的思想,新产品的能力。

18. 动机:是推动、引导、维持个体行为的内部生理,心理因素的总和。

19. 压力:是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境的情绪与生理反应。

简答题:

1. 简述双满意论?答:没有员工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离开了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当树立以员工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员工满意的提高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

2. 态度的构成因素有哪些?答:一般来说,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认知指主题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情感,指主题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3. 什么是创新?答: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在过去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创新的科学内涵就是突破,质变和飞跃。创新是创造全新成果的行动与过程,就是总结新经验,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创新具

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4. 管理创新的内涵是什么?答:所谓的管理创新,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客观实际地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生产要素和各项职能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新的组合,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离不开管理,而企业的发展又必须有创新,特别是企业管理的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企业迎头赶上,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

5. 如何塑造高效团队?答:(团队成员多样化。(保持最佳规模。(正确选拨员工④培训,培训,再培训。澄清目标⑤把个体报酬与团队绩效相连⑦运用适当的绩效测量⑧鼓励参与⑨提供支撑⑩重视沟通⑾激发士气⑿指定行为规则⒀定期告知新消息⒁承认与回报重大贡献

6.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7.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人类学④政治学⑤伦理学⑥生物学⑦生理学等

8. 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两个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以人的心理或行为的规律性为重点,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密不可分。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的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的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原理。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

9. 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答:领导决策应遵循一下原理:①信息准全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系统分析原则④对比择优原则⑤实效原则⑥团队决策原则

10. 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与途径?答:领导决策的程序分为八个阶段①发现问题②确定目标③核定价值标准④拟定方案⑤方案评论⑥方案选优⑦实验实证⑧普遍实施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与群体化是领导者有效决策的必由之路。

11.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答:①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②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④具有个体性⑤具有创新性

12. 组织文化的建立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①目标原则②价值原则③卓越原则④参与原则⑤成效原则⑥亲密原则⑦正直原则⑧环境原则

13. 什么是领导?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目标。领导作为动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①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③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环境是函数。

14. 什么是权变理论?答:权变理论把领导者看做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行为应随着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领导者的特质、行为、能力不是天生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管理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

地制宜,灵活而不固守,多变而不单一,技能权衡轻重,又能随机应变的应用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管理者应依据环境的自变量与管理方法的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审时度势②因人、因时、因地而异③合理化

15. 什么是绩效考核?答:绩效考核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度、方式、方法之总称。从宏观角度看,绩效考场包括对整个组织行为活动的成果的测量与评价。从微观角度看,它包括组织内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全体的考核。

16. 组织变革的动因是什么?答: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组织内部与外部。引起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①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②组织结构的改变③组织职能的转变④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②组织环境的变动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17. 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答:组织变革的模式是指组织变革的要素构成、运行程序、变革的方式和方法的总体思维构架。组织变革模式综合起来只要有下述几种①组织变革的动因模式②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③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18. 态度的构成因素有哪些?答:一般来说,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①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 ②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③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19. 能力可分为几类?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两大类。基本能力是指某些单因素能力,如感知、思维、记忆、肌肉运动等。综合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有一些基本能力结合而成,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力水平差异 ②能力类型差异 ③能力发展早晚差异

20. 领导行为理论有哪几种?答:领导行为理论一般有以下五种,四分图模式,管理方格模式,PM型领导模式,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和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21.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答: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权利突破实现共同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22. 彼得*圣吉剔除的五项修炼内容是?答:①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②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印象,通俗的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法。③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应是人们心中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④团队学习。是指发挥团队全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创造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⑤系统思考。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就是要整体思考问题。动态的思考问题,从本质上思考问题。

23.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答:①精简 ②扁平化 ③有弹性 ④不断自我创造 ⑤善于学习 ⑥自主管理

24. 有效沟通的四个特点和四个原则是什么?答:有效沟通的四个特点是①随时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沟通。②双向性,我们既要收信息,又要给予信息。③情绪性,信息的收集会受到传递信息的方式所影响。④互换性,沟通的结果都是由双方决定的。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①明确的沟通目标。②重视每个细节。③要达到你的至少一个目标。④适应主管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

第2篇:组织行为学自考

一 单项选择题

1—5BACAD 6—10 DABDD 11—15BBCBA 16—20 CAAAB

二 多项选择题

21ABCDE 22ABC 23ACD 24ABC 25ACE

三 名词解释

26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7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到达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起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28 企业核心能力:是指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9 激励:是指管理者越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与满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为组织作出更大贡献。

30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换的方式进行半结构画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他是管理信息系统想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他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坏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四 简答题

31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

32 1经济坏境2 政治和法律坏境3社会文化坏境4科技坏境5全球化坏境

33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六西格玛目标的循环过程:

1确定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3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你需要什么。

4明确你的过程。

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

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五 论述题

35 作用:

(一)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二)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正确决策的特征:

1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5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36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5控制工作应有全局观点。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六案例分析题

(1)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的分散。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第3篇:自考《组织行为学》总结

2006-12-14 09:49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

为做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组织行为学”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定本命题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2.考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考生在做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二、考试内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教材第

一、二章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其中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和一定的把握;第二章属一般性内容。

第三章至第五章介绍个体行为与管理,其中第三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重点了解和把握。第四章为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五章为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皆为一般性内容。

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群体行为与管理。其中,第六章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七章为群体内部互动行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第八章为群体的人际关系,属一般性内容。第九章为群体间互动行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介绍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其中,第十章为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属一般性内容。第十一章为领导理论,为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第十二章为领导的决策行为,该章不作为重点内容。

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为激励理论与应用。其中第十三章为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属重点内容。

第十四章为激励理论研究,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第十五章为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是一般性内容。

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介绍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其中,第十六章为组织结构,该章属一般性内容。第十七章为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属重点内容,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和一定的把握。

第十八章为组织文化,属一般性内容。

三、考试命题的原则

1.命题标准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考课程。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课程的本科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并有适当的时间对答案进行检查。

2.考试依据和范围

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年9 月颁布的《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组织行为学》(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 月第1 版)教材为命题范围。试题的参考答案按所指定教材中的有关提法来编制。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学好组织行为学,需要有一些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管理学原理、组织学原理,以及一定的哲学、领导科学、决策学知识等。学习组织行为学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将识记、理解、领会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题中要体现既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分析能力的原则。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卷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权重比例大一些,次重点章节的权重比例小一些,一般章节的分数为适中。单章考核分数不超过20%.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以第1 、3 、6 、7 、9 、

11、

13、

14、17章为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不低于60%.第5 、8 、

10、

15、

16、18章为次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约为

30% ,其它章节均为一般考核考内容,分值比例不超过10%.《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已明确不列为考核内容的不作试卷内容。

3.试卷能力结构

能力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 左右、“理解”占30% 左右、“简单应用”占30% 左右、“综合应用”

占20% 左右。

4.试卷的难度结构

试题的难度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和“难”四个层次,不同难度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为:“容易”占20% 左右,“中等偏易”占30% 左右,“中等偏难”占30% 左右,“难”占20% 左右。

5.试卷的题型结构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五种。

第4篇:自考《组织行为学》统一命题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组织行为学”课程统一命题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为做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组织行为学”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

定本命题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

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2.考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考生在做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二、考试内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教材第

一、二章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其中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和一定的把握;第二章属一般性内容。

第三章至第五章介绍个体行为与管理,其中第三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重点了解和把握。第四章为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五章为事业生涯的

设计、开发与管理,皆为一般性内容。

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群体行为与管理。其中,第六章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七章为群体内部互动行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第八章为群体的人际关系,属一般性内容。第九章

为群体间互动行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介绍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其中,第十章为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属一般性内容。第十一章为领导理论,为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第十二章为领导的决策行为,

该章不作为重点内容。

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为激励理论与应用。其中第十三章为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属重点内容。第十四章为激励理论研究,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第十五章为运用激励理论、建

立激励机制,是一般性内容。

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介绍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其中,第十六章为组织结构,该章属一般性内容。第十七章为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属重点内容,应该对章内各节的主要内容有所

了解和一定的把握。第十八章为组织文化,属一般性内容。

三、考试命题的原则

1.命题标准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考课程。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课程的本科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

题,并有适当的时间对答案进行检查。

2.考试依据和范围

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年9月颁布的《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组织行为学》(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教材为命题

范围。试题的参考答案按所指定教材中的有关提法来编制。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学好组织行为学,需要有一些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管理学原理、组织学原理,以及一定的哲学、领导科学、决策学知识等。学习组织行为学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将识记、理解、领会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题中要体现

既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分析能力的原则。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卷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权重比例大一些,次重点章节的权重比例小一些,一般章节

的分数为适中。单章考核分数不超过20%。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以第

1、

3、

6、

7、

9、

11、

13、

14、17章为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不低于60%。第

5、

8、

10、

15、

16、18章为次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约为30%,其它章节均为一般考核考内容,分值比例不超过10%。《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已明确不列为考核内

容的不作试卷内容。

3.试卷能力结构

能力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左右、“理解”占30%左右、“简单应用”占30%左

右、“综合应用”占20%左右。

4.试卷的难度结构

试题的难度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和“难”四个层次,不同难度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为:“容易”占20%左右,“中等偏易”占30%左右,“中等偏

难”占30%左右,“难”占20%左右。

5.试卷的题型结构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五种。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

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第5篇: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00152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第6篇:组织行为 自考 复习资料 已经排版(范文)

31. 参与观察法: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6效率功能L领导权力及其分类 ?领导的权力是个体影职业生涯的决定方法:SWOT分析法和平衡单法。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非参与观中的不同部门 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是一种控制力,(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斯教授提出的SWOT分析法,察法: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 36.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又是一种影响力。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遇T代表威胁)。 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36.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成员(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职位权力即领导的职位所赋予其法定的权力。个人

1、纵向流动(垂直变

32.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在一起的时间 2. 加入群体的难度 3. 群体规模 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权力也可以说是非职位权力,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动)

2、横向流动(水平变动)

3、向核心地位流动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4.体成员的性别结构 5. 外部威胁 6. 以前的成 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 N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向中心变动)。

33.竞争: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功经验 37.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1)群体的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1.职业探索阶段

2、立或为了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37.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运用竞争策略来处理冲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业发展阶段

3、职业中期阶段

4、职业后期阶段 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 突?1. 当迅速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即紧急情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价和奖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考虑如下原则:能力阈限原则,

34.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况下) 2. 当实施一项不受欢迎的重大措施时3. 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2)群体成能力合理安排原则,能力互补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维曼斯认为任何一个群体的社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当一个问题对组织福利极为重要,且该决策又正确员资源。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R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情交行为包括:

1、任务活动

2、相互作用

3、情感活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时 4. 为了对付那些从非竞争性行为中受益的人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4)绪的调节与控制: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并端动

的过程。 时。 群体任务。 正情绪经验,引导人从多种角度看问题。情感的培群体的特征:

1、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社

3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养:培养高尚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多种途会性

2、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规范性

3、群体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38.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集权型领导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成员对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4、群体成员的交往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1)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人生态度。 活动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

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 需要归为的管理方式。(1)独揽决策权;(2)单纯命令主义;S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 ?组织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1、目标的一致

32.规范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性与可实现性

2、群体成员的共性

3、群体规模大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2)需要层次理论强调需 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小

4、群体与外部联系

5、群体的地位、声望和成

33.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普遍性原理,认为需39.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1)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功经验

6、加入群体的难度

7、成员之间的沟通

8、涉及三种关系一是各种功能角色之间的关系要本身就是激 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 (3)需要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它为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 领导方式

二是决策者与决策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三是决策层次理论强调需要分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 W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群体成员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是指群体权力的分配关系 需要层次性原理。 (4)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即个体身外的诱因;(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种类型?按性质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中的个体对于群体和其工作的一般态度,是其满意

34.公平差别阈(EDT)当两个人的条件不相等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现实的难度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按是否自发形成分:正或不满意的程度

时无差别分配与悬殊差别分配都会产生不公平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即需要主导性原理。 程度直接相关;(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感只有十一差别分配才能产生公平感。而这个适 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4) Y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按需激励的沟通过程一般包括的七个要素:发送者、接收宜、合理差距的量值我们用“公平差别阈”的概39.领导的功能主要有哪些?领导活动的目的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原则,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奖惩相者、信息及其编码和解码、沟通、反馈、障碍、背念与值来表示也即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刚是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通过实现以下功能来完成 结合的原则,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内在景。(信息除了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直接进行传能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值 领导的基本任务: (1)创新功能,主要包括组织40.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1)激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严格管理与思想工递之外,还可以借助某些媒体进行传递。)

35.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结构合理化是指组领导方式的创新与组织成员的创新两个方面 (2)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作相结合的原则。

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激励功能 (3)组织功能 (4)沟通协调功能 (5)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 Z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功能能有效发挥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组服务功能 责任感等。(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行为的自发性,行为的因果性,行为的主动性,行队(10~15人组成)、多功能型团队和虚拟型团队 织的指挥系统与意见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并对组 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为的持久性,行为的可变性。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1、清晰的目标

2、相关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及组织成员的40.组织决策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3) Z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明确组技能

3、相互信任的氛围

4、良好的沟通

5、不断的心理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组织决策的合理性就是组织决策必须符合客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领探索和调整

6、恰当的领导

7、内部支持和外部支

31.投射: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观事物的规律性,其标志有: (1)组织决策体制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 也并不导者选聘,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科学运用领导持

32.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的科学性 (2)组织决策者的素质的现代化 (3)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度内激。(4)艺术。 高绩效的团队的建设:

1、工作团队的规模和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组织决策民主化 (4)组织决策手段科学化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 Z组织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目标明确、人员结构

2、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归属感

3、领导

33.决策智囊团:智囊团是一种在组织系统中36.简述组织科学的组成部分。(1)组织行为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功能齐全,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与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

4、有控制的授权和信息共独立于决策者之外,但要站在决策人立场上进行研分析层次。主要是对个体、群体、领导的心理与行 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有享

5、有效的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

6、提升团队的究的决策参与团体,它在研究和论证决策方案时,为的研究。 2)组织理论。是指对传统的、行为的36.简要说明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既要有情商

7、适当的资源和培训教育

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对方应该怎么办,怎么和现代的组织理论的特征、理论原则、依据等的研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边缘性学合理的文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明确和落团队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途径、角色界定途办最合理或最符合课题交办组织的真正利益。 究与评价。 (3)组织发展分析层次。是对组织发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一、边缘性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径、价值观途径、任务导向途径

34.客观不公平感: 由于客观不公平的现象而展和组织改革的原理、组织结构改革、组织制度改

二、两重性

三、应用性 制度。

引起的不公平感 革、人事改革的技术改革与任务改革等的研究。 (4) Z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内在动因: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的内容划分:目标

35.组织发展: 是由最初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层次。把行为科学理论运用于工37.组织对员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职冲突、认识冲突、情感冲突和程序冲突

2、以冲突些方面进行小范围变革或修改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作的研究。 方面?

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能的转变,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外在表现出来的激烈性程度划分:论辩性冲突、战斗性实际含义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37.简述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作用。(1)良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动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环境的变动,管冲突和竞争性冲突

3、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影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的和全局的,旨在提高好的工作绩效会得到应得的奖励,努力会带来工作识、新技能的能力,在事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理现代化的需要。 响划分:功能正常性冲突和功能失调冲突 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 上的成功,这是组织的奖酬制度应体现出来的 (2)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及改变环境,这是 Z组织柔性化特点的表现?柔性化组织:指组

3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是组织中以及组织与参与管理在管理中要得到具体体现。 (3)组织应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关键。

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织结构的柔性化,即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冲突的层次:个体层次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员工内因控制发展。 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4、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和个人内部的冲突)、群体层次冲突(群体之间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38.简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P102) 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表现为:集权化和分权化的冲突和群体内部的冲突)、组织层次冲突(组织间

32.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以感觉器官为工具,观因素。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的作38.影响从众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群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的冲突和组织内部的冲突)

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用下所产生的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影响从体的气氛

2、其他的竞争性

3、群体凝聚力 Z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激发组织的创

推测人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众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 (1)智力因素。智力水 新,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危机管理与风险冲突形成的过程(美国行为科学家庞地):

1、

33.群体转移是指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下越低下,从众行为越是明显。 (2)情绪的稳定39.建立组织文化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目管理,知识管理,工作生活质量,创建学习型组织。 潜在冲突或冲突的潜伏期阶段

2、知觉冲突或冲突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性。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者,要么极易从众,要标原则

二、价值原则

三、卓越原则

四、激励原则

五、 的认知和个性化阶段

3、意向冲突或冲突的行为意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么拒绝从众;当个体情绪高涨或低落时也极易发生环境原则

六、个性原则

七、相对稳定原则(P436)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种类:

1、以应用光度为原向阶段(竞争、协作或合作、折中或妥协、回避、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从众行为。 (3)自信心。自信心差的人常借从众 则的分类(1)理论性研究(2)应用性研究(3)迁就)

4、行为冲突或冲突的显在阶段

5、结果阶段

34.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4)个性特点。服从性40.简述组织行为科学化的内容。

一、组织结服务性研究(4)活动性研究

2、以研究目标为原或冲突结果的影响阶段(单就冲突双方的关系来看,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5)人际关系。一构合理化

二、组织运行有效化

三、组织行为心理化 则的分类(1)描述性研究(2)因果性研究(3)冲突的结果可以归结为胜-胜、负-负和胜-负这三

35.组织行为科学化也就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般情况下,人际关系好的人容易从众。预测性研究 种形式)

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39.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3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

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组织行为学的七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冲突管理的策略(托马斯于1979年提出了解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组织环境和更高破坏性的,或者说,互动行为的结果具有积极和消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沟通能力、管理差异能力、团队管理能力、 决冲突的五种策略):

1、回避

2、竞争

3、迁就

4、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 极两种情况。当群体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互动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管理道德能力、文化管理能力、管理变革能力。 折中

5、合作

31.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就是用心理学原就表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32.规范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

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就会产生破坏的互动。 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1)先天遗传的生理素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40.简述需要的主要特征。(1)指向性 (2) 质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前提(2)社会因素是个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

32.事业生涯的设计是指对个人今后所要从再生性 (3)交替性 (4)转移性 (5)发展性33.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涉及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社会实践活动是个

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负担的工36.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答:它从人三种关系一是各种功能角色之间的关系二是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领导的职能:

1、指导职能

2、成就导向职能

3、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一次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研决策者与决策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三是决策权力 协调职能

4、支持职能

5、激励职能

6、社会职能 的过程 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的分配关系 个性测量的方法:

1、问卷测量法

2、投射测量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具有全局性,管

33.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情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 法(墨渍图、句子续完测试、主题统觉测试TAT)

3、理具有局域性。

2、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的产出为止 34.公平差别阈(EDT)当两个人的条件不相等情景模拟个性测量法(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练前性

3、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

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37.简述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作用。答:时无差别分配与悬殊差别分配都会产生不公平习、一次“公文处理模拟”练习、“决策模拟”练领导者的权力:强制权、奖赏权、合法权、亲

34.冲突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事于

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感只有十一差别分配才能产生公平感。而这个适习) 和权、专家权

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而产生消极事业成功的基础;

2、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

3、宜、合理差距的量值我们用“公平差别阈”的概

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念与值来表示也即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刚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领导理论的当代发展:

1、领导归因理论

2、魅

35.职业生活质量是指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依据;

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能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值 整体性(知觉的连续性、知觉的接近性、知觉的封力领导理论

3、交易型领导于变革型领导

4、领导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作;

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和 闭性、知觉的相似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替代品理论,自我领导与超级领导

31.面谈法: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表插着开发计划;

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35.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结构合理化是指组织恒常性

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内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功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

1、接近原则

2、相似原组织变革的模式:

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

32.群体间互动: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38.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有哪些?答:(1)群能能有效发挥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组织则

3、闭锁原则

4、连续原则 革

2、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体凝聚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的指挥系统与意见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并对组织 (设备的更新、工艺程序的改变、操作程序的改变、

33.领导的资源控制权:指人力、物力、财力来更多的信息,但这种群体领导是否不鼓励群体成目标的实现、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及组织成员的心知觉形成的主观因素:

1、兴趣

2、需要和动机信息沟通系统的改革、自动化等)

等资源的分配权力,包括:决策权、人事权、指挥员提出反对意见,尚难确定。(2)群体领导理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3、个性特征

4、经验

5、情绪状态 来自个人的变革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职业权、财务审批权、物资分配权等,是领导对组织和者的行为。如果群体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 社会知觉的偏差: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认同、隐讳的不安全感、依赖性)

2、经济上的原下属人员控制的手段。自己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36.简述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主要表现和来源。效应、对比效应、刻板效应、煮蛙效应 因(担心技术变革后被解雇、担心因职务改变而降

34.组织的管理层次: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法,并进行更多讨论。 (3)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 薪、担心增加劳动强度但收入不变)3心理和行为形成的组织纵向层次的等级层次。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这种社会价值观含义: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需要上的惯性

35.工作生活质量: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 (4)属性。这钟两重性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来自组织的变革阻力:1.组织结构2.、资源的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限制

3、社会因素的抵制

需要的程度。 同的方案减少。 37.简述社会知觉的内容。1.对他人的知觉:态度的概念:是指个体对歌中事物和现象所持对待组织变革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具有变

31.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39.简述在管理实践中有效应用强化手段应遵对他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能力等的知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革成功的信念2.了解现实,预测未来

3、主动变革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循的原则。答:(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要把国家、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态度的特点:

1、态度的社会性

2、态度的针对

4、激励学习,鼓励建议

5、修匀

6、缓冲

7、阻止 作出描述和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 企业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2)要及时因果关系的知觉。 性

3、态度的协调性

4、态度的稳定性

5、态度的间

32.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反馈和及时强化;(3)要使奖酬真正成为38.群体互动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所谓群体互接性

6、态度的两极性 工作设计:

1、工作内容包括工作的多样性、首先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种,他认为人们之间强化因素;(4)要多用不定期奖酬,少用动: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自主性、复杂性、常规性、难易性、整体性等

2、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定期奖酬;(5)奖惩结合,以将为主。 用。群体间的行为如同群体内部行为一样,当他们组织承诺的决定因素:

1、个人特点

2、角色状工作职能包括工作责任、权限、信息沟通、工作方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赞许、声望、符号等非40.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置于组织环境的相互联系时,需要保持、维护和加况

3、工作的某些特征

4、工作经历。 法、斜作要求等

3、工作关系包括与他人交往的关物质商品的交换。 哪些方面?答:动机和行为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强群体在组织的地位、权力和利益分配,参与对组工作压力源:

1、工作负担

2、工作条件

3、角系、建立友谊的机会、对班组工作的要求。

4、工

33.非正式领导: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系,其复杂性表现在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织资源的占有。同时,由于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色冲突与模糊

4、人际关系

5、组织变革

6、攻击行作结果或绩效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2)需要,各群体间必然存在客观的依从关系 为

7、工作与家庭冲突

8、价值观差异。 与效益

5、工作结果的反馈等。

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 (3)好的动机可39.简述途径—目标理论的原理和指导原则。

34.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4)错误的动机原理: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的指缺乏性挫折包括:物质缺乏、能力缺乏、生理组织发展趋势:

1、高速度

2、组织扁平化

3、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组下属建立明确的工作条件缺乏、经验缺乏、感情缺乏等。 组织运行柔性化

4、组织管理人本化

5、组织协作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36.简述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诸多因素的根据挫折情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需求挫折、团队化

6、学习型组织

3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影响。 行动挫折、目标挫折。需求挫折主要是指内在需求组织文化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领导者要创造条件,清除工作障碍,得不到满足所带来的心理挫折感。 学界提出

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基础 4文化为社会结构提供了材料和蓝图 5社提高工作满意度,满足下属的需要和成长发展机会。 挫折防卫的机制:攻击性防卫机制、自我防御从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显性和隐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首先规范的总和。 会和组织的文化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内容。1.组织的目标或宗防卫机制、自我逃避防卫机制。 性两大类

1、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组织标志、工

31.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37.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条件。1旨;2.共同的价值观;3.作风和传统习惯;4.行为提高个体自我挫折承受力:

1、正确认识挫折

2、作环境、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行为

2、隐性内容:价和行为倾向。 组织战略 2权力结构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规范和规章制度。 正确归因

3、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

4、创设一定的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精神

32.群体促进效应群体促进效应也称为群体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D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挫折情境

5、心理上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

6、建立美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三个“硬性S”,即助长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物理工作环境 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随着和谐的人际关系。 战略、结构、制度。

或在场旁 38.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目前主要要解决社会 组织文化的维系:

1、经理和团队注意过程

2、

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一种现象。 力的强弱 2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公正、公平和正义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政府创造性行为的特点: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事件和危机的反应

3、模范作用、教育和指导

4、

33.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推进组织改革 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与之的沟通渠道。主动性。 奖励和地位的定位

5、招聘、选拔、提升和解聘

6、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关系 5有利于吸引人才 H何谓激励?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创造性行为的类型:技术发明性、科学发现型、仪式和典礼

道德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容。1组织变革的内容激励是指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艺术塑造性、组织管理型。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价值标

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与规模是选择组织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准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1)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和施的总和。 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组织变革内容目标激励,工作激励,持股激励,榜样激励,荣誉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类型:按照个人对职业生舆论(2)树立典型人物和英雄人物(3)加强相关

34.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a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 激励,组织文化激励,危机激励。涯规划的决策风格,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类培训计划

3、提炼定格(1)精心分析(2)全面归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b技术方面的改革 c人事方面的改革 d影响环境K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研究程序的型分为四类:依赖宿命型、冲动直觉型、犹豫逃避纳(3)提炼定格

4、巩固落实(1)必要的制度保物的其它方面的改革 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型、系统理性型。 障(2)领导率先起示范作用

5、丰富发展

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1目标导向功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职业生涯前景筛选:需求筛选、能力与能力倾

35.组织的亚文化组织的亚文化是指大组织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创新功能 5约束功能 未来的预见性。 向筛选、工作价值观筛选。

上一篇:分公司合作经营协议书下一篇:骨科护士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