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不佳,存在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课堂管理不恰当等问题,致使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效果差,其他方面也未能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着重分析和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学教学课堂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学课堂管理论文 篇1:

科学教学的有效课堂管理

摘 要:教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既是教师教学思路得以贯彻的保障,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收获学习成效的前提。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活动,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防止课堂失控,是组织教学的关键。一旦课堂失控成为事实,教师将不得不面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情绪浮躁、容易滋生一些安全事故等问题。

关键词:规则;课堂效率;教育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28种之多,课堂管理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管理是对课堂诸多因素进行有效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师生的互动为中介,以学生的自我調控为基本目的,最终促成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施的过程。

一、有效课堂管理的特征

一个管理良好的课堂是由一整套程序和惯例来构建的。程序和惯例构建起了课堂,使得种种课堂活动能轻松有序地进行。这些活动包括实验、记笔记、参加团队合作、班级讨论、游戏以及生成课堂资源。

管理良好的课堂应包括以下特征:(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专心致志地学习;(2)学生知道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且一般都会成功;(3)相对来说时间浪费很少,混乱和教学中断也就少了;(4)课堂环境以学习为导向,并充满了轻松宜人的氛围。

二、如何拥有一个管理良好的课堂

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偏低,不少孩子把科学活动特别是动手实验当做游戏而非研究。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流于嬉戏而非求知时,课堂活动就容易呈现出无序状态,热闹有余而理性不足。课堂上失去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我们的课堂和课间就没什么两样了,更无从谈起课堂效果和成绩。所以每个老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巧。

1.预备要充分

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不容易调控的实验课尤应如此。做好课前准备需要重点把握两方面,一是要分析教学内容,了解教育活动中需要了解的科学原理、典型实验及操作方法等。教学内容并不是孤立的,有的是上一个活动的延伸拓展,有的是下一个活动的铺垫,前设实验需要怎样的操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不影响后续实验,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考虑。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还要对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器材进行必要的操作说明。

2.制定规则,通过规则进行教育

明确的规则能够保证课堂的一致性。学生更希望了解规则、后果和奖励,而不愿意有一位临时随意改变规则或增加规则的老师。规则要在问题发生前设定,这样就使全班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期望什么行为。如果在问题发生后才制定,这使得规则带有惩罚性的感觉。

3.违反规则要承担后果

后果是指一个人遵守或违反规则所引发的后果。后果并不是惩罚,而是指一个人做完某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他们违反了某个规则,他们不是在受惩罚,而是他们有意识地选择某个规则并接受由此引起的后果。因此,最好多花一些时间来讨论后果而不是规则,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或选择会产生后果,人生就是一系列后果,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1)消退策略

依照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当消除强化时,个体的行为就可以被消除或降低。对于那些意图吸引教师注意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干扰往往成为对其行为的“奖励”,并强化了这种行为。因此,当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的扰乱行为时,如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严重,不影响上课,或对其他学生造不成干扰,那么就可以忽略它,不予过问;或暂时推迟干预的时间,使其因达不到目的而自行减少这种行为。

(2)暗示策略

课堂管理中的暗示是一种在师生不存在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教育方法,包括言语性暗示和非言语性暗示两种。

言语性暗示包括运用特殊的语气和语调、一语双关、幽默等方式。例如,在“认识水的性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对水的观察顺序出现了偏差:有些学生先用手感觉水的特征,又用嘴来尝味道。这时,教师并没有大声斥责学生,而是对学生说:“许多家长都爱喝茶,洗完手的水能不能再冲茶呢?”学生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教师接着又说:“那么,我们在观察水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的‘出场’顺序是不是要事先考虑好呢?”学生都会意地点点头。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观察一杯水时应该看、闻在先,然后是尝,最后才是用手摸。

我们都希望课堂充满民主的氛围,学生在这里自由地表达观点,热情地帮助别人,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仅表达自己还努力倾听别人、称赞别人,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环境井井有条,所有材料齐备,就连课桌椅都为高效的学习而摆放,到处充满了安静却积极的气氛。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洛比尔.美国小学科学活动设计示范[M].华夏出版社,2004.

[2]丁邦平.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周赞梅,余炜炜.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 薄跃华

作者:周李杰

科学教学课堂管理论文 篇2:

探析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不佳,存在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课堂管理不恰当等问题,致使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效果差,其他方面也未能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着重分析和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阶段 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应用灌输式教学或一刀切教学方法的现象比较常见,这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大量知识,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其他方面发展,即不利于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也不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对策,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科学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他们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提升。

1 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1.1 提高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

首先来说,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成长特点,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加之他们自控能力不强,很难长时间专注地、认真地、有效地学习枯燥的学科知识。而在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紧扣教学内容的特定情境,亦或借助视频、图片或动画等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势必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学科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1]。

1.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探索性、抽象性,这就使得科学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还未成熟,致使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比较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感、厌烦感。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则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具体的事物来解释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知识学习效率。

1.3 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单纯地依靠教材来策划和实施科学教学,会显得教学内容比较局限,难以让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科学,发现科学的神奇之处、奥秘之处,进而对其产生兴趣,真正热爱和喜欢学科知识学习。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则能够使教师借助多种渠道来获得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来筛选适合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图像动画、文本等等,将其恰当合理地融入到科学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够详细地解释科学原理、科学现象等,使学生有效学习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呢?

2.1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有利情境

无论是认可课程学习,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驱使下有效学习,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应巧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采用适合的方法或手段引出科学知识,那么学生势必能够接受并参与知识学习与思考[2]。例如《日食和月食》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了日食和月食的影像资料,在教学伊始播放影像资料,这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月亮会产生变化呢?以此来引出新课内容,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2.2 借助信息技术演示科学知识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还应当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来演示知识,以便将抽象的、理论化的科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真正吸收和内化。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教学时,无论教师如何解释风的概念、风向及风速,学生都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此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生活实例,即用运视频呈现不同风向的风吹彩旗的现象;不同风速情况下大圆球被吹动程度等等。通过形象化的演示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风、风向及风速的概念[3]。

2.3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优化调整小学科学教学之际,还应运用信息技术来获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知识学习、思考、实践,以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创新探索,促使他们不仅收获知识,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实践能力等,为使他们良好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3 结语

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来展开科学教学活动,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呈现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知识,最终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元明.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21)50-50.

[2] 刘晓棠.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121.

[3] 董丽丽,徐凯.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03)146-147.

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德景园小学 (湖南省常德市 451000)

作者:杨静

科学教学课堂管理论文 篇3: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微调与优化对策

【摘 要】学习小组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致于出现诸如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讨论问题不恰当等问题,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因此,本文以初中科学为例,首先指出了学习小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病,随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学习小组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科学 学习小组 存在问题 优化对策

初中科学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而且可以培养起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善于探究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学习小组还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科学引导开展学习小组学习,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必备技能。

一、当前学习小组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学习小组一方面能够营造相对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发挥组间竞争效应,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也有一定作用。许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虽然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掌握学习小组的具体操作方法。尤其是在小组成员的划分上,單纯以成绩或座次作为标准。这样一来,各小组之间实力差距过大,教师在安排科学讨论问题后,有的小组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答案,有的小组则百思不得其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别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保证各个小组的整体实力保持一致或大体相等,成为关系到学习小组学习成败的关键。

2、滥用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虽然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占用较多的时间。尤其是对初中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部分教师只看到了学习小组的利好方面,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盲目采用学习小组,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准备公开课讲课而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例如,讨论课题的选择是关系到学习小组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部分教师在课题设置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教学目标设置也不够准确,特别是公开课程设置比较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兴趣。还有的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导致学习小组课变成了学生间的“聊天课”,个别学生打着“讨论问题”的幌子谈天说地,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学习小组的主题不够明确

在实施学习小组时,明确的主体可以对学生的思維起到引导作用,从而确保学习小组和课堂教学能够按照教师的设计思路来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没有设计一个明确的讨论主题,这就容易导致个别学生或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不能把握学习的重点,出现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新课程改革后,浙教版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得到了优化,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师在开展学习小组时,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为统领,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中心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传统课堂下科学学习小组运用的优化对策

1、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分组

科学分组是保证学习小组能够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基础。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除了科学学科的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织能力等。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然后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平均,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力也有积极作用。例如,每个小组要有一名性格活泼的学生,负责带动学习小组氛围;还要有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攻克难题等。各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才能确保学习小组取得实效。成员分配作为学习小组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也是确保学习小组能够高质量开展和确保科学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基本前提。

2、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在学习小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职能被弱化,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主动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课题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由组长根据本次学习小组的内容,进行成员分工,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在讨论期间“滥竽充数”,确保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这种分工合作的学习模式,还有助于发挥各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所长,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喜爱,这也是我们开展学习小组学习的初衷。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发挥引导,以保证分工合理。在分工结束后,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酌情调整,以保证小组分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进行《能量转化与守恒》公开课程的学习小组时,需要按照座位将学生划分小组,对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3、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学习小组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教师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讨论主题的设定、具体的流程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提前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学习小组准备时,应首先明确本次讨论的主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灵活的讨论设计,提高学习小组的趣味性。充分的准备有利于保证学习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准备工作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进行实验类(电流的测量)的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具;对于理论性(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的学习小组,教师要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师课前准备越充分,则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高,学习小组的成效好。

4、给予中肯的课堂评价

在学习小组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公正、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在学习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而且也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表现较好、讨论积极的小组给予鼓励,对于组织无序、纪律较差的小组给予批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根据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找出学习小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开展学习小组时加以注意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习小组结果应当保持开放的态度,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兴趣也有积极帮助。

三、大数据下运用智慧教室提升学习小组学习实效

智慧教室是“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对于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随堂测验、启发思考是教室常用的教学手段,而借助于智慧教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则为教室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因此,数字教育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室必须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系统的使用方法。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智慧教室的运用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平板推送学习小组结果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科学的课程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科学学科教学成效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智慧教室,实现教室甚至是全校的无线网络覆盖,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并配备耳机等基本学习设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资料、课件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下载学习资料,或是在线完成测验;另一方面,教师還可以将平板教学和学习小组结合起来,利用平板推送学习小组的结果,从而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这不仅对于学生集思广益、发散思维也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也符合初中科学的教学精神。

2、运用抢答实现学习小组下的个性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各个小组之间也能够相互竞争,在课堂上形成一股相互“较劲”的向上风气。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良性竞争的效果没有得到凸显,学习小组更倾向于组内的合作学习,组间竞争被弱化。通过实施智慧教室,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则为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性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抢答的形式,调动班级内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现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随后提出问题:“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不同?”、“我国常见的气候灾害有哪些?”等。让各个小组进行充分的组内讨论,并以抢答的形式,对所提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3、云端实现学习小组的课外交流和翻转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学科,要想提高该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时间,更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師很少对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管理,这就容易造成课外时间的浪费。而通过运用智慧教室,教师可以借助于云端设备实现对学生课外小组学习的科学化管理。例如,许多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后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个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是无法解答的课后习题。由于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云端平台,学生即便是在课外也能够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外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云端平台的推行,还能够实现师生角色的翻转,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积极效果。

学习小组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学习小组能否真正发挥实际的应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为进行科学公平分组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学习小组时的课堂秩序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探究和问题讨论中。最后,对学生学习小组表现进行公正的评价,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小组教学的完善和优化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周立波,喻玉明,曹荣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上学习小组教学案例分析——以《组织行为学》课程为案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7-8.

[2]陈鹤松,张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小组学习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反思[J].高教论坛,2016(8):79-82.

[3]朱旭彬,王祥斌.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学习小组活动的误区及其优化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2):16-18.

[4]吴兆保,周佳慧.初中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4(11):160.

作者:赵俊标

上一篇:作文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伤情鉴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