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

2022-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

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摘要: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所在,但是在如何操作、如何实现及如何构建系统的政策体系方面还缺乏具体的研究。文章致力于分析研究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并为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建议,为新时期新阶段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思路和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创新;产业升级

如今,产业集聚区处处生根,发展如火如荼。洛阳市作为老牌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发展起步较早,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与区位优势,利用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的强势产业大多数都是工业制造业,实力强大,是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同时洛阳产业集聚区也存在着类似产业定位不明确、龙头企业数量匮乏、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驱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除了自身建设存在不科学合理的因素,未来继续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等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洛阳市当下正处于实现自身崛起的关键时期,集聚区的经济发展在整个洛阳市占据很大的百分比,发展集聚区经济是发展洛阳市经济的重头戏,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

一、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现状

目前,洛阳市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4年将一些专业园区升级为产业集聚区,目前已成功建立和发展了17个省级产业集群。被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的是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这两个对其他集聚区的发展起带头作用;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洛新产业集聚区、洛龙产业集聚区、宜阳县、新安县、偃师市和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属于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发展良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了洛阳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精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定位明确、带动作用明显、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群。

(二)四个代表性的集聚区

洛阳市目前共有17处产业集聚区,有些集聚区类型雷同,因此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区,以小见大,从而了解整个洛阳市的集聚区发展状况。

1. 洛新产业集聚区

2018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入选“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目前区内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60余家,已形成以新强联风电轴承、中原矿山机械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设立的创业服务中心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2.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洛阳高新区于1992年设立,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速公路网密集,物流发达。结合洛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硅电子材料和钛钼钨类新材料,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并参与生物制药行业。高新区作为洛阳的核心区域发展势頭猛烈,洛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新区的发展。

3. 洛阳工业园区

洛阳工业园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4年成立,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物流业十分发达,有很大的区位优势。主导产业是动力装备制造,同时重点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国内一流动力设备制造基地。

4.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的支柱产业是炼油产业,发展化学新材料等衍生产业,是整个河南省唯一一个以石油化工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截至2020年,集聚区积极承接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在于将炼油规模扩大一倍,并试图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

二、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定位不明确、 层次偏低

分析研究国内外比较成功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发展良好的集聚区内一般会存在一两个较为强势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上下游产业围绕着主导产业开始逐步形成,进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得以形成,集聚区内的企业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这条产业链上进行分工协作,有力推动了相关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洛阳市大多数的产业集聚区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时,为了迅速扩大集聚区规模,对有意愿加入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敞开大门来者不拒,为了完成相应的指标,并不看合作企业的质量,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缺乏联系和共同利益,彼此之间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集群。早期工业企业的情况大多如此,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更晚,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多的支持投入。除了洛新产业集聚区等少数集群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大部分都是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应商关系。

(二)龙头企业数量匮乏

根据产业集群规律,以主导产业为支柱,以龙头优质企业为核心,逐步形成完善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模式是一个产业集聚区成功的关键,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得以产生,进一步巩固集聚区的发展,集聚区在主导产业方面技术遥遥领先,并逐步转变为技术驱动的发展方式。

当前洛阳产业集聚区缺乏具有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大的龙头企业。大部分集聚区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区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整个产业带动作用小,因此与这样的发展模式还有很大距离。

(三)创新驱动力不足

集聚区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集聚区尚未形成技术创新体系,整个洛阳市内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孵化中心数量较少,企业缺少与高校和科研所的交流合作,因而难以为自身发展建设引入先进技术和优质人才;其次是集聚区内没有形成与自身科学配套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洛阳是一个人才流出型城市,缺失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机制,集聚区内技术专业型人才和技术熟练型工人数量不足以支持区内企业的发展,人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最后是知名品牌、大企业和大项目的产业支撑力不强,除了高新区和几个老牌集聚区外,洛阳的大多数产业集群缺少创新力强的优质企业,产业技术创新难以形成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的引领带动效应,难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到洛阳定居。

(四)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产业集聚区整体规划的科学合理程度不高,缺乏生活和服务等支持功能,没有对主导产业上、中、下游产品和水、电、气等公用辅助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因而相关成本会有所上升;产业集聚区的物流运输、环境保护、政策扶持、服务支持等衍生服务对于集聚区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集聚区对这些缺少有效的规划;并且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视不够,技术、人才、信息等服务支撑体系相对滞后,缺少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一些企业难以招到技术熟练工,并且缺乏高水平培训员工的机构,难以使员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融资平台的投入不够,平台融资能力不足形同虚设,使得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创业难,发展受限;缺乏公共机构对整个产业集聚区内各种贸易数据等指标的统计并进行科学分析,没有对区内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区内企业污染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地控制,成为了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三、增强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很重要,政府应该为市场有序运行提供更好的条件,致力于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不是干预企业经营和操控市场。政府应结合当地实情,充分了解集聚区发展现状,科学分析,因地制宜,服务于洛阳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

1. 转变集聚区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方式以营业收入、投资强度、建成面积、税收等为主,这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初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必须提高增加创新能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研发投入、专利量等指标的权重,转变成以质量指标为主的考核方式。随著集聚区的不断成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不断得到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在起步阶段之后应该降低新增建成区面积指标的权重,提高能耗和排放等质量指标、高新企业营收比重等指标的权重,新增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项目比重、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专利量和服务业等指标。及时转变考核方式,才能最准确的评估集聚区的各项指标,对集聚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才能有更清楚地认识。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区对洛阳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投资,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投融资公司和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的信贷额度,重点扶持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小企业;投资建设招商引资和资金融通平台,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质量,扩大资金融资平台资本规模,提升企业运作能力和建设水平;加强项目谋划,根据产业链制定招商目录,努力扩大融资规模,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二)推动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

1. 重点发展主导企业

一个成功的集聚区应该是以主导产业为支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强大的主导产业必然能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集聚区的发展,使产业集聚区更具特色。产业的多样化更能提升集聚区的发展效率,集群内不应只有一个产业,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也应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加以支持,增强集群的综合性和稳定性。

因此,洛阳各产业集聚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综合分析集聚区发展现状,比较集聚区内各产业的发展前景,明确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及定位,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投资,突出产业特色。同时,重点培育集聚区龙头骨干企业,将区内企业介绍出去,延伸产业链,并为集聚区引进龙头核心企业,推动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2. 提高企业入驻门槛

产业集聚区在引进企业时,应对要加入的企业有清晰科学的判断,不应盲目扩大规模,应限制低水平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坚决推进现代产业改造升级优化;积极引进科技创新型的优秀企业,加大高新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致力于形成关联度高的集聚区,这样的集聚区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3. 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

相比沿海发达地区,洛阳高校数量较少,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是一个人才流出型城市,当地大学生留在洛阳的比较少,而且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人才强国,科技的创新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应该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重点培育当地大学生,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培养接班人。同时,必须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吸引渠道,加强洛阳市产业集群人才发展的整体协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专业能力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抓好高科技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集群人才发展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博阳.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生产效率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7.

[2]张艳红.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社科纵横,2014,29(04):38-40.

[3]董大鹏.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组织机制探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4]王帅力.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演进机理及绩效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张占仓,陈群胜,沈辉,闫国平,高现林,杨迅周.河南省安濮鹤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03):377-383.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作者:岳雪纯

第2篇:衡阳市2个低集聚区传统村落活化建设路径探讨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但有部分低集聚区传统村落因其位置和重视程度等原因,发展处境较为艰难。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宝盖村、草市村2个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针对低集聚区传统村落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不同于以往传统村落活化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集聚区传统村落;活化发展;湖南省衡阳市宝盖村;湖南省衡阳市草市村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有机载体,是当地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活的活化石,其传承了先辈们的智慧,记录了自然、历史、社会的更迭,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但随着城镇化的建设,传统村落快速减少。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守护民族根基,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门于2012年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项目,2014年保护传统村落政策和扶持资金进一步深入落实。截至2020年底,我国分5批共公布了6 819个传统村落,对所有公布的村落实施挂牌保护,中央财政支持。在国家的重视支持和保护下,传统村落颓废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些传统村落集聚区域在国家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仍有一些传统村落,尤其是一些低集聚低密度区的传统村落在城镇化的冲击和现代商业化的夹击下,还未找到合适自己村落特征的活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

1 概况

湖南省传统村落多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即湘西地区和怀化地区,占湖南省传统村落总数的50%以上,这些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低,传统村落多而完整,加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保护、精准扶贫的倾斜,传统村落的生存处境相对优化。其他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相对较少,尤其是长株潭地区传统村落总数不到10个,该地区的传统村落(如张谷英村)的发展因较发达的经济和较密集的人口难以维持传统村落的原状,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得以享受到城市发展红利,获得了一定人流量和关注度,村落发展建设较好。还有一部分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不到湖南省平均数,经济处于中等偏下地区,对村落建设和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村落本身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以致这些同样被评审在册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略为滞后,如衡阳市的宝盖村、草市村等传统村落,其活化发展问题需引起重视。

宝盖村位于湖南省衡南县宝盖镇人民政府以东0.5 km,距衡阳市区东南约45 km,境内有312国道通行,在村人口不足千人。宝盖村现有耕地209 hm2,其中公用地18 hm2。宝盖村最著名的是宝盖楼古民居建筑群,占地约2 hm2,始建于北宋末年。整个建筑群为砖木结构,呈封闭式构造,由牌楼屋、大屋场、探花庄、安里屋4大古民居构连而成,民居建筑雕龙画凤古香古色,是衡阳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极具史料价值和文保价值。宝盖村所在的宝盖镇风景秀丽,分布有衡阳地区最大的丹霞群菩萨崖,丹红如霞、延绵不绝的菩萨崖中青山玉树笼霞,高湖碧波荡漾,油菜朵朵灿烂,有诗人称其为“人类最后的世外桃源”。蜿蜒的衡炎古道是古代朝廷祭祀炎帝的衡阳市最早、最长、遗迹最多的古道,是古代朝廷祭祀炎帝的御祭大道和盐茶商道,古道风景迷人、民风淳朴。此外,宝盖村还有三峰寨、双河口鼓龙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草市村位于洣水及其支流永乐江汇合处,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下辖村,占据水运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自古就是洣水流域的鱼米之乡,物资集散中心。草市古镇街道顺水而建,倚坡而上,由东南向西北逐级延伸,呈棋盘结构。草市街原为周边乡镇赶集聚集地,青石板街面,青砖青瓦两层楼阁沿街铺面,中间穿插一些祠堂、戏台、庙宇等古代居民所需生活场所。古镇中有“八仙下棋”“中州红桔”“三江映月”等古景18处。草市北面有孤峰灵山,山上古木繁多,并建有灵山庙、神行宫、古戏台及中州书院等古建筑,山脚有终年不涸不溢、冬暖夏凉的灵山神泉[2]。

2 问题

从硬件方面来看,低集聚区传统村落有着与全国其他自然村落一样的共性问题:由于劳动力的净流出,村中建筑及各项设施尤其是古民居建筑均有因年久失修而落败或矫饰过正而失真的现象。宝盖村的宝盖楼是当地镇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和宣传对象,对其的保护也极为重视,但由于长年来无人居住,仅是表面管理,一些墙面、雕花等已逐渐脱落,一些牌匾、门当逐渐流失,后期维护也难以做到“以旧补旧”。古民居建筑多为留其形失其魂,仅是一个供游人短暂参观即离开的空心壳。而古民居建筑周边更是成为一些投资商、开发商抢占的地盘,很多建设直接开挖,毁田造房,经济利益优先,破坏了古民居的环境氛围。宝盖镇为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人群,打造了油菜花田的黄金海公園、银杏公园、梦缘山庄、有机茶园等人造景点,但景点公共设施配备与大城市相比又不够完善,公厕数量少、卫生标准较低。草市村的传统古建筑群距离衡炎高速10 km左右,昔日草市街人流如潮的繁华景象早已消逝,只留下空旷的青石板街和已腐朽的铺面。原草市街上的人都住进了新街上新建的红砖房,明清时期人气旺盛的“赶春社”也在现代商业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其他古建筑如灵山神行宫、演武坪、中州书院等也还处在改造待建中。

从软件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1)政府层面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乡村振兴、保护村落的政策措施,但针对性的有效政策少,执行中“一刀切”的情况多。宝盖村依照振兴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在古民居建筑群周边毁田修建拟古建筑,大力打造网红景点,反倒造成了结构性破坏。草市街“异地搬迁”,原有街道年久失修,加速衰败。2)资金上,政府对传统村落投入了一定的扶持资金,但相对于以前的短板和欠账还有一定的缺口,且资金的使用多为分项下达,专款专用,难以满足村落维护发展的需求。3)管理上,传统村落过去多为自治,现在由民主选举出来的村长、支书等人管理,这些管理者囿于自身认知,对村落管理和建设缺乏前瞻性和规范性。4)人才上,青壮村民净流出,村落文化逐渐消逝。

3 对策建议

相对于高集聚区的传统村落群,低集聚区的传统在面对传统村落活化发展上有优势,也有弊端:优势是低集聚区的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交通相对便利、村民思路相对活泛的地区,便于承接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溢出红利;弊端是低集聚区传统村落因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关注度不及高集聚区,难以获得聚众效应和虹吸效应,吸引的游客人群少,获得支持度低,容易在低级旅游模式上恶性循环,影响村落发展还破坏村落原有生态地貌。为了保留住低集聚区传统村落特有的生活环境,避免走上传统村落同质化,可从采取以下4个方面的对策。

1)走“微而精”的发展路径。低集聚区的传统村落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是村落及所在区域的大面积有特色的景点较少,适宜做精做细,于小村落中发掘大文章,由面上摊饼改为定点文化赋能,为村落发展添翼。以往传播推介传统村落都过于严肃正式,吸引力不足,在如今的微傳播时代反而不利于传播。传统村落的发展和宣传可以借助小而微的碎片化信息渗透进入群众视野,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形式,展现传统村落精致而有意韵的田园诗意生活,吸引人们目光[3]。

2)走IP品牌化、文创化之路。与高集聚区的传统村落相比,低集聚区传统村落获得长期大额投资机会较少,且过度投资也容易走入过度商业化的误区。低集聚于传统村落建设应减少非消费型产品、体验产品外的其他重资产投入,重点挖掘当地本土文化,打造形象IP、品牌IP,走内容体验为主的发展之路,满足旅游者更深层次的内容体验需求。例如,宝盖乡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濒临失传的唢呐艺术,“龙灯闹春、唢呐祈福”的传统活动,宝盖三宝、宝盖烧饼、宝盖土头碗等一些曾闻名于世地方土特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深入挖掘内容,打造内容体验为主,故事IP、形象IP、品牌IP的头部内容,给游客以沉浸式体验,让久居城市的游客深入体会悠久传统的特色文化韵味,提升村落文旅产品的体验感和延长消费时间。

3)发挥原住民主导作用。传统村落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史迹斑驳的古建筑,更蕴含在逐渐失传的民俗风土人情中。以往的村落开发建设更多关注于硬件设施的保护与改造,忽略了村落软文化传承,使村落沦为了开发者的“空心摇钱树”。缺少原住民生活与参与的村落丧失了发展内生力,应尊重以村民为主体的保护力量,提高村民对自己村落的热爱关注,如以村集体为主体,修缮改进原有居住建筑,在不更改其原有外在面貌的原则下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居住舒适度,鼓励开展持续的农业生产活动和传统的商业活动,如草市交易,让村落老人、手工艺者生产的背篓、木雕等自然手工产品在集市上流通。通过这些生活生产模式的恢复和常态化,让原住民尤其老人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促进传统产业乃至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4]。

4)自下而上发展绿色创意农业。低聚集区的传统村落因产业小、景观零散,难以适应开发商模式,且与村民产权利益常有冲突,这样的村落更适合采用村民自治,从下而上的组织生长模式,走一条突显村落特色、内蕴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意发展模式。以创意生产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技术升级改造原有生产模式,改进经营理念,注重打造沉浸体验式消费,将村落打造的农业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提高消费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的转型增效升级。对于景观资源,要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形成特色景观,将景观审美性与农业发展的生产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起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绿色农业旅游带动作用,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互融,将休闲娱乐、农耕活动、亲子研学等结合起来,拓展农业生产产业链。例如,宝盖村的银杏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可进一步修饰设计,打造壮丽的农业景观吸引游客,但不能仅停留在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半日游,应进一步深挖细作,如利用游客好奇心态,与当地特色民间艺术唢呐、节庆活动等相结合,开展独特且更具深度的观赏体验。还可开展“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让游客体验农业原始耕作、采摘、制作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过程,将吃、住、行、娱融为一体,让久在城市中的人们亲近乡村,回归自然。草市村则可利用历史流传下来的草市交易和丰富独特的景观资源,结合农村手作节、亲子农业体验、亲子财商培养、循环往复的节市活动等,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研学教育及体验消费结合起来,增加游客体验性[5]。

4 结语

千村一面的发展路径和大开大建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一些低集聚区小体量传统村落。低集聚区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应回归村民这个主体,用“动态”眼光看待村落发展,让村民在新时代重构自己村落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培养村民自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外界看到真实的传统村落生活场景,感知传统村落特色习俗文化,获得真实的村落生活体验,使村落有活力,人们有归途。

参考文献:

[1] 郭晋媛.山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民俗学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2):122-128.

[2] 杨立国,刘沛林.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12):8.

[3] 方明,李果,李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南为例[J].智库时代,2019(21):8.

[4] 张暄.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J].东方企业文化,2007(11):124-12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优秀村落建馆工作的通知[A/OL].(2017-02-28)[2020-12-16].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703/t20170310_230937.html.

收稿日期:2021-11-08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活态保护研究”(XSP20YBC398)。

作者简介:谢予馨(1986—),女,湖南衡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E-mail:2682348181@qq.com。

作者:谢予馨

第3篇: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南部,规划面积23.81平方公里,东邻飞机场3公里,南至火车站,西靠白河,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水源充沛,是2008年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国家级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和省级南阳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一目标,抓招商、抓规划、抓融资、抓服务,产业集聚区工业产值连年增速保持在50%以上。

一是抓招商。积极推介优势、包装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共引进各类建设项目70多个,总投资140多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33个;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29个,初步形成了以天冠集团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以二胶厂、迅天宇多晶硅、天羽有色金属压延为主的光电光伏,以防爆集团、中祥电子、鑫特电气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集群。此外,以娃哈哈企业为主的食品饮料,以木兰花、海泳等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去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64%;今年前5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56%;目前在建项目27个,已签约或洽谈项目33个,全部建成后,集聚区销售收入可达到380亿元,实现税利50亿元。

二是抓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已编制完成,正在编制完善下位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投资近2.7亿元修建伏牛路、何屯路、纬三路、经一路,修建供排水管道22.6公里,架设电力线路32公里,铺设通讯电缆

8.2千米,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座、10千伏开关站1座,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项目建设需要,改善了投资建设的硬环境。

三是抓融资。产业集聚区的投融资平台——南阳鑫众投资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资产总额1亿元,与信用联社达成了6亿元的授信协议。同时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及汇鑫、海昌2家小额贷款公司,引进了6家金融担保机构,前5个月已为企业融资2亿元以上。

四是抓服务。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周例会制度、项目进度台帐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优化围墙外周边环境,地材供应由所在乡镇统一组织招标,实现运输户与企业零接触,有效解决了强拉强运问题。

下一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将进一步做好招商、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1个,全年新开工项目达到25个;搞好4条道路及标准化厂房、自来水加压站、排污管理建设,争取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以上;支持二胶厂、天冠集团、迅天宇多晶硅创建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利80亿元。

第4篇: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一、总体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是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区域(简称北区),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4.86平方公里;另一个是南阳市白河南区域((简称南区),于2009年经省政府确认,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2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统筹利用,把其培育成为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 引进工业项目100个,其中五百强企业7-10家,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0个,总投资额8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 培育上市公司3-6家。地区生产总值200-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8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60%;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高新区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60%以上;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产业布局:以光电、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引 1

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立以来,按照“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规划,紧紧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今年围绕主导产业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22个,近期还将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逐步壮大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光学、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2011年已完成投资23.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已建成项目5个,在建项目9个,拟开工项目14个,前4个月完成投资9.4亿元。

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2011年已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 亿元,1-5月份,已完成南区经十路、纬七路、纬八路和北区中南厂路、光电孵化园标准厂房、垃圾中转站建设及河道治理、游园建设等投资3.9 亿元。

四、招商引资情况

以省市大招商活动为契机,不断调整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办法,创优招商环境。按照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采取小分队出击,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方法,形成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开展大招商活动以来,招商成效显著,2011年累计引进、立项、备案各类工商业项目59个,在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4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3亿元。今年1-5月份,立项、备案项目22个,在各类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24.4亿元,其中,合同引资2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2亿元。9个项目建成投产,6个项目落地建设。近期还将有14个后续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富士康与华祥集团合作建设项目、赛亚电子公司电子元器件项目、凯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单反相机镜头项目、拓普金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汇融物流园区项目、东森医药药品配送中心及中药饮品项目、龙腾集团综合物流园项目、河南天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防爆电气研究所扩建项目、南阳防爆集团大型防爆电机专业生产中心项目、中商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项目、防研所国家特种车辆质量检验中心项目、华中电子生产项目)。

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力推进”的上市工作机制,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了《高新区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方案》,在税收、土地、资金、资产重组等方面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确保企业上市提速。目前,陆德公司、三色鸽乳业等公司已经开始做前期工作,路德公司与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合作意向已基本达成。以高新区投资公司为主体,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增强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建立政

银合作长效机制。有计划地引进信达、鑫瑞、百盛、大印等社会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目前,已帮助二机石油、金冠电气、热电公司等企业融资近6亿元。与邮政银行合作,开展“百亿送贷行动”, 为200余家工商户贷款2800万元。发挥国家级创业中心的优势,加大向上申报专项资金力度,为3家企业争得科技部创新基金225万元。

六、管理体制机制情况

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为加快南区建设,区工、管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在机制建设上,建立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对集聚区内省、市和本区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一明确分包领导和服务部门,全程跟踪服务,按照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同时,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工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区工、管委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工作方案。

七、集约节约发展情况

科学编制了发展规划。2009年,在南阳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获得全市展评三等奖,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级审核。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产业、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等规划。目前的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产业

支撑能力。围绕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积极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要求项目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80万元,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项目入驻门槛,对能耗高、污染大、技术低的项目严格控制。切实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按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新建项目节能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情况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功能区的要求,围绕规划建设的科技研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切实抓好物流、金融服务、学校、医院、职工工寓、高档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北区重点实施了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初见成效,已与南阳中心城区融为一体;南区的三个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及美的物流园等重大服务项目已启动,防爆消防车生产项目、龙腾集团汽车配件生产项目、美的工业物流园项目、华阳装备制造项目、河南天力电气设备制造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已经入驻,产城互动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第5篇:2013年河南省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3年,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底,南阳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97.53 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0.9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0.9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45.54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1.4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692.10 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面积2817.40 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初新增1073.20 万平方米和764.90 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4908.10 公里, 比年初新增931.10 公里;修建道路4511.80 公里,比年初新增733.00 公里。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年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0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6亿元,增长12.09%;总额占南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6.9%,对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拉动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5.18亿元,同比增长9.0%,占南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45.6%,占集聚区总投资的13.7%;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9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7.1%,占集聚区总投资的90.7%。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施工项目累计866个,占南阳市施工

项目的32.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635个,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5.7%,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43个,占南阳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7.0%。

年末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达11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84家,房地产73业家,批发和零售业158家,住宿和餐饮业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0家。

三、工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4.0%。有8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南召县产业集聚区(23.8%)增速最高,高于南阳市集聚区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今年以来,除12月、11月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月累计增速在17%-20.1%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70.0%。实现利润总额10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3%。

全年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0.2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2%;产值能耗0.21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

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亿元,增长10.9%。

分部门看,国税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7.0%;地税实现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7.8%。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占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61.3%和38.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21.9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26.0%;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5.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76.9%,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的贡献率达57.7%,主体作用明显。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在平稳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项目储备较少,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项目入驻时间。

(二)融资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创新能力不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南阳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篇:产业集聚区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设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8.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5.9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用工人数达2.9万多人,2011年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34%。2008年9月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全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把我县产业集聚区列为全市唯一县级观摩点;2010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获奖金600万元;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奖金5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我县产业集聚区现已基本形成了皮革皮具加工和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已集聚以保兰德箱包工业园、瑞昇多功能真皮家俱工业园、惠成皮革等为龙头的皮革皮具加工企业124家,2011年皮革皮具产业的税收达1.5亿元,占集聚区企业全部税收的71%,已经由过去单一皮革加工向皮鞋、皮手套、箱包、沙发等多种皮革皮具制品的产业发展。同时,集聚了酷蕾环保、圣光鼎瑞医疗器材为龙头的医药企业36家, 形成了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表彰会和这次项目观摩会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水平,今年新扩产业集聚区1平方公里,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达到3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初步建成中原皮都。

第7篇: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区是“工业强县” 战略实施的平台。

‘:基础设施光靠“一园养园,滚动发展”暂时不行,强化前期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要完成主干道框架、管道建设和电力建设,需要县政府加大投入。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三是环境问题:一是企业落户后服务要跟上,不是先办好手续,企业再落户,而是落户后,部门跟踪服务到位;二是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落实省政府(2009)62号文件,免除省以下所有行政性收费;四是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和责任。部门主动的把不规范的按程序规范。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一要借入融资公司部分资金;二要拨入项目资金;三要建立运行机制。

五是本县企迁址和本县引进企业落户问题:必须保证优先布局在集聚区,尽量杜绝在县城周边摆放工业企业。

六是招商引资的问题:一是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之一;二是建立常设机构,解决多口管又管不好问题;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并坚决兑现;四是有争对性的定点、定项目招商。

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研究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定期召开,注重实效,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二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并力争至少有2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年底省以奖代补前50名集聚区行列。现在距年底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产业集聚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会议之后,各产业集聚区要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切实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关于项目建设,我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的奋斗目标,年底前必须确保完成。要搞好在建项目,同时要谋划好一批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报市发改委统一汇总。今天我看了看,有些产业集聚区谋划的好一些,也有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谋划工作滞后,拿不出像样的项目。谋划项目一定结合大招商工作。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龙头项目,注重关联度高的企业群,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这对我们快速打造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来讲是一个捷径。为此,在项目谋划和招商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上述观念融入进去,这样能够快速打造我们定位的产业基地。比如,濮阳县的林氏化工,一个项目建成后,又带来了其他相关联的三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带动效应。又如,清丰县的家具,你怎样把你的家具打造出来,让人家认可你的家具?必须引进大的家具商进来,必须聚集一批家具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因为危机就是调整。

四要着力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我们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必须用好信用资本,用好金融这样一个平台。以此弥补我们资金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否则,企业来不了。与此同时,要按照培育“三个体系”、构筑“一个载体”的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同步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贷款担保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政务支撑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外商来投资,讲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谋求的是高回报率,最关注的是发展环境。当前,各地的竞争,拼的就是环境,就是软实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谈判时候握手,客商来了摆手,项目入驻后乱伸手”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环境治理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三个坚决”:一是能给的优惠政策坚决给。定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落实。承诺过的就要兑现。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留下,愉快创业。二是有令不行、吃拿卡要、人为梗阻、耍横使绊的坚决处理。对于一些“害群之马”,该处理的处理,该曝光的曝光,决不姑息手软,养虎为患。三是有禁不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干扰工程建设的坚决打击。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不论是职工还是群众,只要破坏了永城的经济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提前介入,严厉查处。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引来外商是功臣、服务外商是本份、干扰外商是罪人”的发展意识,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同时改善,形成人人为招商引资出力、个个为项目建设尽责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善待企业家、厚待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优化环境中,要突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仍然是全省的“企业服务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开展“企业大回访”活动,重点督查企业的服务环境。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请市招商、优化办、效能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同志重点关注、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服务。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的指挥员,更要当好项目和企业的服务员,当好永城发展环境的宣传员和保卫员。要带头搞好企业服务,既要搞好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服务,更要搞好后续和延伸服务。把服务延伸到投资客商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个环节。二是进一步完善、理顺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上级放权“松绑”、降低门槛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种审批、收费事项,按照要求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要坚持好首问负责、办事公开、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畅通客商投诉渠道。三是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真正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实行无偿代理,外商一旦确定投资意向,其余的前期工作均由帮办中心以“保姆式”服务代为办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招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要落实好目标管理机制。今年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特别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一项刚性任务,更要千方百计地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职能部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中是“一岗双责”,既有引进项目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为项目服务的职责。我们讲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发展为中心。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是中心中的中心。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之外。

二是要落实好协调对话机制。要继续完善坚持每月初和中旬召开的联席协调办公会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通报工程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合唱”思想,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促攻坚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落实好领导分包机制。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卡死责任,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流程、工期、责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时、定标,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各联系项目的领导同志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要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勤沟通、常来往,主动征求意见,了解需求,积极协调,高效服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妥善解决;超越职责权限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努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要落实好督查机制。建立市招商引资督导组、两个督查室三位一体的招商选资督查体系,重点督查列入今年省、商丘市和我市计划盘子的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各乡镇、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行动情况和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练、年终总排队。

五是要落实好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政绩”的导向,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在招商一线考察干部,加大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季度巡查评比落后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半年小结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全年考核落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目标管理综合评先资格,党政一把手一人在家主持工作,一人离岗外出招商。通过重奖严罚,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功能。各县(市、区)要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集聚区供水、供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要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学校、医疗、住宅、服务网点等城区建设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

二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

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集聚区的管理水平。市、县要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底前全部设置日常管理机构。

三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产业、园区吸引“候鸟”栖息在集聚区产业链上;要落实省、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以政策和服务推进项目实施。

四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完善考评体系,对发展好的给予奖励,对发展速度慢、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相应优惠待遇。

第8篇:推进产业集聚区

举舞钢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12年7月18日17:

21在7月7日召开的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高永华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站得高、看得远、思得细、谋得深,值得各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积极落实。

为什么要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要彻底改变舞钢市产业结构单一残酷现实的迫切需要。就是要解决单纯依靠舞钢公司、一条腿走路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一口井里争水吃的问题,就是要培植舞钢的财源,使全市人民都能够有事做、有钱花、有饭吃,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建设什么样的产业集聚区?高永华指出,要努力把舞钢打造成为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精品城市,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需要扎实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经济来源是什么?就要建设好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高品位、高效能、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舞钢不是要引进一些被别人淘汰的、落后产能的小工厂,而是要建设基地型的大产业、大龙头、大品牌,如精纺加工基地、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基地等等。虽然基础投入大,但是产能高、效益大、抗风险能力强,能够使经济稳固发展、持续发展、长远发展。

怎么建设产业集聚区?高永华强调,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在坚持“四个三”的基础上,采取“三举三加大”措施,举全市之力去建设品牌产业集聚区。这就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全心全力地投入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之中,做建设者、支持者、拥护者,不做旁观者、扯皮者、干扰者。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在为舞钢的发展谋前途,为舞钢人民谋福利,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这既是事实,也是对广大干群的考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被组织安排到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成为落实市委决策的忠实实践者、破解工作难题的奋勇开拓者、创造光辉业绩的无私奉献者;要克服一切困难,招大商、选好商;要倾注一腔真情,留客商、帮客商;要生发一切智慧,破难题、攻难关;要扑下身子,谋民利、解民忧„„

举全市之力,谋全民之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舞钢未来寄予我们的深情期待,我们必须做好!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以生命为话题作文下一篇:院情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