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结合我院实际需求,分析了C/S和B/S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以C/S与B/S混合模式来进行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并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选择等方面论述了系统的构建过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1: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代替脑力劳动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对于学校来说,受信息化改革的影响,计算机在解决某些工作方面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学校管理重要组成的学籍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方式给高校带来效率低、工作量大和出错机会高的弊端。因此,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对于处理学生数据更加简便快捷,它也是促进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在理论上论述了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使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势,希望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为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充足且便捷的查询资源。

关键词:B/S模式;学籍管理;便捷;数据库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甚至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校的发展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更有效的管理各类学生信息,为查询时提供简单快捷的资源成为学校日益关注的问题。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它不仅能够使信息规范管理,还便于后台的维护和更新以及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准确统计,可以说对于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1 B/S模式的基本理论概述

1.1 B/S模式系统的应用原理

B/S模式应用系统是对C/S模式应用系统的改进结构,B/S结构即浏览器(Browser)和服务器(Web Server、Other Server、Middle Ware)结构,用服务器存放数据(Data)和应用程序(App),用户工作界面可以用3W浏览器实现,主要事务逻辑通过服务器(Web Server、Other Server、Middle Ware)来实现,其系统的维护工作是都集中在服务器上。B/S 模式系统处理的数据类型可以进行动态扩展。基于B/S 模式下的应用系统使客户端电脑载荷量减少,客户端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降低,合法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方便的使用,也使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

1.2 B/S 模式系统的特点

B/S模式应用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首要特点就是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命令执行等功能都直接在服务器上完成,用浏览器来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而不需再单独开发客户端软件。在服务器上可直接安装应用程序,而无需再在客户机上安装,任何办公操作都可以在浏览器直接完成,而且都是免费使用,这种模式极大的减少了系统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并且对前端使用的用户没有限制,只要是合法用户都可以公开发布信息。除此之外,当这种模式的应用系统需要升级的时候,只对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进行升级即可。

1.3 B/S模式相较C/S 模式应用程序的优点

1) B/S模式面向的可以是不同地域的用户群体,它的操作建立在广域网上,因此与所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关联不大。

2) B/S模式通过浏览器实现与用户的交流和工作,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应用性广。

3) B/S 模式中的网上信息和数据内容统一管理,使系统的修改和扩充更加容易,系统维护起来更加方便,使用效率高。

4)操作起来,B/S模式比C/S模式为终端用户提供投入的成本低,因为它的客户端程序更加简便。

2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众所周知,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对学校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复杂而繁琐的,尤其是面对数据多,数字多的特点,出错成为在所难免的问题。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学籍工作又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每名学生入学的名册和信息备案的关键。因此,对每所学校来说,学籍管理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影响着每所学校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越来越被普遍应用,许多学校应用了学籍管理系统来完善学籍管理工作,但是很多学校现存得得单机模式下的软件系统却存在很多弊端,如:自动化程度不高,办公效率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学校只有根据学校实际的软、硬件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运用先进的软件分析方法处理学籍管理工作,这是未来学籍管理工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之一:

上文已经提过B/S模式相较C/S 模式的诸多优势。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MIS系统平台模式,它将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软件就可以运行起来,而基于C/S模式下的传统的学籍管理系统,一旦服务器端软件发生了变化,那么客户端的软件也必须进行对应的变化,这对于维护工作来说更加复杂和繁琐。B/S模式使操作更加的简便,不仅客户端简化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也更加方便。B/S模式下运行的软件,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使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剩余也更多。在系统维护方面,B/S模式可灵活维护,升级时只需对Web服务器上的服务处理程序进行升级即可,不需要对每个客户应用程序面面俱到的升级。因此,基于B/S软件运行模式的学籍管理系统应用起来更加快捷和方便,可行性极强。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之二:

各学校信息化的普及使学籍管理工作网络化并非难事,但是传统的软件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操作起来更加麻烦,因为工作人员需要逐条手工录入学生信息,工作量大不说,错误率也过高。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使软件的操作更加灵活,而且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只须按照系统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工作目标。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管理人员的操作都是在客户端实现,和服务器的数据存储不发生影响,即使客户端发生问题,服务器也能正常运行。在查询方面,只要将需要的学生信息报给学籍管理部门,学籍管理部门将信息上报网上,学生查询起来就极其方便。

3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的优势

3.1 传递数据简便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传递是十分便捷的。对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只需由学校的系部直接通过网络上报即可。对于学生每学年每学期的成绩信息,只需要考试部门或任课教师直接传给学籍部门即可。随后学籍管理部门将接受的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存档和造册,对于考试信息同样可以借助网络在发布给学生让学生知晓,极其的快捷方便,减少了中间出错的机会。

3.2 应用的管理职权清晰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另一个应用优势即分级管理,管理职权清晰,易于操作和管理。在系统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将管理人员分类设置管理权限,如第一级管理员即普通管理员中的系部教师只能录入学生基本信息,任课教师可录入学生的成绩信息,但这一级别的管理员只能录入,没有修改信息的权限。第二级管理员相对于第一级管理员的管理权限更高,即具有修改信息的权限和设置权限的权利。这样来说,对于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职务设置权限,职权清晰,管理更加顺畅。

3.3 扩展和移植迅速

基于B/S模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具有件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即当国家新政策或学校的发展有新要求时,即可根据要求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使相应的功能更加满足使用需要,而系统本身的功能并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立新.某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案[J].电力学报, 2006(3).

[2] 李靖,支雅君. 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13).

[4] 贺展,刘菲. 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11).

作者:宁爽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2:

基于B/S与C/S混合模式下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根据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结合我院实际需求,分析了C/S和B/S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以C/S与B/S混合模式来进行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并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选择等方面论述了系统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教务管理;C/S模式;B/S模式;混合模式;信息共享

A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Designed on B/S and C/S Mixed Model

ZHANG Zhi-shun, YANG Yu-hui, ZHOU Ming

(Jiaying College of Medicine, Meizhou 514031, China)

Key word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S mode; B/S mode; mixed-mode; information sharing

在高校中,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教务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各大、中专院校都引进或自行开发了相关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务管理等工作提供服务,但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形式、培养模式不同,相应的教务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这使得各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个性化”越来越强。随着教务信息化的发展,一般的教务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各高校的教务管理要求,盲目地引入常常会引起“水土不服”,即便“削足适履”也往往不尽人意[1]。鉴于此类“个性化”的管理要求,我们开发设计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

1 C/S模式、B/S模式及混合模式特点

目前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模式主要有两种: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或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客户和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与下层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所形成的一种允许分布式计算、分析和表示的复合系统,是传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一种以浏览器作为标准前端进行信息交互,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化环境平台模式逐渐成为目前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架构。它们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C/S模式有如下优点:1) 交互性强:在C/S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出错处理、在线帮助等方面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问自由切换。2) 可靠性高:由于C/S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模式,各种应用逻辑必须通过相应的前端应用程序来完成,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强。3) 事务数据处理能力强:由于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Client、服务器管理程序Server和中间件Middleware3个部件组成,1) 不能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访问;2) 系统升级时的更新工作量大。

B/S模式的优点有:1) B/S模式在逻辑上是N—Tier模式。B/S模式系统由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服务器端是业务逻辑层,它产生有效数据以及相应的显示逻辑。浏览器是表示层,它解释显示逻辑并将数据呈现给用户。此外基于B/S模式的系统还可方便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系统。2)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任何机器只要有浏览器软件便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它满足了开放式信息共享的要求。3) 能够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互联。4) 系统升级更新工作量小。在B/S模式中,管理和维护集中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可以任意扩充,而对客户端不产生任何影响。与C/S 模式相比,B/S 模式有以下缺点:B/S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模式,它对系统所必须的安全保障还缺乏完善的技术措施。防火墙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屏蔽网络黑客和内部人员对系统的恶意侵袭。

鉴于C/S和B/S各自的优点,我们开发设计了基于C/S 与B/S 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对系统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高、专业性强、数据处理量大的子系统采用C/S模式,而对应应用范围广、功能变动频繁、信息交互量要求相对弱的子系统则使用B/S模式[2]。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系统软件结构

本系统主要业务在院系办公室进行,但也有部分业务在校园内其他部门进行(如查询等),或在校园外远程进行(如成教数据管理等),所以本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规模可变的系统。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上,处理可能分布到应用程序的各层上,借助于校园网,各业务人员及相关实验室、教研室无障碍地实现分工协作,公共完成目标任务。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及技术成熟型、一般企业流行的体系结构,系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3],具体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层体系的业务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层(表现层):用户和系统进行交互的层次。通过键盘、显示器、鼠标、打印机等进行人工交互。提供校园网内/外任何时间地点的访问支持(校园内借助于校园网;校园外借助于拨号上网)。

第二层(业务层):即事务逻辑层或中间层,完成事物处理规则和业务流程约束数据的处理。考虑到本系统问题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难度等,本系统业务层应用Microsoft IIS、FTP等完成业务层的功能。

第三层(数据层):即数据资源管理层,本层完成数据资源等的插入、删除、更新修改等数据存储管理工作,还包括定义各种存储过程、数据约束等控制、触发器定义等。更多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胖/瘦客户机”上进行。在本系统中采用RDBM来完成数据层功能,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来实现。

多层模式作为一种将B/S模式与C/S模式无缝结合的新型模式,以B/S模式满足地理位置分散、通讯介质各异的应用;以C/S的模式样式解决B/S不能解决的复杂的事务处理。我们在校园网的基础上,采取多层应用软件体系模式开发软件。多层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层从客户端独立出来,组成中间件,形成客户端客户层界面、中间件(中间业务处理层)和后端数据服务层中间件的设计,是把业务逻辑规则封装在组件中,然后在客户端或浏览器端调用组件中的对象。这种设计提供了客户端程序调用的业务逻辑规则以完成其业务操作,当业务逻辑改变时客户端界面可不改变。它的使用,实现了应用程序和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接口,解决了数据共享、功能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灵活性,减少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作压力。

3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考虑到本系统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难度等,本系统表现层基于C/S模式下工作平台选用WIN9XWIN2000WINNT,开发工具选用Borland公司的C++ Builder完成表现层的功能[4-5],基于B/S模式下采用ASP开发技术来完成表现层的功能。业务层主要应用Microsoft IIS、FTP等完成其功能。同时采用RDBMS来完成数据层功能,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2000来实现。

4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各处室、科室主要职能和日常业务分工和需求,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功能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实现动态功能扩展和调整,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教学管理系统的绝大多数功能是基于C/S模式的,位于防火墙的后面。这主要是基于业务逻辑的复杂性,安全性和处理速度考虑的;但是一些诸如学生成绩查询的要求需要提供跨越防火墙的远程访问,就适用于B/S模式。下面分别对C/S和B/S模式下的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4.1 C/S模式下的功能设计

1)学籍管理子系统: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相片)及注册信息、奖惩信息、学籍异动等进行管理。

2)教师管理子系统:对教师的基本信息及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教师的教学评估等进行管理。

3)教学管理子系统: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师、课室资源进行无冲突排课、自动生成课程表。

4)选课管理子系统:可批量完成学生选课、退选课等操作。

5)考务管理子系统:根据课程可自动或手动安排考试地点和监考人员。

6)成绩管理子系统:可以对考试成绩进行录入、查询、汇总、以及各种统计。

7)毕业管理子系统:对学生毕业进行自动处理,同时对毕业信息、学位授予、证书授予等进行管理。

8)课室资源管理子系统:对学校所有课室进行综合管理。如:为排课(排考)设定课室资源及各类特殊申请。

9)系统维护子系统:维护所有基本信息。如:用户权限、教学点、专业等等信息。

10)经费管理子系统:提供教师课酬、学生学杂费,书本费等费用的计算、统计和报表分析功能。

4.2 B/S模式下的功能设计

教学管理系统中的网站子系统是基于B/S模式:为师生提供远程访问教务系统信息的功能,如成绩录入、信息查询、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成绩查询,网上毕业设计选题等功能。

4.3 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微软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教学管理系统采用“集中”存储模式,所有用户均通过内部局域网访问数据中心[6]。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各个模块流程是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每个业务都以教学管理中的基础数据展开,同时根据业务更新数据库,各模块之间的业务又都通过人事档案数据库发生联系,实现各业务组相关的数据资源共享。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预期结果是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集教务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在为教务工作有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递信息,建立完备、可靠的教务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基本信息的共享;通过校园网为教务处网站访问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如课程设置、学生的信息查询、网上选课、校外单位的学历证书、网上报成绩、网上查成绩、课程表查询等。借助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务信息服务和先进实用的使用手段,满足校内外对教务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姜锐,贾建中,刘洋.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实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4):20-23.

[2] 刘波.关于B/S和C/S架构的探析[EB/OL].[2004-05-14].http://www.tianjian.gov.cn/Article how.asp?ArticleID=981.

[3] 部建华,纪玉玲.基于三层c/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27-30.

[4] 陈雪飞.C++ Builder实例入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0-33.

[5] 刘光.C++ Builder程序设计导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0,21-66.

[6] 耿文兰.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100.

作者:张志顺 杨宇辉 周 铭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3:

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务管理系统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学院教务管理的现状,主要针对教务管理改革制度不断深化完善、日常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教务管理要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等特点,分析了C/S与B/S模式的特点,最终采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架构方式,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促进学校在学分制和选课制下的教务管理科学规范,教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教务管理 C/S与B/S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教务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院(系)、师、生等诸多方面。因此,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细致、准确度要求很高、但又非常烦琐的工作。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准确、高效、协调地运行,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人员要求上与国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本系统针对实际教学情况,以实际的学校排课计划和教学日历的实际模板为对象,希望在线生成教学日历模板,并且利用学校排课计划自动获得每门课的上课日期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方便教师填写教学日历,并在线管理教学日历。整个系统设计采用划分权限、身份认证的机制,系统包括会员管理,公告管理,文档管理,校历管理,上课日程管理,教学日历管理等功能模块,重点在上课日程管理和教学日历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来管理教学文档,实现数据在线交流和共享,提高教师的办公的效率,方便学生查询教学信息。

1 教务管理模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学管理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教学过程以及管理过程复杂化,教学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有效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应具有灵活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应包含本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用户管理功能(针对各级教务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界面)、学生学籍管理功能(包括学生的注册管理、学籍信息录入和变动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奖惩管理等)、学生课程管理功能(完成学生课程信息安排、查询及打印等功能)、毕业审查管理①功能(针对毕业的毕业资格进行信息管理)、教师管理功能(教师课程安排,变更及查询等)、学生成绩管理功能(对学生成绩录入、查询、统计分析及打印)、教学计划管理功能(教学计划的安排,变更和查询等)、选课管理(对学生所选课程的录入,统计,分析查询及选课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排课管理(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安排、课时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统筹规划管理)、教材管理(不同课程所用教材的信息录入、更新、查询及打印等)。图1描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1教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2 系统的架构方式

2.1架构方式简介

(1)Client/Server架构模式,简称C/S架构模式。C/S (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②这种架构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软件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客户端提供用户的运行界面,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模块,而服务器端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对数据库进行读写,然后返回客户端执行结果。这样将任务合理分配到两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客户程序安装运行在用户机器上,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送回结果。③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④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因此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所以虽然C/S架构的结构简单,速度快,但是这种架构方式的代价高,维护起来困难,效率低。

(2)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简称B/S模式架构。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这样就减少了客户端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客户机的硬件需求。另外,又由于把许多用户的业务逻辑集中到单一的应用服务器上,应用的维护也相应集中了,消除了双层结构中对软件分发的考虑。

(3)C/S架构模式与B/S架构模式的比较。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都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从对C/S模式和B/S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

C/S架构只有两层结构,因此C/S模式的网络通讯量要低于B/S模式。故对于相同的任务,C/S模式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且在速度上相对于B/S模式快,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

C/S架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采用C/S架构,网络管理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任务量大,维护成本很高。且传统的C/S架构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这样就造成了不适合工作需求的代价高和效率低的缺点。

B/S模式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并且客户端安装的是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就使得B/S模式维护和升级变得比C/S模式简单的多。

B/S模式下,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服务器选用那种操作系统对客户端选择哪种操作系统没有影响,由于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就使的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端流行起来,这样使得B/S模式下的成本降低。

B/S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确定的,保证了其应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但是由于B/S模式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极少部分事务在浏览器端实现,因此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2.2 新型教务管理系统的架构方式

由以上分析的两种架构的特点,结合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本系统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的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大部分操作只是给教务处内专职人员使用,所以采用简洁、方便、快捷的C/S架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序上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由于教务管理系统还包含大量的查询工作,这些查询工作应允许在任一终端进行。因此,系统不不只采用C/S架构模式,还要采用B/S架构模式。另外,对于教务管理中有大量访问数据的院系客户端,比较好的办法也是使用B/S模式。我们只需要开发Web程序而无须开发客户端程序,而不需要在各个院系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很多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的安装。维护工作只需要在放有Web程序的服务器端进行,无须到各个客户端进行维护,简化了维护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

图2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3 结论及展望

本系统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满足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系统大部分采用C/S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查询等部分模块基于其特点,采用B/S模式,B/S模式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最后,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学分管理制度,提高教务人员的业务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全面现代化教学管理,必须彻底实施全校教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做好教务系统和这些系统间的接口,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共享。

注释

①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

②张岩,陈业仙.基于B/S和C/S的多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教务管理统设计[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1):41-45.

③[美]奥布赖恩·马拉卡斯.管理信息系统(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④黄炳强,陈文菁.我校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构想[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65-67.

作者:李方方 王 博

上一篇:教育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系统妇委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