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期末试卷

2022-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科版科学期末试卷

湘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概述

摘要:湘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等3个方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体现出“挖掘科学史实,提高科学素养;强化科学价值观,渗透人文精神;突出科学探究,分册落实科学技能;注重情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

关键词: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内容组织与呈现;特点

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湖南少儿出版社共同组织出版的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是依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编写,共分8册,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有上下两册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这套由石鸥教授主编的科学教科书,两次送审都是以较高的质量一次性通过,是送审的多套教科书中惟一的不需复核或重新送审、只需要按审查意见修改后即可直接出版发行的教科书。它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反映了当今素质教育思想,体现了课改精神。

一、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呈现

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主要在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等三个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全面覆盖课标的内容

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全面覆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并有一定扩充。这些内容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应达到的水平,内容强调基础、综合、实用和兼顾传统与时代。

(1)精选基础这套教科书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选取的知识是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科学基础知识,且这些知识贴近生活,便于体验,利于理解,是积累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生活习惯的基础。如在生命世界领域,这套教科书就选取了动植物的种类及身体的特征和结构、动植物一生的过程及遗传与变异、人类的身体特征与成长及营养与健康、生物与环境及其进化、对微生物的认识等科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植物生活的秘密”单元要求学生观察身边植物如狗尾草、水杉、丝瓜等的身体特征、观察生活中很常见的白菜和葱的根、用常见植物如芹菜来做关于植物怎样运输水的实验等等。在其他领域,也选取的是各领域内的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便于体验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强调综合这套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板块融合在三大科学领域的知识中,以及教科书内容淡化了学科知识的界限,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眼光看世界”。教科书各单元都是围绕某个主题来选择和组织相关的知识,科学探究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领域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且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将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及自然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适当地交融。以三年级上册的“土壤”单元为例。“土壤”单元的第一课题是“本地的土壤”,主要内容是一个采集并观察土壤的活动,这个活动就综合了认识了解土壤的成分的科学知识和怎样进行观察的科学技能知识。第二个课题是“土壤的种类”,设置了各种实验与活动,如“研究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这一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做实验这一科学技能的实施来验证不同的土壤适合种不同植物这一科学知识,同时蕴含了尊重证据、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课题是“土壤的保护”,内容是了解土壤被破坏后的危害的科--学知识,也蕴含了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单元中还综合了各个科学学科的知识,如本地的土壤类型足地理知识,不同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是生物知识,无土栽培即用一些含化学营养成分的营养液来栽培作物涉及到生物和一些化学知识。

(3)注重实用这套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还注重实用性。教科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疑问人手,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做起,选取的都是学生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并强调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的第4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的电池讲起,进而提供怎样控制和设计电路的知识,介绍导体和绝缘体,最后将学到的电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安全用电。此外,教科书内容的选取还强调科学——技术——社会(sTS)之间的联系,注重STS教育。教科书中有的课题内容是专门进行STS教育的,经统计,这样的课题整套书中有4个,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材料的应用”课题;五年级上册的“电与我们的生活”课题及“安全用电”课题;五年级下册的“生活中的电磁铁”课题。

(4)兼顾传统与时代教科书在内容上除了覆盖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外,还增加了许多的拓展知识,即增加了科学史的知识及科学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资料,既让学生了解人类过去的科学知识成就,又让他们认识今天,憧憬未来,体现了兼顾传统与时代特点。利学史的知识在每本教科书中有9~20处,包括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著作、科学技术成果等分布于各册教科书之中。另外在六年级下册还专门有个单元“科学的历程”,这个单元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程。除了传统的科技史知识,教科书还选择了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时代性知识,如:纳米技术、磁悬浮列车等高科技知识。这些有时代性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去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2.追求整体效益的内容组织

这套教科书为追求体现结构的整体效益,在确定每一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套教科书的整体框架。

(1)纵向与横向结合从纵向上看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各册之间的知识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即按一定的层次或线索将有关内容组织起来,随着内容纵向的展开,各方面的知识也相应地不断加深拓宽。三个科学知识领域的知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学生熟悉到陌生的原则分散到各册中,探究技能水平也逐册得到提高。

从横向上看,各册教科书采用“主题单元一课题一栏目(以活动为主)一评价”的组织形式。每册教科书均由6—7个主题单元构成,每个主题之下衍生出若干个课题,课题又是由若干个以活动为主的栏目构成的,在主题单元之后是单元评价。主题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相关的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同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且在这一过程中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充分的空间。

(2)探究、整合、逻辑相结合首先,教科书以科学探究为组织的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从纵向上看,科学探究与学科内容恰当地穿插或融合,科学技能结合知识内容在

各分册中都有所侧重。从横向上看,每个主题单元的基本单位是探究活动,教科书把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并且每册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单元,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提升全册的科学技能训练重点。其次,在教科书全面体现大单元综合的编排思想,以整合方式打通了各学科的人为界限,将内容上有联系的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建构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框架。由上面的主体单元的设计思路分析可以看出,教科书通过活动来整合落实三维目标,即从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某一科学主题来选择与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感知、体验、观察、调查、研究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在手脑并用中去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增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第三,教科书从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人手,按儿童对事物的接触、熟悉程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熟悉到不熟悉、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安排知识的顺序和内容。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相关联。册与册之间的知识总体上呈螺旋上升的趋势,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不断拓展加深。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容根据三个科学知识领域进行了适当的搭配,使学生交替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是物质世界领域,第二单元主要是地球与宇宙领域,第三、四、五单元主要是生命世界领域,第六单元是科学探究单元。这样交替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单元内,课与课之间也注重了逻辑性,课题之问知识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

总之,这套教科书的组织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合理的逻辑结构,体现了小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有机地整合了科学课程的三大日标,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3.方式灵活的呈现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是教科书内容特征的重要方面,也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教科书编写中的具体体现,更是教科书编写者独具匠心的结晶。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它们相互配合,组成了多样、趣味、启发、开放的呈现方式。

(1)内容、版面、语言和概念呈现相配合首先,教科书的内容从整体上来看是通过卡通人“指南车”的引领下呈现的。整套教科书的前言就是指南车卡通人对小朋友说的几段话,引领学生学习整套教科书。在教科书中,指南车用亲切、生动的话语和小朋友们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领(引导、要求、提醒、提问、激励、提供知识、提供秘诀)学生去追寻科学探究的足迹,探索无穷的科学奥秘,缩短了学生与教科书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表1是对教科书中指南车卡通人与小朋友对话的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指南车卡通人主要通过

从表2可以看出,活动占据栏目的大多数比例,教科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学习的机会。

其次,这套教科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封面、开本、目录、图标、页眉、单元页、栏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配合文字说明使用了大量图片,版面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每册的封面都展现了一张图片,占到整个封面的三分之二左右,图片呈现的是自然景物和卡通人指南车。教科书中的图片主要有4类:一是实物图片;二是卡通;三是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现象、理解概念和原理;四是活动过程图解。这些风格多样的图片呈现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或生活经验为基础,减少了比较抽象的文字叙述且紧密结合文字表述,形成了完整的图片体系,帮助学生较快理解教学内容。

第三,这套教科书语言文字表达流畅、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识习惯,有利于学生理解教科书内容、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知识。教科书的语言主要使用第一人称,如:“到校园中去,开始我们的寻‘宝’游戏。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将会发现很多很多”,很多话中都使用“我们”作为主语,且用儿童化的语言来表述,很亲切,在心理上容易让儿童接受。教科书中还使用了一些非常人性化的语言,如“如果远离学校或住地开展调查活动,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等,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在相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难的字后都标注了拼音,方便学生的学习。另外,在字体上除了有印刷体外,还有手写体,手写体主要用于从学生的角度写的一些小组调查计划、调查结果等,比印刷体更显亲切,使学生们易于接受。

第四,这套教科书没有出现很抽象的概念,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活动和图片来呈现。如“溶解”这一概念是这样呈现的:首先要学生进行一个活动,将盐、沙子、高锰酸钾分别放人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变化,学生可观察到盐和高锰酸钾消失在水中,然后给出概念“像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溶解在水里。

(2)呈现方式多样、趣味、启发、开放相结合这套教科书形式多样,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色彩艳丽,文字优美,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和开放性。

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教科书设置了多样化的栏目(活动、阅读、指南车信箱、拓展、制作)来呈现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科学史知识在教科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统计见表3。

在其他科学内容的呈现上,还采用了科学史中的故事、诗歌、科学美文、谜语、谚语等来表达,形式多样。

趣味性体现在教科书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利用卡通、游戏、故事、谜语还有科学美文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热情。如在每个单元的单元页上,都有一段科学美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活动“猜动物”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来学习知识;在“雨下的有多大”课题中有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在三年上册的阅读栏目“达尔文的寻‘宝’活动”以卡通连环画的形式介绍达尔文的科学故事;在课题“月有阴晴圆缺”的开始,呈现了一个谜语:“圆似白玉盘,弯如银镰刀;借太阳之光,与星星争辉。”这些呈现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价值观。

全套教科书的知识总的来说是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呈现的,学生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启发下进行学习的。教科书知识的呈现很多是先用问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伴着大量的图片和引导性的语言以及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过程来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出启发性。

教科书还给教师、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拓展的空间。在进行研究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方法进行研究,不必拘泥于课本,如在“观察土壤”活动中,教科书只给出了一种方法来分离土壤里的物体,明确提出学生可以用自己设计的其他方法来

分离土壤中的物体。除了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外,很多的研究结论都是由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得出,没有给出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想象与思考。教科书还设计了很多的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在“土壤的保护”这一课题中,提出“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还能为保护本地的土壤做些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将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另外,教利书还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学习科学,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如教科书中很多活动都需要课后在家庭中来进行,要到大自然中去调查研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呈现方式的开放性。

简而言之,这套教科书是基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来呈现内容的,突出了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

二、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总体特征

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1.挖掘科学史实。提高科学素养

这套教科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充分挖掘了科学史实,在内容的选择上选取了较多数量的历史上的科学家故事、科学著作和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的组织上将科学史知识恰当地穿插于主体知识中,在呈现方式上注重了科学史知识呈现的多样化。用科学史这条线索来促进明线“主题单元和探究能力训练”与暗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教科书将科学史从不同的角度,如方法指导、技能学习、过程引领、结果鉴定、情感熏陶、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等融入教科书。可见,科学史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

2.强化科学价值观,渗透人文精神

这套科学教科书力图在突出科技史的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并且渗透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热情,养成与自然界和潴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的科学素养本身就蕴涵着人文精神,是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这套教科书在科学精神培养中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价值取向、进取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还注重渗透情感和审美教育。

在全套书的卷首语中,用优美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象:“绿树红花小小草、流水、泥沙、枯枝、落叶。”然后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进行探究,使学生有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大部分单元的单元页上,教科书都用富有童趣和感染力的科学美文,对人与大自然相处、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等科学价值观进行了强化。这些诗歌形式的美文充分展示了科学与文学的交融,用较宽的人文视野,表达了科学中的人文之美,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另外,教科书还精心设计了“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土壤的保护”、“珍稀动物的保护”等主题单元或课题,使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与提升。

3.突出科学探究。分册落实科学技能方法

突出科学探究并且分册落实科学技能方法是这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从整体框架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都注意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获得自主体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科书非常注重技能训练,合理安排探究活动,分册落实科学技能方法,将探究的过程和技能以螺旋上升式加以编排。

从该套教科书的整体结构上看,教科书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主要包括两部分:获取科学事实的能力训练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两块内容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各个不同年级分解。根据各册的训练重点,各种丰富的探究活动组成了这套教科书的主体内容。教科书在各册设计若干个相应的探究活动,有的活动侧重于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有的则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每册的最后都安排有一个综合性的探究单元,单元里精心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探究活动,巩固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整套教科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能力培兼体系。

4.注重情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

这套教科书在内容上选择了学生生活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且按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生活情景出发来组织和呈现内容,体现了注重情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全套教科书的第一个单元是“走进科学”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校园展开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真实的周围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初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另外,教科书各册的其他单元也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力求从学生常见的科学现象出发,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循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总之,教科书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

(本文系石鸥教授研究项目组的集体成果)

参考文献:

[1]葛灵顿,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EB/OL],http://www.docin.com/p—135746673.html,2010-09-22.

[2]林向荣,湘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特点介绍[J],科学课,2006,(3):32-35。

[3]朱嘉泰,京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特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9):80.83。

作者:段发明 汤用莎

第2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用________________观察昆虫的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________________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用它第一次看见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这是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________才会有的。

4.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5.目前书籍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成功,首位航天员是________,随后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貌相。

9.在太阳系中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近,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远。 10.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1.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历许多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银河,我国民间俗称“天河”,它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个银河系。 13.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源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 14.收发电报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A. 眼睛B. 放大镜C.显微镜

2.第一个发明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

3.下列物质不是晶体的是()。A.食盐 B.金刚石 C.玻璃 4.月球地形最大的特征是由许多不同的()组成。 A.山脉 B.环行山 C.正规则的山

5.电报之父萨米埃尔莫尔斯是()。A.美国人B.英国人C.意大利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微生物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害的。()

2.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9。()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看到的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4.行星距太阳越远,运行周期越短。()

5.农历初一到十五,月相的变化由小到大,由扁到圆。() 6.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到的一定是事实。() 7.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8.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四、思维拓展题。(共24分)

1.据2003年人民网消息:现在北京每天要产生生活垃圾8700吨,如果按4吨的卡车计算,每天要运出2175卡车城市垃圾。对此消息,谈一谈你的看法。(5分)

2.我们生存的环境面临许多问题,如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等等。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谈一谈你的环保行动计划。(6分)

3.根据实验请你推测环行山的形成。(5分)

4.简述月食形成的原因。(5分)

5.说一说你在学习中获得信息的方法有哪些?(4分)

第3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201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0分)

1.借助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

2.世界是由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3.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4.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二、判断题(20分)

1.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2.荷兰的胡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4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5.填埋场填满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种建筑,也可以种各种植物。()

三、选择题(20分)

1. 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等机械原理。

A、斜面、轮轴B、杠杆、斜面、轮轴C、杠杆、滑轮

2.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B、玻璃C、碱面

3.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

A、蛋白质B、脂肪C、淀粉

4. 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实现了“太空漫步”。

A、翟志刚B、刘伯明C、景海鹏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在膨胀B、恒星是运动的C、光年是时间单位

四 、问答题(40分)

1、针对我过现在的淡水资源情况,请你制订一个节约用水的计划。(至少写3条)

2、请你说说塑料袋四种重新使用的方法。

第4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三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分钟)

题号

得分

一、填空(每5题分,共25分)。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2、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

,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

3、风其实是由空气的

,导致空气流动,形成的。

4、当阳光明媚,天空只有少量的云时,是

天,当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是

天。

5、加快溶解的方法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5分)

1、溶解到水中的物质,就不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

)

2、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不会有变化的。

(

)

3、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

)

4、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

(

)

5、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

)

三、选择(共50分)

1、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

)的缘故。

A、水蒸发

B、杯子吸收了水

2、冰块在(

)的环境里会融化。

A、0℃以上

B、0℃以下

C、0℃

3、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

)。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4、装有(

)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

B、冷空气

C、氢气

5、把纸揉皱后,放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C、空气能流动

6、空气流动会形成(

)。

A、风

B、气泡

C、火光

7、玻璃中装满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8、在“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

)。

A、开始溶解的快,后来溶解的越来越慢

B、开始溶解的慢,后来溶解的越来越快

C、从开始到最后,溶解的快慢一样

9、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0℃

B、37℃

C、100℃

10、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

A、水什么时候变成冰

B、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C、水变成冰的温度

绝密★启用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1.不同的

2.膨胀、轻

3.冷热不均

4.晴、阴

5.用热水、搅拌、研碎

1.

×

2.×

3.√

4.

5.√

三、1.A

2.A

3.A

4.B

5.B

6.A

7.A

8.A

9.C

10.B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12.2112.21.202016:5916:59:29Dec-2016:59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6:5912.21.202016:5912.21.202016:5916:59:2912.21.202016:5912.21.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12.21.202012.21.202016:5916:5916:59:2916:59:29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Monday,

December

21,

2020December

20Monday,

December

21,

202012/21/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4时59分4时59分21-Dec-2012.21.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12.2120.12.2120.12.21。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6:5916:59:2912.21.2020Monday,

December

21,

2020

第5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6、

7、

8、10原创,其余改编)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____小时。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

1、

2、

4、

5、

6、

9、

11、12原创,其余改编)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 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 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

三、选择题(

1、

2、

4、

5、

7、

8、

9、

13、原创,其余改编)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A

B 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 A 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

) A 铁杯

B 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

)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比较下图中的两个摆的摆动速度(

A 1号摆摆的快

B 2号摆摆的快 C两个摆摆的一样快

(6)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A 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7)(

)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 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8)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

A 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9)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0)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3)、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A.图1

B.图2 C.图3

四、连线题(原创)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五、图形题(1改编,2原创)

2、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3、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

2、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 )。

3、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上,随着时间变化,影子的()和( )都会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日心说”的观点。

5、( )可以证明地球在自传。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时因为地球在( )。

8、热总会从温度较( )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 )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 )来改变沉浮的。

10、古人用的水钟有( )和( )两种类型。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成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 )

2、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

3、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排开了一定的水量。( )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都是移动的。( )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做法错误的是( ) A、做成空心的 B、消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相邻两段铁轨之间的缝隙( )

A、冬天大 B、夏天大 C、冬天夏天一样大

5、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还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 ) A、 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传的科学家是( )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 ) A、铝勺 B、木勺 C、塑料勺

四、连一连 (1)

纸盒 气球木块 沉入水底 石子 小刀 铅笔橡皮 浮在水面 排球 泡沫 羽毛球玻璃球 铅球 (2) 塑料

铝勺 传热快 铁锅 传热慢

) 木棒课本钥匙

五、简答题

1、把鸡蛋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2、铁路的铁轨在连接处总是留出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的大小会变化吗?怎样的规律呢?

六、实验操作

为了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有什么办法?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我需要的材料:

我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我的实验结论:

2011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科学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填空题

1、水银热胀冷缩 大 小

微粒运动

2、辐射 对流

3、长度 方向 日晷

4、泄水 受水

5、不一样

6、四季更替

7、浮力

8、24 1小时

9、等时性

10、4℃ 判断题 1—6 × × × √

× × 7--12 √ √ √ × × × 选择题 1---5 B A A B B 6—10 B A B B C 10---13 B A A 连线题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图形题

1、铁块沉下去 ,木块浮起来。

2、实验说明了钢条会热胀 简答题:

1、把乒乓球放在热水中球就会鼓起来。这是因为球里的气体热胀了。

2、人们觉得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北极星处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人的头顶。南极是看不到北极星的。

3、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要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用塑料、玻璃等做杯身,外面用泡沫、棉花。。。。。做保温。 本卷共计50题,填空每题计0.5题,共9题。判断每题计1题,共12题。选择每题计1题,共13题。连线每线计0.5题,共3题。图形4+2,共6题。简答2+3+2共7题。

试卷答案:

一、

1、排开水量

2、热胀冷缩

3、方向 长短

4、哥白尼

5、傅科摆

6、北极星

7、自传

8、高 低 热传递

9、重量

10、受水型 泄水型

二、

1、∨

2、×

3、×

4、∨

5、 ×

6、 ×

7、 ×

8、 ∨

9、×

10、×

三、

1、B

2、B

3、B

4、A

5、A

6、C

7、C

8、A

9、A

10、A

五、

1、答:在水里放入盐。

2、答:有变化,冬天缝隙最大,夏天缝隙最小。

六、我需要的材料:烧杯、热水、冷水、红水、胶塞、烧瓶、玻璃管、皮筋等。 我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1、 用红水注满烧瓶,瓶口塞入带有玻璃管的胶塞,用皮筋 标注玻璃管上红水的最高水位;

2、 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红水液面下降,用皮筋标注玻 璃管红水最高水位;

3、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红水液面上升,用皮筋标注玻璃管红水最高水位。对三个皮筋的高度进行比较。

我的实验结论:在热水中水位上升,在冷水中水位下降,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6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试卷答案111

2013---2014学第二学期腰新中心学校期末第二次模拟检测五年级

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36分)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____小时。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 (12分)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 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三、选择题(24分)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A沉B 浮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A 冷水重B热水重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A 铁杯B 塑料杯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A 乌鲁木齐B北京C无法判断(5)比较下图中的两个摆的摆动速度()

A 1号摆摆的快B2号摆摆的快C两个摆摆的一样快(6)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A 后10毫升滴的快B前10毫升滴的快C滴的速度一样(7)()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 傅科摆B极昼极夜现象C四季更替(8)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A 北极星B北斗星C牛郎星(9)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0)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B.加盐水C.加清水(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A.大小B.轻重C.形状(1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四、对号入座 (10)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木制筷子铁锅锅身铝棒

陶瓷勺子空气棉被

五、简答题 (18分)

1、 有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但没有破损,请你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再鼓起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2、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3、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7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卷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一个向()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液体、气体、固体受热体积(),受冷体积(),物体都有()的性质。

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

4、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

5、衣服是不能产生热的,穿了衣服暖和是因为()。

6、水钟主要有()和()两种。

7、第一个研究摆的科学家是(),()造出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

8、最早的时间单位是();钟表以()单位来计量时间。

9、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转动,称为地球的(),方向是()。这是产生()现象的原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由此产生了()现象。

10、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11、摆的快慢与()、()无关,与()有关。

12、人们把地球表面每隔()度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小时,全球共有()个时区。

二、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面能使橡皮泥在水中不下沉的做法是()

A、将橡皮泥捏成球体

B、将橡皮泥捏成立方体 C、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的船形

D、将橡皮泥捏成椭球体

2、可以使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做法是下面的()

A、往清水里加盐

B、把水倒掉一些

C、把马铃薯切小一些

3、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 A、重量

B、体积

C、颜色

4、物体在下面液体中的()里的浮力最大。 A、盐水

B、油

C、水银

5、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考察要选择()出发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午时是指()

A、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B、白天十一点至下午一点 C、早上五点至七点

7、欲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但发现在一分钟内摆动了40次,下列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摆绳的长度

B、减轻摆锤的重量

C、缩短摆绳的长度

8、下面计时工具中计时精确度最高的是() A、原子钟

B、日晷

C、垂体钟摆

9、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滴漏

B、浑天仪

C、日晷

10、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11、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热的()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2、下列地区的人们,同一天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东京(东经139度)

B、北京(东经116度) C、伦敦(东经0度)

D、纽约(西经73度)

13、在地区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14、傅科是通过观察()发生现地球在自转。 A、星星的运动

B、摆的运动

C、水流的运动

15、下列现象中,()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A、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

三、判断(每小题0.5分,共10分)

1、在同一时间里,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北京奥运会开幕时,美国人将会在当日上午在当地通过电视看到盛大的开幕式直播。()

3、当我们坐在车里,车子向前运动时,会看到窗外树木向后运动。()

4、世界各地的新年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5、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6、在赤道附近经常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7、一昼夜是24小时,正好白天12小时,夜晚12小时。()

8、在地球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同时看到阳光。()

9、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变化。()

10、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四、连线(8分) 玻璃棉花 木头热的良导体铜 水银热的不良导体铁

报纸塑料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铁路上的钢轨并不是密接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是为什么?

2、在冬季,为什么瓶里放了热水并旋紧盖子,几分钟以后会很难拧开来?

3、小明家的客厅有一个红木垂体摆钟,计时比标准时间稍慢了,如何进行调整?

4、人们为什么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

六、实验探究(17分)

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酒精,请你设计实验,研究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1、研究问题: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上一篇:初三年级培优补差方案下一篇:宿管会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