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融入德育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利用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文学实践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现代文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以“内容教学法”为指导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定位,分析了基于“活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教学适应性、针对性”原则指导下的新型教学伦理、发现式和研究型课堂、互动教学、先动教学及文学实践活动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活动教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一、高标准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为一流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保障

当前全国留学生本科教育发展慢,水平不高。上海交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学纳入全校本科教育管理系统之中,以“交大标准”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建设,为一流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保障。汉语言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在交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总体框架下,逐步形成了基于“活动”教学的针对性强、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效果好的教改优质课程。

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深化背景下的课程准确定位

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中国学生同类课程的根本不同在于这门课程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近年来随着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运用更加普遍。认知科学研究认为,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过程和内容的结合,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1]内容教学法把教授专业知识、文学、文化知识和训练第二语言技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文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因此我们的课程定位是:培养留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发展背景,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精神传统;培养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作品,认识中国现代社会情况与特点,提高中国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自身整体汉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水平的能力;重视培养留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避免思维单一性和思维定式。

三、基于“活动教学”理念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

1.“活动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基本内容。外国留学生教育背景与中国学生不同,大多习惯于兴趣型学习、发现探究型学习、任务型学习、互动生发型学习、实践型学习。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活动教学”理念。首先,我们以有目的、有组织的系列文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激发和提升留学生的参与兴趣,加强互动与实践活动,如通过学生报告会提高留学生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我们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活动,分析文学作品,从细节、语言、行为、心理描写中归纳总结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多角度展开论点,注意论点的逻辑联系;善于联想同类作品和人物形象并加以对比分析;善于发现作品之间的多向度联系。我们强调通过学生课堂讨论、交流发言、报告会、小论文比赛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制作PPT文件能力,通过文学创作与参观活动培养学生文学趣味。我们从知识、艺术、道德三方面重视留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其正确的人生态度、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智商,实现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其次,我们以适用性和针对性原则指导和控制“活动”教学,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中最终实现外国留学生汉语与汉文化、汉语文学知识的能力素养全方位提升,总结出一套以“活动教学”为特色的文学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理念。

2.探索之一:遵循针对性教学法原则,建立新型教学伦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贯彻针对性原则,针对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帮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平等精神”的新型教学伦理。首先,我们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次,外国留学生具有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一方面缺乏中国文化相关背景,缺乏对中国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了解,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在中国文学课程学习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是非判断都与外国留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观念有明显的差异。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强加于人,要特别注意跨文化交际原则,使学生在接触作品前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更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注意文化在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尽量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与阻碍。

3.探索之二:发现式学习与研究型课堂。发现式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布鲁纳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展探究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只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知识。学习同时是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在发现式学习的框架下,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教学中我们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原有文学能力和修养当作主要目标,布置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在作品研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发现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延长学习兴奋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进步更明显。朱光潜先生说:“一个艺术家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世界点染成为一个美妙的世界,一个有教书艺术的教授才能揭开表面平凡的世界,让蕴藏着美妙的世界呈现出来。”[2]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发现兴趣和发现能力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的“导师”价值,逐步形成以“授之以渔”为特点的研究型教学。文学课教师要在研究文学专业和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规律两方面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善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创新意识、研究方法、独立思考和评判意识传授给学生。在实践中,我们精心设计研究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精讲后,通过布置个人研究报告等任务,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任务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4.探索之三:互动教学是“活动”理念的具体呈现形式。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互相交流生发,获得启示和发现不足。师生互动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兴奋点、了解学生知识程度,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互动的办法多样,最根本的就是“提问”。教师备课主要是“备问题”。好的提问不应是无效的封闭式“是非题”,而应该是开放式的启发性问题。如“1+1=?”,“1+?=2”这类问题就是一个封闭式问题。我们应该多问“?=2”的开放式问题。在互动和研讨中,学生真正激发了自身兴趣,提高了发现、研究能力。此外,课堂讨论、辩论、口头报告、互相点评、征集问题、文学专题研究报告会都是较为有效的互动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互动环节与互动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5.探索之四:先动式教学将课堂有效延伸到课外。由于活动教学存在耗时较多的问题,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突出,我们采取了先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在到达课堂以前,已经先动起来,从而达到有效使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授课效率的目的,使课前准备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借助字典、网络、音像材料等,独立解决生词和部分语法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要让学生初读作品和背景材料,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思考题,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问题本身成了学生关注的中心,其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学生先行进入课堂教学思维,课堂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地展开。

6.探索之五:丰富多彩的留学生课外文学活动,突出了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鲜明特色。我们通过给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使学生体会了文化情境,提高整体汉语文学能力。我们的活动包括: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留学生举办文化讲座;重视学生参与文学表演和创作活动,如组织学生排演话剧《雷雨》,举办诗歌翻译、朗诵、创作大赛,试办文学刊物,出版《留学生诗集》等;参观上海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乌镇茅盾故居、绍兴鲁迅纪念馆等地,让学生加深对作家的直接感受;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分组尝试人人教学模式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理论深化、教材建设与实践探索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美]于月明.内容语言的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光潜.回忆二十五年前的香港大学[A].朱光潜全集第9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胡建军,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语言学,现在美国UCLA孔子学院任教。

作者:胡建军

现代文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2: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 要] 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融入德育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利用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搜索,时间截至2020年5月27日,搜索结果具体如下:

1.在学术论文方面

以“课程思政”为主题搜索,共有6366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从研究层次来看,有2482篇涉及基础研究,有792篇涉及高等教育,有752篇涉及行业指导(社科);从发文时间来看,2018年发表734篇,2019年发表2763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一两年来研究成果剧增。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主题搜索,共有42篇相关研究成果:从学科分布看,集中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涉及实践教学和大学物理课程的较多。以篇名为主题搜索共有1篇相关论文,是王英洁的《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该文从理论层面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2.在课题立项方面

不完全统计共有260余项“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课题申报信息。但是,高层次的课题立项较少,只有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9项,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专项)47项,其余多为各高校为鼓励“课程思政”探索与建设校级自立科研与教学教改项目。

3.在学术专著方面

王昕哗、谢铮、宿哲骞主编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该书着重从“思政课程”的角度来剖析“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陈华栋编著的《课程思政》,围绕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从中国传统育人思想研究入手,采用历史分析的视角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做了系统梳理。张子睿、魏燕妮著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主要为在本科院校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其他著作大多为具体课程的教学案例结集。

(二)创新之处

国内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大多侧重理论性研究,阐述其中的不足或重要性。在结合具体专业课时也是偏向理工类、初高中的课程较多,没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具体研究。本文立足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两部分,梳理现代文学中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并引入具体的教学中,从而为本科院校文学课程思政的应用推广提供可操作的实际经验。

二、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文学主要讲授从1917年到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过程。三十年虽然短暂,但极为特殊,它包含了中国社会新旧转换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很多关于时代和历史的重要话题,这就決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诸多结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之中,使这种意识形态的教育能够可感、可知、可用,进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课中课”

所谓“课中课”就是指将思政内容融入各类教学资源中,形成专业课覆盖下的思政教育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功能。教学中积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并结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各类教学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布控,进而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课中课”的融合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无缝衔接、浑然天成。

(二)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结构的重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小说(四)”内容是巴金小说创作及“激流三部曲”,“30年代小说(五)”内容是沈从文小说创作及《边城》,按照模块教学,这两章内容可以合并为一章,章标题命名为“生命的激情与静穆”,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教学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自然融入课程思政,使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案例分析

本课程结合案例教学,将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政治方向、价值引领、思想引领、德育等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形成富有鲜活可感的教学案例。例如《骆驼祥子》中缺少集体主义的思想是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祥子是一位个人主义的奋斗者,他只顾自己赚钱,却从不考量车夫群体的命运。但是面对天灾人祸,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力量,这与祥子等车夫的人生轨迹形成鲜明的反差,进而教育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考核

目前各高校纷纷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而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非智力因素,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目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学过程考核为切入点,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考核方式中,形成(T+N)等的教学方式(T是精华知识,N是变量)。

三、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坚持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女排精神等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特别是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可以随处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规律以及方法论。

在学习卞之琳的《断章》时,诗歌所表现出的主客观相对关系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抽象的,但诗人卞之琳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而是利用日常生活的情境造就了相对时空下的辩证现象,就如诗歌题目“断章”所言,看似没有联系的“明月”“窗子”“桥”“楼”“你”,却构成了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的相对联系,进而表达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00多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的旗帜下,讴歌爱国主义,追求民主进步,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五四精神指引了无数青年学生前赴后继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努力。当代青年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五四精神的指引。“历史已成过去,正气光耀千古。”五四精神的熠熠光辉依然能够为当今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提供有益的启示、指明正确的方向,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和发生正是在这场波澜起伏的五四浪潮中展开的。

(三)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凡有家人处必可沽酒。”这是沈从文《边城》的湘西世界,一幅世外桃源景象,然而这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寄寓,是沈从文对美丽湘西的神往,现实却不再有,如今的湘西凤凰古城商业化浓重,失掉了沈从文笔下所期待的古朴自然,可见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多么重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四)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

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融入德育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利用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不仅可以为高校发展带来助力,同时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也必将起到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边绍伟,沈丽,张健,等.“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9(5).

[7]万力.“课程思政”研究的三重逻辑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4).

[8]王英洁.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1).

◎编辑 郑晓燕

作者:张敏

现代文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有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从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一、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提高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所以应该加强重视。

从语文教育专业的角度来说,加强教学中的实践训练,能非常有效地促使学生语文教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前的语文教学似乎只重视书本学习,实践训练的内容很少,而要上升到会运用的高度,即实践的高度,就不单单是掌握书本知识而已,还要切实把它变成一种能力,能力的获得就离不开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二、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课堂实践教学

1.引入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应在课堂上多开设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如:表演、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与辩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竞赛、“课前三分钟”等。作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特别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大“三种能力”(口语表达、书写、书面表达)在教学中的分量。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基本完成,所以教师和学生应把重点放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上,通过实践训练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2.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致力于积极研发和编撰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新教材。提高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质量,当务之急是教材的编写,应编写 “学做合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新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可以按照“理论”“实践”两部分分册而编。或者可按理论部分,教学案例,技能实训三个层次构建教学单元,并按单元实施教学。

3.按照“管用、够用、会用”的原则强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程量。可开设“三字一画一话”课程,增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的课时量或开设专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训课,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充分的实践锻炼时间,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同时依托课程改革,全力打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制定 “观摩—见习—记录—设计—试教—评课—说课—实习” 序列化的实践方案;并切实强化课堂观摩和试讲指导环节的质量。

4.多开设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参与实践。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是结合日常课堂阅读教学展开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抢答、表演等都是实践教学的方法。表演这种方式在儿童文学、外国文学等课堂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分组练习,并且定期举行小组对抗赛,对表现优异者,可在平时成绩上给予一定的鼓励。若出现疑问,教师应进行解答和调控。“课前三分钟”是师范专业教学的优良传统,具体说来,即利用课前三分钟,在讲授正课之前留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以口语训练为主。每次课前可安排几位学生进行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全班学生轮流训练。各种课程的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如古代文学可侧重对古文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现当代文学可侧重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基础写作可侧重于对学生清晰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此外,也可就学生所关心的一些问题设计一些讨论活动,遵循大语文教学的原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课后实践教学。每学期可组织相应的活动,例如每年举办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借鉴学习;还可以创建“支教协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假期或周末去周边的一些学校帮助支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课后实践锻炼。其次,课外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课后实践教学方式,比如让爱好金庸武侠小说的学生组织金庸武侠小说的课题研究,让喜欢文学的同学组织文学创作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外实践教学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使之更有效地为本专业教学服务。多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讨论、交流和合作,组织专业教师赴外校参观、学习、调研和参加学术讨论等。专业课教师每年应外出学习各高校新课改理念和实践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以开展每年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深入小学、中学、培训学校等挂职和锻炼等,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实训教师队伍,与理论课教师相区别,专门指导学生实践。

2.积极引进校外教学资源,请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定期来为学生上示范指导课、开设讲座等,让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小学语文课堂。

3.积极建立“第二课堂”,合理利用早晚自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早晚自习可以练习普通话,教师口语,用小黑板练习粉笔字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和书写能力。

4.积极努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切实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积极建立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互补,学与训互动,教学活动与学生技能竞赛交融,学生技能量化测试与学生素质综合定性评价结合等多元立体的教学平台。比如:校内试讲、校外见习和实习、举办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创建“支教协会”等等。

(三)遵循实践教学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活动的主体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是一个双向活动过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创造性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需要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到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中来。语文实践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训练和提升。因此,实施语文实践教学时,应注意使实践教学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3.注意及时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在实践教学评价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纵向的评价,既要发现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其提高;同时又要肯定优点,激励其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教学带来的乐趣。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魏秀兰.少数民族学生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8(1).

[2]杨建立,杨京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9).

作者:何顺莉

上一篇: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检察院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