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师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创造是艺术的灵魂,然而现代的幼师美术教育有趋同化的现象,探索出一条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幼师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必然性,结合当今幼师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下进行教育创新的四项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幼师;美术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施行改革的首要任务。

第一篇:幼师教育论文

英国幼师职前教育与资格认证制度对我国幼师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幼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学前教育质量。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英国几届政府对学前教育进行大刀阔斧式改革,通过提高幼师职前教育质量和加强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来促进幼师专业发展。英国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职前教育途径及课程设置,我国应提高幼师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增加幼师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比重,丰富幼师职前教育途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格认证

在幼师师资培养体系中,幼师职业教育包括幼师职前教育和幼师职后培训两部分。幼师职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面对第一份工作前的入职培训。目前,承担我国比例最大的一线幼师职前教育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中等幼师专科学校和高等幼师专科学校,所以幼师职前教育的成败与其培养学校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英国作为世界学前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国家,从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就致力于学前教育改革,其幼师职前教育和资格认证制度发展相对完善,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英国幼师职前教育与资格认证政策回顾

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战之后的英国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一向秉承少干预政策,直到布莱尔首相执政期间(1997-2007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崛起和国内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先后出台多项意义深远的学前教育政策,其中多项政策奠定了当今英国幼师职前教育和资格认证制度的格局[1]。2003年,黑人女孩受虐死亡事件后,“每个儿童都重要”政策(Every Child Matters,2003)应运而出,布莱尔政府改革儿童服务体系,明确提出政府需要保障儿童实现包括健康、安全、快乐与成就、有积极贡獻、为获得经济保障做准备五大目标,保障儿童安全发展与终身幸福。该政策提出要保护儿童,儿童工作者必须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并要求进行幼师专业化改革。

2004年,“儿童保育十年战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2004)对千禧年后第一个十年里0~18岁儿童的基础教育工作作出系统规划。其中,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进一步被推进,提议在幼儿教育机构中设立“早期教育专业教师”(Early 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希望到2015年为止,每家幼儿教育机构至少配备一名具有EYPS资质的专业教师。

2006年,布莱尔政府采纳“儿童保育十年战略”中关于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的提议,正式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身份标准”政策(Guidance to the Standards for the Award of Early 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2006),并委托英国儿童工作发展委员会(CWDC)作为EYPS培训部门开展早期教师专业培训。自2006年以来,EYPS成为英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专门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指南[2]。英国专门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突破。EYPS项目的实施,使英国幼儿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总体而言,EYPS项目作为英国学前教育阶段第一个专门的被政府承认的资格认证制度与职前培训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专业地位,但在培训机构选择、培训途径多元化上还有待提高。

2013年,卡梅伦政府为了追求英国幼儿教育的“卓越”质量,对EYPS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行“早期教育教师”政策(Early Years Teachers)。EYTS项目作为EYPS的加强版,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适合当代英国国情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此同时,建立“早期教育教师标准”(Early Years Teachers Standards,EYITT),要求职前教育培训必须参照标准,受训者们必须达到标准要求才可获得“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认证。

二、现行英国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现行英国幼儿教师职级制度与其资格认证制度整合一体。在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与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认证(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作为各行各业的通用资格认证,在幼儿教育领域同样实行,学前领域从业者在入职之初就根据国家相应标准申请相应等级资格证书核定其幼儿教师职级。英国教育部网站明文规定,当前学前领域从业者最低要求必须达到二级水平(level 2),政府鼓励幼儿机构在聘请从业者时将三级资格证书(level 3)作为最低标准。政府对2014年9月1日后申请或注册的幼儿教育从业者除了要求最低具有level 2的资格外,还要进行语文与数学方面的考察,从业者必须拿到“二级语文与数学资格证书”(level 2 literacy and numeracy qualification)才可正式进入学前机构任职。2016年7月30日后申请或注册的从业者,同时必须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救培训(Pediatric First Aid,PFA)才可拿到2级或3级证书[3]。

低等级学前从业者通过进一步深造,获取QTS、EYPS、EYTS专业资格认证,其等级可等同于level 3或者level 6。对于学历高者,本科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可直接申请幼师6级认证,硕士学位或者PGCE受训者毕业直接达到level 7,其进入幼儿教育机构直接应聘即可。

三、英国幼师职前教育途径与课程设置

2013年卡梅伦政府规划EYITT项目时,规范幼师的职前教育途径主要通过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Undergraduate entry full-time)、非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Graduate entry full-time)、在职幼师提升途径(Graduate employment based part-time)、考试途径(Assessment only)这四种方式进行,通过EYITT培训的学员可获得EYTS资格认证[4]。目前,英国政府在8个地区委托46所高校的教育学院进行EYITT幼师职前教育,例如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英国的幼师职前培训途径多样,培训机构甄选严格,对学员的最低要求是本科毕业,职级达到level 6,且中考成绩中语文、数学、科学必须达到分数C以上。

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指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大学专门攻读学前教育学士学位。不同的大学,因为课程设置不同所以学制也不同,一般3~4年。第一年,学生们主要进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第二年,学校将教授一些学前专业课和与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社会学科,例如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第三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岗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年,专题论文的撰写[5]。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可申请EYTS资格证书,其幼师职级为level 6。

非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是对非幼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供的,这类学生往往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幼儿园工作经历,他们需要通过一年的PGCE培训才可拿到EYTS证书正式入职幼儿园。在英国,PGCE是培养各阶段教师的主要形式,PGCE课程里的早教阶段不是0~5岁,而是3~11岁,PGCE早期阶段的受训者毕业也可直接申请合格教师资质(Qualified Teacher Status,QTS)。英国的学制里,小学都设有学前班(reception year,4~5岁)来实现幼小衔接的过渡,学前班之前大部分学校也会开设幼儿班(nursery,2~4岁),所以PGCE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小学低年级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师。理论上,任何途径获得EYTS的新手幼师都可在任何0~5岁幼教机构任职,但实际上在英国如果应聘小学里的幼师岗,即使应聘者达到level 6甚至是level 7的层次,用人单位在考核时也会要求最好进行过一年的PGCE学习,可见PGCE已然成为小学、中学中最主流、最受认可的职前教育培训方式。PGCE课程也同样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研究和实习见习,注重培养实践型、反思型教师。

在职幼师提升途径(Graduate employment based part-time)和考试途径(Assessment only)主要针对已经有幼儿园工作经验的幼师。如果幼师想进一步提升自己,但能力并没有达到“早期教育教师标准”,就要参加在职培训;如果有经验的幼师不需要培训,即能力达到“标准”要求,即可直接申请为期3个月的考试,考试通过可申请EYTS资格认证。

四、对我国幼师教育的启示

(一)提高幼师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源头上保障幼师队伍素质

目前,中等幼师专科学校和高等幼师专科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不排除部分高分高能的学生因为热爱幼教事业选择加入此类学校,但大部分还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职业技术类学校。再加上众多职业技术学校间的生源大战,使本就门槛过低的职业学校在招收幼师专业学生时往往不加以面试就招录进校,导致很多五音不全、肢体不协调、不适合幼教一线工作的学生加入幼师职前教育队伍。门槛低、无底线的招生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相较于英国幼师职前教育对学员素质的严格要求,申请培训者必须通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相当于国内的中考),同时对单项科目也有要求,英语、数学、科学必须达到C以上的成绩。针对目前我国幼师专科学校生源素质较低的现象,建议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对幼师专业准入标准加以规范,幼师专科学校在考察学生时也要严格把控准入标准,加强面试环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从源头上保障幼师队伍素质。

(二)增加幼师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比重,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

大部分学生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以为幼师只需“哄孩子”“陪孩子玩”,对幼师专业学习内容知之甚少。进入幼师职业专科学校后,面临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之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习见习中琐碎烦躁的教学任务等,都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或者厌学心理。我国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一线人才,而且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这都要求幼师职前教育必须伴随着大量的实习、见习。但幼师专业化建设和幼师的终身教育,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心理学、教育学、教育伦理学等知识可以为幼师实操保驾护航,这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带来挑战。总体而言,幼师职业专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知识学习要与幼儿园实践紧紧结合。

英国的幼师职前教育多途径、多元化,任意一种途径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有的学校同一门课安排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在幼儿园观察、见习;有的学校会单独拿出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给学生安排实习园进行实习。英国政府对实施幼师职前培训的机构有着严格把控,分地域在8个地区委托46所杰出大学的教育学院进行培训,如世界排名33的曼彻斯特大学、世界排名76的诺丁汉大学等,众多教育学院高水平的师资使得理论知识的传授得到进一步保障。现阶段,我国专科职业学校虽然在师资上不如众多高等师范大学,但也要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以重视,在教材选择上要与师范大学看齐,加强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考察。另外,因为职业学校目的是输送一线人才,理论知识也要紧紧与实践结合,除了为学生安排大量实习、见习机会,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也要有别于师范大学重视科研的授课倾向,多多联系一线教学经验,让学生充分理解如何在一线工作中运用所学理论。

(三)丰富幼师职前教育途径,完善幼师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幼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幼师行业准入的通行证,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在校生只要在学期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学等日常课程的考试,且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即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报名考试辅导机构,通过幼师资格证考试也能申请幼师资格证。在校生获得幼师资格证过于容易,社会考试辅导机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都反映出我国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不完善。

英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与幼师职级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拥有不同等级资格证的幼师在收入和职位上有所区别,使得政府和幼师从业者对资格证制度非常重视。在英国,拥有level2、level3的从业者一般都从助教做起,拥有EYTS、EYPS、QTS的从业者可以直接应聘幼师或者管理岗位。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规定了拥有EYPS的从业者每小时最低9英镑,QTS教师每小时最少16.8英镑[6]。资格证书获取过程也并不容易,例如通过考试途径的考生要经历3个月的考试时间,且对申请人有着严格的学术和在园工作要求。借鉴英国幼教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幼师资格制度在考核上也应严格把关,对于在校生,应增加平时考试难度,只有达到核心课程和实习见习优秀以上的学生才可获取幼师资格证。而且,社会考试也应加大难度,除了笔试环节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外,面试环节也要充分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幼儿工作经验,能否胜任幼师工作。政府也应出台政策规范幼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市场,杜绝没有资质的机构进入,避免给考生传递错误幼教知识。

参 考 文 献

[1]庞丽娟,沙莉,刘小蕊. 英国布莱尔政府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及其主要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8(8):34-38.

[2]曹能秀,田静. 近十年英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1):64-69.

[3]Check Early Years Qualifications [EB/OL]. https://www.gov.uk/guidance/early-years-qualifications-finder.

[4]Early Years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ITT): A Guide for Providers [EB/OL]. https://www.gov.uk/guidance/early-years-initial-teacher-training-a-guide-for-providers.

[5]侯艳,赵旭曼. 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8):92-95.

[6]Marray,J. Value-base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M]. London: Managing Early Eears Settings, Sage, 2009.

作者:王敏琦

第二篇: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遍关注对男幼师生的入学教育。

一、目前我国幼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師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射击﹑军事知识﹑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基本护理﹑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站军姿﹑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至上”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弱化了其人格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人功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以及价值观念的扭曲。因此,人文教育亟待加强。从男幼师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让男幼师生多接受有品位、有内涵、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人文教育,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形式的表演(歌舞剧、话剧、音乐会),举办专题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丰富,为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

面对男幼师生“大学冷漠症”,幼师院校一定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应期教育,为男幼师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长效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男幼师新生把大学三年的规划与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相结合,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我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十分有限,应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

作者:徐俊俊

第三篇:创新教育下的幼师美术教育

【摘 要】创造是艺术的灵魂,然而现代的幼师美术教育有趋同化的现象,探索出一条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幼师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必然性,结合当今幼师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下进行教育创新的四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育;创新

加强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施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其终极理念是培养出思维活跃、有探究意识、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因此,对于现代的幼师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更加重要。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雷同作品数不胜数,教育模式也是如出一辙,要想脱颖而出创新才是关键。

一、幼师美术教育进行创新的必然性

(1)美术创新是美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幼师美术教育兴而不衰的重要保障。幼师美术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还需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因此,幼师美术教育对于课上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建设,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找出高效的课堂教育方法。

(2)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终究会引起学生反感,美术教育的创新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束缚,为学生带来久违的新鲜感。对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热情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美术教育的创新犹如一股清泉流入学生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美术教育创新也是中国素质教育革新的重要组成。因此,幼师美术创新教育是在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幼师美术创新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二、当今幼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1)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模式定位模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幼师美术教育存在层次上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标准自然也不一样。然而,受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内当今的美术培养模式在总体上大同小异:重技能,轻创新。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邯郸学步,总体上,教授过程过于机械化,课堂上只有模仿,没有创新。

(2)课程的设置与模式有待完善。建国初期,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内美术教育开始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而幼师院校的教学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效仿了美术院校,无法形成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自身特点:师范性、基础性、专业性。此外,美术教育在课堂上更加重视绘画技巧和绘画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了美术理论知识,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不能均衡发展。

(3)现代美术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受到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当代美术教育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渠道依旧设定在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现代美术教育模式对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在取精华、去糟粕的前提下,应该融入高科技和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艺术人才。

三、对幼师美术创新教育的策略分析

(1)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成果如何,从课堂氛围上就能看出。高质量教课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活跃、轻松,学生反馈积极而不是死气沉沉。即便教师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倘若无法带动课堂,无法与学生产生知识的火花碰撞,那么结果就是凭借一流的教学水平教出三流的教学成果。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被动接受知识的效果远远不及主动吸取知识,因此,老师需要带头调动起课堂氛围,创造一种民主、轻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示范绘画技巧时,不提倡学生照猫画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作出带有自我风格特色的作品。艺术本身追求的是个性、自由、放纵,罗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艺术天性,作品也毫无生命可言。

(2)教育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幼师美术教育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协作交互的学习平台,以便于群体之间实现知识与思维模式的及时共享。这种教育模式实现了师生群体的随时随地自由交流,大力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可利用资源也更加多样化。

(3)完善教学评估机制。现在多数高校都设有教师评估的管理机制,幼师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对于美术教育的教师测评,应该以“创新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以督促教师重视课堂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以实现美术教育创新。当今社会的科技如此发达,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动画、PPT等模式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与魅力。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知识的传授仅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辅助渠道,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吸取其需要的知识。因此,美术教师应该意识到,如今的社会已经和七八十年代大为不同,巨大的信息量与知识的更迭速度让每个人都目不暇接,也许自己正在教授的知识在下一秒就已经过时,既然如此,为何不改变思路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筛选知识的能力呢。

四、结语

如今国内的幼师美术教育质量尚低,面对严峻的形式,务必要进行教育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估机制、结合高科技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冬冬.幼师美术教育的有关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6):280-281.

[2]严天江.创新意识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充分应用[J].科学导报,2014,(14):63-63.

作者:叶宙鑫

第四篇:如何培养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

摘要: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人们对自我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家庭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主要来源幼师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问题亦愈发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低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提高方法。

关键词:幼师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意识

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提高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弘扬终身教育的精神、促进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真正做到幼师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相得益彰,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低的原因

(一)学生对自身自我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发现,幼师生普遍对于自身自我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积极自主性、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较为明确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甚至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在生活方面一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对于生活老师的依赖性强,并且作息严重不规律,体质较差;在心理方面,由于大多数幼师生处于青春时期,他们面临来自大学生、学校、家庭以及就业的压力,有很重的心理负担,而且自我承受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同学人际关系不协调[1]。

(二)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视不够

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教育对于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父母上班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时间,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非常少,对于幼师生自我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程度相对较少;其次,随着离婚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幼师生成长在单亲家庭中,容易形成性格孤僻、怕生以及消极的人生观。

社会教育是活的教育,但是当今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随着竞争的压力增大,很多社会报道一定程度上对幼师生的心理造成冲击,不利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低

校园是幼师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文化氛围、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式都对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幼校中绝大部分都是女生,正值青春期,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期,半军事化的管理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叛逆等心理;其次学校的的德育教育不得力,大多数幼校将及格率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因此只是一些幼师生道德观念淡薄,道德评价能力低下;最后一些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幼师生来说他们的作用仅仅是授课,私下里却作风不正,甚至一些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动辄进行呵斥打骂,这些也不利于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2]。

二、提高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幼师生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自觉的行动和自身的努力。幼师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认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自我教育的成败。幼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劣势和短板,才能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态势产生不满,从而激发自我教育的动力。自我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自我管理,要求幼师生敢于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敢于向自身的弱点挑战。

二是提高自控力。自控力强调的是个人的意志品质,当矛盾与冲突交织时,幼师生要学会合理控制自身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状态,及时恰当的处理才能保证自我教育不偏离轨道。提高自控力包括进行事前控制,预防不良行为的滋生;事中控制,及时制止过错的蔓延以及事后总结,避免在发生同样的错误

三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要求幼师生的各种素质向积极靠拢,它不断的为自我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自我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改善幼师生自我教育的环境

一是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对于孩子自我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善于营造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

二是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开辟多样的时间活动,拓展幼师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与运行,自觉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适时建立实践平台与基地,扩大舆论导向,出台奖惩措施,从而客观的评价他人。

三是改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双重性,因此,需要注意不断改善社会环境。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公序良俗能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能够促进幼师生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幼师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舆论导向,舆论环境能够提供思想指导和前进动力[3]。

(三)对幼师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引导。要充分调动幼师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其认识到自我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其保持自我教育的动力。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幼师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弘扬终身教育的精神、促进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真正做到幼师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相得益彰,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为培养幼师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必须从家庭、社会、以及幼师生自身出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并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幼师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文.初中生自我教育问题研究——以中山市启发中学为例[D].广州:广州中山大学,2012:12-13.

[2]黄志勇.高校学生干部自我教育的现状研究[J].青年评论,2013,(7):17-18.

[3]陈小玮.非师范类幼师生教育实习管理的思考与实践[D].山西:山西大学,2011:173-176.

作者:丁成

第五篇:将绿色融入幼师“淑女教育”

摘要:“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基本国策,因而人们更关注环境、生态和教育状况。在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这个特殊的“女儿国”,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幼师女生;环保意识;绿色教育;“淑”女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教育和生态状况。如何对幼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将绿色教育融入女性教育,加强女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传承给下一代?作为幼师教育工作者,培养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一、绿色校园气息是营造“淑”女环境教育的摇篮

“留短发、去脂粉、留清纯”的师范生淑女教育是我校多年来开展的德育特色活动,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精心打造谈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不轻浮的幼师淑女,精心营造环境美丽的绿色校园,为培养新时代环保“淑女”创造物质环境。

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年历史的百年女校,校园中景色怡然,许多参天老树成为学生遮阳的天然华冠,师范女生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校园设施和装饰别具匠心,可将绿色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例如,校园的外墙不是华丽的装饰材料,而是本校女生绘制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画,有粗犷的风土人情写真、精细的根雕摄影、可爱的昆虫折纸等。画面虽然略显稚嫩,但却表达了绘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操场和教学楼转角处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这里有美丽的假山和喷泉,水花喷溅下自然形成了蓄水池,里面摇曳着漂亮的小金鱼,这些都由学生管理,使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真实的生物,也使学校的环境更加和谐。楼道的墙壁上是学生用废报纸制作的电影“后天”宣传海报,主体是自然灾害,告诫人们人类如果自毁家园,那么就会遭受毁灭。教学楼外的空地上还开辟了生物角,利用雨水开出一条很小的河流,等等,这些设施和装饰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教育氛围。

我校早就被评为“百家优美校园”之一,校园里隐性的女校历史与文化沉淀让学生触手可及,“明德、尚美”的校训印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幼师女校是培养“护绿、环保”的高雅“淑女”的摇篮。

二、重视女性环保教育,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她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下一代。幼师女学生还将是未来家庭的中心,首先应加强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再通过她们对家庭的辐射作用逐渐在社会上达到普及大众环保意识,这是一条捷径。女性的环保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绿色女性”,就教育了一个家庭;培养一代绿色“殊”女,就肩负起国家的历史重任!

我校的幼师女生,毕业后将是幼儿园或小学教师,但她们对环保知识却知之甚少。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的环保意识严重欠缺。例如,有的漠视学校环保制度,偷偷将快餐盒、饮料杯等白色污染带进校园;宿舍、教室里垃圾遍地,视而不见;还有学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却不爱惜社会公物,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师范女生表现出环保观念缺失与环保行为的失衡,教育工作者必须找到根源,对她们仅仅批评教育解决不了问题,环保教育是幼师女生的必修课。

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要提高女学生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女生阅读《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人与自然》等丛书,学习南京市相关环保法规。通过过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提高了对环保教育的认识,还使大家深刻领会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知道了“如果不了解、不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如果不高,将很难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道理。

现在,我校的环境教育已渗透到语文、政治、英语、礼仪、生物、地理、化学、物理、数学、音乐、美术等十几门学科,校团委开设了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把环保渗透作为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图书馆买来相关环保书籍,开展“环保读书节”和“好书漂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写环保随笔并参与“保护地球”绿色征文比赛。以班级为单元,尤其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验演示、药品处置、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时,有机地结合环保知识,让绿色环保理念的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

学校依靠社会力量,取得方方面面对环境教育的支持。近年来,与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南京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环保局等单位联系,请市环保局、东南大学等专家和教授来校做“人与环境”、“水质与健康”、“环境与发展”等专题报告。还聘请一些懂行的家长担任辅导员,带领学生到南京橡胶厂、南京白猫洗涤剂厂等地参观,由于这些单位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提高了学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在身临其境的社会实践中,师范女生获得了更多有关环境知识的科研动态及社会信息。

通过上述环保教育,师范女生丰富了环境知识,能作为社会人来关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幼师女生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教师,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为传承环境教育奠定师资基础,必定是当今幼师女生特色教育的最亮点!

三、多途径开展绿色教育特色活动,培养现代环保“枢”女

在育人途径方面强调STSD模式,即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的教育,可以把学校的环保教育置于社会之中,让师范女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共建绿色家园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女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现代“枢”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枢纽作用,传承环境意识。①针对环保专题召开班会,积极参与“如何创建绿色班级”、“绿色——永恒的美;校园——永远的家”、“地球——我们的家园”、“南京的未来设计”、“保护南京母亲河——长江”等主题班会,进行世界环保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女学生在参与中拓宽知识面;②结合各种环境保护节日,把环境保护纳入德育常规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环境教育工作正朝着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每年上半年,结合二月“世界湿地日”、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五月“世界无烟日”,下半年结合六月“世界环境日”、七月“世界人口日”、九月“保护臭氧层国际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③以环保为主题,发挥师范女生多才多艺的天赋,鼓励她们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生态导游、美好环境大拍卖、环保法庭和污染权交易等主题活动中,通过前期的材料收集、活动准备,又经过亲身参与,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自然及各地生态特色,在活动中填补环保法规、污染风险承担等法律空白。女学生真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把被动接受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发、主动的学习意识。

作为幼儿师范教师,身兼教书育人的使命,应坚持以绿色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美德渗透,环境潜润”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幼师女生环保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葛林豫等.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

[2]陈秀云等.陈鹤琴文集 学前教育家文库[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5).

作者:何娜

上一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下一篇:语言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