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反思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守护生命反思

“用知识守护生命”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最容易使教师忽略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则是通过探讨各几种方式隐形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生命生长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也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介入生存能力教育、意识教育等来升华生命本身的价值,进而学会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二、生命教育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属于一种教育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关于生命教育,我国尚未有较为独立完整的指导体系,加强学校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从理论意义上看,能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回归生命本质,更为生命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从实践意义上看,由于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平衡现象,特别是许多隐性问题不易被家长或老师所发现,学生日渐出现心理脆弱,行为失控等现象。而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增强学生对个人、对家庭甚至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英语语言技能的过程,更是陶冶学生情操、扩展学生视野、磨砺学生个性、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在英语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学生通过教材学习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开展英语 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时候吸取精华所在,让学生具备生命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灵品格。

四、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属于生命教育的一部分,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品格,让他们有健康的生命观与价值观。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场合 不同所使用的礼貌用语就不一样,要选择那些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能够让学生看到灿烂的人生画卷,让学生主动认识社会与事物发展规律,引发学生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从而领悟到关于生命的哲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

五、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工具和载体,依据教材发掘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实施课堂生命教育的前提。要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必须先钻研教材,合理开发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外研版英语教材中,就存在许多涉及学校、家庭、网络、自然保护、健康生活方式等的题材的生命教育素材。比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拒绝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侵蚀,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当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之后才能真正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具备 一定防御技能。在英语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创造丰富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

2. 轉化英语教学形式,展现生命教育的风采

如果说课本的知识传授是内涵的展示,那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就是生命教育外延上的延伸。根据实际,英语教学形式的多变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达到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辩论(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演讲(presentation)等形式开展教学和生命教育渗透,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感悟生命。比如在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9 Animals in danger模块中,可以让学生通过presentation的方式,谈谈自己对猎杀动物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生命意识。学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3. 构建活动平台,深化生命教育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生命教育渗透,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之外,还可以通过构建课外活动平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生命教育。

近年来,学生对西方节日较有兴趣,特别是圣诞节,感恩节等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节日为契机,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设计英语感恩节贺卡来纪念感恩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英语话剧表演,借助这也的机会来引导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能够感恩父母与老师的恩情,提升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小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教育的意义。让英语教育教学变得更有人文气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习变得更为快乐。此外,要能够注重英语教材中生命教育素材的挖掘,实现知识教育跟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明确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用知识守护生命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甘学华. 动之以情 以情促教——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学周刊. 2016(05)

[2]邓娟.  由个案分析高职单招生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06)

作者:谢菲霞

第2篇:教育守护生命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不但认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而且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让学生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关系最紧密,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为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梁漱溟曾将生命和生活划上等号:“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语文课程的强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其次,历来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且不论古代教育中语文教材的“文史哲不分家”,即便在今天,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一部包容万象的百科全书,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使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丽和可贵,了解到生命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付出,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学会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珍惜、热爱、宽容、乐观、坚强。语文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它完全可以依靠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学科特点事半功倍地实现生命教育而不留下一丝痕迹。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先达成,即语文教师须先拥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并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才能确保自己在生命教育时的身体力行,言为师表。我们知道,学习和领悟生命的过程、学习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体现人文关怀,倾注人文情感,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豁达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使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否则南辕北辙,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以课堂为界分为两种:课堂教学巧妙融进生命教育,课外拓展合理引进生命教育。

(一)课堂内,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将之巧妙地融于语文教学中

课堂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初中语文教材中从来不缺乏生命教育的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就有一种“大生命”的意识贯穿整套教材①,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在这个纷繁复杂、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生命以多种形式存在,人类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应心存一种宇宙的“大生命”意识。代表作品如莫怀戚的《散步》、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后者表达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前者不仅表达了人性美,也表达了对生命美的赞叹之情。此外,如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则明确体现了人与自然皆为宇宙一分子的“大生命”意识:“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2.生命只有生存和呈现方式的不同,没有高低优劣贵贱之分,我们应心存生命平等的“大生命”意识。最典型的作品是《斑羚飞渡》,相信每一位学习此文的学生都会向老斑羚无畏牺牲的精神致敬,此外《珍珠鸟》、《华南虎》等文也较易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问题的思考。

3.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求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代表作是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以及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的母体之中。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充满生命教育因素的素材帮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尊严、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其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无论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写作教学中都可进行。此外,还可利用教材本身的编写规律,带给学生“发现生命”的大欢喜,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两者之间实现了从关注内在生命到外在生命的转换。这种发现将使学生得以站在更高的思维点来认识自己及身边的世界。

(二)课堂外,借源头活水拓展生命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活和社会是语文教育实施的第二课堂。源头活水的引入将使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大放异彩,收效殊佳。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领教了灾难的无情,也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人们开始聚焦于生命教育。2008年9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学校安全教育节目,作为开学第一课,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而此前浙江省的一家新闻媒体——《金华信息报》较早就关注到生命教育并作出系列报道,先后于2008年12月5日和2009年5月14、21日以《教育孩子从教会他们珍爱生命开始》、《教育界“余震”未了:重提生命教育》、《地震,让教育与心灵一样接受洗礼》为题,用三个整版的内容为“生命教育”造势,呼吁在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同样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力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把生命教育正式纳入教育的法定范畴。衷心希望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直至生命教育被普及成常识。

在课堂外实施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素材。以死亡教育为例,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事件屡有发生。2004年4月绍兴四所学校的四名学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年龄均在十六至十九岁之间。类似事件的频繁出现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对此我们没有回避而是因势利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发后不久,我们在一堂语文课里特设了一个环节,专门用10分钟来讨论这起事故。当时我引用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高中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请同学进行比较,最终使同学们从“绍兴残忍的四月”事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生命是宝贵的,活着是一件庄严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正确勇敢地面对挫折,用自己的行动使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我想,如果能借几位早逝的年轻生命的教训阻止乃至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再发生,我们的生命教育也算是有价值的了吧。

教育守护生命。语文教育在给予学生文学文化熏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支柱、生存的依据。我们初中三年的语文教育若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则善莫大焉。

————————

注释:

①董林娣:《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教学月刊》,2008年第2期。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市长城中学]

作者:铁春燕

第3篇:生命的守护还是疏离

摘 要:鉴于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意外、危害公共安全的现象日益严重,《刑法修正案(八)》适时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但是,单从《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条文本身以及立法原意来看,醉驾入刑似乎并不需要考虑情节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在对待此问题上的看法也不相一致。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该问题进行梳理、论证,以树立“情节”在醉驾入刑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醉驾;情节;罪刑法定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1.05.10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醉酒驾驶犹如洪水猛兽,民众无不谈之而色变。从河南王卫斌酒驾案到成都孙伟铭酒驾案,再到南京张明宝酒驾案,虽然侵害者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是多少个不幸的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多少个不幸的个人因此而悔恨终身。醉酒驾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公众的忍受极限。目睹着如此相似的惨剧一幕幕发生,公众的愤怒也在与日俱增。对醉驾入刑的呼声史无前例的如此一致和高涨,似乎惟有刑法的介入才能遏制此种猖獗而严重的行为。在此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2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首次将醉酒驾驶、飚车的行为作为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列入刑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醉酒驾驶是否要求达到情节严重才进入刑法调整领域?很多民众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的规定当然地认为是“醉驾就应该零容忍”[1]。从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各地司法机关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争办醉驾案件的“运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态度似乎也是在“醉驾零容忍”的基础上理解危险驾驶罪的,即只要醉酒驾驶,一律入刑而不考虑具体情节。但是,十天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责应慎重”,“醉驾不一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至此,全国舆论一片哗然,这似乎让原本“清楚无误”的“醉酒驾驶”变得界限不很明晰,更有网友惊呼“难道法律一夜之间变了方向?”无疑,在醉驾入刑问题上,是否考虑情节?如何界定情节?如何理解《刑法修正案(八)》与张军副院长讲话之间可能的“冲突”?这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立法原意探究

追根必须溯源。要正确地理解法律,必须从法条的变动中探寻隐含在法条背后的立法原意。

从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到草案三审以来,对“醉驾入罪”一直采取一致的态度即“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虽然草案二审时有部分委员建议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一律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在实践中可能涉及面过宽,建议增加“情节严重”等限制条件[2],但是,最终《刑法修正案(八)》还是将危险驾驶罪规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从条文的字面意思看,飚车入罪和醉驾入罪的门槛是不同的,前者要求情节恶劣而后者则无此项要求。只要有“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即可处刑,而无需考虑情节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2月25日就《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朗胜主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从网上征求意见和草案发往全国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赞成草案现在这样的规定……因为在当前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醉酒驾车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种违法犯罪的新的形式”[3]。从郎主任的讲话我们也可以隐约感受到,与广大民众的理解一致,立法者基于醉驾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对其入罪要求很低,即只要实施了具体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即推定其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此时介入刑法有利于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保护。

三、醉驾入刑之情节考量的理论明晰

基于严打醉酒驾驶刑事政策的考虑,立法者不考虑具体情节,降低醉驾入刑的门槛本无可厚非。事实上,司法机关在这种理解下,短时间内对醉酒驾驶的治理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5月1日至5月15日,全国共查处醉酒驾驶203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5%,日均查处136起,较去年全年日均查处数下降43%。全国因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和11.1%。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从各个地区来看,5月1日至15日,北京共查处酒后驾驶50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2.2%;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7.2%;山西共查处酒后驾驶20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8%;上海共查处酒后驾驶66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8%。(参见:公安部对醉酒驾驶一律刑[EB/OL][2011-06-04]http://news.163.com/11/0518/02/74A76U0700014AED.html)普通民众对此大多也持肯定态度。但是,5月10日,张军副院长“醉驾不一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的讲话,让本来似乎明晰的刑法罩上了一层薄纱,让人一时之间不知如何理解。然而,5月17日,公安部表示“对于醉酒驾驶一律刑事立案”;5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醉驾案’证据充分将一律起诉”。这犹如一枚枚重磅炸弹,让已经模糊的醉驾入刑标准变得更加难以把握。笔者不禁要疑惑:最高司法机关对于该罪的理解尚且有分歧,普通民众又该怎样理解呢?从相关机关负责人的讲话上,在对待醉驾入刑问题上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立法机关的态度是一致的,即醉驾入刑不需要考虑情节严重的情况,而最高人民法院的态度则与此相反。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醉驾入刑的情节纠葛,笔者将通过法理的梳理,予以合理阐释。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李永升,李 涛:生命的守护还是疏离——评醉驾入刑的情节(一) 从犯罪成立条件进行考量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犯罪成立实质上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考量,即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定性因素是指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而定量因素则指的是具体情节。用公式表示即为:犯罪成立=犯罪构成+具体情节。情节与犯罪构成共同构筑了犯罪成立的双重标准。由此可见,在判断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问题上,其是否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固然重要,但是万不可忽视对具体情节的考量。正如高维俭教授所言:“情节是否严重,是判断犯罪是否成立的基本定量标准。任何具体犯罪成立与否的判断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定量标准的衡量。”[4]115既然任何犯罪成立都要遵循上述标准,那么,也当然适用于对于刑法条文中没有明文要求“情节严重”的犯罪。“在刑法分则中,一些具体犯罪(所谓的情节犯)有‘情节严重’的特别规定,而其他的具体犯罪没有此规定,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具体犯罪就不要求‘情节严重’了,而只能说是由于客体的重要性等缘故,相应的危害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即‘情节严重’。《刑法》总则第13条的规定具有概括全局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犯罪都是‘情节犯’,只不过特别附加规定了‘情节严重’的犯罪为‘特别明示情节的犯罪’,而其他的犯罪为‘一般默示情节的犯罪’。” [4]115

(二)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进行考量

我国刑法包括总则和分则两大组成部分。刑法总则是关于刑法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何为犯罪与刑罚的概括性规定,而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罪名的规定,总则与分则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刑法典。那么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如何?二者是否有各自独立的作用范围?笔者认为,刑法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而刑法总则对分则具有指导作用,决不可将二者割裂开来独立理解与适用。从法律上讲,我国现行《刑法》第101条规定对二者关系给出了清晰的界定,“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从逻辑上讲,刑法总则是原则性、指导性规定,刑法分则的具体适用一定会隐约透露出总则的“身影”,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指导行动”。因此司法实践中在定罪量刑时,不能仅依靠分则,而应当在总则指导下将总则与分则融合运用,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在醉酒驾驶是否入刑问题上,不仅应当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判断其是否醉酒驾驶机动车,还应当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总则规定的例外情形,即《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对于醉酒驾驶“情节显著轻微”时,因其不符合总则规定而自始被排除于犯罪之外,就不存在刑法分则的适用问题。

(三)从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与适用进行考量

关于醉驾入刑考虑情节是否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在现实中争议极大。肯定者认为“众所周知,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驾的罪与非罪一目了然……修正案把“醉驾”作为标准,就是一旦酒精超标的醉驾就构成犯罪,这与 “罪刑法定”原则相一致[5]。更有人担心,“‘醉驾不一定入刑’会造成法外特权的存在,会让有权有钱者轻易脱罪,并不是没有道理。要消除张军副院长这番话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尽快出面澄清关于醉驾入刑的种种疑问,以官方回应解除人们的担忧,让醉驾入刑重新回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轨道上来。如不尽快纠偏,‘醉驾不入刑’很可能马上就要成为一枚我们不得不吞下的苦果。”[6]笔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读,是因不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所致。首先,罪刑法定原则是为了否定封建时期的罪行擅断,保障人权而为欧陆学者首先提出,基于对“‘法官的不信任’或者说对‘法官专权的恐惧’”[7]157,“明确性和确定性”明确性和确定性是两个同义词,他们都表示这样一种基本要求: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能确切的了解违法行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该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成为该规范适用的对象。(参见: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注评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一直是欧洲大陆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时至今日,在罪刑法定原则枝繁叶茂的中国,民众基于对“司法腐败”、“权力寻租”的忧虑,对于“法律确定性”的崇拜更是史无前例。盲目崇拜的背后是对“法律确定性”的机械理解,民众似乎总是希望法律能够事无巨细地尽量规定得清楚明白,法官只需扮演“自动售货机”一般的角色,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定罪量刑即可。诚然,对于“法律确定性”的追求没有错,但是,希望法律能够绝对确定以致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正如有学者所言,“那种期望将法律无限精细化、绝对确定,从而杜绝司法腐败的想法是行不通的,绝对的罪刑法定主义终究被历史抛弃……无论是司法,还是立法,都是人的活动,都受特定时空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因而立法和司法的相对合理主义是科学的。这也就是相对的罪刑法定主义长盛不衰的缘由。”[8]其次,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该如何理解?醉驾入刑的“法”定根据是否就是《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的规定呢?西方刑法学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的理解为:“法”即“成文的,有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所制定的法”[7]154。我国《刑法》第3条也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既然此处的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机关制定的关于认定犯罪的法律,那么就应不仅限于具体规定犯罪的刑法分则,也不仅限于刑法,还应包括刑法总则以及认定犯罪的其他法。“纵观国外刑法中被视为含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我们还可以得到一点启发:‘罪刑法定’中的‘法’不能仅仅理解为刑事实体法,至少应当包括认定犯罪的程序法……等广义法。”[9]所以,在醉驾入刑问题上,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就不仅应当参照《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的规定,还应参照刑法总则界定醉驾行为是否有第13条“但书”所谓的“情节显著轻微”情况、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以及参照相应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此,纵然《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关于醉驾的规定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表面上看“清楚明白”、“确定无误”,无需考虑具体情节,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根据总则相关规定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醉驾行为做出罪化处理与罪刑法定之内涵并不矛盾。

(四)从不得已原则的理解与适用进行考量

启蒙思想家洛克说过:“除去的只是那些腐败到足以威胁全体的生命和安全的部分;否则任何严峻的刑罚都是不合法的。”[10]远在几百年前,先哲们就已经洞察到“只有足以威胁全体的生命和安全的行为才应当受刑罚处罚”。换句话说,若行为没有威胁到全体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没有到非用刑法不可的地步,即不需要刑法介入,这就是刑法的不得已原则。不得已原则也可以表述为:“在道德、习俗和其他法律不能有效调整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如果不用刑法调整,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会崩溃,人民群众利益从根本上将受到威胁”。 (参见:梅象华刑法不得已原则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刑法中的根本原则,不得已原则中的“不得已”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没有其他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调整:二是如果不用刑法调整,相应的法律制度的运行就会从根本上受到威胁。从刑法分则来看,此处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以公民的基本人权为内容的,比如第四章、第五章;一类是指保障公民基本人权能够享受的基本条件,比如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等。陈忠林教授给博士生上课笔记。那么,醉驾入刑不考虑具体情节的做法是否符合刑法的不得已原则?从不得已原则的判断标准入手,醉驾行为是否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有效调整?我国2004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那么,醉驾行为如果不用刑法调整,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是否就会受到根本威胁?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国对于醉酒驾驶的规制,除了有刑法的规定外,还有上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二者的调整范围有着严格的分界线——情节严重。醉酒驾驶,情节一般的即可用上述行政法处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进入刑法调整领域。醉驾行为情节轻重的区分处罚实现了行政法与刑法在对待该问题上的无缝对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配合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醉驾入刑(仅从修正案第22条理解)不考虑情节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11年4月22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于5月1日与《刑法修正案(八)》同时实施。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醉驾行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等行政强制和处罚措施;对于饮酒后或者醉驾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政处罚措施也更为严厉;特别是对于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将终身禁驾”。但是,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在对醉驾行为处以行政处罚的同时还规定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种不区分情节一律入刑的做法是与刑法的不得已原则相违背的。正如有学者所言,“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民事制裁等相结合,综合治理,是中国应对违法犯罪现象的一大特色。刑法作为‘最后法’,理当让非刑事处罚方法先行发挥作用;只有在非刑罚方法干预失效的情况下,刑法(罚)才作为最后保障出手干预,这是由刑法(罚)的本质所决定的。”[8]所以,在刑法与行政法同时出台的情况下,虽然对醉驾的处罚有一定重合,但是我们仍应当在不得已原则的指引下,以情节是否严重为分界线,实现刑法与行政法的对接。

(五)从风险社会视角进行考量

近代以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在畅享技术进步带来的文明与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其所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民众的安全感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贝克所言,“人类社会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11],“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12]作为社会调控手段之一的刑法不可能置身于事外,由于安全需求永远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需求之一,那么对于安全的追求即成为了刑法的价值取向之一,安全刑法应运而生。“安全刑法思想反映在刑事立法上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即刑事干涉的普遍化与刑事处罚提前化。前者表现为刑法干涉范围的扩大,主要是将对人类生命、财产等有严重威胁的危险行为犯罪化,把许多抽象和超个人的法益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这主要反映在经济、环境、计算机、医学等领域中犯罪罪名的大幅度增加。后者表现为刑事立法中大量采用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技术,把处罚的重心放在违反禁止规范行为本身而不是造成的侵害结果上,这就使得刑罚的处罚阶段前移。”[13]

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的规定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安全刑法的影子:面对一幕幕鲜血淋漓的车祸现场,面对一幕幕悲痛欲绝的妻离子散,公众的愤怒终于化为对醉驾的“零容忍”。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立法,立法者将醉酒行为不分情节轻重一律入刑,将本应该由行政法调整的轻微醉酒行为纳入刑法视域,这显示出了刑法干预的普遍化与刑事处罚的提前化;同时,立法者将醉驾行为规定为抽象的危险犯意在严惩违反规范的行为而非造成法益侵害结果的行为,基于行为无价值的考虑,刑罚的触角已经前伸到了醉酒驾驶的行为(不考虑情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来势汹汹的社会风险已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着风险社会的来临,传统的责任刑法的调整手段显得捉襟见肘,觉醒的安全刑法试图通过大量规定抽象危险犯的方式来弥补责任刑法的滞后性。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刑法动向,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它通过对传统刑法的重新建构试图达到保障公民安全的目的。但是安全与自由、人权在风险社会语境下似乎变成了不可共存的矛盾。由于刑罚处罚的前移化,民众对于安全的强烈呼唤可能导致对自由的限制和对人权的入侵。正如有论者所言,“刑法中的危害原则、罪责理论正在做着试图契合该转向目标定位,并进一步演化出诸如安全刑法、敌人刑法的全新刑法面相。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刑法人权保障的机能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其命运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岌岌可危。”[14]作为抽象危险犯的醉酒驾驶行为,必然也会遭遇上述问题。如何缓和安全与自由、人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以醉驾入刑为例,笔者认为,关键就是准确界定醉驾行为具有“抽象的危险”,“情节”在此无疑起到了核心作用。醉酒驾驶,情节轻微的行为或者根本不具危险性的行为是不能进入到抽象危险犯的领域之内的,比如“在没有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因为不具有抽象的危险,不应以本罪论处。”[15]所以,在风险社会语境中,虽然安全价值居于价值之首,但是,为了防止安全对人权的侵蚀,绝不能在不考虑情节的前提下将所有具有风险的行为一律纳入刑法的调整领域。“风险社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民众对安全的需求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不理智性,更需要立法者沉着冷静,以科学和人道的思想代替刑罚中的报复主义及重刑主义。中国的刑罚结构偏重,呈现厉而不严的特征,绝不可以盲目地在刑事立法中不考虑这种刑罚结构的差异,简单地把许多风险行为犯罪化,再现刑罚攀比趋重的历史,如果应对不慎,导致刑法呈现又严又厉的特征,可就南辕北辙了。”[13]

四、 尾语

通过对立法原意的探究,得出立法机关在醉驾入刑问题上似乎并没有考虑情节问题。但是经过理论梳理,笔者认为将情节轻重作为醉驾是否入刑的考量因素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又符合不得已原则,是与刑法的诸多理论相契合的,也是人权保障的应有之义。那么,回到张军副院长的讲话中来,“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事责任应慎重,各地法院不应仅从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系列的说辞并非那么“大逆不道”,并非会使公众“更晕”,而是在贯通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和社会环境所做出的综合判断,反映出了一个来自于实务部门的刑法学者在对待醉驾行为入罪问题上应该秉持的谨慎、负责态度。尽管此番讲话发表于《刑法修正案(八)》刚刚实行十天之后显得不那么符合时宜,但是却意在提醒司法机关以及广大民众切不可对《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作出过于机械、片面的理解。占据刑法半壁江山的情节问题是个罪定罪量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醉驾入刑自不例外。对于在没有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或者封闭的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行为人醉酒发动机动车之后突然醒悟随即停车的……等,因该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而应当自始排除于犯罪圈之外。

参考文献:

[1] 何芳芳.对醉酒驾车就应该零容忍[N],合肥晚报,2011-5-12(A013).

[2] 周兆军,郭金超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三审 维持“醉驾入罪”规定 [EB/OL][2011-06-04]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2-23/2863754.shtml.

[3] 朗胜全国人大就刑法修正案等三部草案举行发布会[EB/OL][2011-06-04] 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1-02/25/content_21985142.htm?show=t.

[4] 高维俭罪刑辩证及其知识拓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5.

[5] 鲁生醉驾一律入刑不容变通[EB/OL][2011-06-04]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5/12/c_121406528.htm.

[6] 赵勇“醉驾不一定入刑”只会让人犯晕[EB/OL][2011-06-04]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5-12/3034532.shtml.

[7]陈忠林刑法散得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7.

[8]卢建平一个刑法学者关于醉驾入刑的理性审视[EB/OL][2011-06-06]http://www.legaldaily.com.cn/fxy/content/2011-05/25/content_2676006.htm.

[9]陈忠林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论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刑法应有的立法选择[J].现代法学,1997,(1):37.

[10]洛克政府论(下篇)[M].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05.

[1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3.

[12]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

[13]康伟对风险社会刑法思想的辩证思考[J].河北学刊.2009,(6):150.

[14]董邦俊,王振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J].云南大学学报,2010,(1):56.

[15]张明楷,危险驾驶罪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EB/OL][2011-06-09]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27117.

Caring for Life or Alienation: The Reviews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Dunk Driving

LI Yongsheng, LI Tao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本文责任编辑:周玉芹

作者:李永升,李涛

第4篇:《安全,守护生命的灯塔》教学反思

新桥小学

傅英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条文,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

每天孩子们早上背着书包来上学,傍晚回家,往返频繁,这就给学生的交通安全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近几年,安全问题是时时讲,处处讲,但学生的交通法规,安全意识,防范措施等内在的东西还要靠我们长期的渗透,不断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灌输,加大管理力度,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确保我校学生的交通零事故,给家长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故我班设计开展“安全,守护生命的灯塔”的主题班队活动。

教的方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案例说明法”和“行为指导法”,并辅之“情境激趣”、“课堂讨论”、 “辨析导行”、“结尾余韵”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层次的掌握交通规则知识,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通过班会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同时,通过班会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交通标志,想办法了解这些交通标志名称、意思。然后,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些交通标志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觉遵守交通标志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然及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但学生涉世不深,就必须深入浅出地帮助孩子们获取安全自护方面的技能,就必须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想象,感观;如通过表演、小品、歌谣,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学生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参与欲望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自豪感成就感。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了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抢答活动中,学生既能培养合作意识,又能在活动中悟理,使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又如,在情景剧的表演中,孩子们既能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又能通过表演真实的告诉每一个人交通事故的无情、残酷,在讨论与发表自己对交通事故看法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的。

在这次上课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无穷潜力,同时孩子们也在这节班会课中受益匪浅——掌握了更多更有用的、能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交通知识。

第5篇: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范文模版)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与技能: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国,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爱护身体 探究一: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2)要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提示:我觉得第一位女生说法不对,第二位女生说法正确,因为关注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改掉一些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三:教材P101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做在第一位。 探究四: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命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火灾:________,交通事故:________,地震: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答案提示:(1)(2)略。 知识模块二 养护精神 探究五:教材P102图片展示

(1)图片分享:入团宣誓,远离黄赌毒,健康上网。 (2)你能再收集一些类似的图片吗? (3)这些图片共同的主题什么?

答案提示:(1)(2)略;(3)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我们要养护我们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探究六:教材P103探究与分享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答案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真纯、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探究七:教材P104探究与分享

(1)你所在地区有哪些传统手工技艺?它们有失传的危险吗?

(2)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你会考虑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中选择一种,努力成为传承人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1)据实回答,如: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有些传统手工技艺有失传的危险。 (2)会,因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作为未成年人,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应做到( D ) ①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②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 ③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④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今年春季某市降水较多,一些地方发生洪涝灾害。作为中学生,洪水来了,下列自救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B ) A.按预定路线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B.自身通过游泳转移

C.爬上楼房高层、大树等处,等待救援 D.利用船只、木排等做水上转移 3.守护生命要求我们( D ) 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不做过激行为

③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④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一天的生活里,你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吃饭,睡觉,上课,活动……这些在你的一天的时间里各占多大的比例?请你绘制并完成你的“生活花瓣图”。并思考:

(1)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2)听听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建议。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心理游戏《蛋的进化》。 导入:游戏体验,感受挫折

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定输赢。输的趴在位上,你的身份还是未孵化的蛋,赢的站起来进化成小鸡,小鸡和小鸡再决输赢。输的退化为蛋,坐下,赢的进化为小鸟。小鸟飞到前面来,再决胜负。依此类推,四局全赢的进化为人。

学生按照规则做游戏谈感受。

教师归纳:我们从游戏中体验到,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

环节一:畅所欲言 直面挫折

【设问】1.你印象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启发学生谈一谈)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回答。2.你面对挫折会怎么办?(填写书本106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归纳: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有人经受不住,意志消沉。 【设问】辩一辩,赛一赛。“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同学:挫折是好事 反方同学:挫折是坏事

正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好事。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与进步的,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挫折是好事。

反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坏事。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所以挫折是坏事。

教师归纳: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影响。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冷静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就会变成好事,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环节二:挫折也是一种美丽

播放视频《鹰之重生》,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

教师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鹰的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其实,每一次挫 折都是浴火重生的过程。要想感受挫折后的美丽,需要我们有战胜挫折的方法。

环节三: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根据课前调查,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课上进行交流。 【设问】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教师出示:战胜挫折

听听专家怎样说

受挫折时,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让心情平静下来,使自己重树信心──冷静对待 受挫折时,找个宁静的地方,大声叫喊,尽情发泄,使情绪得到调整──自我疏导 受挫折时,找自己信任的人去倾诉痛苦──请求帮助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从而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心理换位

受挫折时,去找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活动中──精神升华 „„

在学生回答和专家“支招”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的方法。

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之我们的办法

1. 欣赏和培养幽默感,自我疏导

2. 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学会请求帮助。 3. 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实现精神升华。

4. 增强勇气和磨练意志,学会乐观接受最糟的结果,冷静对待,等等

环节四:满满正能量,你我共分享。

【设问】课前,同学们每人收集了一句名人名言和历史上一个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自强不息的事迹,下面我们一起交流共享。

活动要求:6人小组内短暂交流,每组选出最受欢迎的故事班级展示。(可通过ppt形式展示)

学生活动,展示同学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物故事。

环节五: 学以致用,自我激励。

环节六: 本课小结,教师寄语

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以及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劲。

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可以从家庭、学业、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健康、社会服务……不同角度作描述。

第6篇:守护生命

《守护生命——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武汉市第75中初二(1)班 2009。3。30

一.班会背景:

人流、物流、车流的快速增长,是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然而事物的另一面却向世人昭示: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日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特上一节关于交通安全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

1、通过惨痛的教训让同学们铭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学习了解交通法规并学会自我保护。

3、与交警互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做交通小卫士。

三、班会设计:

本节班会将采用讲解、竞答、、小品和现场互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各类交通安全知识,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渗透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教育。

四、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交通安全的反面和正面的事例和图片。

2、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3、组织学生排练有关节目。

4、制作相关课件。

五.班会流程:

开场白(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我们武汉市75中初二(1)班《守护生命——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 惨痛教训铭记在心

播放《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MTV 主持人: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一个十三岁的花季少女,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滚滚车流之中。然而更可悲的是类似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ppt) 出示两组交通事故图片,由主持人讲解 (ppt)出示一组交通事故的数据

主持人:惨烈的交通事故带走的是亲人的生命,留给生者的却是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请欣赏小品《送你一枝玫瑰花》 主持人:这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悲泪横流、心有余悸;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极其脆弱的一旦消逝就永不再来的生命多么需要我们用心守护!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之道,重在学习。让我们认真学习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第二篇章 学习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

主持人:现在进入交通安全知识竞答环节(竞赛活动)

主持人:交通安全,岂非儿戏,可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您看(小品)

第三篇章 承担社会责任,做交通小卫士

主持人: 我们是21世纪的主力军;我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我是展翅高飞的雏鹰;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建设城市交通文明,事关你我他!

(ppt)播放75中资料视频(主持人进行解说)

我们75中是交通安全示范校,向来有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好传统,每一个75中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请丁斐扬同学代表学校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主持人:现代文明城市,需要大家具备现代交通意识 。您请!我让!高风格。文明、畅通、有秩序。为了让交通事故远离我们,为了让交通悲剧不再发生,让我们庄严承诺:(全体起立)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建设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走文明路、做文明人,做维护交通的小卫士! 主持人:《守护生命——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浏览: 371 评论: 0

2002-2010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第7篇:守护生命1

《守护生命, 关注校园安全 》 教学设计

龙南县第二小学朱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校园里都有哪些安全隐患。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思考分析其原因,并防范于未然。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以致用—总结升华”五个层面达成活动目标,组织完成“激趣—探究—归纳—运用—升华”的五步操作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亲身体会校园安全直接关系每个同学的生命。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3、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安全隐患,了解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有关校园安全事故的案例、视频、图片、文字、标语。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10—11,直观展示两起校园事故案例现场的视频和图片。

2、师:“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希望自己生

活得怎样?”引发交流。

3、是呀!我们都希望生活幸福平安。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因此美好的校园生活与“平安”密不可分,学会安全自护在校园中尤为重要(板书课题)怎样自护呢?引出课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1)安排学生室内应急避险演练。

(2)让学生自己出示、介绍课前搜集的校园安全警示牌。

三、布置任务,合作探讨

(1)小组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校园里,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播放课件13) 一组:讨论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

二组:讨论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三组:讨论饮食方面应注意哪些安全?

四组:讨论上下学应注意哪些安全?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课间的安全隐患有追打,玩闹,上下楼梯等,体育课时玩单杠,双杠等器材时饮食方面有商店的腐烂,变质,过期食品,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安全等)

(2)各小组讨论结果汇总,教师给予补充,

(3)得到校园安全存在以上安全隐患后,学生选择自己较了解的内容自由发言:应如何防范以上安全隐患。教师给予补充。用课件展示,(播放课件14—20)进行归纳总结。

(4学生说唱《安全自护拍手歌》,(出示课件21)引势深化主题,巩固所学的安全自护常识。

《安全自护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不攀护栏和楼梯,

你拍二,我拍二,楼内右行靠一边,

你拍三,我拍三,过分玩笑不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游戏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追跑打闹出事故,

你拍六,我拍六,扔砍石头伤皮肉,

你拍七,我拍七,上下楼梯不拥挤,

你拍八,我拍八,窗户高高不能爬,

你拍九,我拍九,离校不能擅自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措施要落实,

要落实!

四、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1、让学生编一编、写一写校园安全宣传标语和建议措施。(提醒学生注意用语的委婉,语言的风趣)

2、(课件22-23)出示老师搜集到的校园安全标语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课外拓展:(大约2分钟)

调查了解一些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出示课件24

六、师总结,伴着歌曲孙悦的《祝你平安》结束本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守护生命, 关注校园安全

了解安全隐患:校园内、校园外关注安全珍爱生命 学会安全自护: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第8篇:安全守护生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职工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安全守护生命”。

在座的朋友们一定记得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一定记得那首曾经让一个时代都为之狂热的诗句: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 他用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阐述了这样一种人生哲理: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然而,生活不可能永远阳光明媚、如诗如画。生活往往有着它残酷的一面,许 多残酷的事实都是由于不注意安全造成的……

安全工作就象一个圆,没有起点和终点,是永无间隙、永无止境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能忽冷忽热、时紧时松,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就 象人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安全意识也必须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去,朝朝夕夕,相伴你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过去“要我安全”到现在“我要安全” 的根本转变,才能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发现安全工作方方面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那些隐藏较深的隐患,及时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实现超前控制。

“安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的认识。认识明确了,就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如同树木多了,就会成长成林,有了森林,就会影响气候。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工作的基础才能牢固,才会有长治久安的稳定安全局面。我们的生命才能有更大的保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长于安全毁于事故。安全,对于我们电力建设者而言,一个失误,一个缺陷,甚至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许都会让施工中的生命处于危险。

要保证安全,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人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安全工作才能有可靠的保证。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伴着议论离 开了中国,但他留下的一句名言却值得国人咀嚼和回味“态度决定一切”。引申到我们安全领域来讲,对待安全的态度也决定了安全的一切后果。为什么习惯性违章 屡禁不止?为什么非要等到无法挽回时才后悔不已?那一件件的事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安全意识,应该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关爱生命,杜绝违章,安全发展’是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而安全是我们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既是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和公司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两抓两推进”的全年工作思路,借本次“安全生产”月的东风积极开展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才能使我们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谢谢大家 我的演讲完毕

第9篇:用爱心守护生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参赛选手: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用爱心守护生命》

蜜蜂要歌唱花朵,小草要歌唱春风,而我要歌唱我们可

亲〃可敬〃可爱的人----白衣天使。良辰美景依旧 岁月却飞驰而去

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

今天的护理,

已不再是“打针、发药”的概念,

它已从——

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

心理的关爱到人文的抚慰、

简单疾病护理到高层次整体护理。

白衣天使是健康的使者,

是爱心、知识和技术的化身,

生命在你们手中延续!

如果把医疗事业比作要建的大厦,

医生比作工程师绘制了蓝图,

而护士便是施工者,

有了他们才使大厦完好建成。

况且,

医疗事业大厦的建设,

并非砖瓦简单的堆砌。

施工者务必具备:

敏锐的洞察能力,

快捷的反应能力,

机警的沟通能力,

超常的自制能力。

而拥有这些,

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

扎实的专业技能。

因此,

护理学是一门了不起的学科,

护理职业是一项伟大的职业。

教师节我们歌颂教师,

护士节我们赞美护士,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瞬间,直到与世辞别的那一刻,我们的生命都在白衣天使的一颗颗爱心下成长,我们的生命都在她们的关怀下延伸,没有她们的精心呵护,就没有我们的健康和快乐,没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身为护士,我深深的感到“爱”的重要,感到“爱心”在我们护理过程中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医务工作者没有

恐惧和退缩,临危不惧,以一颗饱含仁爱之心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去,救死扶伤,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塑造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我们也无法忘却汶川大地震灾区上那醒目的红十字旗帜,那身刺眼的白大衣奔跑忙碌的身影。我们的温总理到达灾区告诉我们“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句话不是我们这份职业的真实写照吗?执等女士南丁格尔终其一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患者。正是这种爱与奉献让凡人有了天使的光辉和翅膀。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既感受着人间百味,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同时也收获着只属于我们护理人员的快乐,在苦中我们可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在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身价值的意义。

记得在到护士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的职业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既然你们是神的使者,那你们必须奉献出你们的爱心。工作之后我才明白当个天使不容易,白衣天使的翅膀台沉重了,左边背着的是爱心和真诚,右边背着的是微笑和无私奉献,不怕脏,不怕累,用爱心一

遍遍书写着青春!曾经有人问我“当护士累吗?”“很累,但既然选择了她,就应该努力的把他做好。”在抱怨声中我们委屈过,在鲜花和掌声中,我们也曾骄傲过。在我们的心中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得主琇瑛说:“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我们决不能让病人陷入无助的境地。在艰辛的同时,我们只要求社会对我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因为我们也是普通的女性,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打针,发药,输液,铺床,我们在苦中呵护着生命;交班,接班,白天,黑夜,我们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轮回。当我们红嫩的脸颊逐渐变得憔悴,当我们细嫩的双手逐渐变得粗糙,但能换来病人的安康,我们无悔。

护士,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手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圣神的精神事业!作为护士,我们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为人敬佩的职业精神,我们要像南丁格尔一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积极负责,自己多吃一点苦,多受一点累,用自己的职业精神,付出满怀的爱心,换来病人的健康生命,用爱去谱写一首护患之间和谐的歌曲。

上一篇:行政诉讼庭审环节下一篇:个人情况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