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引入中国40年来,我国的设计教育面貌一直是“跟随式发展”的。时至今日,工业设计教育需要研究从“跟随式发展”如何转型“先进性发展”的问题,这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业设计教育界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一是设计前沿理论的认知研究,二是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三是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国文化工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文化工业设计论文 篇1:

中国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发展文化,在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才能够振兴民族经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以及传承文化的同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振兴。在当今世界不断发展的舞台上,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设计对于经济的推动十分明显.然而中华文化是工业设计的内涵的源泉。工业设计创新可以不断的从中华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实现设计的内涵丰富。

工业设计

1.工业设计的相关概念

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等。设计一词,在我国古代是没有的。设的本义即摆设,陈设,计的本义是算账,计算的意思。

2.工业设计应该具备的基本特性

民族性指的是本民族的文化设计,即运用中华文化的创新设计,体现中国的文化,国情,经济。在精神层面上,体现的民族的精神状态,意愿,表达思想的渠道。

设计是紧随时代发展的,社会的快速发展,设计就需要有时代的基本要求,需要具有时代的生命力。设计文化是一个时间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民族随时代的发展的设计文化的的沉淀和积累,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代表处这个时代的生命力。

功能性是体现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这个产品在设计出来是一定是有功能性价值的,无论是在观赏,生产,传播上都要具有它本身最基本的功能。

审美性是指设计的一个舒适,美观,愉悦。在视觉上有很大的愉悦感,审美性指不止是在功能上要体现设计,而且在设计还要美观,让使用者感受到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透出产品的一种关怀。

传承性指的是在设计之中除了美观,功能,还应该把文化推陈出新,在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将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要把设计文化传承下去,设计就担有这个使命。

什么是文化

据《辞海》中定义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1.地域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藏学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又称藏学、西藏学。中国藏学研究有其突出优势和特点。

徽州学简称徽学,它是指以徽州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说的总和。

2.儒佛道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关于仁的思想是我们所共知的。这就形成了中國两千多年来以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在今年的G20峰会上,习主席在澳大利亚发表演讲,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其中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是在唐代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唐代时期,佛教盛行,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但是真正发展是在中国。佛教传入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佛教文化,最为惊奇的是在中国发现了佛指舍利。

道教是庄子创立的,道学理论是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国人文化催生的,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

工业设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设计的过程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被物化也可以当做一个精神,中国文化与工业设计之间可以看成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总与支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

1. 中国文化是工业设计汲取营养的源泉

设计是一个将各种理念,技术,文化糅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自然的共同体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的文化融入其中,在设计中展现精神文明和文化色彩,增强设计的感染力,给设计作品增添更加浓郁的民族色彩。

2.工业设计是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设计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涌现出文化的色彩。北京奥运会的一些建筑设施已经演变成一种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人的经典,我们热爱这些新鲜的文化。鸟巢、水立方、奥运场馆、世博会场馆都展现出一种中国文化同样也是一种中国精神。

3.中国文化与工业设计的相互融合

在中华文化和设计结合的过程中,进行设计之间的融合,交流与思想核心的碰撞,从中转化为一个整体性设计。在创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文化与设计相互推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设计文化,我们在进行创新设计道德过程中,就要寻找设计和文化的结合点。

中国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及启示

1.中国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窗户的设计演变成我们现在的时钟上的花纹设计,在这样的结合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形态到结构、色彩都过渡得很自然,这个时钟摆在家里的墙上的时候,会感觉很自然,闲逸。

中国的太极文化,太极文化是武当创立的,是黑白两种颜色代表天地万物糅合在一起,浑然天成的感觉。用太极文化来转化为书柜设计,看上出显得家庭的文化气息很重,浓雅。在设计的过程中,文化与创新设计的完美融合。

2.中国文化对于工业设计发展的启示

在对于文化的设计的过程中,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在设计的文化中要吸取文化的精髓,才能有好的创意设计。在设计中推动文化的发展。在设计中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与设计相互交融。

结语

在撰写此次论文的时候感慨颇多,清楚的认识到今后在认识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价值挖掘方面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努力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的了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使我深深的喜欢上文化创意设计。生活中充满着文化,我们这一代人也在创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细细留心。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陈旭(1992-),男,汉族,籍贯:湖南益阳。

作者:陈旭

中国文化工业设计论文 篇2:

关于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先进性姿态”的思考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引入中国40年来,我国的设计教育面貌一直是“跟随式发展”的。时至今日,工业设计教育需要研究从“跟随式发展”如何转型“先进性发展”的问题,这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业设计教育界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一是设计前沿理论的认知研究,二是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三是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建树,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才能够构建起“先进性姿态”。

关键词:工业设计 教育 先进性姿态

一、国家高度重视下的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情况

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做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中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全面启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和实施示范工程,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建设研发设计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201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通知》中提到“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和研发人才。推动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家工业设计奖励制度。”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价值、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支持研发体现中国文化要素的设计产品。”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到“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2010年,国家工信部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我国工业设计业界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下属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员就有近四十家。到2015年底,以全国设计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园区已近千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汇在当地‘工业园区’范围之中的。2016年中国各省主要经济活跃地区,甚至部分区县,都已开始筹划和建立自己的‘工业设计园’或‘设计创新、创意产业园’。”[1]业界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专业设计公司不计其数;全国开设艺术设计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922所,开设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有338所,开设产品设计本科教育的有552所,加上差不多数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业态显现出来的状态是振奋人心的。

二、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跟随式发展”分析

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教育先行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清代1903年的“癸卯学制”所创立的“图稿绘画科”。“‘癸卯学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得以实施的学制,第一次从国家法定的专业设置角度,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工艺教育作了具体的规定。该学制规定的专业大致有染织、窑业、建筑、土木、金工、木工、漆工、机器、电器、造船以及图稿绘画等科目。从所开设的专业名称看,此类教育事实上涵盖了整个工业部门。从今天的角度看,也都包含工业设计的因素。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该学制中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图稿绘画科,这表明此类工艺教育已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行业分工的局限,创造性地反映出现代大生产中设计与制作相分离这一新特征,因而就其对专业设计师的培养这一创举而言,它可以看作是设计教育的发轫”。[2]

陈之佛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出国留学设计的学者。他1 9 1 9年留学日本学习图案,1923年4月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回国,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兼图案科主任,同时在上海创办“尚美图案馆”,专门从事工业产品的图案设计,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设计事务所。陈之佛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机械与艺术的接近,可说是现代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最初出现于建筑,至近来已广及于一切造型的制作物了。”“艺术以最实在的意味与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相关切,艺术化的制品,亦在最大价值之下而成为一般民众生命之粮。”[3]

俞剑华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在文字上写出了英文Design的学者,他在其专著《最新图案法》中写道:“图案(Design)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與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什器,如制一物,必先有一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离。”[4]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对设计的认知已经比较接近包豪斯的认知。但是,中国没有搭上工业革命的列车,工业设计失去了发展的环境,中国的设计业逐步走上了以特种手工艺为中心的工艺美术道路,加上当时的中国与国际交流甚少,在现代设计领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发现在国际商品竞争中,中国商品的品质不错,但由于设计不行,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1956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0年,国家轻工业部为了改进工业产品的造型和包装,发展经济和扩大对外贸易,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建立了“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1972年扩建为独立建制的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系,专业名称调整为“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这是我国最早的接近工业设计概念的专业系科。这一校一专业的建设,表明了中国设计教育终于在中国高等教育序列中有了一席地位,尽管非常弱小,但是它扎根了,并逐步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國家派出第一批大学老师赴国外学习工业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王明旨先生、柳冠中先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原无锡轻工业学院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系)的张福昌先生、吴静芳先生(女)。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回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包括广州美术学院的王受之先生、尹定邦先生等一批早期认知现代设计理念的学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撬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运动。紧接着,一批新的力量也在加入这个队伍,比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鲁晓波、蔡军等,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吴翔、何晓佑等,广州美术学院的童慧明等,深圳大学的李亦文等,湖南大学的何人可、赵江洪等,他们当时都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逐步落实现代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0年来,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以“跟随式发展”的姿态,不断地向国际先进学习,不断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认知的不断提升、企业认知的不断觉悟、业界认知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三、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如何“先进性发展”

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问题的存在,又在不断地克服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十年前,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中列举了九大教育问题和三大行业问题,10年过去了,当年所列举的问题有些依然存在。虽然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加以改变,但是当下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如何从“断不了奶的婴儿”到自我成长?中国的工业设计业态如何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如何以先进性的姿态来与世界交流?

中国的工业设计要在世界上“发声”,你凭什么有话语权?你的先进性在什么地方?也许有人说,我们已经挺先进的了,在很多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是的,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层面我们已经具有国际的领先地位。但是,在认知层面,我们仍然是“跟随式”的。

笔者以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要“先进性发展”,除了在术科层面不断探索先进性,要在以下三个层面开展先进性研究。

1.对设计理论问题要有认知研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也可以说,我们基本上是跟在国外理论后面前行的。虽然我们高校有那么多的博士点,但是大家热衷于史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历史研究固然重要,但现代前沿理论的探索与研究是作为一个先进性国家所不可或缺的。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推进国际设计理论的发展。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进性理论研究,当属柳冠中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2003年,柳冠中先生在“第六届亚洲国际设计大会”上发表了“生活形态模型——从事理学的角度阐述工业设计”的演讲,并在国内的各种会议上,柳先生广泛地论述了他总结的这一现代设计理念。柳先生认为,这一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三个方面的研究上:实事求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和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及由此影响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的特征。这个规律就是搜寻需求目标的限制因素以确立目标系统——实“事”的研究,然后选择“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因——求“是”的研究。“产品、商品、用品、废品”是工业设计本质,制造、流通、使用、利用之间矛盾协调统一的系统方法。“以人为本”是将这一观念落实于人的本质需求“人性、人情、人道”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人群行为的状态变化,对不同外因导致的需求进行“人理与事理”的定位,达到“人事”的要求。“事”是认识、研究人的需求、行为规律的平台,通过行为对象、行为环境、行为目的、行为条件、行为的语义与寓意、行为时间的研究,寻找不合理行为状态点、行为过程交接点和行为程序结构点,最终达到准确的需求分类定位。[5]柳冠中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代表了中国工业设计界理论研究的成果,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也正在开展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系列研究,如《互补设计思维与方法》《健康设计思维与方法》《方式设计思维与方法》《协同设计思维与方法》《动力设计思维与方法》《传薪设计思维与方法》《联接性设计思维与方法》《全适性设计思维与方法》《新概念设计思维与方法》等,这些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有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在构建中国工业设计理论的“先进性姿态”方面有所贡献。

2.对基础性问题要有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是一个应用学科,所以大家非常关心“当下性”问题的解决,恨不得今天引入了工业设计,明天就得到经济的回报。对基础问题研究的投入程度严重不足,因而就形成一种现象:对每一个新发生的问题,研究不深入,浅尝辄止。其实“当下性”问题是千变万化的,而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我们不能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每一次出现了新问题都浅尝辄止,结果每次都是从零开始。比如,工业设计需要根据人的使用能力创造产品的新功能、新使用方式,那么就需要研究人的肢体还有什么可以延伸的可能,或者加入某些技术以后人的肢体得以怎样的延伸。它不是开发什么具体的产品,而是研究人的肢体延伸的各种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不会马上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其研究的成果,会为我们开发新产品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设计发展到今天,或是教育、或是企业、或是公司,发展的速度都很快,但几乎没有一家真正的“设计研究院”,所以这些基础研究工作只能由大学来承担。问题是我们的大学也在“当下性”的裹胁下,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旗号下,没有兴趣和热情来做基础研究。对本质问题缺乏研究的设计,往往是就事论事,或许对“当下”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国际社会面前,只能使用别人的基础研究成果,不可能取得世界的先进性地位。

3.对全球性问题要有设计研究

全球性的问题,是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世界性的、综合性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比如环境问题、生态系统问题、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性的合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只关注本国问题,只关注企业的“当下”问题,不关注人类共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怎么可能引领整个世界?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缺水缺电,工业设计如何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节水节电设计具有优良使用品质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设计的角度研究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设计就不可能在全球构建起先进性的姿态。

上述三项研究,既是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界的事情,更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界的事情。中国有一千多所高校设置了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各个高校环境不同,或是以科技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文化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商业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研究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凡此种种,各有各的特色。但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要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就需要承担起设计前沿理论的认知研究、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的责任。

我们需要与世界融合,以中国的“先进性姿态”来构建全球设计领域的“社会关系”,为人类高品质生活贡献中国的智慧。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蒋红斌.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与发展指数研究(2016年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3]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文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301.

[4]俞剑华.最新图案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1.

[5]柳冠中.生活形态模型——从事理学的角度阐述工业设计[J].设计,2004(1).

作者:何晓佑

中国文化工业设计论文 篇3:

中国正成为全球彩电工业设计的中心

“中国将成为全球彩电业的工业设计中心,”TCL集团旗下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全球工业设计中心总经理、法国“倜傥”(Tim Thom)工业设计团队首席设计师杰拉德·沃尼奥(Gerard Vergneau)5月24日应邀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演讲时预测说。沃尼奥的乐观预言给中国工业设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沃尼奥,这位在法国工业设计界无人不晓的设计大师进一步指出,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彩电业制造中心,作为与彩电制造业密不可分的工业设计业,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将成为不可阻遏的必然趋势。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中国彩电业评述》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彩电产量最大的国家,2005年生产近8300万台,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出口近4000万台,同比增长43%。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另一项研究数据也表明,由于缺乏优秀的工业设计,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年损失近300亿元人民币。“中国工业设计与西方相比的确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刘振生教授表示,“工业设计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产业,创造出巨额的经济效益,而在中国还没有规模化。专业化,还没有出现像法国倜傥这样国际顶尖级的设计团队”。刘教授透露,这也是清华大学邀请该团队首席设计师来校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原因。

听完全部演讲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包林教授对沃尼奥的观点和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法国这样顶尖的设计团队,随着TCL的国际化整合落户中国,可以看成是中国工业设计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全球彩电工业设计的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就目前的彩电业而言,平板电视技术逐渐成熟,产品日趋同质化,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出来,越来越受到彩电企业的重视。TCL集团副总裁史万文表示,一直以来,TCL对产品的创新设计非常重视,并将工业设计作为企业创新竞争力之——。“法国倜傥设计团队随着TTE(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的组建而成为这家全球最大彩电公司的全球设计中心,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更高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演讲之后,沃尼奥还回答了清华学子踊跃的提问,并代表TCL-汤姆逊全球工业设计中心向清华大学赠送了一台“倜傥”团队最新的工业设计作品--TCL炫舞B68液晶电视。据悉,法国“倜傥”参展了本届“北京科技博览会”,并将其代表世界顶尖设计水平的作品展现给中国消费者。

法国倜党工业设计团队简介

法国倜傥(Tim Thom)工业设计团队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以卓越设计实力赢得国际广泛认同的设计机构,它由众多能够胜任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工业化全过程的资深专家组成。从产品包装到内外视觉,无不要求体现出设计理念上和谐统一与内在沟通。曾经创意,开发、设计众多创新产品。给予TCL彩电旗下诸多品牌(TCL,THOMSON,RCA)以贡献和支持。

倜傥,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中国名字,取“自由洒脱,不拘一格”之意。“希望将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融入到我们的设计理念中”。沃尼奥认为中西结合正是提升中国设计的捷径所在,“在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为产品赋予文化价值,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

上一篇:协会成立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广告企划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