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重点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重点

关于高职《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文章结合物流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及物流职业岗位,探讨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课程设计

信息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信息化是推动物流行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技术,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任务的不断变化,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国外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趋向是具备“学历+专业方向+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的综合知识结构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笔者拟结合物流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物流职业岗位,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如下探讨。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和GPS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物流从业人员,从日常的物流作业到流程管理,必须了解一定的物流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其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的工作要求均包含了物流信息管理的职业功能。

再次,由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把《物流信息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以上三点确立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地位。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操作,包括办公软件、物流信息系统等软件的使用以及条码设备等硬件的使用。

如图1所示,从企业管理层次角度分析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他们处于执行层,在信息系统的层次中处于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层。作为执行层(或者操作层)的职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公系统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设备使用技能。通过以上分析,确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定货系统(EOS)、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

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物流信息系统,能快速适应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包括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数据统计汇总,报表制作和报表输出打印等;能熟练使用物流信息设备,如条码设备、打印设备、RFID设备、立体仓库控制设备、POS系统等;能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企业应用(特别是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联系起来,实现基本的信息管理。

素质目标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认真、细致、务实的精神,培养沟通、协调、互助等综合职业素质。

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

从理论知识角度看,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从实践角度看,学生要达到熟练操作,把理论、实践与具体应用融会贯通,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物流信息设备和物流软件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使学生获得信息处理和技术运用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图2所示。

(二)课程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根据“教、学、做”一体的思路,使用模块化教学手段,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的讲解主要是为实验和实践服务,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技术运用的能力。

实施课程的职业导向力求根据企业实际应用设计教学实训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应用案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使用企业应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符合行业标准的物流设备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学生了解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辅助手段。

多种监控方法采用多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包括任务分配、现场指导、批改作业、操作考试(口试)和笔试。把阶段性测验作为模块教学的质量控制点,把训练评价作为实验成绩,并计入课程总评成绩中。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有所知,有所获,有所用,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进入岗位角色,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能力训练项目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叶.探寻物流企业的黄金罗盘[N].现代物流报,2008-08-14.

[2]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OL].(2008-07-09). http://www.cqwljy.com/jypx/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

[3]潘冬青.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6,9(3).

[4]陈韩梅.论企业招聘物流人才的知识技能标准体系[J].物流科技,2005,(5).

[5]孙淑生,海峰.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5).

[6]汉新·克利斯蒂安·波费尔.物流结构的变化——人员结构[J].王微,张计划,译.连载讲座,2005,(2).

[7]刘永红,李惠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业[J].物流科技,2008,(1).

[8]潘文军.差距·现状·举措——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

作者简介:

李建萍(1973—),女,广东澄海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物流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作者:李建萍

第2篇: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收稿日期:2010-04-06

作者简介:李瑞芳(1981-),女,河南新乡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何玲辉(1974-),女,湖南岳阳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管理。

摘要:物流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懂信息技术和物流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来推动和应用,目前,由于这类人才比较缺乏,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所以研究如何培养这类综合人才是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从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几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Key words: vocat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已有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80%的企业准备升级现有软件,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但是,目前的物流管理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建立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表明中国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磨合不利,主要原因在于IT技术人员通常缺乏管理经验,对于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懂得物流实际业务流程的人员缺乏IT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能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良好应用。

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人才,而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要了解物流行业实际情况,满足物流行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型人才,需要高等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来进行培养。

1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同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目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如下:

1.1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1.2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服务技术在不断变化;又例如ERP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信息技术术语定义、引用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总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1.3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没有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领域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方法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运作形式与操作方式。其一,懂得信息收集、订货计划、订单制作、客户联系、仓储数据库应用、商品分类,物流信息分析与处理,物流信息输入、RF操作、MIS、EDI、GIS、GPS、ERP、MRP等现代物流信息应用等知识;其二,可从事计算机操作、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传递、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运用MIS、EDI、GIS、GPS、ERP、MRP等IT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等工作。

要达到以上课程培养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必须要改变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要强调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以能力体系而非学科体系,打破传统的按照学科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应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利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手段拓展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紧密联系。

2.1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

(1)实物演示方式。这是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目前采用的具体演示方式有:实物展示讲解方式、投影播放讲解方式、电视录像演示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方式等。主要是让学生观看一些物流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图片,如全球卫星定位、立体自动仓库、条码机、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

(2)案例教学方式。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其缺乏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物流信息技术及理论的日新月异也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因此可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项目设计方式。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相互协作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利用Access数据库创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采购、销售、库存、销售退货管理等功能,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

(4)物流软件实训。这是对物流信息技术工作的一种实战训练方式,包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等实训软件的操作,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改革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培养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关键。要想实现物流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实验室,以供学生来完成实训操作。

3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

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示、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物流作业流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作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创新、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实验水平也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立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已经成为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各校在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选择和建设方面有三种情况:

(1)以物流系统软件作为模拟的核心,这种方式属于投入资金小、见效快的一种实训途径,可有效梳理学生对物流流程和内在要素的掌握,通过感性接触感受到物流理念的核心,熟悉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乃至物流公司的具体运作,是提高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以物流软件为基础搭建物流模拟平台,再配上部分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RF等,让学生学习物流流程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管理方法。

(3)以自动化设备为核心的物流实验室建设,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立体库设备、自动分拣设备、条码设备等,让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并掌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经济实力和办学条件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建设方式,如果学校资金不多但已经具备了电脑硬件配置,实验教学能实现“一人一机”制,则可以考虑配置相关的物流软件,比方:仓储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货代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来建设自己的实训实验室;已经有软件基础的学校如果有实力可以考虑采取第二种或第三种的方式来建设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而且建好之后,可以通过和别的高职院校共享资源来获取相应的收益。

另外,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通过租用别校或社会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来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像浙江网通的宽带商务e动力、浙江电信的商务领航都集中搭建了一些企业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用户支付一定的租金后,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陆到他们的信息化平台来应用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实训任务。

4结束语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持续升温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显得十分短缺,尤其是应用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更显匮乏。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思想来设计课程,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大力增加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实验室,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真正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淑秋.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99-101.

[2] 范兴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 张铎,柯新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 黄福华. 关于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C] // 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成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81-85.

[6] 宾厚,邹筱,肖军.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市场,2007(36):122-123.

作者:李瑞芳 何玲辉

第3篇:“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电商的快速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物流行业运营模式,并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与运用。在这一形势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标准与要求。为此,本文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例,重点探讨在“互联网+物流”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相关对策,目的在于为现阶段物流行业发展培养与提供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物流专业的高端人才。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有效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互联网+物流”被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互联网+物流”指的是在物流行業运输与传递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及互联网,使得社会信息从不对称变得对称、不规则统计变为规则,从而起到优化物流行业的市场、运营与管理环节,并最终形成价格公开、信息对称透明的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从而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在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包含三个模块:一是物流信息实用技术,其中包括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递技术;二是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其中包括客户信息、物流状态信息等管理技术;三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与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培养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在《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层面。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单纯的从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讲解,而缺乏对整体知识的构建,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使得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第二,教学内容方面。在目前的很多教材中,并未加入最新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而教师在讲课时往往都是照本宣科,从而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

第三,人才培养方面。就目前的人才培养形势来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使得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更加缺乏创新性思维。

二、“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重要性

在”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积极的转变与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入互联网+物流的思维,如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引入用户思维,让学生深刻了解市场的运营、产品的开发及物流行业的服务,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只有真正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才能使得物流服务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才能真正的满足大众对物流的需求。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处于一种高速的状态。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服务模式等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因此,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融合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比如,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物流行业过去利用GPS对物流数据进行采集,而现在我们利用手机APP就能随时的了解物流信息的更新状态,这样给物流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更为便捷的方式。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针对当前物流行业中的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新的物流信息技术案例,。例如,当前天猫与京东平台的生鲜电商物流信息化对决、EMS快递的信息化布局、农村物流信息的开拓与发展等等,引导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了解当前的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在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要想获得立足之处,就必须不断的自我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将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物流设计创新大赛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团队协作,深化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解,并能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真正的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物流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物流模式而服务,从而让物流行业变得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和网络化。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良好的实践空间与平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去熟悉物流信息技术,去提升专业技能,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载体,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的案例为引领,让学生在新时代的信息背景下,掌握最先进和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这是满足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推动物流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极大程度的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兰萍,魏小林,胡立琴.基于TOPCARESCDIO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170171.

[2]王冬良.基于“缺陷”探究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技术,2015,34(3):318320.

作者简介:薛刚(1980),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助教,毕业院校:武汉轻工大学,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和智慧物流。

作者:薛刚

第4篇:物流信息技术 考试重点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有 战略层,战术层,作业层。

2.物流系统的信息要求有 运输业务的信息需求、储存业务的信息需求、物流配送的信息需求。

3.地理信息系统由五个部分构成,即: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4.ERP的功能作用在企业管理的四大方面:物流管理模块、生产控制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模块。

5.GIS的工作流程需要完成:位置、条件、模式、模拟、趋势 五个任务或过程。

6.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运输路线的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 。

7.全球定位系统由 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三大部分组成。

8.EDI的标准主要分为:网络通信标准、处理标准、联系标准、语义语法标准。

9.EDI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引进采购进货单、引入出货单、引入催款对账单、引入转账系统。

10.GPS在车、货运行系统中的应用有:出行路线规划、车辆导航与跟踪、交通指挥、紧急援助与反劫防盗 。

11.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12.物流EDI的参与对象有:货主,承运业主,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协助单位和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

13.EDI的国际标准是 联合国EDIFACT标准。

14.GPS系统特点有:功能多、精度高、覆盖面广、定位速度快、信保密性高、系统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漫游性能好、移动业务数据可靠、开放度高、资源共享程度高等。

15.物流信息电子化的主要手段有: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

16.数据管理技术有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

17.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三大类。

18.常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QL。

19.物流数据处理过程为:各种信息源、数据搜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传输、数据输出。

20.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包括五个方面:系统调研、系统逻辑设计、系统的物理设计、系统的实施、系统的维护和评价。

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组成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库、模型、操作规程。

22.物流信息按信息的来源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23.GPS系统包括以下三大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24.EDI的直接利益包括哪些?无纸化贸易,节省费用;减少重复录入,减少错误,信息传递快、可靠性强,数据安全保密,增加贸易机会;缩短付款时间,有效加快资金周转,改善现金流动;更快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并及时得到确认;有助于改善贸易伙伴各方的关系,与贸易伙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提高办公效率和可靠性,改善质量和提升服务;提高文件处理速度,简化中间环节,使内部运作更加合理化;提供信息查询、报文标准格式转换及信息增值服务等。

25.物流EDI的参与对象有:货主,承运业主,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协助单位和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

26.构成EDI的三要素是:硬件和软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27.变量储运单元是按基本计量单位计价,以 随机数量 销售的商品所组成的储运单元。

28.RFID系统由 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信号接收机(阅读器,也称识读器或读写器)、编程器、天线等部分组成。

29.EPC即 产品电子代码,是基于RFID与Internet的一项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它通过给每一位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分配一个全球惟一的代码来构建一个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食物互联网(简称“物连网”)。

30.二维条码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可分为 行排式二维条码、矩阵式二维条码 。

31.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 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33.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可分为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三大类。

3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功能、可视化功能、制图功能、辅助决策功能。

35.目前国际EDI标准是 联合国EDIFACT标准 。

36.车辆GPS定位管理系统中监控中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有:出行路线规划、车辆导航与跟踪、交通指挥、紧急援助与反劫防盗 。

37.网络GPS系统的功能有:计划管理服务、调度服务、安防服务、信息服务

二、单选题(每题2分)

1.条码不包含( A)

A)数量信息 B)数字信息 C)标志信息 D)符号信息

2. 数值型数据有(B)

A)字符型B)实型C)日期型D)逻辑型

3.物流管理信息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D)

A)事务处理 B)控制 C)预测 D)集成

4.以下哪个不属于条码(D)

A)UPC码 B)EAN码 C)39码 D)BNC码

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不包括(A)

A)人员 B)软件 C)模型 D)规范

6.EDI的基本框架不包括(D)

A)计算机应用 B)通信网络 C)数据标准化 D)操作规范

7.MPRⅡ的内容与MPR的主要区别不包括体现在( D)

A)增加了对生产能力资源的管理 B)增加了车间管理 C)增加了仓库管事D)增加了运输管理

8.数据长度的单位是( C)

A)M B)个 C)字节 D)位

9.数据的三个基本特征不包括(B)

A)数据名 B)日期 C)类型 D)长度

10.GIS的基本功能不包括(D)

A)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 B)可视化 C)辅助决策 D)跟踪车辆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什么是IT?

是指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技术,泛指凡能拓展人们利用信息能力的技术。

2.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企业资源信息技术。

3.什么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是以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进行物流信息收集、存储、加工、更新维护、输入、输出和传输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4.什么是条码?

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5.什么是GPS?

是利用空间卫星星座(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及信号接收机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进行全方位导航和定位的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也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

提供用户共享软件、共享信息、共享外设、互相通信和共享处理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7.物流EDI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网络运营的可靠性和第三方认证问题。

8.局域网由哪些部分组成?

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

9.什么是EDI。

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按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

10.数据库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11、GIS软件系统应具备五项基本功能是什么?

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

12、什么是物流信息技术?

是指应用于物流领域的信息技术。

13、什么是贸易单元128码?

是一种可变长度的连续型的字母数字式条码,可携带大量信息。

14、简述条码识别原理。

应用条码符号的光学特性,通过条码识别系统进行光电转化、信号放大及整形,将条码转成相应的数字,字符信息。

15、请说明二维条码的特点。

信息容量大,准确性更高,编码范围广可以表示图像数据,纠错能力强,保密防伪性好,全方位读取,可用多种阅读设备读取,无需另接数据库。

16、EDI是通过哪些方面对物流作业的成本产生影响的。(有待商榷)

引入采购订货单、引入出货单、引入催款对账单、引入转账系统

四、综合题(每题15分)

1.请设计一个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请谈谈MRPII的基本原理及其与ERP的区别。

3. 请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对于物流的重要性”的理解。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GPS:是利用空间卫星星座(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及信号接收机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进行全方位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2、LRP:物流资源计划技术,是在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功能集成的结果。

3、EDI:是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

4、条码的字符集:是指某种码制的条码符号可以表示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集合。

5、通用商品条码:指用于单个商品的包装箱上的EAN商品条形码。

6、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7、空白区:条码起始符、终止符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通的限定区域,是没有任何符号的白色区域,它提示条码阅读器准备扫描。

8、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资源与环境等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9、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10、MRP: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为相关需求物品订货数量与时间进度安排而设计的信息系统。

第5篇: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考试重点

数据:就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何字符、数字和图形。 信息三元组:实体,属性,值

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客观性。信息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由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信息的存在也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信息的价值性: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效益,因此信息也是一种资源3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人们的认知程度受文化水平、实践经验、获得途径等因素的限制4信息的时效性。在特定的时间跨度以内,信息是有效的,超过这一跨度,信息有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5信息的共享性。共享性表现在许多人都可以使用同样的信息,信息不辉因为个别人的使用而消失。6信息的滞后性。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包括信息的间隔时间和加工时间7信息的存储性。信息可以被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之上。8可传输性。信息的价值还表现在它的可传播性,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产生更大的价值。9可扩散性。由于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向外扩散。10等级性11变换性。同一个信息用不同载体表现,来载荷、表达互相转换。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的特点:1信息量大2更新速度快3来源广泛

物流信息的分类:1按信息沟通联络方式分:a口头信息b书面信息2按信息的来源分:a外部信息b内部信息3按信息功能不同分类:a计划信息b控制及作业信息c统计信息d支持信息

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将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系统。

数据仓库事务型处理:一般只处理少量的数据,但是要求有快速的相应时间,而用于决策支持的分析型处理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但允许较慢的相应时间。

数据仓库定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过程

数据仓库特点: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是面向主题的,是按主题区域进行组织的。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用于决策支持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因此,数据仓库除了可以包OLTP系统中定期地传送过来的数据,也可以包含外部数据。各种数据源中的数据经过提取、转换集成,最后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3数据仓库是不可更新的(人们利用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决策分析,对数据仓库的操作主要也是数据查询4数据仓库是随时变化的(许多决策分析常常需要对方阿战趋势进行预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1生命周期法2原型方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CASE方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系统规划2系统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组织能力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系统化、编写系统分析报告3系统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4系统实施5系统测试和运行维护

条码的概念: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

条码的编码方法:1模块组合法(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成。一个标准宽度的条模块表示二进制的“1”,而一个标准宽度的模块表示二进制的“0”。商品条码模块的标准宽度是0.33mm。2宽度调节法是指条码中,条与空的宽窄设置不同,用宽单元表示二进制的“1”,而用窄单元表示二进制的“0”,宽窄单元之比一般控制在2到3

EAN-13码的结构:标准版商品条码符号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右侧空白区及供人识别字符组成,从起始符开始到终止符结束总共有13位数字,这13位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且其不同的组合代表EAN-13码的不同结构。

EAN-13码的编码规则:1唯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的不同规格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2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3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产品频繁更新换代的需要,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EAN码的编码规则规定:起始符和终止符3个模块的编码均为101,中间分隔符5个模块的编码为01010。左侧数据副的编码方式不同。A与C之间是反码关系

PFID流程:1编程器预先将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2阅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3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将自身信息经标签天线发射出去4系统的接受天线接受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计算机。5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6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7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

射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告诉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2交通督导和电子地图3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5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6集装箱识别系统7RFID库存跟踪系统8生产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

物流条码技术的具体应用:1分拣运输(使用物流标志技术可减少人员出错)2仓储配送3机场通道4货物通道5运输中称量

物流EDI的概念: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子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EDI的工作原理:1制作订单: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计算机上操作,在订单处理上制作出一份顶戴,将所有必要的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格式存储下来,同时产生一份电子订单2发送订单:购买方将电子订单通过EDI传送给供货商,此点单实际上是发向供货商的电子信箱的,它先存放在EDI交换中心上,等待来自供货商的接收指令3接收订单:供货商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取全部邮件,其中包括来自购买方的订单4签发回执:供货商在收妥订单后,使用自己计算机上的订单处理系统,为来自购买方的电子订单自动产生一份回执,经供应商确认后,此电子订单回执被发送到网络,再经由EDI交换中心存放到购买方的电子信箱中5接受回执:购买方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取全部邮件,其中包括供货商发来的,整个订货过程至此完成,供货商收到订单,客户则收到了订单回执。

EDI软件的构成:用户接口模块、内部接口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

EDI硬件构成: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

GPS概念: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

GPS定位方式:1根据定位的模式: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通常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坐标系原点绝对坐标的一种定位方法)、相对定位(在两个或若干个测量站上,设置GPS接收机,同步跟踪观测相同的GPS卫星,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就是相对定位)2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静态定位(GPS接收机在捕获和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固定不变,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变化的,是GPS接收机对物体运动轨迹的测定);动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变化的,是GPS接收机对物体运动轨迹的测定)

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是信息通信业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即设想道路交通应该能师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又保持高度秩序化

第6篇: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考试重点考点

信息的特征:真实性、价值性、不对称性、滞后性、时间性、可传输性、可共享性、可扩散性。

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文字数据的总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的高度统一。 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上的各种技术应用。 数据库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为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

数据库的特征:数据的最小冗杂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控制。

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二维表格)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1)局域网(LAN),是指范围在几米到十几千米内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2)城域网(MAN),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3)广域网(WAN),全球范围。 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分为:(1)公用网,由政府或相应的商业机构建造,为全社会所有人提供服务的网络。(2)专用网,某个企业为自己的工作所需建造的网络,只为拥有者提供服务。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

总线形结构:优: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

星形结构:优: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可靠性高。

环形结构:优:结构简单,且系统中各节点地位平等。

树形结构:优:易于扩展,易于故障隔离。

TCP/IP参考模型:4应用层3传输层2互联网层1网络接口层

客户机/服务器型:用软件来浏览浏览器/服务器型:用网站浏览

条码是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

条码的特点:简单、易于制作,可印刷,被称为“可印刷的计算机语言”;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灵活实用;自由度大。

EAN条码符号说明:左侧空白区9个模块,起始符3个,左侧数据符42个,中间分隔符5个,右侧数据符35个,校验符7个,终止符3个,右侧空白区9个。

GPS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空间部分(GPS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GPS接收机)。

空间部分由24颗GPS工作卫星组成。地面控制: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控站。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EDI也成为“无纸贸易”。ISO将EDI定义为一种传输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包括软件、硬件及通信网络三大要素。相关软件包括: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件。转换软件可以将原由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翻译软件能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格式。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 条码技术EAN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息管理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物流信息系统LIS分销资源计划DRP

第7篇:物流信息技术(05365)课后习题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物流信息技术(05365)课后习题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名词解释

1、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信息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障的功能,而且还起到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作用。

2、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填空题:

1、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输入、(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信息源)、信息接收者、(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通道和信息管理者。

论述题:

一、说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表现为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形成决策,决策执行的结果又成为新的信息,如此往复循环。

每一种决策都与对决策方案的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有关,对有关因素的信息掌握越充分,对实施的结果越有把握,因而越容易做出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但本身不能决定决策。决策最终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还表现在不同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二、说明物流信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也不一至,方式也不相同。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实施性高,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快,时效性强。

3、物流信息趋于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要求物流信息标准化。作用:

1、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起着协调各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2、物流信息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分类:

1、按物流信息载体,分为单据、台账、报表、计划、文件等多种类型。

2、按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3、按信息稳定程度,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4、按管理层次,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

三、说明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市场化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将呈现一个二元化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普通市场。

1、国内企业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2、信息化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3、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将继续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全套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4、信息化发展最快的首先是连锁分销,其次是重大枢纽建设,第三是从产品特征上产品更新周期特别短,周转速度特别快的行业,肯定对物流最关注,同时也是最关注信息化的行业。

第8篇:物流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 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 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 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 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 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 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 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 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第9篇:趣味物流信息技术

1

41浅谈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

浅谈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摘要: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这是我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大体分有四个途径: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

总之,随着物流 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

2.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

3.物流渠道不畅。

4.服务功能不全。

5.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中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利用短暂的三年过渡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

4.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5.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浅谈教育与未来的关系下一篇:历史选修1高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