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单位管理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财政部和科技部下发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内容,可以显著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有效性。

第一篇:单位管理论文

地勘单位人事管理对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地勘单位在其自身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越来越多。作为地勘单位一名经济管理人员,发现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其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管理意识不到位等缺点而起到制约经济的作用。文章主要对以上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几点创新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地勘单位自身的管理能力。在管理意识上,利用增加法律管理以及培训法律等方式来确保地勘单位的管理质量。唯有如此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才可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事管理;单位;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而地勘单位却需要调整其生产结构来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勘单位已经由以往的地质矿产勘查逐渐扩大到工程施工、工程测量、以及房地產等多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在管理模式上地勘单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逐渐由以往的行政管理演变为自主型管理方式,而在自主管理上主要结合了利、责和权等三大方面。地勘单位在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其逐渐增多的生产项目,其经济效益也因此走向下滑的趋势。对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包含了深层的矛盾以及表层的困扰等众多方面,而要想使得地勘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并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在其薄弱的管理上进行持续的完善,并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在整体上推动其协调一致快速发展。

一、地勘单位人事管理现状

地勘单位要想高效正常的运营,那么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其中的关键。在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之中,很有必要将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提升经济效益等。其中,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支撑完善了管理体系。地勘单位应与其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现有规范相结合,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持续的完善,使得管理制度适应社会所需,确保其制度的可行有效性。而在制度当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财务监督上进行强化以及在部门结构上进行适当的优化等措施。现如今一些地勘单位内部结构复杂,像是拥有重复的部门职责、较为低下的工作效率等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想使得地勘单位在内部更加高效的运作,必须对部门的权利和职责进行重新规划、对结构等进行有效的精简等。以此为基础在财务管理上加强监督力度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当然提升管理水平同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为确保地勘单位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便是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得地勘单位在运作上能够按照标准及规范运行。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他们在管理上应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在自身的管理意识上要不断提升。必要的情况下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强化人事管理上可以采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

二、地勘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且缺乏先进的人事管理手段

地勘单位经济因旧经济体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在商品经济之外游离。正因如此,在众多企业单位普遍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之时,地勘单位还在原有的管理上停滞不前。因此,地勘单位要想快速提升其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提升其管理人员素质,也就是地勘单位在管理人才的引进上要付出实际,避免人才的短缺。另外要不断培训内部管理人员,使得他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且管理意识不强

地勘单位在管理上较为开放,因此管不好、管不住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包代管”的现象在改革上也频繁出现;在部分地勘单位,超支现象因其领导人淡薄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而较常出现;地勘单位在管理上问题横生同样是因为其管理人员不注重对自身的管理工作且在管理知识的获取及积累上不重视等造成。

(三)合同不清晰且法制不明

地勘单位在改革开放后才与外界经济开始接触,其中便会用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地勘单位在法律手段的运用上及在法律意识上都不重视。在地质市场的持续开辟上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各种经济合同,但是部分地勘单位却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合同的执行上监督不到位,对违约现象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签订的合同权责不分、内容混乱且重点内容没有体现等,造成合同在履行上较为困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地勘单位的经济合同并没有起到法律保障的作用,对自身的经济效用也不大。

(四)管理基础差且水平不高

现如今,不准确的基础数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齐全的数据资料、不规范的工作程序等都是地勘单位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地质报告因以上问题而在准确性不高,另外,再加上执行不到位且不健全的制度使得地勘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行为准则,进一步造成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现如今,在全面管理上,地勘单位才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方法,频频出现管理资源不合理配置、违法违规违纪、财务监管不严、安全意识较差等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全面完善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地勘单位加强人事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对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高

地勘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在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地勘单位管理的完善是重中之重。在管理水平的提升上,通过质量认证来对管理工作上的问题进行解决。第一、在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到形式主义不可碰,严抓细节。在工作的开展上依照体系要求进行,对单位的责任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明确分工且权责分明的工作体系;第二、基础建设管理要加强,地勘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便是基础建设,而要想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微机处理系统,则必须从计量、信息、基础教育、标准化、班组建设、档案以及定额抓起,使得基础数据在统计上能完整准确且及时;第三、不管是单位领导还是业务人员在管理意识上都要不断加强,必须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立一个完善的三大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工作、标准管理以及标准技术,在现场管理以及基础建设应持续加强,形成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将宗旨定为安全高效生产以及以人为本,使得地勘单位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目标。

(二)对法律手段进行合理运用

先进的技术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是地勘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中法制在其中不可或缺。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完善,那么地勘单位业务人员以及领导层的法律素质便应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提升,对他们定期开展相关的法律教育或者是定期进行法律知識抽问等来确保他们签署的经济合同安全且有效。另外地勘单位在管理上应从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等不同方面多元化开展,逐渐提升员工的法律观念,让他们养成完善经济合同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以减少经济损失。

(三)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

地勘单位在以往主要推行承包制,此制度虽在某种程度上对管理职能起到削弱的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地勘单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并以国家有关方针为基础对本企业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其中的重点工作包括适当实行财权集中,对单位中各种不同的经营债务加以整理,对积压良久的债务问题加以解决,加强财务工作控制与监督;宏观指导地勘单位的承包经营行为以及股份制,完善管理指标体系等两大方面。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自身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是地勘单位的宗旨,而为了实现此宗旨就需要地勘单位在人事管理上不断增加现代化管理方法;对所有管理人员加以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懂得对法律手段加以运用,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完善,剔除阻碍自身发展的部分,从而有效提升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岩.浅谈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财会学习,2018(19).

[2]王文雅.试析如何从内部管理视角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4).

[3]张军跃.加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4]闫守臻.人事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讨[J].经贸实践,2018(17).

[5]王竹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初探——以地勘单位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06).

[6]黄杰.浅析地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基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东方企业文化,2015(08).

[7]刘茜莹,纳小梅,童井坤.地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

作者:雷文艳

第二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事业单位履行服务社会职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概念的介绍,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考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82

事业单位作为以服务社会公益为目的,是由政府出资或国有资产举办,从事科、教、文、卫事业的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服务型和公益性特征。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无论是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还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不断转变,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在我国的一百多万个事业单位中,汇聚着众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在服务社会公益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事业单位逐渐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建立了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努力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1绩效管理的基本介绍

绩效管理最初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被应用于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之中。它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达到组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1]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它对于提高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度不断增强,但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将一年一度的述职考评作为绩效管理,将考核评价结果定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这种“绩效管理”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之处。

2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着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服务公益、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

绩效管理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然而,目前,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十分不专业,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绩效目标模糊、定位不准。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考核办法,进行了考核,但不能充分利用考核评价结果,导致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还有的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年底发放奖金提供参考,失去了绩效管理应有的价值。

22绩效考核指标过于简单粗放

由于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展考核时指标过于简单粗放,表现在:一是未能将考核指标与被考核人的职务、职级、工作能力、现实表现紧密关联。二是不同考核指标的权重设置不尽科学。有的事业单位所设置的重点指标所占权重较低,有的事业单位考核指标较少,权重设置缺乏说服力。三是工作人员与单位班子成员的一同考核,致使很多优秀的工作人员因与领导同时考核难以拿到优秀档次。四是考核指标操作性较差。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作支持,使得执行过程难度较大、一致性较差,影响了绩效管理公信度。[2]

23绩效考核经历的周期较长

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年度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测评,考核周期拉得过长。这不能对优秀人才实行及时激励,对工作不努力或出现工作失误人员进行及时惩罚;也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一些工作人员可能为了考核优秀,在临近考核的一段时间内努力工作,给领导和同事留下踏实肯干、努力向上的印象,以近段时间的表现成为考核依据,这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对全年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

24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绩效管理目标实现

大多数事业单位从事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他们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专业知识、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使绩效管理目标实现。

3加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对策分析

针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有关对策,以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也为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单位服务社会公益能力,为我国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1制定具体、明确、量化的绩效管理目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某些工作确实很难进行量化,这主要缘于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在制定绩效管理目标时,要尽可能细化、具体,使目标明确、量化,表述清晰,容易领会和理解,使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目标,并将个人目标与单位绩效管理目标有机结合,这是目标管理的最大优势。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树立目标意识,在制定目标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使绩效目标切实可行,真正做到量化、可考核,切莫好高骛远。这需要事业单位积极转变绩效管理观念,不断提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不断完善绩效考评相关制度。

32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指标体系非常必要,但是难以制定统一的指标体系。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根据绩效指标的特点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制定出量化指标体系和不可量化指标体系。在制定绩效指标过程中,要坚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岗位与业绩指标相结合、个人指标与团队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事业单位要基于岗位职责,充分利用日常考评,将个人岗位贡献、现实表现、工作业绩计入档案,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新要求,及时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使指标考核体系始终具有弹性和灵活度。此外,要科学设置不同考核指标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使考核指标体现公平性,具有说服力。

33尽量缩短绩效考核周期

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时,为使考核更具时效性,应尽量避免年度考核的做法,主动缩短考核周期。可以通过月评、季评、最长半年评一次的做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并与年终总结有机结合。这种日常与全年综合考核评价的方法,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克服“近因效应”,弥补年度考核的不足,实现及时奖惩,有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4加强培训,提升人事专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领导要注重对人事专员的培训,为其创造参与绩效管理的培训机会,使其能够通过持续的学习、充电,不断积累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考评办法、确定绩效管理目标等关键环节能够信手拈来,以使本单位绩效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4结论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提高绩效的重要工具,是事业单位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3]做好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意义重大。事业单位要立足本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整改,妥善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发挥作用,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宋玲雅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6):273

[2]韩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J].科技信息,2007(4):196

[3]武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几点建议[EB/OL].(2015-03-09)

作者:朱瑞杰

第三篇: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财政部和科技部下发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内容,可以显著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有效性。本文从科学制度的成本和费用的内容出发,对科研机构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意识不够,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流程不够合理且未进行成本分析,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不规范等,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促进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内部成本核算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0.060

1引言

实施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但有效建立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加强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从根本上规范了科学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有效使用,而且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或者非经营活动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从财务核算的质量和内容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增加了新的会计科目,对财务核算内容进行了细化处理,例如对相关支出区分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支出。

新制度对会计内容和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财务会计机构的要求,增设会计科目,核算详细内容,严格区分成本和费用和资本支出,使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全面掌握科研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利用财政资金、结余,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统一了科学制度成本核算的方法、内容、成本划分和界定,建立了规范、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在科学机构支出管理中,会计期间的相关费用将计入当期支出,如果相关的费用支出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应将该部分成本以摊销或者折旧的方式加以列支,并做好成本费用的台账和月度、年度的费用支出报告。

科学事业单位应严格区分发生在当期的成本费用内容,比如可以将成本费用内容划分为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内容,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科研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同时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做好信息的披露工作,如可以将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信息在单位的内部予以公开披露。

2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内容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是指其为完成科研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科研项目的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内容。

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损耗和支出,具体包括科研直接成本和科研间接成本。科研直接成本指为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与科研项目直接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相关的直接费用。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指为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科研活动的相关支出,该部分支出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进行分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和非科研项目的组织或其他活动而发生的损耗和支出。

3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管理的问题

3.1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意识不够

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成本费用核算的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单位的员工也缺乏相关成本管理的意识。很多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觉得成本费用核算和管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全员成本管控的意识弱化,想当然认为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和损益有财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管控,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科学事业管理层为了科研事业单位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调减成本,需增利润,改变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造成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内容严重不实。

3.2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分摊不准确,缺乏科学性。并且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完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未反应在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中来,造成成本费用不准确,虚增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损益,并且不能准确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配比原则,存在超前或者超后确认成本费用的情况,不能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财务信息。

3.3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流程不合理,未进行成本分析

一些科学机构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虽然建立了制度,但不是在科学研究机构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按照成本会计的规定,为不符合制度的规定的过程中,导致科学事业单位成本会计不准确。部分科研机构成本控制在控制变更事前控制,只注重对企业日常支出控制,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项目的整体把握,包括事前成本分析和计算,事中成本费用未进行集中管理,事后也未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找出原因,预防下次类似成本费用的发生。

3.4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不规范

科学事业单位对成本费用核算过程中,对经营性业务的发生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而对其他业务

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这样造成同一个单位出现两种核算制度,不利于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同时科学事业单位同一项业务出现后,财务人员不易区分应采用何种核算制度,影响科研项目和非科研项目核算的准确性,也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和相关主管部门考核管控和有效使用预算资金的情况发生。

4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加强管控的建议

4.1强化科学事业单位成本管控的意识

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和财务人员应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对成本核算提高重视程度。科学事业单位做好成本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促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同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为更好的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4.2科学事业单位应对成本费用科目进行细化

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成本费用时,应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区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制定出不同的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准确反映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如可以将科学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科目细分,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反映,将”事业支出”分为“科研项目支出”、“非科学企业支出”和“支持业务支出”、“行政费用”和后勤费用和“退休费用”六个层次的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科学机构应按照金融机构和金融部门的要求或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以科研项目为基本核算对象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4.3科学事业单位改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科学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考虑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自身的特性和损耗的方式,来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和损耗情况,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无形资产计提摊销时,因其价值转移和损耗不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需改变原有无形资产的价值的摊销的形式,应增加加速折旧法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同时每年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价值需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4.4完善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借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支出做好数据分析,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得以客观真实的反映。严格区分科学事业单位为购置资产发生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准确区分科学事业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和拨付下级单位的支出,同时对不得列入到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规定不得计入科研项目的成本中。

5研究结论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成本核算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因此,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可以显著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效益,是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和准确。同时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应提高成本管控意识,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制定和全面落实成本管控制度,这样才能使科学事业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莹.论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4,(09):6465.

[2]刘春燕,苏庆兵.浅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12.

[3]蔡霞.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田[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65.

作者:李生贺

第四篇:从事业单位改革角度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必须在多个方面实现改革,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将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和项目的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单位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的,事业单位的问题,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对整个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分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能够为制度的优化和革新,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 改革 人事管理 制度

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地区的事业单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相对而言,人事管理制度涉及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安排,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效率性造成影响。我们在优化人事管理制度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到事业单位改革的其他工作,不能总是在一个方面努力,那样势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家进入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通过人事管理制度的过渡,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指标的建设。在此,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改革角度,分析人事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

我们从改革的角度来分析人事管理制度,就必须明确现阶段的情况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综合而言,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和文化的不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各个地区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投入的管理力度和革新力度较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需保证既有的制度得到落实,维护积极成果,不能与新的制度构成冲突。在此,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论述。

(一)管理制度方面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国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传统的管理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工作效果,这其中有一定的时代因素和社会环境限制。从现有的工作来看,人事管理制度在制度本身方面,出现了些许的问题。首先,人事管理制度的类型比较单一。我国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完全由政府所掌控,这其中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好处在于,政府的掌控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能够进一步的保障社会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生活利益。但是,坏处在于,高度统一的管理,并不是人事管理制度的理想选择。同时,近几年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各个地区经常会出现群众围堵政府的情况,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与社会出现了较大的冲突,不利于今后的各项工作开展。

(二)立法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进展,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立法上的问题。我们在社会案件的处理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明明违法犯罪该抓,但却不知道如何抓,如何处理。一方面要接受社会的谴责,一方面又不能做出强硬的措施,这种矛盾导致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在立法工作上,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较多:第一,法律法规体系在总体上相对单一,当员工的利益受损或者是员工与上级出现冲突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维护员工的利益,而是一味的遵循上级的指示来工作,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事管理制度的恶性循环。第二,现阶段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总体上是比较有限的,多数情况只能是通过文件形式来下发,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法规执行上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比较特殊,因此在处理人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法规执行的问题。在目前的工作中,虽然对法规执行投入了较大的时间与精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部分问题仍然处于争议的状态,一旦遇到该类事件,将会直接导致各种问题反复出现,甚至是造成严重的舆论压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情况,目前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法律规范,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往往是依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来进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没有确切的依据。

二、从事业单位改革角度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与国际上大国的竞争相对激烈,而国内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此时若想更好的保证国家稳定发展,就必须在基础的事业单位上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处理客观上的工作问题,并且要建立人事管理制度的良性循环,保证员工积极工作的同时,为员工和国家谋取较多的福利。在此,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出发,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一)加强人事管理制度的绩效考核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绩效考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落实以及总体的优化。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加强人事管理制度的绩效考核,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要加大对行政机关单位中、高级管理人才开发力度。拟定职位要求,确定管理人才的任职资格,根据不同的职务和组织需要拟定职务说明书。职务范围的确定要适当,要清晰反映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对管理人员所必需的领导技能以及完善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提供应有的指导,要确定中、高级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路径,开发管理人员的安置图。要进行人才盘存,确定现任职人员以及可能供给的候选人。根据标准,对现有的候选人进行人才评价,将那些学业优秀的或绩效突出的人挑选出来。在制定管理人员的开发方案时,要采用在职开发与脱岗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在开发活动上让其承担较大范围的工作任务,在上、下级与职能之间转换。

(二)加强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多数人认为人事管理制度比较复杂,因此常常会在主观上忽略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将时间与精力,放到其他部分的改革中,由此导致人事管理制度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首先,对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直接采用强力措施予以解决,打消各种问题的恶化。其次,面对人事管理制度的矛盾和冲突,应在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工作,了解事业单位的真正需求和发展方向,投入客观上的管理措施和优化措施,减少主观上的问题。第三,所有的工作,都要进行小范围的试行,然后再大范围的推广。

三、总结

本文从事业单位改革角度,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展开分析,从现有的工作来看,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在紧密的进行,各个地区能够在遵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来完善制度。但是,面对外界因素影响不断地扩大,今后在处理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时,还应该积极考虑相关领域的工作,争取实现联合工作,以此来保证人事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被落实,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安.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的立法新制研究——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在公立高等学校的适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6:60-64.

[2]周胜林,袁征.大学章程视域下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思辨[J].山东工会论坛,2014,06:21-25.

[3]张彩娟.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学习培训[J].经纬天地,2014,05:12.

[4]苏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会组织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4,30:262+338.

作者:宋亚辉

第五篇:道路施工单位如何加强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我国市场化经济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单位对其经济效益越发的关注,特别是对成本的控制日显重要。道路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承担载体,且大多数隶属于独立性较强的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成本控制的状况,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支出的大部分来源于沥青拌合站,因此,道路施工单位要想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有必要围绕沥青拌合站为核算对象,以合理筹配资源提高单位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导向。文章总结阐述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的特点来深究其成本核算中的问题,经研究发现:遏制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主要问题聚焦在思想意识、管理制度构建和成本核算管理实践活动两大角度,基于问题剖析本质,有针对性的从意识和实践两大角度为构建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和应用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期达到控制单位成本支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策略;沥青拌合站

一、引言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扶持力度,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态势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也不断关注自身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谋取发展,选取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沥青拌合站成本管理控制为研究对象,经资料梳理和研究发现:当前道路施工企业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聚焦度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具有经济的作用,以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象,着实需要关注,简要总述如下。

首先,道路施工单位加强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是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环境下,道路施工企业紧抓成本控制的关键着眼点,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道路施工单位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有利于减少道路施工单位资金的非法流失和舞弊挪用现象的发生,将建设资金更好的聚集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同时也有效降低国家财政的补助,缓解地方存在资金的压力;从长远看,加强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是道路施工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以保障单位资金的充足性,防止单位资金流断裂,对单位保持平稳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与积极意义相悖的一些问题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成本支出不够细化、会计舞弊现象、成本核算混乱不够体系等现象越发需要引起关注。因此,本文将基于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加强对道路施工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提供借鉴。

二、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

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施工单位自身经营运转的特征,因此基于道路施工单位自身的特征,通过已有研究资料,总结出当前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道路施工单位成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由于施工项目一般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整体系统,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材料费用、人工成本等必要支出,总之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比较复杂,加之需要处理偶然因素下的成本支出的核算,所以,当前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管理相对较为宽松,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很大程度是由自身核算体系进行核算,然后报备道路施工单位,道路施工单位对其监督控制相对较为薄弱。其次是目前道路施工单位对其附属单位成本管理上偏重点比较明显,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产品质量过于关注,对其成本核算管理相对弱化,并且成本核算管理上带有较多的人情因素介入,比如成本核算管理上项目带有很大选择性,核算项目不够齐全,是当前一大特点。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这两大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今道路施工单位在此方面成本核算管理上的窘境。

三、道路施工单位对加强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瓶颈点

当前我国道路施工单位在成本核算管理尤其是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中遇到了瓶颈和难点。基于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经过研究和系统的总结得出:阻碍其成本核算管理的问题主要聚焦在意识、制度和实践推行这两大方面上,通过系统的梳理,概括如下。

第一大角度是成本核算管理思想意识和成本控制制度构建方面。首先,部分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受其单位效益至上的影响,其自身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意识与当前新经济环境相脱节,成本核算尤其是以单位整体利益为基准点的全成本核算的意识较为薄弱,一味的过度关注质量、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精细化和量化管理,投入产出率被严重忽视,成本控制效果大大减弱;其次是相关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细化,很多道路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宽泛性严重,偏重于对附属单位行政方面的约束,规章制度的完善上主次不清,对极其重要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往往缺乏详实的细则。

第二大角度是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实践上的诟病,主要体现在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实施体系的管理不到位,成本核算管控的整个过程不严谨,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比较典型的是很多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的成本核算管理从一开始的成本预算支出方案的编制、审批、成本支出的实施过程、成本控制业绩考评等一系列重要流程表面化弊端凸显,甚至有些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无端缺少或者被忽略。除此之外,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监督比较匮乏,也是导致其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乃至整个单位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根源;当前着重关注的一点是,由于种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不少道路施工单位整体的成本控制和核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加之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体系的复杂性,致使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在各个子单位、部门之间进行的协调度较低,道路施工单位整体的成本核算管理衔接融合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本核算管理尤其是全成本核算在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中实施的难度,因此需加大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伐。

四、道路施工单位对加强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讨及路径

(一)提高道路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强化全成本核算思想的灌输

想要加强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力度,达到单位精细化和高效益的发展,必须先从强化相关成本核算人员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提高全成本核算的重视度。首先是让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道路施工单位的整体成本核算管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加大成本核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强化成本核算的思想尤其是全成本核算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采用:一是加大道路施工整个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宣传和培训,采取一切可用的渠道。此外,通过建立起合理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薪酬奖惩体系,以此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成本节约的意识。最后,道路施工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实际行动将起到很大作用,以此来提高医院相关人员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其成本核算执行的规范体系化

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尤其是会计管理制度是提高其自身单位经济效益,控制成本支出的关键点之一。道路施工单位管理层必须将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纳入到单位战略发展的核心,根据道路施工单位目前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指导和规范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规范化为出发点,准确而精细的制定适合自身单位发展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这是基本前提。着实构建会计核算制度,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譬如对成本预算支出方案的编制、审批、成本支出的实施过程、成本控制业绩考评等一系列重要流程进行严格的制度界定和规范,对成本核算管理形成良好的指导。

在制度完善的同时必须加强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执行体系的规范和优化,严格贯彻落实制度规定。首先,对于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过程进行实行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实施相互制约,减少会计舞弊问题的出现。其次要强化和规制成本控制各个步骤和流程,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严密的管控,严禁成本核算管理中形式化和人情因素的掺入,注重借助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强化支持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规范体系化执行。

(三)建立和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当前不少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源于对成本核算中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主客观风险把握不透,成本核算管理过程监督无力。因此,道路施工单位必须关心和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整体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对于任何违反成本核算管理的行为严加管理和惩处,切实维护道路施工单位制度和执行的规范体系。其次,不断完善监督体系,避免监督和检查机制常态化后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四)借助当前信息化条件,加大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水平

当前经济发展早已离不开互联网,不断优化的信息化条件对于提高单位成本核算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道路施工单位加强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了平台。实现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信息化符合道路施工单位经营发展和强化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不适合当前单位实际状况的现象,道路施工单位应该不断的结合自身特征,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和建设,为实现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高效化、全面化、精准化等奠定基础,减少成本核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现象,最终降低道路施工单位整体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孟黎黎.道路工程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方法[J].财经界,2014(23).

[2]耿加会.如何进行预拌混凝土成本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5(06).

[3]李洪生.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核算研究[J].管理观察,2014(10).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公路管理段)

作者:倪艳秋

上一篇:大学生证券论文下一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