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中心阅读

2023-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章的中心阅读

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第四节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第四节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1.对阅读材料的分析

2.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综合、归纳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是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高考 的一个重点。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和归纳,是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较高阶段。它 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归纳。它必须是在 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 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 实际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需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需要阐释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 己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 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义,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 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 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型最为通常。例如1994年第29题,1995年第26题,1996年第27题,19 99年第23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题型不多。例如1994年第26题,从测试要点上看,它可以 是对阅读材料某一段内容要点进行分析概括,如1992年第29题,1995年第25题,也可以是对 全文的中心归纳,如1996年第27题,1999年第23题。

例1.1994年高考第29题: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两方面的材料?

分析:这道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上对语言、字数没有限制,那么我们归纳时最好摘录现成的语句,若没有现成的语句,我们可以摘录关键词句,然后加以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归纳。解题时首先要找到题干中所提的“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案的有效区间。通读之后可以发现,第一段结尾处“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与题干所提的一致。然后再顺着文句往前查找,有这样的内容: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这内容与后边的内容构成一句完整话,而题干上要求归纳两方面材料。这就用到前边我们讲的划分层次,归纳要点。前边半句根据语法知识可分成两个分句,一个是“我们阅读……理论”, 一个是“看……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一个分句是一方面材料。最后归纳要点,采取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的方法。前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是“当时的理论”,后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不够明显,根据意思,可归纳为“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析”,以“评析”代换了“褒贬好恶”,“当时”两个字应加上。

例2.1995年高考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 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分析:这道题侧重考察对段意的归纳能力。题干“通观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的有效区间是第二自然段。通读之后我们发现了“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一句 ,这与题干中的“第一点错误”照应。那么“这种”指代什么呢?就是前边“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一句。题干中要求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来概括,“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是一个因果句式,用了“ 因而”这一关联词,那么第一点错误认识也须采用这种句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呢?联系到第一段最后一句“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中的第一点,照应着第一点,我们会发现第二段的第一句“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是一个关键句,也正是不清楚语言文字是工具才造成错误认识。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第一点错误的前因后果。组织答案不超过40字,需要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有的地方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和缀联,用上“……,因而……”这一句式答案为“不清楚语文是工具,日常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例3.1996年高考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答题的有效区间在第

一、二自然段 。分析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第一句是本段主旨句。由“莫扎特则不然”一句可推知,巴赫 是只限于“创造悦耳的乐式”;由本段主旨句及本段最后一句可推知莫扎特不仅仅是乐式设 计的杰作,还注重用音乐表达感情;而贝多芬呢?“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 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这些正是题干上要求的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 作上的发展变化。因有字数要求答案可以摘录重要语句加以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为: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感情突破 乐式。

四、能力训练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 ,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 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 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摸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 ”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 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豪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2.文中的“方法”指的是( )

A.抽象的点、线、笔画

B.汉字的象形特征

C.书写时的笔法运用

D.作者的感觉、想象

3.文中“潜存着、暗示着”的意思是( )

A.字体虽变,象形仍然是汉字的主要特点

B.书法家写字时,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现代汉字中,象形的特点已不易辩识

D.经过演变,汉字已成为抽象的表意符号

4.“巨细收纵,变化无穷”的意思是( )

A.笔的品种繁多

B.制笔方式多种多样

C.运笔方法灵活多变

D.书法作品丰富多彩

5.通观全文。对第一段中“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的 正确理解是( )

A.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倾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B.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披露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C.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表达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展现着自己的审美情感

第四节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D

第2篇: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记事的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感受这件事情,并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好记事类的文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找准关键“素”。

“素”指的是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些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重要“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的,即“顺叙”,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录方式,如“倒叙”“插叙”等等。在寻找文章关键的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这样读完文章后,我们就能大体地把事件的过程了解清楚了,这是回答文后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写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几个部分;二是按因果关系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这两种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相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

3、把握核心“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在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主要的情节和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抓住哪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点”:有的词文章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特点;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有新的思考„„无论怎样,把握好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点”一般在文章的最后几个自然段中会体现出来,所以认真阅读最后几个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一旦最后的阅读题型带有话题方法的话,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话题结合起来进行回答,包括自己的经历或者在生活中、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阅读记事类记叙文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的,还有一定的人物参

加,并且有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要看懂一篇记事文章,首先必须了解这六要素,这样才能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给自己留下一件事的完整印象。

2、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

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发生和发展的。我们阅读时,就要理清这些。一般的记事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3)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理解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3、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4、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写事的文章,划分段落时要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发: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述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记叙„„(事),说明了(表现了、批评了)„„

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只有弄清了六要素,才有助于把握全文,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发展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是记叙的基本方法。倒叙的作用往往是“给读者一个惊喜”,引起悬念,倒叙一段故事片段后还得转入顺叙。插叙和补叙的作用是介入,补充另外的小事情,以利于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和注意事件。如果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阅读时就注意是从整个事件的结局说起,还是从事件的中间部分说起的,何时倒叙部分结束又转入了顺叙,事件的各个阶段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衔接。文中有插叙时也要注意插叙部分何时结束,在何时与顺叙衔接。搞清记叙的顺序,也就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思想感情。

记事类文章的重点一般都放在事情的经过上,我们阅读时,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来领悟思想感情。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写红四团在二十几个小时内,怎样从二三百里路外赶去夺下泸定桥的。红四团要完成任务,一是要像飞一样超过敌人的援军,和敌人抢时间,比速度;二是要发挥红军的威力,以少胜多,把泸定桥这座天险攻下来。“抢时间”和“攻天险”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件事情的重点,通过这两处重点,充分体现了红四军团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奋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展现了出来。

4.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中心思想。

先从局部入手,审视每个自然段并简要概括其大意,然后再归拢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划分出有相对独立内容的“意义段”,并作简要概括。在排查层次的基础上分清大的“段落”(也叫部分),这样全文的大意就明朗了。一般说,除了开头的引文和结尾外,其主体部分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几个层次。

(2)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3)按时间顺序划分。

(4)按地点转移、转换划分。

(5)以“情”的变化划分

理清了结构层次,也就摸清了作者思路,看清了各部分在文章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清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线索。在这基础上,加以合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阅读记事类文章,我们不仅要理清发展顺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而且还要在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后,领悟事情中包含的思想意义,我们抓住了这些要点,也就基本上读懂了这篇课文。

_________________

一只(zhī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

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满意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 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 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luò()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xiǎn(),一面叹息道:“唉,真kělián(),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1 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读第2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 读第3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4 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

5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疑惑不解:

深思:6 给文章加个题目

第3篇: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

-------北京智慧田教育

一、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

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二、状物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一般物体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顺序,如形状、颜色、滋味、外形、生活习性、结构、用途等,弄清了这些顺序,既能很快地划分段落,还能很准确地把握义章的内容。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关键语句,特别是文首或结尾的话语。

另外,注意分析作者在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理解其写作目的的方法之一。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4篇:怎样阅读写景类的文章

阅读写景类文章

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之中。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这些在线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1)游记:描写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2)自然景象:比如风雨雷电 (3)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了解不同的写景文章的类别后,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抓住景物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

任何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和其它景物不同之处。阅读时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例如它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找出要观察的景物与其他景物之间的区别。

3、要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理清写景文章的层次

有顺序的写景类文章能给人以清晰地印象,一般来说,写景可以循着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或者与之相反的顺序来进行。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也常常采取这几种顺序: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

(3)按景物的不同类别

文章的层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结构,有的是分总写再分写,也有的是先分写再总写;一种是移步换景结构,观察点移动了,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改变,文章里一般都有提示语。

4、体会文章准确而优美的语言

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已经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注意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的。要吟读品味,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的境界,使文中的景色形成立体感,这样才能有激情,才能发现美。

5、领悟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能增添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则可以增强语势,强化效果。写景的文章还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所为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还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深刻。

6、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写景的文章,应该知道作者是借助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有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是对祖国山川的赞叹,作者的感情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我们在阅读中应努力抓住文章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阅读写景文章应该把握的重点。

第5篇: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一、各类文章之阅读技巧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1、置于语境。即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2、体验情景。就是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二、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通 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根据小学阅读要求。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知: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 整的记事文章。

二知: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 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知: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 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知: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四年级语文快速阅读提高一

(一)啄破硬壳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那一年,我领着女儿到农村去,恰巧遇见了老乡家里的母鸡在孵小鸡。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趴在土炕(kang keng)一角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母爱。鸡蛋挺多的,我们能听到小鸡雏(chu chou)在蛋壳里面用力地啄壳的声音,“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着人心,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着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好久,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很艰难地从里面钻了出来。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了。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小孔里看见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hui zhuo)。

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吱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一把拦住了女儿。

大娘说:“孩子,别去碰它,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你帮了它,也许就是害了“嗒,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似乎没有变化。

女儿为了要帮小鸡雏,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伸出手来要去剥那个硬壳。

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农村老大娘无意中说的这句话是那样平凡,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却让人思索。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凡(

)

冷酷(

)

3、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带“一”线的句子,再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问题:

答:

5、大娘的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假如你在场,你想对大娘说点什么?

(二)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塌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⑴ 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艰苦,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

⑵ 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

)

⑶ 累得没有一点力气和精神。(

)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帮助他朋友克服了哪三个困难?概括一下写下来: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⑴ 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 先总述后详述。( )

② 先概括叙述后分述。( )

③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⑵ 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 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 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三)我们大杂院里

① 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

② 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让他干。

③ 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

)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

)”,芸芸又“咔哒”一声关上,取出磁带,拔下插头。

④ 豆豆考上了大学。只是学校在外地,芸芸一直把弟弟送到学校,安顿好才回来。一天,豆豆突然从学校跑了回来。他站在芸芸面前,抹着眼泪,说:“姐姐,我不念书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⑤ 芸芸惊讶地看着豆豆,半天才闹明白。原来豆豆到了学校不会(

)衣服,不会(

)被子,甚至到饭堂买饭时,不知买几两的才合适。

⑥ 芸芸这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1、数下面字的笔画,正确的一项是( )

A、乘:9画

B、第:12画

C、键:13画

D、插:11画

2、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正确答案( )(填序号)

A、开支

不用了

B、开支

谢谢

C、费用

请帮忙

D、开支

不用了

3、第②自然段中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出芸芸对豆豆的关心过度?在原文中画出来。

4、用“∥”将原文分为三部分:

5、本文的题目是“我们的大杂院”,你能不能给它一个更好的题目( )

A、芸芸和豆豆

B、茫然的爱

C、姐弟情

D、溺爱的害处

第6篇:sat阅读文章的四大分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sat阅读文章的四大分类,供考生们参考,以下是详细内容。

SAT阅读文章种类Types of passages

“The passages cover subjects in the humanities, social studies, natural sciences and literary fiction.”

SAT阅读部分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四类:Humanities哲学美学类,Social studies社会科学类,Natural sciences自然科学类,Literary fiction文学小说类.

其中,社会科学类可以分为:

一般性社科

人物传记

种族女权

种族:黑人,印第安人

女权:白人女性,黑人女性

自然科学类可以分为:

生命科学

天文物理科学

SAT阅读文章通常为9篇,包括短篇,短对比,两中篇,中对比

“The passages are about 100 to 850 words long. ”48题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carefully.

No matter what you know or what you believe ,you can not change what you think the writer should have said or what you would like the writer to believe and what the writer’s words actually say or imply .

以上就是SAT阅读文章的四大分类的详细内容,考生可针对文中介绍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上一篇:学习李芳事迹心得特惠下一篇:医院召开团代会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