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疗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民族地区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持续整改对策探讨

【摘 要】目的:剖析民族地区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持续整改,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分析评价近3年各科上报、投诉、检查发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结果:上报10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核心制度落实不够、低年资等高危护士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持续有效整改措施等方面。結论: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持续整改将能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率。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院;护理不良事件;CQI

护理不良事件事件目前尚无统一定义。通常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 上报范围包括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如:用药错误、压疮、烫伤、误吸或窒息、输血及输液反应、意外拔管、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新农活医保制度等的逐步推广,基层医院的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的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相对更薄弱、年龄、职称等结构也相对不合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整改空间。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护患关系,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营造护理安全文化起到一定影响和推进。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3年6月护理部受理的护理不良事件106例进行分析回顾。

1.2方法;根据发生原因、发生时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对病员是否造成损害、是否主动上报、处理过程、整改情况、效果评价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3 分析

3.1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未落实到位

表1显示,因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发错口服药、加错液或收集标本错误发生率高。主要原因: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有时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查对细节[2]。(1)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外科系统,外科系统口服药较少、一般由办公护士兼发口服药,但由于外科的病员多、工作量大,办公护士为完成本班工作,往往执行医嘱后未认真查对就发给病员或让护工帮忙发药。(2)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但护士在工作中形成定势思维,往往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对某患者非常熟悉,绝对不会出错,而我们的错误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3]。加错液的主要原因为核对流程没执行好,环节上存在护士在转抄输液卡时未认真核对;摆液护士责任心差或过于信任转抄护士,未进行第二次核对;加液护士工作不在状态,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三查七对不严,忘记核对床号、姓名。(3)管理上存在对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够,培训以示教室理论学习为主而脱离了临床;其次护士长未认真深入各个环节检查、监督核心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4)我院地处民族地区,以藏民族为主,大多数农牧民患者与医护人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护士核对呼其名、床号等时往往没听懂护士说的内容。

3.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

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尤其是0-3年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45.52%)。其次是3-5年的护士(20.75%).实习生和护工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4.1%和6.6%。原因分析:(1)医院近几年发展快,每年新进护士多,5年内护士所占比重大。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4],安全意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没有形成职业思维定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不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心理紧张度高,急躁易出错[5]。(2)实习生的带教方面:一是各科低年资护士较多,缺乏带教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全面的带教老师;二是实习生基础知识技能差,因老师本身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指使护生独立操作,导致护生出现缺陷,发生不良事件。(3)护工与护士的的职责混淆,科室未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让护工代替护士给病员发口服药等。

3.3上报意识缺乏,未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整改效果差

表3所示各科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偏少,对不良事件的发现还要依赖质量检查、夜查房、护理投诉等形式。(1)民族地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的积极性不高,护理人员的观念较守旧,未充分认识到上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认为上报到护理部虽然不进行惩罚,但让科室以外的人员知道有差错事故发生面子上会过意不去。因此,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报,科室上报的部分多为护士长在检查中发现。(2)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未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整改缺乏持续性,未进行质量跟踪,因而整改效果不如意,例有些科室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4 防范策略

4.1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强化查对制度落实

4.1.1 建立前移三级质控体系,以往的质控方式,关注的重点是终末质量,所发现的问题几乎已是“过去式”。而三级质控前移是一种创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即质控体系由过去的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前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确保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实施护理工作过程动态的质控[6]。是一种过程质量控制。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承担。质控重点包括:遵循护理核心制度,正确执行医嘱,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引,夯实基础护理,确保病员安全。二级质控由护理组长或资深护士承担,质控重点为:建立各种流程和指引,评估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指导和监控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对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控制。三级质控由护理部人员或护士长承担,质控重点为建立和维护监管系统的有效运作,对发现的问题利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4.1.2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工作中提高管理意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监控流程执行情况,对新入、低年资等高危人群加强的责任意识教育。实行双查对、双向核对制度,严格落实查对制度的执行。加强护患的沟通交流能力,对不懂藏语护士的安排进行藏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和医用藏语有利于护患的有效沟通。

4.2 加强对重点护士人群的风险意识培养和安全教育

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实习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培训考核和安全教育。职业理念培育从新护士抓起,制定新护士工作手册,其完成见习期规定的各项考核后,單独上岗前还需由带教老师、专业组长、护士长对其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能力评估。

4.3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人力资源

重视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平,为病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7]。对各级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加强“三基”及护理常规的学习和考核。培训地点由以前的示教室前移至床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应急流程演练以强化掌握相关知识。针对带教工作薄弱问题,严格把带教老师的资格关,加强教育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带教能力,定期要对带教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对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优化人力资源护士长需要应用管理手段,合理分工,弹性排班,高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尤其是薄弱时段。护理部积极向医院申请争取补充人力资源,并根据各科的业务量安排机动人员在全院调配。

4.4 转变观念,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4.4.1 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创造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事故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错误中学习是防范同样错误再次发生的最好方法[8]。护理部对各级护士加强教育、强调上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流程、制度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减轻对患者的损害并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强调主动上报非但惩罚反而对上报较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绩效奖励,相反对刻意隐瞒不报者,一经护理质量检查或因隐瞒不报发生纠纷者,护理部对当事人及科室管理者予以严格处理。

4.4.2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是质量持续提高、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对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也至关重要。(1)护理部采取质量管理工具定期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针对性整改。(2)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流程、制度缺陷问题引起的不良事件要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新的制度或流程并执行。(3)对提出的整改措施制定质量跟踪检查表,护理部和护士长不定期进行跟踪督查整改效果。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对一些典型案例,可采取FOCUS—PDCA程序进行持续整改。即发现问题—成立CQI小组—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选择改进方案,进入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进行持续整改。

参考文献:

[1]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等,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3] 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4] 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 戴艳萍。临床给药差错归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2-1313.

[5]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6] 李惜华。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了【J】。护理学杂志,2010,(19):52-53

[7]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8] Buerhaus pL.Lucian on paititent safety in U.S hospitals[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04,36(4):366-370

作者简介:

眭万琼,女,本科,主管护师。

作者:眭万琼 旦珍 赵丽辉

第2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措施

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总则 ①首先要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同时要禁止双手回套针帽。②护士静脉穿刺、输血、采血时应戴手套。③建立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使用锐器物的目的、种类有详细记录。

1、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防护 :提高防护意识,如果医务人员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或在诊疗时意外刺伤皮肤或黏膜后,应立即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和血清转氨酶等,并在3~6个月复查。如该医务人员过去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或者不清楚,则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 IU,同时在另一部位接种1针20ug乙肝疫苗,并于其后1个月时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次和第3次各20ug乙肝疫苗。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安全处理针头,用过的针头及时浸泡消毒,统一销毁。一旦针头刺伤,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2%的碘酒、75%的酒精消毒,包扎伤口。

2、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及放射线等接触,因此,工作中应注意自我防护。尤其要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规范操作,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具。手术中传递锐器,要严格规范动作,避免传递过程中误伤医生或自己。凡上台参加手术,均应采取皮肤黏膜的自我保护措施。必要时穿防水手术衣,使用x光机时穿铅衣。在进行穿刺、介入性操作时,为每个病人操作完都要更换手套,在为特殊感染者实施手术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罩,处理此类器械应穿防护衣。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进行血管穿刺或介入性操作时应戴手套,而且接触每一个患者均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毕脱掉手套后均应洗手。②进行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罩,处理此类器械时应穿防护服。③被血液或血性液体污染的废料及其他物品,应放在无泄露、无遗失的清洁袋内密闭,运送至洗衣房消毒或清洗处理。④锐利器具和针头、刀片等用后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再安全运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⑤环氧乙烷灭菌时,应严格控制空气中环氧乙烷气体的浓度,以防引起中毒。

3、 窥镜室医护人员的防护: 任何一种消毒剂对人体都有一定影响和危害。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操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戴双层手套。盛放戊二醛的水槽要加盖,房间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工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被血液或血性液体污染的废料及一次性材料,应放在无泄露、无遗失的清洁袋内密闭,运送到定点处处理。

4、 其他类防护措施 ①麻醉废气的管理包括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及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麻醉废气污染。如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漏气;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②噪声预防对科室使用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如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减少异常噪声。

第3篇: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和整改制度

1. 目的:通过对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促进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标,并及时有效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 适用范围:质量评估与控制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3. 定义:

3.1不良事件(Medical Adverse Event)是指伤害事件并非因原有的疾病本身,而是由于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在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甚至死亡。

3.2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o Harm Event)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 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持续改进。

4.1收集数据:质控办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科室质控员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加工为需要的数据;同时针对某项特殊问题,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到现场进行信息收集,并汇总分析。

4.2调查研究: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或职能部门上报的各种缺陷问题,归类为几种或几类问题,质控人员到现场进行问题的核实、调查,确证存在的问题后,进行分析、研究。

4.3原因分析:针对每一种或一类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后,都要找出其原因症结所在(如制度体制问题,或医院管理机制问题,或本院

的硬件、软件限制问题,或本院工作人员问题,或患者本身的问题等)。无论问题是否能彻底解决,都要明确指出导致其发生的原因。

4.4整改建议: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原因,提出建议,讨论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

4.5跟踪评价:将改进方案提供给整改科室进行实施后,质控办工作人员跟踪观察,持续了解问题解决和预防问题发生的效果。

4.6评估改进与汇报:根据跟踪报告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并对调查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每月向院领导、职能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后勤部门汇报。对于典型的有建设性的案例,可进行汇总并组织全院医护人员集中学习,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4.7存档待用:每次调查分析的数据结果均录入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存档,在职工评优、职称晋升或聘任时可检索相关数据以供参考。

5. 保密措施:

5.1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的资料和数据均应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随意带出办公场所或向无关人员透露。

5.2在进行典型案例的集中汇报学习时,应注意隐去当事病区及当事患者和医师的姓名。

第4篇: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篇二:2012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2012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一、项目小组成员: 组长:张小梅 副组长:马涛

组员:朱育明、李春玲、杨跃敏、张莉、边绍明、任霞、曾娅、张淳、王德敏等。

二、问题程述:

2012年上半年(1-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其中职业暴露5例占25%,漏用药3例占15%,跌倒/坠床3例占15%,用错药3例占15%,医嘱执行错误2例占10%,管道滑脱1例占5%,输血反应1例占5%,输液反应1例占5%,其他1例占5%。

二、原因分析:

项目组成员从各个方面去寻找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 1.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尤其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2.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

4、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

5、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2、科室加强专科健康指导,对置管病人要详细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教会或协助病员带管翻身,防止导管滑脱。

3、做好高危病员跌倒/坠床的评估,评分>45分或高龄病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

4、科室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学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5、科室做好高危药品管理工作,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掌握高危药品的使用原则。

6、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建立有效地沟通。

7、加强优质护理、使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8、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护士对病情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9、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科室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关键点。加强簿弱环节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加强督导,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加强督导。篇三:2014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14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14全院所有护理单元上报不良事件共39件,现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反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情况

图表1 2014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图表2 2014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占比情况 从图表1-2可以看出:2014各部门上报的共3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前四位是 用药错误、业务技能低下、针刺伤、非计划拔管、另有3起跌倒坠床事故发生。根据统计本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上下降了53.1 %。(2013共上报不良事件83起,2014为39起) 图表32014护理不良事件环比情况从图表3可以看出:2014护理不良事件与2013年环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在用药错误、检查延误、非计划拔管、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几方面下降幅度最大。

二、20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特点 图表4 20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日期特点

图表5 201424小时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情况

从图表4-5可以看出: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一周之内以周四和周五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日,分别为27.%和17%;而在24小时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峰为:8:00~10:00,共发生21件不良事件为高发段,占全年24小时不良事件发生的百分比为53.8%。根据原始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错误针刺伤多发生在治疗比较集中的上午8:00~10:00时,下午14:00~16:00时。

三、20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员工作年限特点 图表620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图表7201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能级分布情况

从图表6~7可以看出:2014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分布情况特点:发生不良事件的人员主要以工作1-2年内的护士为主,总占比为53.8%,工作3-5及工作6-10年内发生的比例比较接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能级分布,以n1级护士为主,n1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占43%,n2及n0护士也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其中低年资护士主要是发生用药错误、针刺伤、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导致的差错事故。

四、2014主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7例用药错误中,集中发生在治疗护理高峰时段,上午8:00~10:00时之间。 图表7 2014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

主要整改措施:从以上2图可以看出:本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查对不严格,未按要求真正做到“三查七对”或查对方法不正确,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应该请第二人核对的时候未进行核对,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新药知识不了解,导致药物加错,服药方式错误。其中查对不严格和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属于引起用药错误发生的a类因素,是引起本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作为重点改进内容。2014年12月12日11时10分我院肿瘤外科发生一起严重用药错误事件,一位n0级护士给一位术后23天即将出院的直肠癌患者病人发放高锰酸钾片剂过程中并未告知其用药方法(该药虽包装成片剂,但实为外用坐浴用药,且包装盒上有红色“外用”字样),导致病人把此外用药口服了,所幸发现及时,经积极洗胃、导泻急救处理,病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改进措施:

1、合理排班,加强治疗高峰时段的人力配备及护士长现场管理和控制,护士长切实做好五查房,并关注重点时段的工作质量。

2、严格医嘱执行制度,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不得执行有疑问的医嘱。。

3、加强查对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规范医嘱执行流程。

第5篇:2009年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概述

2009年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共8例,其中给药错误3例,给药途径错误1例,烫伤2例,其他(皮试阳性给药)1例。

二、原因分析 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不及时巡视病房,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四内科烫伤事件。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2、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不严格,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如三骨科给药错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引起不良后果。

3、未严格执行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例如一外科的给药错误。

三、整改措施

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4、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5、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继补充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各种应急预案等,不定时对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的抽考和督查,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月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比和反馈,对做得好的科室给予奖励。

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各种制度和各班职责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使护士更加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加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7、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第6篇:二部呼吸二区护理不良事件鱼骨图及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1、加强导管意外防范措施的宣教;

2、加强巡视,做好班班交接

3、妥善固定导管

4、加强患者的家属对使用约束带的认识,增加依从性

整改措施:

1、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评估和宣教,同时评价宣教效果。

2、对高危患者强调陪护的重要性

3、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措施

4、卫生间增设扶手

5、对家属及保洁员进行宣教,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避免湿滑

6、加强巡视

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

2、及时做好高危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3、按时巡视,每2小时翻身

4、对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

5、加强家属的预防压疮知识宣教

第7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

201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12例,事件由五个临床科室报告。报告及时、效果明显,促进相关流程再造,提高相应环节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一、事件统计分析

本季度合计上报12例,由临床科室、影像科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下图,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四区,报告5例,其次为十一区、一区、七区、九区、影像科,这与科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本季度发生的不良事件为II、III、IV级事件(具体分布见上图),均未引起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各科室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均保障了医疗安全。医务科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

事件原因分析

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各科室均完成事件个例原因分析、处理、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在此,只针对发生较多、特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一)冲动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冲动事件5例,主要原因:1、医生病情评估不到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识别有攻击风险的患者。2、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3、护士对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高危病人关注度不够。4、未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制度。

(二)、病人逃跑、出走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精神科病人逃跑事件2例,综合科病人出走1例,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医院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

医院娱乐设施不全

病情评估不到位

探视制度不规范

护士责任心不强

奖惩制度不完善

宣教、疏导不到位

检查制度不健全

病人多、工作繁忙

病态心理支配,自感病室如地狱

后勤人员安全

防范意识差

生活单调、苦闷

思念家人

担心工作、经济困难

后勤因素

患者因素

三、整改意见

个例持续改进措施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

(一)、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面

1、科主任加强科内人员培训,负责完成每月不良事件质控,在报告数量、质量上强化指标;

2、医务科加强督导,鼓励科室上报;

(二)不良事件报告内容方面

1、加大医院环境安全及医疗隐患排查,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追踪落实,消除隐患;

2、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巡视制度、探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院科两级督导;

3、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

医务科

2014年4月10日

上一篇:打造学习型团队下一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