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青春演讲稿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演讲稿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编写出逻辑合理、观点明确的演讲稿,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观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力青春演讲稿》,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活力青春演讲稿

5分钟演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的四个“一”理论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权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近两年来,我始终坚持每堂语文课给学生5分钟的演讲时间,5分钟的演讲,时间虽然短,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活动的过程。通过演讲,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拓展,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度也提高了,不再是整天只读眼前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同时演讲也使师生、生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站到讲台边,神情紧张、扭扭捏捏、声音低、语速快,等到第二次第三次上台,这样的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到后来,有个别学生可以说是落落大方,驾轻就熟,演讲的效果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上来演讲时也能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譬如有位学生曾这样开场:“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幸福吗?”有的学生甚至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解说,为学生解释了“武进”的命名历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增强了。

二、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做好一次演讲,演讲者要认真思考演讲的话题,精心收集资料、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这样的过程是每位演讲者独立完成的。在拥有了材料之后,写作成文,一直到最后的演讲,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每位上台演讲的学生,都是做足了准备工作上台的,要么列出了演讲提纲,要么写成了长长的文章,四五十天轮一遍,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可以轮到三四次。再加上点评分析,各抒己见,大大增加了锻炼的机会。

三、给了学生很好的互动合作的机会

每次演讲后的评点,可以是就演讲者的表现评点,可以是针对演讲的话题发表看法,譬如,曾经有学生对于中外的教育制度发表了个人的观点,有的观点难免偏激,对此班级其他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的互动,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锻炼了口才,也调动了上课的气氛。

四、给了学生表现友善的机会

不是每个演讲者都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不是每个演讲内容都迎合学生的欢心,对此,听讲者的表现也很好地体现了他们的素质。我班上有位男生,讲话口吃,声音听起来嘁嘁喳喳的,第一次演讲根本听不清讲的是什么,但是班上的学生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听完了他的演讲,能耐心听完,没有嘲笑声,就是对演讲者的尊重和鼓励,就是对演讲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后来,这位学生无论上课发言还是演讲,都能刻意提高声音,放慢速度,一个学年结束,同学都为他的进步欣慰。一点点的善心有时能给人莫大的温暖,这样的善不是很值得提倡吗?

叶澜教授把“新基础教育”的宗旨定位为: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我想,几分钟的演讲,是不是也唤醒了学生心灵中沉睡的精彩呢?

为了使5分钟的演讲更有实质性的内容,防止出现无的放矢,所选话题不切实际的情况,我对演讲的内容进行了限定,一个学年中,所规定的演讲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抒发真情

新学期之初,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进到新的环境,接触到不同的人,而且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或者有了两个月的上网经历,再加上刚刚进行演讲,所以,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就要求学生谈自己,谈自己的生活,谈自己的见闻感受,谈自己的梦想追求等。这样的演讲其实最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越是外向开朗的学生,越是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因此,抒发真情的自选生活话题的演讲最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2.话题研讨

演讲的话题有时教师确定,有时这个话题来自学生的演讲。譬如,有学生曾经讲到自己的偶像陈奕迅,然后我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偶像为话题,从偶像的生平经历、奋斗历史、成功经历等角度,力图挖掘偶像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偶像。又如,有学生曾专门讲了自己对李清照的了解,然后以此为话题,也要求学生读一个文化名人,把自己对这个人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同学共享。在一段时间里,因为学生每天讲一个名人,教师也觉得获益良多,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3.名著交流

名著阅读之后的共同探讨和交流。一段时间规定一部名著,然后轮到演讲的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发表个人的见解,其他学生各抒己见。高一高二学年,学生阅读交流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八九部文学名著。学生有时以书中的情节、细节为演讲的话题,有时则交流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对人物的看法谈得较多。阅读《三国演义》时,许多女生反映读不懂,读不进,而许多男生却对《三国演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演讲时,让男生先介绍书中的精彩情节,介绍一下书中的人物以及与人物相关的故事等,努力激发女生阅读的兴趣,读得多了,讲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成为交流的共鸣者,参与到话题的交流和探讨中。有一段时间,学生天天谈曹操,甚至有位男生精心准备了三四稿,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然后仿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的风度,对班级同学做了近一节课的演讲,滔滔不绝,侃侃而談,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讲到《三国志》中的曹操,再讲到民间对曹操的不同看法,使同学对曹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兵器、美女、宝剑、名驹,同学在演讲中都有涉及,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三国演义》的认识。

4.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的要求较之前面的几种演讲,能力要求更高,更需要一种机智和灵动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电视《职来职往》这类的节目,给了我启发,我想,学生将来要应对千变万化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各异、身份迥然有别的人,为了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发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设计一些不同情境、不同身份、不同要求的小纸条,让学生当堂抽签,当堂演讲。

在每堂语文课中,短短的几分钟演讲,也算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活动,努力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编辑 董慧红

作者:文/史丽娟

第2篇:青春营销 彰显活力海马

作为一个最具活力基因的中国品牌车企,海马汽车始终以年轻消费者的喜好为切入点,持续打磨产品品质,坚持创新营销方式,力求将最可靠产品、最优质服务和最好的用车体验提供给每一位消费者。此次“活力无限·青春敢闯 儒风海韵发现之旅”活动,就是海马汽车在海马S5“向青春敢闯者致敬”年度营销主题之下,深耕山东市场、传递企业关怀、致力品牌年轻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敢闯·智驾”系列活动的再次出发与延续,更是海马汽车不断挑战自我、积极推进年轻化转型、在创新营销的道路上不断向前的体现。

未来,海马汽车会继续践行“脚踏实地 感恩惜福”的企业理念,不断进行产品和营销创新,优化产品服务及市场布局,聚焦品牌年轻化形象,保持与用户在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接与共鸣,获得市场及消费者更多口碑和价值认同。

作者:高金

第3篇:青春活力与主题活跃

摘要:全面、宏观而深刻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内在脉络和理论前沿问题,对当前文学批评和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2014-2015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充满着“活力”,潜在的“对话”性蕴涵了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等)研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反思”的特征彰显了文学研究与批评的理性追求和自省意识。近期文学研究与批评的热点集中表现在70后80后研究、网络文学研究方兴未艾、城市文学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等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70后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城市文学;海外接受

2014-2015年度的文学研究稳步推进,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本年度文学研究可以用“活力”、“对话”、和“反思”三个词语来概括。“活力”表现在70后80后批评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群体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70后作家群体研究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城市文学思潮兴起,作家和研究者讨论热烈,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研究骤然升温。

“对话”在本年度呈现了多层次的丰富性,既表现在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文学史研究中的研究者同历史的对话,也表现在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中的批评家同现实的对话,同时也呈现为批评家同作家的对话,批评家同作品的对话,不同研究思想路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文学史家之间的对话,不同文化立场的文学批评家之间对话,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力图介入社会现实和进入历史的文学“内”和文学“外”之间的对话。

“反思”是通过回顾与审视,在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和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同时进行的。反思是在对话的思维下进行的,围绕着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不同思想和研究路径、方法,对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了辨析;对于“重写”“再解读”“重返”等文学史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乃至争鸣;对文学史的编写理念、原则等进行了讨论;对当代文学经典化和文学史研究的创新等进行了对话甚至争论。对于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等等。总之,“活力、对话、反思”概括了本年度文学研究的特征,同时又包含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单就近期的研究热点作一综述。70后、80后批评家浮出水面,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队伍中最为活跃的。网络文学研究持续升温,研究理路和方法正在形成,网络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对城市文学思潮的讨论非常热烈,作家和批评家积极参与。莫言获得诺奖后,研究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国门极为热忱,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研究领域骤然升温。

一、70后、80后研究异军突起

(1)活跃的70后、80后批评家。70后80后的年轻批评家们纷纷在重要的文学理论刊物发表大量论文,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一个新的批评时代几乎就要到来了。随着70后80后批评家的成熟,青年学术会议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文艺理论与批评》已举行三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1];《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论坛已举行五届;[2]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已举行三届[3];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论坛已举行第二届,等等。上海还专门为上海青年批评家举行了研讨会。[4]

青年批评家浮出水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名作欣赏》2014年第9期做了一期80后文学的专号。参与专号的作家、批评家和编辑都是80后。(贺绍俊:《理论动态》)文学批评家白烨提到文学批评代际更迭的情况,[5]70后80后这一批批评家包括李云雷、贺桂梅、梁鸿、李遇春、刘复生、房伟、张丽军、张莉、杨庆祥、金理、黄平等一大批70后80后年轻人。2014年,吴义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第二辑①收入刘涛、张丽军、金理、刘大先、黄平、曾一果、傅逸尘、刘志荣、何同彬、李丹梦等人的著作,这是新一代批评家以不同批评风格亮相。[6]此外,饶翔的《重回文学本身》[7]一书也在本年度出版,雷达在序言中称:“饶翔对正在进行中的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问题,有着极敏锐的捕捉力和感受力。”这些现象表明,70后80后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

70后80后文学研究者和青年批评家已取得成绩,著名学者纷纷撰文评价。比如孙郁的《抵抗没有历史的历史——谈杨庆祥的文学批评》[8]赵毅衡的《论黄平:新理性批评的精神世界》[9]陈思和在《南方文坛》上撰文发表《金理的印象》[10]一方面肯定了这一批富有才华的青年批评家,同时又无不忧虑:“为(学院)评价体系而耗费青年学人最宝贵的精力与才华,使得他们无法特立独行地去思考、天马行空地去探求,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最后,又把希望寄托在年轻的批评家们身上“真正为做一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文化建设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2014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一个“‘70后’学者:我这十年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反思”的研讨会。会上,一批70后学者发言,李云雷谈他在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及其形成,[11]思考了和中国的现实怎样介入的问题。贺桂梅陈述自己在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引入“中国”视野,[12]把“中国”问题意识化,以此学术视野来进入文学研究。梁鸿以“书斋”与“行走”为题,[13]探讨了观察、体认现实和研究之间的关系。

“70后、80后”批评家关注同代作家创作。70后批评家张丽军是研究70后创作的代表之一。他的《70后作家:如何成为文学“中坚代”》[14]论述了70后作家如何登场,如何在坚持,如何取得成绩的过程。70后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两部非虚构作品影响非常大,张丽军专门做了一个《梁庄:乡土中国的现在与未来》的梁鸿访谈录,[15]评价“梁庄书写”为当代乡土中国最深的乡愁。[16]同为70后批评家的梁鸿同样也关到同龄作家:《个体经验与历史意识的辩证存在——“70后”作家三论》[17]概括了这一代人的特征。“70后”是循规蹈矩的一代,做任何事都会被规训,长久之后,逐渐内化为某种人格和精神惯性。”杨庆祥的《“八O后”,怎么办?》[18]把80后的现实处境问题和盘托出,其实,这是80后批评家思考问题的基点。金理的《“八O后”写作的三重研究视野》[19]和金理、黄平的《惊醒与出走之后——关于张悦然小说《家》及当下青年文学的讨论》[20]等,都是关注“八O后”的。金理的《“宅女”,或离家出走——当下青春写作的两幅肖像》[21]一文,就是“做同代作家的批评家”的一种学术实践。论文以青年作家马小淘《毛坯夫妻》、张悦然《家》为据,讨论这两幅肖像(“宅女”与离家出走的小资女性)背后所隐伏的当下青春写作中的主体困境。金理的《同时代人的见证》,黄平的《80后写作与中国梦》等青年批评家的论著,2014年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2)70后作家群体研究成为热门。 “70后”的文学创作渐渐为文坛所瞩目,闫海田的《徐则臣获奖引发70后热潮》就指出了这一现象。70后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内中国文学创作的中坚。孟繁华、张清华主编的“70后作家大系”,包括了薛忆沩、路内、东君、田耳、徐则臣等的长篇小说。杨庆祥撰文表示,“70后”,不再面目模糊。[22]70后作家群体研究和70后作家的经典化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孟繁华的《“70后”的身份之谜与文学处境》[23];翟文铖的《“70后”作家成长小说论》[24];翟文铖的《“70后”作家的都市小说》[25];于文秀的《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作家评析》[26];李振的《“七O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27];徐勇的《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28]等论文都聚焦“70后”作家的创作。“70后”作家李浩出版长篇小说的《镜子里的父亲》,《小说评论》杂志辟有专辑对其进行评论与阐释。②对“70后”作家乔叶的《认罪书》,批评界也颇为重视,孟繁华认为这小说“接续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29]王达敏对乔叶长篇小说《认罪书》进行批评,认为小说被“平庸的恶”绑定,[30]指出“平庸的恶”和“极权主义”相联系,“在阿伦特看来,“平庸的恶”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指极权主义中一个不思考的人为恶的基本特征。”梁鸿认为《认罪书》是“后文革”时代的忏悔与生活的记录。[31]

(3)代际视野中的“80后”研究。对80后的文学创作一直刺激着文学市场的兴奋点和刺激着文学批评的神经。80后文学创作的研究论文,有刘芳坤、张文东的《“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32]、乔春雷的《青春想象与自我认同——张悦然论》[33]等。江冰的《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80后文学与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一书出版,文学评论家白烨评价为“无论是相关资讯的积累与梳理,还是学术视野的宏阔与博大,抑或研究心得的深入与系统,这部书都堪为有关“80后”研究中的集大成之作,对80后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富有学理的探讨,初步完成了80后学问的建构,把有关“80后”的研究在学术层面上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4]

洪治纲的《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一书认为,代际差别不仅隐含了不同代际作家的文化启蒙和成长记忆,还折射了他们各不相同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35]对于70后、80后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成为了硕博士论文的热门选题,已有成果包括:70后作家作品研究③;“80后”文学的传播途径研究④;“80后”文学的女性心理研究、亚文化研究、后现代视阈研究以及“80后”文学与动漫关系研究等。⑤

二、渐成格局的网络文学研究

201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声势浩大的“净网”行动和同样声势浩大的“资本”行动,网络文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36]2014年网络文学呈现出强化市场拓展与优势资源整合的新态势与新动向。(白烨:《近期热点》)

网络文学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热切关注。2014年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理论深化年,在这一年里,各类文学组织和报刊持续地对网络文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表现出试图建立起一套符合网络文学特质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趋势。(贺绍俊:理论动态)2014年网络文学及新媒体的崛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文学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4月4日开始,《人民日报》开设“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邵燕君、欧阳友权、马季、黄发有、李敬泽等发表文章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评价网络文学的方法与标准。李敬泽的《网络文学:文学自觉和文化自觉》指出,“我们要放下两种傲慢与偏见,传统文学依靠思想和艺术品质对网络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网络文学背靠市场对传统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实际上,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它们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重要的支持和营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文学生态。”南帆的《网络文学:庞然大物的挑战》、何向阳的《网络文学发展的系统工程》、邵燕君的《媒介新变与“网络性”》也都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文学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在其它学术刊物上,也有不少关注网络文学的论文。鲍远福的《中文网络文学二十年:基本概念、意指特征与研究范式》[37]指出,研究网络文学应该摒弃传统思路,从新的理论视角,深度剖析其审美范式、表意范式和内容范式的转型与革新。柯汉琳的《网络批评与学院批评:矛盾与互补》[38]作为当代媒体文学批评最自由批评方式的网络批评,它改变了学院派/学院批评的传统模式和风格,动摇了学院派批评的话语权。但网络批评主体的泛化却带来了批评学理的消解、评价尺度的模糊、批评深度的缺失;网络批评的自由性也带来了批评的随意性、情绪化、非理性;它追求即时性和时效性,却在表面快速而热闹的背后充满无深度的言说。学院派批评应该主动研究网络文学,积极介入网络批评,吸纳网络批评的优点,反思自身痼疾和实现自我革命;同时,以自身的优势弥补网络批评的缺陷,促进网络批评的健康发展。

马季的《蓄势待发与酝酿新变——二O一三年的网络文学》[39]是一篇对网络文学总体观察的信息全面的文章。欧阳友权、袁玉雯的《网络文学作品普查》[40]做了大量具体和细致的工作,让我们了解网络文学的总体分布情况。周志雄的《网络叙事与文化建构》[41]认为,网络叙事主体以广泛的写作实践进行着当今最大众化的写作。与“五四”文学革命那种有理论依据有组织的活动方式不一样,中国当代网络叙事变革是悄悄进行的,其主要功绩不在于奉献经典作家、作品,而在于促进文学阅读、写作活动的大众化,促进文学形态的丰富性,可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契机。何向阳的《网络文学发展的系统工程》,[42]刘胜枝的《当前我国的网络文艺生态及其建设路径分析》[43]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建设问题。王敏以起点中文网为例,探讨网络作家的生存环境;[44]王莹从“新关系与新观念”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45]汪代明、陈美珍的《网络文学写作主体性缺失的思考》[46]认为,商业时代网络写作的主体性因为读者和网站的合谋而缺失,网络文学作家变成了写手。欧阳友权也撰文探讨了网络写作的困局与成因。[47]

唐锡光的论文从“想象共同体的重建”的角度来考察当代网络文学生活。[48] 黎欢的《个体化: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49]网络文学呈现出个体化的价值取向,满足个人精神需求。高礼杰的《写手抑或作者?——网络小说的后现代书写观念及其局限》[50]认为,网络小说的书写打破了作者对于文本的垄断。作者成了写手,创作成了书写。书写的差异性被抹平,网络写作难以回答伦理的要求。史建国的《新世纪网络小说的伦理叙事》[51]从总体上把握,新世纪网络小说的伦理叙事,向我们呈现出的是一幅杂乱无章、难以规约的时代伦理图景,而论者认为,这恰恰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的反映。

周志雄的《网络小说的类型化问题研究》[52]认为,网络类型化小说在表现生活的广度和呈现生活的鲜活性上,超越了纯文学作家。周志雄的《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53]指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胡勇的《网络小说语言的反语言:身份与言语社区的构建》[54]以言语社区理论和言语适应理论为角度探讨网络小说语言作为反语言构建、维系社会现实与身份认同等问题。李盛涛的《论网络同人小说的反经典性》[55]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戏拟对象的网络同人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反经典性。网络同人小说在小说故事层面的反经典性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的设置方面与原作的巨大差异,而在叙述语言层面的反经典性则表现为鲜明的互文性。黄子祺的《“梦境的文本形式”——网络小说解析的又一视角》[56]从“梦境的文本”这一角度出发,对网络小说的发生机制与叙事空间、内容偏向与行文风格、审美价值与社会影响等,进行重新审视和研读评价。

2014年的硕博论文在以下网络文学领域展开:网络穿越小说研究⑥;网络文学女性研究⑦;网络耽美小说研究;⑧网络同人小说研究[57]等。

三、“城市文学”成为研究问题

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一巨大变化,必然会带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变化。以往的当代文学经典主要写乡土的历史和传统,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文学的兴起是必然的。评论家孟繁华等人清楚地看到:乡土小说的式微和城市文学的兴起已经是同构关系。[58]孟繁华的《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59]提到,不仅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作家以敏锐的目光努力发现正在崛起的新文明的含义或性质,而且长期从事乡村题材写作的作家也大都转身书写城市题材。孟繁华的论文《新文明的构建与都市景观》[60]也是关注城市文学的。

孟繁华在《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上主持的“城市文学思潮”专栏,作家们参与城市文学讨论,这些文章中有计文君的《想象中的城——城市文学的转向》[61]、朱文颖的《“城市”在哪里?——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62]、张楚的《我对城市文学的一点思考》[63]、哲贵的《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64]、魏微的《漫谈城市文学》[65]等,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对城市文学的理解。鲁敏的《后窗的写作》,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经历,谈自己作为一个进城作家,怎样努力融入城市,创作城市文学。

批评家们强化了研究“城市文学”的问题意识,城市文学的讨论越来越深入。郭冰茹的《关于“城市文学”的一种解读》;[66]胡传吉的《新道德下的城市小说困境》;[67]李丹梦的《“文学城市”精神疏辨》;[68]张莉的《寻找结晶体,而非漂浮物——关于城市文学创作的随想》;[69]金理的《当代青年遭遇都市——青春文学与城市书写的一个现象考察》;[70]郭艳的《城市文学写作与中国当下经验表达》[71]等从各个角度探讨城市文学的内涵以及围绕城市文学的相关问题。在最近的一期《当代作家评论》中,作家和批评家们的讨论依然热烈。俞敏华的《“本土化”之城与“想象”之城——当前城市文学的城市品格及写作期待》认为,“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以乡土叙事为中心的话,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史则将越来越突出城市文学的显要地位。”张丛皞、修磊的《“城市文学”要有城市的精魂》提到,早在一九九五年,《上海文学》就发起过“城市化与转型文学”的讨论,并以城市化为标志预言激动人心的城市文学时代即将到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文学逐渐深入城市内部与精神深处,艺术构思也趋于圆熟。弋舟的《站立在城市的地平线上》说,“在形式上,城市文学也在修改着我们的写作范式。”孙小棠的《疏离与孤独:“八○”后的城市经验与想象》指出,“城市”在“八○后”作家的叙述里逐渐趋向“人格化”。“八○后”作家们在“城市情感”的漩涡里仍保持着对社会、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八○后”作家会成为建构城市文学的重要力量。⑨

其它文学理论刊物关注城市文学的的论文也逐渐增多。郭海军发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书写的一种读法》。[72]叶澜涛的论文[73]把城市小说分为五种类型:用乡土眼光来打量城市;用先锋方式描写都市中人的“变形”;对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都市中急于成功人群的欲望书写;时尚都市中青年的颓废情绪。这五种类型显示出了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新变化。赵坤的《城市文学中的景观意象和空间构形》[74]借用建筑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学中较为典型的几组景观意象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建筑书写之于城市文学,有着独特而稳定的美学效果和文本功能。此外,陈超的《城市化中的文学景观及精神向度》[75]是一本研究近30年来中国文学的城市叙事的论著,揭示了当代文学和时代、社会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对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四、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研究在升温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和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在海外的接受与阐释的研究。葛浩文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76]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崔艳秋的论文考察了一九八O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塑造的当代中国文学形象。[77]王宁的《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78]对我们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世界文学的语境,颇有启发价值。王晓平的《海外汉学界对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反应综述》[79]分析海外汉学界不同的反应,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当代文学有着参照价值。熊鹰的《当莫言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时——对英语及德语圈里“莫言现象”的考察与分析》[80]认为,莫言的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和传播,无疑已属于“世界文学”作家。然而,在译介和传播过程中,莫言文学失去了原有的思想性,部分沦为了文化消费的对象。要使得“世界文学”真正成为可能,首先就要打破一个“世界文学”的美梦,并重视翻译的政治。

郑娜的《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81]指出,著名翻译家葛浩文、陈安娜等对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莫言小说的海外影响力,得益于莫言小说创作中的世界因素,他将中国传统写实和外国魔幻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艺术地展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复杂内涵;特有的民族性与真实性的融合,使其成为海外读者透视中国人心灵的一把钥匙;小说被改编成多部知名电影后引发的再阅读,也为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无疑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坛中的影响与地位。无独有偶,杨一铎、禹秀玲、周毅的《西方对莫言及贾平凹作品的接受比较》[82]通过比较,促成莫言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在于:作品更具国际性、对外翻译做得更好、对外交流善于推广、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宁明的《简评莫言海外研究之热点》[83]指出,莫言的海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中的艺术技巧、作品中的原乡、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指向以及对莫言创作的影响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热点的出现和变化既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时间和区域有关,也受到其创作风格、内容等作品自身因素的影响。对当代作家的海外接受研究还有,比如刘江凯的《当代文学诧异“风景”的美学统一:余华的海外接受》,[84]张伟劼的《《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家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等。[85]

周春霞的《莫言小说在西班牙的译介——以《酒国》和《檀香刑》的西语译本为例》[86]讲,“随着莫言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莫言在西班牙的译介与传播呈现了数量上的增长和内容上的转变。”其实,中国当代文学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出现了此类情况。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研究论文增多,有吴少华的《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87]黄丹青的《阿来《尘埃落定》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88]陈逢玥的《论《受活》的英译策略》,[89]乔艳的《论贾平凹作品的国外译介与传播——兼论陕西文学“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90]等。闫怡恂的《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91]中,也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问题。

近两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与传播的研究骤然升温,研究论文数量骤然增加很多,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热点之一。

结语

2014-2015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因为70后80后这一生力军的出现,而显得颇有几分活力。这一批年轻的批评家的观点大多新锐而又能贴切地阐释同代作家的创作。70后作家群的研究成了一股小气候,70后作家的经典化,也同这一批青年批评家的兴起有关。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无可阻挡,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已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网络文学不再是主流文学之外的他者,而是成为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城市文学的讨论是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产生的,城市文学在最近的几年内一定会成为作家和批评家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的领域。

在文学史研究方面,学者们在理解“十七年文学”内在的丰富性作了诸多的努力,而且也有不少的收获;重返“八十年代”,对于新时期作家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有不少新的见解,对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也有重新解释的冲动。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取得的成绩不可小觑。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重点作家和重要作品上,应当说,在本文所涉的时间段内,学者和批评家们对于作家的研究和对于作品的阐释是深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论文和论著在总体上力图给读者呈现出了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潜在的“对话”性,贯穿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文学史对话,和现实对话。进而,文学史研究内部的不同研究思路、不同研究范式的对话,研究者和作家的对话等等,使得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出丰富性。

“反思”的特点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方面都表现很显著。对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反思,对于文学史编撰的反思,对于当前文学批评的反思,这些有利于当代文学研究能够更加富有学理地展开,有利于在正视当前文学批评的弊病的困境中,发挥文学批评的作用。

总体而言,本年度文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包括:文学批评的无力感仍然非常明显,文学批评唱赞歌仍然大行其道;重复性研究和低水平论文也大量出现;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浮躁仍然明显可见。

注释:

①第二辑丛书包括刘涛的《瞧,这些人:“70后”作家论》、张丽军的《“当下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金理的《青春梦与文学记忆》、刘大先的《文学的共和》、黄平的《大时代与小时代》、曾一果的《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傅逸尘的《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刘志荣的《此间因缘》、何同彬的《重建青年性》、李丹梦的《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张立群的《先锋的魅惑》、郭冰茹的《寻找一种叙述方式》等。另外:该丛书的第一辑包括杨庆祥、李云雷、梁鸿、张莉、房伟、霍俊明、周立民等七人的《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无能的右手》、《风景的诱惑》、《分裂的想象》、《魅力所在》、《重申新文学的理想》、《黄花苔与皂角树》七本专著。

②赵月斌:《镜子里的匕首——李浩长篇小说《镜子里的父亲》的若干读法》,《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唐伟、孟繁华:《看到他们曾经看到的世界——评李浩的<镜子里的父亲>》,《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张艳梅:《人与历史的哲学建构——李浩长篇小说《镜子里的父亲》细读》,《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王春林:《小说方法论与当代历史之批判反思——评李浩长篇小说《镜子里的父亲》》,《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

③常思佳:《存在与可能——70后作家小说创作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刘平新:《世纪以来70后“美女作家”的创作提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④马芳芳:《80后文学叛逆叙事与传播途径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郑华宇:《“80后”文学的传播途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⑤金倬名:《“80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解读——以张悦然、笛安为例》,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金婕:《80后作家小说与动漫关系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柏松松:《市场经济下的“80后”女作家写作——以张悦然和辛夷坞为例》,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郑婷:《从“80后”写作看青年亚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谢敬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80后”小说》,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⑥杨娟:《中国网络穿越小说的多维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刘影会:《网络穿越小说探究》,齐齐哈尔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⑦朱学丽:《从网络女性形象的建构看网络女性写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翁燕:《网络女性文学电视剧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⑧廖文芳:《网络耽美小说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李国华:《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刘雪平:《文本重构与性别叙事——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同人小说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⑨俞敏华:《“本土化”之城与“想象”之城——当前城市文学的城市品格及写作期待》,《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王纯菲:《城市欲望与文学的批判》,《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孙小棠:《疏离与孤独:“八○后”的城市经验与想象》,《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弋舟:《站立在城市的地平线上》,《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张丛皞、修磊:《“城市文学”要有城市的精魂》,《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张亚萍.第三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1).

[2]张燕玲等.2014年的文学:现象与问题——第五届“今日批评家”论坛纪要[J].南方文坛,2015(1).

[3]王迅.多媒体融合与青年写作——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纪要[J].南方文坛,2015(4).

[4]行超.上海青年批评家研讨会剪影[J].南方文坛,2015(4).

[5]白烨.文学批评代际更迭的标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1).

[6]李云雷.2014年文学批评综述:当代文学批评的前沿问题[N].团结报,2015-2-28.

[7]饶翔.重回文学本身[M].作家出版社,2014.

[8]孙郁.抵抗没有历史的历史——谈杨庆祥的文学批评[J].东吴学术,2014(1).

[9]赵毅衡.论黄平:新理性批评的精神世界[J].南方文坛,2015(3).

[10]陈思和.金理的印象[J].南方文坛,2015(3).

[11]李云雷.我的“问题意识”及其形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

[12]贺桂梅.“中国”视野与当代文学(文化)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

[13]梁鸿.书斋与行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

[14]张丽军.70后作家:如何成为文学“中坚代”[J].小说评论,2015(1).

[15]梁鸿,张丽军.梁庄:乡土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梁鸿访谈录[J].百家评论,2015(2).

[16]张丽军.“梁庄书写”:当代乡土中国最深的乡愁[J].社会观察,2015(2).

[17]梁鸿.个体经验与历史意识的辩证存在——“70后”作家三论[J].创作与评论,2014(24).

[18]杨庆祥.“八O后”,怎么办?[J].东吴学术,2014(1).

[19]金理.“八O后”写作的三重研究视野[J].东吴学术,2014(2).

[20]金理,黄平.惊醒与出走之后——关于张悦然小说《家》及当下青年文学的讨论[J].百家评论,2014(2).

[21]金理.“宅女”,或离家出走——当下青春写作的两幅肖像[J].文艺研究,2014(4).

[22]杨庆祥.70后,不再面目模糊[N].人民日报,2015-1-9.

[23]孟繁华.“70后”的身份之谜与文学处境[J].文艺争鸣,2014(8).

[24]翟文铖.“70后”作家成长小说论[J].文艺争鸣,2014(12).

[25]翟文铖.“70后”作家的都市小说[J].小说评论,2015(2).

[26]于文秀.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作家评析[J].文艺研究,2014(2).

[27]李振.“七O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28]徐勇.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29]孟繁华.接续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评乔叶的《认罪书》[J].南方文坛,2014(4).

[30]王达敏.被“平庸的恶”绑定的小说——乔叶长篇小说《认罪书》批评[J].文艺研究,2015(2).

[31]梁鸿.“后文革”时代的忏悔与生活——读《认罪书》[J].南方文坛,2014(4).

[32]刘芳坤,张文东.“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J].文艺争鸣,2015(6).

[33]乔春雷.青春想象与自我认同——张悦然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4(2).

[34]白烨.“80后”文学研究的新高度[N].文艺报,2015-06-08.

[35]洪治纲.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36]邵燕君,庄庸,高寒凝.2014年网络文学:多重博弈下的变局[N].文艺报,2015-02-04.

[37]鲍远福.中文网络文学二十年:基本概念、意指特征与研究范式[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8]柯汉琳.网络批评与学院批评:矛盾与互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9]马季.蓄势待发与酝酿新变——二O一三年的网络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14(3).

[40]欧阳友权,袁玉雯.网络文学作品普查[J].扬子江评论,2014(5).

[41]周志雄.网络叙事与文化建构[J].文学评论,2014(4).

[42]何向阳.网络文学发展的系统工程[J].当代作家评论,2014(5).

[43]刘胜枝.当前我国的网络文艺生态及其建设路径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3).

[44]王敏.网络作家的生存环境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5]王莹.新关系与新观念——网络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4(5).

[46]汪代明,陈美珍.网络文学写作主体性缺失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4(6).

[47]欧阳友权.网络写作的困局与成因[J].当代作家评论,2014(5).

[48]唐锡光.想象共同体的重建与当代网络文学生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9]黎欢.个体化: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50]高礼杰.写手抑或作者?——网络小说的后现代书写观念及其局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51]史建国.新世纪网络小说的伦理叙事[J].百家评论,2014(5).

[52]周志雄.网络小说的类型化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3).

[53]周志雄.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J].中州学刊,2014(5).

[54]胡勇.网络小说语言的反语言:身份与言语社区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4(7).

[55]李盛涛.论网络同人小说的反经典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4(1).

[56]黄子祺.“梦境的文本形式”——网络小说解析的又一视角[J].当代文坛,2014(1).

[57]赵靖宇.网络同人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论析[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58]吴丽艳,孟繁华.新文明的建构与长篇小说的整体转型——2013年长篇小说现场片段[J].小说评论,2014(1).

[59]孟繁华.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J].文艺研究,2014(2).

[60]孟繁华.新文明的构建与都市景观[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61]计文君.想象中的城——城市文学的转向[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62]朱文颖.“城市”在哪里?——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63]张楚.我对城市文学的一点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14(3).

[64]哲贵.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65]魏微.漫谈城市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66]郭冰茹.关于“城市文学”的一种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67]胡传吉.新道德下的城市小说困境[J].当代作家评论,2014(3).

[68]李丹梦.“文学城市”精神疏辨[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69]张莉.寻找结晶体,而非漂浮物——关于城市文学创作的随想[J].当代作家评论,2014(3).

[70]金理.当代青年遭遇都市——青春文学与城市书写的一个现象考察[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71]郭艳.城市文学写作与中国当下经验表达[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72]郭海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书写的一种读法[J].文艺争鸣,2015(5).

[73]叶澜涛.乡土、先锋、市民、欲望、颓废——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五幅面孔[J].社会科学论坛,2015(1).

[74]赵坤.城市文学中的景观意象和空间构形[J].江汉论坛,2014(11).

[75]陈超.城市化中的文学景观及精神向度[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

[76]葛浩文.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J].当代作家评论,2014(3).

[77]崔艳秋.一九八O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塑造的当代中国文学形象[J].当代作家评论,2014(2).

[78]王宁.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79]王晓平.海外汉学界对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反应综述[J].文学评论,2014(2).

[80]熊鹰.当莫言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时——对英语及德语圈里“莫言现象”的考察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81]郑娜.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2]杨一铎,禹秀玲,周毅.西方对莫言及贾平凹作品的接受比较[J].当代文坛,2014(2).

[83]宁明.简评莫言海外研究之热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84]刘江凯.当代文学诧异“风景”的美学统一:余华的海外接受[J].当代作家评论,2014(6).

[85]张伟劼.<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家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J].小说评论,2015(2).

[86]周春霞.莫言小说在西班牙的译介——以《酒国》和《檀香刑》的西语译本为例[J].南方文坛,2015(3).

[87]吴少华.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J].小说评论,2014(5).

[88]黄丹青.阿来<尘埃落定>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J].文艺争鸣,2014(1).

[89]陈逢玥.论<受活>的英译策略[J]当代文坛,2014(2).

[90]乔艳.论贾平凹作品的国外译介与传播——兼论陕西文学“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J].小说评论,2014(1).

[91]闫怡恂.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14(1).

作者简介:郭名华(1973-),男,江西遂川人,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杨立民)

作者:郭名华

第4篇:青春活力演讲稿

青春活力演讲稿(精选4篇)

通过对演讲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活力演讲稿(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青春活力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演讲,我是中铁一局桥梁公司京石七分部的一名员工,希望今天在和大家一块探讨“安全生产、青年争先”的主题活动中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 。

我的演讲题目是:吹响安全号角,展露青春活力。

我是一名龙门司机,对于刚参加工作半年多的我来说,安全的重要性已深入我心,在京石七分部的实习与工作中,领导和师傅对我安全知识的灌输,让我深切的认识到,安全是一种责任,安全是一种态度,安全是工作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安全制度也是用鲜血换来的惨痛代价,安全也就是一切的前提。

然而,然而我们时有所闻,在生活、工作中因为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一幕幕惨痛的的事件总让我们触目惊心。那些惨痛的安全事故,使多少人失去了原有的幸福生活,失去了欢乐与笑声,失去了避风的港湾,失去了一辈子的经营成果,也许在悲痛欲绝中了却悲惨的一生,也许失去那仅有的一次生命……这些血的教训无一不是因为他们轻视安全制度,粗心大意、麻痹思想、违规操作、违反纪律和习惯性的经验主义所造成的!

在工作中,安全知识天天学、安全制度时时提,然而身边一起起安全事故还是屡禁不止,比如违规操作、等高不系安全带、检修设备无安全标示等等时有发生,虽然没有发生大的事故损失,然而这些都是隐患,是一颗定时炸弹,不可小视啊!这些是因为安全知识不足、安全责任感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欠全、轻视安全制度、粗心大意、心存侥幸还是监管松懈、处罚不够,这无一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啊!

安全制度就是铁,谁碰谁流血。青年朋友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师傅、前辈们的优良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熟记各部门的安全制度,因为前辈们打下的江山,需要我们青年朋友作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生产施工和巨大的建设任务更需要我们走在最前列。安全生产是我们在建设施工中的头等大事,它事关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事关公司的长治久安,事关所有人的荣誉得失,因而我们要时刻牢记血淋淋的历史悲剧,无论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要勤于功课,钻研业务、通过平时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不断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然后精心操作、沉着稳定地判断和处理生产中的异常情况,把意外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提醒、警告和监督他人的违章作业,只有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这样才会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并且不被他人伤害。安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启明灯,它为我们指明方向,象征着幸福,昭示着吉祥,带给我们荣誉和利益。所以我们青年人理应是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的坚实执行者,并应是安全生产的表率。

青年朋友们,我们要敢于思考,敢于创新,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用我们的青春活力来奉献于我们的工作事业。我希望,在我们的青年队伍中,安全号角时时吹,安全意识天天提,充分展露我们青年人的活力,用我们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感和我们的激情来实现我们的最大价值,进而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益。

吹响安全号角,展露青春活力,安全生产,我们争先!青春活力演讲稿2

一分钟的时间非常恨短很渺小,但是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一分钟构成,如果把握住每一分钟是我们人生活得有意义的关键。所以同学们,珍惜时间,就必须从珍惜你的每一分钟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把握好了生命的每一分钟,我们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攀上理想之巅,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早岁哪知世事艰”,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很安逸舒适,有些同学就走向了生活与学习的误区:抛开学习,恣意攀比,沉迷幻想,徘徊不前。孰不知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忽视又最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从古至今,凡是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非常的珍惜时间,他们都把握住了人生的每一分钟。只有缺乏意志、毫无志向的人,才认为今天的事情没做完,明天还可以继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青春活力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拥有青春,张扬激情。

青春,热血奔腾,意气风发,跳动着有力的脉搏,奏响生命的乐意,青春是草本葳蕤,春色满园的季节。这里有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奇思,有李清照“绿肥红瘦”的才情,有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有王勃妙笔生花的俊朗.青春是希望,青春在闪光。

当青春不经意的来临时,请让生命的号角秦响,请让心灵的翅膀飞翔,请让生命的风帆鼓满、起航。这是人生奔腾的契机,这是生命诱人的气息,这是你我义无反顾的警笛。

踏浪人生的青春,不奢望解手可及的成功,不祈求风平浪静的生活。要的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拼的是“笑傲江湖,驰骋沙场”的豪情。

百转千回,千回百转,泪水铸就了铮铮铁骨,凝望路漫漫,依然埋头前行。不知何时能够拨开云雾见日出,不知何时能够云霞明灭或可睹。

也许脸上还带着稚嫩,也许偶尔还动摇不定,但我拥有青春,所以我张扬激情。初生牛犊不怕虎,自信100映射着壮志与豪情,让我们挥动激昂的旗帜,让我们荡起青春的双桨,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希望,我们是梦想,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昆仑。

仰天啸荒漠,壮怀激烈,奋长臂,欲揽明月。我们要采撷喜马拉雅山的雪莲,我们要将荒漠铺上绿毯,我们要点燃九州的灿烂,我们要涌动五湖的波澜。我思故我在,我勇故我搏。

父母的眼神是我无穷的动力,老师的关怀是我执著的灵光,请相信,会有一天,我们会展开知识与智慧的双翅飞翔,来共同创造青春的辉煌。青春活力演讲稿4

一些人说“我们正在读一本无穷的书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我不知道谁写了这些话,但是我一直很喜欢它,因为它提醒了我,我们能够创造我们想要的未来。

我们都是农夫。如果我们播下好的种子,我们将会丰收。如果我们的种子很差,有很多草籽,收割的将是无用的庄稼。如果我们什么也不播种,什么收获也没有。

我们是年轻的。“怎样度过青春?”这是个有意义的问题。为了去回答它,我首先要问“从青春这个词中你能理解到什么?” 青春不是人生的1个时期,而是精神的1种状态。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一位诗人说“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几天前,我有了1个听讲座的机会,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想把这些与大家共享。让我们伸出右手,我们可以看到手掌中的展示我们的爱,事业和生活的三条线。我在生活方面这条线很短,那你们的呢?我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用这种办法去看我们的未来。好的,让我们一起握拳。我们的未来在哪儿?我们的爱、事业和生活在哪儿?告诉我!是的,它们就在我们的手中。它们被我们自己掌握着。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未来能比过去更美好,但是未来能自己变得更好。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从过去来看,生活是艰苦的,但我们是更坚强。我们知道我们不能选择感觉,但是我们能选择和它相关的东西。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不拥有成功,它只意味着你应该用另1种方式去做这件事。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放弃,只意味着你应该更加努力。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我们正在读一本无穷的书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未来却在我们前方。相信“我们给了世界什么,世界也将给我们”。并且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做我们自己的主人,一起大声说出“世界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

第5篇:青春的活力演讲稿

青春的活力,奋斗的冲动

婀娜多姿

青春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 活力无限 青春有限 一定要珍惜

奋斗就象那初春的雨露 折射出青春夺目的光华 何为青春?

是那自由奔放的滔滔江水? 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 我想不是, 青春是杯浓咖啡,

虽可以使人精神为之振奋, 但仍不免有丝丝的苦涩。 青春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它虽不怎麼起眼, 却经得起风吹雨打。

需要奋斗的砂石来磨砺

我们拥有青春, 所以我们赞美青春,我们坚持奋斗

所以我们的青春更加精彩 青春是一个金光四溢的太阳, 给大地带了无限的生机,

它也将因它的起起落落而更加的让人怀念。 让人无法忘记。 我赞美青春, 我们感激奋斗

我们要用奋斗的冲动铸就 无悔的青春。

第6篇:演讲稿青春的活力

青春的活力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工程部的张波。我的演讲题目是《青春的活力》。今儿个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有幸和大家云集于此!那么我就借这个机会在这里论述一下青春岁月的活力。然而青春它是什么呢?有人说青春是初生牛犊,也有人说青春是桀骜不驯,还有人说青春是挥斥方遒,更有人说青春是风华正茂。

青春像一幅绝伦的泼墨山水画,美丽而有诗意。

青春像一场独特的生活舞台剧,精彩而有魅力。

没错,青春是一个非常璀璨的字眼!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领导者之一的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他把少年中国比作中国之少年,在这字里行间,无处不展现出青春朝气蓬勃的活力。

晃眼间步入社会足足一季春秋有余。然而去岁今朝我彷徨过,呐喊过,无助过。简历在各种规模的招聘会现场漫天飞扬,甚至在互联网遍地飘落,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够接到一个面试的通知。往往都事与愿违,电话始终在哪里安详的躺着。就在那望眼欲穿之际是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给予了我希望,于是在吕总的面试之下,我来到了长征。自从来到长征以后,来到工程部以后,每每用到专业知识时才深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我顿然醒悟,衬着青春的活力,我要捡起那丢下的书本,我要向工程师和现场老师傅们学习书中所不能学到的经验。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荒废了这活力激昂的青春啊!

宋朝的辛弃疾年仅21岁,就带领百万雄师北上抗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鲁迅先生也是21岁东渡日本,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活力奉献给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我们的民族正因他们青春活力的注入,才使得我们解放事业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最后,我想说,我不是诗人,我无法用优美的诗句去讴歌我的青春,我也不是画家,无法用绚丽多彩的画笔描绘青春的蓝图,我更不是一个舞者,我无法用优雅的舞姿展现青春的活力。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储备人员,但我会用我对工作的热忱让自己的青春在长征的舞台上绽放活力,舞动爱的力量,燃起青春的火焰!即便我们今天仍然走在前人开创的道路上,但我们能够完成他们的未竟之路。

所有新进公司的新同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7篇:活力青春美文

活在青春的年纪就要有青春的姿态,站在青葱的岁月里就应该努力地扬帆起航。青春励志故事与你同行,每一天,和你一起起跑的是很多很多人,他们有些比你大,有些比你小,但相同的是,你们都在最美的年纪里为着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关于青春励志的种种,都和你有关,永远不要觉得那些美好的东西离你很远,就在下一步就在下一秒,你都可能离最好的自己更近一步。也许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你会觉得无聊且枯燥,也许你现在不怎么听得进去父母的劝诫,也许你现在已经处在青春叛逆期,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个体,并且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生命,你应该自发地拥有向上的积极的能量,永远要靠近最好的自己,关于青春励志的种种,你都应该记在心里。我知道也许你一直想着要周围的人刮目相看,却迟迟没有行动。要相信你是有这种潜质的,来吧,

青春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短的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等踏过这片葱郁的岁月,迎接你的将是更强的竞争和更残酷的考验。抓紧在青春的时间吧!抓紧提升自己,让自己一直奔跑,不要停歇,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在更高的地方眺望世界,那个时候也一定有一个人能和你并肩俯瞰风景。只要你足够优秀,生命就不会辜负你!

第8篇:活力青春(大全)

活力青春

青春的活力,在于不断的挥洒汗水。

那天,我们的活动小组在旭日初生的清晨来到校门口集合,伴着欢声笑语,我们向着笔架山进发。

我们没有选择乘坐代步工具,而是徒步行走。阳光下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之际,似是一片朝阳迎着风,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路上,我们三三两两地走在一块,嬉闹着,互相说着些趣事,林荫小道间,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哎哟喂!”一声惨叫传来。只见板栗同学正尴尬地双手环抱着路边的垃圾桶,那个亲热劲,真真是惨不忍睹。原来是因为板栗同学正回头说着话,不料正正好撞上了垃圾桶,可怜的垃圾桶差点要翻了。我们问他为什么抱着人家,好吧,是抱着垃圾桶。板栗可怜巴巴地说:“我这不是看它要倒了嘛!”“哈哈哈哈!”我们在一阵大笑中,继续前进。这场笑料真是为我们的活动增色不少,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笔架山脚下,我们请了一位路人帮我们拍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照片。在一条岔路口,我们商量着走哪条路好,最终,我们登上了一条陡坡。陡坡蜿蜒崎岖,台阶又窄又小,还挺高,刚开始的兴奋劲头被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消磨了一半。喘气声逐渐变大,呼吸变得沉重,此时,便是显出男同学们绅士风度的时候了,三个男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还有一位在中间,将女同学护在中间,若是走不动,还可以推一把。我们互相说着加油打气的话,遥不可及的山峰也渐渐显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丛林中,山道间,呈现出的是一幅和谐景象。我暗自告诉自己:要勇敢、努力地攀上最高峰!

终于,我们走完了最后一级台阶,抬头,是一片湛蓝湛蓝的天,仿佛伸手可及。站在凭栏处,我们向远处的“钢铁丛林”望去,我不禁道:“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到了分手的时候了,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叹:“真是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放松了!” 在这明媚的一天里,我们都感受到了来自青春的活力与精彩!!

第9篇:激发青春建功“活力”

------------------

——采气三厂2012年共青团工作综述

题记: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苏里格气田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承担责任和使命,是共青团工作探索创新的重点。采气三厂团委着力激发青春建功“五个活力”,即思想活力、文化活力、创造活力、形象活力和组织活力,用毅力、信念和智慧谱写了无悔的青春。

激情似火,岁月如歌。在苏里格气田大发展的热潮中,采气三厂团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跟党的步伐,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在采气三厂建设“科技、绿色、和谐”的现代化采气厂建设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篇章。

加强有效引导,激发思想活力

“团结青年、引导青年,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是我们共青团组织的灵魂。”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团支部书记、鄂尔多斯市“优秀共青团干”张文卿介绍。

厂团委坚持“红色做成特色”的方法,以建党91周年、建团90周年为契机,通过“团史知识竞赛”、“主题宣讲团”下基层等特色活动,唱响“坚定信念跟党走”主旋律。以座谈、论坛、网页专栏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年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视察长庆油田的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报告等重要精神。以“建功立业五千万,西部大庆当先锋”主题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演讲和巡回宣讲,引导青年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将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各项任务中去。积极创建《团旗飘飘》网络课堂新型思想教育阵地,借助QQ群、微博微信等载体,采取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大力开展“如何弘扬正气”大讨论,进一步激发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创争氛围,激发文化活力

青年是先进文化的追随者、受益者,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也是新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

厂团委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新颖的气区文化活动,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结合生产实际,开展“青春相约苏里格”青年联谊活动、首届“我与采三同奋进”青年电视辩论大赛等具有苏里格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不断挖掘青年文化潜力;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由荣获油田公司青年乐队比赛二等奖的“阳光乐队”到全厂各倒班点巡回演出,丰富一线青年文化生活;深化推进青工心理援助计划(即EAP计划),帮助

青年摆脱心理困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举办网络“青年发展论坛”,引导青年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厂团委还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学生暑期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快乐家庭”亲子游艺、走进气区感受父母生活、学生“才艺展示”比赛等,使广大员工家属子女在气区度过了一个快乐、充实、安全、健康而有意义的假期。

提升青年素质,激发创造活力

始终把青年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青年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青年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全力打造和创立青年欢迎、党政支持、企业认可的服务品牌,是采气三厂团委激发团组织创造活力的标准。

该厂团委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纽带,开展“金点子”征集,培育创新型团队。建立基层共青团工作示范点,加强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的标准化建设及文化建设,把“家园式管理”、“文化建站”等作为文明号塑造的侧重点,打造国家级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市级作业一区苏14-5集气站“青年文明号”。以青年业务技能提升为重点,做实“导师带徒”活动,使青年尽快成长。结合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特点,开展礼仪及讲解培训,确保岗位员工人人懂礼仪、人人懂流程、人人懂操作、人人会讲解。开展读书自学活动,号召团员青年读好书、勤自学,提升青年素质。

弘扬志愿精神,激发形象活力

“我们能上学了!感谢大哥哥、大姐姐们!”这是2名贫困兄妹孤儿发自内心的呼声。自2009年至今,采气三厂团委始终坚持资助贫困孤儿上学。今年2月份,尽管内蒙古达拉特旗天气寒冷,但厂团委还是不远千里将助学金送到了兄妹手中,这让两名贫困孤儿倍感温暖和幸福。

厂团委以“爱心献社会、温暖在采三”为宗旨,持续开展“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活动,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与气区、牧区、社区需要相结合,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向雷锋学习、“石油人闪动敖包会”,“爱心助学”、“企地一家亲”、“手拉手,心连心,爱永传”义务支教、“播种绿色,放飞希望”、“美化环境,从身边做起”、“爱心巡线”、“青年健康爱心站”等活动,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持续深化“我代表长庆”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以油田公司“十大金牌志愿者服务集体”作业三区团支部为重点,深化志愿者服务内涵,推动企地和谐。

夯实团建基础,激发组织活力

苏里格气田大发展、大建设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一批壮志满怀的新青年,这个青春的团队将采气三厂辉映得意气风发。

厂团委坚持开展“打造卓越团队”青年拓展培训,并送外培训拓展师,以此提升青年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号”、“岗”、“队”、“手”等活动为基础,发挥“青”字优势品牌,把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等内容融入到建功活动之中,大力开展“五比一争”助力上产突击队活动。各基层团组织出动青年突击队41次,冒雨抢修抢险13次,用实际行动构筑生产“防护墙”。深化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与安全科联合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演讲比赛,号召青年制订“安全行动计划”,强化青年安全意识。各基层团

组织也紧跟“质量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活动,先后开展“我来说安全”大讨论、ACT卡填写评比、安全生产“回头看”、“我为安全生产谏一言”等,青年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采气三厂团委将结合新形势、新使命,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在坚持特色发展、打造品牌方面着力,为采气三厂建设现代化采气厂,为油田公司实现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饮水思源感恩企业下一篇:公司支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