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总结高中历史

2023-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错题总结高中历史》,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易错题总结高中历史

2018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教师:易错题搜集-高中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针对考生的基本学科知识进行考查,试卷结构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现将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易错选择题整理如下,以便考生参考复习。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即诸侯国君五十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即周武王姬姓的占了四十人。由此可知,材料的主旨即家族势力的影响巨大。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属于对分封制的片面理解,西周时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正确答案选C。

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④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与史实不符合,任何改革都会损害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故答案选择A项。

3.《十二铜表法》规定:罗马公民的成年儿子在广场、元老院或军营享有“人”的公权和私权,在家里他仅是“物”,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

A.父权至上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至上 D.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材料中“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说明罗马法对于父亲权力进行了至高无上的规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明显不是法律面

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父权至上,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信息,故D项错误。

4.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启蒙运动不会一直会延续,也有结束的时候,不能选B。本题不是强调理性的问题,不能选D。而是在强调人尚未“启蒙了”而只是仍在启蒙之中,即意在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其实并未真正确立,本题答案就是A。人的社会价值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得到认可,不能选C。

5.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进行经济建设的表现,故B项正确;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与苏联当时的情况不符,排除A项;C项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状况不符,排除;美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排除D项。

第2篇:易错题-高中生物

1、(2008·广州一模)下列是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核酸是生物体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是蛋白质

第3篇:高中物理各章易错题归纳

第十三章 光学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y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二、基本方法

本章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三、错解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波长为0.65μm的红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33。求该光在水中的波长,并判断在水中该光的颜色。

【错解】

得波长0.49μm的光是蓝色。 【错解原因】

上述求得光在水中的波长为0.49μm是正确的,但用光谱表查得光的颜色却错了。人眼对光的色觉决定于光的频率而不是波长。

【分析解答】

当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波长变化了,波速也相应变化了,但它的频率却不变。所以在水中该光仍是红色。

【评析】 物理规律的因果关系是有条件的,记忆规律时应该首先弄清规律成立的条件。凡是波,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只要振源的频率不变,波的频率就不变。 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

(1)入射角为50” (2)入射角为30° 【错解】

r=30°3′

r=19°4′ 【错解原因】

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而是死套公式,引起错误。

【分析解答】

光线由玻璃里射入空气中,是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其临界角为

由已知条件知,当i=50°时,i>A,所以光线将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中。当i=30°时,i

sinr=n·sini=1.53×sin30°=0.765 r= 49°54′ 【评析】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时,首先应做出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如是前者则i>r,如是后者则i

例3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

如图 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 【错解原因】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分析解答】

如图 13-3所示, α′为入射角, 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评析】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然后再解题。 例4 如图13-4所示,放在空气中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和N平行,P,Q两个面相互平行且与M,N垂直。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则:

A.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在表面M发生全反射。 B.无论入射角多大,光在表面M都不会发生全反射。 C.光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D.由于M与N平行,光只要通过M就不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错解】

光束从空气中射到玻璃砖表面M上,是由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从表面N射出空气,是由光密媒质到光疏媒质,光可能发生全反射,故选B,C。

【错解原因】 机械地记住光从光密媒质到光疏媒质,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不具体分析光通过表面M后射到N表面光线的入射角的大小是否大于临界角,而错选C。

【分析解答】

如图13-5所示,光射到表面M的入射角为i(i≠90°)折射角为r,

面N,因M∥N,故其入射角i′=r

若光通过M先射到MN面再射到P面(如图13-6),同样可以证明经P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至N面时,由几何关系可以证明入射角i′=r,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r′=i,同样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应选B,D。

【评析】

同一个初始条件可能有若干个不同结果。这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本题中,当光线射到M上,发生折射。以A为分界点,入射点在AC之间,光线先要到达P界面,所以一定先要讨论光线在P界面上的行为。光线在P界面一定会发生反射现象,是否发生折射要看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由于此问题与本题无关所以可以不讨论它。如果试题提出光线在P界面的行为时,就要认真讨论。结论是:入射到M面光线的入

例5:如图13-7所示,有一长方形的玻璃砖,内有一个凸型空气泡,某学生用这个玻璃砖来做光学实验。当一平行光束通过玻璃砖时,光在空气泡中发生的现象是:

A.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B.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会聚。 C.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发散。 D.无法确定。

【错解】

不少学生看里面是一个凸型气泡,认为光线经过的是凸透镜,故最终成为一束会聚光线,应选B。

【错解原因】

对透镜的作用不清楚,而是简单地由镜子的形状来判断它对光线的作用种类,认为凸型空气泡与平时用的玻璃凸透镜形状一样.便认为空气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玻璃透镜的作用效果相同。

【分析解答】

设想在图13-7中,沿AB方向把玻璃砖等分为二,即成为图13-8中情形,显然该束光经过的是一凹透镜。由光学知识可知,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发散,故应选C。

【评析】

更基本的方法是画一条入射光线到空气透镜的前表面,用作图法来判断光线经过透镜之后的行为。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出射光线是发散的。可见“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会聚的”这个结论是有条件的。条件是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环境的折射率。

例6:如图13-9,P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那么在MN与P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Q后,像的亮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错解】

在MN与P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Q后,必然会使从P点发出的光被挡板挡住部分,所以像的亮度会变暗。

【错解原因】

选错的同学是将此类问题与在发光点S与透镜之间放一挡板的情况混为一谈了。若是凸透镜,如图13-10,发光点S发出并且到达凸透镜上的那部分光线,经折射后必然全部相交于实像点S1,而当如图13-11所示的凸透镜下半部分(或其上任何一部分)放上挡板B后,S发出并且到达挡板B的光线就会被反射和吸收不能透过凸透镜经折射到达实像点S2,使得相交于S2像点的光线大大减少了,显然由于放上了B,S2点变暗了,而平面镜则不同了。

【分析解答】

所不同的是,图13-12中发光点P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虚像点P'。眼睛之所以能看到P',是因为P发出的光线,在平面镜MN上发生反射并且进入人眼睛。人按照平时形成的观察习惯,逆着进入眼睛的这些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虚像点P',P'就是进入人眼睛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相交点,显然P'像点的亮度取决于眼睛的某一位置观察时进入其中的光线多少与强弱。

如图(13-12)所示,无放挡板时,眼睛在M1N1与M1'N1′所包围的空间区域内均可看到P′点。放上挡板后,在图中的阴影部分A或B区域内(即在M1Nl和M2N2与M1′N1′和M2′N2′所包围的区域),进入眼睛的光线多少强弱与未放入挡板时相比保持不变。因为在没有放上挡板时,通过挡板所在位置的那部分光线经平面镜后,同样不能进入处于A,B区域内的眼睛,这样对进入A,B区域内的光线多少与强弱并不能做出贡献。也就是说,挡板放上后,对在A,B区域内眼睛,能否看到像及看像的亮度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当然此时A,B区域外再也看不到P的像点P′了。 因此,在发光点与平面镜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后,观察到的像的亮度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像的观察范围,而且是明显变小了。

【评析】

几何光学把光理想化为光线,用几何的方法研究光在介质中的行为。总结出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三大规律。所以用几何光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应先画光路图再做具体分析。这不仅是按照规律办事的的起码要求,也是保证做题正确的手段。

例7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若物体距镜2cm远时,将看到一个放大3倍的像,求此放大镜的焦距是多少?

【错解】

v= mu=3×2=6(cm)

【错解原因】

对题目中给的条件分析不够,题目中“通过放大镜看到一个像”这句话属于隐蔽的已知条件,暗示了像和物在同侧.说明成虚像即像距为负值。而此解法恰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不加分析地当作实像处理,简单代入公式求解,出现了问题。

【分析解答】

由于像与物在放大镜的同一侧。因此,是一个虚像,v为负值。

【评析】

胸有成竹说的是没画之前,画家的头脑里就有了一幅活生生的情境。理解题意也和画画的道理相同,看到一个物理问题,先要将文字叙述的物理情境想象出来,然后再进一步解题。本题如果先依据题意画一幅光路图就对像距的虚实一目了然。

例8 高9cm的物体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屏上得到高3cm的像。将此物向透镜移近50cm时,则得放大率是3的正像。求此凸透镜的焦距?

【错解】

设此凸透镜焦距为f,第一次成像物距为u1,像距为vl。两次成像的放大率各为K1和K2。由成像公式

【错解原因】

上述解法不加分析地把两次成像都当作实像处理,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分析解答】 由透镜成像公式

第一次成像为实像

第二次成像为虚像

【评析】

应用透镜成像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判断像的性质,若像距v>0,为实像;若像距v<0,为虚像。要想避免出现本题类似的错误。得在审题上狠下功夫。得在理解词语的物理意义上动脑筋。本题文中说:“在屏上得到高3cm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实像。题文中又说:“将此物向透镜移近50cm时,则得放大率是3的正像”这段话中,像的前面有定语“正”字,其物理意义是“成虚像”,像距应取负值。

一般常见的描述像的性质的定语、状语有:

像的定语:实像、虚像、正像、倒像、放大的像、缩小的像、放大的倒立的像、放大的正立的像、缩小的正立像、缩小的倒立像等。

像的状语:像与物同侧、像与物异侧,成像在焦点以外、成像在焦点以内等。 把这些修饰词的物理含义准确地再现出来可以正确地理解题意,避免犯一些“没看清楚题意”之类的低级错误。 例9 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从极远处沿着主轴移向透镜时,像朝什么方向移动?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的速度怎样?

【错解】

由凸透镜成像实验知道,物体从极远处沿着镜轴移向透镜时,像从透镜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与物体速度相同。

【错解原因】

上述解法错在对成像过程只有表面局部认识,想当然地得出了结论。 【分析解答】

凸透镜成像的讨论中,透镜焦点和二倍焦距处是转折点,应仔细观察实验结果,认真进行分析,切忌片面。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较,决定于像移动距离和物体应移动的距离之比。

由实验知道,物体由极远处沿着镜轴移向透镜时,应分三个阶段讨论: (1)物体从极远移向凸透镜二倍焦距地方,像从透镜另一侧焦点处移向二倍焦距地方,在此区间像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

(2)物体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移动向焦点时,像从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移向极远,在此区间像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移动速度。 (3)物体从凸透镜焦点处移向透镜光心时,像和物同侧,是放大虚像,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速度。

例10 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的X轴重合,X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点将

A.一直向右运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先向左运动,接着向右运动。 D.先向右运动,接着向左运动。 【错解】

由于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使物距增大,由于凸透镜是确定的,故焦距一定,而物距增大,像距必然减小,透镜向右移,可等效为镜不动而物向左移,物像应同方向移动,所以像也应向左移,所以选B。

【错解原因】

物像同方向移动的规律仅适用于镜不动而物移动或像移动的问题。此题是物不动而镜移动。再用常规解题就会出现问题。

【分析解答]

用物体间距变化的规律去分析,该题马上由难转易,根据题设条件,在透镜向右移动2f距离的过程中,物点到透镜的距离由大于f而小于2f增大到 2f,再增大到大于2f,则物像间距应先减小后增大,由于物点静止不动,像点应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得正确答案C。

【评析】

此题告诉我们,不管适用条件照搬以前做过的题的解法,“以不变应万变”是要误事的。要全面分析问题,应用物像间的变化规律去分析在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当物距u由∞→2f的过程中,由于m<1,像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物像间距变小;当物距u由2f→f过程中,由于m>1,像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物像间距变大;在u=2f时,v=2f,物像间距具有最小值4f。掌握上述规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更方便地求解一些光学问题。

例11 如图13-13所示,一线状发光物体AB,其A端恰在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倍焦距处,AB与主光轴成α角,AB经透镜成像,A′B′与主光轴成β角,则β,α的大小关系: A. β>α B. β<α C. P=α D.无法确定。 【错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2f时,则像距v=2f。若物距u>2f,则像距为f

【错解原因】

只是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住了,机械性使用。而对凸透镜成像原理不清楚所造成的,不能灵活地去分析和正确地画出成像图,这是造成错解的原因。

【分析解答】

我们利用一条特殊光线来进行巧解。众所周知,凸透镜成像,当物距u=2f时,对应的像距v=2f,因此,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发光点 A(A距透镜2f)发出的一条光线AC(AC与BA在同一条直线上),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CC′必过主光轴上距透镜2f的A′点。显然,从发光点B发出的光线BC经透镜后的光线必为CC′,且B点对应的像点B’点在CC′上,因为CC′既过A′点,又过B′点,所以CC′与B′A′必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13-14所示。在直角三角形COA′与直角三角形COA中,CO为公共边,OA′=OA。因此,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设∠OAC=θ ∴β=θ=α。

顺便指出,本题中B,O,B′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2 (1989年高考题)把一个点光源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透镜的另一侧2倍焦距处放一个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半径为R的光亮的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而在主轴上移

位置上?

【错解】

【错解原因】

亮斑,如图13-15所示。亮斑的位置和物距不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分析解答】

因为处在焦点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所

像前(图13-15),或者会聚成像后形成的(图13-16),所以,由图13-15的几何关系可知 v=4f,再由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得:

【评析】

画出光路图,才能正确求解几何光学题。

例13 (1993年高考题)某人透过焦距为10cm、直径为4.ocm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cm,它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cm,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ocm处,问他至多能看到同一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错解】

不少人认为,和主轴垂直且处在焦点的方格纸,经过透镜不能成像,或者说像成在无穷远处,从而得出位于主轴上离透镜5.ocm处的人眼看不到方格纸,或者此题无解的错误答案。

【错解原因】

处在焦点的方格纸不能成像,或者说成像在无穷远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由此绝不能推出人眼看不到方格纸,或者此题无解的结论。人眼也是个光学器件。平行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为一个点。比如人们戴上老花镜(即薄凸透镜),完全能够清楚地看到处在老花镜焦点上的物体。

【分析解答】 把“人眼通过透镜能看到方格纸”这句生活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应为“从方格纸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进入人眼”。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我们再把“从方格纸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进入人眼”转化成“从人眼所在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在方格纸上形成亮斑”,亮斑的大小取决于透镜的大小、像距、屏的位置,如图13-17所示,其中像距可由透镜成像公式求得,即: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亮斑的直径为:

进而可求得亮斑的直径上的完整方格数为:

也就是说,人眼透过透镜至多能看到同一行的方格数为26。 【评析】

理解题意比解题还重要。当年不少的考生就因为读不懂题而失分。读不懂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将题目所叙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一种物理模型。

例14 如图13-18所示,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的焦点上有点光源S。若使透镜以垂直于主光轴并过光心的直线为轴转过37°角。求此点光源到它的像之间的距离(sin37°=0.6,cos37°=0.8)。

【错解】

透镜转动后,发光点到透镜距离:

u=f·cosθ=8(cm) 由透镜成像公式:

所以像物间距离

对透镜成像公式中的物理量,物距u、像距v、焦距f,这些概念理解不够。u,v,f应均是物垂直于透镜的距离,而不是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分析解答】

在透镜成像公式中,u,v,f均是物垂直于透镜的距离,而不是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透镜转过后,所得的像距是相对于新的透镜位置的垂直距离。由透镜成像规律知该像仍在原主光轴MN上。如图13-19所示,离光心的距离:

所以像物问距离:

L=v′-u=40(cm) 【评析】

从本题的正误比较中,我们发现基本概念必须准确。我们还发现主轴的作用。物距、像距都可以先把物点、像点投影到主轴上,投影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物距、像距。如果在转动透镜的同时也转动主轴,并将发光点投影到新的主轴上,如图所示M′N′。新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可用几何关系求出新的物距。完成了对新的物理情境的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

第4篇:高中物理论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1、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出错

例1 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给体温计消毒时,可以(

)。

A.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B.在沸水中煮20min左右;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D.上述做法都可以。

错解:D 解析:若是一把金属手术器械,用A、B、C三种不同的方法都能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但体温计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种测人体温度的器械,量程为35℃~42℃,这说明它所处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42℃,由于沸水的温度一般可达到10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6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水银受热膨胀足可以将玻璃泡胀破,故给体温计消毒只能用酒精棉球擦拭。

正解:A 点拨:同学们学习的所有知识,最终还是要跟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联的,“应用”也是所有知识的最终归宿,而不是简单的记住某些内容就好了的。所以,增加社会实践以及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就是重中之重了。

2、本质认识模糊而出错

例2 如图1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玻璃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密封良好)。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图1 错解:热胀冷缩

将玻璃瓶换成同样大小的塑料瓶

解析:发生错解的同学,只知道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但对其构造、工作过程认识模糊,改进建议自然就答不对了。

在同样条件下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比固体(玻璃)大得多,故当周围温度变化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会发生升降,温度计就是通过其液柱的升降来显示温度高低的。当玻璃泡的容积增大,内盛液体增多,或玻璃泡的内径变小、液柱变细时,液柱升降的幅度就会增大。故要使液柱变化明显,方法之一是换一根细玻璃管;方法之二是换一个大玻璃瓶(塑料有较大的弹性,故不能用塑料瓶);方法之三是采用受热易膨胀、遇冷易收缩的液体。

正解:热胀冷缩

换一根细玻璃管

点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都是需要细致、缜密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对一些现象及规律进行细化,然后进行有效地吸收,让知识在大脑中更加清晰透明,从而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3、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特点理解不清而出错

例3 如图2所示,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冰块,把盛有碎冰块的一个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冰块中,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烧杯底部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不考虑从空气中吸热,则试管中的冰块(

)

A.熔化一部分;B.一点也不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 错解:A 解析:晶体的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由于酒精

图2 灯给烧杯加热,所以烧杯内的冰吸热冰熔化。题目说烧杯中的冰有大半熔化,即烧杯内是冰、水共存的状态,可知其温度为熔点0℃,试管插在烧杯内的冰块中,若试管

内冰的初温低于0℃,它可以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热,使自己的温度上升,当其温度升高到0℃时,试管内外温度一样,都是0℃,试管内的冰再也不能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热了。尽管试管内的冰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但无法继续吸热,当然就是一点也不熔化了。

正解:B 点拨:晶体的熔化可以看作是一场接力赛,这场接力的“交接点”就是晶体的“熔点”。应该注意的是,仅仅是“靠上去”还是不够的,“继续吸热”是实现突破而使晶体开始熔化的关键,也是必要条件。

练习:

1、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取出并立即读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并立即读数。

2、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等于48℃的海波其状态是(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皆有可能。

参考答案:

1、C

2、D

第5篇:科目1易错题总结

转弯的车让直行的车,相对行驶的右转弯的车让左转弯的车先行!右转让左转,没有问题。驾校一点通解释:要减速通过,看到那个白色的菱形没,那是人行横道预告,所以要减速防止撞到行人。

驾校一点通解释: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是不会准许你进入路口掉头的,选B的应该会有吧,记住了应该选D。虚线位置就是给你压的,在那里掉头是对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车子两边是白实线,说明已经在紧急停车带了,白虚线才是同向分道线,所以车自不在路中间,不用靠边,本题是没有设置警告标志。

驾校一点通解释: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所以不是在50米内,应该是50米以外100米内。扩展提示:记不记得在高速公路上要在车后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

驾校一点通解释:图中车停在人行横道。规定是: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驾校一点通解释:图为加油站,规定加油站50米内不得停车。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驾校一点通解释:图片为急弯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二)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驾校一点通解释: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

驾校一点通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八条 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

驾校一点通解释:这是高速公路匝道你从匝道上高速,必须打左转向灯

驾校一点通解释:因为你要先进入减速车道,所以要打开右转向进入减速车道。

驾校一点通解释:根据《条例》第八十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驾校一点通解释: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驾校一点通解释:亲们注意了,高速公路是150米以外,道路是50--100米

驾校一点通解释: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应当依照72问中的有关规定办理;但是,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且迅速报警。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无法正常行驶的,应当由救援车、清障车拖曳、牵引.驾校一点通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二条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驾校一点通解释:空挡滑行只能用刹车系统减速,如果不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会让刹车片过热使得刹车失灵,所以是危险行为。

驾校一点通解释:初次申领的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6年,没有扣分记录的第二次换证的为10年。

驾校一点通解释:小型汽车(C1)准驾车型: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型、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

驾校一点通解释: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10年有效期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校一点通解释: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六年、十年和长期。

驾校一点通解释: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可以申请准驾车型为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自行机械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校一点通解释: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预约次数超过5次,重新考科目一,有效期3年,新交通法规定。

驾校一点通解释:驾驶技能准考证明的有效期是3年,过期作废。

驾校一点通解释: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补领、换领 .驾校一点通解释:撞死,撞伤没逃逸的,3年以下!!

撞伤,或直接撞死后逃逸的3—7年!!

撞伤的,没死的,逃逸后又死了,7年上!!

老实人,不跑的伤(3)心一下(以下)

撞死人跑了的(在中间呢不就是3—7年)

见死不救的就上去(7)吧!

驾校一点通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别逃,一逃就是3年以上了,如果因为你的逃导致人死亡了,7年以上。

驾校一点通解释:

1、驾驶人因交通肇事,逃逸至他人死亡处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2、驾驶人因交通肇事,逃逸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违法交驼法规,导致重大伤亡(而没有逃逸)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驾校一点通解释: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第二十二条: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驾校一点通解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明文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驾校一点通解释:交通警察对未放置保险标志上道路行驶的车辆可依法扣留行驶证。(错)

应该是扣留车辆,不是扣留行驶证。

驾校一点通解释:驾驶证被吊销的人,驾驶证被在暂扣的人,无证驾驶的人 .警察可扣留驾驶证。

驾校一点通解释:2009《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交通警察应当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驾驶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依法一并处罚。

驾校一点通解释: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 。

驾校一点通解释: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申领三轮汽车驾驶证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编者注:据有些参加过实际考试的朋友反馈,此题在实际考试中是选对的;请其他实际参加过考试的朋友来反馈一下;碰到此题,大家只能自求多福了!)

驾校一点通解释:驾驶证到期时90天~~~变更是30天。。。大家要分清楚

驾校一点通解释:驾驶证记载的驾驶人信息发生变化的要在多长时间内申请换证?越快越好,只要是交钱的事情一般都不会让你超过一个月。

驾校一点通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驾校一点通解释: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因服兵役、出国(境)等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审验、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可以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延期办理。申请时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驾驶证和延期事由证明。延期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延期期间机动车驾驶人不得驾驶机动车。

驾校一点通解释:2013《123号令》第六十条...持有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准驾车型驾驶证的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本记分周期结束后三十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审验。

驾校一点通解释:2013《123号令》第六十九条1款 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有记满12分记录的,注销其实习的准驾车型驾驶资格。被注销的驾驶资格不属于最高准驾车型的,还应当按照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注销其最高准驾车型驾驶资格。

驾校一点通解释:虚假材料申领 1年以内

被依法撤销驾驶许可 3年(吊2撤3醉5)

是这样吧。。

驾校一点通解释: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六)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一下记6分的:

1.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2.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

8.驾驶机动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

4.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行驶的

5.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物品未按指定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未悬挂明显标志的

6.驾驶机动车载运危险品未按指定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未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的安全措

施的

7.以隐瞒欺骗手段补领机动车驾驶证的

8.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避让校车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即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一次记12分。

驾校一点通解释:2013《123号令-附件2》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重新考《科目一》]: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驾校一点通解释:只有前后防撞装置不备案,可以加装

驾校一点通解释:没有问题,在红灯为圆圈,而不是方向箭头和红叉时候,右转弯的车辆只要安全的情况下就可以右转

驾校一点通解释:你的行驶的方向是红色的箭头,但是对方的箭头比你粗所以应该是对方车辆先行。答题技巧:谁粗谁先行。

驾校一点通解释:黄色虚线是中心线,可以跨越;黄色单实线就已经不能跨越了;黄色双实线是严格禁止压线或者跨越

第6篇:驾校考试科目一易错题总结

下坡车让上坡车、转弯车让直行车、支线车让主线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因此答案为50。

1.

2.

3.

4.5.

4.

5.

6.

7. 机动车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狭窄山路行驶,会车有困难时,( 让不靠山体的一方

)先行

8驾驶车辆进入环岛时,__不用开转向灯

9下坡路制动突然失效后,不可采用的办法是___迅速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

10车辆在泥泞路上发生侧滑时,应___。

A、向侧滑的一侧转动转向盘适量修正

11. 12.

13. 14.

交通信号灯红灯亮时,___右转弯___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上一篇:校外德育基地活动总结下一篇:车贷分期卡是信用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