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训练舞蹈教案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奏的训练舞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节奏的训练舞蹈教案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研究

摘 要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娱乐文化产业越发兴旺发达,舞蹈表演作为一种比较高端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追捧。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和问题,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2018级、2019级、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建议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和针对不同舞种节奏类型安排相应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节奏训练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人民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也开始关注起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1]。舞蹈表演作为一种比较高端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追捧,当前高校中体育舞蹈课程逐渐变得常见[2]。本论文以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舞蹈节奏感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发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和问题,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的教学离不开对节奏感的训练[3]。加强体育舞蹈节奏感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舞蹈质量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发展[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2018级、2019级、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在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分析研究,获得理论依据。

2.观察法。以提及的三所高校2018级、2019级、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所产生的问题,分析整理观察结果与推论,得出课题所需的理论依据[5]。

3.问卷调查法。本文将使用“问卷星”给三所高校2018级、2019级、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认识,探究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现状,从结果中获得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6]。

4.访谈法。为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情况,特对所涉及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的15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结果经整理统计汇成表格数据,对本研究形成数据支持[7]。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也被广泛称作“国际标准交谊舞”,这是一种由男女两人一起配合的双人舞运动。体育舞蹈即是一种舞蹈艺术,也是一项体育运动,体育舞蹈表现了体育与艺术的融合[8]。

(二)体育舞蹈节奏的特点及重要性

节奏是舞蹈表现内涵、传达表演者思想的关键,表演者动作的轻重缓急等等都是根据节奏来决定的[9]。节奏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节奏感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表演人员的舞蹈水平。节奏还能使体育舞蹈更具表现力的感染力,通过舞蹈节奏,可以表现出舞蹈表演的人物的冲突和情感情绪,能够传承丰富多彩的舞蹈任务形象,进而感染观赏人群,表现舞蹈的内涵和精神[10]。

(三)体育舞蹈教學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1.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节奏控制。学生对体育舞蹈节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重复性动作节奏演练,成为反射性的动作,使得学生在表演舞蹈时肌肉会根据反射性记忆,有效控制自身的舞蹈动作节奏。

2.促进舞蹈与节奏的融合。学生在体育舞蹈节奏感训练中,通过学习可以逐渐熟悉节拍,能够对舞蹈和肢体动作节奏的关系充分认识,在表演过程中舞蹈和肢体动作节奏想融合。

3.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节奏训练,会对提高音乐节奏感有一定的帮助,即多听多练后,节奏感自然就会提高。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节奏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节奏训练现状。为研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现状,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教师节奏训练教学的现状、学生节奏训练的学习情况、影响学生音乐节奏掌握的因素三部分,以此全面了解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11]。

通过上述调查,绝大部分教师经常更换节奏训练的教学音乐,但是节奏训练方法还是以单一节奏型的训练,且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偏向基本技术和表演表现力,对节奏内涵理解不大清楚。同时受访学生认可音乐节奏训练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肢体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舞伴间配合能力、情感表现能力、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作用[12]。

关于影响学生音乐节奏掌握的因素,教师认为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影响更大;高校乐理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

2.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的音乐素养比较低,有待加强。作为体育舞蹈课程的专业学生,首先要对音乐有个深刻的认识,不能只知道基本乐理,还应当对音乐有深入了解,能够懂得音乐的美感和内在逻辑,知道如何用音乐表达思想。但是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大部分在大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才开始和音乐经常接触,其音乐理论基础功底不扎实。对刚入学的学生而言,体育舞蹈节奏培养就是跟着音乐节拍跳舞,没有对音乐节奏和舞蹈肢体动作的关系有深刻理解,音乐素养不足。

乐理课程与体育舞蹈教学相脱节,学校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乐理课和节奏训练教学有效结合,在深入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中没有进行更深入地乐理教学,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只能简单听出鼓点和节拍,对自己专业的舞蹈有所掌握,但是不能融会贯通,对其他专业的舞曲或不同风格的舞蹈节奏不能有效掌握,在表演比赛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演绎出音乐节奏所表达的人文内涵。

课堂上教师讲授节奏训练的内容、教学手段一般比较单一,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使学生对节奏训练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和训练热情。教师对音乐节奏教学还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基本上是通过固定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练习。教师没有根据基本舞蹈技术对体育舞蹈专业音乐和音乐节奏的讲解,一般都是讲解舞蹈技术层面的节奏,没有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美感。

(五)体育舞蹈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的对策

1.开设课程培养学生节奏感。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舞蹈专业开设的课程中还没有专门的音乐节奏课程,学生对节奏的掌握程度较低。为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音乐节奏训练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13]。

2.针对不同舞种节奏类型安排训练内容。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将来需要面对不同的舞蹈表演,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不同舞种节奏类型安排训练内容。不同的舞种所要求的音乐节奏也是不同的,经常以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训练的话会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一定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节奏是舞蹈表现内涵、传达表演者思想的关键。表演者动作的轻重缓急等等都是根据节奏来进行的,节奏感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并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形成。可以看到受访学生认可音乐节奏训练对自己音乐素养和节奏感、肢体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舞伴间配合能力、情感表现能力、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提高作用。关于影响学生音乐节奏掌握的因素,教师认为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影响更大。体育舞蹈教学节奏训练中存在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不能有效把握音乐节奏;音乐理论课程与体育舞蹈本专业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枯燥无味等问题。为此,建议学校开设专门节奏感培养课程和针对不同舞种、风格节奏类型专项教学,以使用不同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升,进而推动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成绩和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升。

(二)建议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有利条件,建议政府和学校加强对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或者学校可以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利用引进人才带动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来促进学校师资力量的完善。此外,教师要学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节奏训练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识的吸收和推动学生节奏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木国.北京市专业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训练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

[2]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03):385-387.

[3]张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09):81-84.

[4]顧湘丽,蔡磊.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初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7):78-80.

[5]于平.舞蹈表演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6]薛月.体育舞蹈的特点及表现力的提高[J].大舞台,2013(09):65-66.

[7]习寿华,李谦.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音乐节奏处理[J].体育学刊,2002(11):91.

[8]沈琬茹.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J].艺术研究,2017(01)108.

[9]王大为.节奏意识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9(08):186.

[10]李玉.浅谈大学舞蹈教学节奏意识培养策略[J].昭通学院学报,2019(09):204.

[11]王潇琳,熊絮.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8(01):214-215.

[12]佟晓霞.舞蹈中的节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04):241.

[13]Peeters G.Template-Based Estimation of Time-Varying Tempo[J]. 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2017(02):79.

作者:赵菡果 张凯旋

第2篇: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分析

【摘要】教案是舞蹈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本好的教案凝聚了一个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它包含了教学的总结、思考、提升,是教师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把控的呈现。本人以白族民间舞蹈教学(女班)单元为例,将本单元教学安排以教案结构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白族;教案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主要以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单元为主要教学模块,凸显云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白族作为云南人口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单元在六年制中专三年级与五年制大专二年级、三年制大专一年级开设。

白族,因其地域环境、历史演变进程,促使其具有包容、豁达的民族性格,白族舞蹈也普遍具有喜庆、欢快、愉悦之感。白族代表性的“八角鼓舞”“霸王鞭舞”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老百姓喜爱,同时,也对专业舞蹈艺术教学中,学生肢体的松弛性、灵活性、协调性起到较好训练作用,具有一定训练价值。

针对白族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总结,进行教案分析。

一、白族民间舞蹈(女班)教学内容、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白族民间舞蹈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组合训练及风格性组合训练两个板块,基础训练组合有基本体态训练、基本动律训练、基本手位脚位训练、基本步法训练。风格性训练组合有霸王鞭组合、手巾舞组合、草帽舞组合。

(二)教学目的

1.技能目的

通过该课程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云南白族民间舞蹈形态、风格特点,通过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安排,把白族舞蹈的要素、要点贯穿于其中,提高肢体表现中的节奏处理、肌肉控制及呼吸运用,为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最终走向舞台实践奠定良好技能基础。

基本体态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白族舞蹈中常有的直立、前倾、旁倒、后仰等各体态,并能将体态贯穿于组合及舞蹈之中。

基本动律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白族舞蹈中颤膝、前后拧肩摆手、上下摆动等各种基本动律,使肢体得到进一步松弛、灵活。

基本手位、手位脚位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白族舞蹈中常用的手型手位(自然手型、兰花指、捏手巾手型、握霸王鞭手型;底、中、高等手位)及脚位(正步、小八字、小八字点地、旁点地、前点地、之子步、后踏步、弓箭步等),提高手部各关节的灵活性,并能与基本动律协调配合。

基本步法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白族舞蹈中常用的进退步、跳踏步、十字步、平步等步法,与基本脚位相互结合,以此提高下肢的灵活及控制能力。

霸王鞭组合: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霸王鞭舞蹈的由来和在民间文化中的发展变化,准确掌握白族霸王鞭舞蹈的风格特点、其动作元素及道具的运用,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及控制能力。

手巾舞组合:手巾舞组合属于新舞蹈形式,在編排中融入了符合新时代审美的语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手巾舞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新形式下发展变化的手巾舞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道具的熟练运用及身体对呼吸、力度、节奏的控制能力。

草帽舞组合:草帽原属于白族民间劳作时使用的避暑防晒工具,从民间中提取并融入白族对蝴蝶的喜爱,从中发展而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帽舞的演变过程,掌握新形式下发展变化的草帽舞的风格特点,把基本动律贯穿其中,把对蝴蝶的表现把握到位。

2.知识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云南白族生活环境、历史进程、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服饰建筑等重要文化。把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单单局限于几个动作,而是要深入了解产生该民族现有舞蹈形式形态的要素,抓住根源、抓住精髓,才能掌握该民族的内在精神与艺术所要传达的内涵文化,并区分于其他少数民族。

二、白族民间舞蹈(女班)教学重点与突破

(一)教学重点

1.颤膝

白族民间舞蹈普遍有颤膝动律,松弛的颤膝动律随节奏变化、快慢变化贯穿始终。

2.拧肩摆手动律

拧肩摆手动律为白族最独特的动律方式,来自民间霸王鞭、八角鼓舞蹈中道具与身体的碰击,手臂与肩部成反向摆动动势,别有一番风格。同时,学习中要求学生思考此动律与景颇族拧肩动律的不同之处。

3.霸王鞭舞蹈、手巾舞、草帽舞

通过对霸王鞭、手巾、草帽道具的熟练运用,强化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使身体更具控制能力与表现力。

(二)重点突破

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预见能力与突破能力,也就是课堂的把控能力。例如:在霸王鞭舞蹈中,通过ppt中的图片与视频解说,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族的生产生活、民间民俗活动中该舞蹈的形式形态与风格特点,再用示范法演示动律动作及细致讲解要领要求,再带领学生进行单一动作到短句动作再到组合,循序渐进地学习。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细致讲解、示范及细扣动作、反复练习,使教学在严谨、规范中达到质量的提升。

三、白族民间舞蹈(女班)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的手段,也需要在遵循艺术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反思、改善、提高的一种方法。针对白族民间舞蹈教学,可采用以下形式的教学方法。

1.引入法

通过ppt图片、视频的观摩,让学生直观看到白族的生活环境、民居服饰、节庆活动、民间舞蹈等,对白族有深入的了解。

2.示范法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教师的示范能力要求较高,只有老师示范到位,学生模仿才能更为准确,保证了模仿阶段动作准确性的基础奠定。从单一元素,到短句动作,到组合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看到白族舞蹈的韵律及风格特点。

3.讲授法

结合ppt,对所看内容进行细致讲解;结合示范法,对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讲解,细致要求体态、动律、动作要领、节奏要求、动作连接、内在情绪等。

4.对比法

对比教学方法是实践教学中较为有用的方法,能通过不同对象、形式的对比,更为快捷准确地指导学生改善错误,①个人对比:针对个别同学出现的动作错误,把完成较差与完成较好的2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分析,指出问题所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动作要领。②分组对比:按照组别进行表演,制定人对人观察、指正问题,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并让班级学生养成较好互助共进意识。③视频对比:A个人视频对比,将动作完成有错误,无法准确认识的学生进行视频拍摄,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发现问题。B分组视频对比,分组完成表演及视频拍摄,进行观察。C班级视频对比,一般有阶段对比及考试对比。阶段对比是以监督促进为目的,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表演拍摄,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完成情况,发现问题。考试对比是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效有客观认识,并能树立更好的学习目标。

5.课堂互動

教学原本就是以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来开展的,老师如何把控教学安排,让学生能专注、有兴趣地学习也讲究一定方法。观摩、讲授、示范、对比均离不开双方互动,而互动中最重要的是营造轻松活泼而又严谨细致的教学氛围。轻松活泼的氛围可让学生消除乏味无趣感;精准简练的语言表达,可使学生清晰认识老师所传达的要求;准确到位的示范,可使学生学习规范的动作要领;丰富的对比方法,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观察思考、动脑动手能力的锻炼;针对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要求、指导方法上均有适度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所有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6.综合练习

配合音乐从基础训练组合、风格性训练组合,进行反复训练,强化练习组合中完成质量较差的动作、短句和情绪、表演的养成,最终达到白族单元的教学目的。

7.布置作业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加强课后练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把每天所学内容进一步消化,自我监督、自我学习,从而达到学习要求。

(二)教学过程

1.引导课

引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认识与了解,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整体课程有序开展起到良好的打基础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ppt图片带学生观看白族生活环境、民居建筑、民族服饰、节庆活动、饮食习惯、宗教信仰、民间舞蹈形式等内容。

2)引导介绍: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云南地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有勒墨、民家、那马三大支系,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族是个包容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与周边各民族的相互往来,创建了其灿烂的经济文化。白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汉文也一直为白族人民通用,在其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上都能感受到汉文化的融合。白族的民居建筑一般为“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因历史进程的演变,白族宗教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尊贵,除了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外,妇女也把扎染布作为传统的装饰品。

白族的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除此之外,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民俗节日还有朝鸡节(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耍海会(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葛根会(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及本主祭祀活动。

白族民间舞蹈一般分为传统节日表演的(霸王鞭、八角鼓、手巾舞)、农事劳动中表演的(田家乐又称“秧赛会”)和宗教祭祀表演的(巫舞、丧葬舞等)三大类,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霸王鞭舞蹈和八角鼓舞,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王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活动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娶嫁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充分体现出了白族人民乐观、豁达的精神气质。正是在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以颤膝、拧肩、摆手为基本动律的白族舞蹈,更加符合该民族内在精神表达,也更具时代审美及舞蹈风格。

2.组合学习

1)基础训练组合

①示范:教师配合音乐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白族舞蹈基本的体态、动律、手位脚位,并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该白族乐观、豁达、包容民族性格形成了其现有的舞蹈特点。

②单一动作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基本直立、前倾、旁倒、上仰、体态,要求肢体协调、体态准确,气息流畅;颤膝、前后拧肩摆手、上下摆动,要求身体松弛灵活,动律准确连贯;手型手位(自然手型、兰花指、捏手巾手型、握霸王鞭手型;底、中、高等手位)及脚位(正步、小八字、小八字点地、旁点地、前点地、之子步、后踏步、弓箭步等),要求手部、脚步各关节灵活协调,动作连贯到位。

③纠正单一动作:单一训练是整体组合完成质量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常说的“开份儿”的重要性,在单一训练中需要严格把握质量,结合对比法等,反复纠正错误,改善出现的问题。

④组合训练:在单一训练基础上,把动作连接,形成组合,讲解动作连接、节奏变化及情绪表演要求,并通过示范、反复练习、纠正,不断提高学生完成质量,并在过程中反复强调头眼、呼吸、节奏、表情的要求。

2)风格性训练组合

①示范:教师配合音乐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白族霸王鞭、手巾舞、草帽舞的动律动作特点、舞蹈风格,结合引导课内容使学生了解风格性舞蹈在民间的表演形式以及由历史进程演变、地域环境而形成的白族欢乐明快的舞蹈风格。

②短句动作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霸王鞭基本套路(庆洞8拍、23拍,海东16拍等),要求肢体灵活,手脚配合协调,节奏准确;结合基本动律及步法,配合手巾的运用,要求身体协调,动律动作连贯,呼吸流畅;结合引导课,在学生了解草帽舞的演变过程基础上,结合基本动律,掌握新形式下发展变化的草帽舞的风格特点,要求动律准确连贯,道具运用灵活,把对蝴蝶的表现把握到位。

③纠正短练习:在短句学习基础上,结合对比法等方法,反复纠正错误,改善出现的问题,确保动作动律及风格的准确。

④组合训练:在短句训练基础上,把动作连接,形成组合,讲解动作连接、节奏变化及情绪表演要求,并通过示范、反复练习、纠正,不断提高学生完成质量,并在过程中反复强调头眼、呼吸、节奏的要求,以及其舞蹈中欢快的情绪气氛。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堂课教学成效的总结,不可缺失,每堂课后教师都应该有小结,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表现优良及不足之处提出批假,也从中总结自身教学进度与授课情况。在白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如下:①基本体态训练中,学生对单一体态有较好掌握,但在组合连接中,会出现体态不到位情况需反复强调。其次,在动作变化中呼吸的贯穿运用也需强化指导。②基本动律组合中,学生对前后拧肩摆手动律把握有不协调、不到位,需要细致把肩与手臂的关系、发力部位讲解清楚,并能把动律与体态融合。③在霸王鞭组合中,学生手部关节的灵活度不够,使得霸王鞭的变化不够流畅。其次,道具的运用与整体动作的协调、美观不足,略显手忙脚乱。④手巾舞组合中 ,学生对道具的灵活运用及动作柔缓与力度的对比把握不够,完成中动作连接不够流畅,呼吸运用不够娴熟。⑤草帽舞组合中,基本体态动律的贯穿不到位,利用道具对蝴蝶飞舞、盘旋等优美姿态的模仿在感受力及表现力上还不够。

(四)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强化练习所学内容,从动作、呼吸、眼睛等各部位的要求做到认真思考,以集体和分组练习、相互指正等方法反复练习,达到标准。

作者:美兰卓玛

第3篇:大班音乐教案 节奏训练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音乐教案

节奏训练

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 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 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1、 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 幼儿:节奏歌

2、 教师:在节奏歌里你都听到那些打击乐器? 幼儿:铃鼓、碰铃、木鱼。。。。。。

3、 教师:真聪明,那么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4、 教师先介绍自己——

×

× ∣×

× 我

馨 请幼儿逐一介绍自己。 打破以往的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 教师:小朋友们的名字还有三个字的那用什么节奏呢? 幼儿争先恐后的练习,请幼儿模仿。

6、 教师出示节奏条:× × ×× × 请幼儿模仿打节奏 幼儿依次介绍自己。。。

7、 教师:“咱们一起说欢迎来做客,但是要求小乐师用好听的节奏说。” 幼儿自由练习。

8、 教师出示节奏: 设置疑问! × × × × × × × × 0 欢 迎 来 做 客 大 家 好 重点强调空拍

二、复习节奏 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1、 教师:“啊,今天还有好多小动物坐着火车来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都有谁?请你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带有小动物录音的磁带) 请幼儿模仿节奏。

2、教师:“你们都听到谁来了?”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青蛙、布谷鸟、乌鸦 教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师:那请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用手拍打节奏。 设置疑问激发幼儿思维。 幼儿练习。 教师出示节奏条。

(1)×××× ×— 呱呱 呱呱 呱

(2)× × × × 布 谷 布 谷

(3)× × × × 哇 哇 哇 哇 请幼儿拍打节奏,教师指导。

三、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打节奏喜欢用打击乐器,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本领用身体上面的打击乐器来拍打节奏,小乐师你都知道身体上有哪些打击乐器呢? 幼儿:拍手、拍腿、跺脚、拍肩、舌……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打击乐器真棒,还有舌响、唇响、捻指都可以用啊。” 幼儿练习。 教师:“我们把刚才的节奏就用咱们的身体打击乐器来拍打。 这一环节的设计打破原有的拍手、跺脚,利用其它器官如舌响、唇响。 请幼儿用舌响、拍肩、拍腿分别打(1)~(3)根据情况幼儿多练习几遍。

教师:咱们的音乐会真热闹,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

1.播放乐曲 欣赏乐曲:大灰狼 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幼儿:凶猛的狮子、大象、老虎、狼…… 教师请幼儿随意表演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 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提问:小朋友身上可以用身体上的打击乐器拍打节奏? 教师出示节奏条:与幼儿共同为节奏配肢体节奏

(1)× × × ×× ×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捻指 击掌 拍腿 捻指 交代幼儿×就是用捻指,××用拍腿× ×用击掌

(2) ×

× × × 要求:分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 教师示范。 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幼儿自由练习。 将两小节连起来共同完成。 × × × ×× ×

×

× × × 捻指 击掌 拍腿 捻指

拍头 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教师:“小乐师们真棒,又学到了新的本领,让我们共同听音乐演奏”。 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几次。 教师小结:“小乐师们成功地将今天新的任务完成非常棒,让我们共同做《节奏拍拍》去休息。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训练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形成了最后半规律性的节奏乐。 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活动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幻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与人脑意识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在这千千万万种节奏中,有的是有规律的,有的却没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节奏也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意义。 因此,我在编配节奏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课程的进行中,我还发现只要孩子将节奏弄懂,整个乐曲的节奏不要总是翻来覆去的练习(在没有配乐的前提下),虽然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但反复的次数多了反倒失去了更好的效果。

孩子们经过打节奏、利用立体节奏拍打后、在进行打击乐器分工训练、到最后的配合音乐;虽然在配乐的时候有些慢,但经过几次的练习后效果很好,比单拍节奏效果要好。 节奏不是单一的,以后还要加强练习,例如: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节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节奏等,为幼儿日后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 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文档仅供参考

第4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节奏训练》含反思

大班教案《节奏训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节奏练习发展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节奏训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小百科:节奏是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第5篇: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快慢节奏训练》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快慢节奏训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节奏的快慢,能感知两种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快慢节奏训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感知两种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能用动作表现节奏的快慢。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小兔、乌龟头饰若干,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引导幼儿说说并体验生活中走步与跑步的快慢不同。

3、欣赏《小兔子》《乌龟》两段音乐,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并学习动作;

(1)提问: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2)集体学习小兔子动作和乌龟动作;

(3)幼儿自由选择头饰,在音乐伴奏下,分别表演小兔子和乌龟。

4、幼儿分两组,播放音乐磁带,让幼儿自由创编其他动物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曲的快与慢。

5、肯定并表扬有创造性表演的幼儿,让全班幼儿一起表演。

6、复习歌曲《鞋子也会踏踏响》,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本文扩展阅读: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6篇:舞蹈队训练教案

舞蹈兴趣班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校舞蹈队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一方面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迎接“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给学生一个舞台锻炼的机会。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是分两个班,小班是

一、二年级学生,大班是

三、

四、五年级学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结合我们舞蹈队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出如下的训练计划:

三、训练步骤

1、经过选拔组建舞蹈小队,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4、舞蹈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呼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小班学习舞蹈《快乐的音乐课》

大班学习舞蹈《雏鹰展翅》

五、训练时间

舞蹈队小班:每周二下午二节课后。 舞蹈队大班:每周四下午三节课后。

六、训练地点:舞蹈教室

七、学生名单:

小班:蔡嘉恒、罗嘉慧、赵佩文、张怡茗、王柏雅、陈墨瑶、李想成真、柴懿、程鑫琪、杜若尘、彭博理想、朱嘉絮、王海菡、王阮芷、李紫涵、黄柳佳音、马筱童、王子涓、施如画、宋文清、康泽盈、刘佳欣、窦羿阳 共23人。

大班:赵静雯、闫畅、孔捷、郭奕彤、李雅涵、刘雨萌、张艺涵、张笑影、车怡加、王佳音、贾恩雅、刑紫瑄、张骞、贾孟夏、魏于晴、董凡征、黄奕佳、李沐琳、宋张陶然 共19人。

七、辅导教师:金倩茹

八、舞蹈《快乐的音乐课》设计:

角色1:15个“同学们”

角色2:8个“音符”

舞蹈《快乐的音乐课》表现的是很多喜欢唱歌的同学们在音乐课上练声、唱歌,有一个小女孩一张嘴唱跑调了,大家都笑她,可是她一点都不气馁,仍然继续认真的学习音准,在“音符”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越唱越准,越唱越好听,得到了大家的表扬和肯定!

队形设计:

九、舞蹈《雏鹰展翅》设计: 角色:一群刚刚长出羽毛的小鹰。

舞蹈是美丽的、自信的,同时也会疼痛,会受伤。舞蹈《雏鹰展翅》借助于表现一群刚刚长出羽毛的雏鹰不怕风雨、不怕困难,勇往之前的精神,展现了舞蹈队孩子们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地面搬后腿、地面卷腰、地面搬前腿、下大腰、下半腰、前桥、大跳、搬后腿、搬旁腿、横叉、竖叉、托举等。

队形设计:

第7篇: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教学对象:学员年龄均为15岁左右,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软开度的问题尚未解决。

教学内容:训练基本素质和技巧。 教学重点:开度与软度的练习,手位练习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训练方式:第一小节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压腿”,“踢腿”,使腿的软度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通过“下腰”使腰的柔韧性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压脚背”使脚背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小节芭蕾手位练习,通过教授芭蕾手位练习让学生的气质得以展现,是身体的延伸性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素质与基本功训练

1、压腿

师:压腿主要是训练腿的软度、柔韧性、和胯的开度,只有腿的软度好,动作才会轻盈,舞姿技巧才会丰富。而压腿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磨它,不断的去拉它,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前腿8个8拍,2个8拍耗腿;

(2)旁腿8个8拍,2个8拍耗腿;

(3)后腿8个8拍,2个8拍耗腿;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2、踢腿

(1)前腿一个8拍;

(2)旁腿一个8拍;

(3)后腿一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3、下腰

学生在把干前做准备,双手紧握把干,

下腰(1-4下腰,5-8起来)。

要求:腰顶住,双手夹紧,下腰时抬头。

4、压脚背

双手扶把,身体直立。

三、芭蕾手位练习

师:芭蕾手位的练习,可以拉伸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更有气质。无论大家未来从事的是哪一种行业,良好的气质,会让你看上去更加的自信与美丽。 音乐:《雪绒花》

1、 芭蕾手位的正确姿势,八个手位的正确位置。

2、 配乐练习。

要求:收腹挺胸抬头,面带微笑。

四、结束

短语: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开度与软度的训练,并学习了一段芭蕾手位组合练习。可能许多同学还感到有些难度,但我相信,只要你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来!师生再见:1-4小节师生面对面站好,5-8小节,上步、摊手,再见。

推荐阅读:http:///

第8篇: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教学对象:学员年龄均为(8―10),学习舞蹈的时间均为二年至三年以上。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软开度基本解决。基本掌握直立。

教学内容;这堂课分两节课。第一小节训练基本素质和技巧。第二小节训练中国舞的基本元素:“提” “沉” “含” “仰”。

教学重点:中国舞的基本元素:“提” “沉” “含” “仰”。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训练方式:第一小节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压腿”,“踢腿”,“搬腿”使腿的软度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通过“下腰”使腰的柔韧性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压脚背”使脚背得到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小节中国舞训练,这堂课主要向学员讲解中国舞的基本元素:“提” “沉” “含” “仰”。这四种元素分别要让学员了解掌握。逐一向学员讲解做“提”时,身上的感觉。做“沉”时,身上的感觉。做“含”时,身上的感觉。做“仰”时,身上的感觉。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⑴素质训练

1,压腿

音乐节奏:2/4(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压腿主要是训练腿的软度、柔韧性、和胯的开度,只有腿的软度好,动作才会轻盈,舞姿技巧才会丰富。而压腿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磨它,不断的去拉它,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⑴前腿8个8拍,

⑵旁腿8个8拍,

⑶后腿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2,踢腿

音乐节奏 2?M4(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⑴前腿一个8拍,

⑵旁腿一个8拍,

⑶后腿一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3,搬腿

音乐节奏:3/4(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⑴前腿一个8拍,(1-6搬腿,7―8点地收回)

⑵旁腿一个8拍,(1-6搬腿,7―8点地收回)

⑶后腿一个8拍。(1-6搬腿,7―8点地收回)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4,下腰

上一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三数学德育渗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