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科技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浅析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尤其在目前,资源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服务体系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对理论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但是,科技服务体系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科技服务总体实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未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质量尚需提高,服务能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基于科技部关于科技服务体系的界定,通过对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及归类,构建了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研究对于丰富科技服务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升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要素

1.1 科技部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科技服务体系的阐述大多是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或针对科技中介研究出发,较少研究科技服务体系。柳亚林(2003)、张卫东(2011)、张放陶等(2003)分别研究了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科技中介运营管理等;杨酥等(2004)、李金平等(2006)、左振等(2011)探讨了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及措施;王夏阳等则从行业协会方面提出建议。目前学术界或产业界尚未形成关于“科技服务体系”的权威、确切定义,其概念界定大都是在科技中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科技服务体系也因此被简单地认为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01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实行并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科技服务体系是运用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及其人员构成的新型服务体系”。本文根据这一界定,从科技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内容等方面出发,设计如下要素: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政府及相关部门、科技人员要素、资本要素、物力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技术要素、消费者。

1.2 要素分类和释义

基于上述要素设计,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筛选,通过客观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经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根据要素特点、内容及主要功能,将其归为3类:组织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

组织要素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科技服务体系最基本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要素决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功能、属性及特点。因此,区分和研究组织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组织成员、组织内的类群及其相互关系的调节和预测。组织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政府及相关部门。这4个子要素作为整个科技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利用所掌握的各种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将新的科学和技术资源有效地、创造性地转变为科研成果,进而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

资源要素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成果应用以及科技服务活动中,各相关要素的组合。从内容构成上看,资源要素可分为科技人员要素、资本要素、物力要素。

环境要素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技术环境等,软环境包括有利于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可以通过组织要素,特别是企业的行为、发展特征和经济效果反映出来。

2 科技服务体系的构成

在对科技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及归类的基础上,根据三大要素形成相应的三大要素体系,即组织要素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服务体系、环境要素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科技服务总体系。

2.1 组织要素服务体系

组织要素体系由组织要素构成,按照科技转化的路径可依次分为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四要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职责的不同,可将组织要素体系分为4个子体系:科技成果研发服务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企业间协同服务体系、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

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创造者,是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其主要职责是结合四川省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科技成果研发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技术扩散者,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技术创新实现商业价值,同时对企业供需双方的互动合作生产新技术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推进技术支持与推广、技术贸易及评估咨询工作的开展,该要素主要形成了科技推广转移服务体系。

企业作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各企业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利益竞争者,为更好地让企业发展,企业间应形成企业间协同服务体系,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实现双赢。

政府及相关部门,如科技厅(局)、专利局等机构也是组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科技服务体系中的特殊服务者,其主要职责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有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这部分组织为科技服务体系中其他性质的组织机构提供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基础性服务,同时引导其他组织机构行为,协调各子体系之间的关系。

2.2 资源要素服务体系

科技资源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成果应用以及科技服务活动中,各种要素的组合。从内容构成上看,通常认为科技资源由5大部分组成,即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组织资源及科技信息资源。本文认为,科技组织资源应被划归到组织要素体系、科技信息资源应划归到环境要素中。因此,结合科技服务体系资源要素主要构成,将其形成体系细分为3类: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投入服务体系、科技研发设备服务体系。

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对应资源要素中的科技人员要素,旨在为人才的引进、培养提供便利和支持,为科技进步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使优秀的人才能够找到适合的岗位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主要对应资源要素资本要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应积极开拓科技创新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努力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科技研发设备服务体系主要对应资源要素中的物力要素,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实验仪器、设备的购买、管理、升级维护、配件供应、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与科研设施有关的一系列服务,它是由若干相关设备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设备使用者共同构成的集合体。

2.3 环境要素服务体系

组织所处的环境一般包括内外两个方面。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与内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等各种交换关系。该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外部环境,即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微观环境,是指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环境,如地方政府、体系以外的其他企业、竞争者等。由于本文将其微观环境的各要素归结为组织要素,将基础设施要素纳入资源要素,故此处不再讨论。科技服务体系的环境要素服务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市场发展服务体系、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明确科技服务体系相关机构的法律地位,对其合同关系及法律责任等进行分析;二是制定与完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信货、风险投资等相关政策制度及地方法规条例;三是对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信誉评估等地方性法规条例进行完善与管理,共同规范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包括市场组成、市场需求、信用程度、竞争激烈程度。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包括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创业环境等。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旨在为信息共享搭建平台。

综上,组织要素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服务体系、环境要素服务体系这三大要素体系共同构成科技服务体系的系统层次模型。

3 科技服务体系的能力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的目的是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其服务对象是创新活动,尤其是企业创新活动。其服务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等方面。

3.1 创新能力

科技服务体系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科技创新服务,其系统本身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失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体系必然瘫痪。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传播、人员往来的加速,促使科技服务机构在具有全球视角的同时,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推出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服务,才能生存和发展。

3.2 协同服务合作能力

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由若干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要素和子系统构成,体系构建过程中,联合与协同是创新主体间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机互补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将各类主体有机整合起来,打破行政限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的作用,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同时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有序合理流动,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例如通过建立高校、企业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引导高校主动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参与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

3.3 成果转化及推广能力

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信息链条出现断层,导致高校及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大量闲置,转化率极低,进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模式构建中,必须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育,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技术中介、资产评估和科技咨询等服务组织,壮大技术中介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中科学、高效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运行机制。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龙头企业等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推广体系。

3.4 专业化服务能力

科技服务体系是运用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融资渠道等专业化服务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平台、网络与全球市场、政府构成的新型服务体系。从概念角度出发,只有构成该体系的各主体提高各自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才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

3.5 资源要素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科技服务体系内部彼此相关却又彼此分离的各组成要素以及各自的职能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该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大数据这一技术支撑工具,全面打造新型服务体系大平台,通过对包含在知识链上的从创造者到使用转化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相关服务,共同营造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创新、实现多赢的局面,推动科技服务产业的升级发展。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科技服务体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将其要素具体归为以下3类,即组织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次针对每类构成要素,构建相应的要素服务体系,进而形成整个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同时,简要探讨了科技服务体系需具备的多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资源要素整合能力,这将有利于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健康运行,对其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自《软科学》2014年第5期,原标题《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分析》)

作者:揭筱纹 李镜 邱璐 秦颖

第2篇:云计算环境下面向用户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浅析

作者简介:肖晶(1983-),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网络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云计算为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本文分析了云计算的特点,以及云计算对信息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混合云的方式来整合分散在各个机构中的科技信息资源,实现主要核心资源的分布式存放和集中式管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和服务的理念,借助云计算的强大和弹性的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将资源接口化和服务化,最后提出了一个云计算环境下的科技信息公共云服务平台框架及混合云的协作服务模型。本文旨在探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会发生哪些变化,并为公共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云计算;混合云;资源整合;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3.015

Analysis on User-oriented Service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e Cloud ComputingXiao JingLyu ShijiongZhang Xiaod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e cloud computing brought a new service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and the impact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 mode by cloud computing,how to integr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cattered in various institutions by mixing cloud way.Then put forward a user oriented concept about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turn the resources to interfaces and services,with the help of powerful and elastic computation ability and storage capacity,finally put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 a collaborative service model of hybrid cloud i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mode i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and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Keywords〕cloud computing;hybrid cloud;resource integration;information services

如今,各行业都非常重视对资源的整合,希望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从而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云计算正是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速膨胀中孕育出来的产物,云计算解决了底层资源的整合和服务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云”成了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在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也亟须采用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来引导信息资源的整合。

1云计算的概念和特征

云计算,其本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和方式,它利用虚拟化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分散资源间的整合和互操作,在任意时间和地点,以被请求的任意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按需分配且成本低廉的服务,包括软件、平台和基础设施等各层次的服务[1-3]。

一个典型的云架构分为3个基本层次: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平台层(Platform)和应用层(Application)。其中,每一层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分别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交付给用户的是基本的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层向用户提供了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平台即服务交付给用户的是丰富的“云中间件”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应用容器、数据库和消息处理等。软件即服务交付给用户的是定制化的软件,即软件提供方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软件或应用通过租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该软件通过网络交付给用户,用户不需要在本地安装。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4]:

(1)以用户为中心。云计算可以将各种资源像水、电等公共设施一样方便快捷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用户不用关心其来源和原理,只需登录系统,即可直接使用。

(2)高可扩展性。云中的各种资源可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弹性改变,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计算能力。

(3)高可靠性。通过数据多副本容错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用户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能够享受到最安全的服务。

(4)成本低廉。云计算使用户能够更专注于本身的业务,而无须花费成本和精力投入到各种软硬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用户只需一台终端接入云中,即可按需取用,并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2云计算对信息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就是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信息,它包含了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以及服务等过程[5]。传统的资源整合方式如基于OPAC[6]的电子资源整合,能够对电子资源的书目数据进行整合。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整合,通过构建一个大的元数据仓储,建立一个集中式的元数据索引体系,来达到资源的整合的目的。基于SFX服务的文献资源整合,通过OpenUrl[7]来提供一种实现异构资源之间无缝互连的方法。传统的集中式元整合模式在各机构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如NSTL、CALIS等,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整合平台。但是,在云计算的环境中,传统的集中式元整合模式,已经很难继续满足需要,大量科技资源分散于各机构的独立平台中,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很难也没必要再采用集中式的资源整合模式来整合各机构的科技资源,因此,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强大、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统一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和机构私有云结合的混合云的方式,来对现有机构的各类资源和服务实现整合,从而实现基于核心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之上的集中式管理和服务。图1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模式

图1描述了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这是一种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模式,各生产中心建立自己的私有云,通过云服务平台接口,在公共云服务平台上整合各自的资源,从而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共云服务平台,生产中心的私有云只需对云服务平台负责,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接口,在云服务平台中提供并维护各自的服务,终端用户不再与生产中心直接交互,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云服务平台中请求相应的服务即可。通过云计算对信息资源整合后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影响:

(1)服务的位置无关性。在云计算环境下提供的服务,能保证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云中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用户不需关心具体的细节,只需要一个终端,如笔记本或者平板电脑,即可通过互联网随时按需购买并获取服务。

(2)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除了简单的文献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大规模计算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知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

(3)深入的个性化服务。按需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用户的关注点,从而提供用户感兴趣的服务,允许用户个性化地创建或者设置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3云计算环境下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及服务理念

云计算的核心是一种整合统筹、按需分配资源的方式,云计算技术推广的最原始的动力就是对各种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达到资源的集约型利用的目的,这样能够大大减低对软硬件资源的投入成本。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和云计算理念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架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云计算技术及云服务理念对科技信息服务的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云计算技术不单仅仅是在技术上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其对以资源生产,资源整合,信息服务等环节为核心的整条信息服务产业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改变过去单纯地以资源为核心的管理及服务理念。过去在系统建设中,因为服务模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存储,管理以及应用资源,目标是实现传统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而在云计算时代,用户和资源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资源的概念被扩展了,不再仅仅局限于各种文献资源,从某种角度说用户本身也即是资源,用户及用户的属性和行为都构成了资源的一部分,用户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是部分资源的创造者,也就是说,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被逐渐模糊化了。所以,在云计算环境中,不仅要考虑到信息资源的管理、挖掘和利用,还应该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系统的资源整合及功能建设都应该加入面向用户的价值观元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应以尽可能地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为目标,在云计算环境中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以往信息机构单独建立数据中心进行资源整合的一个最大的理念上的区别就是:以往单独建立数据中心追求的是“大而全”,希望能最大化的占有信息资源,这样往往只能形成数据模块的简单叠加。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一切都是服务,所以资源整合应以提供服务为目标,所提供的服务应能以一种快捷的,有保障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

(2)让用户主动参与到部分资源的生产,构建和整合中来,发挥长尾的价值。信息服务机构不单单只是担任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应该利用云计算及云服务平台的力量,来提供一种资源生产、整合和利用的机制和模式,让用户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构建的过程中,信息服务机构除了承担资源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外,还要承担起这种机制和模式的维护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3)利用好用户与平台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行为和互动数据。云计算时代,得益于云计算的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在底层的技术支撑,用户不再仅是数据和服务的被动接收者,也是数据和服务的主动请求者,用户在请求服务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中,会产生大量信息,所以,对于科技资源的深度利用也可以将传统的对内的基于分析处理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统计挖掘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4)资源整合的对象需要多元化。随着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科技文献类的服务,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多元化的更高要求。通过云计算技术,需要实现多元化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包括数字图书馆,科学实验数据库,科研设备等。

4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整合和服务框架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在云计算时代,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云化”,也即“服务化”,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即图1中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图2是笔者构建的一个该平台的总体框架。

该服务平台涵盖了云计算的3个层次的服务体系:即IaaS层、PaaS层和SaaS层,底层为上层提供服务支撑,IaaS层的服务对象是PaaS层的各种平台和部分SaaS层的服务,PaaS层可为SaaS层、各机构的私有云和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1)IaaS是最底层的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是定制的基础设施平台,通过虚拟化软件将各种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科研设备资源虚拟化为资源池,从而向用户按需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而用户不需要关注这些硬件设施的运行状态,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运维和监控都由平台来统一负责。IaaS层的搭建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和其他同类云计算服务平台大同小异。

(2)PaaS在云计算的服务体系中,目前是属于应用最少的一个层次,但是在将来,PaaS一定会是云计算潮流中的下一个制高点,同时,通过混合云的方式整合和利用目前分散在各机构中的科技信息资源,也必须要求在公共云服务平台中构建一个合理的PaaS层。在图2所示的平台框架中,PaaS主要是为平台内部用户和外部终端用户提供可利用的服务平台,包括:集成开发平台、数据存储平台、各种服务接口集以及其他一些中间件平台。集成开发平台面向平台内部的开发人员提供服务,为开发人员提供按需图2科技信息公共云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分配的集成化的开发环境,从而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的重复性工作量。数据存储平台面向平台内部的管理、开发和维护人员提供服务,提供一套完善的数据校验、存储、备份和调用的流程。服务接口集主要面向SaaS层、机构私有云和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将平台内部的资源服务化为可编程接口,从而支撑上层的整个服务体系。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接口集可以分为3类:面向SaaS层的服务接口集、面向终端用户的服务接口集、和面向机构私有云的服务接口集。前两类接口集主要是对平台内部的软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封装,并向上提供服务支撑,SaaS层和终端用户都可以有条件地利用这些接口集来形成服务。面向机构私有云的服务接口集根据所需提供的服务,定义一系列的接口规范协议,包括所需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种类,结构等,而具体资源则由机构私有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用公共云服务平台接口集的方式来提供。在PaaS中,数据存储平台和部分服务接口集在合适的条件下都可以对平台外部开放,随着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甚至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开发环境,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和服务平台,这样,就能够利用大量终端用户的力量,来推动和促进SaaS层的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3)SaaS层是云计算最终的效用体现,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SaaS层提供的服务并不局限于图中所描述的各种服务,而是可扩展的,比如LBS类的服务,增值信息服务等。SaaS层是云计算服务化地具体体现,云计算平台是否发挥了最大的服务效果,关键就在于SaaS层的服务体系构建。

5混合云的协作服务模型

在混合云中,公共云服务平台与机构的私有云之间需要能够较好地进行交互协作,下面介绍一下本框架下的混合云协作服务模型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云服务代理模块(cloud service proxy),身份验证模块(UAM),云服务注册模块(CSR),云服务策略分解模块(CSD):

(1)cloud service proxy:云服务代理模块主要负责接收用户发送的各种请求,并将这些请求发送到UAM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这些请求转发到CSD模块。

(2)UAM:用来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些用户既包括终端用户,也包括其他私有云,用户的请求在这里被验证,并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云中资源情况对其进行授权。

(3)CSR:负责存储公共云和外部私有云的接口服务协议,所有云中提供的接口服务,都需要在CSR模块中进行注册。CSR主要是为了协助CSD模块进行服务请求的分解。

(4)CSD:用户的原始请求会被发送到这里,CSD会根据云中的各种策略和CSR中的接口服务信息,来将原始请求分解成很多元请求,并将这些元请求分到相应的外部私有云或者公共云中进行处理。

图3是这些模块交互的时序图。

6结语

目前云计算在基础设施的虚拟化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方式以及基于其上的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云计算推崇面向用户的以服务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在云计算环图3混合云协作服务过程

境下,信息服务机构的角色不再只是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和管理者,而更多的应该是服务的提供者,这就为各机构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采用面向用户的核心理念,通过各种手段整合资源,并将所有服务集成为一个体系嵌入到整个信息服务产业链中,从而使自己成为整条产业链中的一环。

参考文献

[1]Armbrust M,Fox A,Griffith R,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2]Truong H L,Dustdar S.Cloud computing for small research groups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J].Computing,2011,91(1):75-91.

[3]Mell P,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6):50.

[4]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54-61.

[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K7r2CAkJPjBOagJnn0fFV7Zy37-tlmAQZn48O4PAcRQUqQ0hYd2fhgsb7-vupH[EB].

[7]Herbert Van de,Oren Beit-Arie.Open Linking in the Scholarly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sing the OpenURL Framework[J].D-Lib Magazine,2001,7(1):59-75.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作者:肖晶 吕世炅 张晓丹

第3篇: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评析和模式建议

[摘要]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以高端产业技术、区域产业专题、科技创新团队为重点,突出项目、技术的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快速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相关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建立的涉及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具体模式,主要包含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层面所涉及的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模式以及团队式、高效益的服务模式;政府层面所涉及的创新管理模式、协同合作模式、技术创新联盟模式、人才激励模式、利益共享模式、市场评价模式和人才流动模式等。

[关键词]科技人员 服务企业 模式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提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水平,通过科技人员运用先进技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流向企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的大局,积极探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新方式、新途径,对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评析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提供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手段,通过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使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取得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省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通过与国家政策的有效衔接,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1 从政府层面评析

针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实际,从国家到各省市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意见和方案,可是在意见和方案的落实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从我省实际看来,行动方案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但是实际上,该行动方案由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6家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并要求协同分工,甚至有些任务还涉及多个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协调领导小组是福建省科技联席会议,日常办公室设科技厅,但科技联席会议牵涉部门多、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不容易,两年来关于深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还没有专门召开过科技联席会议,科技厅日常办公室组织全省方案的实施和日常工作的开展,但对各厅局和相关单位的阶段任务检查和落实难度大,这种状况下极不利于方案的实施和落实。

1.2 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评析

其一,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积极参与了行动方案,但是每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条件不同,派出的科技人员水平和素质,以及针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机制都不尽相同,这样会造成科技人员之间在工作量、待遇等方面相互攀比,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提高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其二,由于科技成果的产权和利益等问题,以及科技人员所作的贡献较难评估等问题,造成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其三,参与行动方案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地,省内其他区域参与的院所数量有限,且积极性不佳。

1.3 从企业层面评析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侧重于通过项目、技术、资本与人才成功对接经验和平台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实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百千万”行动目标。但是,从客观上看,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企业在该行动中受益,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行动中并未惠及。由于企业研发条件、管理方式以及创新管理水平等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较大差别,科技人员从原单位到企业从事研发和服务工作需要一段过渡期,以便适应新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会影响科技人员成果的产出,不利于科技人员在新环境中从事技术创新活动。

1.4 从科技人员自身评析

首先是部分科技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政策理解不透彻,认为自身到企业服务是给予企业提供便利,需要企业提供回报;其次是科技人员在服务企业期限内,没有用好政策,服务企业的成效不明显,没有满足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造成企业技术进步不明显,甚至是滞后的后果。

2提升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水平的模式建议

福建省正在努力打造“科技强省”,着力实施创新型省份发展战略,为我省科技服务于企业、科技服务于经济、科技服务于社会的长期目标而谋篇布局。这预示着我省的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在涉及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各领域中,服务企业创新团队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知名高校及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参与人员更是包括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教授、研究员等强大的技术力量。

可以看出,提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具体做法和现实成效,积极探索相关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建立的涉及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相关机制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1 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层面的模式建议

高校、科研单位是我省服务企业科技人员的主要派出单位,也是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福建省高校、科研院所在落实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0年底,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已组织科技人员10000多人次参加全省各地市组织的科技成果推介会或专场工作会议450多场,向企业推介科技成果4000多项次,与企业对接2300多项,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项目书1000多份;累计派出8500多名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服务。针对我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现状,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采取专业化、针对性和团队式、高效益的的服务模式。

2.1.1 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模式

①在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员重点是根据企业科技需求凝练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力量集成攻关,合作进行各项重点、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校企、院企合作机制模式,为建立校企、院企合作联盟奠定基础。②对于需迫切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应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研发机构,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帮助企业培养研发人员,开发和申请专利,创造和培育自主品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进行产业化,尽量将产品价值链由原先仅局限在制造阶段向品牌、研发和销售、服务等方面延伸。③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对于量大而面广的中小型企业,为企业提供产品小样、规划工艺路线、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企业整体科技水平。

2.1.2 团队式、高效益的服务模式

①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中,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主题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开展全面调查,摸清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相关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基本情况,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部署、分阶段的专业团队服务模式。②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不同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统一部署科技资源,组成服务团队,形成合力,多方联动,促使项目、技术与人才向企业辐射和转移。③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研发,解决企业生产和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充分利用派出单位的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资源,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充分分析企业的技术需求,研究产业重大共性技术问题,整合产业和科技优势资源,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我省新成立的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2.2 政府层面的模式建议

2.2.1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成熟的创新管理机制,切实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力度和深度。成熟的创新管理机制是立足之本,没有制度性的支持和维护,很难保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常态化和有效化。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合理、有效、成熟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但可以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这样一件好事从一个散乱、无序的状态下调整到整饬有力、配置有序的状态中来。为此,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综合管理办公室,培训专人专门团队来管理这一领域的相关事务。

2.2.2 协同合作模式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国内协同合作机制,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合作力量,有效打破我省区域性、行政性条块分割的桎梏,在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建立全省乃至全国性的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对人员、资金、设备及其他稀缺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将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优化利用稀缺资源,从而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实质性的有效合作。建立海外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机制,吸收外部力量强势合作。巧妙、高效地学习和利用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及成熟做法,不但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无谓消耗,更能够提高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动能和速度。

2.2.3 人才激励模式

设立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并将其常态化。长期以来,我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科研、教育及科技人员的从业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很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科研成果、职称评定、晋升考评、薪级待遇等多重重压,另一方面还有来自住房、医疗、社保、家庭、社会等种种束缚。这使得大多数科技人员无法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从事科研工作,这些压力不但耗损了科技工作者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还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健康透支状态,自然势必影响其在研究领域的探索。设立常态性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机会激励、提供职业生涯激励、情感激励和改善环境激励等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真正重视并切实有效地解决科研、教育及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生存及外界压力,不但能够奖勤罚懒,鼓励优秀勤奋的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更能够一定程度上补偿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其打造一个相对纯粹、低功利化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更加全身心地努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成效。

2.2.4 利益共享模式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利益共享机制。人的社会属性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是经济人。按照经济学原理,人的所作所为应该秉承“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其所做的一切事情应该是围绕着其自身的最大化收益来进行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要求人们单方面奉献和付出,却无法享受劳动成果,这既不符合人性,更不符合经济学法则。而“收益均沾、利益共享”原则相对而言则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有裨益。对于我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这一点上,应该确立进入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相关科技人员与其服务成果相对应的利益共享机制。也就是说,要使得这些科技人员在付出辛劳的工作之后,也能够享受到其工作成果带来的收益。这不但是成就感的体现,对于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水平都有良性互动关系。现在很多企业对于科技人才实施了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来挽留和激励后者,其实就是“收益均沾、利益共享”原则的体现。

2.2.5 市场评价模式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评价机制,从项目源头到结尾全面评估有关指标。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劣性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机构的评估和检测,否则有可能令科技工作者们犯 “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错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评价机制,确定相关考量指标体系,从项目源头开始,对项目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测。这样,既可以减少科技工作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方向性错误,又可以将有误项目及时甄别和筛查出来,避免后续资金和人力更大程度上的盲目投入,真正做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产生效益最大化。

2.2.6 人才流动模式

建立科技人员正常流动机制,打破行政、社会、经济等体制方面的束缚,确保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科技工作者是一种极为稀缺的智力资源。举例而言,一个博士最终拿到博士学位,意味着他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至少寒窗苦读达到了22年之久。一个人的一生,耗费了最为年轻健康的22年来进行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沉淀,这不但需要个人巨大的精力、财力及智力投资,也消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共资源。犹如知识的金字塔结构,从这个角度而言,最大化有效利用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技能,不但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和回报,更是优化配置和利用这种高度稀缺的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科技人员正常流动机制,打破地域、行政、经济、社会等各种体制的束缚,打造一条便捷、通畅的人才流动通道,将极大程度上确保优质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还可以考虑建立福建省乃至全国性的专家人才数据库(条件成熟时可以引入海外专家的资料数据)和行业大型工作站,设置专人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超越普通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宏观、大局的视角出发,在全省、全国范围内统筹调度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唐五湘,黄伟. 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2] 西格法德•哈里森. 日本的技术与创新管理——从寻找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宜霞. 从科技人员特点出发调动积极性[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254.

[4] 吴寿仁.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指导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0.

[5] 付小灵. 科技服务企业的成本控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5):89-90.

[6] 张华胜,彭春燕, 成微. 美国政府科技政策及其对经济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2009,(3): 7-15.

作者:罗雪英 陈华 游建胜

第4篇:35、如何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章规定了政府在实施清洁生产中的责任,其中,重要职责之一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企业采用清洁技术。首先,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推广的政策,从宏观上对企业加以引导。如制定有利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的政策;支持、保护和规范技术市场,促使技术市场健康发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障技术产权的所有者应得的经济实惠,使投入的技术开发资金能得到回报;制订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资金的政策,使企业的技术开发力量逐步发展、壮大,逐步扭转国家出钱搞科研,研究成果脱离企业的局面;制定有利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政策等。其次,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体系,向企业提供方便的服务。对已建立的清洁生产网站继续充实、更新。此外,政府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开发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收集、整理、评定,并分期分批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发布了两批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涉及9个行业,100多项技术。

行业协会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方面也可发挥很大作用,协会人员熟悉本行业的工艺技术,了解行业技术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协会可组织本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企业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达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目的。

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新建项目,采用最先进的成套技术及配套设备。如燕山石化和宝钢的建设,就是引进国外的较先进的成套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技术引进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相当重要,但引进后的自我开发、消化吸收和创新,则是赶上并超过技术先进国家的根本所在。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同时要避免重复引进;二是在改建扩建项目中,局部地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更换部分设备,采用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优化操作参数,提高产品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到目前为止,我国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审核的所有企业都是局部的技术改造,在清洁生产审核中提出的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也都是如此。

第5篇:推广应用党建工作成果的实践和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为此,中共东风汽车公司十堰管理部党委坚持把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和创新工作形式的“四创新”活动作为重点,将有创新、立意高、可操作性强的党建工作成果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增强了基层党委的工作活力,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贡献度。

一、党建工作经验成果推广应用的意义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是党建工作服务于企业中心的必然要求。开展党建工作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不会成为空泛的理论,才能尽其所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就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改进党建工作质量和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为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开展搭建平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对于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至少具有三大功能。

第一,为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铺路搭桥的功能。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需要有一个“推力”,“推”的过程就是铺路搭桥。十堰管理部党委着眼于对基层党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系统把握,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对已经形成的党建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运用和深入推广。几年来,下属16个基层党委除认真推广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实现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外,还先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其中一些新方法已经固化与制纳入整体党建工作运行体系。

第二,激发整体党建工作活力的驱动功能。推广应用在十堰管理部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工作成果,在坚持普遍原则、落实精神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各类基层党组织的个性与特点,更加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和鼓励他们提出和实施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的党建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工作指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生机与活力。

第三,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效率的协调功能。基层党建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即把有效的资源集聚起来,力求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又相对较少,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进行自主创新,难度大、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借鉴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引导基层党组织立足既有工作基础,集聚优势资源,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工作水平,又可以利用优质党建资源的辐射和放大效应,较快地形成特色亮点,取得典型经验,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推广应用党建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十堰管理部党委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和培育,扩大了党建工作优秀成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实施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后,基层单位实现了党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提升了十堰管理部党建基础工作水平;大力推广并开展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后,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对生产经营的贡献度非常明显。水厂在基层党支部推广应用“5W2H1E工作法”,12个党支部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用新方法开展工作,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供水量和售水量持续下滑的不利条件下,保障了生产经营质量的平稳提升。热电厂大力推广应用ISO9000管理方法,不仅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成效,解决了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部分突出问题,也为形成有特色、有效果的党建工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建工作经验成果推广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十堰管理部党建成果的推广应用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磨合和不断完善,并分两个层面开展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一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借鉴吸收、归纳梳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发现基层党委较为成熟的工作做法,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和推广,充分利用成果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改进改善。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成果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有效提高了十堰管理部党建工作整体的水平,促进了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确保了十堰基地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1、推广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实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

十堰管理部坚持紧紧抓住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点,坚持“以赛促管、以赛促效、以赛促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创新、管理改善为主要途径,推动了党建创新活动和管理活动持续发展。从2007年起,在十堰管理部全面开展的“金鼎工程”竞赛涵盖了目标、加强班子建设、推进精益管理、关键环节监控、党群组织作用、维护稳定、审计监督、信息沟通与督办执行等八个方面的竞赛考评内容。

通过建立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金字塔”式评价网络体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这种“金字塔”结构的目标文化体系中,员工既是目标的实现者,又是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员工的参与更能实现分工的合理性。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使目标体系人格化,从而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

为了增强“金鼎工程”竞赛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每年都要对竞赛的主题进行调整。在经过试点—推广—完善—调整—固化等过程后,建立起长效机制,推进思想工作的融合力、规范化和效益化,其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有效推动了具有十堰管理部实践特点的“强东风”党建创新,而且促进了“提升管理、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从2007年到2009年,十堰管理部以“金鼎工程”竞赛为载体,围绕破解发展难题的“管理”、“服务”、“成本”三个关键词,分别开展了“管理年”、“优质服务年”、“成本管控年”等“主题年”活动,为“金鼎工程”竞赛注入活力,使之对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推广应用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实现了党建工作规范化

各项党群工作是靠基础台账来真实记载和反映。长期以来,十堰管理部各基层单位党群基础台账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建账水平参差不一,个别单位党群台账还存在资料收集不够齐全、台账记载不够全面、台账装订分类不够规范统一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党群工作质量的提高。

2006年,十堰管理部在进行党建工作调研中,发现铁路处党建基础工作非常扎实,追溯其根源,缘于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2007年,十堰管理部以“党群基础建设年”为主线,根据东风公司党委工作条例、强东风党建工程以及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的要求,在收集大量资料及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新的流程优化系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十堰管理部范围内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基础台账管理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通过完善基础台账,详细、真实地记录各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流程优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统一规范,内容格式标准化;简练实用,主要工作不遗漏;一次建立,日常巩固完善。要求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内容,分类建账;统一编码,规范标识;统一目录,层级管理。内容分为党群工作制度汇编、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工会工作、团委工作、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8大类123项。同时可根据本单位党群系统的具体情况增设类别,形成单位特色。通过十堰管理部半年一次的服务、各单位每季度的自查、兄弟单位不定期的交流抽查、PDCA循环闭环控制法等方式,及时跟进落实,总结提高,促进了各单位党群基础工作优化。

实践证明,这项以“统一台账、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优化党建基础流程工作,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了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十堰管理部党群系统的这项工作带来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热电厂、神宇公司、铁路处等单位非党群系统纷纷采纳这一方法,全面优化各项基础工作,提高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3、推广统一的文化理念,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十堰管理部所属各单位业务各异,文化背景不同,面临着稳定和谐、优质服务、沟通协调等诸多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所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不同,文化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文化理念来引领,并用统一的文化建设标准来规范文化行为,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十堰管理部于2007年成立企业文化提升活动推进小组,在两级单位中广泛开展企业文化提升活动。2008年,提炼出十堰管理部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以“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在内的核心理念和十大工作理念,并发布《企业文化工作手册》,用来规范和指导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十堰管理部企业文化建设自此进入整体提高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水厂、电厂、电力处、房地产公司、工业工程公司、通信公司、总医院、茅箭医院、车城宾馆、党校、汽车工业学校等11家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发布了企业文化手册。十堰管理部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已成为职工思想意识的主导,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作风深入人心,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水务文化”、“地产文化”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知。

三、基层党委层面党建成果推广工作实例

在十堰管理部的带动下,基层各单位举一反三,也纷纷将工作中的成果进行提炼、梳理和总结,并积极推广应用,推动十堰管理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1、水厂推广运用“5W2H1E工作法”,持续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质量

2007年,水厂党委引进、运用“5W2H1E工作法”,设计和开展党建活动,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有效激发了党建工作新活力。近两年来,通过在基层党支部进行成果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

2009年3-6月份,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支部针对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水厂发展的突出问题,熟练运用新工作方法,确定整改项目,制定并实施了整改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水厂健康稳定发展。

下表是水厂销售部党支部运用“5W2H1E工作法”,对水厂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的16项整改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制定的详细整改推进方案,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2、电力处推广运用“目标管理法”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

在企业内部,中层干部不仅是决策执行、战略部署的关键人物,更是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中坚力量。电力处将提升中层干部整体素质作为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举措,运用“目标管理法”持续开展作风整顿,有效激励中层干部成为促进党建工作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标管理法”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对总体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清晰明确的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为清晰反映“目标管理法”的工作流程,现将电力处开展作风整顿工作的情况制作成以下流程图:

3、热电厂借鉴ISO9000模式,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ISO9000标准是国际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热电厂把ISO9000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中,使党建工作内容标准化,操作程序化,考核制度化,改进经常化,对党建工作实行“过程控制”,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在强化基层党支部工作、创新管理理念和提高管理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形成体系。颁布了《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手册》、《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程序文件》和《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业指导文件》,下发到厂属十个党支部,不仅为党建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也为构建永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持续培训。通过举办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贯标学习培训班和贯标情况内审,深入到各支部指导服务,使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认识、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截止2009年8月,先后共组织了6次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专项的ISO9000党建质量体系贯标学习,内容涵盖了党建质量方针、目标和重点工作流程,各党支部及各党小组组织ISO9000党建质量体系贯标学习不少于50次,并在学习交流中及时反馈在运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三是严格考评。为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热电厂制定了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如《党支部工作检查考评办法》、《“党员一面旗”评选奖励办法》、《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实施办法》等,每季度都对支部工作、质量贯标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考评,从而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系运行两年来,共开展两次内审,结果表明,热电厂党建质量体系符合ISO9000文件要求。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ISO9000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成果,全方位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纠偏,热电厂党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6月,热电厂党委被湖北省国资委授予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底,热电厂汽机车间党支部荣获东风汽车公司“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成果获十堰管理部2008“优质服务年”成果优秀奖,《借鉴ISO9000模式,把握过程控制,推进国有企业“三级公开”工作》在湖北省工会系统进行了经验交流等等。

四、几点体会

十堰管理部党委在进行党建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中,着眼于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创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障碍因子,如成果推广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下属基层党委之间的横向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果应用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对此,有以下几点工作收获及体会:

1、实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责任制,是激发基层党委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十堰管理部政研会通过成立两个片会和课题组等形式,集中精干力量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每年两个片会都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组织不少于2次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重点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每年10月下旬,十堰管理部党建研究会汇总两个片区的优秀论文,从中选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章,在年会上交流,并编辑成册,进行推广。这种极具竞争性的工作方法,有效调动了两个片会的工作热情。

2、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巩固提升。党建成果的转化也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逐步完成。完善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自我完善,解决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新发展,还能够提升经验成果的质量。实践证明,理论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才能不断升华,才能使创新后的成果迸发出活力。

3、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有序推进。一方面,要围绕党建工作重点课题进行创新,既要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不断总结经验;既要注重实践过程,又要抓好创新成果的理论提升,更好地指导实践,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把各类创新成果的推广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制定详细推广计划,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成果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力度,确保成果推广落实到位。

4、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培植典型、引领示范。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是推动党建成果有效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策略,既要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普遍推广的要求,又要选择一定有基础、有条件的党组织,培植推广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示范单位在成果应用后取得的良好收效,带动基层党组织主动积极参与实践,形成更多的优秀成果,有效控制和全面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

5、党建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搭建平台、借助形式多样的载体。在党建成果推广应用中,建立一个互动的、便于沟通的工作平台至关重要。成果推广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灵活的载体,如传统的竞赛评比、座谈交流,现代的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手段,在促进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变“虚功”为“实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释放出积极能量,带动全局工作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第6篇:网站建设网站建设和推广代理合同的应用

网站建设和推广代理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双方就合作开展Internet企业网站建设和推广应用,共同组织发动企业、组织和个人上因特网建网站事宜进行友好协商,乙方同意甲方代理乙方的企业建站,中国企业___________网企业登录、中国企业______________企业信息发布及相关业务,双方达成并同意遵照以下条款:

一、甲方权利义务

1.作为乙方的代理商,向直接客户提供企业建站,中国企业______________网企业信息登录、企业信息发布服务,并在代理业务中保证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建立和保持乙方的良好声誉。如因甲方原因造成客户损失的,应由甲方自行承担责任;如因此造成乙方损失的,甲方保证做相应赔偿。

2.甲方确保自己及客户的网站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如因此造成乙方损失的,应由甲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3.作为乙方的代理商,甲方应遵循乙方提供的业务相关内容及价格体系;服从乙方的管理和关于代理商的有关规定;统一佩带乙方提供的员工胸牌;使用乙方提供的统一发票。且不得私自变动服务项目及服务项目相应价格。

4.甲方应确保向乙方提供的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因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产生的刑事和民事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由甲方承担。如因此造成乙方经济和名誉损失的,应由甲方做相应赔偿。

二、乙方权利义务

1.为甲方及时提供企业建站、中国企业______________网企业信息登录、企业信息发布服务,并在服务期内提供技术支持。

2.乙方应定期持续完善代理服务系统,以更方便和支持甲方开展代理业务。

3.如发现甲方不能完全遵守本合同内容,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终止其代理权。

4.乙方负责将甲方提供的客户信息内容在因特网(协议期限内)发布。

5.乙方有权变动服务内容和价格体系,非特殊情况乙方均会通知甲方。

6.如因乙方未能按协议期限内完成造成甲方不能及时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乙方应 对甲方作出相应赔偿及向客户赔礼道歉。

三、违约责任

1.双方必须认真履行本合同的内容,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均视为违约。

2.其他违约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进行赔偿。

四、免责条款

由于不可抗力而影响乙方正常的服务和支持时,不应视为乙方违约,甲方应对此表示认同。

五、附则

1.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有效期为年,自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如一方要求提前终止时应以书面方式通知另一方;有效期内甲方的业务结算累计进行。

3.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负责人签字(个人):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邮编:_________________签字: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个人):______________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盖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

第7篇: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农药的生产应用和推广

中国植物保护工作在近五十几年来发展很快,防治害虫的技术不断发展,由最初的简单农业防治技术到化学物理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态观念的改变,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出现将植物保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很多年来,人们防治害虫的目标都是直接杀死害虫,消灭害虫,有机合成农药的出现开始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但随着大面积喷洒也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防治中的重要内容,是害虫综合防治方案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但是即使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不断发展,它的运用还是不如化学防治广泛,推广也有一定的困难[1]。

生物农药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因素,生物农药是具有农药特性的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因此,高效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生物农药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它的推广使用还是不如化学农药那样广泛。

为了做好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和发展我国的农业,我们必然要推广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和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做好害虫综合防治工作。

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及其推广应用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病毒治虫以及其他有益生物、自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的利用,生物农药等技术。但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1.天敌昆虫利用及其推广应用问题

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天敌在自然界对害虫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在人们的主观努力下,通过引种、保护、繁殖和利用,可更大地发挥天敌治虫的潜力。现在利用赤眼蜂防治各种害虫的工作,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以瓢治蚜在棉区效果显著,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利用草蛉、

马蜂、螳螂、食螨瓢虫甲、捕食螨、黑卵蜂、平腹卵蜂、啮小蜂等防治害虫的工作,都有新的进展[3]。天敌昆虫的利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目前生物防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理论上较少注意天敌生存环境中的信息联系,实践中只注重引进和释放而较 少注意本地天敌的持续利用。另外,在生物防治中,对天敌适合性的研究和环境的制约作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如何在本地适合的条件下进行持续生物防治是现代生态学和昆虫学以及相关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大大推进生物防治的发展[4]。并且利用天的的防治需要农民的配合,但是对于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天气,条件等因素农民很难掌握,不当的使用使天敌防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且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效果来得缓慢,难以使农民们理解接受,农民更偏向使用化学农药。

1. 2昆虫病原微生物利用及其推广应用问题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和病原原生动物等,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储藏物害虫,已有较长的历史。它有很多优点:对人类和非目标生物安全、减少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保护其它自然天敌以及增加储藏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现在人们已经利用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很多的害虫,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储粮害虫,Bt有许多变种,防治鳞翅目幼虫效果很成功,但对鞘翅目幼虫效果较差。最近的研究发现, Bt黄粉虫变种对谷蠹、赤拟谷盗、米象和谷斑皮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广西隆安县植保站2000年引进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湖北天门市生物农药厂研制生产的NPV可湿性粉剂防治葱田夜蛾效果高达98%[6]。根据该虫在果园土壤中化蛹、虫源地比较集中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比较活跃、能主动找寻寄主的优势,用斯氏线虫作感染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线虫浮液喷施于果园土表,当每亩用l-2亿侵染期线虫时,虫蛹被寄生死亡率达90%以上[7]。

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推广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昆虫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如McGaughey(1985)报道印度谷螟对苏云金杆菌能很快形成抗性。由此,昆虫对苏 云金杆菌的抗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8]。其次是病原微生物的生产和保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微生物制剂的标准化问题迄今没有得到完全真正的解决, 特别是我国尤为薄弱。应加强生产工艺、剂型等的研究。建立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虫生真菌制剂的研

究进展缓慢,贮藏稳定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为了实现真菌制剂的标准化,必须明确以下几点:环境失活因子的影响、高毒力菌株的筛选、稳定而可靠的剂型研究、以及标准测定方法的建立[9]。还有,同样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就是,预防效果很好,但是难以解决突发问题,在使用中很少用农民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效果,要求他们使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在意识和实施方面都有较大的问题。

1.3昆虫信息素利用及其推广应用问题

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国内外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都很重视。昆虫信息素是同种昆虫个体之间在求偶、觅食、栖息、产卵、自卫等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信息物质,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等。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素干扰害虫的取食和生殖行为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目的。

昆虫信息素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对昆虫信息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次在推广使用方面[10],昆虫信息素的生产使用成本很高,农民难以承受。但在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方面,使用昆虫信息素较其他生物防治措施反应较快,即使面临害虫爆发也可以使用。

1.4生物源农药推广应用问题

生物源农药是指来源于生物并可对特定的病虫草害具有控制特效而对公众安全性极高的天然农药。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 统的高毒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源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对生物 农药进行研究。到八十年代,将生物农药的开发列为重点项目,近二十年来,很多新的生物资源陆续被发掘利用,生产工艺得到不断创新,大量新产品尤其是微生物农药进入市场[11]。

生物农药虽然有着众多优点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亦使得其难以在短期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生物农药的首要问题是它的防治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所以效果相对缓慢,不能像化学农药那样立即见效。二是它的生物活性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分、光照、pH等),所以其货架期和

田间活性保持也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三是生物农药的批量生产往往通过工业发酵,或者是从生物体直接分离提取,对病毒类生物农药则依赖活体寄生进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产业化发展。另外,现在发现有些生物农药也会令靶标生物产生抗性还会对害虫天敌有毒害作用[12]。如,利用生物源抗生素杀灭西花蓟马几乎是现在农民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但随着这两种药剂的使用,西花蓟马已经对多杀菌素产生了一定的抗性,而且还存在着对蓟马天敌的有害作用。阿维菌素的3个亚致死浓度均显著减少了黄瓜钝绥螨的产卵量。随着浓度的增加,产卵量显著减少,还有其他实验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会降低天敌的产卵量[13]。

2.害虫生物防治技展望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的更高要求,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方案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生物农药也会随之科技的发展而有新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逐步解决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在研究,应用和推广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天敌的引种及释放后的问题,天敌饲养成本高及传授农民科学释放天敌昆虫的知识等问题,这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农民的配合;二,通过研究更进一步的改进解决抗性问题,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和改进生物农药;三,加大对昆虫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能更进一步的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发展;四,即使生物防治是一个生物过程,进行较为缓慢,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解决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反应较慢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妨碍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的问题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复杂,成本和农民的意识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尽量降低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成本,让农民接受持续生物防治的观念,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并教授农民正确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知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害虫,发展农业生产,是科技工作者,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陈真元,蔡绵聪,吕业成.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广东农业科学,2007,5:66~68.

[2]邓洪渊,孙雪文,谭红.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1):76~80.

[3]邱式邦,杨怀文.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植物保护,2007,

33(5):1~7.

[4]朱麟,杨振德,方杰,赵明扬.传统生物防治中天敌利用存在的问题.四川林业科技,2003,24(4):12~17.

[5]赵英杰,王殿轩,郭超,马晓辉.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思考.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0(5):69~72.

[6]田婧,黄永才.浅谈几种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中国林副特产,2008,94(3):103~104.

[7]金永玲,韩日畴,丛斌.昆虫病原线虫应用研究概况.昆虫天敌,2003,25(4):175~183.

[8]高燕,曾伶,许再福.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天敌,2004,26(4):175~181.

[9]何恒果,李正跃,陈斌,文良柱.虫生真菌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应用.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2):167~173.

[10]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昆虫知识,2000,37(2):75~84.

[11]邓洪渊,孙雪文,谭红.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6~80.

[12]范玲.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对策.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2,5:83~86.

[13]刘慧娟,徐学农,缪勇,王恩东.阿维菌素防治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浓度对黄瓜钝绥螨的影响.中国生物防治 2007,23(2):198-200.

第8篇:虚拟专用服务器VPS软件介绍和应用

虚拟专用服务器(VPS)简介

虚拟专用服务器(VPS)是利用SWsoft 的Virtuozzo虚拟服务器软件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多个相互隔离的小服务器。无需任何操作系统安装工作,这些小服务器(VPS)本身就有自己操作系统,它的运行和管理与独立服务器完全相同。

虚拟专用服务器确保所有资源为用户独享,给用户最高的服务品质保证,让用户以虚拟主机的价格享受到独立主机的服务品质。

虚拟专用服务器(VPS)用途

Virtuozzo虚拟服务器技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灵活的分配服务器资源,每个虚拟化服务器的资源都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灵活的满足各种高端用户的需求。

通过在一台服务器上创建10个左右的VPS,可以确保每一个虚拟专用服务器的用户独享VPS资源,其运行和管理完全和独立主机相同。VPS可以为高端用户提供安全、高品质的主机服务。

您可以将它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主机空间:VPS非常适合为中小企业、小型门户网站、个人工作室、SOHO一族提供网站空间,较大独享资源,安全可靠的隔离保证了用户对于资源的使用和数据的安全。

电子商务平台:VPS与独立服务器的运行完全相同,中小型服务商可以以较低成本,通过VPS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

ASP应用平台:VPS特有的应用程序模板,可以快速的进行批量部署,再加上独立主机的品质和极低的的成本是中小型企业进行ASP应用的首选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完全的隔离,无与伦比的安全,使得中小企业、专业门户网站可以使用VPS提供数据共享、数据下在服务。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作为部门级应用平台。

在线游戏平台:低廉的价格,优秀的品质,独享的资源使得VPS可以作为在线游戏服务器,为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VPS技术原理

Virtuozzo是一项服务器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它采用的是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概念是基于共用操作系统内核,这样虚拟服务器就无需额外的虚拟化内核的过程,因而虚拟过程资源损耗就更低,从而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更多的虚拟化服务器。这些VPS以最大化的效率共享硬件、软件许可证以及管理资源。每一个VPS均可独立进行重启,并拥有自己的root访问权限、用户、IP地址、内存、过程、文件、应用程序、系统函数库以及配置文件。

Virtuozzo技术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平台。Linux版Virtuozzo服务器还支持在虚拟服务器上实现同版本内核的不同Linux发行版。

VPS技术优势

唯一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的VPS产品

Virtuozzo是唯一一款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平台的VPS(虚拟专用服务器)产品。VPS采用虚拟操作系统技术,使得每一台物理服务器在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安装50~200个VPS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是最佳的商用虚拟化服务器产品。Virtuozzo管理工具对Windows和Linux是通用的,使得对同时管理两种操作系统的工作更加简便易行。

两个隔离:实现了服务器零宕机,确保每个VPS独占资源

为什么用户往往会钟情于独立主机服务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服务器有完全的控制权并且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而Virtuozzo VPS则具有同样的功能!VPS实现了两个隔离,软件和硬件的隔离以及客户和客户的隔离。

软件和硬件的隔离:VPS采用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隔离,因而改变了黑客程序经常利用的攻击入口,从而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这同时意味着VPS可以被快速而容易地从一台服务器迁移至另一台。事实上Virtuozzo甚至比独立的服务器都要更加安全可*。由于基于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VPS完全与底层硬件隔离,通过操作系统模版轻松实现VPS服务器的开通,可以通过拖拽方式瞬间实现VPS服务器迁移,从而真正实现服务器维护和更新时零宕机。

客户之间的隔离:每一个VPS拥有独立的服务器的资源(包括驱动器、CPU、内存、硬盘和网络I/O),由于采用动态的分区隔离,VPS实现不同客户之间的隔离。客户之间的隔离确保每个VPS都能独占自己的服务器资源,而且针对单个用户的DDos攻击不会影响同一物理服务器的其他用户,将DDos的攻击危害降至最少,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而且如果其中一个VPS宕机,其它的VPS不会受到影响,仍旧可以正常运行。

第9篇:韶关市社会保障卡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应用 、探索与思考

韶关市社会保障卡和公共服务方式的

应用、探索与思考

韶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7-18

2001年10月韶关市成立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的前身-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我局信息化工作。由于理顺了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我市社会保障卡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充分实现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一、社会保障卡的充分应用

2005年3月18日,韶关市正式启动社会保障卡的应用,至今发卡约80万张,为百姓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服务手段。主要应用有:

(一)用作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凭证。代替纸质证书,在市内随时可通过社保卡查阅就业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减少了打印记录的次数和发放成本。

(二)用作医保凭证。持卡人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待遇的实时结算。社保卡业务信息系统完善的管理,还充分避免了因没有发行社保卡、只能使用没有报失机制的公民身份证去领取各种就业失业津贴或去申报享受各种社保待遇所带来的冒领风险。

(三)用作医院就诊卡。2009年,在我市粤北医院开始进行就 1

诊卡应用尝试并获得成功。医院读取社会保障卡卡内信息代替自身就诊卡,节约了社会资源,方便了就诊人。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广至卫生系统目前大力推行的健康卡上。

二、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探索

韶关市金保工程起步较早,建设规范,是全国金保工程的首批示范城市。2001年11月起,社会保险五险合一的信息系统上线,2003年7月全市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全市的社会保险政策、业务经办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三个统一;2004年后,我市先后应用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鉴定等全省统一业务系统。

有了统一的数据中心,这些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就都能够根据“同人同城同库”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为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得以实现“一站办”、“一号办”和“一网办”等多样化公共服务方式。从2006年开始,韶关市着力打造“韶关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品牌:先后建成了韶关12333统一服务网站、韶关12333统一服务电话、韶关12333自助服务终端、韶关12333社保通短信平台等。

2010年2月,新成立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强化了信息管理高度集中、信息高度共享和信息技术人员统一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原人事和原劳动保障业务系统和对外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实现了更大范围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提高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整体对外形象。

2010年7月,在珠海市召开的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我市提出公民邮箱这一创新的应用服务手段。它的显著特点是借用公民身份号码的唯一性特征,以公民身份号码为邮箱账号建立实名制电子邮箱;每个人都有一个永久的通用的公民邮箱,使每个人都有一个缺省的联系地址,进而实现点对点的贴身服务。理想今已成为了现实,6月28日我市正式启用该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的电子推送服务。开展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账单的电子邮递服务,低碳,环保、节约了行政资源。这一项创新探索,是我市深化社会保障信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对当前社会保障卡以及公共服务手段的二点思考

一是社会保障卡没有搭载金融账户,诸多社保业务费用来往不便,常常还需个人缴纳现金或者刷其他金融卡进行缴费;社保业务没有对应统一的个人金融账户,支付不便,办理者经常需要提供银行存折,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账户和复印件,手续繁琐,差错率大,经常影响参保人享受待遇。

二是“公告”式的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涉及人群甚广,需查阅信息众多,比如社会保障卡帐户变动,社保欠费、扣缴不成功业务通知、权益记录送达,以及职称年审、考证考试、求职应聘等,而提供的个人信息服务往往需要个人主动去查找,甚至到不同的信息平台或经办点查询,

手续繁琐、费时费力、困难重重。假如这些信息只以“公告”服务方式送达,还可能“告”而“不达”,对于大多数“被公告”的公民来说显然有失服务公平,有违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衷。

四、打造“大社保卡”和公共服务“大服务”新格局

当前,社会保障卡已经成为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重要标志,人社部新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社保卡搭载金融功能方案也将推出,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从政策层面越来越规范,应用层面越来越广泛,为我们下一步拓展以社保卡为龙头的公共服务方式和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着“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设幸福广东”的理念为出发点,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满足每个人的信息获取需求的角度来思考。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们经过充分的论证,拟在近期实施国家颁布的社保卡搭载金融功能新方案,在社保卡内嵌入金融功能,将持卡人各项社会保险业务费用往来集成到社会保障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实现“社保”和“金融”服务“一卡通”的“大社保卡” 应用。

我们也希望省厅在人社部文件的基础上,从政策的层面,进一步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内嵌在社保卡的金融账户,作为持卡人唯一的、终身社保帐户。这样在经办业务的时候,社保机构不需要问是什么账号;对于老百姓来讲,社会保障卡的金融账户是伴

随终生的唯一绑定的基本帐户。

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通社保卡这一权益凭证和社保权益明细邮箱推送服务这个通道。通过社会保障号,将社保卡、社会保障卡基本金融账户和230公民邮箱关联起来,打造公共服务的“大服务” 新格局。

(摘自2011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视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上一篇:跨境电商发展状况下一篇:无规矩不成方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