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篇目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篇目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民族文化

【摘要】中华经典诵读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华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热烈开展,中华经典逐步迈进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不过在具体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为探究对象,从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意义和实施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阅读

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开始倡导中华经典诵读,如台湾学者王财贵极力推崇诵读中华经典,一股“读经热”迅速席卷中华大地。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经典诵读的队伍。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经典诵读正符合这一目标,这为中华经典诵读在学校的广泛开展也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小学的开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一、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华经典诵读的时间不能保证

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而言,有的学校并没有安排固定时间和课时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教师往往利用早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这就使得学生认为经典诵读不重要,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中华经典诵读的主动性不强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大部分师生没有明确的诵读目标,注重分析而忽视诵读,缺乏主动性。在教学的实践中表现为有限的诵读时间内,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被教师强制着为读而读,根本没有去认真体会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中的精华。由于对中华经典诵读缺乏正确认知,没有明确的目标,自然也就难以坚持,最终收到的效果也就微乎其微了。

3.中华经典诵读的形式单一

中华经典诵读目前已经逐渐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中,但就笔者所了解的是一些学校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诵读的形式单一,模式呆板、简单。现如今很多学校的教育考核体系绝大部分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利用在校时间进行中华经典诵读,势必会分散学生的一部分学习时间,学生既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还要再完成诵读的任务,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

中华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让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而且更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将中华经典诵读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取得不错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华经典诵读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开展诵读活动,我们的目的不仅仅就是读,不是为了诵读而诵读,而是以课题为切入点,通过渗透、熏染、陶冶、内化的形式,以中华经典古詩文诵读育人,这种教育方式突破了简单的说教和粗暴的强制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经典古诗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自觉转化为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种品质。虽然它的效果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是可以想见,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沉淀,几百篇诗文积淀在学生骨子里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逐渐地转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

2.中华经典诵读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中华经典已处于式微状态,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像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以及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都昭示着中华经典的复兴。然而中华经典的复兴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单纯依靠几个电视节目或者举办“拜孔庙”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中华经典复兴历程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为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传承,就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对中华经典的正确认识,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3.中华诵读经典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时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尤其在小学阶段,识字是其他一切知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大家都知道,小学的识字教学是通过拼音来完成的,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在2500个左右。但是拼音教学是近现代才开始的,古人识字教学是不可能借助拼音,那么古人的识字是如何完成的呢?研究发现,古人的识字教育是通过经典古诗文诵读来进行的。古人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教材,能识 2000 多个汉字,抵得上现在小学6年的识字量了。这种把识字与诵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培养语言能力的实质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研究语文问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极其敏锐的语感。无论是看书看报,或者听人说话(包括听自己说话),要能一眼就看出来,一耳就听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关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诵读就是培养语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积累学生阅读知识

中华经典诵读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诵读经典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良好的诵读积累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的“读”,学生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内容材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巧妙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诵读时间

第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空闲时间制定诵读时间。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加学生的诵读时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或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树立较强的自信心。第二,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标准,要科学地安排学生每天的诵读时间和诵读总量,制订计划。如每天晨读20分钟,午睡前诵读10分钟,晚上睡觉前诵读30分钟。这样分阶段的诵读更能保持小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新鲜感。

2.改变传统思维,提高教师对诵读的认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者和帮助者。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率先强化对经典诵读的认知。只有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产生正确认识,才能够科学引领学生进行有效诵读,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教学意义和教育价值。

3.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 创设诵读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古人早已认识到,不但有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之说,而且还流传下了 “孟母三迁 ”这样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我们除了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这种外显的方式影响学生,还可以借助无处不在的环境,以一种内隐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其中尤以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经常、最深刻。因此,在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室环境,让 “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寸土地能育人”,使我们的孩子时时处处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获得美的熏陶。

4.丰富教学形式,培养诵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而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童话、寓言故事等具有吸引力,如果千篇一律地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诵读”的方式,势必会让学生逐渐丧失诵读兴趣。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时,教师可以结合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降低经典诵读难度,增强诵读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典诵读学习中。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时,可以用投影仪给学生展示孔融让梨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视听氛围中直观了解这一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也可在课堂中反复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诵读、分组诵读、跟随音频诵读及情景诵读等,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强调诵读式教学。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的时候,应有一种陶醉其中的感觉,抑扬顿挫带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將学生所学的内容相似的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如此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强记忆。如将写春天的诗进行对比,有杜甫的《春夜喜雨》,贺知章的《咏柳》,还有孟浩然的《春晓》,这样比较会发现不同诗人、不同视角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春天,对比记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我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必须依据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完善。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追求更完善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那么,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徐博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6(02):18.

[2]张崇德.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上),2016(06):114.

[3]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上),2015(01):31.

[4]黄旭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教育,2015(01):95.

作者:巢肖琴

第2篇:中华经典诵读参考篇目目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幼儿篇) 目录 山川四时

北朝民歌 李峤

贺知章

王维

王维

李白

李白

杜甫

杜甫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柳宗元

王安石

苏轼

子夜四时歌·春歌

敕勒歌

咏柳

鹿柴

鸟鸣涧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绝句·迟日江山丽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赋得古原草送别

暮江吟

忆江南

江雪

梅花

惠崇《春江晚景》

杨万里

小池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走进自然

骆宾王

张旭

王之涣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贾岛

杜牧

苏轼

陆游

杨万里

杨万里

朱熹

查慎行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咏鹅 山行留客 登鹳雀楼 春晓 古朗月行 江畔独步寻花 寻隐者不遇 山行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宿新市徐公店 春日 舟夜书所见

袁枚

夜立阶下 袁枚

所见 高鼎

村居

缘境生情

曹植

贺知章

王维

李白

王维

李白

高适

杜甫

张继

卢纶

孟郊

李绅

汉乐府·长歌行

七步诗 回乡偶书 相思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前出塞 枫桥夜泊 塞下曲 游子吟 悯农

林杰

乞巧 范仲淹

江上渔者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郑燮

竹石

中国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1)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勤修道德 樊迟问仁 君子喻于义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不外已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人有气有生有知 以爱已之心爱人 树立志向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天行健 不食嗟来之食 无冥冥之志者 君子之于学也 有志者,事竟成 人无志,非人也 志小则易足 勇于实践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见义不为,无勇也 君子义以为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力行近乎仁 道虽近,不行不至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不闻不若闻之 积微,月不胜日 小善积而为大善 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

团结友爱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君子贵人而贱已 君子不以其能者病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譬之若登山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物固莫不有长

知耻自强 行已有耻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人不可以无耻

诚实守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言必信,行必果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轻诺必寡信 修辞立其诚 知之曰知之 范张鸡黍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陶渊明

杂诗 吴均

山中杂诗 王之涣

凉州词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使至塞上 王维

山居秋暝 李白

赠汪伦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王翰

凉州词(其一) 崔颢

黄鹤楼 杜甫

春夜喜雨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逢入京使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晚春 王籍

入若耶溪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李商隐

夜雨寄北 王安石 苏轼

杨万里 朱熹

赵师秀 卢梅坡 叶绍翁 钱鹤滩 晏殊

辛弃疾 陶弘景 范晔

彭端淑 登飞来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夏日追凉 观书有感 约客 雪梅 游园不值 明日歌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清平乐·村居 答谢中书书 列女传(节选)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2)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尊师敬长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君子隆师而亲友 疾学在于尊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感恩孝亲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子夏问孝 亲亲,仁也 夫孝,德之本也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人之行,莫大于孝

刻苦学习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夫学,殖也 君子学以聚之 学者亦必志于彀 学不可以已 成身莫大于学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人不学,不知道 学然后知不足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学、问、思、辨、行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凡可无学而能者,唯息与食也 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 学者如登山

勇于改过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人谁无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良药苦口

勤劳节俭 俭,德之共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卫风·木瓜 北朝民歌 木兰诗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

行路难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刘长卿 韦应物 常建

温庭筠 柳宗元 张志和 王安石 梅尧臣 陆游

文天祥 于谦

赵翼

范仲淹 晏殊

送灵澈上人 滁州西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商山早行 渔翁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泊船瓜洲 鲁山山行 临安春雨初霁 过零丁洋 春日客怀 论诗

苏幕遮(碧云天)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韩非

滥竽充数 诸葛亮

诫子书 欧阳修

卖油翁 王安石

伤仲永

冰心

春水(节选) 鲁迅

五猖会(节选) 朱自清

匆匆

中国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1)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博学而笃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愚公移山

仁义 樊迟问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万事莫贵于义 自苦而为义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 求其放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从其大体为大人 君子以仁存心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君子宽而不僈

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古者言之不出 民无信不立 君子忠人 公生明,偏生暗 文公伐原 延陵季子脱剑挂墓

知耻改过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人不可以无耻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闻过则喜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扁鹊见蔡桓公

自知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不怨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孝亲

父母唯其疾之忧 入则孝,出则弟 子游问孝 父母在,不远游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阮籍

咏怀(其三十九) 南朝乐府 西洲曲 杨炯

从军行 王之涣

送别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高适

别董大(其一) 李商隐

无题 李贺

雁门太守行 顾炎武

精卫

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 冯延巳

谒金门(风乍起)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张可久

金字经·春晚 韩愈

马说

柳宗元

小石潭记(节选) 曾巩

墨池记 张岱

西湖七月半 冯志

蛇 卞之琳

断章

中国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2)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勇毅 君子尚勇 见义不为,无勇也 士君子之勇

谦抑慎独 君子求诸已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敖不可长 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慎其独 知者之举事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矜而不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有诸已不非诸人 友其德

不能则学,虽能必让 君子必在已

治学 知之为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 不如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专心致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劝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河伯观海 薛谭学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 莫良于学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乐道 君子修美

立义行道,毋论难易 原宪安贫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秦风·蒹葭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左思

咏史(其五) 左昌龄

闺怨 杜甫

登高 李商隐

锦瑟 陆游

书愤

冯延巳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李煜

柳永

范仲淹 欧阳修 苏轼

苏轼

苏轼

周邦彦 李清照 李清照 辛弃疾 辛弃疾 李白

韩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踏莎行(候馆梅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幕遮(燎沉香) 永遇乐(落日镕金)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青玉案·元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 韩诗外传(节选)

司马迁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司马迁

管晏列传(节选)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欧阳修

秋声赋

闻一多

祈祷 何其芳

预言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大学篇)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智仁勇 君子九德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比德

善、信、美、大、圣、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大勇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

砥砺情操 君子成人之美 乐人之善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人论世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养心莫善于诚

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 身劳而心安,为之 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 取四重,去四轻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

安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改其乐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义者,百事之始也 遗物而反己 宠位不足以尊我 谦抑

满招损,谦受益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孔子观于周庙

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治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六言六蔽 不迁怒,不贰过 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轮扁斫轮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问之要 孝亲 子游问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五不孝

人之与其亲也,至死无穷 子欲养乎亲不待

改过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邶风·静女

屈原

橘颂 曹操

短歌行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李白

将进酒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明神 文天祥

正气歌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

韦 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李 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柳 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秋 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曹 植

洛神赋(节选) 王 勃

滕王阁序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 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袁 枚

黄生借书说

艾 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冯 至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壮岁篇) 目标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崇德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作德心逸日休 元、亨、利、贞 刚、毅、木、讷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夫子自道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三不朽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守善 君子不忧不惧 讷于言敏于行 君子三戒 尊五美,屏四恶 反求诸己 舍生取义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 君子三乐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君子能为可贵 以义变应,知当曲直 兼权之,孰计之 君子之耻

谦抑

天道亏盈而益谦 天何言哉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争之德 盛德而卑 三利三患

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

正身守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古者言之不出 君子不失足于人 志忍私,然后能公 延陵季子脱剑挂墓

交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友不如己者 君子之交淡若水 无不爱也,无不敬也

向学

我非生而知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三患五耻

教子 中也养不中 君子有三乐 曾子教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养生 五色令人目盲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养生者先须虑祸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周南·汉广

左思

娇女诗 陶渊明

移居 鲍照

拟行路难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李白

客中作 李白

蜀道难 黄庭坚

登快阁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蒋士铨

岁暮到家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李清照

一剪梅(经藕香残玉簟秋)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张孝祥 姜夔

元好问 萨都刺 李密

王羲之 江淹

韩愈

欧阳修 苏轼

苏轼

张岱

闻一多 艾青

念奴娇·过洞庭

扬州慢(淮左名都)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念奴娇·登石头城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别赋

师说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湖心亭看雪

发现

手推车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晚晴篇)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守善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在齐闻《韶》 上善若水 事天立命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君子有三思 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 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 西铭

恬退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不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养心莫善于寡欲 庄子钓于濮水 卑让降下

向学 学而不厌 不知老之将至 学至乎没而后止

养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拱把之桐梓, 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充摄之间,此谓和成 起居时,饮食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 圣人必先适欲 人有三死而非命 五禽戏 养生择术 达观

恬淡寂漠,虚无无为 庄子鼓盆

教子

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孟母三迁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曹操

龟虽寿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宋之问

渡汉江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路德延

小儿诗 杨万里

嘲稚子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节选) 崔瑗

傅玄

陶渊明

吴均

王维

韩愈

司马光

沈括

苏轼

郑燮

袁宏道

沈复

艾青

穆旦

座右铭 傅子·仁论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原毁

训俭示康(节选) 梦溪笔谈·书画 斗牛图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满井游记

儿时记趣(节选) 我爱这土地 赞美

第3篇:中华经典诵读篇目参考(模版)

附: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供参考)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一、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

4、20、

22、22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

1、

4、

6、

14、

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

1、

4、

11、

15、

17、

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

1、

5、

8、

9、

10、

14、

17、

24、25章) 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

18、20、

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

3、

6、

8、

12、

16、

22、

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

5、

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

4、

17、

18、

19、

23、

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

4、

16、

19、

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

6、

16、

17、

19、

21、

23、

24、

26、27章) 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

2、

3、

4、

24、

27、

28、30、

34、

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

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

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

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

14、

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

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

8、《礼记》(3篇) 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曹刿论战》⑵《烛之武退秦师》

二、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径》)

2、《夸父逐日》(《山海径》)

3、《鲧禹治水》(《山海径》)

4、《女娲补天》(《山海径》)

5、《嫦娥奔月》(《山海径》)

三、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四、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北朝民族)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

三、四稿)(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诸葛亮)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五、劝学励志名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6、《陋宝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六、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 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七、现代经典(27篇)

1、《匆匆》(朱自清)

2、《石榴》(郭沫若)

3、《雪》(鲁迅)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5、《生命》(巴金)

6、《鸟的天堂》(巴金)

7、《朋友》(巴金)

8、《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9、《青春》(苏雪林)

10、《泰山日出》(徐志摩)

11、《一只小鸟》(冰心)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4、《二月兰》(季羡林)

15、《夹竹桃》(季羡林)

16、《桂花雨》(琦君)

17、《珍珠鸟》(冯骥才)

18、《月迹》(贾平凹)

19、《老人与海》(海明威) 20、《世间的流浪者》(雪莱)

21、《心得绿叶》(泰戈尔)

22、《沁园春》(毛泽东)

23、《女神》(郭沫若)

24、《雨巷》(戴望舒)

25、《八月的太阳》(徐志摩)

26、《偶然》(徐志摩)

27、《深山听夜》(余光中)

第4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主持词

-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 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 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下午好!

男: 今天,我们欢聚在明家城小学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 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男: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女: 今天的诵读比赛, 就是展示同学们激情澎湃的风采。

男: 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 明家城小学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男: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合: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 首先进行的是集体古诗唱读比赛

女: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四年级为大家表演:他们演唱的古诗是《春晓》、《悯农》。

。。。。。。

男: 下面进行的是个人诗文诵读比赛

女: 第一个为大家表演的是五年级左波同学 ,他参赛的题目是《秋》。

。。。。。。

男: 接下来聆听我们师生的读书心得和读后感

女: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四年级左超同学:

。。。。。。

男:亲爱的同学们,现在请校长宣布被评为第二届“校园读书明星”的同学名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这些同学到台前来。

女:请领导和老师为他们颁奖

男:下面请校长宣布本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获奖班级和个人名单,让我们也用热烈的掌声请这些同学到台前来。

女:请领导和老师为他们颁奖

结束语

男: 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女: 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男: 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 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 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 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 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呼号

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男:让阅读成为习惯,使书香飘溢校园

合:明家城小学第三届读书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第5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附件一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参赛对象

全镇各完小、教学点在校学生。

二、参赛形式

既可以是个人诵读,也可以是集体诵读。其中,集体诵读人数不超过5人。

三、参赛篇目

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四大传统节日相关的中华经典诗文。

四、参赛流程

1. 报名。中心小学教学工会负责本次活动报名工作。其中,其中每校可报名1-2名选手进行参赛。

2.报名、初赛阶段(9月3日—9月10日)

各校按照活动细则组织报名,对参赛作品和选手进行初审。按照活动细则中的要求组织初赛,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选拔优秀选手,并推荐参加全校性决赛。

3. 参赛审核(9月11日)

各校推荐1名选手参赛,请将选手信息(姓名、联系方式、诵读篇目、等相关资料)于9月11日前发送到指定邮箱。

4.决赛阶段(9月18日)

选手进行决赛准备,参加现场决赛,诵读参报作品(朗诵由一位同学完成,要求有配乐,可加创意表演且人数不限,时间3分半以内)。评委根据选手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和艺术表现力等进行评分,当场宣布比赛结果。

2013

2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 年9月2日

第6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古塔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由文科组承办的‚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获奖班级是:()这次活动是落实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展示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平台。

亮点有三:

1、多数班级对所选内容围绕一条主线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突出‚经典‛、突出主题,这对于‚诵读传统经典,争做文明学生,创建书香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新颖独特,示范作用好。大部分班级细心地悟出了‚诵读‛ 的本意在于‚念;熟读;背诵。‛全程一改以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舞美、人数、表演化等形式以及诵读内容单一的惯例,以‚素面朝天‛的方式进行。既是以前我校经典活动的延续,又体现出形式转换和效果深化的趋势。特别强调选手对优秀经典质的把握和量的积累,体现出注重内涵的深度掘进,形式新颖和独特,对全校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重个体理解表达和精彩演绎。重视选手个体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同学们特别喜爱对‚红色经典‛、‚黄河流域诗篇‛的诵读,且表现力理解力强。我认为‚这次比赛是含金量还是最高、最能体现选手水平、对选手今后成长最有利的比赛,建议今后多举行。‛

不足:个别节目存在或形式呆板,或‚演‛味太浓,作为活动仅经典 1

诵读、内容单

一、师生兴趣不浓等不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粹。‘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希望全校师生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文科组,体育组、班主任及所有对本次活动献策出力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古塔中学

20

12、

3、31

第7篇: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罗源凤山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2011年12月18日

上一篇:炸药库管理实施细则下一篇:改作风提效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