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培训日志

2023-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模块十培训日志

模块十学习日志

模块十培训日志及反思

在这个模块中继续学习了有关教育评价的一点东西,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迁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与技术也有所不同:

1.自我调节式评价。

2.计算机辅助测验。

3.电子档案袋评价.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①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 设计评价工具;

③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

④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学习就要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提高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遵循和传授与教育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意识。

第2篇:模块4培训日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培训,我终于把模块4培训完了。在模块4的学习中,我开始深刻地认识了信息化教学资源。

1、在模块4的学习中,系统地学习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分类办法,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有明确的目的地去寻找和要上的新课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明确的进行分类应用,通过各种信息化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选择和要上的课相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能在最优化的程度上进行应用。

2、在学习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应用之后,我接下来学习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在原来我只知道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上网搜索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在没有学习之前我是一塌糊涂,学习了之后,我学会了建立文件夹树的办法进行科学管理,不仅一目了然,而且简单实用,使我告别了原来的混乱管理。

3、模块4的学习,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简单处理方法。在学习中,我们一般是网上下载下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自己很少进行修改。通过学习后,我们明白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自己不进行加工是不可能的,别人的东西你怎么用都不会十分合你的胃口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自己进行加工。通过学习,我已

经能自己加工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的资源了。

4、模块4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处理,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以前应用的非常差的两个方面,通过学习,对这两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应用过程中也更加随心所欲。

5、在学习中,主讲教师和小组成员对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电脑操作方面的,在这里我一并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第3篇:模块2 培训日志

通过模块二德学习, 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各阶段的活动设计应贯彻以下理念:

一、复习、引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要和后面的教学新内容相关; 导入要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导入要尽可能简洁

二、呈现、感知环节的设计 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新内容; 语言体现一定的重复性,增加学生感知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感知性活动,了解学生感知、理解新语言的情况; 具有可理解性,融入一定的已学语言,对新内容巧妙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帮助学生实现短时记忆。

三、操练环节的设计 练习的指令要清晰; 要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 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 要有效内化新语言。

四、思考与活动: 1.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内化; 2. 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五、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 1 )教师对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的现场评价: ( 2 )同学之间互评: ( 3 )学生作业评价展示: ( 4 )教师对活动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分析评价,调整教学。

六、在未进行本次培训前,我只是把教学设计简单地当成教案,从没有这样系统地对我的教学活动这样设计过,所以我觉得教书十几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甚至自己对教学活动还不满意,对照本次培训,我也知道主要原因了,缺少了分析、思考、总结。以前的教学只是孤立地,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如何更好地教授给你生,但好多时候却缺事与愿违,缺少了对学生的分析与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关系的认识,教学无疑变成了无源之水。通过本次培训以及与在广大同仁的交流,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我的不足,本次新理念也将是我发展的一个契机,我相信,结合本次培训和本人的努力,我一定会让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形成有特色的良性状态。

第4篇:模块1培训日志

根据教育局的具体安排,2013年1月13日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始参加了为期4天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习,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了新的视野,现将第一天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目标明确,组织有序,安排合理。

此次培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经过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整个培训过程紧张有序,课程安排合理实用,教学仪器完备。

二、主讲教师准备充分,语言生动,授课内容贴近教学实际。

主讲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授课资料准备,实例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员积极参与,有力的促进了教学任务的有序进行,给广大受训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培训的效果最大限度的留在学员的脑海中。

三、学员学习认真,参与热情高。

培训的内容针对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课程设计的形式新颖,互动性强,有效的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每位学员都非常认真。

1、提前预习。为了在培训中能更好的理解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预习在学员中蔚然成风。

2、听课认真。全体学员都专心听讲,有的学员既在书上勾画,还要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3、讨论热烈。课堂教学中,大家踊跃参与,发言积极,特别是一些平时可能不喜欢发言的学员也在主讲教师的鼓励、激励下融入到讨论的激烈气氛中。

4、团结互助。在整个培训期间,学员们谈论的中心就是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是每个人的学习基础有差异,学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5、作业仔细。对于考察学员学习情况的作业,学员们都按照要求及时、准确的完成,把准确的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有的学员还自我创设情景,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 效果明显,影响深远。

实用的培训内容、新颖的培训形式、紧张互动的课堂环境,使习惯于老式“填鸭培训”的老师不适应,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带来了挑战,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到充实。

第5篇:模块八培训日志

培 训 心 得 体 会

秦安县中山中学

郑建平

对我们来说,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为小组起组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6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设计,知道了规划的宏观意义,深知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之后,经过老师耐心地讲解,我了解到主题资源的含义与分类。这次培训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

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第6篇:模块5培训日志

模块5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我根据自己做的课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变幻多彩的文字,清晰的图形分析,生动的练习类型„„相信这样的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比较,无论在课堂还是效果上,都是不可质疑的。

我在想的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

首先要明确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留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自制和交流合作能力。为达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就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利用课堂创新教学特殊的组织结构与课堂结构形式这种特殊教学资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有步骤地训练,形成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味”与“生

活味”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作为教师,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般的眼睛,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捕捉信息,善于发现富有特色个性的东西,凸显课堂创新教学这一特点,点燃学生这一火把,挖掘课程这一资源,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与生命活力的源泉,学会学习,提高课堂创新教学质量。

上一篇:做情绪的主人教案最新下一篇:渠道部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