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文化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旅游文化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旅游文化论文 篇1:

民俗旅游文化的优势与不足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鄂温克族人民能歌善舞、体育、游艺活动丰富,居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所在地呼伦贝尔根河市,当地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也需要利用民俗旅游文化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开发中前景非常乐观的品牌之一。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的优势

鄂温克人是历史悠久的森林狩猎民族,在无数次的迁移与变迁中,其民俗也在为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厚重而多层文化的痕迹,同时保留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为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

1. 环境优势

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最北部的一座城市。总面积1965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75%,人口17万。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游景点有满归国家森林公园、犴玛自然保护区、木屋度假村等。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条件具备。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距离根河市区仅有四公里,驱车只需要十几分钟。呼伦贝尔市推出的“五彩呼伦贝尔旅游精品线路”中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是其重要的景点。

2. 物质民俗

生产民俗:狩猎技术(弓箭、地箭、滑雪板、桦树皮船在狩猎中的运用)、饲养驯鹿经验、渔猎、采集。

交通民俗:驯鹿、爬犁、滑雪板、桦树皮船。

居住民俗:撮罗子、木刻楞。

饮食民俗:列巴、肉干、驯鹿奶、手把肉、野菜(蘑菇、野韭菜、野葱、黄花菜、柳蒿芽)、野果(红豆、稠李子、羊奶子、山丁子、笃柿、水葡萄、草莓、坨莫)、果酱。

3. 社会民俗

民间娱乐:射箭、滑雪。

节庆民俗:“瑟宾节”、定居节。

人生礼仪:婚姻礼仪。

4. 精神民俗

信仰民俗:萨满教、东正教、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民间艺术:篝火舞、鄂温克民歌、弹奏口弦琴。

民间艺术:桦树皮制品制作、木雕、兽皮制品制作。

岁时民俗:用狩猎经验、动植物生存活动、自然的变化区划分季节、时间。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存在的不足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最朴实的文化,是最真实的文化。鄂温克族民俗旅游资源随处可见,如狩猎技艺、自然知识、撮罗子,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和挖掘的深度不够。

1. 提高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总体上没有形成系统的开发战略。鄂温克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挖掘的还不够,现有的博物馆规模小,配套设备差,展示种类单调,参与性不强。并往往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把民俗文化搞成了单纯的文化活动或者商贸活动,忽视了民俗活动的旅游属性,造成文化为经济唱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本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脉络,而盲目开发建设使旅游文化氛围丧失。

2. 提升旅游产品的民俗含金量。

民俗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转移在精神需求的消费,因此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纪念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生产更多更好的民俗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反映鄂温克民族的自然与文化,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商品市场。

3.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随着现代对传统的冲击,许多民俗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今已经有许多民俗消失,并有许多的民俗面临消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的前提下,我国各地各民族都在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做努力。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驯鹿鄂温克人口不足二百人,其文化处于大文化边缘中,加之商业经济和金钱价值观念驱使下,民俗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并有一些开发者的误读或歪曲,造成民俗的失真、庸俗化,因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开发高品位的民俗旅游资源。

(作者单位:根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

作者:谢凤艳

民俗旅游文化论文 篇2:

民俗旅游文化社区参与的层次分析

【摘要】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

【关键词】周城村 白族民俗旅游 社区参与 利益相关者 参与层次

引言

大理白族民俗资源丰富多样,遗憾的是这些资源至今未能得到很好得开发。喜洲镇周城村全村总人口10350人,白族占99%左右,被誉为“白族民俗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洱海西岸最为完整的白族民俗。因此,周城民俗旅游社区具有发展白族民俗旅游的独特优势。经过近20年的民俗旅游开发,其“公司+经济精英+农户”的民俗旅游发展模式在大理地区已成为先进和典型。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层次决定了社区参与民俗旅游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通过对周城各利益体在社区民俗旅游中的参与层次和行为意识进行剖析,以期能以点带面,构建符合白族社区利益的民俗旅游参与项目、参与层次和利益分享体系,从而为其他白族社区对民俗旅游的有效参与提供借鉴。

民俗旅游社区参与的利益相关者及参与层次分析

民俗旅游的社区“参与”及“层次”是一种旅游经济参与行为,是社区各利益相关者对民俗旅游资源的经济敏感度和依赖度的强弱表现。“社区参与的层次区分了社区参与旅游的不同程度,相应地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将对旅游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力”。社区参与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周城,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利益主体—文化持有者(社区居民)、外部利益相关者—旅游者、旅游中间商和当地政府几类。其参与的层次与当地民俗产品的开发时间、知名度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密切联系。

文化持有者的参与:自发与自觉。周城社区居民对于扎染产业的参与经历了散户自发、全民自觉、精英主导和不参与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周城民俗旅游刚刚起步,当时以接待少量的外国散客为主,扎染处于散户自发,保守经营状态,当地居民参与较被动。1984到1995年的十二年间,随着大理发展旅游力度的加大,周城的游客增多,扎染产业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此阶段,该村出现了“公司+农户”的扎染经营模式,即村中成立了扎染厂,厂方负责设计图样、对外营销和对村民进行培训。扎花工序下放农户,厂方按时按酬回收村民扎好的布料。村民农忙扎花两不误,酬劳稳定与其它产业又不冲突,所以在鼎盛时期,周城村同时有六七千村民参与扎染产业,占全村劳动力的78%。加上邻村劳动力,每年以周城为中心的扎花劳动力保守统计超过三万人,每年村民从扎染厂领回的扎花费用可达700多万人民币。村民由此致富,扎染产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周城民俗文化旅游进入全民自觉参与的鼎盛时期。从1996年开始,该村扎染产业的参与层次出现分化。扎染厂部分技术骨干“跳出来”开起了前店后厂式的家庭扎染作坊接待旅游者。这种先参观制作工艺后购买成品的“扎染民俗体验游”很受游客欢迎。较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量村民的加入。到目前为止,周城形成了以20多户大型个体扎染户,40多户中小扎染户为主的扎染中间商群体。这些人成为发展扎染产业和民俗旅游的“经济精英”。“经济精英+农户”模式带动下的全民参与成为这时期周城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经济精英”的带动下,从1997年开始,周城的其它文化旅游产业诸如白族服装加工、刺绣业和白族餐饮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2002年,周城人均收入达到3741元,GDP达二亿四千多万,其中扎染产业总收入占到50%左右。2005年以后,扎染厂停产,“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崩溃,扎染核心技术完全被“经济精英”垄断。为争夺市场,个体经营户开始恶性竞争,周城扎染质量下降,市场萎缩。此时,虽然周城扎染的“经济精英+农户”参与模式仍保持稳定上升状态,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减弱。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扎染产业的经营使得周城白族居民的经济意识和产业意识发生了质的转变,部分退出扎染产业的村民转向经济作物种植、白族服装加工、绣品加工、旅游餐饮、特色客栈等高收入旅游副业。2006到2007年,扎染制作工艺被纳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业规模及联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周城人均年收入达到4500元,其经济效益在大理地区的行政村中位居前列。这是周城白族民俗旅游“精英”带动,全民参与,转换意识,实现产业联动和增值的结果。

旅游者的参与:观光和体验。周城的游客以散客为主,团队为辅。团队主要是通过跟团游览进行“观光性参与”。 散客在周城则会通过更多的“感官”体验进行社区参与,比如参与扎染工艺品制作,对白族民俗进行深度体验等。旅游者对周城民俗旅游的主动参与,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城是“大理一日游”团队游客的午餐用餐点,大量团队的到来使得当地白族餐饮业发展迅猛。但是由于行程安排过紧,游客往往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用餐时间,游览体验时间很短,这种非正常参与在社区中引起了负面的连锁反应,即众多餐馆和扎染作坊为抢客源低价竞争,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严重下降。作为社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旅游者和社区“俱损与共”,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旅游者的回归成为当前周城民俗旅游社区良性参与必须解决的问题。

旅游中间商的参与:推介和营销。目前,大理旅游业对旅游中间商—旅行社已形成完全依赖的态势,旅游产品的设计权和营销权多掌握在旅行社手中,景区景点难有话语权。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理旅行社对周城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只有30%左右。除了一些国际社愿将其纳入欧美和日本团队游的线路外,国内旅行社基本对其不“感冒”。主要原因在于:从吸引力上看,周城的民俗旅游资源单一,市场吸引力小,旅行社不愿做;从线路设计上看,周城与喜洲空间距离过近,受白族名镇—喜洲“屏蔽”效应的影响,周城的民俗魅力难以充分展现;从旅游项目类型上看,周城的民俗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经营成本高,故参与兴致低。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和社区最佳介质之一,如何提高旅行社对周城及其他白族旅游社区的关注和推介度值得思考。

当地政府的参与:引导和支持。政府是民俗文化旅游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周城以扎染、白族服装加工业、旅游餐饮为主的民俗旅游项目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大理各级政府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一方面,政府给以政策、资金、科研支持,帮助解决扎染的原料种植和污水处理问题,并给当地民俗旅游项目经营户解决信贷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从2007年开始派驻长期的民族文化产业观察员,扶植旅游项目带头人,帮助成立旅游协会。村委会作为州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也在村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随着产业参与面的扩大,经济效益的上升,政府财政税收快速增长,对当地的“反哺”力度加强,周城旅游环境也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自信心普遍增强。

综上所述,周城民俗旅游的社区参与已经步入成熟参与层次,但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周城对整个白族社区的示范带动效用将会有所下降。

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的建议

首先,必须要有符合民情村情和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项目作支撑。项目必须具备参与面广,参与成本低的特点,越是贴近社区居民传统生活的资源越容易参与。大理白族民俗丰富,就环洱海区域来看,海边地区可依托苍洱美景结合“渔”文化项目,发展民俗生态博物馆、特色客栈、民族餐饮,给与客人以独特的体验。同时,必须做好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政府需要加大引导和支持的力度,扩大宣传,帮助社区克服民俗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升各利益相关者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加大对民俗传承人的保护;打破“小富既安”的思想局限和扎染家族的技术垄断,广办培训班,真正实现资源项目化,扩大当地居民的参与基础。

其次,必须找到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周城民俗旅游发展的经验即“公司+精英+农户”的途径值得借鉴和推广,在缺乏龙头企业的时候,“经济精英+农户”或“协会+农户”同样可以发挥其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再次,必须理清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层次,明确他们在社区参与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构建“项目+层次+利益共享”的阶段性参与体系,并对社区参与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做出适实调整,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真正扩大参与面和利益分享面。

最后,必须进行利益的合理分配。经济效益的获得是社区参与的首要动机,社区参与则是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社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和获得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无论在哪个参与层次和发展阶段,必须将文化持有者(社区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确保参与主体的利益获得,白族社区民俗旅游才能有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资源,其他利益体的利益也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为大理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理周城白族扎染的文化产业效应与调适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0163)

作者:刘文颖

民俗旅游文化论文 篇3:

展示区域民俗旅游文化 推举特色百佳县市

2009年,我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在这一重要时刻,为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县市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区域文化、特色产品的品牌价值,中国商业联合会报请商务部批准将特别举办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邀请全国300家县市共同进京展示、展销,向共和国60华诞献礼。这是一个怎样的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又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执行主任宣春雷。

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绿色中国:宣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你们为什么要举办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它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宣春雷: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各民族经过5000年的历史传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跨度,使我国的民俗、风光和物产都极为丰富,形成了一个个以地域为特色的民俗特产中心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的今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推介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物产,不仅对增加中国地域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竞争力,而且会对扩大内需、推进优质产品品牌价值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民俗特色文化保护推介工作的重视。

为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和地域特产,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推动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会经研究并报送商务部批准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使全国各地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产品能够汇聚京城,形成规模展示,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向共和国60年华诞献礼。

绿色中国:请问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发起的目标和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宣春雷: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是由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中心组织委员会、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具体承办,由人民网提供全程网络支持和跟踪报道,由北京华夏明珠网络电视技术有限公司为指定全程运营公司的大型活动。活动发起的宗旨是挖掘保护中国民俗文化,推介中华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和物产,增加中国地域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造国家级民俗文化和地域特产展示平台;以中国民俗文化展示向共和国60年华诞献礼。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托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发现中国最具民族民俗文化和风光物产特色的县(市),通过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中心和中外媒体的展示,向共和国60年华诞献礼并促进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和特色产业的发展。2、通过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发掘和保护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3、通过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的展示和授牌,以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中心的常年展示,提升中国民俗特产特色县(市)地方整体形象的国际认知度,促进民俗文化大县(市)的经济发展。

活动具体的时间安排为:2009年7月各地启动、宣传、报名阶段。8月至9月举办评审考察评议、展播公示阶段。2009年9月25,评审结束。2009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参选县(市)进驻设在北京的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中心向共和国60年华诞献礼(免费展示1年)。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百佳县(市)盛大颁奖晚会和授牌仪式。

百佳县市推选标准

绿色中国:请问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参评的范围如何?百佳县市推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宣春雷: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的参加范围是全国行政区域内所有县(市)都有资格申报,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的推选范围是凡参加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的县市(300个)均可参加本次推选活动。

本次推选规则为:1、以县(包括县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推选。2、本次推选分为民间艺术类、民俗文化类、传统工艺类、民族宗教类、旅游资源类、历史古迹类、地方特产类、烹饪美食类、医药养生类、文化收藏类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推选10个县(市),由活动组委会和评选单位授予单项中国10佳县市牌匾和“中国民俗特产百佳县(市)”称号。3、每个县(市)只能参选一项,下届可换项申报。4、在活动官方网站开设参评县(市)网络推选专区,吸引广大网民投票,票选结果将作为30%得分,与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得分相加,得分多者入选。5、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专家评委会对所有评审材料评议,然后以无记名方式投票,票选结果作为70%得分,与网络投票分数相加,得分多者获胜。

在十大类中,每一类的具体推选条件是;

民间艺术类:1、内容包括书法绘画、地方戏剧、民间文学、传统艺术形态、曲艺杂技、武术等。2、具有文化传承保留价值且具有原产地标志性作用。3、拥有百年以上传承,并具有认定传人。

民俗文化类:1、内容包括地域性生活礼仪、节庆习俗、服装服饰、民俗用品、原生态文化等。2、具有独树一帜的民族特点,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认知功能和艺术传承价值。3、拥有百年以上传承,并至今广泛留存,在大众中传播广泛并具有地域文化认知功能。

传统工艺类:1、内容包括剪纸画绘、印刷装潢、陶治烧造、雕镌剪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刺绣等。2、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制作,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3、具有百年以上传承,且至今存留并具有认定传人。

民族宗教类:1、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文

化代表性起源地或聚集地。2、具有独特文化存在形态、形式(坛、寺、庙、观、庵、宫殿、宗教仪轨等)和文化传播功能。3、在大众中具有广泛认知,且具有排他性的文化符号意义。

旅游资源类:1、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风情。2、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美风光或独特的地质构造,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3、在大众中具有旅游品牌认知价值。

历史古迹类:1、内容包括文物古迹和建筑遗址。2、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能够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传统风貌,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3、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文化标识价值,制定并实施了有关保护的具体方案。

地方特产类:1、内容包括优质粮食、水果、蔬菜、山珍、野味、干货、干料、调料、调味品、茶、酒、原生态食品等。2、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农副产品、土特色品。3、在大众中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

烹饪美食类:1、内容包括特色烹饪技法、特色食材、传统名家食府、民间土菜、农家腌制品、加工食品等。2、具有独树一帜的饮食特点和烹饪方法,具有较高的借鉴推广价值。3、具有创新性的地方菜系。4、被广泛传播的菜系原生地。

医药养生类:1、内容包括传统中医技法、民间偏方、特色药材及泡制法、原生态滋补品、特色养生法等。2、被广泛认知的具有独特性能和制作工艺的传统中医药原产地。3、正在使用且具有广泛疗效和传承人的医疗技法。

文化收藏类:1、内容包括文房四宝、奇石根雕、珠宝玉石、金银饰品、古籍文献等。2、被广泛认知的特色文化收藏产品原产地。3、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化收藏产品特点并形成产业规模,具有较高的借鉴传播价值。

每个申报县市的具体报送内容有:1、影像资料(精华展播片5分钟,资料片30分钟,格式WMV或AVI或MPEG,保存数据DVD或者DV带)各2套。内容包括申报县(市)整体介绍和申报项目具体介绍。2、图片(50张)。内容为申报项目的整体展示和细节展示。3、文字材料(不少于5000字)。内容包括申报县(市)整体介绍和申报项目具体介绍。

物超所值的收益

绿色中国:请问在这次活动中,参加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的县市能够得到哪些具体的收益呢?

宣春雷:作为首届国家级民俗旅游文化展示和推选活动,所有参加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的县市所得到的收益一定是物超所值的。具体收益有1、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在北京中国民俗文化展示交易中心中国民俗特产展示厅免费拥有一个20平米左右的展位(各县市可根据自身特色装饰展区),展示时间为期一年。2、所有人选县市都将获得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参展铜牌和证书。其中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获得者还将获得相应铜牌和证书。3、所有人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绿色中国》杂志1个版面的推介权利。4、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绿色中国网络电视和人民网各5分钟一年时间的全球视频展播,向全球不间断播放。5、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活动官方网站投票专区介绍(点击量预计超亿次)。6、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参加评审结束后在京举行的盛大颁奖典礼的权利。7、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参加由中国民俗旅游文化中心组委会举办的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民俗高峰论坛等大型推广宣传活动的权利。8、所有入选县(市)都将免费享有绿色中国专刊整体推介。9、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县(市)都将享有百家以上媒体的集中宣传推广。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为参选县(市)在北京提供一个集中展示、交易的平台,让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特产和民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耿国彪

上一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下一篇:我国民商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