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工作简报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咨询室工作简报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融合

摘 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两者对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避免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值得每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 危机干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高等教育迎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工作对象、解决的问题、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共通性,因此二者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

一、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关系

1.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区别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通过批评、劝导、灌输等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是非观念,培养崇高的理想与道德信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以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积极关注、共情、讨论、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自主能力以及自信、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

2.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联系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联系表现在:一是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二是具体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心理健康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健全的人格品质与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服务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将心理测验应用于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使教育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与个性特征,也可以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

心理危机指的是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时,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生活中的平衡被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紊乱的失衡状态。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与就业压力、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经济压力等,由于承受能力与压力应对的方式不同,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承受能力差且缺乏良好应对方式的学生,在他们遇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时,很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给他人或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不仅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成为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指高校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学生个体的潜能,帮助个体重新确立或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体及其周围的人。目前,我国各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能按照一定的流程与排查标准在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流程主要分为排查阶段、预警阶段与危机干预三个阶段。在排查阶段,大多由二级院(系)定期上报学校本单位学生心理危机情况。在排查过程中,以班级心理委员为骨干,辅导员、班主任要与心理健康老师通力合作,及时汇报沟通有关情况。预警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每一位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档案,对于那些有较重的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倾向、自杀倾向等明显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及时反馈给有关辅导员,并对这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地重点关注、及时干预。此外,通过个别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途径也可以随时排查出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干预。危机干预阶段中,一些重大的心理危机事件主要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危机评估,确定问题,首先保证危机面临者的安全,然后给予支持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使其在短期内结束危机状态,对于急性精神障碍者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及时转入医院治疗,对于存在自杀企图的学生则及时启动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多方面的监护、帮助作用,暂时缓解其自杀的危险程度,然后再对其进行专业的危机干预。

当前,尽管高校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正在大范围内开展,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仍不能彻底杜绝。教育归根结底是针对人的教育,高等教育只有从关爱学生心灵的角度出发,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心理健康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才能有效避免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危机干预工作中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本身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离不开高校行政工作的支持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向学生渗透,并提高其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与危机自救能力。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危机干预中探索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是加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途径。

1.大力开展生命教育

当代大学生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偏向于培养学生应对知识考核的能力,忽视了人文关怀中最根本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当今社会处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也面临着身份角色与外在环境的巨变,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基本的适应能力。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的急功近利,这种生存能力的培养消退了甚至被抹煞了。两者之间的错位容易让人无所适从,以致造成对生命的漠视。针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现实,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大学生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刻,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帮助其正确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获得生命的升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目标细化到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与生命发展,最终实现对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

2.善于运用团体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加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干预过程。在危机干预中,若受危机事件影响的学生人数较多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请参加者描述危机事件发生时或者发生后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和所为,鼓励团体成员在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中倾诉内心感受,互相提供支持与安慰,最终将心理上的创伤体验降到最低限度。

3.将成功心理训练贯穿到学生工作中

成功心理训练是在总结现代成功人士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树立人的成功意识和潜能开发为目的,帮助人们改变制约获得成功的原有心态、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成功心理训练通过自我设计塑造成功自我,使大学生以卓越的信念、热情、自信、勇气、毅力和行为能力,从根本上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

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功心理训练,将成功心理训练和大学生教育管理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对学生思想修养的加强、学习成绩的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让学生在认识不足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自己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提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犯错误的心理,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自我挑战与成功的机会;在学生管理中给学生以被信任感,分配具体工作时考虑学生的特长并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对存在适应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通过锻炼弥补其不足。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也要牢固树立成功意识,一言一行都要做出表率。

4.充分利用心理制约效应

心理制约效应是指由于心理制约机制的作用引起的一种反应效果,学校教育管理中可以利用的心理制约效应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从众效应等。认真研究这些心理制约因素并加以利用,可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这些制约效应的积极作用。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最初交往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在人们之间形成吸引或排斥的关系,起着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在进行危机干预时自身的威信至关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危机干预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干部要保持整洁的衣着、大方的举止、高雅的谈吐、和蔼可亲的仪表,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可亲可敬的印象。晕轮效应是对人对事知觉的一种扩大化的倾向,好像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把月亮光扩大一样,晕轮效应常常使人出现以点代面的错误。对于教育管理者晕轮效应容易使人只看一人一事,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晕轮效应则容易造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应指导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多面性,认真调查研究,搜集多方信息,综合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更有益于学生把握自己的人生发展轨道,朝着有利于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众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在认识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和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现象。这种群体压力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自我感知的,它属于心理暗示现象的一种,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现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效利用从众效应,利用各种机会树立典型、抓好骨干,并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典型与骨干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成为共识,并及时抓住不良倾向的苗头,认清其可能的倾向并加以控制,使学校的从众效应向着有益于良好校风形成的方向发展。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保障,是“保底”的工作,若此项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未能有效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则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是无从谈起。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将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相融合,将拓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途径,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危机预防意识,并最终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崔红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8-19.

[2] 荀欢欢.成功心理训练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6(7):74-75.

[3] 阚秀芹.浅谈心理制约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方略,2010(5):114-115.

[4] 陈 雁,林小桦,王羚郦.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J].文教资料,2008(5):207-208.

[5] 张 雨,韩 飞.生命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8(5):239.

[6] 王瑜德.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112.

[7] 林 可.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思考与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50-152.

[8] 宋 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0-61.

[责任编辑:成方哲]

作者:刘东江 孔庆娜

第2篇:国际学校心理学协会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指导

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指导建立在国际学校心理学协会所提出的共有目标的基础上,这些目标包括以下几项: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设计和研究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共有的目标不局限于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而重在发展从事跨文化、跨国界的研究工作所需的分析能力,重在寻求专业性实践所需的问题解决能力。

对国际指导的需求

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方面的工作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影响。如果考虑到各国在这些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那么提供心理学服务的准备工作应部分地反应国家的重要特征。因此,学校心理学服务可以被看作是体现了国家间的差异。

但是,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准备应该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这一框架受到人性、技术、价值观和专业特点的影响,这在不同的国家内是一致的。作为准备和服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是国际化的,对世界各国相对一致。学校心理学是不论国别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专业,因此,在建立专业准备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时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情况。欧洲成员国内建立专业实践标准的努力就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一些国家已建立了管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国家标准,而且学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标准。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国际准则,因此,一些国家整合专业准备项目方面的观点、看法和努力受到了局限。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实践需要国际指导,以便于在不同的国家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国际指导的建立不会限制各国的实践过程。

国际指导应反应共同目标

建立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国际指导不是十分容易的。一些人认为国家间的差异超过了共同的方面。但是,对学校心理学的国际比较研究不支持这一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的两次主要的学校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具有类似的角色和职能概念。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国际指导必须平衡课程设置与具体实践之间的一致性需要,而具体实践在不同的国家内是不同的。因此,国际指导所面对的持续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一致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度。

对于这一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法就是定义共同的目标,相应的,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指导也应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确定共同目标对于普通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的准备方面都十分重要。

共同目标一般足指:掌握心理学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掌握研究与设计技能、加强人际交往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等等。

核心心理学知识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包括以下几项: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和研究设计、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因此,心理学领域广泛的一致性应包括在专业准备项目中。心理学核心内容上的一致性是建立国际准则和指导的可能性基础。

专业实践指导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在工作准备的专业化过程中,需要评价和干预方面的信息。在评价方面,认知和情感十分的重要,在干预方面,行为、情感、教育和社会系统、咨询十分重要。另外,问题的预防、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学校心理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专业内容可以用于学校心理学实践的定义和描述。这些知识领域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准备相关。另外,学校心理学工作者持续关注的重点是学校、家庭以及其他系统内的儿童和青少年。

决策制定、反思和研究中的专业技能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诊断和干预工作需要建立在反思、研究、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技能水平上。诊断和干预所承担的责任超过了依据书本知识做出决策的范围。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只有掌握包括诊断知识在内的心理学规律和专业实践,才能选择最适应某个个体的干预方案。另外,需要灵活的头脑来选择传统实践方案的替代方案。对于其他方面的不一致,例如对提供学校心理学服务的方法的质疑,需要依据实践者的决策能力来解决。他们的决策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体现,在寻求行动的替代方案过程中由问题解决能力所激励。

反思性决策能力能够防止墨守陈规的人滥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干预和治疗。另外,在许多国家,用于儿童的测验所采用的是发达国家的量表,缺乏本土化标准,因而没有信度和效度,这一发现表明在技术和知识标准的翻译和采用过程中存在着困难。反思性的决策制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用来减少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墨守陈规和滥用。

在培养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过程中,教育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中的专业性决策制定技能模式化。专业性的实践、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评价策略的采纳、反应人类行为和自身实践的方法的发展都有利于这一技能的培养。更具体地说,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应在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为学生、家长、教师执行个人或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讲授。

而且,计划能力和持续干预能力可以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执行干预过程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在理解性别、种族、民族、文化、阶级如何影响公正的判断、如何影响干预决策的成功的过程中,决策制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通过发展决策制定能力,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准备超越了心理学核心知识的局限。虽然实践不能脱离这些知识,但知识的范围受到了局限,而且其适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决策制定能力允许专业人员将心理学知识看作是相关的知识,允许专业人员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不明确的准则时,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开放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在考虑到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时,需要应用反思性方法进行决策制定。

人际交往技能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和心理学工作者提供的同样的服务类似。然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与以治疗为主的心理学工作者在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力方面是不同的。在班组或家庭、学校、社区进行干预的需要使得间接干预的方法在学校心理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校心理学专家提高了与学校心理学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咨询也在学校心理学发展较好的国家得到重视。其他提供间接干预服务的领域是父母教育、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相比较而言,直接干预没有显示出重要性,这包括小组治疗、婚姻治疗和家庭治疗。间接干预服务的广泛应用表明领导与合作技能是学校心理学准备的重要方面。

领导与合作技能与学校心理学

工作者经常承担的评价角色联系在一起。评价过程中需要使用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来理解影响人们行为的多种关系。另外,环境因素和其它背景因素也应考虑到。学校心理学工作者所承担的与评价过程相关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整合其他专业活动(如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方面的数据。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准备使得他们可以承担整理数据方面的领导,以方便多学科的治疗小组的工作准备。而且,这样的角色需要多种复杂的交往技能,包括冲突干预技能,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中正面工作关系建立的技能等。

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学校心理学服务的提供十分重要,这样的技能应包括在准备项目中。

研究方法和统计技能

学校心理学专家指出了与这一领域相联系的95项技能,其中测量和实验的技能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工作准备的另一项目标是发展应用实验或统计等方法的技能。这样的技能对于评估学校心理学或其他与学校相关的服务来说十分的重要。

另外,研究设计、统计、项目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心理学测量等内容一般是在学校心理学项目的定量部分中讲授。定量方面的技能是通过特殊的课程获得的,一般在实验工作中得到发展,在与其他工作人员对各种研究策略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讨论中得到加强。

掌握伦理知识,建立职业价值观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要求被调查者确定学校心理学的最重要的研究问题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提到了跨文化问题,其次才是干预、教育、心理测试与评估、儿童发展和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准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表明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在对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跨文化理解上。

专业群体的道德标准在研究和实践的伦理标准中得到体现,这些价值标准一般与社会中的最高价值标准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中对于跨文化问题的理解与人们的最高价值标准是一致的。这些价值标准要与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标准整合在一起。

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是由学校心理学实践的伦理标准推动的。而且,职业价值观最终能够指导推进人类福利的能力,能够保持不同国家学校心理学在发展上的一致性。

作者:史秀峰

第3篇:探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摘要】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改造工作的重点,我国监狱体系虽已形成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我国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外引进后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监狱系统。因此,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仍存在不小的缺陷。只有完善心理矫治的操作过程,使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监狱操作;体系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work

【Key words】 offender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prison operating system

一、心理矯治概述

罪犯心理矫治(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又叫作“改造干预”、“矫正治疗”、“矫正咨询与矫治”、“罪犯心理干预”等。什么叫做犯罪心理矫治呢?所谓犯罪心理矫治就是转变罪犯心理,积极引导罪犯避免犯罪行为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工作。

罗伯特•;威克斯(Robet J.Wicks)作为美国法律心理学专家认为犯罪心理矫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精神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行为方面。他认为犯罪心理矫治的形式有多种,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甚至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矫治并不一定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由准专业人员在监督下也可以进行。

这说明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罪犯心理矫治是法律心理学和监狱科学都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这些国家的监狱系统所采用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其犯罪心理矫治不仅对罪犯行为方式的矫治,还对其精神心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进行矫治,同时还兼具社会学层面和医学层面的矫正治疗。

对犯“罪心理矫治”这一名词的科学性的质疑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国的监狱系统刚刚开始引入应用犯罪心理矫治。许多学者对这一名词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应该叫做“罪犯心理改造”有人还认为该叫做“罪犯心理矫正”,然而最后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统一采用“罪犯心理矫治”一词。

罪犯心理矫治得到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犯罪心理矫治被许多国家广泛运用。总体来说,目前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在西方国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正在服刑的罪犯,第二,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是从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上积极引导罪犯,避免罪犯犯罪。第三,罪犯心理矫治的形式并不单一,而是一个统称。第四,在西方国家罪犯心理矫治活动的主体是具受到过专业训练的心理矫治专业人员,而不是狱警人员。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心理矫治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监狱罪犯的情况的不断改变,促使罪犯犯罪的心理原因愈发突出,而传统的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狱政改造己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形式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展的第七次劳动改工作会议专门针对以提高罪犯改造品质为目的提出了加强罪犯心理研究这一要求;随后在2003年,我国司法部针对罪犯心理矫治专门设置了一个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需要如何开展做出了具体要求的章节(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九条),这些举措更是把心理矫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目前,作为我国新时期监狱深化教育改造,加强对罪犯的罪犯心理矫治,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不仅在理论上重视罪犯心理矫治这一工作,还从实践上对这一工作大力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狱警工作人员开始投入罪犯心理矫治这一工作中。尤其是从2004年的调查数据“89.17%的监狱对监狱民警进行过有关罪犯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90%的监狱开展过对罪犯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看出我国对罪犯心理矫治这项工作的重视。

最近几年我国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体力提倡,加强了对罪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重视,罪犯心理矫治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监狱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和内容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目的

罪犯心理矫治是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根据有关罪犯心理矫治的学术理论以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罪犯对监狱环境监狱生活的适应能力

犯罪心理的产生与环境因素有极大的联系。犯罪心理往往是在由于长期处于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扭曲。当罪犯进入监狱后,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这时要想对其心理进行矫正首先就要让罪犯提高监狱生活的适应能力。如果罪犯无法很快地去适应监狱生活,往往会对罪犯的心理造成压力,让罪犯的情绪不稳定,这都不利于帮组罪犯进行罪犯心理矫治,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造。

2.改变罪犯错误的认知方式

罪犯的行为反应以及他们的犯罪心理,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的偏差。我国的罪犯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观点指出,很多罪犯都存在反社会意识、歪曲的自我认识和不良的认知品质等。因而要及时改变罪犯的这种错误认知方式,对其要采取积极引导,让其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积极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事情,依靠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帮助他们改变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矫治错误的认知方式。

3.对罪犯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

在监狱中生活的罪犯,他们大多都有着程度不同的情绪问题,往往表现为沉默少语,情绪浮动较大。这时就需要借助心理矫治及时疏导其负面情绪,并在心理矫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终形成良好的情绪习惯。

4.对罪犯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

罪犯处于监狱的环境中难免会形成或者既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有时甚至表现为病态行为,这些都是促使罪犯发生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到在监狱中对其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以及改造工作的效果。通过使用心理学知识、心理治疗方法和行为矫正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纠正罪犯的不良行为,加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从人际关系方面对罪犯进行改造

前面提到了造成罪犯心理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罪犯的心理问题以及罪犯的行为问题。然而除了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之外,罪犯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其犯罪的因素之一。心理矫治也包括盖伞罪犯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这一部分的工作,心理矫治可以帮组罪犯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改善罪犯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让罪犯今后再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挫折时,能正确处理。

6.减轻或者消除神经症罪犯的症状

要使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来减轻或者消除患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罪犯的症状。对于一些经鉴定确实患有严重精神病的罪犯,可以将其转介到精神病院对其精神问题进行医学上的治疗。

7.对有心理危机的罪犯进行危机干预

罪犯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危机,针对罪犯的产生心理危机的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及时干预,及时通过心理矫治的方法去缓解罪犯的心理危机,使罪犯心理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并自我获得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内容

在蔡墩铭(我国台湾学者)《矫治心理学》(1988年)一书中,他把基于矫正改造的目的建立起来的心理矫治体系称为“矫治处遇体系”。并且认为可以既将其分为教化、作业以及心理治疗三个方面的内容。罪犯心理矫治既要从心理层面对罪犯进行心理治疗,矫正其犯罪心理,对其进行矫正教育,还需要从社会层面上对其进行改造,要培养起社会适应能力,让其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让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让其适应社会劳动。

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监狱民警的长期的经验总结为基础,心理矫治主要可分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运用心理知识对罪犯进行心理治疗,在日常管教过程中加强心理教育工作对其行为进行矫正。(2)其次还需要让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心理矫治资格的专业人员针对罪犯行为进行针对性治疗。(3)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分别对罪犯矫治前以及矫治后再次犯罪的心理进行评估测量。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一)罪犯心理矫治操作体系结构

结合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状况和现实需求,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逻辑性以及科学性方面都十分完善,而且具有易于实际操作的特点,通过这一体系对,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对象、方法和目的做了具体的介绍,详细内容如下表:

表1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项目对象方法目的

罪犯心理评估罪犯心理评估新入监的罪犯心理测量、生活史调查、行为观察、谈话、犯罪事实谈判了解罪犯个性特征、社会心理缺陷及其他心理问题,为建立心理档案和实施矫治提供依据

入监评估

矫治效果评估服刑一定阶段或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心理测验、考核评定、调查了解矫治的成效,为改进矫治计划、进行心理预测提供依据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全体罪犯利用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专题讲座、课堂教育等让罪犯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自觉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教育和接受改造的自觉性

罪犯心理咨询心理基本正常或有一定心理问题的罪犯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如:共情、倾听、暗示、激励、宣泄等帮助罪犯发现自身问题,挖掘内在潜力,改变认知与行为,提高对监狱生活的适应性

罪犯心理治疗适应不良和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罪犯心理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患者中心疗法、支持疗法等消除或缓解各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行为、增强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重塑健康人格

心理预测和危机干预心理预测面向全体罪犯;危机干预面向有心理危机的罪犯直观预测、量表预测法等把握罪犯心理发展变化趋势,了解他们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报起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以便进行及时的预防或干预

注:表1来自刘邦惠.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2页。

(二)罪犯心理矫治操作系统的缺陷

虽然,罪犯心理矫治系统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操作体系,但是这一体系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

1.罪犯心理测量评估缺乏连续性

在多数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中,只有在罪犯入监与即将出监之前才会进行心理测量,缺乏跟踪性的心理测量。由于罪犯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面对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他们的心理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对罪犯定期、针对性的进行测量评估是及时发现其心理动向的有效方法。此外,还要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有效联系起来。

2.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缺乏易于接受性

目前监狱心理矫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讲座、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对于文化水平低下、情绪不稳的罪犯来说,这些形式不易于接受。可以采用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心理健康操、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能够跟高的调动罪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罪犯心理宣泄缺乏控制性

多数监狱的服刑指导中心都设有心理宣泄室,供罪犯宣泄消极情绪。罪犯通过申请都可以去宣泄,且没有次数控制。这种方法虽然能暂时排解罪犯的不良情绪,但却指标不治本,长此以往还会使罪犯养成暴力型人格。因此,要控制罪犯的心理宣泄方式。

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建议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应当与入监教育、个别教育、劳动改造、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单纯的心理矫治无法使罪犯摆脱心理障碍,必须把心理矫治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①入监教育:罪犯入狱后,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极易产生悲观、恐惧、轻生等心理。通过入监教育,让他们对监狱的改造、生产、学习、生活情况有所了解,对党的劳教工作性质、方针、政策、任务有所认识,从而完成认罪认错、改造思想、矫正恶习的任务;②个别教育:通过罪犯自身、监区心理联络员、监区干警观察、了解罪犯的心理动态,可以及时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抑制罪犯心理问题的产生;③劳动改造:“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劳动改造可以磨练罪犯的意志,培养其社会化人格,可以使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人生价值的存在,并且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④解决实际问题:罪犯在服刑期间极易遇到个人问题,诸如自身疾病、父母养老、子女就学、婚姻矛盾、家庭贫困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监狱应当尽量帮助罪犯解决其个人及其家人的实际问题,解除罪犯的后顾之忧,积极改造。

(二)应当加强监狱干警的素质能力培训

监狱干警每天直接接触罪犯,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可以使监狱干警对罪犯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同时由于每天的高压工作,很容易使监狱干警自身产生心理问题,加强对其心理健康、心理矫治工作的培训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文立.罪犯心理矫治之本土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

[2]王英帅.关于依法保障罪犯合法权益问题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

[3]汪蕾.罪犯矫正的新思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6.

[4]孫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矫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5.

[5]刘崇亮.我国罪犯教育的几个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6]张春菊.成年男性服刑罪犯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于浩.监狱改造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

[8]叶扬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杨凤定著.违法人员心理矫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狄小华著.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导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11]章恩友著.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基本原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12]梅传强,王敏编著.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13]陈荣等撰稿,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熊淑萍(196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理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作者:熊淑萍

第4篇: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宗旨:

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三、辅导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3、普及心理辅导。工作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4、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5、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辅导工作更加规范。

各年级具体目标:

低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中年级: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高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四、主要辅导工作计划: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积极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各年级心理咨询联络员(各班班主任)的作用,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和班队课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常规工作:

1、综合运用多种辅导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为主,以点带面。还可以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活动组织专题讲座,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值班与预约相结合。每日中午及下午放学时间为辅导教师固定值班,主要安排与个别学生见面辅导活动,其他时间的辅导,主要通过提前预约。

3、开通辅导站的固定“阳光信箱”与电子信箱,对于学生的来信,要有不同方式的回复。

4、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保健常识。可通过板报、讲座等,让广大学生懂得日常理自我保健,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5、接待登记制度。值班教师做好值班接待记录,便于总结工作和定期检查。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更好地、更全面地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对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的情况,并做好保密与保管工作。

7、对典型案例,实行跟踪管理,详细记录,保持联系,全程服务。结合学生特殊情况反馈制度,建立与班主任的双向反馈,必要时还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保证辅导的综合成效。

(三)开放时间:

每日中午时间段和下午放学后

(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辅导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真诚面对学生,扎实开展工作,争取在辅导面上略有扩大,在辅导成效上有所突破。

【关闭窗口】

第5篇: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一、心理咨询室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工作。

二、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帮助解决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三、心理咨询室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从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创造和谐校园。

四、心理咨询室定期咨询,学生也可根据需要随时通过网站进行心理咨询。

五、希望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委屈或其它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想法及时与我们交流、沟通,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学解决更多的难题并安心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

心理辅导员工作职责

1、热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奉献时间和精力,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心理辅导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能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3、心理辅导员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4、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学校心理辅导站的声誉。

3、心理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辅导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4、 心理辅导员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来访者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有关档案,不将来访者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因专业和教育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所有可能会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在得到来访者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5、 心理辅导员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6、危机干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辅导员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7、心理辅导员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避免接待来访者。

8、 心理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心理辅咨询室的各项制度。

第6篇: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1、心理咨询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不得迟到、早退,要按时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

2、本着“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来访者自助。

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营造温馨的空间。

4、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切实履行保密原则,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必要时可通知学校和家长,取得支持和配合。

5、心理信箱上、下午打开两次,咨询信件保证第二天及时回复,同时做好存档。

6、做好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7、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率、使用率。

8、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12:00--13:00。

9、每天的心理辅导老师按具体的工作安排进行值班。

10、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7篇: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或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本学期,从总的情况来看学生心理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大体态势良好,学生心理普遍得到大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间不久,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仍然处于亚健康水平。现就本学年,心理咨询室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心理咨询室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室内环境优雅、温馨、舒适。在这里,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把来时的郁闷一扫而光。

二、心理咨询室老师不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也是学校的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非常了解,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工作认真细致,观察缜密,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 心理咨询室安排了面向全校家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便于家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讲座的内容不同,各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每逢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心理咨询室准时开放,接待学生来访。在咨询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点:

1、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形成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吐露真情。

2、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进入正常学习。通过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缓解,心理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4、争取家长、教师、同学等各方面的有力配合支持。 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经验,全员参与还存在差距。今后,继续深化和发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加强对心理辅导,咨询技术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永乐中心小学

2016.7

第8篇: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018年秋学期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以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指定以下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努力使小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合格的小学生。并对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支持作用。

三、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心理咨询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新的成果和突破。

四、辅导宗旨

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五、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家庭辅导

六、具体工作内容

1.综合运用多种辅导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为主,以点带面。2.值班与预约相结合。辅导教师固定值班,主要安排与个别学生见面辅导活动,其他时间的辅导,主要通过提前预约。

3.开通辅导站的固定信箱与电子信箱,对于学生的来信,要有不同方式的回复。

4.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保健常识。可通过板报、广播、讲座等,让广大学生懂得日常心理自我保健,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5.接待登记制度。值班教师做好值班接待记录,便于总结工作和定期检查。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更好地、更全面地记录学生情况,并做好保密与保管工作。

7.学生特殊情况反馈制度,建立与班主任的双向反馈,必要时还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保证辅导的综合成效。

七、具体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

第9篇: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1、本咨询室的宗旨是辅导学生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服务好每一位学生。

2、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果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者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情绪波动时,应回避接待来访者。

5、对来访者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表。

6、保持和维护咨询室的干净、整洁。

7、心理咨询室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从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创造和谐校园。

8、希望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委屈或其它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想法及时与我们交流、沟通,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学解决更多的难题并安心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

上一篇:驾驶员岗位职责免费下一篇:井下钻探工初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