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咨询工作总结

2022-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心理咨询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社区心理咨询工作总结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探析

[摘 要]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在行为和心理方面都有别于普通公民和在监狱服刑罪犯。其中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又是这类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对其社区矫正难上加难。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正处在人生过渡时期、心理问题较多的特点,加强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

一、我国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探析

(一)社区矫正的概述

1.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是依法在社区矫正中监管、改造和帮扶犯罪人的非监禁刑执行制度。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近代学派的大师们认识到监狱刑罚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对罪犯人格的改造,社区矫正便由此发端。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有更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2.社区矫正的对象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主要包括: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四是被裁定假释的;五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3.社区矫正的价值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价值。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未成年人由于处在生理上和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时期,其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社会经验较少,判断能力较弱,抵御外界不良信息能力较差,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对外界的承受力薄弱,对社会和家庭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很容易就会滑入社会对立面的深渊。社区矫正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已经站到社会对立面的未成年人拉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三)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现状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非刑罚化、非监禁化、轻刑化的理念,早在19 世纪末就开始萌芽并最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对于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也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逐步生根发芽。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就目前来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正方式。现实中主要是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者组织在一定的社区、街道参加一般性的学习教育,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无所事事,即使是为他们介绍了一定的工作,往往是嫌工作辛苦且待遇过低,干不了多久就会自动放弃,之后又会和以前的团伙成员或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四)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起步较晚,观念滞后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起源于国外,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专业性不强,所以在我国无论是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及工作者,还是社区服刑人员,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都未加以足够的重视,心理矫正观念还较为滞后。

2.物质保障不足

从目前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来看,专门用于心理矫正的经费数额是有限的,所以工作人员往往有心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心理矫正专业力量不足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使工作得以顺利而高效的开展,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从事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主要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社工和心理矫正工作志愿者。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工大多缺乏必要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志愿者所参与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将心理矫治工作深入、全面、长期开展下去的要求。

二、完善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改进探讨

(一)国家和社会要给予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社区矫正观念

在我国无论是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及工作者,还是未成年犯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矫正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是泛化,也就是将所有的社区矫正工作,包括社区服刑人员思想的转变、恶劣行为的改变等都认为是心理矫治。二是简单化,也就是把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糅合到一起就认为是心理矫治。三是夸大化,也就是盲目夸大心理矫治的功能。矫正“异常心理”和“心理障碍”,已超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围,应该及时送精神病防治医院进行治疗。

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科学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心理矫正的重要性。

(二)落实和加强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只有各级领导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很大的拓宽。所以必须调整工作指导思想,改善经费、场所保障等现实问题,才能为未成年犯心理矫治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矫正工作者素质建设,提高矫正力量专业水平

专业化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社工,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学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是心理矫正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可以考虑选拔、招聘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作为专职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正人员,以保证未成年犯心理矫正工作的连续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要走上专业的道路,需要重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评估,采用成熟心理测验量表,用科学、实证的评价结果作为应用心理技术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心理矫治技术,及时掌握和发现客观存在的心理疾患,有的放矢地提出干预对策和措施,逐步调适和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四)建立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

社区矫正的基本特点是立足于社区、依赖于社区、强调社会力量对罪犯矫正的参与,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动员和组织高校、医院和研究机构的心理专家参与心理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还应当加强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共同对未成年罪犯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可以依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组织他们学习先进人物事迹,阅读法律书籍,邀请改造好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引导其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矫正活动中去,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

(五)分析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要点

未成年人失足原因多样,各不相同,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法制观念不强等都有关系,因此,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需要掌握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关注矫正相关环节,便于实施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教育,对提升矫正实效、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至关重要。

1.未成年矫正对象自身的特点

未成年矫正对象被判处刑罚,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受到国家刑法惩罚的罪犯。同时,他们大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思想幼稚单纯的花季青少年。因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犯罪心理和不良恶习;三是不能正确认识适用社区矫正的意义。部分未成年矫正对象不懂“从轻减轻处罚”的涵义,犯罪了不用坐牢不用受苦,没有体会到法律的威慑力,使其产生“犯罪也不是什么大事”的思想。

2.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影响

虽然由专门的矫正机构和矫正志愿者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实施管理、教育,但是由于放在社会上,青少年还会普遍进行交往,有的矫正对象利用监管工作间隙,沿袭从前的不良生活圈子和朋友圈子,不知不觉地重走老路,引发犯罪。因此,由于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群体感染”情况,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发挥作用

在实际情况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类,这些未成年人或者被送往工读学校,或者不愿意接受工读学校严格的管理拒绝入校,被推向社会,在社会闲散、游荡,很多会再次犯罪,甚至成为惯犯。另一方面,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家庭教育多存在问题,不是过分溺爱就是不闻不问,不是窒息管束就是放任自流。

4.防止教育、监管流于形式

“谁都管但都管不深”。当前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处于多个部门管理之下,公检法司、团委、妇联、教育等多个部门都开展了与职能相关的工作,各管一段,延伸帮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但是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仅靠分段进行或者工作程序中顺带进行的,不是长效之策。

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和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矫正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和加强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不断提升矫正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助,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宗宪主编.社区矫正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2] 狄小华.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3)

[3]涂龙科.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若干立法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4).

[4]章恩友,姜祖桢.矫治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

[作者简介]张克峰,男,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人事科副科长;闫潇潇,女,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技术处干部。

作者:张克峰 闫潇潇

第2篇: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的关系

摘    要: 为了探讨工作满意度在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心理契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离职意向量表对166名社区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社区工作者管理者可以通过心理契约的履行,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意向。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    心理契约    离职意向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区工作者是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人员,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由于我国社区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区工作者仍然存在工作满意度不高、人员流动大、人才数量缺口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这对我国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出挑战。

所谓离职意向是指员工要离开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去寻找新工作机会的心理意向(樊景立,1978)[1],是指一个人的想法和内心状态,是一种消极心理。通过研究离职意向,可以对离职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从而预防或者减少离职行为的发生[2]。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在已有的参考框架下,对工作本身和工作有关的外部环境的一种主观认知与原有期望间对比后的主观感受[3]。这种感受与个体的自我参考框架、原有期望值息息相关。已有大量关于其他从业者的研究证明,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存在相关性,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具有一定预测作用[4][5]。心理契约是指个体在基于组织的各种承诺而产生的对彼此之间相互义务的主观信念(魏峰,2004),它具有内隐性、动态性等特点,是个体在一定组织中的心理状态。它与离职意向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工作满意度在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从心理契约角度为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意向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

1.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郑州市社区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线上完成线上提交的方式,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66份。男性为41个,占样本总量24.7%,女性为125个,占样本总量的75.3%。

1.2研究工具

1.2.1离职意向量表

由国内学者樊景立等[6](1998)编制,包括4个题项。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评价量表的方法表示各变量程度。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由1到5表示程度依次增加,分数越高说明离职意向越大越强烈。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1.2.2工作满意度量表

采用参考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MSQ),共20个题目,由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两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为国内常用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1、0.835。量表是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评分标准,从1—5,分别从“非常不同意”过渡到“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工作满意度越高。

1.2.3心理契约量表

采用由陈茜[7]编制,包括15个条目,三个维度(交易、关系、发展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方法,对各量表各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进行打分,由1到5表示程度依次增加。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

2.1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相关

由表1可见,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心理契约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工作满意度分量表与心理契约及各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及心理契约各维度与离职意向之间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满意度两个分量表与离职意向之间显著负相关。

表1    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离职意向的关系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2工作满意度在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之间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可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是前提,从前面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及离职意向三者之间相关显著。然后分三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详见表2):第一步,以心理契约为自变量,离职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契约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第二步,以心理契约为自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第三步,以心理契約、工作满意度为自变量,离职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回归系数显著、但心理契约得到的回归系数变得不显著,可见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表2    工作满意度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3.讨论

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及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均呈正相关,这与郑建君、杨继平以教师为研究对象所得结论是一致的[8]。与王士红、顾远东(2012)以国家审计人员为对象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9]。Turnley,Feldman(2000)[10]认为如果组织心理契约履行得好,员工就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组织违背心理契约就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Turnley(2003)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地验证了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影响[11]。由此可见,作为社区主管单位部门应该通过更好地履行心理契约,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及各维度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并对离职意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2]-[15]。组织对心理契约的较好履行可以减少员工的离职意向,反之,对心理契约的违背,则会造成员工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怠工,甚至离职。所以,组织能否很好地履行心理契约,关系到社区工作者的离职意向。余琛的研究认为[16],在心理契约履行情况和离职意向之间,受个体的期望值影响。在本研究中,引入工作满意度变量。社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从目前国内较多以教师、护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7]-[19]。可见,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意向越低,越不容易离职。其中外在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相关尤为突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更能影响其离职意向。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在引入了工作满意度这一变量后,心理契约对离职意向的直接作用不再显著,说明工作满意度在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与离职意向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这表明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不是直接影响离职意向,而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即组织对心理契约的履行,使其越符合社区工作者的期望,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离职率也会随之越低。反之,组织对心理契约的违背,会让社区工作者失望,降低其工作满意度,增加其离职率。提升工作满意度就会让社区工作者感受到组织对心理契約的履行,降低离职意向。

社区工作者心理契约通过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的间接影响,体现在心理契约的违背,使社区工作者在组织中找不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缺乏培训和发展的机会、自身的价值得不到组织认同、得不到晋升机会,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对工作产生种种不满,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负面情绪,滋生离职想法。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关系要遵循“互惠原则”,其中涉及的报酬和成本并不限于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奖励、心理安慰等,如果报酬减去代价后是正向的,则关系会持续下去,如果是负向的,关系将出现问题。

心理契约是社会工作者在组织中的心理状态,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心理契约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组织通过对心理契约的管理,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实现对组织强烈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高投入。组织想要实现对社区工作者的有效配置,就必须重视心理契约的EAR循环(即心理契约的建立、调整和实现过程),实现社区工作者的期望。这样让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体验到公平,并认同所得到的报酬,认为自己在组织中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这样更能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工作更积极和主动。相对于其他外界因素,这更能让社区工作者认同自己的工作和组织,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继而越倾向于继续从事本职业,减少离职意向。

参考文献:

[1]樊景立.纺织厂女作业员离职行为研究[M].台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论文,1978.

[2]汤亚敏.职场排斥与员工离职意向、工作不安全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7.

[3]徐光中.工厂工人的工作满足及其相关因子探讨[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77,43(1):26-27.

[4]林叶艳等.护士的职业认同在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10):919-924.

[5]李欧.工作满意度在民办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55-1357.

[6]Farth J. L.,Tsui A. S., Xin K. R..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Guanxi: The Chinese Case[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8,32(4):471-488.

[7]陈茜.心理契约视角下IT企业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8]郑建君,杨继平.山西省中职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4:36-38.

[9]王士红,顾远东.国家审计人员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知识共享行为[J].审计研究,2012,01:48-54.

[10]Turnley W.. H.,Feldman D. C.. Re-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as Mediator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0:21-25.

[11]Turnley, W. H., Bolino, M. C., Lester, S. Weal.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ulfill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Rol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187-206.

[12]Kotter J. P.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ing the Joining-Up Proces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3(15):91-99.

[13]Guzzo, R., Noonan, K. A., Elron, E.. Expatriate Manag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8(2):151-162.

[14]周莉.心理契约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J].学术论坛,2014(6):140-144.

[15]钱士茹,徐自强,赵斌斌.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5(2):81-87.

[16]余琛.不同心理契约满足状态下员工结果变量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S1):173-176.

[17]张斌.工作满意度在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1123-1125.

[18]姜亚丽.工作满意度变化与离职意向变化的动态关系模型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 52(2):235-239.

[19]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2,32(6):564-569.

作者:蒋艳君

第3篇: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心理知识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和身心松弛训练等方式对社区59名老人进行心理干预。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心理干预前后(间隔时间为10个月)的老年人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GDS量表评分和SCL-90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干预前的评分。结论:心理干预是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心理干预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ZHONG Jie-yi

(North Sichu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ong 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ts function. Method: Th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lecture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mental and physical relaxation training were utilized for 59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CL-90 (Symptom Checklist-90) and GDS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lderly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interval of 10 months.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all the indicators of both GDS and SCL-90 in varying degre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re-intervention.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WORDS community; elde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7%,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0.12%[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50%[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研究也多有报道[3-5]。本文通过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模式,旨在观察心理知识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对于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四川北路街道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为对象,2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人,共69人。排除其中重型精神病、长期卧床无行为能力、有明显听力、智力障碍者4人,实际参加课题研究者为65人。

1.2 方法

在了解四川北社区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建立心理干预的初步方案。通过和社区老年人的访谈、专家咨询,反复修改,确定心理干预的具体工作模式,即心理知识讲座、松弛训练和个别心理咨询均1次/月,每次2 h,进行为期10个月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CL-10及GDS量表进行测量,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

1.3 研究工具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包括90个项目,采用1~5分的5点评分法,由被测试者根据最近1周的感受进行自我评价,每一因子自评的分值越大表明症状越严重。按常模因子分划界标准,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判定为有心理问题。1项及1项以上因子分≥3分,作为中重度心理障碍判定标准。②老年抑郁量表(GDS) 1982年Brink等人创制[6],量表共30项,答案为“是”或“否”,第1、5、7、9、15、19、21、27、29、30项答“否”记1分,其他项答“是”记1分,总分为30分。0~10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症状,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1.4 数据分析

以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最初确定的65名研究对象中,有1人缺席4次,2人缺席3次,3人缺席2次,共6人因未能完整参加而排除,最终纳入统计的人数为59人,研究有效率为90.77%,其中男11例,女4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2.14±14.58)岁(表1)。

2.2 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后,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干预前的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其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干预前后老年人GDS得分比较

干预前,本组老年人GDS得分为(15.21±3.23)分,干预8个月后GDS得分为(8.02±2.29)分,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后,老年人的一般心理问题及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抑郁的状况也比干预前明显减轻。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整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提示心理干预是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本文结果同时显示,在心理干预后,部分老年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表2可见,心理干预对于恐怖和偏执因子的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医保问题、子女离家、家庭空巢等原因的影响。要真正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需要定期对老年群体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或者引导他们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医疗机构,及时进行治疗。另一方面,社会应多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多提供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另外,作为子女,也应该多花点时间陪陪老年人,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参考文献

[1] 汪隽. 浅析我国人口环境与档案利用工作的关系[J]. 科技信息, 2011, 13(4): 17-19.

[2] 宋金刚, 宋卫军. 关注我国老年人口, 提倡健康老龄化[J]. 医学与社会, 2002, 15(6): 35-36.

[3] 韩钱芝, 陈伟春, 刘佳, 等.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1): 43-46.

[4] 蔡肖蓉. 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 中医临床研究, 2009, 12(1): 103-104.

[5] 方鹏骞. 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及其测量工具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7): 661-663.

[6] Copeland JR, Dewey ME, Griffiths-Jones HM. A computerized psychiatric diagnostic system and case nomenclature for elderly subjects: GMS and AGECAT[J]. Psychol Med, 1986, 16(1): 89-99.

(收稿日期:2012-02-12)

作者:仲劼怡

第4篇: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创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落实民政局《》的精神,现制定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为指导,以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全社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成人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党中央创建和谐社会的指导精神,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社区居民特别是未成人,立足于未成人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2、发挥社区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有效地开展工作

3、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建立健全心理工作档案

(1)、家庭环境档案

(2)、全区人格调查档案

(3)、调查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档案

(4)、受访和案件处理基本情况统计档案

(5)、心理异常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统计档案

(6)、心理健康调查档案

(7)、典型个案档案

(8)、社区心理咨询案例档案

(9)、危机应对干预档案

(9)、个体箱庭档案

(10)、团体箱体档案

(11)、心理咨询相关制度档案

2、搭建工作平台,引入专业资源

街道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建立了“心灵的窗户”、“箱庭游戏”等心理体验设备,心理咨询师也是专家型,多次出外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利用现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专家学者联姻到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指导并参与心理志愿服务工作。心理服务中心全天为社区居民开放,接待上门求助者,为社区居民解决夫妻关系失和、亲子关系紧张、居民心理焦虑等问题,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3、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专业队伍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志愿者队伍:专家和多名心理咨询师及法律工作者、丰富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和较高文化水平、心理专业知识的退休老教师和机关退休干部为志愿心理咨询师,并健全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4、建立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机制

5、根据群众需要,开展资源服务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志愿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利用社区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针对社区居民,到各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将开展《做情绪的主人》、《心态决定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生活品质》等专业心理健康课程。

三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未成人的个体咨询。做好未成人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未成人提供咨询,对未成人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四是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青少年的抑郁症、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人际交往的压力、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

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五是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软件建设和正常应用本年度完善心理测量软件建设,搜集和整理适合社区中小学生、中老年、社区工作者等的心理测评软件,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六是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个案档案管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定期随访,社会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开展社区心理康复指导,促使早日回归,

七是针对社区残疾人,定期到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心理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对子,通过交友谈心、共同劳动、外出参观等方式,让残疾人体会到社会的关怀,重拾生活信心

八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核心,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并呈逐年上升,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也

是心理咨询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要的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找出其症状背后的心理原因,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联手开展有效地心理咨询服务。

九是针对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母子关系紧张、婚恋受挫等婚姻家庭问题,用细心和耐心为社区居民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化解家庭矛盾。

十是针对亲子关系紧张的居民,制定《家庭亲子教养计划》,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化解各类家庭和亲子矛盾。此外,心理咨询师公开手机号,随时接听社区居民咨询,及时进行劝解。通过各类心理志愿服务活动,化解矛盾纠纷,排解居民心理障碍。

十一是针对中高考开展“中、高考伴你行,生命因考试而精彩”阳光行动,考后开展“生命中不仅有多愁的秋天,更有明媚的春天”心理辅导、箱庭游戏减压等系列活动。 为考生和家长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十二是针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办事处工作人员长期处在高压、负荷的工作状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社区工作者心理健康问卷》并调查,进行分析和筛选,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应及建议其做心理咨询;定期开展团体箱体游戏,使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得到减压、释放和修正,并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第5篇:社区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一、 社区心理咨询室主要负责辖区内居民心理健康的咨询工作。

二、 社区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辖区内有轻度心理障碍或情绪异常 的居民。

三、 社区心理咨询室通过对辖区居民的心理咨询、辅导,使居民具 备健康的心理。

四、 社区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内容:排除居民的心理困扰、疏导居民 紧张情绪、解决居民的人际交往困境、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五、接待咨询时,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咨询环境,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咨询谈心采用来人咨询和上门咨询相结合、定时咨询和预约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六、接待咨询人员要为咨询者严守个人秘密,保护其个人隐私。

第6篇: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工作职责

1、热爱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奉献时间和精力,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心理辅导员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3、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声誉。

4、心理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辅导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5、心理辅导员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6、心理辅导员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避免接待来访者。

7、心理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制度。

第7篇:青羊区运用心理矫治方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24

2008年6月17日

青羊区运用心理矫治方法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运用心理矫治方法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受到了省、市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2007年8月,我区在府南街道同德社区成立了四川省第一家由熟悉法律、心理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义工(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暨心晴工作室”。通过专职社工、专业社工和广大志愿者为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个案帮扶、网上互助交流等形式,帮

— 1 — 助、引导他们解决就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社区违法犯罪发生。2008年5 月7 日,在新华西路街道八宝街社区广场举行了 “放飞心晴进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这项活动计划每半月选择一个社区,由心理、法律专家、律师、专业志愿者现场设点进行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截止目前,已为辖区500余人提供了心理辅导,举办专题讲座16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被省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报:区政法委吴涛书记,区政府曾义副区长,区委办、区人大、区政府办(四秘)、区政协、区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区政研室、新青羊,市司法局

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 信息员:阳代华 2008年6月17日

— 2 —

(共印20份)

— 3 —

第8篇:社区心理辅导教案 (2)

蒲子泊小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管理和使用

(说明报告)

一、 指导思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 质协调发展。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和指导。

二、 建设目标

1、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心理咨询室,还包括内部设施的配备,尤其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更 为严格。

2.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区域推进、典型引路、分层实施、分段达标”的原则建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

3.高质量地建设一个心灵交流的温馨空间。全校师生、家长了 解心理知识, 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对心理疾病做到 “防患于未然” , 并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且能做到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疏导情绪。及时帮助少数有情绪困扰的师生、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1、心理健康辅导要以人为本,协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素质,健 全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2、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辅 导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热情、耐心、周到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3、辅导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耐心细致做好咨询和预约登记工作,保持辅导站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4、辅导站工作人员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无条件接待来访者,事后做好记录。

5、辅导站工作人员针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若发现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来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

-1- 教有关专家顾问后再约定时间解决。

6、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干预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未 成年人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站的功能

1.掌握全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档案,定期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 要给予特别帮助的未成年人。

2.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做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未 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

3.利用心理辅导站开展面向全校未成年人的健心活动,如在辅 导站内建有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等,指导未成年人的自助活动。

4.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 作。

5.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 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五、心理辅导站站的建设标准与要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建设要根据心理辅导站的需要(服务对象多少,服务范围大小等)和实际条件的许可来确定心理辅导站建设标准。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心理阅览室等。

1.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 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2.心理测量室: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在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问题时,可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对测 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来访者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辅导方式;记录和存放未成年人理档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心理活动室: 一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

-2- 4.心理阅览室:可以让未成年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各种3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

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内容一是教育教学。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 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采用团体和个别的形式,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 的学生依照专业规范和伦理,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 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三是危机干预。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 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 工作;定期采用测验和调查的方法,掌握本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对于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制定长期 预防和干预方案。

蒲子泊小学

2018 年 7 月 20 日

-3-

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

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蒲子泊小学

心理教师:王金金

一、设计理念: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 21 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 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名言、图片、音乐等)。

2、心理小测试题。

3、学生带好笔。学生奖品

4、小花50朵,大花1朵

四、活动过程:

(一)快乐篇(学生绘画,背景音乐一)

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万物滋润,百花盛开,听,大自然中花开的声音,多么美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这样的花。 学生拿起老师为他们各自准备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老师

-4- 拿起花)

师:这朵美丽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丽的,你同样是美丽的。 (老师放下花)人人都说生命如花,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花开的情景。

2、(点击课件,快乐篇):大屏幕上出现一朵、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要有花 开过程的动感美)

师(手指画面):花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得是如此美丽。生命如花,你手 中那朵美丽的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点击课件,返回到主界面)

师:人就像花儿一样,并非一路全是阳光和雨露,难免要经历“虫害”“风雨”, 那如何让我们这一朵朵小花在风雨后绽放得更美丽呢?

3、揭示主题: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教师口述课题,贴大花)

师:把我们的心交给这句话,和老师一起慷慨激昂地说,??(教师手指课题)

故事:如何战胜挫折(从海伦。凯勒身上得到启发)课件:图片话语话

师:闭上眼睛,你现在就是海伦,,好好地想一想,你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音,你的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你的眼睛 请学生回答。 那海伦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老师请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海伦;凯 勒的内心独白。

师:你读到了海伦的内心世界里了,这就是海伦心中看到的世界。一个盲人眼中 的世界。让人心动,让人感动。名人的故事激励我们积极向上,让我们再次认识了海伦姐姐,你一定感受很 深,讲出来与大家共享。 师引导:海伦面对人生挫折,没有自暴自弃,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取得了成 功。正因为如此(点击课件出示话)

6、教师小结:海伦姐姐,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海伦的书师:接下来这个故事是老师听来的,听后,深深地

-5- 打动了我的心。这是个关于帽子的故事。(点击课件)

7、听老师讲故事:苏珊的帽子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苏珊在担心什么呢?苏珊为何轻松自如了呢?你想对苏珊或他的老师或他的同学说些什么吗? 师:当别人遇到挫折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战胜挫折。

8、师:小组讨论,假如你的同学遇到挫折,你会教他一招战胜挫折的方法吗?

(点击课件) 战胜挫折解决的办法有: A、 发泄法:打枕头,写日记?? B 转移法:到外面玩,做别的事?? C、换位法:别人遇到此事,会怎样做?? D、安慰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E、求助法:找人倾诉,寻找办法??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应点,并引申拓展。

师:战胜挫折有那么多方法,如果你遇到了挫折,就可以用上这一招半势。

(四)彩虹篇

1、师:如果每次你都能战胜挫折,那挫折将成为你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看!

2、(点击课件)女排姑娘的故事 (三个阶段) 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师: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靠的是女排姑娘们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的精神和一次次不怕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听说陈忠和教练和女排姑娘们最喜 欢唱一首歌! 师:对!《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升华篇

师: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

1、点击课件: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学生朗读。 读给自己,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感到了你们战胜

-6- 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为自己鼓掌!

2、名言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激励自己勇敢地与挫折作斗争, 你能创作一句吗?送与好朋友共勉。拿出你的小花,请写上一句,并在末尾 署上你的姓名,使此句成为你的名言。举一例后,互赠名言!

3、总结(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师:成长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就看我们如何面对,要学会与命运抗争, 笑着完成每一次作业,笑着面对每一次考试,笑着度过每一天,让挫折成为你成 长的阶梯,挫折就会为你更为精彩的人生喝彩! 勇敢面对生活,有你、有我、有他,让我们共同面对。 (点击课件)听,熟悉的旋律又充盈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 课吧!

4、师:同学们、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张开双臂,挥动手中的小花,一起哼唱 这首歌吧!笑着拥抱挫折吧!(点击课件) (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做动作,屏幕上出现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

-7-

双巷村心理健康辅导站

-8-

在石桥沽村向孩子和家长发放宣传资料

-9-

辅导教师通过村委会广播向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宣传

-10-

宣传教师倡导学生签字

-11-

第9篇:***市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自治区文明办到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自2007年起,在***市文明办、***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创办了本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至今已有四年的培训教育经历,系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社区人员多达3000余人次,成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评的社会心理咨询与服务的专业机构。

我中心通过对社区青少年及父母、老人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几年总结,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在社区工作中的运用,以及心理辅导基本操作程序,积累了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实践经验,专业开设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妈咪讲堂、父母亲子关系和谐讲堂等,各项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中,根据多方面学习业务和学术交流经验为基础,同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载体陆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辅导,并不断开设社区家长亲子教育课堂及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堂,随时关注着社区中不同人群的心理变化,阶段性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我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处,对职业培训中心的管理要求,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中心作为文明委、街道办事处成立的一个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未成年人辅导站,推动社区工作前进的同时,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宣

传建设,深化对社区服务活动的认识。回顾上一阶段我们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落实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我中心逐步完善辅导站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并有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结合未成年人的作息生活时间,开通公益性免费心理咨询专线电话,设立了网络QQ聊天谈心等,并有专业咨询师在晚上21:00---23:00轮流值班进行心理辅导。

2、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让更多的青少年、未成年人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社区心灵之家的温暖,我中心定期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利用我中心和中国心理网,中国心理教育网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心理测评与丰富的网络条件,从多层面给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的辅导。

3、我中心利用暑假与寒假期间,结合未成年人放假、较集中状况,在库尔勒市郊开展了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独树一帜,成为一道青春的风景线,采用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带动了社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4、在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协助与支持下,我中心定期深入库尔勒滨河社区、晨兴社区、家兴社区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社区居民送去一份心灵的鸡汤,提供了亲子教育、婚姻家庭、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服务。

5、为保证辅导站健康有序的进行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咨询辅导工作的全面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中心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普

及与宣传,提高了***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的阳光心态与健康心理。

6、以社区为单位,并结合社区矫正,针对社区两劳释放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等情况,职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努力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做出贡献。

7、在萨依***巴格街道、党工委的大力协助下,我中心有幸请到了亲子教育专家,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如何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的大型讲座,有针对性的为我们青少年上了有意义的一堂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和创建先进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中心在巩固己有的成绩的同时,本着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社区进步的目的,我们在总结过去的经验的同时,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入手,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

在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下,我中心会在全社区范围内继续不断进步与努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导中心

2011年6月

上一篇:实习单位接收函模板下一篇:西湖那些凄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