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探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所处时代及画坛背景北宋灭亡,盛极一时的宣和画院也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跟随南逃的赵构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出于政治和个人喜好的双重因素,高宗赵构重视画学,因此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南宋画院被迅速恢复,许多南渡的画家成为画院中的骨干力量。画院仍然是绘事的中心,南渡的画家主要有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绘画艺术探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绘画艺术探究论文 篇1:

民族服饰的绘画艺术探究

绘画艺术与民族服饰虽然分属两个不同领域,但二者的联系却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绘画艺术的发展带给服装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灵感,更多的民族服饰开始与绘画艺术紧密相连。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分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少数民族服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并极具民族特色。服装设计过程离不开审美情趣、色调搭配和功能用途,这其中便蕴含着丰富的绘画艺术内涵。因此从少数民族的服饰中探索绘画艺术的运用特色,有利于当今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改革创新,亦有利于充分挖掘并发扬民族文化。由赵平勇、曹建中、车岩鑫所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出版的《民族服饰绘画与色彩表现》一书结合具体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形态、线条、色彩等方面对服饰的绘画语言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范式指导。

该书的首要特点在于研究思路清晰、追根溯源,布局缜密合理。该书涵盖了民族概述、民族服饰与色彩、服饰绘画语言形式、绘画基本要素、不同表现方法以及作品欣赏等 6 个层面,结构层层递进,内容丰富具体。该书首先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概况以及服饰特征和功用为切入点,通过对服饰所传达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人文环境等进行详细描述,体现出民俗服饰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该书指出对少数民族而言,服飾不仅象征着民族特色,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种多样的色彩、款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等,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特点。例如蒙古族人热情洋溢,草原地区气候特征明显,因此蒙古族服饰不仅色泽鲜艳,传达给人热情好客的心理,又注重保暖和方便。因此从民族起源和发展历程入手进行研究,对于民族服饰的绘画艺术探究过程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让研究过程变得有理有据,便于分门别类总结不同民族服饰中的绘画艺术特点。

该书的另一特点在于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富有表现力,也正因此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并和应用价值。色彩之于民族服饰而言更像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图案、线条、形态等,可以有效帮助各民族传达心声。另外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对于绘画作品内涵的传达影响深远。因此该书作者在研究民族服饰与色彩之间关系时,以苗族、傣族、彝族、瑶族等民族为例,对这些民族服饰色彩的基本色谱进行了汇总、分类,分析可见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受生活习俗、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民族服饰中拥有不同的色谱。而绘画形式语言除了有色彩、线条之外,更包括节奏、韵律和肌理美感,这些都是通过不同服饰传达给观众的视觉体验。

此外该书中针对民族服饰绘画的基本要素,从人物比例、姿势、着装形态、着色表现等方面入手,充分体现出不同要素的作用,更通过对薄画法、厚画法、油画法、卡通画法、拼贴画法以及数码表现法等不同表现方法的阐述,既为民族服饰的绘画艺术赋予了多重技巧,又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表明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该书中通过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翔实的民族服饰案例加以辅助陈述,既可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素材库,也可应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研究工作中,推动当今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我国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和传承价值,而民族服饰便是其中重要的分支。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中蕴含着极具审美价值的绘画艺术,而如何读懂这些绘画语言,并将其应用到当今社会的服装设计中,是现如今艺术设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是一部值得仔细研读的优秀作品。

作者:张春新 李松

绘画艺术探究论文 篇2:

“吴兴八俊”钱选及其绘画艺术探究

一、所处时代及画坛背景

北宋灭亡,盛极一时的宣和画院也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跟随南逃的赵构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出于政治和个人喜好的双重因素,高宗赵构重视画学,因此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南宋画院被迅速恢复,许多南渡的画家成为画院中的骨干力量。画院仍然是绘事的中心,南渡的画家主要有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人。他们在保留北宋画院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一部分画家仍然沿袭北宋三家山水的足迹,着重表现自然山水的雄浑壮阔,多采用全景式构图和细腻的皴法。而南宋山水的真正代表是截景构图,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为目的的偏角山水。这种山水不追求整体性,而是将一个局部集中强化描摹来代替全景。在笔触上也更加大胆泼辣,水墨营造的艺术效果更加充分。开创这些新风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他们将构图简洁、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南宋山水发挥到了极致。

人物画创作在题材上多画人物故事画,而且有很多与政治历史紧密相关,主要画家有李唐、萧照、刘松年、苏汉臣等。在表现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刻画上都比前代更加富于匠心。同时,梁楷写意人物画的出现,为人物画的发展再添新的元素。花鸟画也沿着北宋注重写生与描摹自然的方向发展,主要代表有李安忠、李迪、林椿等。

如果没有南宋灭亡、元朝开始统治中原地区,画史也许会循着既有的轨迹向前发展,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但是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蒙古人统治,南宋末期的每一个画家都迎来了新的时代,钱选也不例外。

二、钱选生平

元代因为是异族统治中原地区,因此在元初就产生了一大批前朝遗民画家。遗民画家是一种依靠自己的政治取向而在画史中获得的一种身份,它代表着某种特定的精神准则和价值取向。这种取向的核心是不仕元朝。钱选是元代遗民画家中一个很重要也很特殊的人物。

1 关于生卒年

关于钱选的生卒年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确切生卒年不详,约与赵孟頫同时,十四世纪初尚在。持此观点者为陈高华,其文献依据为吴澄题《舜举<马)》中诗句“近年钱、赵两翁死,直恐人间无駃騠。”二是生于约公元1235年,卒年不详。三是《中国美术全集》中潘深亮著词条作生于公元1235年,卒于1301年。还有一种说法为约生于公元1239年,卒于1299年。这多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就是钱选应该主要活动在十三世纪下半叶,至少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尚在。即使是生年取最晚的说法,即公元1239年,钱选也比赵孟頫大15岁。同为“吴兴八俊”之一,年长并精通音律和诗、书、画的钱选对于赵孟頫有一定影响,而赵孟頫也很敬重钱选,因此才有“曾问画于舜举”。虽然对后世的影响钱选不如赵孟頫大,但在当时是并驾齐驱的,吴澄诗文中将钱、赵并称,并有“駃騠”的美喻,这就是明证。

2 政治取向与艺术理念

钱选为宋理宗景定(1260-1264年)间乡贡进士,1279年元灭南宋,正欲踏上仕途的钱选身心遭到沉重打击,遂将撰著的《论语说》《春秋馀论》《易说考》《衡泌问览》等书稿全部焚毁,断然绝意于宦海,悲愤之情达到极点。现今只有收录在《元诗选》中的《习懒斋稿》二十余首诗作传世。钱选的特殊之处在于,他虽隐居坚决不仕,但对于元朝政府却并无“怨愤不平之气”,而是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而关于钱选的记载也就随着他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对于其画艺的记载也仅剩下夏文彦《图绘宝鉴》中的寥寥数言:“善画人物、山水、花木、翎毛,师法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尤善做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从元代名人的诗文集以及一些相关著述来看,钱选的作品在当朝以及后世一段时间内流传很多,并广受赞誉,这与关于他生平、画艺等史料

记载的稀缺有所矛盾。这与同为“吴兴八俊”的赵孟頫的众多史料记载构成一个很有趣的对比。记载的稀缺与钱选的彻底归隐有很大关系。赵孟頫因为仕元入朝为官,加上其在绘画领域以及画论方面的成就,成为元初画坛不二的领军人物,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可以说是无人能敌的影响。

钱选在元代当时是与赵孟頫齐名的画家,“善画人物、山水、花木、翎毛”,也有零星的但绝对是很重要的画论传世,例如“戾家画”说,同时不多的记载还显示了作为画坛领袖的赵孟頫对于钱选的尊崇,曾“问画于舜举,如何是士夫画”,但在对于后世的影响上以及在画史上的地位均大大逊色于赵孟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彻底地与元朝主流社会隔绝。宋代遗民画家很多,但像钱选这样彻底的也属于少数。他对于元朝采取的是一种心死之后的绝意仕进,“励志耻作黄金奴”,最绝决的举动就是将自己的著述均付之一炬。钱选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士人阶层,人生的最高理想是经世济国。南宋覆灭,这种理想被突然中止,一个满腹经纶的士人承受着巨大的苦痛。封建时代的士人,从牙牙学语即读经史,思想上接受儒学传统,其文化已经和个人融为了一体。当这个文化所依附的朝代不复存在,那这个被这种文化所同化了的人则必然苦痛。在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看来,一个在文化上较为落后的外来民族统治文化相对较发达的汉民族,这本身就是不能接受的。同时,从历史上来看,文化落后的民族统治文化发达地区民族之后,初期阶段在笼络前朝遗老的同时,基本上都会采取一系列的抑制知识分子阶层的政策以巩固其统治,诸如限制言论自由、大兴文字狱等。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成为一种奢求。大多数的士人在断绝经世济国的理想之后,采取一种折中的人生态度,即转而专注于学问文章或者艺事,这也是元代虽然是蒙古人统治中原,但文化却依然发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绘画在元代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产生了在钱选、赵孟頫发轫下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群体,并使文人画这一中国绘画所独有的不是以画种、技法来分类,而是以画者身份来界定,带有一定特征的绘画理论与实践在元代全面成熟。钱选在拒绝了元朝出仕的请求之后,寄情书画,“隐于绘事以终其身”。同时,对于赵孟頫等人仕元并飞黄腾达,钱选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鷃鹏俱有志,兰艾不同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居图》卷自题诗)。但与南宋遗老中最有代表性的郑思肖的反对元朝的激进言论不同,钱选采取了一种极端消极的人生态度。这些从他零散的诗文中可以略窥一斑,他的诗文中连隐约的怨恨都难以找到,只有无欲无求的淡然,“无求道自尊”。一般来说,诗文是一个士人最坦白的心迹,很多遗民反抗当朝统治也仅仅是透过它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不平、故国之思。天津博物馆藏《花鸟图》卷画了三段折枝花鸟,其中第三段画梅花。梅花在文人画中是有象征意义的,通常被赋予了

抵御严寒、傲雪凌霜绽放,不屈服时令的精神,以此比喻人的高洁情怀。这是很多文人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同时也是较易于抒发心绪的一种物象。然而这段梅花后的自题诗则显示了钱选在尽量避免自己对元朝不满情绪的流露。诗文是这样的:“七月之口金口口,愁暑如焚流雨汗。老夫何以变清凉,静想严寒冰雪面。我虽貌汝失其口,口不逢时亦无怨。年华冉冉朔风吹,会待携樽再相见”(因画面残损,五字不识,以口代替)。作为题材的梅花似乎暗喻着什么,但是钱选用一首诗来消除了这种必然的联想。其中“我虽貌汝失其口,口不逢时亦无怨”就是这种人生态度的刻露。

钱选可以说是元代文人画的发轫者。然而,由于其入元以后的消极人生态度,因此尽管从零星的画论和留存不多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所追求的艺术理念是非常超前和具有前瞻性的,但终究敌不过赵孟頫的系统画论对文人画理论的构筑。

②存世作品少。一个艺术家要在艺术史上成为关节点似的人物,必须在创作的数量和种类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节点人物的地位是通过其影响力来获得的,影响力是通过作品的广泛流传来达成的。没有基于一定数量的作品,其受众必然有限,不利于推广其理论。虽然钱选有很重要的“戾家画”的理论,但因为深奥难懂,难于从其作品中直观感受,终不及赵孟頫“方知书画本来同”的命题与实践让人体会更深。

除了有“书画同源”等重要的文人画理论,赵孟頫更有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绘画实践,留存下来的可信作品有十几件之多,题材也变化多样,有人马、山水、花卉等,既有《鹊华秋色图》卷精勾细皴的描摹,又有《秀石疏林图》卷的以书法入画的灵动简逸,还有《秋郊饮马图》卷的人物、马匹的造型准确、比例合适以及对于大场面和群体的驾驭,这些都是赵孟頫艺术影响力的基础。钱选与之相比,则稍逊一筹。目前留存下来的可信作品仅涉及两种题材:山水、花鸟,未见人物等其他题材作品。即使是留存下来的作品也数量稀少,可信的仅有六件,其中花鸟两件,山水四件。

在上述12件作品中,仅有序号为2、4、5、7、8、9的《浮玉山居图》卷、《八花图》卷、《山居图》卷、《秋江待渡图》卷、《幽居图》卷和《花鸟图》卷的六件作品是公认的可信无疑的钱选作品。在这六件作品中仅有序号为第9号的《花鸟图》卷有纪年款(至元甲午,公元1294年),其余均无确切的创作年代。

画史记载钱选擅画花木、翎毛,从仅存的《八花图》卷(图1)和《花鸟图》卷(图2)可以一窥其花鸟画成就。《八花图》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八种花卉,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整幅画精工、细腻。画上没有自题,仅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从赵孟頫的题跋来看,此件作品的创作年代不晚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与创作于至元甲午(1294年)的《花鸟图》卷相比,描摹更加精工细致,虽各具姿态但缺乏感性。总体上来看《八花图》卷沿袭的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格调,追求物象描摹的准确、生动和技法的工能。托尾赵孟烦的题跋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说此卷“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这里所说的“近体”指南宋院体花鸟画传统。赵孟頫的这段题跋传达出两个很重要的信息:一是对于南宋院体绘画的排斥和变革的思想。二是钱选至晚在公元1289年就不再创作类似院体风格的作品。而作于1294年的《花鸟图》卷则采用折枝法绘三段花鸟,第一段绘桃花翠鸟,第二段绘牡丹,第三段绘梅花,每段均有自题七言诗一首。在技法上取法赵昌,但不纯用没骨法。花卉的叶脉线条光洁细滑,翠鸟羽毛用笔工细,体现出作者很高的造型能力。梅花一段绘老杆上面盛开着朵朵梅花,花朵加入浓墨的画法非常特别,将枝干的苍劲与花朵的奔放相对照,富于艺术表现力。虽然同样为花卉,但是《花鸟图》卷在技法、形式、文人意趣上则与《八花图》卷有了很大的区别。先说技法,虽然仍是出自赵昌,但整体已不是南宋院体花鸟的格调和气息,不纯用没骨法,注重叶筋的勾描。在表现形式上,虽然仍是分段构图,但在每段画后的诗文参与了画面构图,书写流畅,是少见的钱选大字,同时在诗意上关照画的内容,诗、书、画完美结合。至于文人意趣,此图已经不单单是刻板的再现,而是赋予了作者更多的思想情感在里头,捕捉到了每一种花的精神内涵,将桃花的含笑春风,牡丹的高贵撩人,梅花的孤高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前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的变化,《花鸟图》卷已是完全意义上的文人画,脱尽了赵孟頫所言的“近体”习气。

从以上两画卷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钱选至晚在公元1289至1294年之间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人花鸟画的创作,并渐渐摈弃了创作院体花鸟画。赵孟頫1289年《八花图》卷题跋:“……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以及1294年创作的《花鸟图》卷实物可以佐证。

再说山水画。其中《浮玉山居图》《山居图》《幽居图》是一种风格,只是创作年代早晚的区别。《浮玉山居图》(图3)是钱选故里霅川浮玉山的写景。绘三组山峦,秀巧峭拔。湖上烟雾蒙蒙,山坳白云缭绕,其间简笔点缀茅舍、渡舟、小桥、老翁,一派江南水乡清润秀妍景色。引人遐想的隐居者的悠然生活从图中流淌而出。作者自题五言诗一首,更将隐逸之主题点明。作者用墨线纵向勾勒山体,不仅仅处理大轮廓,而是细细地将山体的多重质面都变现出来。山石作小的斧劈皴,赋色清雅。这种山水的格调已经与南宋有了很大区别,是一种全景山水,以秀巧而非气势取胜。《浮玉山居图》已经是钱选带有明显成熟个人风格的作品,但是还残留着南宋绘画的因素,诸如山石的小斧劈皴的处理。到了《山居图》(图4)与《幽居图》(图5),钱选又在脱离近体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这两件作品均为青绿山水,能看到出自赵伯驹,但已经是完全成熟的钱选青绿山水代表作。《山居图》山体空勾,皴很少,多用石青石绿染,较富古拙之意。《幽居图》在构图、布景等上与《山居图》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更加稚拙。作者力图摈弃行家画的工能,摈弃院体山水的格调,转而采用早期山水画空勾无皴的技法来表现对象,这与他所倡导的“戾家画”理论是相一致的。从技法、墨色的运用以及整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来看,《幽居图》的创作年代要晚于《山居图》。

《秋江待渡图》(图6)所代表的是钱选另一种风格的山水。此图金碧重彩绘秋江野渡。画面中部是茫茫水域,两侧是河之两岸的秋林村舍,远山绵延不绝。作者用墨线竖向勾廓山体,用笔松动,表现出山的质面。远山不勾勒,只用淡淡的石青烘染。平坡处以金色皴染,笔墨苍茫深秀,构图平远浩渺,营造出粲然的秋景。山石勾染皴擦并用,并非仅仅是空勾无皴。

四、在画史上的地位

对钱选的评价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他的“戾家画”思想对文人画理论体系构筑的意义,包括其绘画艺术在画史上的成就;另一个是他高洁的情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与赵孟頫比较而论。因为在文人画占据主导位置的时代,对于从事绘画创作的作者而言,其学识、修养、价值取向等等是更加重要的评价内容。但是,这种基于人而非艺术品本身的评价有时候有失公允。因此,还应该以艺术本身来作为评价和定位的基础。

钱选是由南宋八元的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与南宋绘画截然不同。他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山水画创作是对南宋绘画的彻底否定。南宋时期,占据画坛主流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开创的风格,元初钱选的山水画一反南宋求似求工的总体艺术风格以及追求幽远意境的边角构图,转而从隋唐、五代、北宋的传统入手,强调绘画要体现文人的“士气”,反对刻意求工,追求自然的生拙之趣。钱选的这些理念是元代文人画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他与赵孟頫的关系,他的上夫画理论对赵孟頫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最终通过赵孟顺在文人画理论和各种绘画题材上的大胆实践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早期花鸟画作品,如《八花图》中尚能看到继承南宋院体的因素,但是,公元1294创作的《花鸟图》三段已经超越院体花鸟画。可以说,钱选是元初画坛最早的变革者。究其原因,如文前所述,与其身世背景、政治取向有很大关系。同时还应注意到,钱选所追摹的唐代传统可能更多来源于文献记载而非实物。在其创作中虽然尽力要摈弃行家画的习气,以及唐人画山水的“空勾无皴”,但钱选终究还是一个有着很深绘画功底的文人画家而并非不谙绘事但参与绘画的文人,其绘画作品并不能做到如他本人所倡导的完全意义上“戾家画”,而是在刻意求拙中暴露出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底。从这一点来看,其实钱选在画史上的意义更加重要,他代表了元代画家的整体艺术取向,是研究元代画家群体的关键。

(责编:唐陌楚)

作者:钱 玲

绘画艺术探究论文 篇3:

莫奈绘画艺术特色探究

莫奈是印象主义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其一生都致力于印象派技法的探索和研究,创作出了诸如《印象·日出》《翁费勒的赛纳河口》《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圣拉查尔火车站》《睡莲》等经典绘画作品。纵观莫奈的绘画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这是其独特绘画技法和美学思想的体现。本文从自然之美、光色之美、意境之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莫奈绘画艺术的特色,以进一步了解莫奈绘画艺术创作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借鉴和汲取其绘画艺术的精髓。

莫奈出生于巴黎,其在青少年时期就怀有艺术家的梦想,对绘画充满了热情,15岁时就开始创作木炭漫画并小有名气,后来,艺术家欧仁·布丹成为他的良师益友,是其油画创作的启蒙者。莫奈在画家夏尔·格莱尔的画室结识了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等人,坚持户外写生,并共同创造了一种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色彩进行绘画的新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印象主义画派,掀开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篇章,打开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一、自然之美

莫奈的很多绘画作品以大自然为题材,大自然成为其绘画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其绘画作品也呈现出浓郁的自然之美。莫奈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注重自然清新生动的主观感官,并将大自然中的芳草绿树、田园小径等物象运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进行表现,营造出了优美、亲切的自然美。例如,莫奈的作品《睡莲》《野罂粟》以自然物象为主题,运用创造性的构思和构图使作品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莫奈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探索和表现自然之美,将自然作为其绘画艺术创作中最忠实的表现物象,其绘画艺术创作摆脱了神话、宗教等传统题材的束缚,让受众通过作品更好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17世纪之前,西方绘画往往以神话、宗教为艺术创作的主题,画家的艺术创作也通常反映社会和政治生活,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17世纪初期,很多对政治兴趣不高的画家对于神话、宗教等传统绘画题材也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厌倦,不愿以传统绘画题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而摄影艺术的产生和出现对于绘画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其在一定程度上肩负起了绘画描摹自然世界的责任,在这样的形势下,绘画艺术创作者对于“绘画该以何为表现对象”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伴随着神话、宗教等传统绘画题材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应用的逐渐减少,以平民生活为创作主题的绘画作品逐渐出现,但是直接以自然风光为创作主题的绘画艺术创作还没有开始,部分人物画作品中的自然风光也只是起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印象派的出现是时代所向,与当时社会环境相适应,其摆脱了传统绘画存在的局限性,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印象派的画家直接以自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以大自然中的物象为表现对象,极大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良好发展。莫奈作为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其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自然之美,通过绘画技法的创新来描绘清新生动的自然风光,创作出以自然为主题的经典风景画作品。因此,自然成为莫奈绘画艺术的常用题材,其在艺术创作中又融入了自身真实的情感和主观印象,营造出了既亲切、温柔又引发情感共鸣的自然意境。

二、光色之美

莫奈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善于通过光与色的有机结合来表现对于物象的瞬间印象,其作品画面中的色彩更加突出。伴随着莫奈对光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于阴影的认识也不断提升,不同光线下的“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非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黑色或者棕色这些模式化的颜色。其用光颜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点来分析受光部和背光部的色彩体现,进而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运用更为科学的阴影部颜色,从而突出作品画面中色彩的主体地位,营造出更加灵动与透气的色彩效果。

例如,莫奈在1891年创作的《干草垛》系列作品是其“光”和“影”深入分析和探索下的典范,通过光影和色彩的有机结合对白天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干草垛的色彩变化进行了完美表现,在对瞬间印象的良好捕捉和抓取中使每一幅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光线效果,带给受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又如,莫奈的经典代表作《鲁昂大教堂》也实现了光与色的相互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对光与色独具匠心的探索。时间不同、角度不同,陽光照射下所产生的光色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同时物体形态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伴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莫奈在绘画艺术创作中不再像传统画家那样过于注重对物象具体轮廓的临摹,而对于光色影响下的物象的色彩效果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中阳光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教堂的颜色随着时间和光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营造出不同的画面,带给受众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作品中有些画面表现的是清晨时刻的教堂,有些画面表现的是傍晚时分的教堂,有的画面表现的是冬季的教堂,每个画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都具有独特的色彩美感。纵观莫奈的《鲁昂大教堂》这一系列组画,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作品在色彩方面的别具一格,其在创作中可以准确地捕捉光影和瞬间印象,进而用不同的色调进行表现,营造出诗意般的画面意境,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色之美。因此,莫奈的绘画艺术实现了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光色之美。

三、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注重创造意境感染受众,以带给其独特的心理和情感感受,因此,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表现手法。纵观莫奈的绘画艺术创作生涯,其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于色彩的敏感和关注,创作出以睡莲为题材的《睡莲》水景系列作品,作品画面表现的是清晨时分、正午时分、傍晚时分等不同时刻光线下的物象,并运用率意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艺术状态,营造出色彩含蓄、意境朦胧的画面效果,其绘画艺术创作也呈现出简洁、抽象的风格特征。莫奈运用颤动的笔触,闪烁、跳跃的色彩以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营造出了一种深邃、缥缈的意境,《睡莲》系列作品中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如流水一般,亦真亦幻的光和影的表现使作品呈现出了东方式的梦幻气息。莫奈的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特色,欣赏其绘画作品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意境深远而丰富,作品画面充满了意境之美。

四、结语

莫奈是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他的绘画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绘画题材以及传统绘画固有色色彩观念的束缚,在对于光与色的研究和探索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绘画风格,绘画语言也越来越别具一格,他创作出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经典的绘画艺术作品,其绘画作品成为西方艺术史上宝贵的艺术财富。莫奈开创的印象主义画派推动了绘画技法和绘画语言的丰富与创新,为野兽派、立体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开启了美术的新纪元。莫奈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注重捕捉光影和瞬间印象,独特的色彩理论开创了光彩时代,笔法丰富大胆、恣意奔放,莫奈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每一幅画作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人们仔细品味。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作者:赵尚

上一篇:民间绘画艺术论文下一篇:创新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