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表现为:一方面,投入—产出质量差,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投入—产出率低,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比较优势殆尽,致使生源几临荒竭。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要绝境突围,重拾山河,必须进行深刻反省,理性认识自我,重新进行价值定位,形成自身比较优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对“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的肤浅认识

摘要:“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改革是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的延续和升华。本文对职业教育几种教学改革作了对比分析,项目组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对“职业人”导向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职业人;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和发展回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得到迅猛发展。截止2011年底,我国独立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达到1280所,在校生人数占所有在校大学生的47.67%,据掌握有60%的高职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和创业,社会认同、用人单位满意。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在特性上既姓“高”又姓“职”,在中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新生的高职院校一来不能沿用传统的中职方式办学,二来不能直接照搬、套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特点要求的办学路子。在巨大困难挑战面前,全国高职院校坚持把好“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改革为动力、创新图发展”的战略观,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始终采取一方面借鉴普通高校成熟的教学及管理办法,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吸纳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力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训练,严把技能考核关,着力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十年磨一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2011年底为止,全国已批准建成两个100所国家级“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以鲜明的高职特色和产学优势引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朝着更加广阔的未来挺进,职教的明天更辉煌。

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切实做到专业开设依据市场需求、教学实践贴近岗位要求,严格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狠抓各教学实践环节,确保广大毕业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充分满足就业岗位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出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每次教学改革实践都抓住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实质,顺应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行业、企业肯定,学生、家长满意,社会反映良好,高职教育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兴旺。教学改革助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纵观贵州省的国家级“示范校”(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骨干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几所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的高职院校,他们无一不是“教改有方略、办学有特点”。

三、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理解

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悄然兴起,我们认为它必将会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改方向,理由如下。

1.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与以前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和冲突,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人”导向教改就是前两轮教改的延续和升华,“职业人”教改更加体现出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

2.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更全面、更准确、更符合时代要求,它不仅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强调对学生以后就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及养成教育。

3.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它突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作为职教人责无旁贷。

4.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紧扣时代节律和市场经济要求,能落实高职院校“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能最大程度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能使学生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腾飞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5.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强调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量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具备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2014年6月,我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以“园艺专业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为项目名称获得院级课题立项。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最终提炼出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1.有理论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满足应岗需求。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专业理论基础够用,技术技能稳定娴熟。本次调研受访行业专家都提出:高职毕业生应适应区域优势和农业发展需要,牢固掌握园艺植物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技能,而专业理论能满足一线工作需求即可。例如麻江精品蓝莓生产管理能力;雷山、丹寨、黎平生态绿茶种植管理能力;凯里、榕江、三穗有机蔬菜培植管理能力;台江外销魔芋深加工能力;从江、锦屏优质椪柑高产栽培能力。

2.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完成新技术引进。闽孝镇“鱼粮农业公园”是铜仁江口县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公园”位于著名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脚下,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它以旅游观光为目标实施种养结合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纽泰克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率先落户于其中,是全公园科技含量最高最具亮点的地方。公司建造玻璃温室,引进以色列技术从事高端水果型番茄、小黄瓜、上海青叶菜的水培生产,温室内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光、热、水、肥以满足种植蔬菜生长结果需求,按照该公司的话来说这是透明植物生产;又如凯里舟溪镇云谷田园农业示范区引进台湾菌肥生产有机蔬菜、瓜果,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和采摘消费,其经济效益可观。以上两个公司的负责人亲口告诉我们:对学生必须加强知识自我更新的养成教育,方能适应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需要,也才能满足咱们企业发展的需求。

3.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当今社会人们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形体穿着无疑不在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凡职工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做事不认真、言行举止不雅者,均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声誉褪色。项目调研发放回收到的176份问卷中,100%都填写“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4.有农业品牌和商品竞争意识——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内炼功夫,增强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高职毕业生在企业既是一线的生产者,又是商品质量得以保证的中坚力量,凡没有做农业大品牌的思想、工作敷衍了事、经营上有以次充好行为的都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品牌意识、商品意识教育是所有企业老总的共同心声。

5.有农村经纪人素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毕节威宁位于贵州西部,海拔2000多米,那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可满足冷凉型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常年生长需要。威宁是贵州乃至西南片区夏秋季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可供应全省和远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贵州省农业推广核心专家、农业推广应用研究员、威宁县农业局疏果站站长董恩省同志在座谈中说道:威宁非常适合大白菜、结球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亩产1~1.5万公斤,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优产量高,盛夏季节各种蔬菜供应充足。可是缘于信息不灵、销路不广,威宁蔬菜价格低迷、年年滞销,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建议园艺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经纪人素质,能初次应岗、多岗位迁移,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6.有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在这年轻的年代,大学毕业生要有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创业精神。一直以来国家在农业上都有许多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毕业生可带领群众创办微型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黔东南职院2010级园艺技术专业刚毕业不久的李丛波同学去年11月在贵阳金阳新区创办了“醉花轩”鲜花店,花店解决了他本人及另一名青年就业。按照李丛波同学的规划他打算明年接收1~2名师弟师妹到花店工作。

7.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各县市形成了许多园艺作物特色产品,如丹寨澄江西瓜、凯里晚熟水晶葡萄、麻江兔眼蓝莓、从江椪柑、雷山线椒、三穗榕江坝区蔬菜等,在州内外享有盛誉,十分畅销,州委州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高职院要立足黔东南农业经济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后备人才,只有在加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五、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展望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提出的伟大构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加快转型、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实现跨越”是黔东南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大批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保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只有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放松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只有不断探索新时期新阶段用人单位对高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只有突显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才能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我们坚信,坚持以“职业人”为导向,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青年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上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就会实现“质量、规模、效益”上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职业教育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前景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

作者:邹波 田景文 韦信祥 姜云平 常青馨 杨平

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科学发展

摘 要: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表现为:一方面,投入—产出质量差,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投入—产出率低,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比较优势殆尽,致使生源几临荒竭。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要绝境突围,重拾山河,必须进行深刻反省,理性认识自我,重新进行价值定位,形成自身比较优势。笔者首先提出“不认识自己”—价值定位的缺失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陷入窘境的根源,进而提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如何重新进行价值定位,最后指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未来科学发展路径。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定位;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丁红玲(1965-),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理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教育系统内部生态环境的宽松,成人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是由于一方面,整个社会肌体处于解构再造,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亟需人才;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稀缺品,社会对学历文凭需求旺盛。而且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重视内涵打造,追求质量和美誉度,社会效益良好。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教育产业化的冲击,成人高等教育江河日下,生源萎缩,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教育品质和形象下滑,昔日头上耀眼的学历文凭光环黯淡,发展步履蹇涩,前景微茫,可谓望断天涯路也望不见自己的路。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破冰”,走出生存幽谷,谋求科学发展已成为时下严峻的课题。

一、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定位的检视与反思

价值定位的缺失是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陷入窘境的关节点和根本所在。“认识你自己”,这个刻在古希腊德尔斐城遗址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神谕,千百年来雾一般地迷惑着人们困扰着人们!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也是:“认识你自己”。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一样,“认识自己”是关键。“认识自己”就是要有其明确的价值定位,这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成人高等教育满足社会何种需求,即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其二是成人高等教育满足受教育者个体何种需求。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不认识自己,没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从满足社会需求层面来看,成人教育高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混沌暧昧,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标准质量体系。首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学术性不够,实用性又不强,向上不能“顶天”,向下不能“立地”,既无高等学历文凭教育的悦人神韵,又无个性风采。主要表现为:1.就本、专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来看,成人高等教育长期徘徊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领地,发展路径上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依赖倾向:许多高校成人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的误区,把成人高等教育简单理解为学历补偿教育,关注“学历”却忽略了“成人”,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用,到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上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体系模式。由于对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味地“路径依赖”,造成在相应的层次与行业内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毕业学员在基本素质上远逊色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2.就学历后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来看,也表现出与社会需求的极大不适应。表现在学科点研究生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也严重脱节。社会对成人教育研究生的需求结构是多样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需要学术型人才,广阔的成人教育实践领域更需要有大量的有实践经验和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而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大多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难以与市场需求相接壤;3.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岗位针对性不强,培养的人才在职业技能上比不上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相应的层次与行业内技术技能性差,除了手中握有一张学历文凭外,腹中羞涩,无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从服务于受教育者个体需求层面来看,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价值诉求“短视”化倾向严重。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仅止于大中型城市中那些或奔于生计、或忙于工作的“工作”人群,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仅止于“谋生”层面的满足职场生活需要的学历文凭教育,而那些退职人员(包括老年人群)、赋闲在家人群、以及职业人群工作之余的闲暇生活并未完全纳入其视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对于陶冶志趣和性情、丰富精神生活、体现生命高级形态的“乐生”层面的雅闲教育视而不见。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人生命意义存在的不同侧面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丧失了“成人”性教育的本体功能,走上了片面追求学历的“唯工具化”的迷途。

综上所述,不认识自己,价值定位的缺失使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浮游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界面,没有自我生长根基,没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一方面投入—产出质量差,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投入—产出率低,由于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比较优势殆尽,致使生源几临荒竭,生存与发展岌岌可危。故此,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目标亟需反思、检视和重构。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成人高等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

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需求导向,以服务和满足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为导向的。成人高等教育要走出低谷,谋求进一步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重新进行价值定位,以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一方面,从成人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层面来看,要求做到:1.成人高等教育的本、专科学历教育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以避开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竞争”。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迥异,各有千秋。普通高等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的熔铸和夯实,以培养通用型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它不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厚度和深度,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和够用为原则,目的是培养学员在劳动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2.成人高等教育学历后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仍以精英型为主,但也强调其对社会的适用性。要以素质为魂,能力为导向。成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标准应是既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应加大研究生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在专业研究方向上要拓宽,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开设,要尽量关涉一个研究领域,而不要仅仅关涉一个研究问题,以增强研究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各个研究方向应该开设的主干课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逐步开设齐全,改变那种有什么教师就开设什么课程的做法,以免造成因研究生在研究方向方面的知识缺陷而带来研究生毕业质量的降低和就业方面的困难;3.鉴于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交叉性,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应以培养职业岗位技术人才为主。

另一方面,从服务于受教育者个体需求的层面来看,成人高等教育应以提高社会成人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为终极价值诉求。成人高等教育不仅为成人个体提供生存之需的、有助于其职业能力提升的“智慧树”上的果子,即职后职业岗位技术教育与培训,而且还应为成人个体提供慰藉心灵、拓展和提升心灵境界、使生命得到滋养和喜乐的“生命树”上的果子,即雅闲教育。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成人高等教育定位于提升生活品位的生活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目标应依循人本性原则,应以能给社会成人带来实惠,带来生命的喜乐为绳墨,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

三、科学设计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

经过重新价值定位后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今后的科学发展路径如下:

(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是解决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求失衡的客观要求。立足于服务于社会成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终极价值诉求,围绕服务社会成人的核心价值理念,要通过系统调查,实地考察,重点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手段、办学条件与方式等多个方面出发,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进行科学设计,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社会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吸引力。1.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应为“橄榄型”。上边是博士生人才、研究生人才和本科人才,下边是低学历人才,居于中间的是专科人才。中国社会目前稀缺的是居于中间的“实战型专业技术人才”,顶层的高学历“精英人才”和底层的低学历“第一线人才”则资源丰富。中间的专科层次人才应加大。成人高校专科人才培养应“阳光普照”,采取“宽进严出”、学生注册即可入学的办法,让所有想进入专科层次深造的求学者进入无障碍;2.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一是重点培养新行业、新职业、新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要积极探索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重点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要把办学定位进一步向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转移,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度和对接度,要努力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培训新模式。

(二)拓展人才培养的办学形式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办学形式单一,学历化、正规化色彩浓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成人学历教育和成人正规教育走向式微,但成人社区教育、成人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却日渐暗香浮动,魅力凸显。这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中有了新的发展生机。时下,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教育理念已落座于开放办学的船舰上,但行动还独自摇曳在传统封闭办学的独木舟上,所以,当务之急,行动是关键!成人高校必须放开胸襟,走出学历教育、正规教育的幽谷,拓展人才培养的功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牵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联袂、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这是成人高等教育面临时代挑战,进行自我拯救的“破题”之策。

(三)建立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机制

市场是检验人才社会适应性的晴雨表和指示器,也是成人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此,要求建立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机制。1.建立学校与市场密集对话的互动机制。成立由学校与社会有关部门参加的“成人高等教育社会指导委员会\",作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市场对话的窗口和毕业生与市场需求链接的绿色通道,增强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度。2.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机制。在区域内成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区域产教合作指导委员会”,作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中介机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服务于市场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机构的重组和再造

近年来,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视社会效益,抢生源、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陷入恶性竞争,造成“诸侯教育”。要本着自愿、互利和互惠的原则,以市场为纽带,对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系统进行重组再造,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设施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整合,全面盘活现有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存量,以改变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肌能内耗、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降低的局面,实现“1+1>2”规模效应。目前,高校成教肌体的重组和再造是缓解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矛盾、解决成人高等教育有效需求不足之痼疾的诚切呼唤,是成人教育在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严峻挑战之际、绝处逢生的“破冰”之举。

(五)实行“抛锚式专业定位制”

要针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现状,着力进行专业建设的深度改革,要透过光怪陆离的市场表象,对市场需求展开洞幽烛微的研究,找出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能与市场需求相接壤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议可尝试采用“抛锚式专业定位制”。即学生入学前,学校或办学机构不按专业而按学科招进学生,学生入学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基础课程教育训练后,学校根据对市场人才需求总体趋势的预测,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抛锚”,即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确定,学校按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的不同要求,开设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有的放矢地分类教学,使培养的人才规格贴紧市场需求。

(六)丰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课程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成人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彰显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着眼于成人高等教育对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和对受教育者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内涵亟待丰富。要求做到:1.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历教育课程目标向学力教育课程目标转变。学力教育课程目标凝合“成人\"特点,着力培养学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二是由偏重社会职业需要的课程目标向兼顾学习者自身兴趣与发展的课程目标转变,以体现人的生命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教育观;2.在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上,要体现对社会成人明察秋毫、深切入微的主体关怀,要嵌入深层次的渺观层面的成人个体的真实生活世界包括劳动生活世界、职业生活世界、闲暇生活世界、人际生活世界、情感生活世界和心灵生活世界进行研究。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应根据成人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社会阶层、心理结构等细分标准对成人群体进行细分,然后针对不同细分群体的学习兴趣点和特定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适合“成人口味”的课程;3.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坚持实用性和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要密切关注职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增加行业、岗位针对性强的实用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二要针对成人闲暇生活的需要,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发展快捷式、菜单式的课程模块,满足成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课程开设上采用“套餐式”,即由学员根据自身的智能天禀、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4.在课程实施上,倡导活动课程的开展。成人教育课程实施的目是要激发学员自身解决问题的灵感、洞见和热情。要以生活为载体,经验为资源,针对成人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丰富这一特点,广泛拓展教育活动领域和形式,开展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开展发现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以引导学员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丰富生命,体验生命的快乐;5.在课程评价上,要将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对学员社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文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国际化特色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11(12).

[2]徐超富.成人高教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丁红玲

职业人导向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以学生发展为本完善高校管理 提高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

摘 要:学生在学校、院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院系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在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保障中的治理能力和实施措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观、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发展为本完善高校管理、提高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对促进高校重视职能部门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发展和重视教育教学基层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院系教育质量保障 高校管理 治理能力 学生发展

高校管理扁平化、能力重心力量向基层扎实深入,是本科高校内部治理、保障教学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治理能力整体快速提升的关键。从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保障的本质来看,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保障依赖于最基本的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其他方面都是围绕学生和教师服务的辅助层面。其中,学生在教学中首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一属性地位的实现需要学校和教师及学生在态度与能力上统一认识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教学基层组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同落实。基于教学质量的高校管理是学校在更大的程度上释放学生需求潜力,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以便更多地得到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社会认可,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一筹。为此,高校管理必须加快提升自身的两个能力:一是教育教学办学能力,二是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保障能力的基础在职能部门、在院系。因此,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管理的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以及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如何提升与完善,使高校管理在整体上能最终服务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终极培养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高校管理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其价值取向。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实体,是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设立的,没有学生,就谈不上学校及其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地表现出自身的主体性。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作为对象存在的。学生就是学校教学的作用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决定学校的存在,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学生是社会的需要,如何切实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高教领域积极探索主体性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实施。首先,基于突出学生主体的课程改革,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课程,改变课程实施中全面碾压学生主体意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固化现状,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探究,由此与教师形成和谐共振。教育要现代化,首先要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实施新理念教育,革新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出新求奇,最根本的还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革,即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全过程真正设计成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的管理过程,只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发展水平的目的。

人本主义教育学者罗杰斯提倡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并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真实、理解、接纳的人际关系以促成学生的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以情感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人性化的特征,这些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把个人全面的发展始终作为其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这是有可取之处的。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在一些方面也应适度地重视研究“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用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培养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主动创造性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理念之一,使高校管理及其教育教学活动聚焦为主体性学生服务,以助力学生发展为导向,唯此出发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受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高等学校按教育规律办事,就是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和成才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差异,掌握其发展规律,因人施教。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取决于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了他们什么,取决于学生在一个怎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氛围即环境的软条件,是高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验高校的人性化、对人本的关怀和教育教学是否最适合自己的最直接的场所。从教育教学角度来说,高校的课堂以及课程优化改革是创造适合学生教育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方面,优质课堂教学必然首先是以课程改革作为优化高教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教学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课程的不断改革这一手段达到培养人才实现发展去体现。因此,只有优质教育教学才是学生对社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以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三者的统一。课堂以及课程优化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优化的重要关键环节,但不能只期望一些课程改革形式和数量不断取得突飞猛进,而这些课改课堂教学却达不到相应的预期质量效果,现实表现往往是:教改立项一码事,上课仍然老一套;教师仍然主导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因此,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需要围绕专业去研究如何真正通过教改提供以学生为本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以达到专业培养人才目标及专业成果,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供教学环境能有助于保证学生总是充满激情与动力;更进一步,如何知道学生的需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包括学术、职业、金融、健康等方面,而不给学生超过他们承受能力的工作量;如何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术与人格方面获得均衡发展,例如与专业结合度紧密的学生社团、体育和校园活动等校内外课外活动,而不是单纯地提供与学生专业发展无关的、被学生认为是浪费他们时间的活动。学生的校内外的课内外活动开设应围绕、指向和服务于专业培养人才的某个或某些目标需要,而不是游离于其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讲教育教学要“育人为本”,这也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只有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优质学习氛围、适合的优质课程、适合的优质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目标。高校教育教学只有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使高校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和措施集中放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并在其运用当中转化为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教育效果最大化。如何实现“有效教育教学”的问题是高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组织迫切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当前,一些高教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似乎认为教改就是改形式,过度重教学形式的改革而忽视过程的改革,认为消除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教学内容过于滞后等问题即可以得到一个学生喜欢的优质课堂。实际上,创建学生喜欢的优质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能被学生接受、可听懂、可学会的优质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可听懂、可学会的优质教学课程与过程不完全是要求教师解决教学改革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等形式革新,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如何能实现对学生这一主体价值的认同与挖掘。

三、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和评价者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校、院系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管理质量,归根结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自身适应社会发展专业综合能力是否获得培养。学校好不好,最有发言权就是学生。因而,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是学校发展作出判断和学校做出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方面的反馈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巨大价值;如何通过分析和应用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使这些反馈成为回馈学校的一笔财富和贡献,让反馈影响、触动和激励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高校真正需要认真研究、思索的问题,也是需要充分利用并应用于学校发展进行决策的依据之一。学校发展除了自身的自我革新不断追求卓越、努力进取外,离不开学生的口碑支持和鼓励、这是社会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

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是学生从学校收获的一种综合性的认可。随着学校自主管理权的扩大,学校自我诊断日益成为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学校自我评估相比,它在价值取向、程序与方法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更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国际上的学校自我诊断源于商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模型(另外,例如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构建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等),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有目的、周期性、系统而持续的数据、信息收集与分析,目的是强调结果用于学校决策。学校要积极推进职能部门和院系基层组织教育教学变革,明确教学职能部门、院系基层组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职能,特别是院系级层组织部门应积极研究和分析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作用,践行质量保障职责,积极推进自身评估反馈,实现开放式的内外交互变革。

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重在高校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完善

高校管理以及院系基层教学质量治理能力的完善,归根到底就是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学习服务。就质量控制而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最重要的是依赖于院系基层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治理能力。加强院系质量保障理论学习,提高院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水平,提升院系教育教学自我质量保障能力,是高校院系基层组织建设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办学水平、社会认知度和学校声誉等各个重要方面。解决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就需要提高院系级层教育教学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治理能力,需要做到在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构建相互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质量指标体系,以质量指标统管基层组织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另外,教学质量的相关支持条件就涉及到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图书资料、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需要各职能部门下大力气努力;需要构建真正能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基于此,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绝对不是单纯教学职能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包括全校所有职能部门在内上下左右联动的系统整体工程,不可能有什么部门能够游离之外,高枕天忧。各职能部门应当根据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发展和成长需要,在努力思考如何服务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服务教育和教学针对性以及提高服务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能力,院系基层组织也不例外。

顶级的运动员选手需要顶级的教练。高质量的教育相应地需要直接产出高质量的教育者,更需要的直接掌控教育质量、治理教育质量的职能部门和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尤其需要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对教学质量的较高水准的治理能力。大量的教学管理实践说明:一种缺乏教学质量治理能力的基层教学组织很难确保高校教学管理整体质量水平提升。因而,通过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质量治理能力的方式来确保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与高校管理不失为一条高效的捷径。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重在职能各部门,根本上依赖于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知水平和质量保障管理实践水平,一句话,依赖于高校院系教学质量清醒认知和治理能力,以及院系部门和基层教学组织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和完善。因此,院系教学质量管理首要解决的是怎么样深入分析高校本科教学核心评估指标和审核指标以及如何落实贯彻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精神,强化教学质量重点指标的评估分析与院系预警。其次,高校只有办学尊重学生主体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质理念,从基层入手加强各级职能部门以及院系一级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文件精神学习,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每学年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形式多样化的办学思想讲座和讨论等)对质量保障体系指标真正领会实质,才能使学校以及各级职能部门、院系部门在为学生学习、交往、生活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坚持和改进服务,并努力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后,院系工作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需求为驱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素养来提高质量意识,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为指导,不断自觉调整、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功能,提升院系质量保障实践水平和保障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治理能力,完善并强化院系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和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治理能力整体提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促进学校综合发展和社会认可度,从而最终达到服务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终极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高校管理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及其院系共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劉振天.为何要提“高等教育质量文化”[N].光明日报,2016.06.07

[2] 王红.以院校评估促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24-26

[3] 清华大学课题组.本科教育怎么样[N].光明日报,2012.06.19

[4] 刘振天.系统·刚性·常态: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关键词[J].中国高教研究,2016(09):12-16

[5] 黄彬.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完善:新挑战、新思路和新特征[J].湖北社会科学,2014(12):174-177

[6] 钱军平,彭寿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内部治理体系对接的路径设计——基于组织发展理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06):6-11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作者简介:黄彬(1962—),女,教授,博士,广东江门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责编:纪毅)

作者:黄彬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速度减缓论文下一篇:学校禁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