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梳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初步探索网络舆情预警预防机制、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和网络舆情日常管理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素养的积极践行者、维护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1:

浅谈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构建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该文从信息安全应急架构、运维监控响应、制度管理三个环节,探讨利用技术、管理两个维度,构建地市级烟草企业响应体系,确保网络、系统、数据、信息环境的可高效响应及恢复。

关键词:信息安全应急架构;监控;制度管理;应急响应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 ,企业对于信息数据、系统的依赖日趋严重,业务中断、数据丢失对于现今的企业是不可想象,如何避免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或灾难,做到未雨绸缪。或者说在出现故障或灾难时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服务业务应用、还原业务数据将损失降为最小,已成为各企业信息部门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安全响应体系。

1 应急响应定义

所谓应急响应即“Incident Response”或“Emergency Response”,通常指一个组织为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的信息安全事件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行动,从而阻止或减少事件对系统安全性带来的影响。本文认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包括自动应急响应和人工应急响应两部分。

2 应急响应体系的构成及响应对象

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从技术、管理角度可分为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建设、监控运维平台建设、应急制度管理建设三方面

3 应急响应体系的构建

3.1 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建设

完善的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对于应急响应的意义在于未雨绸缪,预防、减少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自动响应遏制故障,并且能够为运维人员及时人工响应地处理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好途径。信息安全应急架构是应急响应体系的基础,其建设应注重三点原则(按重要优先级排列):

(1)首要,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阻止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其次,要可自动响应遏制故障、维持运行;(通过系统自动响应,提升响应效率)

(3)再次,要便于人工应急响应,遏制故障。(通过运维人工响应,时间相对较长)

3.1.1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建设

业务网络是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业务网络出现中断,所有信息业务服务将无法进行。构建一个适度冗余的、防护得力的网络对于企业确保业务服务连续性、数据的安全性,提升应急响应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构建冗余架构的网络。冗余架构的网络,在发生突发故障或灾难时,可实现应急自动响应,有效保障网络的正常通讯能力。地市级烟草企业省到市、市到县网络应该采用通信物理线路双运营商,双链路、双设备的冗余网络拓扑架构。业务网络可实现在出现一核心设备或运营商线路故障时,冗余设备、线路自动接管,确保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1.2 系统和数据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建设

3.1.2.1 虚拟化技术与应急响应

现如今虚拟化技术日趋普及,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这些针对不同对象所扩展的虚拟化技术,在各地市企业的应急响应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是指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器虚拟化对比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有很大优势,在实现对服务器整合的同时,可以通过实时迁移、存储迁移、智能容错、高可用性等技术能够在出现问题、故障时自动响应轻松快速把虚拟机(vm)从一台服务器上迁移到另一台,确保业务的延续性,并且通过手工、自动的方式为虚拟机(vm)建立快照,可恢复指定时间的数据,从而有效地提升运维人员对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应急响应能力。

(2)桌面、应用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真实的系统运行都在物理服务器中,而虚拟机(vm)系统以及个人数据可分开保存在存储硬盘中。终端设备操作仅在显示器上显示用户共享的桌面或应用程序的镜像,来回传送键盘和鼠标输入的信息。故虚拟客户端相比传统的客户端,在出现操作系统故障时可快速通过模板重新建立新的虚拟机(vm),由于个人数据分开保存故也不会丢失,而且还可通过快照形式直接恢复。

(3)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物理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为逻辑存储。可实现对多个同构或异构存储的整合,构建“存储池”,统一资源管理。无论是服务器虚拟化还是桌面、应用虚拟化,其数据都保存在存储之中,存储的数据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存储虚拟化的高可用性和镜像、快照技术确保存储服务平台的服务连续性,通过存储虚拟化的复制、连续数据保护(CDP),确保存储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

3.1.2.2 容灾中心建设与应急响应

除了虚拟化技术,容灾技术在烟草企业应急安全体系建设中也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业务的发展新增业务服务繁多、生产环境复杂、信息数据量大,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特别是主营业务系统(各单位的关键业务系统和“一号工程”系统)的业务连续性,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地市级烟草企业容灾系统大体可分为本地容灾(无备援中心)、同城异地容灾(同城异地建立备援中心)、异地容灾(备援中心建立在其他城市)。

(1)本地容灾。其工作方式是在生产机房中业务系统中,实现在线实时备份,利用磁盘镜像将存储数据镜像到容灾设备,同时容灾设备根据策略生成连续的快照。当生产机房存储发生突发故障事件时容灾系统自动响应将客户端的数据访问快速、无缝地切换到镜像盘,可实现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即数据恢复点目标)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即恢复时间目标)达到秒级,趋紧于零,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及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提升应急响应水平。

(2)同城异地容灾。在本地灾备的基础上,建立灾备机房(备援中心)(生产机房和灾备机房两地距离国际标准为5km以上),除了在生产机房中利用磁盘镜像将存储数据镜像发送到生产机房的容灾设备,容灾系统同时在线将数据备份到灾备机房。当生产机房发生严重故障无法调用存储及容灾网关数据时,可通过灾备机房启动业务应用系统,代替生产机房提供服务,并可通过灾备机房容灾网关快照手动响应对对生产机房数据进行恢复。

(3)异地容灾。异地容灾具有和同城异地容灾相类似机制,异地容灾也有自己的灾备机房,只是灾备机房建立在其他城市。在出现突发灾难进行应急响应时可启动异地灾备机房业务,客户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器应用,实现业务的持续。地市级烟草企业可将异地灾备机房建立在省级企业,从而实现异地灾备。

3.1.3 信息环境的信息安全应急架构建设

这里的信息环境主要指的是机房环境。机房环境涉及领域较广,主要有供配电系统、空调新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安防系统等。当机房环境出现突发事件,也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机房环境的应急响应也尤为重要。

3.2 运维监控平台的构建

作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监控及运维的意义在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使故障及时得到处理。就地市级烟草企业而言主要针对的是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机房(即网络、应用系统、数据、信息环境)的监控和运维。

3.2.1 监控平台建设

以网络监控平台为例,目前的大部分的监控平台都是基于SNMP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和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即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来运作实现。ICMP协议采用了PING方式实现。SNMP协议在PING成功后执行,获取相应设备的参数信息,可以为运维人员提供真实拓扑视图功能,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设备的分布情况、负载状况和设备属性,以及线路的实时流量;通过颜色显示负载和流量的压力,主动告知IT运维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信息动态,随时告知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从而有效提升运维应急响应能力。

3.2.2 运维平台的建设

运维平台,主要是实现I T 服务管理,目前业界各类运维系统,大部分都参考了I T I 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其主要功能目标是实现对日常I T 运维的流程(过程)管理,实现I T 运维的标准化,达到对日常I T 运维状况的可评价、可统计、可衡量的目的 。通过流程化、痕迹化的管理提升运维人员的应急响应效率。

3.3 应急制度的建设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仅凭单纯的安全产品和简单的防御技术是无法抵挡攻击的,人员制度的建设管理也是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的重点,必须建立一整套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执行流程,加强人才队伍技术建设,从技术、管理二个层面才能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

3.3.1 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组织机构

地市级烟草企业应建立信息应急响应组及协调中心(CERT/CC)。应急响应组是专门处理安全事件的组织,常用名字是CERT或CSIRT,指计算机紧急响应组(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或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组(Computer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而应急响应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协调指挥各应急响应组并为各应急响应组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3.3.2 明确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职责

地市级应急响应主要职能是:一是对地市级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环境等安全事件进行紧急反应, 尽快恢复网络、系统、数据、机房的正常运转。二是要使系统、网络、数据、机房设备所遭受的损失最小化。三是对影响系统和网络、数据安全的漏洞及防治措施进行通报,,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等。

3.3.3 建立地市级烟草企业应急响应执行方案库(操作手册)

应急响应组/协调中心(CERT/CC),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针对所有应急响应对象在发生各种突发故障或事件时,应急响应组所需执行的各种具体应急运维解决方案,并汇总形成方案库。并通过纸制形成手册或通过电子档保持在运维平台中供运维人员调阅查询。

3.3.4 建立完善地市级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1)应急响应通报管理制度;(规范突发事件的通报对象、流程。)

(2)应急响应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对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的方式方法。)

(3)应急响应事件分级管理制度;(规范故障事件分类,设定标准并确定优先级)

(4)应急响应方案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变更突发事件具体处置方案流程)

(5)应急响应演练管理制度;(规范应急演练内容、流程)

(6)应急响应组的人员管理及培训制度;(规范应急响应组人员管理与培训)

4 总结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是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的关键之一,优化应急响应的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以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对象为立足点,从自动响应、人工响应两方面简述了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构建。但如何在各系统中实现应急响应的联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方面也将成为我们今后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作者:王亮 许昌军 刘阳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2: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析

[摘 要] 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梳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初步探索网络舆情预警预防机制、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和网络舆情日常管理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素养的积极践行者、维护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

[关 键 词]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场所,也影响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模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络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既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

大学生受成长阶段、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的制约,缺少对舆情事件的理性认知,信息甄别能力较弱。高密度网络信息加速和放大了网络舆论效应,进而更容易产生网络舆论事件的辐射性影响和裂变式叠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做到:(1)要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创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掌握新媒体操作技术,把弘扬青年大学生正面事迹作为主旋律,练就运用网络的过硬本领;(2)要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想工作质量,利用舆情发展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汇集动态、回应舆论关切,掌握网络信息发布报送流程,规范网络舆论工作;(3)要提高网络舆论评论能力,培育一批大学生网络评论骨干,运用“自己人效应”,[1]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个人威望和网络影响力,培育网络评论骨干,提高网络评论的亲和力与认同度;(4)要强化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构筑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强化有害信息的甄别、批判和抵制能力,加强网络监测技术运用,更新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手段,构筑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校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二、健全网络舆情预警预防机制

(一)构建与大学生的情感联结

新时代大学生维权意识和发声意识增强,舆情事件导致的情绪失衡与心理冲击使得思政教育者开展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交往需求,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政治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把握舆论导向,主动与大学生建立情感联结,创新对话方式,了解利益诉求,唱响网络时代的主旋律,壮大网络舆论正能量。

(二)打通各部门的衔接壁垒

高校各部门、各组织要认识到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是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建风清气正的網络空间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形成主动出击、正面引导的工作意识,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同高效、反馈灵敏的网络工作机制。高校要进一步梳理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确保高校网络安全中心、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舆论引导、网络安全管理职责逐条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员,体现到具体工作环节中。

(三)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基础就是要规划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布局,明确网络安全管理权限,合理运用网络安全技术,正确使用安全防御产品。一方面高校网络安全中心承担着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辅助职能,落实大学生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建立大学生IP地址数据库,促进IP地址责任制快速落地。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动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网络行政监督体系,坚持高校部门归口管理原则,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实领导、协调调动和监督检查,形成高效严密的大学生网络舆论行政监管体系。

三、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根据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的一般规律,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要把握好舆情潜伏期的介入、爆发期的引导、持续期的处理和缓和期的治理四大环节[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网络舆情发展环节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一)潜伏期介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网络舆情,要第一时间介入,一方面,了解大学生针对舆情事件的具体诉求,稳定学生情绪,分析事件的症结,根据网络舆情的严重性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流程逐级汇报。另一方面,根据网络舆情的不同程度,成立舆情管控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分工,以情入手,掌握网络舆情爆发初期的主动权。

(二)爆发期引导

网络舆情开始发酵并逐渐挑战大学生的客观认知时,就容易激发矛盾,催生网络失范行为。关于引导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舆情管控应急小组的统一领导,及时开辟官方辟谣渠道,过程中要注意以专业的信息、共情的语言和平等的身份进行引导,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关于引导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网络沟通意识,使用网络人际交往的热词、流行的“网言网语”,甚至是表情语言符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切换视角,增强舆论引导的实用性、相关性和趣味性,建议减少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纯文本灌输和官方专业术语堆砌的引导形式。关于引导的人员分配,要充分发动学生骨干,使其在舆论场域中占据引领主动;启动网络评论员队伍,专兼结合,高效引导;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权威平台发声,调动舆论节奏。引导过程要注意转发汇总热点评论,随时与大学生做好互动交流,把控舆论动向。关于引导的职责,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要细化分类,在舆情管控应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占领各自的舆论阵地,共同发挥舆论引导的合力。

(三)持续期处理

随着网络舆情的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成立辟谣联盟,持续关注。运用好“沉默螺旋理论”[3]不断扩大正面舆论场域,减少负面舆论场域,使正面舆论效应逐渐大于负面舆论效应,形成良性循环。高校网络安全中心,一方面,要持续进行网络舆情监测,根据国家网络管理规定,切实做好IP地址分析,实施舆情关键词捕获,实时监测、实时追踪;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过滤、筛选和分流处理防控体系。

(四)缓和期治理

网络舆情进入缓和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态,健全网络舆论综合治理体系,牵头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对于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完善联动调查、反馈和完善机制,成立舆情监测反馈系统,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分析舆情的破坏力、研判网络群聚行为趋势、反馈网络舆情新态势。

四、规范网络舆情日常管理机制

(一)搭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开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水平,利用渗透式、互动式、翻转式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学习、网络舆论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互联网运用规范的学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精准服务,使校园网络空间成为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渠道。

(二)建设与学生互动的舆论引导权威平台

高校要建设好与学生互动的舆论引导平台,构筑好促进大学生获取信息、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知识的主流网络舆论引导平台,建设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服务型为一体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权威平台,增加学生获取权威信息的官方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领、情绪疏导、答疑解惑的精准服务,使平台成为网络舆情期间调和学生与高校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托,成为化解矛盾、切换视角、凝聚正能量、汇聚合力的权威平台。高校要加强官方网络平台的运营力度,系统维护、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热点时评、政策解析、激励奖励、互动答题、案例分析、心理树洞等板块,使舆论引导权威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互动互助、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三)培育一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队伍

高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一支网络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善于与大学生平等沟通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骨干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为重点,以建设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为目标,在高校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反馈机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高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议程设置研讨、网络舆情研判、网络舆情正面引导,提高队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形成线上线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

高校要加强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传播正能量、扩大主流舆论;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用网管网的大学生先锋模范,通过网络文明活动熏陶,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素养的积极践行者、维护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高校要将网络舆情引导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以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为辐射源,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推动社会媒体自省自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纳季拉什维利.宣传心理学[M].王玉琴,譯.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77.

[2]张维平.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和预警机制[J].兰州学刊,2006(3):156-161.

[3]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民意:沉默螺旋的发展之旅[M].台湾源流出版公司,1994:137-138.

编辑 张 慧

作者:羌坚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3:

加快提升工控安全保障水平和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旨在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工控安全事件應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工控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工业生产正常运行。

·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是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工控安全应急处置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工控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工业生产正常运行。

《指南》的出台背景

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显,病毒、木马等威胁向工业控制系统持续扩散。近年来,工控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工控安全漏洞数量持续增长,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强国、《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推进实施,对我国工控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快速提升工控安全保障水平和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总体考虑

密切结合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实际,以防范重大工控安全事件为重点,厘清工业和信息化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技术支撑队伍和企业职责,加强工控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和组织协调,提升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目的意义

一是建立健全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制度,形成有效的工控安全应急工作机制,为工控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与处置工作提供依据与方法。

二是提升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指南》明确了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确定了工控安全事件的监测通报、处置流程和具体措施,提出了应急队伍、专家组、物资和经费保障等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方面的要求,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三是完善工控安全管理体系。《指南》的研究制定和宣贯落实,与颁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和正在编制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共同构建了工控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提出的安全要求和管理方法覆盖了工业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为加强工控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编制原则

政府指导、企业主体。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指导企业树立工控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将工控安全作为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控安全应急相关工作,加快提升工控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思想,加强工控安全监测与风险预判,及时掌握工控安全态势,畅通信息传输渠道,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将预防与消减有机结合,积极做好工控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消减工作。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建立感知快、研判快、处置快、消减快的工控安全快速反应体系,不断强化工控安全事件应急队伍的整体应急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科学管理、指挥有力,妥善处置工控安全事件。

《指南》的管理要求

《指南》对工控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报送与通报、应急处置、敏感时期应急管理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明确了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是掌握工控安全事件、感知风险动向的基础性工作。《指南》要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技术机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做好风险监测工作。其中,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技术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工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通报等工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工控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工业企业组织开展本单位工控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二)开展信息报送与通报

信息报送与通报是帮助工控安全应急相关部门及时了解风险及事件全貌的重要途径。《指南》明确指出,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企业在开展风险监测的同时,要及时将重要监测信息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汇总、整理和研判,并将结果报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深的风险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时向有关行业、地区、企业通报。此外,对于可能超出本地区应对能力范围的安全风险和事件信息,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三)做好应急处置

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是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工控安全应急处置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工控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指南》明确了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工业企业应积极开展先期处置。对于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工控安全事件,工业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方法及时施救,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尽快恢复受损工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重点做好应急处置中的信息报送。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应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事件处置进展情况。三是必要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现场处置。必要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应急技术机构提供技术支援。四是应急结束后及时开展总结评估。《指南》要求,应急工作结束后,相关工业企业应做好事件分析总结工作,并按时上报。

(四)保障措施

《指南》要求,建立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企业三个不同层次的预案体系,促进工控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工控安全事件的技术能力;通过建立国家工控安全应急专家组和地方工控安全应急专家组,支持工控安全应急技术机构、基础平台建设,提升应急处置基础能力。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国家重要活动、会议等重要敏感时期的应急管理要求,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好应急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加强风险监测、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等,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上一篇:设备科工作总结精选下一篇:环卫局年终工作总结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