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干部调整

2022-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山东干部调整

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析

[摘要]县域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事关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在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过程中,要使县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与山东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全方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优化县域经济的产品结构;通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通过壮大经济园区,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的布局结构。

[关键词]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

近年来,山东省各县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县域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与园区经济,推动了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2004年,全省122个县(市、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4.48:55.77:29.75,工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己超过一半,县域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县域经济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带动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从目前来看,县域经济结构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拿产业结构来说,从全省县域范围来看,已经实现了二、三、一的产业序列格局,结构趋于合理。而从单个县域来看,除了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相当一部分县(市)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过大,达到了20%左右。西部地区,相当数量的县(市)还处在一、二、三的产业格局之中。另外,除个别资源型工业基地外,大多数县的第二产业以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看,除东部较发达地区外,很多县市的第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0%。

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各县产业结构雷同,总体层次低。比如,东部县城工业的一大块是农产品加工业,而中南部则以煤炭、水泥为主;小企业多,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更少,而广东、浙江、江苏的强县中有相当的企业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县域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加快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在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点产业发展与山东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

2007年8月山东省委将山东区域发展格局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从东向西沿胶济铁路到省会济南周围的中心地带,涵盖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翼”,即北线和南线,北线主要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南线是指鲁南经济带,并初步提出“一体”划为优化开发区.“两翼”划为重点开发区。

按照省委精神,“一体”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优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着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与此相适应,“一体”中的各县市,经济基础较好,外向度高,拥有胶济铁路和两条济青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同时又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密集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围绕日韩、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省会城市群等做好相关文章,主动承接其产业转移和辐射,大力发展配套工业,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

黄河三角洲处于环渤海地区,土地资源、石油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机场、港口建设具备一定规模,要抓住环渤海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与此相适应,黄河三角洲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特点,科学规划,积极参与环渤海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和开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化工、冶金、建材、轻纺、机械等行业,进一步提升这些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鲁南经济带处于五省交界和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具有丰富的煤炭、农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努力建设成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处于鲁南经济带的各县市,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还要依托“京九”铁路及与冀豫皖接壤的区位优势,做好市场培育、商品流通等工作,大力发展边界经济;要注重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主动为东部地区的主导产业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配件,开展专业化协作;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搞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

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个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把“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明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我国,所谓的现代农业,就是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多年来农业产值和农业增加值一直居全国首位,许多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为182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8%,从山东农业良好的基础和农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看,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域发展现代农业,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是高效农业,高效源于品种、质量、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组织、布局结构的不断完善。从全省范围看,农业结构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林牧渔比例和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仍然偏低,优质产品、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高科技产品仍然较少等等,因此,对于县域来说,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创造了很多经验,鉴于此,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应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已有基础的县市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为重点。(3)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把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三、大力发展工业,全方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现阶段我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很艰巨。实践证明,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仍应把发展工业放在优

先地位。

首先,要抓好现有县域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针对目前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要加快改组改造的步伐;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努力解决土地、资金、能源等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要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提升素质,提高竞争力。

其次,要立足比较优势,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努力上新项目。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目前多数县应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再次,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将招商引资与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与扩大对外贸易相结合,走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和服务为辅助的招商引资路子,加快工业化进程。

最后,要抓住当前产业重组加速的机遇,发展配套工业。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必须抓住大城市优势企业不断将非核心产业向外扩散的大好机会,甘当配角。尤其是欠发达县,要主动配合大城市,发展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以此带动本县相关产业发展。各县尤其是欠发达县要把发展配套经济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本县中小企业加人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

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优化产品结构

山东特色经济基础较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一批特色经济的典型,有的特色经济项目甚至成为县域的代名词。如,一提到南北两大“菜园子”就会想到苍山和寿光;一提到“阿胶”,就会想到东阿;一提到蔬菜加工和出口就会想到莱阳;一提到羊毛衫加工就会想到海阳;一提到石材加工就会想到莱州和平邑;一提到黄金生产就会想到招远;一提到石雕就会想到嘉祥。从实践中看,发展特色经济是各地快速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途径。

今后发展特色经济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有海洋资源优势的,发展海洋经济;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发展旅游产业;有港口资源优势的,发展临港工业、临港经济。二在巩固原有特色项目和发展新项目时,要注重把特色经济培育成规模经济,要围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发掘特色产品,即使是小产品,只要有特色,就要加快培植,构建起大产业、大市场;出台鼓励政策,加速特色经济的扩张,向基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近年来,全省各县市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个重头戏,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2003年,山东91个县市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的有近40个县市,其中宁津县达到72.3%,昌乐县达到80%以上。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30%。在许多县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财政收入的主体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从目前情况看,各县市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已比较到位,也出台了明确的目标和政策,下一步关键是抓落实。抓落实的重点是营造良好氛围、搭建载体和提供优质服务,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一是从根本上消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二是采取一切措施启动民间资本;三是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筑巢引凤”,吸引民营企业入园发展;四是出台重点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有基础、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尤其在全面、彻底地推进县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实施国退民进,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上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五是要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经风雨、求发展,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推动县域经济国际化。

六、壮大经济园区,优化布局结构

目前许多县(市)规划和建设了各类经济园区,不同的园区有不同的特色,各县市以园区为载体,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促进了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城市规模的膨胀,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增长极。各类经济园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县(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促使各类经济园区更健康地发展,今后各县(市)应主要抓好两个方面:

1.加强规划布局和政策引导,引导园区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引导各级各类企业有序向园区集中,以解决企业布局分散而现有园区膨胀不快、园区之间产业雷同、恶意竞争问题。坚持“布局集中,产品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对各园区实行以投资规模、建筑密度、建设期限、产业方向、投入产出比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控制性进园机制,推动园区经济逐渐步入讲投入、重产出、看效益的新阶段。

2.以企兴城、以业兴城,加快小城镇发展。园区经济发展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构筑“工、贸、城”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和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城镇集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要逐步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此提升小城镇的“人气”,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作者:徐清照

第2篇:山东省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结构分析与差别调整

摘 要:县域金融供求均衡能够有效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山东省县域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旺盛金融需求不能全部获得满足,供求缺口由此产生。本文对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结构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金融需求,从而产生供求缺口的“背离”现象,弥补供求缺口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关键词: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结构分析;差别调整

县域金融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根据肖(Edward. S. Shaw)于1973年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互相推动和互相制约的关系,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亦然。因此,有效促进县域金融健康发展是保持县域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但与此同时,县域金融也存在着整体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随着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逐步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特征,这就对县域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县域金融的供求现状、供给缺口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一、关于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文献分析

国内专家学者围绕县域金融供求缺口问题开展了很多研究,通过归纳可以发现,这些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原因进行探讨。如钱水土、俞建荣(2005)认为,县域金融供需缺口体现在资金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相对不足、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与供给的形式单一等方面,破解路径是重构县域金融体系,完善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县域的配置,落实县域金融相关的配套政策。谢金楼(2008)认为,县域金融呈现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共生的局面,供给不足起因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需求不足根源于土地产权制度障碍和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不健全,因此解决供需缺口问题应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着手,完善多层次的县域金融体系,大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周立(2005)通过调查發现,认为县域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非正规金融安排受到遏制,由此导致了供给与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错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兼容发展是主要突破路径。曹冰玉(2008)认为县域资金供求存在巨大结构性缺口,其根源在于金融制度的供给偏差,政府对满足小规模经济需求的民间金融制度供给不足。因此必须增加县域民间金融制度的有效供给,通过提高县域金融制度效率来改善资金供求关系。二是对县域资金供求缺口进行测算和估计。如姜俊臣、杜英娜、王斌(2008)以费雪方程式为理论基础测算出2006年河北省县域地区货币供求缺口为3.16万亿元。他们认为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抑制等因素导致了上述状况。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2007)利用戈德史密斯经济—金融相关系数估算出县域资金需求量,同时对实际供给量进行统计,发现自1991—2004年来县域金融需求与供给都在增加,但需求的增幅更大,从而导致资金缺口不断增大,2004年县域资金供求缺口为10.3万亿元。王亚飞、杨华荣、唐爽(2009)认为县域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抑制的共同结果,这种缺口被获利性非正规金融所弥补。因此观测非正规金融占比可以估计金融缺口的大小,该比例估计在33%—67%之间。张慧茹(2008)通过比较县域GDP占比、县域信贷占比之间的差距来估算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规模。据估算,近年来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至2005年前者落后36.22个百分点,信贷资金缺口约为10.47万亿元。

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成因及规模大小,提出的对应措施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结构分析简单,仅将“金融供求关系”划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对立面,而没有对供给与需求的多样性进行深层次剖析;二是在考察“供求缺口”时仅局限于对总量缺口的分析,而没有研究边际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三是在概念上存在着以“资金供求缺口”来替代“金融供给缺口”的现象。本文认为,县域金融供求缺口所涵盖内容应是包括资金缺口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供求缺口,仅仅分析资金缺口的成因、估算资金缺口规模是难以全面反映县域金融供求全貌的。其中,金融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各类中介组织,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附属设施;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亚瑟﹒梅丹,2000)。以下,本文将结合山东省县域金融供求实际对此予以探讨。

二、对山东省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充分掌握县域金融业务数据与调查问卷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状况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县域金融业务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辖区各中心支行;问卷调查由山东省16市(莱芜除外)组织进行,各市在辖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适中和相对落后的乡镇各选取2位农户或企业主进行调查。因部分市超额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42份。

(二)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县域地区间金融供求缺口差异。本文按照山东省县域人均GDP和存贷款综合排名情况,将全省县域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包括:东营、青岛、威海、济南、烟台、淄博、日照、潍坊、滨州9市的51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县级市);B组包括:泰安、枣庄、济宁、德州、聊城、临沂、菏泽7市的40个综合实力稍弱的县(县级市)。综合看,A、B两组基本上是以“蓝黄区”与“非蓝黄区”来划界的。

依经验和常识而言,A组县域因经济更发达、金融机构总量和密度更高、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其金融满意度理应高于B组,其金融供求缺口应该小于B组,然而比较分析发现得到的结论恰恰相反。显然,这种违背一般常识的“背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对其供求缺口的结构加以分析。

在缺口的结构分析方面,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从类别上,将“缺口”进一步划分为“金融机构缺口”与“金融服务缺口”两部分进行探讨;二是从性质上,将“缺口”进一步划分为“总量缺口”和“边际缺口”两个层次来探讨。本文认为,通过上述结构分析,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状况。

三、山东省县域金融供给水平比较分析

近年来,山东省县域金融供给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增多、县域覆盖率达到100%;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法律政策体系、支付结算体系、征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投放持续放大、新型投融资工具获得长足发展;金融服务方式加速向自助化、高级化演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在县域逐步推广,自助金融服务方式在县域日益普及。问卷表明:77%的被调查者对县域金融机构水平满意,97%的被调查者对县域金融服务质量满意。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于金融发展速度,县域金融供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促进。

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金融供给水平更高,但其金融供求缺口反而更大。这种“背离”现象表明,研究县域金融供求缺口必须注重其结构和成因;制定县域金融发展政策也应针对金融供给缺口的结构和成因差异予以差别化考量。

(一)金融机构配置水平比较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A组县域的金融机构以及其设置和投放的POS、ATM和银行卡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一是金融机构密度远大于B组县域。A组县域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网点的人均数量分别是B组的2.1倍、3.3倍和1.1倍,单位面积数量分别是B组的2倍、3.4倍和1.2倍。二是ATM、POS及银行卡数量高于B组县域。A组的县均银行卡、POS、ATM数量分别比B组高出10.5、12.8、2.2个百分点;三是新型金融机构数量多于B组县域,A组县域新型机构的总量较B组高55.8%。

(二)金融服务水平比较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A组县域的金融服务水平高于B组县域。A组县域金融服务水平的优越主要通过金融行为差异得以体现:一是新型融资工具种类和数量高于B組县域。2011年A组县域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区域集优债券分别募集资金2.4亿元,B组县域为零;同年A组县域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204.4亿元,比B组高64.31%。二是信贷依存度低于B组。A组县域的信贷依存度低于B组4.34个百分点,这主要源于A组县域较高的自有资本。三是融资能力强于B组县域。A组县域“无法获得有效担保”比例低于B组0.1个百分点,且抵押担保物的品质显著优于B组,这同样是源于A组县域较强的经济实力。四是信贷投向较B组县域多元、高级。A组县域的消费类信贷较低,“住房购置”等投资占比较B组高1.65个百分点,生产性信贷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表明A组县域已基本完成初始固定资产投资阶段。

(三)比较分析发现的“背离”现象

前文分析,A组县域的金融机构配置水平与金融服务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但问卷显示A组县域金融供求出现了若干“背离”现象:一是满意度方面的“背离”。A组县域对金融机构的满意度低于B组7.43个百分点,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低于B组0.89个百分点。二是需求偏好方面的“背离”。A组县域在金融机构及网点显著高于B组的情况下,需求偏好仍倾向于“增设金融机构主体及网点”,而B组县域则希望“增加银行卡、电话银行、POS等支付工具,完善支付网络”。三是新型支付工具运用方面的“背离”。A组县域手机银行开通率低于B组6.45个百分点、网上银行开通率低于B组9.37个百分点、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低于B组3.14个百分点(见表1)。

四、山东省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结构分析

按照金融深化理论解释,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分为“需求跟进型”和“供给导向型”两种模式,前者是指经济的发展会引发投资需求,而为了满足投资需求则要有与之跟进的金融体系来提供金融供给;后者指金融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可进一步引导经济发展。在现实经济中,“需求跟进型”和“供给导向型”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交替出现:在经济发展落后时,“供给导向型”模式率先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当经济发展起来时,“需求跟进型”模式则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可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二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县域GDP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平稳较快增长速度。据此,本文认为在分析山东省县域金融与经济互动关系方面应适用“需求跟进型”模式。

(一)金融机构供求缺口分析

如图1所示,金融机构供给与需求曲线分别为M1、M2且相交于W点;M1、M2所围的阴影面积属于“未满足的金融机构的需求水平”,本文称之为总量缺口;线段RS为金融机构供求的最大边际缺口,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为T。可以发现:(1)随着经济发展,在OR阶段,边际缺口与总量缺口同时增加,预示着未满足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且呈加速状态。(2)在RW阶段,边际缺口不断减少、但总量缺口仍然增加,预示着未满足需求虽然仍在不断增加、但其增速已逐步下降。(3)在越过W点后,边际缺口为负、总量缺口由最大值开始下降,预示着未满足需求将会逐步缩小、甚至变为零。

(二)金融服务供求缺口分析

如图1所示,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曲线分别为L1、L2,金融服务供求缺口同样有总量缺口与边际缺口之分,其中L1与L2所围的面积为“未满足的金融服务需求”——总量缺口;线段WK为经济发展水平N对应的金融服务边际缺口。可以发现:(1)在金融机构供给未达到W点前,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低于金融机构需求,但金融服务的边际缺口和总量缺口同样随经济发展而增加。(2)当金融机构供给超越W点后,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超越对金融机构的需求。(3)W点后金融机构供给水平的继续提高可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部分“替代作用”,加之金融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W点后金融服务的边际缺口将呈逐步缩小趋势。

(三)对当前县域金融发展阶段的判断

(1)根据A组县域“金融机构的满意度较低(62.93%)、且低于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33.62个百分点”的现状断定,A组县域机构供给水平尚未超越W点;由于B组县域金融机构水平低于A组,显然B组县域同样未超越W点。(2)由于绝大多数(76.78%)被调查者认为,县域金融机构总体“数量基本够用”或“数量较多”,且县域金融机构与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加之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因此可以断定,县域的金融机构供给水平已经超越了R点。(3)由于当前金融服务在發展过程中受制于金融机构供给水平,且依然沿袭了金融机构的发展思路——重规模、轻质量,因此其对金融机构的替代效应较小。(4)基本结论是,目前山东县域金融发展处于RW阶段,由于县域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且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的替代效应较小,因此县域经济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依然较高。

(四)对金融供求缺口“背离”现象的解释

1. 满意度的“背离”。进一步按样本属性(小企业主、农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A组县域小企业主对金融供给的满意度显著低于本组农户和B组的小企业主,但A、B两组的农户对金融供给的满意度相差不大。具体来说,A组县域小企业主认为金融机构水平较差的占比为45.45%,较本组农户高出14.89个百分点,较B组小企业主高出23.78个百分点;A组县域小企业主认为金融服务较差的占比为4.55%,较本组农户高1.8个百分点,较B组小企业主高出4.55个百分点。可见:因经济较发达,A组县域的小企业主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层次更高。但由于金融供给落后于经济发展速速,导致了A组县域小企业主存在更大的心理落差。由于A、B两组农户方面的满意度相差不大,因此A组县域小企业主的满意度偏低导致了本组整体的“背离”(见表2)。

2. 需求偏好的“背离”。按照“需求跟进型”的金融深化理论,在金融机构供给尚未达到W点的情况下,A组县域因经济发展较快而产生更大的金融需求,迫切需要金融体系及时“跟进”。在金融机构占据金融体系核心地位的前提下,A组县域自然对金融机构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3. 新型工具运用的“背离”。A组县域在新型工具运用方面出现“背离”现象引人深思。可能原因在于:一是A组县域金融机构供给水平因未达到W点而限制了对新型工具的需求;二是目前新型工具在功能、额度、凭证、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仍满足不了A组县域复杂业务需求;三是A组县域受业务金额较大等因素影响而更加重视柜台业务的高安全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山东省县域不同地区金融供给缺口的根源存在差异。导致A组县域在金融机构配置水平显著优于B组县域的情况下,金融满意度等指标低于B组县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A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B组县域更高,由此诱发了更强的金融需求。当金融需求的增长程度超过了金融机构供给速度时,金融供求缺口就会在原有基础上被进一步扩大,对金融供给水平的满意度下降。简言之,虽然A、B两组金融供求缺口都是由于金融供给落后于金融需求而产生的,但A组县域缺口的主要根源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金融供给的增量。

2. A组县域的金融发展路径将逐步被B组县域所沿袭。从A、B组县域的对比可以发现,山东省县域的金融发展是有梯度的。金融发展梯度是经济发展梯度在金融领域的客观反映,而经济发展梯度则具体体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发展。本文认为,受“产业—经济—金融”之间传导关系的影响,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也是遵循上述规律的。山东省县域的经济发展实际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雁行理论:A组县域的经济较快,其外向型经济、产业化和规模化经济优先于B组县域发展起来后,其外向型经济的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商品集散地逐步向B组县域转移,其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逐步在B组县域推广。根据经济与金融间的传导关系可以断定:A组县域的金融发展路径必将逐步被B组县域所沿袭。

(二)有关建议

1. 加快金融机构建设仍是县域金融发展的工作重点。根据“需求跟进型”金融深化理论,当前县域应进一步加快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机构,使之尽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图1中W点,并触发对高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提升)。

2. 针对县域金融发展梯度状况制定差异性发展策略。对于A组县域(蓝黄区)而言,应注重引进服务与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机构,注重引进执行差异化、个性化经营策略金融机构,以此来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高级化的产业形态;对于B组县域(非蓝黄区)而言,应优先发展基础金融该服务,及时满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

3. B组县域应利用后发优势促进金融产业超常规发展。由于A组县域和B组县域处于同一区域政策体系之下、经济金融交往密切且有明显的梯度, B组县域金融发展路径具有复制A组历史的倾向。因此,B组县域可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借鉴A组县域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来实现金融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4. 积极为县域金融体系的全面深化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县域金融自助业务、理财和信托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业务已进入千家万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新型融资工具已在县域逐步推广。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县域金融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不可扭转。全面“转变金融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将成为县域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此,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政策与制度层面的支持和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钱水土,俞建荣.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看我国县域金融体系的重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

[2]姜俊臣,杜英娜,王斌.流动性过剩压力下农村地区货币供给严重滞后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的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分析[J].乡镇经济,2009,25(2).

[3]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

[4]谢金楼.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5]周立.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与政策调整——广东东莞、惠州、梅州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5,(7).

[6]曹玉冰.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分析——基于制度因素的考察[J].经济地理,2008,28(1).

[7]王亚飞,杨华荣,唐爽.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

[8]张慧茹.农村金融市场充足性缺口: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3).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S)

作者:孙军

第3篇: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既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根本问题。系统总结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经验,认真分析战略性调整中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模式和阶段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力求对山东省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对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力求突出针对性,着眼于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力求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高度,借鉴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在探寻规律性问题上有所创新;力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提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二、研究现状分析

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基本思路、重点措施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1、背景方面,基本判断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主要标志是:农产品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市场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已由解决温饱型需求转变为适应更高层次、更加多样化的小康型需求;我国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更加密切,并逐步由封闭型农业走向开放型农业。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方面:主要是从加速结构升级,推进和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大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县域经济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市场、技术、产品、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全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跨越式发展的发展。

3、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方面: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疫病防治标准;加强农业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建设节水灌溉、农村水电、乡村道路等小型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积极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

对于目前的研究,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不足:

1、在农业领域滞留过多的劳动力的情况下,现有的研究对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相关度,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和自由度,调整的成本衡量,这部分成本由谁承担,政府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市场风险由谁消化,政府主要是基层政府是否有此实力等深层次问题探讨不够。

2、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协会等新的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相关的扶持政策、法律保障等研究不够。

3、对各地的土地、市场、技术、品种等比较优势与整体的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结合研究不够,没有提出真正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措施与办法。

三、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总结分析了世界各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措施:一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合理化演进,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采取非均衡竞争策略,保护国内重点产业,扶持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竞争力;三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四是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是农业结构合理化演进的重要保证;五是社会中介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六是农业的发展超出初级生产的范围,形成了发达的“农工商综合体”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通过总结分析,从中得出对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启示:一是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各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共同命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快以市场化为主线的制度创新;三是鼓励非均衡发展,扶持优势产业,四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五是改革政府农业管理体制;六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2、对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并作出判断: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进一步优化结构的着力点应转到改善“三本”(成本、资本、人本)结构上;二是优势产业和产品已基本形成,结构调整的重心应转到培育优势产区上,三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发展的重点应定位在无公害农产品上;四是农业产业化已基本实现,今后要重点解决企业与农户间的产业链条。

3、提出了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阶段划分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推进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2)总体思路:坚持以“塑造整体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为出发点,以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为重点,以不断扩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为着眼点,强化市场导向地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结构调整向全方位的、立体的、产业链不断延伸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市场优势转化为农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农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反过来促进劳动力以及其他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3)主要目标:2010年前,坚持全省基本农田80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粮食总产700亿斤以上。这“三条底线”应长期坚持,不能动摇,从而为全省的粮食安全提供保证。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农业产业化、国际化、标准化的实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总值年增长达到5%以

上,农产品出口年增长达到20%左右,占全国的份额不低于25%。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农业税取消,农民负担基本免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并覆盖所有农村人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提速。加速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乡就业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1~1.5个百分点,转移农村人口100—150万人,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不低100万人。建立农民进城后能够长期居住的新机制,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降低农民进城门坎。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10年,全省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新村镇规划初步实施,农民新建住房一律按规划进行,新村新貌初步显现。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实施,农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靠近,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具备雏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协调,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全省东中西部地区应实现联动发展,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缩小。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通过非农就业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林、牧、渔业,优化农业结构。林、畜、渔业的总产值在大农业中达到50%以上,其中畜牧业达到40%以上。通过环境治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循环经济初步形成。在上述基础之上,再经过10年努力,到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到60%以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在提前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充分展现山东“大而强、富而美”的崭新形象。

(4)阶段划分: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阶段(2006—2010年);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阶段(2010—2015年);三是以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依托,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阶段(2015—2020年)。

(5)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培植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二是积极营造优势产业带;三是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四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六是努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七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新世纪新阶段山东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着重强化“五力”:一是促进多元市场发展,强化市场牵引力;二是促进科技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强化科技推动力;三是促进标准化、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强化质量品牌塑造力;四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相互融合,强化企业带动力,五是促进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资源支撑力。

四、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理论工具主要是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增长结构变革理论、经济增长依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配第一一克拉克定律、霍夫曼工业化法则)和农业结构阶段性理论(农业结构变动准备阶段理论、农业结构速变阶段理论、农业结构稳定阶段理论)。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与案头资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到典型地区、项目、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与有关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收集最新的数据与研究成果,召开较高层次的研讨会,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探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中的规律性,把具体的经验教训概括升华,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从现状分析、经验总结、问题剖析、国内外新兴方式评介到具体的战略结构调整,形成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五、主要创新点

1、通过对国内和山东省的典型调查与数据统计,为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数据论证支持。

2、在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判断: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进一步优化结构的着力点应转到改善“三本”(成本、资本、人本)结构上;优势产业和产品已基本形成,结构调整的重心应转到培育优势产区上;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发展的重点应定位在无公害农产品上;农业产业化已基本实现,今后要重点解决企业与农户间的产业链条。

3、紧密结合山东省的实际,将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农业、农民、农村等“三农”问题联系起来,与农村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融会贯通,与农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与农村的问题和城市的问题联系起来,与国内、国际的问题联系起来,作整体性的考虑,提出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与架构,真正实现根本性的战略调整。

4、强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中,要着重强化“五力”:一是促进多元市场发展,强化市场牵引力,二是促进科技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强化科技推动力;三是促进标准化、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强化质量品牌塑造力;四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相互融合,强化企业带动力,五是促进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资源支撑力。

作者:孙浩然 于良春

第4篇: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保持全国首位,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当前,全省化学工业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化学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结构调整的机遇。为应对危机,变挑战为机遇,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1.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含原油开采)410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047亿元、销售收入10975亿元、利税1571亿元、利润8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31%、21.1%和2.6%,其中地方化学工业分别占70.3%、77.3%、48%和54.2%,分别同比增长7.9%、28.2%、11.7%和6.7%。

2.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技术改造投入的大幅增加,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大型有机原料、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高档次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齐鲁化工区、东岳氟硅材料工业园潍坊盐化、兖矿煤化工、临沭复合肥、广饶轮胎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轮胎、氯碱、化肥等产业聚集区。

3.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2008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原油加工4544万吨、原油开采2799万吨、合成树脂274万吨(其中聚氯乙烯130万吨)、乙烯80万吨、纯苯52万吨、精甲醇157万吨、烧碱365万吨(其中离子膜碱139万吨)、纯碱296万吨、轮胎2亿条(其中子午胎6361万条)、合成氨600万吨、化肥(折纯)857万吨、硫酸431万吨、农药24万吨,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轮胎、烧碱、化肥等9种主要产品产销量居国内首位。

4.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个。培育中国名牌28个、山东名牌181个。一批重点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近3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现代煤化工、大氮肥国产化、子午胎及其生产设备、离子膜研发、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磷肥循环经济等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5.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08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30家(其中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其中,地方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达7家。

6.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8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27亿元。美国伊士曼、杜邦、意大利倍耐力等世界500强公司在我省设立了合资合作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来鲁投资,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7.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仍以资源能源外延式增长的发展方式为主,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开发能力弱,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国际化水平较低,对外合作层次和产业外向度不高。

(二)面临形势。

1.化工行业是世界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受危机引发,化工行业的下游市场萎缩,需求降低,盈利能力下降,2009年是化工行业发展调整最艰难的时期,行业生产经营形势面临严峻挑战。2.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化工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国化工产品消费仍处于增长期,油品、化肥、农药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高端化工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促进化工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技术改造为手段,着力培植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实施新、特、优工程,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合理布局,优化升级,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实现由大变强。

(二)基本原则。

1.扶优扶强原则。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石油化工、轮胎、化肥、氯碱、现代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

2.聚集发展原则。加快优势产业区域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集群化、园区化。

3.科学发展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原则。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提升行业素质。特别重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等产业的深精加工,瞄准目前仍然依靠进口的化工产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5.对外开放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支持我省成熟技术、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化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任务目标。到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石油化工、轮胎、化肥、氯碱、纯碱、现代煤化工等行业8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煤化工行业技术中心1个;培育中国名牌20个、山东名牌40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35家,其中过100亿企业达到18家;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集群具备雏形,新兴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发展重点

(一)培植五大产业集群。

1.轮胎。

(1)半岛地区产业集群。依托青岛、烟台、威海的轮胎生产传统优势,发挥三角、玲珑、成山、双星、赛轮五大中国名牌带动作用,综合运用现有人才、科技、装备制造等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打造具有全球较强影响力的轮胎产业集群。

(2)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金宇、永泰、西水等企业产业起点较高、企业集中度较高、成长潜力较大的优势,充分利用骨架材料、炭黑、助剂、机械、模具等配套原材料比较齐全的条件,加强企业在资本、生产等方面的协作联合,强化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培育新兴轮胎产业集群。

(3)鲁西南橡胶助剂生产集群。在巩固现有橡胶助剂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型橡胶助剂,提高科技含量,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育发展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橡胶助剂产业集群。

2.石油化工。

(1)淄博石化产业集群。以齐鲁石化公司为依托,齐鲁化学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快齐鲁公司“三轮乙烯改造”,培植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精细化工等产品、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剂等产业链。推进地方石化企业整合以及淄博市张店东部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推动现有化工企业向特色园区聚集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世界大型化工公司入驻。搞好产品间衔接配套,发展一批精、专、特、新化工产品,发展淄博石化产业集群。

(2)青岛石化产业集群。以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投产为契机,推进再上1000万吨炼油,形成规模效益,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二甲苯项目和配套有机原料型深加工产品项目前期工作。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大化工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机会,争取与世界其他大石化公司合作,在建设百万吨以上乙烯上下游一体化装置、做大做强石化原料产业上有所突破。发挥大炼油-大乙烯聚集效应,吸引相关企业聚集青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石化后加工产业,培育壮大青岛石化产业集群。

(3)东营石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营的港口资源、土地资源、地方炼油企业资源等优势,推进与中海油公司战略合作,加快东营中国海油工业园有关前期工作和工业园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进程和成品油销售网络、天然气管网、LNG、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进程,争取早日立项建设;加快中海油公司与有关地方炼油企业整合。在东营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石油化工基地。

3.煤化工。

(1)枣庄滕州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兖矿集团、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以气化为龙头,重点发展合成氨D尿素D氨基树脂、双氧水等产品的合成氨产业链,甲醇、醋酸、醋酸酯类、醋酸纤维素等产品的碳一化工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2)济宁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兖矿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气化D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乙酯等产品链;焦碳D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甲醇下游产品等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3)菏泽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努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焦碳-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气化D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4)泰安新泰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新矿集团、正大焦化等企业为依托,淘汰落后焦化产能,发展焦碳-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4.氯碱。

(1)黄河三角洲地区集群。充分发挥潍坊、滨州、东营、莱州等沿海地区原盐资源、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氯碱企业向相关特色化工园区聚集,积极推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搞好与石油化工产业结合以及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2)鲁中地区氟硅材料产业基地。以淄博东岳国际氟硅工业园为载体,增强东岳化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学研步伐,发挥产业起点较高、成长潜力较大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优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氟硅材料工业,形成化工新材料新优势。

(3)烟台地区聚氨酯新材料集群。充分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以万华集团为龙头,做大做强MDI及聚氨酯、聚碳酸酯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TDI及后加工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MDI、TDI配套原材料及后加工产业,建成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

10、尼龙1

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

10、尼龙1

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

10、尼龙1

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

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

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

10、尼龙1

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第5篇:2013山东选调村官部分选调计划调整说明

2013年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报名工作于2月28日结束,部分职位报考人数与选调计划未达到4:1的规定比例。根据选调公告“各市报考人数与选调计划比例达不到4:1的,按此比例相应核减和调剂选调计划。其中,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同单位硕士研究生计划,硕士研究生计划转入同单位本科生计划”的规定,现对部分选调计划作出如下调整:

1、济南市,3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

2、淄博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4名。

3、枣庄市,博士研究生计划核减1名,硕士研究生计划核减2名,本科生计划核减8名,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7名。

4、东营市,1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3名。

5、烟台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7名。

6、济宁市,2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2名。

7、泰安市,1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4名。

8、日照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2名。

9、莱芜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1名。

10、德州市,5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1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本科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7名。

11、聊城市,1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3名。

12、滨州市,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2名。

13、菏泽市,5名博士研究生计划转入硕士研究生计划,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计划核减3名。

山东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办公室

2013年3月4日

第6篇: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农机工业大省,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农机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我省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振兴我省农机工业,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目前,我省农机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92家,资产合计370.4亿元。产品门类齐全,产品品种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全过程。近10年来,农机工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8年,全省完成销售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利税68.8亿元,同比增长8.95%;完成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3.04%。市场遍布全国,并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其中三轮汽车的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拥有时风、福田雷沃、福田诸城汽车、五征、常林、凯马、山

1 东山拖、华盛中天、海山机械、黑豹等十几家国内知名的农机生产优势企业,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主机带动配件的良好互动局面。虽然我省农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量小、国际化程度低、总量大而不强、增量高而不优、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农机工业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保护,刚性需求明显。我省农机出口近3年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幅度,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对我省农机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是我省农机工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从国内来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三农”政策为农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这必将拉动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发展,加速农机产品升级换代。另外,国家增加铁路、公路建设的投资,为农用运输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生产,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从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

(二)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组织协调。

2.技术进步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3.国际化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理念,提高我省农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到2011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实现销售收入1350亿元,年均增长13%;农机产品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年产大、中型拖拉机12万台,小型拖拉机80万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2万台,低速货车40万辆,三轮汽车140万辆;农用内燃机8500万千瓦。

2.重点培育2—3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8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和2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全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达到1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

4.40%以上的重要农机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农机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5.9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要按照GB/T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支持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完善配套体系。重点扶持我省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企业,形成以福田雷沃为龙头,以山拖、时风、常林、五征、海山、鲁中为骨干的产业群体。做强山东云宇集团、山东汇金、临沂罗塔特等桥箱总成配套企业,莱州弘宇、栖霞液压件等液压件配套企业,聊城生建、烟台轴承、烟台轴瓦等传动系配套企业,形成电气系统、底盘关键部件、覆盖件的配套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分配套件功能,充分发挥专业特性。拖拉机主机企业要以提高拖拉机的产品质量和整机可靠性为重点,加快人机工程、机电液一体化及操作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加快配套基础件、多功能底盘方面的研究,更好地适应农业、工业、园艺、公共事业等多领域;加大节能、减排、降耗、降噪等方面的投入,使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大力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复式作业的农机具。重点扶持禹城益佳机械有限公司、德州宝丰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农机具生产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能,重点在种植机械、经济作物、牧草作业、农作物中后期作业机具方面实现突破。逐步以作业效率高、功能多、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驱动性农机具取代一般的犁、耙、播、拖、收等常规机具及牵引式农机具。重点发展耕整地机、翻转犁、浅耕深松机、宽幅组合耙、复式作业机具、精量播种机等大功率、宽幅农机具。大力开发免耕覆盖精少量播种机、少耕深

4 松播种机、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具、浅翻深松联合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三)加快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大作物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性、可靠性、适应性,扩大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福田雷沃、时风、金亿、巨明、润源、大丰等主要企业的竞争水平。尽快开发用于花生、生姜、棉花、油菜籽、土豆等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培育我省农机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1年使收获机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四)着力发展畜牧机械。发展大型、高效、宽幅的玉米青贮机械、牧草收获机械以及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机械,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五)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重点发展秸秆制肥关键设备、农作物秸秆固化、碳化机械、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秸秆生物质能转化机械,使农作物秸秆形成资源化利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政策措施

(一)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实施。抓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加强协调调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抓住国家新一轮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全面落实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税政策,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

5 控政策,限制和禁止高消耗、高污染、过度依赖资源的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增加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整合重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充分利用金融中介、项目咨询和代理等社会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农机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打破体制性障碍,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支持行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各类农机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培植大企业集团,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对行业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各级政府应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资金筹措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农机行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合作,建立区域专业化农机生产及原材料配送中心,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与项目,以产业链为基础,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要在产品研发、 6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机行业综合竞争力。

(三)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金融机构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沟通,积极为骨干农机企业和重点技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大力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能保证收回的应收账款作抵押的新型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农机企业发展。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用债券、上市、租赁、典当等多种融资方式 7 筹集发展资金。各地要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五)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大力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创新工作,支持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好二次开发,大力推进我省农机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信息、产品检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农机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大型农机企业要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七)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鼓励农机企业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及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支持企业增

8 加环保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废弃物处理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ISO900

1、ISO14001和OHSASl8000一体化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化生产。

(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落实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更多地承担政府和企业难以承担的事务。农机行业协会要在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信息发布、反映行业动向、维护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制定行业标准、应诉行业反倾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机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农机企业化解风险。要切实发挥职能,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行业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7篇:2016年山东省人力资源考前心态调整七大绝招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性

D.相对性和暂时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的优势可能会衰退、消失,企业要保持资源优势必须进行不断投入,以使其优势得以维护和创新。

2、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

A 、等距量表

B 、名称量表

C 、比率量表

D、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3、[单选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绩效考评类型的是( )。

A.工作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D.工作热情考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绩效考评包括能力、态度和业绩考评等具体内容。态度考评与其他项目的区别是,不管你的职位高低,不管你的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

4、[多选题] 公司简介的功能包括( )。

A.传达公司的价值观

B.让应聘者明确期望

C.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D.吸引行业内精英

E.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通过编制和发放公司简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公司传达其价值观,展示真实的公司概况和工作情景可以使应聘者首先进行一次自我筛选,判断自己与这家公司的要求是否匹配;②公司简介可以使应聘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在这个组织中期望的,什么是不可以期望的;③公司向应聘者全面、真实地介绍公司概况及工作情景会使应聘者感到公司是真诚的,值得信赖的;④公司简介所呈现出的工作概况以及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可以使应聘者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使将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也不致退缩和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5、[多选题]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视情节给予的处罚是( )。

A.训诫

B.行业内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其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视情节给予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

6、关于薪酬水平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薪酬水平=薪酬总额/企业平均人数

B 、薪酬水平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C 、地域的影响是影响企业薪酬水平的外部因素

D 、企业薪酬水平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董事会或是经营领导班子决定

答案: B

解析:薪酬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薪酬管理者可以计算出企业之间的薪酬水平,也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薪酬水平,甚至是企业内某一岗位的薪酬水平,从而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不同的层次上比较薪酬水平。薪酬不是绝对的概念,所以选项B错误。

7、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 )

A 、绩效沟通

B 、绩效辅导

C 、绩效反馈

D 、绩效计划

答案: A

解析: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

8、[多选题]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视情节给予的处罚是( )。

A.训诫

B.行业内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其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视情节给予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

9、关于薪酬水平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薪酬水平=薪酬总额/企业平均人数

B 、薪酬水平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C 、地域的影响是影响企业薪酬水平的外部因素

D 、企业薪酬水平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董事会或是经营领导班子决定

答案: B

解析:薪酬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薪酬管理者可以计算出企业之间的薪酬水平,也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薪酬水平,甚至是企业内某一岗位的薪酬水平,从而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不同的层次上比较薪酬水平。薪酬不是绝对的概念,所以选项B错误。

10、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的题目类型是 ( )

A 、开放式问题

B 、两难式问题

C 、排序选择型问题

D 、资源争夺型题目

答案: B

解析:两难式问题是指让被测评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这种题目易于引起争论,使被测评者综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11、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 )

A 、绩效沟通

B 、绩效辅导

C 、绩效反馈

D 、绩效计划

答案: A

解析: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

12、[单选题]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13、[单选题]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14、[单选题] 尽管有些被录用的新员工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但具体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仍须接受( )。

A.基础性培训

B.特定性培训

C.适应性培训

D.非个性化培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被录用的员工中,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企业只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些人尽管有一定工作经验,但由于企业和具体工作的特点,仍须接受适应性培训,除了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概况、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熟悉这个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管理制度。

15、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

A 、等距量表

B 、名称量表

C 、比率量表

D 、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16、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

A 、等距量表

B 、名称量表

C 、比率量表

D 、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17、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

A 、等距量表

B 、名称量表

C 、比率量表

D 、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18、[单选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绩效考评类型的是( )。

A.工作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D.工作热情考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绩效考评包括能力、态度和业绩考评等具体内容。态度考评与其他项目的区别是,不管你的职位高低,不管你的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

19、[多选题] 人的发展特征包括( )。

A.充分发展的可能性

B.阶段性

C.发展方向的多样性

D.长期性

E.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A,C,E

【参考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下列特征:①充分发展的可能性;②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个体与生俱来的差异是多样性发展的物质基础,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是人的多样性发展的外在要求;③发展结果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层次、个性特长等方面。

20、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的题目类型是 ( )

A 、开放式问题

B 、两难式问题

C 、排序选择型问题

D 、资源争夺型题目

答案: B

解析:两难式问题是指让被测评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这种题目易于引起争论,使被测评者综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21、[单选题] ( )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职业道德。

A.敬业B.合作C.诚信D.奉献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不以追求报酬为目的”是奉献的最根本特性,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奉献的重要标准,因此奉献在职业道德领域中处于最高层次。

22、[多选题] 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第8篇:《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

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06-18 09:26

(2009—2011年)省经贸委,省建材工业协会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山东省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省,当前,全省水泥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山东是全国水泥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水泥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39亿吨,同比下降4.03%,占全国水泥总量的十分之一,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水泥省内消费约1亿吨。

1、新型干法水泥。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5条,其中4000吨/日以上的生产线19条、2000—3000吨/日的29 条、1200吨/日以下的17条。熟料年生产能力6000万吨,折合水泥8100万吨,占全省1.5亿吨总产能的54%。目前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4条(日产2500吨的1条,其余均为日产4000吨以上),熟料产能2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2970万吨,全部竣工投产后,全省将形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8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070万吨。已批未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熟料产能320万吨,折合水泥430万吨。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852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500万吨。

2、落后水泥。我省于2007年初开始淘汰关闭落后水泥工作,到2008年底,共淘汰关停立窑360多座、落后水泥产能3400多万吨,完成“十一五”淘汰关闭水泥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68%。

3、散装水泥。2008年,全省散装水泥总量达到8809万吨,占全国散装水泥总量的13.85%,居全国第一;水泥散装率达到63.44%,高于全国45.82%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六位。

4、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目前,全省相对独立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企业41家,重组后为24家。山水集团目前在全国水泥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在省内已建熟料生产线15条,熟料产能1825万吨、水泥产能2375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产能480万吨。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目前在山东区域已建熟料生产线18条,熟料产能1886万吨、水泥产能2450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496万吨。两大集团的熟料和水泥年产能分别占全省已建和在建新型干法旋窑的57%和55%。

5、主要布局及产能。全省17个设区市都建有水泥厂(粉磨站),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布情况是:枣庄15条、淄博10条、潍坊7条、济宁7条、烟台6条、济南6条、泰安4条、临沂4条、日照3条、德州2条、莱芜1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厂家多,资源破坏严重,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大。二是水泥产能较大,已达到饱和,接近过剩,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三是水泥价格较低,企业利润低。四是立窑水泥还占相当比重,淘汰关停任务较重。

(三)面临的形势

国际方面,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规模收缩,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减少,加之国家取消水泥出口退税的政策,我省2009年水泥出口几乎为零。国内方面,水泥消费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比50%左右,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直接影响水泥销售。宏观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将会直接有效拉动水泥消费。但资源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也对发展水泥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以保护资源、节能降耗为重点,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淘汰落后,向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集团化方向发展,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原则

1、调控总量原则。调控水泥总量,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

2、扶优汰劣原则。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实施等量或超量淘汰,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支持大型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节能环保原则。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水泥粉尘治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固体废弃物使用总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1、水泥总量控制在1.4亿吨以内,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5%以上。控减落后水泥产能到3000万吨左右。

2、山水和中联两个集团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水泥总产能的比例超过60%。

3、水泥熟料吨产品能耗下降到115kg标准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0t/d以上)低温余热发电推广率达到70%以上。

4、全省水泥散装量达到1.12亿吨,散装率达到75%,发散综合配套能力达到1.2亿吨,预拌混凝土产能稳定在1.2亿立方米,实际混凝土供应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

三、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新型干法水泥

综合考虑市场、资源、能源、环境、地域、交通运输等因素,按照比较优势,在控制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支持山水、中联两大集团整合枣庄、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潍坊等水泥资源,在兼并重组全省现有其他水泥企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油井、港口等用特种水泥,在消费市场合理布局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禁止新征土地建设新的水泥熟料企业。

积极研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大型化装备,加快开发生产5000t/d级成套设备和6000t/d级以上规模的部分国产化大型装备。

2、散装水泥及水泥深加工

(1)加快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逐步扩大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区域范围和领域,在使用环节限制袋装水泥,推进散装水泥集中化使用;引导小包装干混砂浆进入建材超市,推动预拌砂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干混砂浆散装物流配送体系,防止二次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充分消化利用工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在重点领域大力推广散装水泥。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加强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结合正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衔接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站,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散装水泥在农村的发展。

(3)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工作,广泛推广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环境施工要求的水泥品种,提高散装水泥对建设工程的适用性,降低全社会对水泥实物的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水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淘汰落后

巩固淘汰关闭落后水泥产能成果,加快淘汰列入名单的立窑生产线,缩短落后水泥退出历程。鼓励有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转型建设水泥粉磨站或投资新型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生产等。

4、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拓宽水泥生产的原料来源,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利用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利用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赤泥、铬渣、铜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和混合材料,节约传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开发应用高效节能细粉磨技术、助磨技术和矿物掺合料机械活化技术,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渣使用量。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重点突破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全面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水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二)布局 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提高熟料供应能力;在消费市场分散配套粉磨站。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其配套粉磨站的建设应以原有的水泥企业改造为主,外行业新进入的企业申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不予批复。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等市,不再批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

四、政策措施

(一)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投资项目管理

按照《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遏制水泥工业无序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工艺、规模、等量淘汰、环评、安评、能评、资源、土地、资金等准入条件,把好核准关。未经核准的水泥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凡自行建设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关停。严格控制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禁止不顾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条件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鼓励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鼓励推广矿渣微粉细磨技术。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鼓励企业实施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采取上大关小、等量淘汰、补贴及赎买等方式,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

加快技术进步,鼓励并支持水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高我省重大水泥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环保

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旋窑系统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等技术。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支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五)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集团带动

鼓励大型优势水泥企业集团,充分运用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债券、民间资本等融资方式筹募资金,兼并重组现有水泥企业,淘汰落后,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健全水泥行业协会,重视发挥其在规划引导、标准制定、市场开拓、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的实施。沟通联系广大水泥企业,发挥协会组织的政策和信息引导作用,对企业投资、生产与市场供求进行及时引导、监测和预警,创建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9篇:干部调整讲话

刚才×××同志宣读了区教育局干部任免决定。此次教育系统干部调整,是区委根据我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严格任免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考虑各单位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等因素做出的重要任免决定。赶在暑假开学前开这个会,是想让新任命的同志尽快到位,及早谋划新学期的工作。今天学校班子全体成员都过来了,看到教育系统的精英汇聚一堂,我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区委对新提拨的同志表示祝贺,并就此次干部调整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此次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将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品德好、文化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同志尽可能地选拔、充实到干部岗位上来。本次调整工作,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全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和干部“四化”标准的体现;三是用好、用准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基于这些考虑,这次干部调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大胆任用后备干部。其次,在考察、了解干部的方法上,既沿用了一些好的传统做法,又在许多方面有所改进,特别是实行了差额选举,注意扩大民主参与范围,充分了解了基层考核评议情况,认真研究并十分尊重各校主要领导的推荐意见。第三,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这次干部调整,对干部的知识层次、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充分考虑到了个人情况、工作需要、班子结构状况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尽量做到了量才用人、科学合理用人。

经过调整,各单位领导干部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领导干部更富有朝

1 气和活力,为建设教育强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干部人才保证。

二、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进退去留

这次干部调整,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促进了班子的整体优化。教育系统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年轻人很多,优秀人才也很多,由于职数所限,一些优秀干部还没有被提拔使用,教师中还有一些优秀同志没有被发现。希望大家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这次调整,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个人,正确对待进退去留。要把这次干部调整看做是组织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检验,看做是对自己党性的一次考验,看做是一次鞭策和激励,更好地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我们常讲事在人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遇到一些挫折就一蹶不振,说明你还不成熟,还缺乏做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现在,社会上各类竞争日趋激烈,端正人生态度、能够辨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很重要。当然,在今后的干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及时发现和使用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让更多的优秀干部有用武之地,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

随着事业不断发展,干部新老交替也是必然趋势。在这次干部调整中,一批年龄较大的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顾全大局,服从工作需要,体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曾对教育事业做出过很多贡献。今后,也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区委、教育局、各校领导仍将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退下来的老同志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区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发展谏言献策,充分发挥自身余热。

三、对调整后的新班子、新提拔干部的几点要求和希望

1、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的意义非常之重要。我们都知道,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读书学习。不 2 学习,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修养。你要想尽好自己的职责,你就必须学习;你要想让老师们看得起你,你就必须学习;你要想在校长们中间不露怯、受尊重,你还得靠学习。学习问题至关紧要,放松不得。希望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同志,要多挤时间,多读书,多充电,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2、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来说非常重要。要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学会统筹兼顾,以实现本校乃至全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根本目的和崇高追求。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倾听群众的呼声,代表师生的利益,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的。

3、要树正气、讲团结、谋发展

新的工作岗位向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同志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这就要求同志们必须做到“树正气、讲团结、谋发展”,靠精诚团结、扎实苦干、奋发有为去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讲团结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既是同志,又是战友,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配合。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干部。新老班子之间和正副职之间,都要做到政治上相互信任,思想上相互交流,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干事业,谋发展。

4、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阵线。要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管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3 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模范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真心实意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

5、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亲历亲为方能做到求真务实。领导担负着领导和组织广大教职工致力于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大任,必须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重实际、尚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此次提拔调整的领导干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按时到新单位报到。对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按时报到的,一律就地免职。各单位要做好各项交接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不受任何影响。离任的领导要如实、全面地把工作情况给接任的同志介绍清楚,把有关手续交代清楚,继任领导要承前启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各单位在 月 日之前要全面完成交接。

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奢侈浪费的现象,不准搞迎来送往等宴请活动。从现在起,所有正职变动的单位,人、财、物冻结,交接完毕后解冻。希望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纪律,集中精力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区委、教育局在这次干部调动后,将组织专门力量,对调整干部执行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同志们,区委对大家寄于厚望,希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用突出的业绩证明大家的能力,给全区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上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免费下一篇:学生营养餐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