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备课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地方医学院校新进教师进行生物化学课程备课的体会

摘要: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概念抽象,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于教学经验尚缺的新进教师,备好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述了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可从树立教师责任感、了解教学对象的专业和课时数、充分利用教学团队资源、搜集教学资源并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和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等五个方面开展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生物化学;备课;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领头学科,也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庞大,并且许多知识点抽象难理解,因此,该课程成为学生评价出的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医学基础课,这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新进教师。新进教师的教学经验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好。因此,作为生物化学课程的一名新进教师,想要胜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这不仅要求做好课件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各方面内容的准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地方医学院校新进教师如何做好生物化学课程的准备工作。

一、树立强烈的教师责任感

医学院校新进教师多数都肩负有较重的科研任务,并且面临着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经历缺乏;尤其是担任医学主干课程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新老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教师责任感,极高的教学积极性和高度的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胜任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关键。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其理论和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与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它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新进教师自身认识到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与重要性,将“上好一门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成为课程教学前备课的动力,也是备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前提。

二、了解教学对象的专业和课时数

在备课前需要充分的了解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准备不同的教学案例及教学重点与难点。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就有临床本科,临床七年制,儿科本科,儿科七年制,康复本科,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基础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护理本科,护理专科,麻醉本科,针灸推拿本科,生物信息本科以及成人专科、成人本科等各个专业。这些不同授课对象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并且不同的专业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时数也有所不同,分别有45学时,72学时和96学时。因此,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总的来说,生物化学课程的前三篇章的内容作为基本授课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基因信息传递,其他的生物化学專题内容如血液生物化学、细胞信号转导、肝脏生物化学等章节可以根据专业和课时数进行合理安排[1]。

另一方面,在備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准备不同的实例。比如面对临床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列举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的例子。譬如在讲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时,可以举例镰刀形贫血病是由于人血红蛋白β亚基的第6位酸性氨基酸谷氨酸突变为中性氨基酸缬氨酸,导致原本水溶性的血红蛋白聚集成丝,相互黏着,使红细胞变形成为镰刀状而极易破碎,产生贫血。大量列举知识点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例,强化生物化学课程与专业学习的关联度,将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教学团队资源

新进教师进入地方医学院校,教研室成为课程理论教学的基本单元。在教研室对新进教师开展的培训过程中,积极汲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授课经验;通过教学团队开展的教学论坛、随堂听课、教案撰写、集体备课、教学互评等环节,丰富个人教学知识背景、提高个人教学技巧、养成自身教学方式和突出个人教学特色。充分利用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新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搜集教学资源并深入掌握教学内容

新进教师仅凭科研阶段掌握的生物化学知识来开展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生物化学知识有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掌握与理解。因此,在课程教学前搜集相关教学资源、梳理理论知识体系、整理课堂教学思路成为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另外,将合理的教学技巧应用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将有助于提交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性。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难点与重点的详细划分,也成为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新进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学习与整合时,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将知识点与自身知识背景结合,通过列举实例加以引导,力争做到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抽象概念形象化,这对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注重教学重点内容的知识点拓展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回顾,将成为巩固旧知识点、强化新知识点的有效手段。例如,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叙述生化、动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三部分,叙述生化主要是介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酶的化学组成和催化作用;动态生化主要介绍糖、脂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重点是分解代谢;分子生物学则是以中心法则展开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内容[2]。

五、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

目前,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教师授课的重要方式。其中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表现的主要方式。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现今高校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之一。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简洁清晰、思路明确、知识点准确、重难点突出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例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教学环节更为轻松,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例如,糖代谢途径和生物氧化过程等内容,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展示,将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微課指按照新課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主要是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已广泛的应用于高校教学工作中,且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新教师积极掌握制作微课的技术,探索微课教学的模式,并将其应用至生物化学的重难点的教学过程中,对丰富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知识点具有较好的效果。

总的而言,生物化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抽象、知识体系复杂,但是只要新进教师充分开展课程教学前的备课环节,树立高度的教师的责任感,充分利用教学团队资源,全面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方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卜友泉,汪长东,易发平,宋方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

[3]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

Experiences of Biochemistry Lecture Preparation of New Teachers in Local Medical University

CHEN Quan-mei1,2,LIU Xian-jun1,2,BU You-quan1,2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hongqing 400016,China;

2.Molecular Medicine and Cancer Research Center,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Key words:Biochemistry;lesson preparation;teaching reform

作者:陈全梅 刘先俊 卜友泉

第2篇:基于备课的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教师的备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保教指南》明确指出,要“使备课成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性工作”。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新梳理了几年来对改进教师备课工作的实践研究,赋予教师备课新的灵性。积极探索在教研组支持下的教师个人发展型备课新架构,进一步提升了星级备课、共享备课的有效性。通过备课先导小组的引领,开展轮流式备课沙龙、专题研讨式备课研讨、经典式备课分享等研讨活动;大力推进星级备课制度,关注不同层级教师的备课成长;鼓励教师个体在教研组的支持下开展四栏式“导学备课” “一个内容,三次备课”,加强备课后的反思,努力从备教材走向备幼儿,从入门走向专业。

关键词:备课;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的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多年的日常教学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自身专业成长不应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做起。而教师的备课活动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可以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事实也证明,备好课是教师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教学活动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甚至几分的效果。但纵观教师们备课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现象:

(1)“拿来主义”备课:有些教师对备课不重视,认为幼儿园教师只要管好孩子就行,至于备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已。因此依赖教参,奉行“拿来主义”,找来现成的教学设计一抄了事,或者从互联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不加取舍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其中的内容、环节是否适合本班孩子的实际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自己思考、参与的成分,缺乏个性和独到的见解,导致教学过程十分低效。

(2)狭隘的“弹性备课”: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新的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它与我们现行的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设计,强调教师的教往往是在活动中被幼儿的表现和活动的本身激发出来的。

有许多教师片面接受其课程模式,对事先的备课持有怀疑态度,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只是寥寥几笔,把活动的生成盲目扩大化。这种狭隘的“弹性备课”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3)机械备课:很多幼儿园备课有固定的格式,所有的教师不分教龄、能力和水平都需要按部就班完成。教师们按照格式机械填写,简单认为填满就好,缺乏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幼儿的分析与思考。这种备课貌似规范,但其实缺乏内涵,只是在严格按照备课格式或者标准来执行,对教材没有内化,对幼儿关注不够,对备课本身的作用理解不深,所以往往备课质量不高,匠气有余而灵性不足。

经过对备课的梳理和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们对改进教师备课工作进行了实践研究,以备课为基点,把备课变成教师教学的研究性活动,积极探索在教研组支持下的教师个人发展型备课新架构,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教师在业务道路上逐步走向成熟。

一、个人发展:立足实践,关注幼儿,从研究的角度去备课

1.开展四栏式“导学备课”,从备教材走向备幼儿

四栏式“导学备课”是教师通过四栏式表格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备课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四栏式表格内容包括活动过程、教师指导语、幼儿的困难及教师的应对策略。相对于以往备课来说,增加了“幼儿的困难”及“教师的应对策略”两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水平、预期幼儿困难及准备应对策略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四栏式“导学备课”时对整个活动的设计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在明确教学流程、熟悉自己提问的基础上设想在教学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针对各种情况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对幼儿在学习中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种备课从过去的关注教师的“教”过渡到现在关注幼儿的“学”,保证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和幼儿的积极互动,可以让经验相对不足的教师很自如地应付教学现场,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更多的幼儿,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匆忙“过程序”“拉场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将教学实践与自己备课时的预期的“幼儿困难”进行对照,提升自己把握幼儿特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四栏式“导学备课”摒弃了传统备课模式中的形式主义,其特点是务实、有效、能操作、可达成,追求的是实际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最难的是预期幼儿的困难。从不断的琢磨中,教师们知道了幼儿的困难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判断,同时要多从书本中学习掌握本年龄段的孩子的发展特点,并结合自己在实施同类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主动争取同年龄段的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帮助,从而对本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适当的分析。

2.“一个内容,三次备课”,从入门走向专业

“一个内容,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来自上海市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她的这种做法坚持了三年,使她脱颖而出。我们在备课上借鉴了于漪老师“一课三备”的方法,鼓励教师把备课作为教学研究的突破口。

(1)初次备课,关注自我。在第一次备课上,要求教师拿到一个教学内容,抛开一切教学参考资料,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内涵的把握,以及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并结合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原创性”的教学设计。第一次备课,关注了教师的自我创作,突出了教师自我教学的个性化。

(2)再次备课,广泛涉猎。初次备课由于教师经验的局限往往会存在着许多的缺憾,一位教师纯粹凭借个人教学经验设计的教学方案,不一定是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因此在第二次备课上,我们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思考哪些是我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独创有无必要?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哪些是我没有想到别人却想到了的?这些资料是否有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哪些是我想到别人也想到了的?在反思后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使原有的原创性教学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对于教师来说,从初次备课的自我创作到再次备课的广泛涉猎,无疑是教师从自我的封闭状态走出来,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新理念,获得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

(3)第三次备课,实践修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教学设想与实际活动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顺利在哪里?哪些地方出现了困难?从幼儿的反映、回馈出发进行第三次备课,再次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整,使教学设计更加优化。第三次备课关注教学实践的实效性。

从第二次备课的广泛涉猎到第三次的教学实践检验修整,这是一个反馈过程,是备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也让教师自身体验着“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

“一个内容,三次备课”这种备课方式帮助教师摆脱了对教参的依赖,同时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反思能力,努力使教师从入门走向专业的发展。但这种方式的备课非常的耗时,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每周选择适当的内容尝试备课,而不盲目追求数量。

二、教研组支持:改革备课制度,实行共享、互动式备课,尝试推行星级备课

教师备课现状的改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层面在备课制度上的大力推进。教研组在备课上关注教师的个体发展,凸显分层培养。改变传统“一刀切”的备课方式,大力推进备课制度的改革,从原来的教师独立备课制到集体备课制,再从集体备课制到星级备课制,积极探索备课新架构。

1.集体备课,提高效益,凸显团队智慧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作用。我们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学研究的生长点,重视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主体性发挥,让教师们在群策群力中彰显各自的聪明才智,提高备课的效益。

(1)形成新型集体备课形式,围绕“教师个体独立思考备课→集体讨论备课,形成共享资源→对共享资源的个体反思、修整→教学活动实践→实践后深度反思→集体对共享资源的再一次完善→纳入园本课程体系”这样一条主线来进行。这种“三备、二反思、一实践”的备课形式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发起于反思,形成于对话,升华于实践,使教师们的实践智慧在交流、商榷和碰撞中得到提升。

(2)探索集体备课研讨的有效方式。“轮流式备课沙龙”通过沙龙这种比较宽松的方式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专题式备课研讨”结合教学专题的形式进行备课研讨,把备课中的教学问题专题化,集体对话、深入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备课中的重点问题,提高教师备课的能力。“经典式备课分享”倡导先进理念的学习和分享,让教师介绍在外出培训中看到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好的活动设计,共同分析优秀活动设计背后所蕴涵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分享学习中获得自身的提高。

(3)教研组重视评价备课过程。集体备课只是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备课过程的评价,注重从评价促发展。在评价中,关注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备课过程,是否能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能在集体研讨中认真倾听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是否能深入反思,在教学中博采众长,并通过年级组随堂听课的形式检查集体备课活动的成效。评价制度的保证,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2.星级备课,分层促进,彰显个性特色

(1)制定星级备课制度。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师的培养目标,积极实践星级备课。“星级备课制度”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个性上把教师的备课定为几个星级,制定分层备课的标准:一星备课关注教学过程的完整及每日的反思回顾,二星备课关注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分析及有质量的反思,三星备课关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及教师自己设计思想的落实,四星备课关注教师对预设和生成的把握及过程反思和后续反思后的跟进。

(2)关注星级自主申报。不同的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星级申报,开展星级备课。教研组加强过程检查、评估,并根据教师备课的质量及时对教师的星级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自主申报高一星级备课,向教研组递交自己原有星级的备课材料,认定星级后可以按照新星级备课。星级备课制度的推进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研究孩子,并在备课上为他们树立了专业的目标,真正调动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总之,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实践也证明了以备课为基点,通过教师个体的努力以及教研组的支持可以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宽广平台,让备课真正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学习方式的“点子库”。

参考文献:

[1]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中心幼儿园)

作者:黄芳

第3篇: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高中教育作为关键的人才培养阶段,受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说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历史作为一门综合型的学科,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要求历史教师创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提高备课的效果。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策略

一、 前言

高中历史教育中,部分历史教师都对备课的效果深有感悟,在课程开始之前,经过精心备课后再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讲解历史知识,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课前的备课准备工作对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保证备课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备课知识点全面、充分,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成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全面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 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一)历史备课的思路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我国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关于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内容,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真实的历史,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初中历史课程的相互衔接,构建起完善的历史课程学习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對于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结合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受到传统的历史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历史教师更加偏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在备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历史课本的重点知识上,而忽视了学生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求。

(二)备课中忽视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中的知识,体现出了历史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历史上某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形成、经济变化等,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历程,在同一个时期中的不同区域内,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历史特定事件的发生。但是根据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师备课情况来看,教师在备课时忽视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备课重点单一地放在了教材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上,忽视了重要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的历史备课模式下,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讲课形式的影响,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联,历史知识体系始终无法完善,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

(三)备课时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节

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更是由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但是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落实到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上,教师在备课时归纳和整理出历史知识点,再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讲授自身归纳和整理好的知识点,其中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培养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未来的历史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缺少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只掌握了知识而缺少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四)备课中忽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下,需要教师从备课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实际的历史教师备课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内容,由于考试中并不会专门考查学生的素质能力,因此教师仍旧是采取传统的历史备课和教学方式,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 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收集丰富的历史信息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繁多、知识点复杂,并且教材内容的跨度较大,要求教师打破教材现有信息量的限制,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精心搜集大量的历史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对历史知识形成强烈的兴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历史教材的内容,广泛搜集更多的历史信息,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课堂内。借助网络技术,根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拓展出更多的教学信息,在教案中补充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书籍和专业杂志中搜集和整理出关于历史教学知识的内容,充分利用到历史教学备课教案里。探索多种途径获取历史教学的相关信息,为教学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二)优化教学设计

广义下的教学设计也是属于备课范围内的内容,和传统的历史备课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备课应突破传统的通史教学设计流程,采取专题教学的模式,在学生具备较强通史功底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专题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历史课程设计中来,将历史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应大胆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不再受限于苛求完美的教学课堂,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三)提高教案的精准度

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借鉴历史学科的教学经验,提高编写教案的精准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历史备课的质量,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可为自己所用的教学闪光点,整理出对自身教学活动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内容,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案设计,真正实现教学方案和教学实际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完整性。以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内容中《鸦片战争》这一课程的备课为例,教师单靠自己的经验设计教案,那么教案的有效性将会十分有限,教师可通过在网络上观看优秀讲师的鸦片战争课程设计和教案编写,取之精华利用到自己的教案内,提高备课的效果。

(四)关注和了解学生实际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作为不可或缺的两方主体,需要在交流中加深对课程的掌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较为关注,教师应积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特点,在充分交流中加强对学生和课堂的掌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备课准备开始之前,教师应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观察、多交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项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倾向、学习心理等,将其作为教学前提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贴合学生的实际展开一切教学准备活动。

(五)加强教学互动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加强掌控,结合其身心特點和实际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活动的互动方案。在备课中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和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保证分组的科学周密性,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应相当,既有优等生,也有后进生。综合分析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加强组内成员、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六)引导学生正确预习

有效的预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备课中可结合学生的正确预习共同进行,将学生预习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体掌握教材内容,在实际的课堂上形成有价值的互动,深入对知识的掌握。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本篇课程的内容,搜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伟大事迹,对历史事件加深感悟和理解,在课堂上就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其收集的材料进行探讨,结合教材内的知识重点,分析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探讨,对课本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全新的教学形势,历史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出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课前准备的备课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高中历史备课策略,扩大资料搜集的范围,为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好准备。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个体情况,全方位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海明.高中历史教师备课误区及其原因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6):67-68.

[2]施永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前准备探研[J].成才之路,2017(1):62.

[3]景生进.PCKg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以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7):51-54+57.

[4]何海涛.提高历史教师备课有效性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6):38-39.

[5]王巧莲,孙延英.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策略[J].学周刊,2012(29):129.

[6]潘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许泷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8]冯秀震.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拉毛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

作者:拉毛草

第4篇: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扎实,更有针对性,一切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有效。下面是文库带来的教师备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一:

看了课表才知道是周老师讲关于新老师如何备课的问题,以前还以为班主任只负责管理的,不知道还要上讲台。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排在前面一点更好,备课应该是新老师上岗时碰到的最早又最重要的问题了吧。

备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在备学生这一关。课上组织讨论“如何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这一活动给我印象最深,也受益匪浅。了解交流的机会其实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还有一点当时自己发言时忘了提到的,交流的方法很重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在盘问或者是给他施加压力,否则可能会挑起意外的矛盾。跟其他科任老师交流信息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同事之间比师生之间更要注意分寸。跟家长交流时反映学生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有意地贬低或者过分夸奖学生,对后进学生的家长最好是能够建议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切忌将短期目标定得过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对班级的学生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一个班集体的风气最容易受那些后进学生的影响,一旦他们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学习态度就会好转一些,对老师的工作也会更支持。

下午在侨中听课。那一节课我已经讲过了,再听胡老师讲,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我讲的课跟胡老师比较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我教的班大部分是普通班,跟胡老师的学生比起来基础差很多,如果用胡老师的方法来上可能效果没他那么好,因为学生的水平可能不适应,但是胡老师的那种风格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老师要认真地、耐心地倾听,这也体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其次是老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学,探索新鲜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让教学岗位成为自己成就人生的舞台。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二:

回想初进实小的那段日子,有很多的困惑与担忧,这课究竟怎么备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刚开始的我,所谓的备课,只能是效仿参考教案,适当的进行修改,很少有自己的想法。遇到练习课和复习课时又犯难,总是一片茫然,随着这段时间的不断学习与导师团的引导与帮助,发现备课也没那么难,没那么怕。现在,我的备课基本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熟悉教学内容,把相关课时的整个单元教材内容先理一遍,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参,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是将与这一课时相关的所有作业做一遍。因为,对新教师而言,对教材的把握与感知还不够,通过一些相关的习题,能从中更明确的了解本课时的重难点与相关知识点,以及哪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不太容易掌握,从而在教学中可以安排相关的练习与讲解。

其次是明确教学目标,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自己先试着确定教学目标,自己所确定的这个教学目标不一定是很规范的,一定要写出三维目标,我基本上只是确定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哪个知识点,难点是什么?然后拿出教参进行比较,并做适当的修改,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可以说对一堂课的教学有了初步的定位。

第三,是研究各个教学环节。对青年教师是要求提前一周备课,促使我们提前去了解相关内容。但说实话,这一周的备课内容不可能每个教案都花很大心思去设计,大部分是借助教参或网上的教案,但这样的教案有些时候可能是不适合的,而且也没有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的错误资源或是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等。所以,我在一周的备课内容中开始的一两个教案是根据前面的教学情况花了一些时间去设计的,基本上在上课之前不需有什么改动。而剩下的一些教案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如: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例题,数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例题配一个做一做,安排一个课时。所以在最先备课的时候对这个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参上也是如此。但是配套的课堂作业确只有一篇。而且总感觉安排两个课时太宽裕,于是在上课前又询问了师傅,师傅说,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例1和例2可以合并为一个课时。改了之后发现效果不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课堂变得更紧凑,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再如: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有时需要增加一堂练习课,针对学生错的比较多的知识点安排一节课进行讲解、巩固,这样的教案在提前一周的备课中肯定是想不到的。当然有时只需要改动几个环节,如根据学生课前反馈,有些简单的环节可以删除,难的知识点可以再增加几题练习。还可以将学生的一些错误资源作为课的引入部分等等。修改之后不仅对各个教学环节有了进一步的熟悉而且使每堂课更具有针对性,更多的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点。

最后备完每节课后要留有空间写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肯定有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或是特别顺的环节,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好的地方也可以记录下来。其实,自己在这一环节做的也不够到位,反思不是很及时,有待进一步改进。备课上课之后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备课的继续。特别对一名新教师而言,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扎实,更有针对性,一切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有效。这就需要我们多花些时间在备课上,课备好了也就是基础打好了,才能胸有成竹的走进课堂。以上是我的备课心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三: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3篇

第5篇:教师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8月19——20日我参加了进修学校新学期语文、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集体备课的培训活动,我也有幸听取了教研员和()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讲座,我感觉收获到很多很多,可以说受益匪浅。但我感触最深的,通过2天的学习培训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自我大好机会。下面如何务实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首先,深挖教材。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第三,做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集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已经成了共识。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了解;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总之,备课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适应每个学生,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6篇:教师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暑期培训专家对教材作了分析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又是充实的一天,很久没有这样聆听名师的培训了,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自我大好机会。下面就这一问题如何务实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首先,深挖教材。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第三,做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集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已经成了共识。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了解;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总之,备课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适应每个学生,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7篇:教师该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 小三班

李玲娜

1.选定目标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在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第8篇:新教师关于备课的心得体会

看了课表才知道是周老师讲关于新老师如何备课的问题,以前还以为班主任只负责管理的,不知道还要上讲台。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排在前面一点更好,备课应该是新老师上岗时碰到的最早又最重要的问题了吧。

备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在备学生这一关。课上组织讨论“如何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这一活动给我印象最深,也受益匪浅。了解交流的机会其实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还有一点当时自己发言时忘了提到的,交流的方法很重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在盘问或者是给他施加压力,否则可能会挑起意外的矛盾。跟其他科任老师交流信息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同事之间比师生之间更要注意分寸。跟家长交流时反映学生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有意地贬低或者过分夸奖学生,对后进学生的家长最好是能够建议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切忌将短期目标定得过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对班级的学生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一个班集体的风气最容易受那些后进学生的影响,一旦他们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学习态度就会好转一些,对老师的工作也会更支持。

下午在侨中听课。那一节课我已经讲过了,再听胡老师讲,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我讲的课跟胡老师比较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我教的班大部分是普通班,跟胡老师的学生比起来基础差很多,如果用胡老师的方法来上可能效果没他那么好,因为学生的水平可能不适应,但是胡老师的那种风格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老师要认真地、耐心地倾听,这也体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其次是老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学,探索新鲜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让教学岗位成为自己成就人生的舞台。

第9篇: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心得

教学设计背景:

1、这是本人从小学转教初中语文的第一节课,虽然是初一,但是在教学上还是有很多困惑。

2、班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自己六年级是教过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本校小学生升入的,剩下的则是其他两所学校考入的。

3、这也是学生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对初中语文课和语文老师都充满着好奇。

教学创意设计: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明白怎样学好语文(怎样的老师——怎样的语文课——什么是语文——怎样学好语文)

教学简要环节:

1、

不熟悉我的学生希望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

熟悉我的学生介绍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

学生自己探讨语文课应该怎样学上。

4、

探讨什么是语文。

5、

探讨怎样学好语文。

6、

协商布置作业。

教学实录选萃:

一、不熟悉我的学生希望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师:我是本学期大家的语文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携手,走向语文。那么,有些同学不认识我,你希望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生:希望老师幽默,不要太凶。

生:希望老师的作业比较少。

生:希望老师知识渊博、说话风趣。

生:希望魏老师是一个可爱的人。

生:希望魏老师是一个温柔的人。

二、熟悉我的学生介绍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师:认识我的老师向大家介绍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注意,要具体,要使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或者先具体后概括的的结构方式。

生:魏老师是一个上课严肃认真,是严师,下课和我们打成一片,是益友,嬉皮笑脸的。是一个上课“辣”,下课“甜”的老师。

生:魏老师的作文课教得特别好。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设一个

圈套就完成了一篇作文。

生:魏老师是我见过得最优秀的老师。课上的既严肃又活泼,对同学都一视同仁,可后又像一个我们的好朋友。

生:魏老师是我最见过得最会偷懒的老师。作业都是让我们学生自己相互检查批阅,作文都让我们自己点评。

生:魏老师是我听过得最凶的老师。听**班同学说,魏老师一生气,眼睛就睁得比灯泡还大,声音就像老虎的一样。

三、学生自己探讨语文课应该怎样上。

师:好,现在大家都听到了有关我的介绍,各个侧面都有,但都是一面之辞。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就会有更深入地了解,用一句歇后语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那么,你觉得语文课应该怎样上,你才会喜欢?

生:老师应该提出问题,让我们自己讨论,然后我们自己解答,不能什么问题老师都讲清楚了。

生:老师还是应该作业让学生自己批阅,特别是作文,在相互批阅中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长处,学习其他同学的好句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生:老师可以让我们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带着资料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

四、探讨什么是语文。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听出,对学习语文大家都很自信,都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够学好。那么我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和语文打交道,整整六年了,你认为什么是语文?

生:语文就是“语”和“文”组成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心声的话就是“语”,写下来就是“文”。

生:语文是生活的殿堂。

师: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语文就是美的,美在它可以记录生活中我们的喜怒哀乐,记录大自然的时令变迁,美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心声,可以看到异地的风景。所以,我们要学好语文。

五、探讨怎样学好语文。

师:既然语文是美的,我们就要学好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生:学习语文就要三多,多说、多读、多写。

生:学习语文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既然语文是美的,我们学习语文就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多发言,积极主动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多读书,和文学大师的心灵接通,多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就能学好语文。而且,如果说语文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构成这座大厦的的每一块砖就是每一个词语,就是每一句话,所以,我们要学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才能学好语文。

六、协商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是一节见面课,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同学们还觉得缺少什么?

生:布置作业。

师:布置怎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写一篇作文,就写今天的第一节课。

师:这节课怎样写?可以写人——魏老师。可以叙事——第一节语文课。可以抒发感受——对人、对事、对语文。任选一种写法。

生:还应该有预习的作业。

师:怎样预习?布置怎样的作业?

生:课文读熟,字词会写,课后问题要思考。

师:这就是作业,这可是大家自己布置的作业:作文和预习。既然是自己布置得就一定要说话算数,一定要完成,而且要书写工整。

生:词语抄几遍?

师:写会为止。愿同学们真正学好语文。下课。

上一篇:128大学生英语竞赛下一篇:2019年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