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旅游发展规划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旅游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巨鹿县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调研报告

摘 要: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巨鹿特色小镇调研活动为背景,分析巨鹿特色小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总结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路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旅游 特色 小镇

1 巨鹿县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巨鹿县总面积631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近年来,该县围绕“经济强县、美丽古郡、幸福巨鹿”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立足乡村特色,先后打造了“柳洼风清小镇”“寻虎红色教育小镇”“王庄皇韭小镇”“东辛庄合舜花木小镇”“金玉庄金银花园艺小镇”等一批旅游小镇,同时结合市场群体需求,建设了棘园红采摘园、长青果园、鑫行蔬果采摘园等一批特色采摘园。

柳洼风清小镇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种植各种柳树3万余棵。该村结合村域村情,以“柳洼风清”内涵为立足点,建设了老柳树广场、“风清湖”、五柳庄园、柳编馆等亮点工程。2016年,柳洼被巨鹿县确立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该村围绕“柳洼风清”主题意境,种植了金丝垂柳、青垂、馒头柳等各种柳树600多亩,约3万棵。同时随着人们追求自然、环保、艺术的趋势,柳编又受到了关注。该村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柳洼柳编分公司”,着力发展柳编、老粗布等传统手工艺品。

红色教育小镇寻虎村距离县城3公里,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该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共有25人在战场牺牲或被捕就义,因此又被称为“英雄村”。1996年该村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先后规划建设了革命烈士广场、英雄之家、卧虎藏龙等景点。

皇韭小镇王家庄村位于老漳河畔东侧,邢德公路南约500米处。韭菜种植是村庄的主导产业,以韭菜种植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2016年,王家庄村将历史文化与韭菜产业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皇韭小镇”。

合舜花木小镇东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该村农业主导产业为生态花卉型苗木种植。立足村域发展基础,目前,该村正以“小园变大园、小村变花园”为发展总基调,重点打造自身合舜花庄品牌,努力把东辛庄村打造成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金银花园艺小镇是在金玉庄村的基础上经过旧城改造建成的。金玉庄村位于巨鹿县南2.5公里处,坐落于双万亩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区,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金银花,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结合村色村情,该村就地取材,大力发展金银花盆果制作,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三产有机结合。已建成邢台东部独具特色,宜居宜游,良性发展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成为都市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2017年以来,巨鹿县以举办五彩杏花节为平台,结合乡村特色旅游,将柳洼风清小镇、寻虎红色教育小镇、金玉庄金银花园艺小镇作为分会场,各分会场结合各自特色,通过举办手织布工艺、柳编产品现场制作,红歌比赛,老军人讲故事活动,品尝金银花茶,金银花盆景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美景加特色,先后吸引游客超过40万人次/年。

2 巨鹿县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

2.1.1 旅游板块初具规模

巨鹿县于2016年先后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洪溢河生态新区概念规划》等一批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规划,并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了洪溢河生态走廊、老漳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金银花生态旅游观光园、现代畜牧养殖片区和沿定魏、邢德线景观区等项目;扶持培育了沙土岗采摘园、巨成生态农业园等30余家采摘园,旅游业的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

2.1.2 特色旅游村逐年增加

近年来,巨鹿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注重乡村特色旅游和一产的有机融合、加大文化内涵的融入,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式,巨鹿特色旅游小镇纷纷涌现。

2.1.3 采摘游的兴起

巨鹿县特色采摘近乎贯穿一年四季,备受旅客欢迎。小长假期间,鑫行草莓采摘园日均接待游客近3000人;紀寨采摘园几乎天天爆满,西哈口西瓜采摘备受热棒。近年来,为迎合附近市民的自驾游市场需求,巨鹿县各种特色采摘园的发展规模正逐年扩大,服务群体辐射周边县市。

2.2 劣势

2.2.1 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巨鹿县乡村休闲旅游有了一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一是由于这些特色小镇大多较为偏僻,在饮食、排污等后续服务方面较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游客旅游愿望;二是旅游小镇建成后,公共基础设施后续投入不足,使得一些小镇摆脱不了低质量、低收入的初始状态,尤其是巨鹿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也使得一些旅游小镇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跟不上市场主体的需求。

2.2.2 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该县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当地农民,其不论文化基础还是综合素质能力都较低。尤其是,大多旅游点的管理群体就是由村干部和本村村民组成,经营模式较为粗放,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创新竞争等方面明显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3 知名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划分,巨鹿县特色小镇处于引入培育阶段,小镇的各项服务设施、配套接待能力不完善,游客规模,旅游收入都有待提高,再加上商业运营的缺乏,营销手段的落后,因此巨鹿县特色小镇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特色,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提出加强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建设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2016年河北省也确定了10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政策的支持使小镇的建设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镇,小镇运营市场变得异常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小镇必须提高知名度,塑造个性化高认知度的品牌。

3 巨鹿县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全域旅游通过全行业全要素的整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的复合体,具有多功能性,因此基礎设施功能分区必须完备,特色民居、多功能公寓为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游住服务。公共景观建筑、图书馆、综合超市、游客服务中心、商贸、生态和谐共存。因此加强特色小镇的交通道路、建筑设施、商业设施、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小镇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管理手段,提升特色小镇层次、优化生态环境。

3.2 突出小镇特色,加强区域联动和整体布局

全域旅游理念是串连区域内的所有资源,使之充分流动,获得最优配置和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一个特色小镇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小镇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向周边延伸,会与临近小镇、村庄做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因此,在全城旅游的视角下,大区域的总体定位和整体布局至头重要,区城内的小镇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上能够联动,形成互补,共同发展,共同获益。巨鹿县特色小镇未来的努力方向是借助区域联动,合理布局,整合旅游需求对小镇进行清晰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做到一镇一品、一镇一业,改变小镇的同质化现象,深层次挖掘内在文化,创立特色产业,打造独一无的亮点,形成差异化景区,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以小镇综合开发为平台的全区域旅游。

3.3 引入商业运营,创建品牌,提高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镇的特色是立足的根本。小镇的特色主要以个性化和品牌化体现出来,因此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小镇的认知性,必须采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建设。除了采用传统的营销方法外,还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策划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并重视营销互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小镇的影响力。借助巨鹿金银花、枸杞、红杏等特色果品观赏采摘节,举办传统美食,特色文化体验等,吸引游客驻足,形成口碑效应,提升影响力,从而增强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4 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路径

4.1 特色化定位

特色化定位是防止趋同化、同质化,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手段。因此,必须要在特色两字上作文章,要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特色化定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区域特色。每个小镇都有自身的区域特点,这个区域不仅包括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区域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每个小镇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内涵,这就成为旅游活动中最具辨识度的因素。二是产业特色。特色小镇追求的是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因此,特色小镇必须要有自身核心产业的“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小镇产业链持续发展。三是生态特色。为迎合广大民众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的目标,小镇不论在环境建设上、团队服务上都要突出生态自然的特点,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四是文化特色。人文因素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内容,也是小镇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深挖小镇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小镇占据独一无二的特色之巅。

4.2 市场化主导

随着小镇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功能将发生变化,企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有能力的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全过程,使他们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鼓励企业在特色小镇投资路、水、电、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将招商引资作为小镇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开展针对性招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产业,提升小镇的层次。同时也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规划制定、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搭建政策扶持平台,加大服务力度。

4.3 项目化运作

项目化运作是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项目化运作可以借鉴但必须超越招商引资的经验与理念,确保项目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把多元化作为特色小镇项目化运作的基础。可从以下几类项目运作:第一,文化产品项目。对地域文化产品进行深入发掘,举办文化产品艺术展,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领域的创新、再生与融合。通过产品制作展示,集中销售特色产品,组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联盟、创建资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让人们现场体验产品制作,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了解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历史价值。第二,教育拓展项目。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如红色教育小镇可以作为学生教育拓展的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解历史、体验生活、忆苦思甜的场所。通过学生的教育拓展活动,提升小镇知名度,促进小镇旅游发展。第三,居住体验设施项目。根据小镇特色文化,建设各类体验酒店、主题客栈、生态式客栈,为游客提供体验式的住宿环境与活动环境。通过居住体验设施的建设,让游客能够在特色小镇进行停留,从而带动更多项目的开展。

4.4 对接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模式是特色小镇现代化发展重要元素之一,尤其是特色小镇的宣传推广上,需要进行全媒体营销,建立以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新媒体相结合的全媒体营销体系,这不仅可提高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而且还有利于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育持续客户,扩大市场需求量。另外利用互联网的快捷和互动参与度高的特点,开辟论坛与信息受众群体进行互动交流,支持在线预订和支付、网络消费,便利旅游评价与分享,根据信息反馈了解消费者需求后进行特色小镇的营销推广,传播特色小镇的形象,促进特色小镇知名度的提高。

4.5 PPP融资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投入,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起一套特色小镇开发保护的专项、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避免开发利用过度。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推行PPP融资模式,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合适的融资模式可以借鉴以下几点:一是对于具有明确收益的项目,可积极动员企业资金进入,以加快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二是,对于特色小镇的各项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可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来吸引民间资本;三是,地方政府可制定一些鼓励性政策,减少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中;四是,建立融资机构,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融资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为其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西青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

[2] 郭永久.特色小镇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添动力[J].人民论坛,2017(27).

作者:孟玉锋

第2篇:中国休闲旅游教育发展报告

摘要:分析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建制、课程体系、发展现状与特点,比较了中外高校休闲旅游专业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中国高校休闲旅游教育必须走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等相结合的道路,必须采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等结论。

关键词:休闲旅游;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尽管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中,休闲度假消费占全部旅游消费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休闲旅游市场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社会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和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刺激下,休闲旅游将会呈现更快的发展趋势。然而,伴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迅速成长,休闲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瓶颈,并引起了政府及旅游组织对休闲旅游教育的普遍重视。

目前,在我国有千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或旅游专业方向,而开设休闲旅游相关专业或休闲旅游专业方向的院校却不足百所。即便如此,已开设休闲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学位建设、学科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只是刚刚起步,远远不能达到培养高层次休闲旅游人才的要求。

一、国外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设有休闲旅游或类似的学院,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设有体育和休闲研究所;英国白金汉郡大学设有休闲和旅游学部;日本东海大学设有体育休闲系;加拿大雷克黑大学设有户外娱乐、公园与旅游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等。此外,国外休闲旅游专业学科体系十分完备,不仅培养层次多,课程设置门类广,并且相互交叉融合,各有特色,涵盖了与休闲旅游相关的运动、管理、旅游、康复、保健等领域,为休闲旅游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

(一)美国

美国现有 122 所大学设有运动休闲及其相关科系,其内容涵盖休闲社会学与哲学、运动休闲与娱乐管理、休闲与健康、运动休闲项目设计与管理、公园与主题公园管理等领域。各高等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产业培养专门的管理、技术和研究人才[1]。

美国高校所开设的运动休闲专业偏重人文社科和管理类。理论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休闲行为的本质和休闲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经济类的课程则让学生从休闲旅游产业的角度认识休闲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作为休闲旅游产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应用类课程则从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更多、更具体地了解休闲旅游事业或休闲旅游产业,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管理类课程除了介绍一般管理学知识以外,还突出了休闲和运动休闲的管理[2]。

(二)英国

英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培养高水平休闲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英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如拉夫堡大学、阿伯丁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都开设有休闲旅游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休闲管理、运动娱乐管理、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与经济发展、娱乐与体育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政策与管理、体育教育和教育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等。

(三)日本

日本旅游专业授予的相关学位有休闲管理学士、旅游管理学士、节事管理硕士。在本科主干课程中,休闲管理方向不仅开设有休闲理论课程,而且还开设了许多与休闲运动、休闲旅游有关的专业课程。如休闲的多样化澳大利亚休闲,休闲服务和设施管理,休闲、运动和旅游社会文化基础,休闲和旅游研究,休闲运动和旅游公共政策,休闲运动和旅游法,休闲和旅游环境规划,旅游和休闲战略管理,休闲和运动行为基础,休闲体验设计和规划,休闲管理规划,休闲管理领队等。

二、中国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除台湾高校休闲旅游专业已趋于完善外,大陆各高校休闲旅游专业教育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台湾

1968年,铭传大学成立观光专业,成为第一个培育休闲人才的高校。此后,台湾陆续有许多高校相继成立观光学、餐饮与旅馆管理等专业。1993年,台湾体育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带有“休闲”名称的休闲专业,即体育休闲专业。

至2009年,台湾有40多所大学设有观光旅游教育相关科系,在163所大专院校中设有休闲相关专业的高达101所,培养了大批高级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在学生数量上,台湾地区休闲相关专业学生数量由1993年的9 083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689 185人的1.32%)增长到2009年的64 190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1 313 993人的4.89%);毕业学生数则由1993年的2 702人(占当届大专毕业生172 849人的1.56%)增加到2009年的12 484 人(占当届大专院校毕业生325 106人的3.85%)。由此可见,台湾的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已具规模。

台湾各高校休闲旅游教育强调管理与经营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休闲旅游、 旅游管理、 社会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人员作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大量休闲运动、 休闲观光解说、 休闲产业管理、休闲旅游活动规划、体适能管理咨询、健康事业及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等相关人才[3]。

(二)大陆

休闲旅游教育在国外虽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欠缺,休闲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大都来自旅游管理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又极少涉及休闲旅游教育。不仅如此,在我国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管理方向的千余所高等院校中,仅有极少数院校设置了休闲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也不长,学术研究成果有限(见表1)。

从表1可知,虽然目前在我国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学科的并不多,但许多院校依托原有的旅游或体育专业,逐渐将休闲教育渗透到旅游或体育教育之中,并潜伏着向建设休闲专业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在高校已具备建立完整的休闲旅游学科与休闲旅游专业的现实基础。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发展

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的硕士、博士教育发展较晚,即便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仍未见到休闲旅游学科的身影。此外,据国际权威旅游研究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30年发表的论文的术语统计,发现地理学(旅游资源)与管理学(旅游管理)对旅游研究最为集中[4],从休闲角度研究旅游的论文则几乎没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我国休闲旅游硕士、博士等高等人才的极度缺乏。

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2010年硕士招生目录查询系统”统计,设有“休闲”研究方向的硕士点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知,休闲旅游学科仅在上海体育学院、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属于自设专业,而在其他学校休闲旅游则是以旅游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出现。此外,东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也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中渗透了休闲学内容[5]。目前,除浙江大学设立休闲博士点外,开设有独立的“休闲旅游”博士点的学校几乎没有。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评估

(一)休闲旅游课程设置

与国外休闲旅游课程设置相比,我国休闲科系设置仍然是依托现有的旅游类专业,将休闲与旅游结合在一起设计;同时对休闲研究也没有超出旅游研究的范畴。国内大学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 所以休闲类课程也难以体现。部分大学虽然设置有休闲旅游方向,但休闲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的课程。国外休闲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多以运动休闲为主要方向。因此,面对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休闲旅游方向人才的极度匮乏,在国内高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和相关课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以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具体分析国内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情况。这几所高校作为我国休闲旅游科系发展的先驱基本可以代表内地高校休闲专业的发展现状。

从表3可知,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休闲与旅游管理系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所以休闲旅游类课程难以体现;中山大学虽然专门设置休闲旅游方向, 但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旅游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将相关休闲旅游课程融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休闲旅游管理,但休闲旅游学科仍没有形成完整课程体系。

四、结论

在学科建设方面,虽然旅游学科下的休闲旅游方向已初具规模,但在我国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休闲旅游教育只有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等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符合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实行休闲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在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上,应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注重休闲旅游课程的理论性、文化性等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其国际性、多样性、实践性、应用性,注重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相结合,以对接休闲旅游产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彩壮,闫万军.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8):41-43.

[2] 方百寿,刘河.中国高校休闲类课程设置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4):9-15.

[3] 吴必虎,黎悠悠.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R].旅游学刊,2006,(21):9-15.

[4] 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中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19(3):51.

China leisure tou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WU Jian-hua,WU Qiong,XIE Rui-jun

(Tour school,Guangdong commerce college,Guangzhou 510320,China)

Key words: leisure tour;subject construction;course setting

作者:吴建华,吴琼,谢瑞君

第3篇:陕西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陕西形象。陕西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形成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酝酿着新的蝶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陕西文化旅游业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切实促进满足人民文化旅游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文化旅游新篇章。

2021年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

2021年一季度,全国6.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9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2021年上半年,陕西文化旅游业整体呈现稳步回升发展态勢。

(一)围绕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高速发展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感息息相关,是关系人民群众精神滋养和身心健康的幸福工程。陕西深刻把握文化旅游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制定《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在关中、陕北、陕南实施文化和旅游均衡发展,打造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形成以关中为轴,陕南、陕北为翼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为进一步丰富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陕西重点支持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健康养老、数字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使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深入成效,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数字文化旅游新动能进一步激发,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文化旅游业成为陕西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陕西文化旅游业迎来了迅猛增长。根据携程发布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西安入围“五一”小长假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成为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华山、西安城墙跻身“五一”小长假热门景区前十。“五一”小长假期间陕西接待游客超过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元,人均每日消费约431元。端午假期期间,西安在全国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排名第七,在全国十大热门高铁抵达城市中西安排名第九。西安城墙、西安钟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华山、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夏文旅海洋公园、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西安鼓楼等成为热门景区。

(二)加快推动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文化自信支撑体系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工作。2021年3月,为建立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延续黄河文化文脉、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机制、弘扬黄河文化价值,陕西印发《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规划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为主线,推动陕西省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变文化发展优势、变文化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变高质量发展优势为文化自信,持续讲好陕西黄河故事,实现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另外,陕西已编制完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建设基础、总体布局、功能区分、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等方面工作进行详细拟定。预计2023年,黄河文物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黄帝陵、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等重要文化标志项目建设工作会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35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将全面建成。针对长城保护,陕西省印发了《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这是全国率先公布实施的省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规划落实了《长城保护条例》“整体保护、分段管理”规定,推进长城保护计划实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长城保护优良互动,弘扬长城精神,将陕西长城真实、完整地延续给后人,使陕西长城成为全国长城保护展示的优秀范例。

(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陕西全域旅游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文旅产业高效能治理的需要。陕西已完善顶层制度建设,制定并实施《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业融合水平、提高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质量,破解长期制约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保证陕西整体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陕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契机,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产品全域覆盖、旅游公共服务全域配套、旅游业态全面融合、智慧旅游全域推进、旅游市场全域营销、旅游市场全域监管等方面内容,逐步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精品项目、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体验地等项目,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强化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快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做好重点旅游线路规划,加大陕西形象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来陕旅游消费,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2020年5月,陕西已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包括: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延安市安塞区文化文物馆、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文化站、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商洛市商南县金丝峡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包括:安康市图书馆、渭南市大荔县图书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综合文化站、汉中市汉台区龙江文化站、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街道综合文化站、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上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刘家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铜川市旅游服务中心、汉中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杨凌区游客服务中心、省美术博物馆。上述试点单位围绕扩大文化空间,增加阅读推广、文化演艺、非遗展示、文创产品展销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利用旅游数字服务系统发布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合作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文化旅游推介和文旅节庆活动,共同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为陕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的整体推进提供方法和路径,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现阶段,为推动资源共享和整体效能提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短板”已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2021年工作计划。陕西还需要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场馆的设施新建、改扩建的工程进度,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提档升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支持各地开展黄河文化专题展馆等特色资源建设等工作。

(五)创新驱动文化旅游业变革,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演艺产品、良好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客源,旅游演艺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陕西已有十余部极具价值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剧目,包括秦汉文化主题作品《秦汉风云》,丝路文化主题作品《驼铃传奇》,盛唐文化主题作品《长恨歌》《梦回大唐》,革命文化主题作品《保卫延安》等大型精品实景旅游剧目。西安也已成为国内旅游演出项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今年6月,南泥湾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品牌出口向好,乡村振兴样板,创新驱动变革”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号宣传推广。延安南泥湾作为南泥湾精神的发祥地,围绕“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总体定位,以军垦、农垦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毛泽东旧居、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知名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生态康养等产业,已成为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的红色旅游发展典范。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陕西省有三条线路入选。分别是:“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系列中,“红色陕西·圣地延安”精品线路;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系列中,“能源陕北·科技西安”精品线路;“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中,“体验关中民俗·品味陕西味道”精品线路。围绕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支持。由陕西师范大学申报的“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实验室”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重点实验室,这是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首次获取殊荣。该实验室紧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音乐方面的科研力量,基于文化科技融合理念,围绕民歌资源开发利用,智能技术应用以及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受地理区位、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旧不高、文化旅游设施低水平达标比例偏高、与东中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文化旅游融合尚不充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旅游发展不平衡。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文弱旅强的特点,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优势。文化为旅游“赋能”不足,旅游为文化“支撑”有限,文化旅游产业各自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文化旅游业的融合还处于初始阶段。

二是文化旅游市场活力较为欠缺。文化和旅游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还需要求同存异、在不同点中找到共同点。由于陕西部分文化空间载体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行业间缺乏交流和有效合作,使得文化旅游市场热度不均衡,部分行业市场活力不足。

三是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还不到位。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有形化、产品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展现出来,尚缺少品位高、内涵深、吸引人的多元特色文化元素。

四是区域发展极不均衡。西安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在区域GDP中的比重等都远高于其他地市,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陕西县域文化旅游业的薄弱。

五是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力度不够。融合创新是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助推区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有着重大意义。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还缺乏深度、实质性的融合,效果还不尽人意。陕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挖掘和产品开发还远远不够,需要适应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不断加强深度融合。

陕西文化旅游业的發展建议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陕西形象。陕西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形成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一)发展文化和旅游重点业态,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

通过产业业态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产业品牌创新优化陕西文化旅游供给的市场适配性,打造具有陕西文化旅游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重点业态,推动旅游演艺、研学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业态提质升级。依托陕西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重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挖掘,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于一体的研学旅游产品。完善陕西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把重心从红色景观的开发建设转向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旅游业态的丰富完善上,稳步提升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提高陕西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带动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业态。促进陕西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推广“建党百年陕西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开展陕西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创新陕西红色旅游展陈方式,进一步提升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活力。推进陕西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产品。加快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需要继续围绕文化做文章,通过依托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在空间上搭建新平台、创造新内容、融入新技术,使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提升陕西文化自信、增强陕西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环节。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陕西)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沿黄观光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沿黄观光路重点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有力推进陕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二)实现文旅产业技术提升,拓展数字文旅产业合作

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数字文旅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十四五”时期,陕西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升级。依托陕西数字出版基地、陕西动漫产业平台等平台,发展以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数字文旅产业,扩大数字文旅产业产品供给。依托优秀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数字文旅产业合作,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发数字化产品。加快动漫、网络文化、数字艺术展示、文旅装备等领域内容制作、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传播渠道建设等合作项目。深化“互联网+旅游”,将智慧旅游作为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企业和示范项目,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文化旅游体验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文化旅游产品供求匹配效率,保障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

(三)激活文化旅游消费的潜力,推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进一步激活文化旅游消费的潜力,发挥文旅融合的产业带动作用,最大化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活力和产业赋能。发挥西安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壮大陕西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全面提升陕西文化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陕西夜间经济,借助商旅文观光、特色餐饮、购物休闲三种不同类型的夜间经济类型,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构建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明城墙景区为代表的商旅文观光游,北院门、永兴坊街区为代表的特色餐饮游、以小寨商圈、张家堡商圈、高新路商圈、大明宫商圈、大兴商圈为代表的休闲购物游,突出特色,打造一批夜间经济文化聚集区和高质量“文化IP打卡地”。通过定制旅游、深化体验、凸显特色,丰富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选择,提高人们的文化旅游体验質量。同时,要发挥线上文化旅游的交流互动、品牌打造、精准营销等优势,形成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消费的融合互促。支持陕西文化文物单位、重点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独具陕西文化特色的产业园区街区等开发沉浸式文旅游体验项目,丰富文化旅游的内容体验,提升陕西文化创意水平,重点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以及沉浸式文化娱乐体验等业态,使得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与陕西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旅游景区、城市文化综合体紧密结合。

(四)紧抓“十四运”举办契机,唱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金字招牌

在喜迎“十四运”的浓厚氛围下,西安首次推出“西安全运游”的旅游概念,重磅推出盛世长安体验游、最美乡村休闲游、户外登山探险游、红色经典研学游、竞技大赛会展游、舌尖之旅美食游等40条线路和176个打卡点,邀请全国游客来西安品味千年古都的魅力,体验“十四运”的精彩。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举办,将有利于展现西安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为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陕西能在此契机中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净化景区发展环境,规范文化旅游管理水平,全力展示陕西文化旅游的硬实力和软环境。“十四运”也会进一步增强陕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区域文化竞争力,深化陕西与其他国家地区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经贸合作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沟通与合作,促使陕西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

颜 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颜鹏

第4篇:旅游规划 调研报告

浅谈旅游规划重心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方面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容量,一个旅游区在提供使旅游者满意的接待、并对资源产生很小影响的前提下所能进行旅游活动的规模一般用容纳的旅游者人数来表示。在做旅游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包括旅游者通过心理感觉和知觉感知在头脑和记忆里形成的关于旅游地或景区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评价。

功能分区和项目设置是开发主题和旅游产品设计的落脚点,是旅游规划的重头戏,有的规划方案中洋洋洒洒几十页的文字。考虑开发商的审阅习惯,是否可以单独抽出,独立形成图文并茂的景区设计任务书,甚至可以根据开发商要求和设计深度进行出图。由于设计图册都是静态的东西,还要再设计一套动态的活动演示方案。做到静态设计很丰富,动态演示很精彩。

1.旅游地形象设计

1.1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口号设计——策划的核心

旅游地形象的作用使地方旅游决策部门和公众对地方性有较深的理解使决策者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识别出最核心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把握未来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方向使地方公众了解本地开发旅游的潜力和前景增强旅游意识积极参与地方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开发主题和形象设计是旅游规划中最薄弱的地方,普遍做法就是一个形象定位加上一句宣传口号,只有极少数规划中还增加一个景区logo设计。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最常见的就是比附定位法,相互模仿,没有抓住景区的灵魂和找到景区的独一无二的指纹,缺少策划所讲的唯一性、第一性和专一性,是最被专业策划人看轻的部分。对开发主题设计上建议要针对项目个性进行大区域范围内的概念采购和本地化的项目体现,讲白一点就是把类似项目的成功开发经验应用到本项目开发之中。旅游规划或旅游策划比拼的是规划者或策划者的信息、资源和视野。规划或策划时必须出现一套详细而清晰的项目开发思路流程图。

1.2为旅游者的出游决策提供信息帮助

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时候面对众多不熟悉的旅游地及旅游产品常常会犹豫不决。最近的研究认为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不一定总是距离、时间、成本等一般因素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或其它一些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旅游地通过形象设计可以增加识别度引起游客注意诱发出行欲望。为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批发商和旅行零售商提供产品组织及销售方面的技术支持对于旅行社来讲其线路的组织和产品包装与目的地的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规划中都涉及到旅游产品设计章节,而且篇幅都很大,旅游产品罗列了很多,有几个大类,数十个小类,似乎不罗列出这么多产品,就无法显示规划方的水平,不能显示资源之丰富和厚重。但要考虑一个问题,规划方设计了这么多旅游产品是否都有市场?是否都具备竞争力?是否是投资方会操作的?选择产品设计上必须结合资源禀赋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投资方的实力和能力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进行综合考量,哪些是核心产品,哪些是辅助产品,哪些产品先推,哪些产品后推,哪些产品必须充实提升,哪些产品必须割爱抛弃,这就是策划学讲的要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划解决的是:景区最合适开发哪些产品,而不是景区能开发哪些产品。对于旅游产品设计上,各方都在讲创意,这是没有错,但核心问题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思考、动态的把控,任何的创意就会落成点子,点子是局限的,是不稳妥的,是不能用来拯救景区的。

2.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作为原材料旅游资源要制成旅游产品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以筛选、加工甚至再创造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土地政策调控落实后日趋紧张的资源供应,开发商对旅游规划的界定,从广义上理解,是与旅游相关的各类土地附着物,包括主题公园、温泉疗养、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功能性建筑等。从狭义上看,则是依托于旅游资源的各类房产物业本身,如度假别墅、酒店、会议中心、商铺等功能指向明确的建筑,实则应称之为旅游房地产。

总体而言,可分为几类:一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旅游区内为游客旅游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性质、非住宿型的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等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度假型的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是指与旅游区高度关联的各类住宅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规划开发的形态主要有休闲度假住宅、产权酒店、时权酒店、高尔夫别墅、主题旅游度假社区等;

3.国内旅游规划的现状。

我国旅游规划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购房人开始关注居住环境的品质,旅游和房地产在这种需求下形成良性互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借助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周边的山、水、园、林来作为开发的卖点,包括旅游、休闲、度假、置业等非主流市场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4.旅游规划的选址是其成败的关键。

旅游规划与天然景观资源的储备及区域经济环境的能级都有关联。依托较好的景观资源,可为项目本身增值;良好的地理区位更能为项目带来潜在的客户人群。对于依托一定自然资源的旅游规划项目,必须坚守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只能借用、借势资源,是基于现有资源基础、生态系统上的调整和完善,而不能进行掠夺和破坏。

5.旅游规划的要点

5.1旅游规划的内容

作为一个规划单位,应该根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确定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要求的图件也应该是具体根据委托方要求确定,因为不同的空间范围的规划区在具体要求上会有差别,但是一般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图件:规划区综合现状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总体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如果是空间范围较小的规划区,还可以要求近期的建设规划图或者是效果图。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它对旅游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旅游活动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游客而言:生态旅游要求游客出游动机带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带着对生态资源的欣赏、品味和探索的目的出游,要事先主动了解旅游地的天文地理知识、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知识;游客在旅游中的行为符合环保规范,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同时,旅游者对自身有高度的自我约束,不得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通过旅游实践,提高道德修养。

5.2旅游规划的目标

对一个规划地而言,定位是基础,是前提,目标是战略,是源动力。对任何事情而言都是先有定位后有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就无法找到切实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一个规划地的旅游规划而言,也是这样没有规划目标是建立在规划地准确定位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可行的定位,即使制订再好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有关于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概念性规划主要是一个目标、战略、思路等方向性的规划,内容和深度往往随需要有所不同。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旅游业置于首位,把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同步,同时融入大区域的产业联动与城镇建设,制定具有弹力及应变性的策略。

5.3旅游区交通规划

在做旅游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景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外交通,即景区与外界的通道连接,具体包括水上交通、陆地交通和航空交通线路;其次为对内交通,即景区内各片区或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连接,分为:车行道路、人行道路和水路等。最后为停车场,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计算出合理的停车位与停车面积。包括外部停车场和内部停车场。

6.旅游规划的原则

当实用设计与美学设计冲突的时候遇到冲突时,应着重理解市场问题,包括项目设计的原因、目的,委托方-业主的意图、能力,目标人群和社区人群的素质、需求,社区环境的整体要求等等。在全面掌握各方面条件时,理论上,实用设计和美学设计是能够协调的,因为无论是为功能而设计还是为设计而设计,都应把握人本主义原则。

至于满足不同游客的问题,理论上,没有一个设计是能够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只能说,首先认清所针对的是哪类游客,然后尽量满足最大数量游客的需求。当然,如果传承中国本土的、传统的设计精神,满足跨地域的、现代的市场需求,还需要业内外同仁共同探讨。山水旅游资源能不能带动房地产升值的问题,不能一概的回答能与不能,关键看项目的区位、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所在城市消费习惯等等。一般的山水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同时注重处理好房产开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能够带来房产的升值。国内这样的成功的企业很多,但还没有特别标准的模式,关键看当地政策与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质的打造。

7、开发节奏把控

目前景区开发正呈现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的趋势。对这种情况下,规划中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期,清晰准确把控开发节奏。规划不仅是提出短期、中期、长期建设项目,还必须更加明确地指出启动项目是哪一个,这个启动项目必须是:一能马上有好的赢利,二能快速形成市场的示范效应,三对后续项目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要有“连环炮”的效果。寻找启动项目就是策划上经常提到的寻找项目引爆点。寻找启动项目是最难的,因为它决定项目的成败。也许景区前景很好,赢利很大,但开发商如何走过最艰苦的开发初期呢,这就必须找好照准启动项目。规划中,阶段性项目的接点与阶段性项目的接点之间如何连接必须提前设计好,否则项目开发延续性容易发生断层。

8、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没有园林及相关专业背景的规划师根本是就做不来的,是规划中相互模仿,相互抄袭最多的章节之一,有些数据根本就没有经过详细计算就得出来。文字和图纸可以融到设计任务书中,但技术数据由来要介绍清楚,图纸要详细准确。如给排水布局图,必须有位置、流向、流量、管道大小、管道长度等内容。

总之,旅游规划开发要从选址策划开始到最后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将旅游房地产的开发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生态优化、发掘旅游资源、打造拳头产品相结合,尊重多方利益,重视后期经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5篇:XX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XX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载体,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愿望的一种旅游形式。据统计,XX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接待游客X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X万人次,占全市总接待游客数的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X%。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推动XX旅游成为“XX旅游的名片、全国同行的标杆”的一个坚实支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现在,全市拥有世界遗产地X个、国家5A级景区X个、4A级景区32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在全国设区市中排第一位。截止目前,全市共有XX省5A级乡村旅游X家,4A级X家;3A级X家。近年来,政府狠抓秀美乡村建设且成效明显。XX年,全市建成秀美乡村点X个,XX年建成X个。这些秀美乡村,与XX的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非常协调,为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政策扶持基本到位。

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加大在资金、政策、土地等多方面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力度。一是人力保障上。先后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和“乡村振兴旅游先行”研讨班,培训对象包括各县(市、区)分管领导、旅发委主任、乡村旅游点负责人、全市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人数超过500人次。二是财力保障上。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已奖代补等办法,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对获得4A乡村旅游点的奖励2万元,获得3A乡村旅游点的奖励1万元;对组织一趟高铁旅游专列(游客500人以上)奖励3万元,对组织一架旅游包机(游客100人以上)奖励1万元。各县(市、区)积极响应,“倾囊”扶持。比如,XX县设立X万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玉山县每年安排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补助和奖励;余干县对创建3A、4A、5A乡村旅游点的单位,分别奖励X万、X万、X万元;广丰区设立X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基金。三是服务保障上。成立“XX市优质旅游诚信理赔中心”,设立一千万“XX市优质旅游诚信理赔基金”,目前已受理理赔20余起,退赔金3万余元,投诉退赔率达100%,努力做到不让一个游客在XX受委屈。与黄山、衢州、武夷山、鹰潭、景德镇五市联合成立闽浙皖赣区域城市优质旅游联盟,共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重视全域发展规划。

为高质量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从编制规划入手,明确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完成了《XX市十三五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三规合一”编制工作,突出景区、城市、乡村、医疗旅游四大重点版块,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产品齐全的规划网络,全域旅游框架逐步打开。一是覆盖全。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区域联动、形成体系”的布局原则,突出中心城镇和交通干线,高起点谋划“一区四带四片”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一区”是XX国家级乡村度假试验区,“四带”是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带、XX湖滨湖乡村旅游发展带、万里茶道乡村旅游发展带、红色主题乡村旅游发展带;“四片”是XX—德兴道医养生乡村旅游集群,横峰、弋阳、XXXX河谷乡村旅游集群,XX、玉山、XX、广丰近郊乡村旅游集群,XX、余干、万年湖稻文化乡村旅游集群。二是高起点。依托XX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各方面优势,高品位推出“十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截止XX年,全市乡村旅游十大发展模式共有X个。其中:“依托景区型X个、乡村度假型X个、产业带动型X个、文化村落型X个、民俗风情型X个、红色经典型X个、滨湖渔家型X个、城郊休闲型X个、医疗康养型X个、生态村寨型X个”。比如XX、XX、XX河、XX湖周边乡村,优先规划打造多乡村组合连线的山地型、滨湖型旅游村庄等。三是特色明。紧紧把握住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乡村旅游发展根本,围绕“农业与旅游融合、农村旅游化改造、农民主动参与”,深入挖掘乡村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历史民俗等,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体验感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广丰区小丰村依托古色古香、风光秀美的自然资源,对杀猪饭、打麻糍果等传统民俗进行挖掘打造,推出了“美丽乡村考察游+杀猪饭”“户外拓展游+杀猪饭”“徒步探险游+杀猪饭”等系列乡村体验式活动,备受城市游客的青睐,“杀猪饭”成了小丰村招揽客人的“头牌菜”。

(四)项目带动成效明显。

XX年,全市已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X个,总投资达X亿元;同年9月,上旅集团成立了XX市乡村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运营。一是抓示范项目建设。聘请XX旅游集团规划设计团队,对全市5327个秀美乡村点开展资源普查,筛选出91个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村落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实施建设。XX年上旅集团计划投入X亿元,目前实际投入X亿元对XX马家星江理想村、XX鹅湖紫竹林绿乐园、XX岭头山村百草园康养综合体3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进行建设。其中,XX马XX理想村项目和XX鹅湖紫竹林绿乐园项目,引进乡伴文旅公司采取EPC+O合作模式进行高起点建设;XX岭头山村百草园康养综合体项目,引进中国美院采用EPC模式进行高品位运作。二是抓秀美乡村升级。重点对一批既有看头、又有做头的秀美乡村示范点实施升级改造,植入旅游元素,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功能,涌现出了弋阳“江廖肖村”、横峰“好客王家”、XX“思溪延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明星示范点。如弋阳县依托XX景区,投入了1750万元打造了江廖肖旅游新村,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民宿、特色商品、咖啡吧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抓旅游设施完善。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的要求,突出车位、餐位、床位、厕位、摊位“五位”一体的标准,加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目前为止,全市3星级农家乐X家、4星级农家乐X家,5星级X家,建成民宿X家;建成旅游厕所X座,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

(五)品牌营销特点突出。

突出“高铁枢纽大美XX”形象定位,向世界推出都市近郊乡村环线、XX湖乡村游线、万里茶道乡村游线、红色主题乡村游线、XX乡村度假游线、XX乡村游线等六条精品路线,大力开展营销推广,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打响XX乡村旅游的营销品牌。一是媒体营销有声有色。在央视、央广网等中央媒体宣传“高铁枢纽大美XX”,经专家抽样测算,XX的知名度已明显提高;在腾讯视频直播平台全程直播了在XX举办的一场跨国中式婚礼,瞬间阅读量达X万人,荣获

IAI国际旅游营销奖金奖;全程直播“XX年XX空中越野赛”、余干“XX湖开渔节”,共吸引了200余万人在线观看,互动评论近15万条,全面提升了X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特色活动有样有范。XX开展的“丰收中国·大美XX”乡村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大美XX”注入新内涵;在XX篁岭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乡村振兴·旅游先行”村长峰会,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名明星村长参会,成立国际乡村旅游村长联盟,并在XX篁岭设立秘书处;举办“全民诵读《可爱的中国》”旅游推广月活动,从国际都市到田间地头,从高山峻岭到广袤平原,从北京上海到伦敦纽约,从广大居民到华人华侨,掀起全民诵读《可爱的中国》热潮,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相继播放,人民网、腾讯网、人民日报等21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为XX塑造了“可爱的中国”发源地的崭新IP。三是旅游节庆有板有眼。开展“乡村旅游过大年”系列节日活动,丰富XX乃至XX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举办首届中国赣菜美食节暨第二届饶帮菜美食节,广泛传播“食在XX”的餐饮文化;引进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通过打造中国版大地艺术节,吸引世界顶级艺术家来我市开展文化交流、艺术创作。XX年,全市共举办30余个旅游节事活动,做到“有花有果就有节”,通过节事涨人气、提名气、增财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经济。

(六)产业融合初具规模。

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做足“旅游+”文章,有效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口袋”富起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方面,比如:3A级乡村旅游点德兴市“楼上楼”农庄,采用高端定制模式,线上订单、线下配送,建成“云管理”平台X个,安装摄像头X个,游客可通过手机APP注册会员、认领菜地,农庄负责种养,会员可全程监控果蔬种植、禽畜水产养殖等。目前,该平台已发展会员X余名,年收入达X万元,安排农民就业X多人,帮助X多户困难群众脱贫。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方面,比如,XX甲路村凭借乡村旅游带来的客源市场,先后开发出旅游伞、丝绸伞等X余种新产品,年产伞X万余把,解决村民就业上百人;XX县大畈村大力发展砚产品加工,砚台厂及店铺发展到X家,X余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年均增收X万元。乡村旅游+文化方面,突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非遗文化,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进乡村,弋阳腔、XX徽剧、XX连四纸制作技艺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XX河红茶制作技艺、XX渔歌、XX茶艺等4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乡村旅游点,留住了“大美XX”的乡愁。乡村旅游+扶贫方面,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我市X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已有X个脱贫,占X%。如横峰县打造了X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X多户,带动了X户贫困户脱贫。XX篁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收入由未开发前的X元,提升到了X万元,户年均从X万元,提升到X万元.

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各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划上没有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管理缺位的现象:一是县级层面缺乏“一管到底”的旅游规划。总体规划形成后,县级层面各项子规划、专项规划、项目规划没有及时跟进编制,没有形成科学详细规划体系,实际操作有难度。对乡村旅游没有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哪些地方适合打造乡村旅游也没有专业的研判。大部分县(市、区)政府分管秀美乡村和乡村旅游的不是同一个领导。二是乡、村层面缺乏项目执行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多数乡村旅游点普遍存在做到哪算哪、盲目开发、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等现象,项目建设没有规划,管理更缺乏专业的企业和团队。三是秀美乡村点规划不符合乡村旅游要求。大部分秀美乡村点在规划建设时,没有按照打造乡村旅游点进行规划,缺乏乡村旅游必备的元素。

(二)设施上没有做好“最后一公里”。

要把秀美乡村点改造成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落后是主要限制因素,受限于土地、空间等要素制约,整改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五位不全”。大部分秀美乡村点车位、餐位、床位、厕位、摊位“五位不全”,秀美乡村点改造成旅游点时更多关注于吃、住、景观打造,对公共厕所、停车位、旅游标识、订餐系统等旅游专用设施投入明显不足,乡村旅游整体环境质量较差、档次较低,游客来了缺少接待能力,有的乡村旅游点连一辆大巴车调头的位置都没有,导致游客看一眼就走,更别谈消费了。另一方面“重建轻管”。大部分点“一年好看,两年就旧”,极度缺乏管理,有些点连基本的卫生打扫资金都没有,遑论后期维护。

(三)产品上没有做出“一招鲜”。

一些乡村旅游点满足于建得漂亮、美观。但特色是什么、核心产品是什么,没有精心策划,欠缺引人眼球的“一招鲜”。一是千村一面。同质化问题成为了普遍问题,各乡、镇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对自身优势认识不清,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一些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市场调研就仓促投资建设,以至于各地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乡村旅游点游憩方式、活动方式、开发模式都一样,给人“千村一面”的感觉,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乡村旅游的效益。二是脱离乡村。乡村旅游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乡土、乡情、乡俗、农业、农村、农民”,但是大部分乡村旅游点忽视保持“乡村性”,追求起城市味道,出现建筑城市化、活动商业化、产品西洋化、用材高档化等倾向,导致乡村韵味不再,乡土气息不存。三是定位不准。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核心定位不明、不准,不了解自身的优点、卖点和引爆点,对产品、客户、消费群体也没有精准定位,没有精品意识。四是人才缺乏。大多数从业者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游客口碑不好,回头客较少。

(四)创建上没有做成“一盘棋”。

现在大部分乡村旅游点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营,没有创建全市统一的品牌。一方面,单个乡村旅游点,普遍存在规模小,营销力度小,辐射半径小等弱点,游客仅限于本市甚至本县范围,没有好的营销团队,只有坐等游客上门,经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形成全市统一品牌,游客来了往往看完点就走了,没有吃、住、消费,使得许多旅游点收入堪忧。

三、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打算

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经逐渐成为XX旅游的“新宠”。要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兴业,重点要做好“四个更”:

(一)工作站位要更高。

省委书记刘奇对XX旅游提出“要做XX旅游的名片、全国同行的标杆”要求,XX市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旅游点密、线长、面广,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一方面要从更高层次认识。XX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乡村旅游,只有发展好乡村旅游才能推动XX旅游成为“XX旅游的名片、全国同行的标杆”。以XX年为例,XX接待游客130万人,灵山50万人,葛仙山50万人,而仅XX篁岭接待游客就达130万人,排名第三的李坑80万人,江湾60万人,更别说横峰、XX等其它县(市、区)乡村旅游点了。另一方面是要从更高层次推动。要将乡村旅游上升为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从市级层面统一调度推进;乡村旅游的关键还是在县、乡一级,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作用,压实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二)政策保障要更强。

要整合各方力量,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系统性配套措施,形成全市上下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人才方面:要引入专业的团队,对乡村旅游点进行打造、营销一体化;重点抓好党支部书记、行业管理者、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讲解员等人员的培训,培育更多的乡村领头人,带领群众吃上“旅游饭”。资金方面:在营销、创建品牌、等各个方面都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由上旅集团牵头,联合省内外各类资本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战略投资者,设立规模为20个亿的XX市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由上旅集团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专注乡村旅游产业投资。机构方面:建议由上旅集团组建乡村旅游投资公司,作为全市乡村旅游投资、开发、运营、合作的主平台,由各县(市、区)甄选2—4个具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秀美乡村点,由平台公司统一包装开发,连点串线成面,改变单打独斗格局,形成抱团发展合力。建议与XX省旅游集团、XX省旅游集团、北京大学等旅游集团、院校合作,由上旅集团、XX市旅游协会、XX师院等多方共同参与,成立“XX市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投资提供咨询、评估、规划、设计等智力支持。

(三)规划建设要更实。

要坚持全市“一盘棋”、规划先行,以规划对接市场、统筹发展。一是抓好各县(市、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各县(市、区)要在全市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县域乡村旅游规划;要站在全县的角度谋篇布局,合理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乡村旅游点。二是要做到新一轮秀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融合。在启动新一轮秀美乡村点建设时要根据各个点的需要合理编制规划,对有条件打造乡村旅游点的要结合乡村旅游同步规划,突出点上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要高质量落地。对筛选出的91个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秀美乡村点要重点打造,发挥示范效应,争取出精品、出亮点。

(四)全域品牌要更响。

继续借助全媒体、旅游活动等手段推出XX乡村旅游系列品牌,重点打造“三十大”乡村旅游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一是推出十大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建设完成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XX年再建设7个示范点。二是推出十大乡村旅游示范线。注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将原有6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拓展为10条,吸引游客从一日游逐渐到多日游延伸。三是评选十大乡村旅游风云人物。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推出好客王家王寒、柚子哥等一大批网红人物,向全省乃至全国展示XX乡村旅游好形象、好品牌。

第6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4-2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本文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探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

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

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注册成立了*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宾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及一些景区接待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我县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开发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我县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或村庄中,普遍存在交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低,迂回曲折,通行能力差。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连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我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三是旅游形式单一,游览、购物和娱乐相互脱节,游客享受不到 “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组织管理松散

由于我县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管理、策划、促销、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滞后,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调查了解,我县从事旅游景点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大多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懂旅游,爱旅

游的从业者很少。一些景点管理松散,经常出现大门紧锁,无人值班的现象,让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4、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有大幅提升,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产业开发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社会资金不能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近两年,旅游招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5、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由于受县域财力限制,旅游宣传促销范围有限,在周围各省媒体上未能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宣传促销不到位,策划的效果水准不高,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外影响力不大。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旅游市场拓展不力。

6、环保意识淡漠,环境质量下降

宜人的气候、整洁的城市、清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对*县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态文明是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面临挑战。县城交通枢纽迎宾大道每日大量汽车高速行驶,从早到晚空气中尘土弥漫,市政部门没有洒水车配合清理,致使我县的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

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可促进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也被誉为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使一些濒临消亡或已经失传的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得到抢救和挖掘,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展好我们的旅游产业。

2、突出重点,抓好“马栏——石门”两点一线的建设

虽然*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令人精神振奋。马栏红色旅游和石门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政府支持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各界人士关注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周边的环境也明显改善。我们要再接再励,抓好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建设旅游发展配套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接待服务条件,实现城镇硬件设施与旅游配套功能一体化。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中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对现有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扩建。贯通县际之间的快捷通道,抓好旅游专线公路升级。二是在加强现有景区景点旅游公路管护的基础上,以全面实现油路改造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线路公路质量和等级,尽快修通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干线之间的公路通道,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是要规划旅游专线和旅游循环线路,并设置旅游专线公交车,方便本地游客需求,大力拉动旅游内需。其次,要在县乡大力发展设施完备的宾馆、饭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家旅馆的建设,要注意农家旅馆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农家旅馆的服务质量的监督;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对现有餐饮的品种及种类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饮食文化的内涵。再次,强化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精神文明建

设,大力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服务氛围。

4、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针对目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从旅游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县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尽快培育一批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

5、创新融资体制,扩大资金投入

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强化内引外联。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采取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扩大资金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

尽快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创办旅游日、旅游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制作精美画册、拍摄专题片、联络新闻媒体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本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不断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7、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个健康的旅游产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各个职能部 5

门和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势力。

2015-4-2

第7篇: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所属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姓名:王林霄准考证号:012610501748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旅游也是生产力”的论断。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旅游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旅游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旅游时代”,但休闲旅游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2、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很多制约,例如,集中制的节假制度,使旅游出现了淡旺分明的现象。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以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不能面面俱到,质量下降,游客的满意程度也随之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闲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总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非富裕与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旅游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旅游消费和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从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旅游文化和休闲旅游消费,同样是发展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由于集中节假制度,旅游往往由学生带动,也就是

5、

6、

7、

8、9月为旺季,其他时间除春节、国庆外基本上都是淡季。

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即随着游客的增多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游客增加,景区的垃圾增加导致必须增加环卫力度的成本。它们的递增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比例,这种增加就叫可变成本。游客的增加所派生的涨价成本即可变成本。像游客多一些,会出现的餐饮增加、食宿增加、服务人员增加等就叫可变成本。由于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是游客旅游前不可预见的,所以景区多用降低可见的固定成本,增加不可见的可变成本来获取利润(即采用差别定价)。差别定价有几个思路:一是按照一次性来访人数的多少,例如团购就便宜一些,散客就贵一些;也可以是根据季节定价,例如旅游旺季就贵一些,淡季就便宜一些。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差别定价如果有效就要满足几个条件:

1、 最高价和最低价都必须在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区间内,也就是我们说

的消费者剩余价值。通常,消费者的剩余价值>=0时,消费者才会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差别定价的实施首先要做一个市场调研,评估消费者的剩余价值。

从价格的需求弹性角度来看,价格差异会影响需求的弹性,也就是计算一下,浮动价格之差与来客量之差的比值,如果价格弹性>=1,说

明是富于弹性的,差异定价可以有效拉动来客量。

另外就是要考虑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一般来说,景区的固定成本是一定的,所以要考虑可变成本。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游客的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那么很显然得不偿失。就需要调整价差,实现均衡。

2、

3、

可变成本中的餐饮住宿价格定价,是根据垄断市场的定价方法来定价,即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样可以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至于固定成本,由于不论淡季还是旺季,成本都基本不变,那么企业自然需要将固定成本获得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期创造更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不仅包含固定资源带来的利润,还包括因固定成本资源带来的可变成本利润。因此,降低门票价格以获得更多游客。如果门票不降价,那些认为门票价过高的人则不会去,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赚得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剩余价值,而降价之后,进入景区的消费者人数增加,从而使得企业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增加。再将进入景区的消费者分为两类,即愿意食宿的消费者和不愿意食宿的消费者。企业愿意食宿的消费者身上获取可变成本带来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固定成本资源的作用更多的是获取客流量。当然,在旅游旺季,适当的提高固定成本的利润,达到限制客流量的目的。这样来减少旺季客流量过多造成的资源不够用所派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挤,食宿拥挤,景区监管力度不足,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清理等。

由上所诉可知,单独地发展某一方面是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的,只有将可变成本资源和固定成本能资源有效地统一结合才能赚取最大利润。也就是:

(1) 旅游景区需在旺季提高固定成本利润来限制客流量,使可变成本资

源与固定成本资源最大化利用而不会出现拥塞的现象;

(2) 旅游景区在淡季降低固定成本利润来吸引客流量,开顾展多种样式

的优惠活动来带动顾客群,尽可能多的带动顾客消费可变成本资源。

这是旅游景区吸引顾客的辩证统一的方法,也是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8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 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07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07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05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07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

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 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第9篇:连山乡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旅游部门的指导下,连山乡紧抓生态旅游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炎帝故里”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连山乡旅游产业。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热潮中,如何加快连山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做大、做强连山旅游产业,真正把连山炎帝故里的影响力扩散出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旅游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连山乡旅游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塑造了“连山炎帝故里”品牌,初步开发了连山炎帝故里景区,景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基础开发初步成型,初步构建了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乡村休闲旅游为辅的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观光旅游一马当先,打响了“会同连山炎帝故里”的旅游品牌。连山旅游业的发展以炎帝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这一特色,开发了 “炎帝故里” 核心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农九井、神农宅、神农洞 、药王洞、狮子洞、连山石、莲花塘等。

(二)乡村休闲旅游加大投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连山乡水果品种丰富、质量较好,果园众多,高水平的水果生产是连山一项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果园观光采摘型的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旅游业与农业联动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入点。

(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发展,接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9国道和枝柳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连山乡,乡内公路村村通,核心景区炎帝故里景区内部公路也依据保护生态的原则得到了修整,交通非常便利;随着连山旅游的不断升温,一批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地方风味和优质的服务,深受游客喜欢;有由当地居民组成的本地导游和一批专业导游在精心地为游客服务。

二、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连山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9公里, 209国道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并与景区内部分景点(如药王洞、狮子洞、神农洞、莲塘等)紧密相邻, 建设中的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经过连山乡幸福村、高涌村、宝照村和桂干村而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 我国三大南北向铁路干线之一的太焦——焦柳线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且在连山乡设有小站,这样就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乡12个村的村级公路为连山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 旅游网络区位条件优越。在湖南省旅游网络格局中,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和东面的株洲炎帝陵旅游区及东南面的永州九嶷山旅游风景区(舜帝陵所在之地)呈三足鼎立之势,因此连山炎帝故里休闲旅游区易于和株洲炎帝陵旅游区、永州九嶷山旅游风景区进行联动开发,共同打造可供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品牌旅游项目。

3.旅游资源丰富。连山乡境内山水奇特,古迹众多, 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这里有天然溶洞、水泽、山石等自然奇观,有与神农炎帝相关的八庙一庵、神农九井、神农宅、药王洞等众多古迹,还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4.文化底蕴深厚。作为“炎帝故里,易学源头”的连山乡长久以来深受炎帝文化的影响,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易学文化、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和茶文化,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语言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连山“斗牛舞”和“炎帝裸祭”已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而独特的炎帝文化,是连山乡发展旅游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会同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连山炎帝故里品牌。几年来,先后投资500多万元,高起点打造连山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会同连山炎帝故里”已经被众多专家所认同,被众多游客所接受。经过对连山旅游业进行了全面了解、深入调研和理性思考,真切的感触到连山发展旅游业的美好前景,

连山炎帝故里景区必将成为华人寻宗祭祖的核心圣地,连山乡旅游市场也会因炎帝故里的带动作用而活跃起来,连山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三、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强力推进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业是“一把手”工程,必须依靠政府重视,政府强力推进。旅游业是投资大见效慢而一旦建起来拉动作用十分强的产业。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要“筑巢引凤”,引导社会资金无障碍的流入旅游景区,甚至是优先流入旅游行业。在目前,政府应突出解决景区规划和连接道路建设问题,要在交通、农业、林业、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等方面形成支持旅游发展的大合力,资金适当向旅游项目倾斜。争取尽快恢复连山八庙一庵遗址,并拉通其与炎帝故里核心景区之间的道路,拉通炎帝故里景区内部景点之间的道路,使景区之间实现畅通无阻。

(二)加强宣传促销工作,强化品牌。发展旅游业,要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一是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活动,广泛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面向全国大力宣传连山炎帝文化;二是积极参加国内各类旅游博览会、展览会,不断提高“会同连山炎帝故里”品牌的知名度;三是与旅行社合作,将连山炎帝故里纳入其“湘西行”旅游线路中,或是直接打造“连山炎帝故里一日游”精品路线;四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连山考察,以便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旅游产业发展,主体还是靠市场推动,政府部门只能是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要继续梳理连山炎帝故里景区现有的招商资料,将各类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旅游光盘整理成系列,为规划编制打下基础,策划一套全新的招商资料。关注连山其它的旅游项目,加强行业管理,在把握资源特色的前提下,找准旅游产品和客源定位,力求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和卖点。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参与各类招商发布会,推介重点旅游招商项目。

(四)强化旅游发展区域合作。连山旅游发展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域合作:一是要将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发展与会同县、怀化市内的

其他旅游地发展结合起来,连点成线、连块成片,开辟旅游专线;二是要将连山炎帝故里旅游与本省株洲炎帝陵旅游风景区、永州九嶷山旅游风景区(舜帝所葬地)组合起来,打造成崇古祭祖、追根寻祖的品牌旅游专线,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三是在在条件成熟时,要将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和全国各地与三黄五帝文化有关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合作,形成炎黄子孙崇古祭祖、追根寻祖文化旅游网络,并共同将此品牌推向海内外,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前来崇古祭祖、追根寻祖、观光旅游、投资开发。

(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生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应该同时做好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形象保护三项保护工作,以一流的旅游资源、优美的旅游环境和良好的旅游形象,笑迎八方游客。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护都要注重保护生态。自然景观是最容易被破坏的,且难以恢复,连山的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着其奇特的自然景观,一旦被破坏将带来致命的损失。在连山乡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坏境的重要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好有效地措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撰写者:连山乡人民政府吴云华)

上一篇:教师支教实施方案下一篇:协议书买卖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