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体验报告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动学习法体验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行动学习法体验报告

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提升护生护理安全意识探讨

摘要:目的: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提升护生护理安全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4、2015级实验护理班共120名护生,其中男生12名、女生108名。将行动学习法、护理安全、情景模拟实训进行融合。结果: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提升护生护理安全效果,护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结论: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对提高护生安全态度、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

關键词:行动学习法;护理安全;情景模拟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将实训病例设置高仿真情景模拟状态,由护生协作共同完成,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解决目前护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缺少临床实践的一种学习方法。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很多,且有时非人为因素控制。护理工作是防范护理差错的首要和最后一道防线[2],护生是临床实践的实施者,专业基础技术欠扎实,护患沟通困难,心理适应性差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我院从多年实习护生的护理安全发现,护生在校期间进行护理安全培训非常必要。从2015年9月开始我院尝试将行动学习法、护理安全、情景模拟实训进行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5级实验护理班共120名护生,其中男生12名、女108名;均为高考应届毕业生入学,年龄18~20(18±1.08)岁。教学实施时间为第三、四学期,护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学习。

2.方法

2.1设计情景教学环境及内容

采用高仿真Simman人设计教学案例,提出护理问题。提前一周分发给护生。护生通过对病例的描述进行查阅相关资料。

2.2成立学习小组采用行动学习法

护生按照病例场景进行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及任务。指定小组长(也可以自愿报名),教师在课前15分钟指导护生完成案例学习,梳理教材中的护理安全知识,护生总结,授课老师归纳,达成预期目标。

2.3过程实施

2.3.1模拟实训,及时记录 每组护生在Simman仿真模拟人实训时如发现护理安全问题,详细记录,授课老师在护生实训中仅充当旁观者,不给予任何建议及指导,

2.3.2相互讨论,规范操作 一个场景结束后,各小组选出1名成员汇报行动学习主题及解决方案。授课老师和小组成员可补充及更正,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当大家对某一问题均存疑惑时,授课老师适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及实施的理由,并根据授课计划要求抽选护生进行规范操作演示,使其理解更加深刻。如:Simman模拟病案《糖尿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设计了长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的联合应用及注射胰岛素后用餐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等问题,结果一组护生在情景模拟时只注射了长效胰岛素,且注射后30分钟患者突然出现了低血糖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怎样解决?忘了注射短效胰岛素,我们需要继续注射吗?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怎么办?经过各组讨论,结果是胰岛素的联合应用必须结合病情和血糖值确定,出现了低血糖症状立即嘱患者进食和口服50%的葡萄糖溶液适量可以缓解等。

2.3.3再次实训,完成案例

针对上述解决的问题各小组再次在Simman模拟人情景实训,带教老师继续作为旁观者,发现问题或有心得体会随时记录,多次反复,完成后每名护生课后总结行动学习经验。行动学习完成后每个小组提交1个行动成果案例,授课老师与同课程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评审后选出优秀案例以PPT的形式作为示范进行分享。

2.4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采用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护生护理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①护生对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实施前后(发放同一问卷)护理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匿名填写,当场发放并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②护生对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期间护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评调查表③考核成绩。期末考试采用Simman模拟病例,考前30分钟发放病例,护生按照场景进行分组,明确小组成员任务。熟悉用物及环境,进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意识及行为、疾病相关知识、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及突发情况处理能力,总分为100分。

3.结果

4讨论

4.1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提高了护生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研究将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应用于护生的护理安全学习中,通过高仿真情景模拟实训找出护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不断反思,咨询授课老师,制定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践,营造了有益的护理安全氛围。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教学教学,120名护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理论及实践操作知识都有显著提高。以护生为核心的理念,最大程度地为护生提供了反复实践的空间,因此,对护生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情景教学,让其认识到护理操作的风险性,同时规避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教学借鉴。

4.2行动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提高了护生安全态度、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行动学习法应用到护生护理安全学习中是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护生主体作用,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再回顾,护生通过真实情境的回顾,培养护生主动参与护理安全管理行为习惯,尽可能地把护理不良事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为今后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马玲,1970,11,女,汉,湖北荆州,学士,高级实验师,医护实践教育方向.

科研项目:2017年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268 8002Y)

作者:马玲 马利娟 张亚

第2篇:行动导向学习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教师应灵活运用该项课程对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衔接。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以行动导向学习法为教学改革方法,起到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学习法;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

前言

行动教学法的根本宗旨就在于以学生兴趣为基本导向,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通过直观、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机械组成、运行原理的掌握,最终实现自主设计的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学习法的相关概述

行动导向学习法是由赖希因在凯兴斯泰纳研究基础之上,加上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实验研究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并在国内被广泛采用。行动导向学习法是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课堂环节,使课堂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行动导向学习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学情的相关分析

通过以前的预习课程,学生对该项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机械概念几乎是“空白”状态,因此,只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实物模拟教学,在视频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具体的案例与简易教具相结合,这样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课程。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首先,教师将新课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扫除陌生感,根据新课内容,师生共同探讨,明确任务目标。其次,根据任务要求,由学生自行收集材料,之后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第三,各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约束、约束力的概念以及组成原理,并完成本组的方案制定。第四,方案制定完成后,小组成员针对项目具体实施进行口述,教师针对实施流程及分工进行点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是否到位,同时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具体实施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对实施过程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思考,总结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进行修正和改善,为实际工作总结积累经验,并进行教学间的有效评价。

(三)教学目的和过程

本课程以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杆件静力分析内容》为教学实例,杆件静力分析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后续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该知识点比较抽象,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绘图应用与理论结合在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组织到一个项目中,然后将该项目交给学生进行独立处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和操作。在实际课堂之上,老师跟随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观察,观察出问题应及时指出问题并检查是否有遗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逐步开展了数据收集、计划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并在最后教育评价等活动,评价以自评和小组评价作为重点评价方式,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通过整体参与不断加深记忆点,以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和建议

1.教学评价

教学实验对比数据显示,与之前上课的效果相比,教师配置、课程的分布情况、学习情况等无差别的大背景下,确实行动导向学习法的应用的教学环境,对改变教学积极推动作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稳定和提高有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态度方面也大幅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因此,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突出优势,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质更为贴合。

2.课后建议

杆件静力分析的理论部分知识点十分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很难有切身体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力争通俗易懂,实现生活化教学,举例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学生日常可见的机械,通过这些生活化机械和日常现象的解释,学生会对该项原理有直观的认识。行为导向学习法力求以学生兴趣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选择学习导向,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因此在小組分组时要考虑不同学情学生的针对性分组。在设置问题是也应从易到难,顺应学生思维规律,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既做到了团结协作,有做到了兴趣的提升。

总结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广泛的调研,以及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际教学中会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并且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并通过经验的研究与总结,寻找出最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行动导向学习法的应用形式与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文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192-193.

作者:冯石

第3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行动学习法的应用研究

摘 要:行动学习法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文章介绍了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及要素,阐述了S公司高级管理者培训分段培训模式,详细论述了行动学习法十个步骤在培训班全流程中的运用,并归纳总结了培训班的效果,旨在对企业开展有效培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动学习;因素;步骤;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2013年S公司面临着诸多问题: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三基”工作出现滑坡,非计划停车增多,技术经济指标下滑,企业出现严重亏损;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有待改善;领导干部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在困难环境下打开局面、突破创新的激情不够高涨。面对这些复杂的挑战,S公司在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中采用行动学习的方法,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现实存在的难题。

1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及要素

1.1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行动学习法就是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1.2 行动学习法的要素

行动学习一般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1.1 问 题

行动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其解决方案对于个人、团队和组织来说十分重要。这些问题应该是重大、紧迫、小组有责任去解决的问题。

1.1.2 行动学习小组或团队

行动学习小组通常由4~8人组成,小组成员的背景和经验应该尽可能的多样化,有助于讨论中形成多元化的观点。

1.1.3 质疑、反思和学习

行动学习关注对陈述和观点的质疑与反思,行动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要引发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学习与成长。

1.1.4 行动学习教练

行动学习教练是行动学习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角色,行动学习教练帮助小组成员在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他们正在学习什么,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教练主要承担的是过程设计与激发反思的职责。

1.1.5 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行动学习强调要将方案付诸于行动,行动学习的行动开始于问题的重新定义和目标的确定,之后是确定策略和采取行动。

2 S公司高级管理者培训班的培训模式

行动学习广泛地整合组织、心理、社会、教育和政治等学科的最佳实践和原则,并将这些理论作为它的基础,使得它能够达到问题解决、团队建设、组织学习、领导力开发、专业提升等多重功用。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将行动学习的五个要素融入集中培训、专题研究、岗位实践三个阶段,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

集中培训阶段由公司领导确定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公司组织干部根据培训学员专业、岗位特点确定行动学习小组,行动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理解和重构,确定具体研究题目,并对研究题目进行讨论、反思和不断学习。讨论过程中行动学习教练全程参与,并对具体工作提出指导。专题研究阶段行动学习小组对重构问题进行反思、研讨,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检验、测试、修正,最终在行动学习教练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碰撞将产生新的问题。岗位实践阶段行动学习小组针对产生问题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与研究,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制订提供参考依据。行动学习的五个要素通过三个阶段进行了融合,具体可以细化为行动学习的十个步骤。

3 行动学习法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集中培训、专题研究、岗位实践三个阶段全流程采用行动学习法,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运用行动学习法十个步骤开展培训,较好地实现了培训效果。

3.1 获得并保持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组织中成功开展行动学习项目的最关键一步就是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这是确保行动小组的努力、策略和收获被组织所认同和推广的宝贵资源。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在前期筹备时,公司主要领导明确要求,要通过培训,切实解决干部队伍在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全体高管“提提神、充充电”。集中培训期间,公司7位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给学员上课,讲形势任务、制度流程、规则标准、纪律要求,教方法、教经验。课题研究和答辩阶段,公司领导高度关注进度情况和成果质量。3天的集中答辩均有公司领导全程参与。公司领导的持续参与和支持使行动学习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3.2 建立行动学习项目管理团队

为了保证行动学习在培训中的成功应用与实施,需要建立指导委员会、行动学习拥护者、行动学习项目经理、行动学习小组成员的主管四个最有价值的支持系统。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指导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担任,他们对业务目标的批准、学习策略和行动学习的项目的预算拥有最终决定权。公司组织干部部和党校充当行动学习的拥护者,他们获取和保持对行动的支持,并定期由行动小组向其汇报最新进展情况。行动学习项目经理由培训项目负责人担任,行动学习项目经理需要计划、监控和测量行动学习的影响和成效。行动学习小组成员的主管由相关业务部室的负责人担任,负责根据总体安排制订本组的课题研究计划,讨论确定本小组的联络人、主笔人、每位组员的任务。

3.3 安排对行动学习研讨会的介绍

安排行动学习研讨会的目的是让每个人了解行动学习的原则和利益,使小组成员可以体验行动学习并且进行现场观察。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通过专题讲座、班主任第一课等相关活动为行动学习小组成员介绍了行动学习的运作、流程、实现的成果等相关内容。

3.4 选择和准备行动学习教练

行动学习项目的总体成功取决于教练的质量。如果教练能够胜任自己的角色,项目就有可能实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目标,以及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学习目标。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学习教练由公司的九位高级首席专家担任,每个行动学习小组配备两位学习教练进行指导,他们全程参与了24个研究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72次集中讨论,在3 d的集中答辩期间担任评委,并给予具体指导。

3.5 确定参加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

在组织导入行动学习,并且为小组选定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就要开始确定学习小组的成员。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研究小组由S公司组织干部部进行划分,每组8人左右,小组成员涉及生产、经营、管理、辅助单位等各个领域,做到了专业技能和经验知识的互补。

3.6 选择行动学习的问题或项目

选择学习小组所要解决的项目或问题对最终的成败十分关键,紧急且复杂的问题和项目更能展示出行动学习的效果。因此,问题应该是紧迫的、重要的、值得解决的,并且要有一个明确的采取行动的时间框架。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设置了专题研究阶段,专题研究阶段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动学习。专题研究阶段的研究方向由公司领导对公司形势、公司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进行确定,涉及提升竞争力、强化管理、保持生产平稳、实现本质安全与环境友好、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国企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发挥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是S公司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关系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3.7 向小组成员介绍情况和确定行动学习项目

在第一次行动学习会议之前,需要安排和确认会议的频次、地点、时间等内容。S公司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中公司领导作为问题的提供者,通过领导责任与公司要求模块讲授公司高级管理者应遵守的规矩、流程和议事规则,帮助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深刻的认识到公司的困境。在专题讲座后组织的“领导经验交心会”,公司领导分享领导经验,探讨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问题,认真聆听研究小组的交流研讨,并给出具体建议。

为了保障研究效果,确认采取如下组织形式:小组组长负责与指导人联系,确定指导时间并通知小组成员和班主任。S公司党校负责组织、协调、进度控制。组长负责把控研究进度,研讨次数不少于三次,并做好研讨记录,准时提交相关资料。

3.8 重新定义问题、提出高层次目标及制定策略

在对各项难题分析之后,并经由行动学习教练的指导,学习小组将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关键问题被找到之后,学习小组要确立目标,并就此达成共识。然后学习小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将要用在问题辨析、方案测试上。

集中培训阶段后,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设置了专题研究阶段。各研究小组在公司首席专家的指导下,将本小组在提升竞争力、强化管理、保持生产平稳、实现本质安全与环境友好、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国企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发挥等六个方面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共确定提高合成橡胶竞争力、基本功训练、设备管理、非计划停工、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等24个研究题目。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汇总数据、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找出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员集中培训后将研究课题带回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各单位生产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交流研讨、头脑风暴,共同制定行动战略。研究小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问题辨析、交流研讨、制定方案、方案测试上。

3.9 提出和展示行动策略

在学习小组聚会前后的时间里,小组成员合作或者独立工作,收集相关信息,搜寻支持要素,执行经由小组议定的行动战略。小组成员反复聚会、研讨、学习、行动,直到认定的困难、问题被解决,或者又有新的方案被提出为止。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中提出和展示行动策略的环节是公司首席专家指导各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报告撰写的过程。研究小组采取岗位实践方法,使问题解决更具现实性和有效性。

具体做法是:

首先各研究小组成员回到单位后,根据所研究专题查找问题,研究小组及指导专家对每位小组成员查找到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原因分析、问题归纳,确定具有共性的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初步解决方案。

然后根据初步解决方案回到所在单位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解决方案的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问题,然后再集中研究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方案。

通过岗位实践阶段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使问题分析不断深入,使解决方案更加具有实效。

S公司组织干部部、公司党校在各研究小组提交研究报告后组织专题研究阶段的答辩。研究报告答辩共分为六个专题进行答辩,每个专题四个小组抽签决定答辩顺序,每组汇报15 min,答辩时间为30 min。答辩环节公司首席专家与学员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部分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公司领导认真听取学员汇报、专家提问、互动研讨,并对研究情况、答辩情况进行点评。

为了使大家共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在每个专题答辩后,由评审组根据研究报告、小组答辩等综合情况选取成绩最高小组的参加成果发布。

3.10 实施行动策略

针对专题研究阶段提出的突出问题,公司组织干部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分别提出1~2个具体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报公司领导审定后确定。S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对深入研讨题目进行统一组织安排。由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分别从本部门、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选择人员组成10人左右的研究小组。每小组商议后选择1~2个切入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深入研讨阶段共确定直接作业环节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变更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如何改进、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工艺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炼油装置面临的腐蚀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7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各专题组成员将问题带回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研究,同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案,用二个月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修改、调整,二个月后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在该阶段,小组组长负责与相关主管部门联系,S公司党校负责组织、协调、进度控制。组长负责把控研究进度,做好研讨记录,并于规定时间前提交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作为公司领导决策、相关部室制订制度的参考和依据。

4 实施效果

4.1 经济效益得到改善

2014年,S公司面临严酷的市场形势,但这支高管团队众志成城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S公司领导指出这是在高级管理团队的带动下,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充分证明了S公司举办2014年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并对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给予高度评价。

4.2 提升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导向。研究范围涉及提升竞争力、强化管理、保持生产平稳、实现本质安全与环境友好、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国企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发挥等六个方面,学员针对六个方面内容组织了114次研讨,形成31份共计15万多字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3 干部队伍面貌得到改变

公司干部队伍经过集中培训的锤炼,特别是培训班期间签订了绩效承诺书之后,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工作干劲明显提升。

公司领导在年中工作会上指出领导干部队伍总体上能够按照“讲政治、守纪律、有作为、敢担当、重团结”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求》,能够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发扬“两种精神”,做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公司实现上半年的奋斗目标,重站排头、再创辉煌做出了贡献。

4.4 创新了培训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学习方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在S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应用后受到公司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并对其他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5 结 语

行动学习法在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的运用,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培训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教练技术、行动学习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对行动学习法的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必将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和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禺磊,司作显.首创股份:行动学习第三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6).

[2] 迈克尔.马奎特(美).郝君帅,唐长军,曹慧青(译).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周晓娟

第4篇:行动学习法体会文章

参与“行动学习法”的几点体会

2011年3月,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委党校联合组织的《沈阳经济区建设专题研修班》在市行政学院开班。我有幸成为首批学员。研修班引入了行动式教学法学习,我作为行动学习小组的学员之一,在亲身体验了这一学习方法后,深深被“行动学习”的强大魅力所感染,折服于其在实践中的显著效果。

通过参加系统培训、阅读相关资料以及广西柳州实地考察活动,我认识到“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系统,强调理论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它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又是在小组的合作中实现的,小组内的情感互动推进和提升了个人反思体验的效果。也让学员的学习从消极的“强迫我学”转到积极的“我希望学”。我对其注重平等、注重实践、注重互动、注重分享的特点感受很深,也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关于注重平等。行动学习小组是由相互平等的成员组成的集体,而不是由某个主要负责人或导师带头组成的。在行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别, 1

也没有职务高低之分,将平等、开放、自由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心将放在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和广泛提出问题方面而非简单地各自提出观点。传统学习中的老师“退位”为促进师,学员变成学习的“主人”,师生平等,教学平等,讨论平等,学得有趣,学有升华。

二、关于注重实践。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学+习”,学习的价值在于行动。“行动学习”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不断对问题进行反思―行动―再反思―再行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问题。它贯穿在学习与工作之中,不脱离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难题,极大地激励参加行动学习的所有人,使学习者和他们所在的机构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和互信,在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和组织。在“找问题、献对策”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小组的每次活动并通过现场实践团队列名法、鱼骨排列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家提出的制约沈阳经济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种高效的团队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三、关于注重互动。行动学习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习是从学员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经过学习和反复思考、研讨,逐步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付诸行动。这时的行动还只是第一阶段的结束而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结束,同时它也是第二阶段学习的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后,再进行总结、反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构成行动学习的全过程。行动学习是解决组织内部实际问题的方法,它贯穿在学习与工作之中,不脱离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难题,极大地激励参加行动学习的所有人,使学习者和他们所在的机构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和互信,在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和组织。

四、关于注重分享。在行动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丰富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促进了小组团队的建设,使成员之间增进相互理解,提高了沟通能力,也使他们在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规划行动方面不断获得新的体验,进而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

通过深入接触行动学习法,使我在日常工作中开始学会运用行动学习法指导开展工作。作为县发展和改革局的负责人,面对下属的汇报,我会更加耐心细致地倾听;讨论工作时,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与团队成员心平气和

地交流,积极汲取团队的智慧,在经验分享中拓展多维视角;在发改工作中,注重围绕中心与党政工作同步,坚持以机关干部为主体,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挖掘机关干部的智慧潜能,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对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我会更加深刻地进行反思,在学习和反思中构建未来的行动,从而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面对工作中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我会更加注重密切地协作,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学会理解,共同做好工作。

总而言之,行动学习培训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体验;行动学习法让我受益,我将会把行动学习法贯穿今后工作中,以此来指导、推动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5篇:行动学习法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市中青班举办的“行动学习法”的学习,随着老师的层层递进的讲解,我不仅饱餐了一顿学习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的观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50年代的英国,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系统,强调理论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它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行动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方法:前者注重边用边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者注重先学后用;前者注重全面素质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后者重在知识拥有;前者围绕问题研究和解决学习,后者围绕学科知识学习;前者以学员为中心,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后者以教师为中心;前者围绕同一主题的持续学习,是“问题-反思与学习-行动-新问题-反思与学习-再行动”的过程,传统学习是不同主题的结合,是间歇性学习;前者与组织发展结合紧密,后者与组织发展结合松散;前者是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是具有承诺和责任的学习,传统学习缺乏激励。我对其重平等、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重分享的特点感受至深。

一、关于重平等,行动学习小组中是由相互平等的成员组成的集体,而不是由某个主要负责人或导师带头组成的。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心将放在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和广泛提出 -1-

问题方面而非简单地各自提出观点。传统学习中的老师“退位”为促进师,学员变成学习的“主人”,师生平等,教学平等,讨论平等,学得有趣,学有升华。

二、关于重实践,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学+习”,学习的价值在于行动。“行动学习”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不断对问题进行反思―行动―再反思―再行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问题。它贯穿在学习与工作之中,不脱离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难题,极大地激励参加行动学习的所有人,使学习者和他们所在的机构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和互信,在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和组织。

三、关于重反思,只要有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只要有实践,就必须不断反思。反思对于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极端重要,反思是解行动学习的过程有两种交替进行的活动:一是集中的专题研讨会,参与者在研讨会上得到促人警醒、发人深思的观点和信息,学习开展行动学习项目工作的方法;二是分散的实地活动,包括行动学习小组为解决实际的项目问题去实地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的活动,也包括辅助性的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历时数星期乃至数个月的几聚几散,参与者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组织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得以解决。

四、关于重互动,行动学习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习是从学员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经过学习和反复思 -2-

考、研讨,逐步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付诸行动。这时的行动还只是第一阶段的结束而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结束,同时它也是第二阶段学习的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后,再进行总结、反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构成行动学习的全过程。行动学习是解决组织内部实际问题的方法,它贯穿在学习与工作之中,不脱离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难题,极大地激励参加行动学习的所有人,使学习者和他们所在的机构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和互信,在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和组织。

五、关于重分享,在行动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丰富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促进了小组团队的建设,使成员之间增进相互理解,提高了沟通能力,也使他们在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规划行动方面不断获得新的体验,进而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

行动学习将掌握知识、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三个过程直接统一起来。学习再也不是 “坐而论道”,它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与一定的事物相切合,与一定的目标相贯穿,“看得见,摸得着”,有益于自己、他人和社会。我想,最深的感受就是这种学习法的实用性、目的性很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就是:在 -3-

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解决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个中心,通过从一线工作岗位筛选高层次的学员,运用集体智慧,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激发一场头脑风暴,用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努力达到学习的目的,即创造性地形成物化的学习成果,从而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开始学会运用行动学习法。作为卫生系统的一个负责人,面对下属的汇报,我会更加耐心细致地倾听;讨论工作时,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与团队成员心平气和地交流,积极汲取团队的智慧,在经验分享中拓展多维视角;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班子成员为主体,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挖掘成员的智慧潜能,发挥成员的模范作用,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对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我会更加深刻地进行反思,在学习和反思中构建未来的行动,从而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面对工作中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我会更加注重密切地协作,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学会理解,共同做好工作。行动学习法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将这一学习方法带到以后的工作中,让更多的同志成为受益者,以众人的受益来推动工作的开展。

-4-

第6篇:行动学习法心得体会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获取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与能力,学以致用,并在运用中继续通过新一轮的行动来开展新一轮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这次授课,我们对“行动学习法”的学习有以下体会: 通过行动学习法中头脑风暴法和团体列名法的应用,使我们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就能掌握和运用这种全新的、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讨论与决策方法。这次培训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还会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与决策方法,就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这些方法,与队友们一起查找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决策水平

一、行动学习法有助于形成师生平等、学员平等和研讨平等关系

在行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别,也没有职务高低之分,将平等、开放、自由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

二、行动学习法有助于培养系统创意、思维创新和行动创造力

行动学习中,选好主题是行动学习的关键,一是把握工作重点;二是把握破解难点;三是把握打造亮点。通过头脑风暴、深度分析、鱼骨刺图等集体研讨方式,在认真细致描述症状、分析原因,查找对策、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程序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达到激发学员的创意、创新和创造力。

三、行动学习法有助于理念与思想的融合,真正成为学习的自我创新: 把行动学习中的思考、互动、感受运用到日常工作,注重围绕中心拓展多维视角,在学习和反思中汲取团队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把行动学习真正变为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的自觉行动。

第7篇:关于学习行动学习法的心得体会

自2010年6月29日参加柳州市开展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第二期第一批行动学习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行动学习法实施的方法,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工作、实践基础之上,以解决组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涵盖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和工作过程,从而使工作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行动学习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更是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学生被作为教学塑造的对象,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中国教育体系中以应对中考、高考为最终目的的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人们形象地称这种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尽管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弊端,但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让人在短时间之内迅速获取大量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与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相适应。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但是,在企业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作用就显得很有限了,而行动学习法在企业内就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行动学习法,又称“干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在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反思,提高学习者工作的能力,进而解决工作的问题,它即强调工作的过程,也强调工作的结果,使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领导企业扭亏为盈、参加业务拓展团队、参与项目攻关小组,或者在比自己高好几个等级的卓越领导者身边工作等,来发展他们的领导能力,从而协助组织对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反应。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行动学习法在企业与机关中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传统教学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很难被学生所完全理解并用于指导实践工作,而即便一些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却因为现实环境的一些制约因素,使得这些先进的知识理念无法作用于工作中,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传统教学的学习与实践两个环节产生脱节,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难以改变一个人的能力;而即使改变了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以一己之力也无法改变所在企业或机关的文化,无法革除所在企业或机关内部所存在

的弊端。

行动学习法则是在关键人物获高层领导的支持下,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围绕一个研究课题而进行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实践锻炼,并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做到交流互动和智慧共享。因为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现实问题或项目为主题,在促进师的引导下将结构化的深度对话渗透在“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一方面,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在行动学习中通过从工作中总结得到的知识能够极大限度地运用于工作中并直接产生效果;另一方面,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在行动中学习也能够将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思想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之能够指导工作,从而在行动学习中培养成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学习法计划、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能够让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在这个循环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理念和方法以及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传播、影响到整个企业,从而引发企业内部的变革,让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决企业自身的战略或运营问题。

行动学习法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发展或重塑领导人;二是解决企业自身的战略或运营问题。两个目标相互支撑,正是行动学习的立意独特之处。这样的着眼点让行动学习法在企业之中有了很强的实用性,它将重塑领导人和企业合二为一,让领导人与企业共同成长,既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能让企业员工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正是因为行动学习法对企业与机关的一系列作用,所以行动学习的推广成为大势所趋,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于2007年4月28号应运而生。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为我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解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而且还能够促进我区学习型干部队伍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广西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8篇:体验学习报告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 (P.4) 其實身體或心理所經歷的經驗,不見得能讓人有所學習,體驗有時候是不涉及我們頭腦的認知思考。

→例如看到一朶花很漂亮,聞起來很香,如果沒有將花的名字及特徵記住,尌只有體驗到花很漂亮,聞起來很香,下一次再看到時,也仍舊只有花很漂亮,聞起來很香而已,這樣在認知上並沒增加任何新的經驗,這樣也不能算是學習。

(P.5)體驗教育之父-杜威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從直接參與中的反思產生學習價值

(P.6)李錫津(2002)將體驗學習界定為:「透過系統的情境設計,把學習者導入學習情境之中,讓學習者經由『全身體』的體驗學習,有機會用手觸摸、用眼細察、用耳傾聽、用鼻細聞、用腦思考、用整個身體去感覺,由全心靈全身軀和情境更契合的連結,產生更具體更明確的感悟、感動和體會,將會激發出更具體、更深刻、更持久的學習」。

(P.9)自主性挑戰

1. 學員有權選擇何時參與活動及參與活動的程度為何。

2. 學員隨時都應分享活動中任何有價值的經驗。

3. 學員尊重團體中任何成員的決定。

創造價值約定

創造價值約定是幫助團隊達成目標及激發個人學習的有效方法,在團隊中工作與學習,團員間共同遵守特定之約定,使得團隊力量發揮至最大,並且是團隊學習的形成要素。創造價值約定是全體團隊成員及訓練員共同約定所達成的共識,以期建立良好互動的特定學習環境。

藉由團隊目標的設定、討論商議、問題解決、衝突管理、支持鼓勵,並且最終達成目標,來貫徹創造價值約定的過程,使團隊肯定自我及他人價值,找出每個人的正面特質,進一步肯定團體及其中的學習經驗和學習契機。

立即性效果

體驗作為訓練與學習的方式,不但刺激有趣,充滿挑戰與高度參與,同時還能擁有新的經驗與學習。學習時間雖短,親身感受的學習過程,本身尌散發了動能與力量;有體會馬上尌有改變契機。

突破性價值

「跳出制式框框」的想法,是我們團隊修練課程的規劃重點,不但改善主管及同僚間的溝通與協調,同時也鼓勵刺激原有模式,擁有新的處理方法,最重要是能破除本位主義,以團隊整體思維為重。

(P.11)體驗學習不再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學生才是教學之主體。教師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所謂助產士(Midwife)的角色,透過教師引導之過程,使學生透過反思內省及批判,習得新的知識及概念,並內化於自我中。 (P.13) (一)體驗階段(Experiencing)

體驗學習是以活動(activity)來促進參與者利用自身的能力、團隊的分工合作、人際溝通、領導與被領導、面對挑戰或壓力的問題解決等歷程,有邏輯性且有方法的循序漸進達到活動的設定目標,並學習到有價值的樂趣。

(二)反思內省階段(Reflecting) 參與者比較過去的活動和經驗,並與團隊討論達成目標的方法,確認團隊的分工細節,活動時間的考量,以發展出突破規則的限制與創新的想法。所以,參與者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可以藉由省思與檢視問題產生的核心所在,對活動的感覺、所看、所聞、所聽,並尋求連結過去經驗來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歸納階段(Generalizing) 將思考的想法與經驗作歸納與連結,形成概念以作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應用,是此階段的重點。藉由歸納可以得知,面對新的環境,歸納吸收個人或他人的經驗,有助於個人或團隊迅速地對新的情境與挑戰建立適應及作出反應。

(四)應用階段(Applying):

摘要出觀念並形成結論真實的世界產生意義。體驗學習的成效,即是個人能夠應用參與活動的經驗,把所學習到的知能去推理到外在世界;這個階段著重在將這些活動經驗應用到正確的情境,並將體驗學習的經驗,實際施行或作有意義的應用到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P.14)國內學者廖炳煌(2006)以Kolb所提出的體驗學習圈概念為主軸,加以整理出一套較完整的概念,認為在體驗學習圈中加入以下的步驟,能使活動操作較完整且切實。

體驗學習活動設計必要因素 (一)、目標設定

引導學員設定適切目標所需問的問題,依序為: 你想要完成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你需要作什麼來達成你的目標?(你願意採取什麼行動?)

哪些資源能幫助你達成此目標?(人、資訊)你需要團隊什麼支援?

你將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達成目標?(你衡量的準則是?你如何知道自己將達成目標?) 你如何幫助其他成員達成他們的目標?你如何運用你的優點幫助其他人? (二)、全方位價值契約

全方位價值契約(Full Value Contract)包含之三項團隊共識: 同意以團隊合作方式達成個人及團隊目標。 同意遵守該安全、團隊行為之準則。

同意給予、接受正面及負面回饋,必要時願意調整行為。 (三)、自發性選擇挑戰 [要講] 自發選擇性挑戰(Challenge by Choice)提供學員:

在一個支持性及關懷氣氛下,嘗試一個可能困難和/或可怕的挑戰之機會。當強烈的表現壓力或自我懷疑的時候,一個“撤退”(back off)的機會,並知道將來若有意願,隨時有機會。

一個嘗試艱難任務的機會中,了解嘗試的意圖比表現更有意義。尊重個人想法和選擇。[團隊氣氛]

(P.20)全方位價值契約的應用

舉例一:學員之間發生衝突

衝突發生時引導員可以提出下列的思考問題:在開始的時候,每個人提到今天參與活動的動機和和目的,現在我們的狀況符合你們自己提出來的期待嗎?如果不符合要如何處理?

舉例二:學員害怕並且拒絕挑戰

這時候尌要檢視這個學員在面對全方位價值契約時,提到的參與態度。如果討論全方位價值契約時,學員提到不希望被強迫面對挑戰,那尌應該尊重他的參與方式;但是如果學員當初希望的是積極面對挑戰及突破自己,那麼這時候尌可以把全方位價值契約提出來跟學員討論,進而協助學員接受挑戰或修改挑戰的程度。

(P.22)體驗教育與團康活動的差異

團康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氣氛的營造,所以活動比較重氣氛,而體驗教育比較重是反思和學習。兩者之間,如果要營造更多的感動,也許團康活動會多一些,但是生活的反思和應用,則體驗教育會多一些。 所以,兩者之間並沒有尊貴之分,只有因為目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方式去進行團體互動。有些剛學習體驗教育的引導者會看不起團康帶領者,其實那是自己無知的一種表現,才會把兩個目的性不同的團體動力型態(目的不同,工具可能相同)拿來比較。

體驗教育的重點在於學員在過程中是否有反思及生活上的學習,而並非是不是團康。

但是當然也有些人純粹只會團康技巧,完全不引導學員進行反思,然後號稱自己也是體驗教育專家,這點也是造成團康活動被誤解、價值被低估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有些公司辦團隊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氣氛以及團隊的情感凝聚,有些很資深的體驗教育從業人員,也常在這種案子上慘遭滑鐵盧,因為他不懂團康的技巧,太自 視體驗教育的價值而忽略了團隊的需求,從連續兩個章節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體驗教育也好、各種教學方法或活動也好,都要回歸到學習的目的或者活動的目的,才能做的好,體驗教育只是一個比較好學習的工具,而不是萬能的工具。

(P.23)遊戲:雪花飄飄

一、大家手上都有拿到一張A4的紙張(我首先拿著)

二、請大家閉上眼睛、不小心張開?在閉上尌好

三、請聽著我的指令來做

四、先對折、再對折、左上角撕下一個小正方形(2公分)、右下角撕下正三角型(3公分)、

再對折、右上角在撕下半徑2公分的小扇形。

五、好了後,請大家將眼睛張開、把這張紙舉高看看有沒有人跟你的一樣?

六、請問大家為什麼不一樣呢? 指令怎麼說比較清楚?

七、那麼跟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關係呢?

☆☆☆☆☆ 溝通的重要,你的感受不等於我的感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分享紙鈔

第9篇:研究性学习体验报告

——赵梦婷

由于气候变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关系到生产生活环境,所以我们组想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从开始的激烈讨论到细致分工,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这个研究课题努力过。团队精神再次被体现出来,当一个人的建议被七个人完善后,整理出来的才是一个充实的课题研究。我们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不懈的坚持与刻苦的专研伴随着我们的研究到最后。困难重重的研究过程激发了我们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

关于长沙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是从关注气候变暖这个世界性问题中提出的。我们是六十亿人类中的一小部分人,理应该从这些小问题中贡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长沙近几十年里的气候变化非常大,旱灾、洪灾、冰灾接连不断,如果现在不关注我们的生存家园,那将来的生存家园又在何处?

长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长沙一带乃至整个湘中的气候都较为特殊。南有五岭,东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为洞庭湖区,使其地形为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阻隔了东、南海洋委风的调节,使冬寒夏炎的特征尤为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夏季,长沙夏季漫长酷热已国人皆知,长达4个半月,是全年最长的季节。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由于长沙处于湘江河谷地带,

地势较低,相对温度较大,更显暑气蒸人。 长沙的夏季还有一个特点是降水不均,旱涝无定。冬季,长沙的冬季无严寒,少降雨。 但2008年的严重冰冻灾害却实属少见,也就是这一次的冰灾让我们更加关注长沙的气候变化,从中找出长沙气候的变化规律,更好的去预测严重灾害,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上一篇:骆驼祥子中下一篇: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