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行政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是指学校的行政人员和决策者的领导能力和表现、行政工作效率、行政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支持以及行政沟通协调校内各类事务的能力;其四,家长参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委行政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委行政论文 篇1:

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及互鉴

1.什么是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两种不同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两种决策机制出现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的场合,却压制民主、个人独断,家长制的作风盛行。而在该行政首长负责的时候,又不敢负责、无人负责,延误了决策时机。而且,在发生错位的地方,往往既贯彻不好民主集中制,也贯彻不好行政首长负责制。纠正这种错位,当然先要从认识上正本清源,正确解析这两种决策机制的关系。

党委制,完整地说,是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所谓集体领导,就是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由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而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这是党委制的实质和根本。所谓个人分工负责,就是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就党委决定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委其他的日常工作,在党委成员中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与支持。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必须同时兼顾而不可有所偏废。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政府工作及其他行政领域中,由政府首长及行政主管全权负责的领导责任制。我国的各级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他们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召集和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我国政府的这种首长负责制的体制,正式确立于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时候,随着宪法的修订,制定通过了新的国务院组织法,修正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这就基本确定了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模式,换言之,就是我国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基本定型。

2.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家长制、合议制的区别是什么?

家长制是在小生产的背景下,家庭事务由家长独断专行的管理方式,引申到政治生活中就是指有的领导干部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搞成君臣父子关系、猫鼠关系的现象。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独断专行的家长制是有严格区别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从属于现代政府体制,与民主法治的国家体制紧密相联系。政府首长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是依法行政,其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定,并需要向国家的权力机构,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而在政府工作的范围之内,政府首长也不能独断专行,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听取和尊重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意见。我国的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也规定,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就是说,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封建家长制是有严格区别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各级政府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作为根据,而得出我国政府同样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或者是“合议制”的结论,那显然是不恰当的。有人以“各级政府内部的民主集中制”为题作文,题目本身就站不住。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产生的,但决不能据此就推断出政府自身的运行机制也是民主集中制。它是由什么机制产生和它自身按什么机制运作是两回事。而且,政府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并不等于它本身的运行机制也就是民主集中制了,这种运行机制由行政首长主导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我国政府同样也不实行“合议制”,合议制是我国法院的审判制度,即由法官集体审理案件作出判决的审判制度。合议制的决策机制相同于委员会制,依行多数决定的原则。合议制是没有首长负责的。

3.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究竟不同在哪?

这确实是一个理论上常常不清楚而实践中更是容易出现混乱的问题。我们试作以下的归纳分析。

第一,决策的主体不同。党委制实行集体领导, 决策的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个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决策主体是行政首长,他负有决策的全权。

第二,领导层的关系不同。在实行党委制的情况下,党委的全体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个人所享有的决策权是平等的,一人一票,效力相等。党委内部只是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上下级关系,书记“负总责”是指书记主持党委的工作,并对党委的日常工作作出处理;而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运作环境里,正职与副职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副职向正职负责,接受正职的领导。

第三,决策的原则不同。党委制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重大问题;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决策的过程中,行政首长也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但最终并不以是否形成多数作为决策的依据,而是依据他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作出决定,其他人都要服从。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行政首长在决策时都会争取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但这与“多数决定”的民主原则并非是一回事。

第四,决策的责任也不同。党委制实行集体决策,当然也就由集体承担决策的责任。在集体负责的前提下,党委成员因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具体承担的决策责任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说是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行政首长负责制则不同,作出决策的行政首长理所当然地对决策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4.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怎样相互借鉴的呢?

由上可以看出,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其区别是明显的。但不能说这两种决策机制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性可言。事实上,在我们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环境里,这两种决策机制又是相辅相成的,彼此借鉴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各自的决策机制臻于完善。

党委制的好处是益于发扬民主,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但是也容易出现名曰集体负责实际无人负责的倾向,其表现一是延误决策的时机,二是决策以后无人具体执行,三是一旦决策失误便难以追究决策的责任。为了避免出现或者尽可能少地出现这种状况,就有必要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引入分工负责的机制。这种引入实际是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一种借鉴。

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是有确定含义的。第一,党委集体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之后,就要分工由专人去具体贯彻落实。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1页)第二,党委大量的日常工作也需要分门别类,由专人负责。“集体领导解决重大问题;某一件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同上,第282页)第三,在党委的分工负责中,书记负总责,负第一位的责任。书记的责任,是主持、组织、协调党委的工作,对处理党委日常工作负总的责任。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人负总责。”“集体领导也要有一个头,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对日常工作要负起第一位的责任。”(《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4页、第2卷第341页)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最大特点,是责任明确,决策效率高。但它的缺陷就是过分依赖于行政首长个人的素质,包括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等等,然而个人的素质总是不能尽善尽美的,而且受个人情感和看法变化的影响,还会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了弥补行政首长个人素质的不足,在我国政府的决策机制中,就又引入了一些党委制也就是委员会制的决策方式,即在坚持行政首长全面负责,强调行政首长要敢于负责,有责有权,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要求行政首长要有民主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集思广益,在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尤其应该如此。这样,行政首长负责制就一方面有别于党委制,一方面又严格区别于独断专行的家长制。

5.党委与政府为什么要实行上述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

人们不免会问,为什么党组织要实行委员会制而政府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呢?党组织实行首长负责制、政府实行委员会制不行吗?

党组织实行委员会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由党和政府的组织性质、工作性质和决策性质的不同而决定的。

从党组织来说,首先,党是政治组织,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党完全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全体党员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直接或者间接地管理决定党的事务。因为在很多层面上,难以做到全体党员直接参与对党内事务的管理,于是就要选举党的代表大会。而代表大会又不能天天开,就又要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由委员会来主持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党的工作。党的委员会是集体接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就必须集体行使决策权,集体向代表大会负责。其次,党是领导核心,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都是该地方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施对重大决策的领导。这个决策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需要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由党委集体行使决策权,集体承担决策责任也成了必需。

而政府的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政府是行政组织,是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它的工作性质是执行性的,内在地要求高效运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明确、反应灵敏、决策快捷的特点恰恰适应了政府工作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核心是追求效率,行政首长负责制也就是效率机制。它的安全性在于,第一,政府工作中所要作的决策一般不属于重大问题,重大问题是由党委或者人大决策,这就如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一样,总经理虽然也作决策,但不对企业的重大问题作决策。第二,对政府工作管理范围内比较而言的重大问题,组织法明确要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进行决策,也就从制度安排的某个方面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第三,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是孤立的,与政府决策有关的还有很多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政务公开、决策公开、决策咨询、决策听证,特别是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等等,共同构成了防范行政首长任意妄为的警戒线。

6.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出现错位的原因是什么?

出现决策机制错位的情况,尽管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党委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策,但是有的党委书记往往以家长自居,他的个人意志高于一切,他的话就是法,别人只能俯首听命,在这种情况下,党委会就是徒有其名的形式了。邓小平非常尖锐地指出:“这种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实质的办法,必须坚决加以反对。”(《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1页)问题出在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书记个人的弊端。这就是邓小平说的,党委的权力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情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这是党的领导制度问题。而政府工作理应按行政首长负责制决策,但行政首长往往做不了主,原因是政府实际上并不拥有决策权,政府的决策权被党委所包揽着。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当然也包括政府的权力集中于党委,这是造成政府首长难以负责的体制性原因。所以,邓小平提出,“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今后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9页)他说,政府工作当然是在党的政治领导下进行的,政府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也加强了。可见,健全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理顺两种决策机制,关键是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教授)

(本文责任编辑李红)

作者:侯少文

党委行政论文 篇2:

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基础参考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石油运输企业在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当前,困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仅仅有外部因素,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基层职工的心态与思想也变得更加复杂化,这对企业的管理十分不利。很显然,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质量的优劣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石油运输企业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行政业务开展的有效性对于党委管理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行政业务中贯彻党委精神,以党的政策、方针为重要指引,通过高质量行政业务工作推进党委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行政业务;党委管理工作;基础参考作用;发挥途径

前言: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下,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行政管理开展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工作指引,切实发挥出行政业务的综合职能作用,并利用行业业务的功能为企业党委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通过行政管理与党委管理形成的合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1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基础参考作用分析

行政部门是相当石油运输企业管理体系的中控中心,承担着企业内外的沟通工作,以及企业中承上启下传达工作,同时在行政管理事务上起到重大的协调作用。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能十分广泛,接触到的基层人员十分广泛,毫不夸张的说,行政业务与企业各部门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企业的决策,组织,通告等都由行政部门作为传输窗口。而且相关制度的制定,各种会议的开展,决策落实推进的规划等都需要经由行政部门来传达、跟进与推动。由此可见,在行政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基层的干部职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企业党委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比如,通过行政业务的展开了解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向,有利于党委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时能够更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而且行政业务开展的不同阶段,会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比如月度、季度、年度工作阶段性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与党委管理工作融合进行,为党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托。除此之外,行政部门还承担起了企业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应急事件处置、督查督办、基层职工的信访诉求、日常接待工作及企业领导交代安排的各类临时性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必然会有大量的沟通交流需求,以及涉及党的原则性问题,很显然,在这些过程中也能够为党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2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工作中发挥基础参考作用的有效路径

2.1加强基层沟通,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行政业务要为党委管理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出基础参考作用,就需要在当前的工作基础上,更深入、更全面的加强与基层人员的互动与沟通,一方面,能够更加彻底的发挥出行政业务的工作效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向,职业问题,为党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参考。所以,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各部门主管以及更高决策层的沟通,一方面要以桥梁纽带的角色加强与基层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基础人员的相关动态。在协助好企業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参与与协助党委管理工作,并协助党委管理荼做好相应的规划,充分发挥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大步迈进。

2.2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党委管理得到落实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管理,基于此,行政部门就需要发挥出监督职能,对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党委管理的工作方针进行落实,尤其是企业会议决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和领导批示的交办事项,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功能,主动介入部署事项,根据部门职责及时分解任务,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办理时限。要按照“一事一督办”的原则,严抓细督,力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于督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形组织召开部门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跨部门间的业务问题,确保部门之间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推动承办部门去落实工作。

2.3完善考核管理,强化党委管理质量

在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基础参考作用发挥中,必须要激发工作人员的道德感、责任心、服务意识。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需要以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党委管理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党管组织的效用真正的发挥出来,所以,有了考核制度的依托之后,就要明确考核目标,使得党建工作的一应流程与要求具象化,考核目标包括思想觉悟上的目标,意识行为上的目标,思想政治学习上的目标,以及党组织工作开展范围等等,落到实处就是,是否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是否落实了相关制度,比如一岗双责制,是否按时召开相应的党支部会议,是否执行了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要求,是否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发挥出了模范先锋作用,是否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心声,排除基层困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目标正逐步向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方向迈进的当下,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地位与作用,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为落脚点,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让行政管理与党委管理互相融入、互相渗透,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制度执行保障体系,全面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玉,解凌云.论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基础参考作用[J].消费导刊.2020(03):0009-0010.

[2] 安洁,宋海澄,武爱萍,张峥,张艳博,毕志润.论行政业务在党委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基础参考作用[J].现代企业管理. 2020,05(10):0035-0035.

作者:王艳

党委行政论文 篇3:

专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跻身世界一流,需要“去行政化”

清华学堂因清文宗咸丰御笔“清华园”而得名,如今这块匾额被置于了工字厅之上,昔日的皇家园林成为了学校领导的办公场所。4月10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在此处雅室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

“去行政化”重在办学自主

《中国经济周刊》: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根据这一要求,清华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做些什么?

邓卫:对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清华的总体战略是“三个九年,分三步走”,即第一个九年(1994—2002)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过渡;第二个九年(2003—2011)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2012—2020)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努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目标,我们2011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即将进入第三个九年,清华要想全面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占据世界领先位置,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须进一步努力:

第一是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使我们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的重要成果。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占据了世界第二,但还不是世界强国,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弱,而这又受制于基础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尖端科学领域的研究。

第三,加大改革的力度,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中还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现在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大学“去行政化”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清华会否将“去行政化”作为改革的方向之一?

邓卫:“去行政化”这个概念总体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去行政化”就是去掉学校的一切行政级别,去掉学校的一切行政管理的机构和岗位,这是不对的。因为学校是一个组织,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而管理就要有相应的部门,就要有不同层次的管理岗位。

“去行政化”的关键是要按规律办事,即按教育规律、按人才培养规律办学,按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来处理事务,这才是“去行政化”的要害所在。

具体到措施,主要是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外,学校要主动向社会宣传,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即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不是一个行政单位。大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政府到百姓,从媒体到社会各界,都要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管理部门要减少对大学的行政干预,让大学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

另一方面对内,要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使大学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关于现代大学制度每个国家都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而定,没有一个模式能拿来克隆,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大学管理制度都各不相同,我们的现代大学制度也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国外成功大学的经验来建立。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授和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科学决策,依法治校。

两岸清华都是中华荣耀

《中国经济周刊》:提起清华百年,就不由得让人想到清华的近邻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各自使命和竞争点有何不同?

邓卫:清华、北大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好像“双子星座,交相辉映”。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像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牛津、剑桥等。这也是高等教育强国所应有的表现,不应该是一枝独秀,一花独放。必须有一批名校、有若干卓越的学校,通过竞争促进发展。清华、北大在中国承担着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使命。

清华和北大在历史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和北大、南开还曾合并为一校,共同创造了一段战时教育的辉煌。在1952年的高等教育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原有的文、法、理三学院,几乎全部调整到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的工科院系调整到清华,由此形成的学术渊源和文化传统是两校共同的骄傲,这也是和国外的“双子星座”不同之处。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定位大陆清华和台湾新竹清华的关系?

邓卫:两校同根同源,梅贻琦校长曾经是我们两校共同的校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我们两校共同的校训,“行胜于言”是我们两校共同的校风。我去台湾访问的时候,看到新竹清华还在校内专门做了一个二校门的缩微版,就是希望把清华的传统在宝岛台湾继续生根发展。

不过,两校的学科结构不同,政治文化背景更不一样。不同的办学方法只要能服务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是应该肯定的。两岸清华虽然地处两地,但是都以自己办学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耀。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清华大学邀请全球领域的一流学者对清华的某些学科进行了专业的国际评估,通过这次评估是否发现了一些问题,有无具体的改进措施?

邓卫:评估专家都是随机听课和随机与师生交流,不用事先打招呼,完全客观真实并附有书面中肯的评估意见。通过十几个学科的评估,我们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以前感觉到了,但不那么深刻,或者有些隐藏住了,没有发现,又或是有些问题发现了,但是通过评估鉴定后调整了改进的力度。

所谓“旁观者清”,我们还会坚持国际评估这个办法,通过同行的评议,使自己发展得更好。

至于具体的改进措施,我本人作为建筑学院的教授有两点比较深的体会。一个是我们的青年教师的发展前景与待遇相关,就是说如果他们在大学里不能获得较好的待遇,人才的流失将会非常严重。国外专家对此问题看得很犀利,我们目前青年教师的薪资水平、住房条件、科研经费等都不是那么理想,大学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另外一个是外国专家感叹处于城镇化大发展时期的中国,为清华建筑学院提供了参与很多重大工程的机会,比如,奥运会、世博会、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但是反过来,因为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我们更不能放弃在基础理论上的研究工作。作为大学还是应该有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的功能,不能有偏废。

大学要领先,就要在理论上有建树。就像是我们以前建筑系的鼻祖梁思成先生,梁先生的最大功绩不是建造了多少座房子、设计了多少项目,而是他第一次系统和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史,通过系统梳理给这个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璐晶

上一篇:舞蹈多样化论文下一篇:国外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