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传递情感的艺术,从古到今,音乐在启迪人们心灵、提升人们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音乐作为近现代常见的一种音乐类型,深受高中生的欢迎,其中涉及各种技术和艺术的运用,情感传递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篇1:

情感传递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声乐的演唱教学当中需要利用情感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的地了解音乐作品当中蕴含的深刻的内容。在声乐演唱当中,情感的恰当传递不仅能够将作者在声乐作品当中所寄托的情感外化出来,更能够与听众进行情感上的升华与沟通,从而使声乐的演唱更富于生命力与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情感传递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当中的运用的剖析,探讨了在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在情感传递方面的方法与对策,以期能够为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情感传递;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运用

音乐的灵魂在音乐当中情感的传递,流行音乐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演唱者通过饱含情感的演唱而赋予的,干巴巴、没有情感的演唱并不能够算是对歌曲完美的演绎,而优秀的演唱者能够唱出歌曲的灵魂,歌曲的灵魂正是歌曲情感的传递,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一、关于流行音乐声乐演唱当中的情感传递

(一)演唱情感

如果要探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当中的情感传递,就需要明确演唱情感的意义和内涵。歌手会将自身的情感蕴含于歌曲中向外界传递,通过自身对歌曲的充分理解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将内心的感受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传达给听众,连同自己的内心情感发自肺腑地传达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流行音乐的表达中,演唱的情感是演唱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状态,是演唱者将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当中创作者所蕴含的情感,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经过深入的心理共鸣进行再次创作,以独特的理解方式通过演唱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流行音乐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受众群体规模庞大,因而,流行音乐声乐演唱当中的情感传达就更能够吸引观众。

(二)情感传达

情感传达就是指在歌手的演唱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歌词的理解将歌词中没有明确写出的含义通过深切透骨的情感传递给听众的再次创作过程。情感虽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却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歌曲能够带给人类的最实际的共鸣与激励。歌曲听众能够通过演唱者忘我的歌曲表达充分理解并吸收歌曲的内在感情渗透。歌手想要完美地演绎歌曲,首先自身就需要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身临其境地体察歌曲带来的情感震撼,才能够根据这种情感的状态将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與感受传递给听众们,演唱者对于歌曲的感受越深刻、达到在灵魂上与歌曲合二为一,才越能够让听众通过歌声充分感受到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以歌声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情感传递对于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的意义

歌曲一旦被歌手恰到好处地进行情感加工,就会迸发出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听众融入到歌曲情境之中,从而达到美学共振。如果歌曲作者是创作之神,那么演唱者就是为这件艺术品注入灵魂的维纳斯。他们将生命力注入作品,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灵动的歌曲演绎传达给每位听众,让听众沉浸于悦耳美妙的音乐中感受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很多歌手误认为歌曲表达的巅峰就是演唱技巧,因而本末倒置地追求声色声线表达的极致,却忘记了音乐之所以感动人心,完全在于歌曲中蕴含的深刻饱满的情感。把握住歌曲需要表达的内含精髓,细腻地将之表现出来,才是歌手创作音乐艺术的正确途径。缺乏情感的音乐作品,是没有星辰的深暗夜空,是缺乏鸟叫虫鸣的幽暗森林,即便是美丽的,也是如此的空泛乏力,缺少灵动的生命力。将情感注入歌词,让音符焕发色彩,才能让歌曲拥有翩翩起舞、魅惑众生的力量。歌曲需要演绎者赐予情感的生命之泉,通过爱的呵护才能得以不断成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演唱技巧,还要提升其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情感的传递能力。只有将这两样核心音乐素养完全掌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音乐技巧,为艺术的创造提供推动力。

三、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情感传递的欠缺

当代大多数歌曲演唱者有着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他们能够流畅地将歌曲呈现出来,然而落入观众眼眸中的却是感情的缺失,给人一种干瘪的感觉。观众在欣赏完表演后,由于缺乏情感的共鸣,很难对歌曲产生认同感,更不要说对其念念不忘了。一些业余的音乐演唱者,他们虽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声乐学习,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他们将音乐融入生活中,将自身的情感投入歌曲之中,这种饱含情感的歌曲很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受到观众的喜爱。可见,高超的演唱效果并不单单取决于演唱者的专业程度,其和表演者的情感传递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情感传达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当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揣摩

创设情境教学是很多教学科目都会用到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音乐教学也同样适用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的歌曲,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感悟情绪与音乐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创新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艺术感悟力,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差别情感体验方式。让学生预设情境,感受歌词曲调带来的情感震撼,从而加速理解人生,理解音乐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其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学习乐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帮助学生构建歌唱情景

由于年龄因素,有时候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以让他们完全理解歌曲作品的内含深意。此时,就需要教师协助构建歌唱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歌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义。教师需要放下课堂上主导者的这一身份,以平等的视角面对学生。不再做高高在上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将学生推到前台,辅佐他们自己主导学习,这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改变。通过创建讨论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承担教学的各种角色,比如对歌词的不同理解、对谱曲的不同看法等。每个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同一歌曲做出不同的理解分析。在共同的讨论中,大家能够求同存异,以谦虚的态度共同学习进步,通过细致分析作者人生情感经历、切合作品时代背景、对比分析同类作品等方式对这首歌曲达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概念。最终由教师整合后进行集体的引导修正。这种让学生转变知识接受者身份,深入其中探讨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情感投入和思想转变。

(三)激发热情,积极培养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

每位初学者的演唱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音乐教师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挖掘其自身独特的音乐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演唱特色并形成独到的优势。在夯实学生的演唱功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展示自身的表现欲。众多的歌手声线有相似,演唱技巧有雷同,但对同样歌曲的感情表达却不尽相同。这种差别也是演唱者实力优劣的具体体现。成功的歌唱家能够自如驾驭情感让歌曲产生共鸣,优秀的歌手能够通过情感带动听众陷入情境之中,而一般的歌者只能将歌词随着曲调唱出来而已。演唱者只有全情投入,以全部的情感震撼内心,才能将这种感动融汇于歌曲让观众感受到,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华晨宇在演繹歌曲《我》的时候就做到了这一点,台下观众在歌曲中感受到了华晨宇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们的情感共振达到灵魂的沟通。同理,邓丽君在华语歌坛之所以无人超越,也在于其歌曲中情感的流露正如画龙点睛的一笔,不多不少刚刚好。

(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

实践出真知,这是适用于所有教学的真理。想要培养出能力卓越的专业演唱人才,就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只有通过舞台的考验,才能将平日积累的知识能力化作实力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舞台的实地考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舞台爆发力。这种实地检测让平时理论教学时难以发现的问题显露无疑,教师可据此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因此,加大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势在必行。参加校内组织的各种比赛,以培养学生台前表现力、渲染舞台氛围以增强学生自信、通过观众互动深入了解感情收放时机,都是切实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此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积极寻找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通过不同的舞台情境培养学生与观众的互动能力,眼神交流及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技巧是承载情感表达的有效桥梁,对于学生日后歌唱情感的表达大有裨益。

五、结语

声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带动着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流行音乐中情感的注入和表达,是我国声乐教学的一大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情感表达技巧,在激发学生演唱热情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音乐素养,夯实了学生的综合演唱功底。情感传达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我国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更创新了声乐教学的思维理念,从注重技能形式转变为重视内心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热情燃烧音乐,用灵魂铸造艺术,从而带动了我国音乐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苗.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13):62.

[2]童姗姗.情感控制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7(8):44.

[3]徐福梅.试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12):140.

[4]张快彩.试论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感培养[J].歌海,2008(3):53.

[5]王敏泽.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6(3):38.

[6]王秀丽.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1(20):162.

作者简介:孔思薇(1990-),女,汉族,重庆市人,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美国)毕业,培名学院,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声乐、演唱技巧。

作者:孔思薇

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传递”

摘要: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传递情感的艺术,从古到今,音乐在启迪人们心灵、提升人们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音乐作为近现代常见的一种音乐类型,深受高中生的欢迎,其中涉及各种技术和艺术的运用,情感传递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情感传递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中的问题,论述了情感传递在歌唱教学的意义,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运用的方法,期望在有效策略的引导下改变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提升音乐歌唱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传递;教学研究

流行音乐以通俗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特别是流行唱法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广。流行音乐歌唱教学涉及的面很广,有技术、有艺术也有情感传递。基于此,文章对如何将情感传递更好的应用于流行音乐声乐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流行音乐声乐演唱中“情感传递”的不足

(一)忽视情感传递重要性

文章通过对高中生流行音乐唱法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虽然学生具备演唱技巧,但傳递给人的却只是单纯的音乐,没有将作品的内涵表达起来,究其根源在于忽视了情感传递。教师过分注重技巧和艺术的教学,忽视了情感传递的训练,导致学生演唱水平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很多演唱者明确情感传递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合理的应用,甚至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手段改善学生这方面的缺陷,进而导致学生演唱水平不高。情感传递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因缺乏有效手段,阻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抑制着学生的进步[1]。

二、情感传递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的意义

歌曲一旦被歌手进行有效的情感加工,就会产生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带动听众进入到情境中,达到美学共振。如若将歌曲创作者比作创作之神,那么演唱者则是为艺术注入灵魂的维纳斯,他们为歌曲注入了生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将歌曲的深层含义传递给每一位听众,以舒缓听众压力,放松心情。很多歌手误认为歌曲表达拼的是技巧,一味的追求声线极致的表达,却忘记了根本。把握住歌曲情感,将其细腻展现出来,才能为大家呈现一场完美的听觉艺术盛宴。缺乏情感表达的作品,就是没有星辰的黑暗夜空,也注定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音乐教学,并非单纯的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情感感悟力,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推动艺术创造的不断前行,才能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传递在高中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相应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境构建是很多学科教学都会用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在音乐教学的应用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这种方式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感悟力。对生活经验浅、阅历单薄的高中生来讲,构建相应的情境可以带给他们情感震撼,可以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采取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可以鼓舞学生更好地表达,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歌唱情景,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因年龄限制,高中生没有丰富的阅历,进而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就要构建相应的歌唱情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地位,明确自身主导者的角色,以平等视角和学生交流。比如在小组讨论中,鼓舞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别表达自己对歌词、曲谱的理解,学生会根据自己阅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发散思维,实现学生的共同提升与进步。通过对作者情感经历、时代作品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全面把握住这首歌,最后教师集体教学帮助学生修正。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听将者变为了知识汲取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而且深化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包含情感转变[2]。

(三)调动热情,提升学生演唱能力

音乐初学者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将学生独特的表达魅力挖掘出来,通过教师指导形成自己的演唱方式。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欲。很多歌手的声线相似、演唱技巧相似,但对于一首歌曲的表达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演唱者实力优劣真实体现。一名成功的演唱者可以自由驾驭自己的情感,可以和歌曲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可以带动听众进入到情境中,一般的演唱者只是将歌曲按照既定的轨道表达出来而已。演唱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才能将这种感动被观众感受到。比如郁可唯在演唱《影子》时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观众在歌曲中感受到了郁可唯的情感世界,通过这一世界可以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

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适用于所有教学的真理。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演唱者,就要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舞台是检验演唱者的最佳方式,可以将日常积累化为实力展现出来。通过舞台考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力。通过实践教学还能发现学生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日后的教学方案。因此,在高中声乐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平衡好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比赛,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与观众互动,升华自身的情感,以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内,走向校外,通过不同情境的舞台体验,提升学生与观众互动的能力。这些技巧是情感承载的媒介,对学生歌唱情感的表达有着积极的意义[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传递作为流行音乐演唱的一个关键部分,只有采取正确方法,才能在提升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情感。声乐教学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情感表达融入到流行音乐教学中,是我国声乐教学的进步和创新,这一方式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情感表达技巧、音乐感悟力的培养,以在提升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情感传达突破了以往声乐教学的弊端,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可以推动我国音乐教学迈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于东霞.浅析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传递”[J].戏剧之家,2021(30):117-118.

[2]童姗姗.情感控制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7(8):44.

[3]王乐乐.解析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4(8):60.

作者:刘岩

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流行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文化迅猛发展,随着世界各地的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西方文化对华夏文化的冲击,我国音乐领域出现了大量不同的音乐形式。从此,流行音乐在我国应运而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近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不断发展,由于流行音乐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音乐表现力,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一度成为音乐市场的主流,而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的被人们忽视。民族声乐想要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那么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声乐教学;民族声乐;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教学方法单一

艺术类高校中,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是一对一的示范性教学。教师与学生在狭小的琴房中完成授课,传授者通常以自身的思想与理念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范唱,学生模唱,这种方式教师容易带着自身的主观思想进行教学,而学生也会刻意模仿教师的声音,从而不能充分的展现自身的声音特色。

(二)声乐教学资源缺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类人才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声乐专业不断的扩招,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设备过于紧张,部分学校为了维持教学秩序减少学校教具的开支,一直着破旧落后的钢琴、古筝等。或者大量学生共用教具,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一些艺术院校图书馆中的藏书久久不能更新,学生无法从图书馆中借阅学习。

(三)声乐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艺术类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声乐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声乐教育体系相对落后,声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第一,中国现阶段声乐理论知识还是以西方教学体系为主,缺乏民族音乐根基。第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校教学重视理论和技术技能的传播,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第三,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声乐教学中历届学生反复学习教材里的民歌与美声歌曲,忽视声乐曲目的更新。

(四)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自身评职称,常年把重心放在论文写作上,忽视教学。教师常年在校授课,忽视了提高自身的眼界与演唱能力,影响声乐教学质量。时代在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传承民族文化,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扩充自身的能力,结合自身的文化知识研究出更加有效、有趣的一套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五)学生自身因素

在现代高校的学生中对于民族声乐喜爱度不高,大部分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主张张扬的个性,歌曲情感表达偏向直接化,节奏欢快,旋律生动。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他们更偏向于流行音乐。

二、高校声乐教学融入流行元素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大学生处于懵懂的年纪,大部分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期待。他们向往自由与美好,且有个性孤立张扬。但是处于这个年纪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于音乐的审美尚未成熟。大部分学生认为民族声乐枯燥乏味,无法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不能与之共情,从而无法激发他们对传统声乐学习的激情。流行音乐曲式结构简单,旋律轻快有律动,所以学生们非常喜爱流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听觉上的充击,正好弥补了传统声乐课上的空缺。大学作为学生的音乐审美的养成阶段,让学生受到正统规范的音樂教育,教师在授课时应当顺应学生爱好,适当的在声乐课堂中融入流行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对各种声乐形式进行深度的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的传统声乐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教与学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中,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对于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演唱技术难度系数大,难以表达民歌中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既能够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又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流行音乐作品后背有着或喜或悲的故事,作品大部分直抒胸臆,听着容易与之共情,能产生共鸣。我们声乐课堂借鉴与于流行音乐的这一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其次,流行音乐音乐元素融入我们高校声乐课堂,我们和学生一定要去深入了解流行音乐的创作,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才能让流行音乐服务于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在此过程中,既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生动,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宽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高校声乐教学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方案

(一)教学理念

人们对歌唱的演绎形式固有的印象,什么样的歌曲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但其实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例如,歌曲《九儿》的原唱是著名的歌手韩红的作品,在大众的印象中韩红是流行歌手,所以她演唱的作品必须用流行唱法演唱,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声乐作品是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每部作品都有其本身的含义,演唱者进行演唱时则是我们的二度创作。演唱法式与手段是为作品服务,但不能限制作品,同样的声乐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

(二)教学计划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嗓音条件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例如,低年级的学生专业技能、歌曲的理解能力与表现力稍弱,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融入一些流行元素,或者通过分析演唱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流行曲目,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力。同样的歌曲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为高年级演唱较大的声乐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在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教师要注重针对每学生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为学生设定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演唱程度和心理状态而设定。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辅助学生日常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类型的曲目。例如,对家乡大好河山的赞美,歌唱友谊、祖国、亲情等。这些内容积极向上,歌词通俗易懂,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乏出现很多学生关起门能唱,上舞台却大打折扣。所以在学习声乐这条道路上,应当把教学与舞台相结合,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演唱技术与音乐表现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流行的元素,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在舞台上的展示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训练过程中加强短板的弥补,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演唱技术与舞台表演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在舞台上展现自身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四、总结

高校声乐想要在时代潮流中不断进步与发展,流行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用是一条可行之路。流行音乐有利有弊,相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而言,它没有我们民族音乐的古典韵味,但是流行音乐旋律简单易流传,歌词通俗易懂,更快的让学生明白和接受。我们教师要做好把关,好好利用这把双刃剑,把流行音乐的优点带入我们日常的声乐教学中,让高校声乐教学更加简单明了。

作者简介:李宏亮(1993.06),男,壮族,广西来宾,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民族声乐教学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研究与实践》(YZ2020JP006)最终成果。

作者:李宏亮

上一篇:音乐组计划下一篇:奥运培训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