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2023-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教师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和昭和军阀集团同处于一个时代,他们身后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冲撞与较量绝非历史巧合。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经历如此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事事正确,难免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难免也会打败仗,走弯路,他们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也会出尔反尔,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这一切被太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所美化,剪切了,反倒是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纵观整本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伟人又的的确确不平凡,无数历史场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仅是具体钢铁意志和胆魄之人,我们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伟人的过人之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身处境域的清醒认识,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确选择,这一次次的选择都将自己引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两万五千里长征,精炼出的是一种民族之魂,无论再艰苦,有再多的磨难我们都能从容面对,最终坚持下来的几千精锐,他们经历了苦难,改变了中国民族的命运,铸造了辉煌!

看到书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长征的艰辛我们很难感同身受的去体会,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对当时境域描述的文字或影视作品中感受,如《一袋干粮》《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条件,这使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生更应体会到现今优越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看到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事迹,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他们中许许多多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让人敬佩万分。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我们青年一代要继续的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以此指引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坚定我们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忠心,早日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

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之下,从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收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之所长,引导他们制订出适合我国革命的道路,用事实与实践使洋为中国之所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指定出一套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与发展道路。我们作为当代国防生,同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应该盲目的借鉴别人成熟的管理,学习模式,生活模式,要积极的探索适合自己,切实对自己提高有帮助的实际方式,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一套只为自己所适应的模式,正如同胡主席在清华百年校庆之中对我们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那样:“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这本《苦难辉煌》是金教授积累一生只所学所做出的总结,其中独立的缜密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做人要作有心之人,做事要认认真真,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说的多做的少!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为动力,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立足本职,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来缅怀革命先烈,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始终如一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弘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是我、也是我们许许多多青年一代要用心去培养的爱国情操。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国防生,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崇高精神,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我们经历了苦难,更应该牢记这苦难,这必将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为中国之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2篇:《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讲述了中国近代关键时刻的历史承接这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财富。中国的近代历程是不断的在烈火中熔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磨难中诞生的。在天安门广场长,毛主席和孙先生默默对视。他们两是近代中国改革的风云这人物,他们掌握着近代中国的走向,是从封建到共和两大转折。是面对庞大的旧势力中关键的支点。相比孙先生的辛亥革命,共产党带来的革命是艰辛却也是更成功。

共产党成立之初,是那么的薄弱。是那么的饱受摧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处,随着孙先生的逝世,蒋介石的野心。共产党一直处于国民党的压迫之下,在内共产党内部的左顷思想弥漫又使得共产党内忧外患。在几次反围剿失败中,确定了长征这一决定。在这路上,历经磨难,放弃与背叛,左倾和逃亡使得这条漫漫长路留下了无数先烈,使得一支刚铸的部队崛起。这样一支队伍之所以是真实的,因为他同样具备所有可能存在的要素,有彷徨,有逃离,有叛徒,有分裂。即便在正义的一方,也有太多的模糊、抱怨、失误、错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红军作为一个整体是光芒万丈的。如果不是有着伟大的目标,这支部队不会存在。我们如今总是感叹受尽磨难,相比中国共产党在那战火年代你还能说自己苦么。中国共产党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是给我们带来安逸的生活,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大一笔精神财富。

中国近代是动荡的,是不安定的,是苦难的,是屈辱的。生活也如历史,总是困难为基调。历史能给我们带来答案,既然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建辉煌。我们作为后人,也要自然要继承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困难是登上成功的阶梯。你的志向要高远,才能踩着艰苦而上。

1840年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经历过中华民族这样巨大的跌宕起伏。怎么认识与对待自己这段千曲百折的历史,我们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没有思想的力度,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历巨变,都不由自主地全盘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以这种方式去思维和认识,只会把中国近现代史以至当代史看成一部不断从这个极端跳向那个极端,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抛弃的历史。这种只见断层、不见积累的思维方式,最终印证的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成熟。

第3篇: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是著名作家金一南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初期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这本书主题鲜明,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一部有气魄、有激情、有美感、有思想深度,能够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好作品。

苦难辉煌究竟讲述了什么

《苦难辉煌》该纪录片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初期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描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我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苦难辉煌》中描写的民国初期到西安事变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党从建立就一直处于苦难之中,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万里长征等,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就像是浴火凤凰,在经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了辉煌与胜利?同时又是什么样的信念使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军队克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理想与信念历久弥坚?又是什么样的根本能让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就是坚毅、执著和牺牲,这就是中国精神。

坚毅是什么?就是曾子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执著是什么?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并且一定是坚持一个人突破生理与心理极限而很难做到的一件事、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牺牲是什么?就是舍弃、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

苦难辉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艰苦奋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支撑

我理解精神来源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苦难砥砺精神,让精神更加坚强;胜利饱满精神,让精神更加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流血牺牲铸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化作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历经苦难曲折和千千万万人的不屈抗争和英勇献身,使中华民族精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和探测到前所未识的时代宽度。 2紧密联系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立党根本

《苦难辉煌》中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紧紧与人民站在一起,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蒋介石为消灭共产党,不惜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幌子,一再组织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剿杀,反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的历史方位性和准确性,不仅扩大了共产党的同盟军,而且壮大了共产党的队伍。纪录片中描述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川军拆走了桥板,老百姓捐出了门板。千千万万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的群众,是任何力量打不破的。共产党永远还不完老百姓的情!

3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仰望星空,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爱财,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播种,不收获,始终捍卫心中的主义,追求不变的信仰。那个时代,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梦想与道路错综交织,既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想最容易破灭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光芒,不仅在我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辉煌的时候迸发出来,而且更是在共产党人最苦难、前途最艰险的时候迸发出来。历经磨难的理想信念,更加可贵、更加卓绝、更加伟大,也更加具有力量。

4苦难辉煌对当前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一些腐败案件,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的腐败案件,影响非常恶劣。以及其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有奢侈浪费、挥霍奢侈等问题,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期待。在这样的历史关头。《苦难辉煌》不仅让人们有机会去回顾这段历史,更是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对每一位共产党员思想、精神、品格的教育提升,使崇高的信仰转化成内心的自觉,好好珍惜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这段历史。因为那里有我们党的、民族的、军队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中的那些英雄人物为了信仰不计回报、甘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当下,我们正需要汲取这样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最后引用《苦难辉煌》中的节录:“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关头,也只有几步。中共党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步,莫过于出发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最深重的苦难与最耀眼的辉煌,皆出自于此。”

第4篇:苦难辉煌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这本书描述的是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应该说,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金一南为什么单单选择这段历史,究竟想说明什么问题?我觉得从我党我军发展史看,这段历史确实惊心动魄,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大书特书,最能回答“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但仅仅是这样吗?我觉得还不尽然。这本书看似讲历史,实则讲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现在,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经济规模、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理想信仰、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软实力差距还很大。国家和民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与精神层面的东西轰然而遇。当物质极大丰富后,我们的信念寄托、精神归宿在哪里?社会上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伦理危机、丑恶现象?这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走向未来无法回避的重大命题。梁启超讲过,过去中国失败,表面看是器物上有差距,再细看是制度上的差距,再往深里看是文化上的差距。金一南同志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创造性。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牛顿的问题意识的确很强,在他之前苹果从树上掉下多少年,唯有牛顿把它当作问题,这才有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那么

发达,后来落后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这些问题都引领了前进的方向。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提问题,给世界提问题。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是李约瑟、钱学森,更不可能都去作改变世界的巨人。我们现在的任务自然是立足自身的本职工作,在自己身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只有所有人都解决好自己周围的问题,成就“小我”,才能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完成“大我”。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我常想,如果没有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也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历史就是历史。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第5篇:《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3000字(范文模版)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是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这本书里面的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曾经任人凌辱的东亚弱国,到21世纪初的综合实力大国,中国的百年沧桑,浓缩了一个民族从屈辱到腾飞的全部过程,是历史一瞬,也是一刻永恒,工农红军的缔造者们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担承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不由万分敬佩那些真正为正义奋战的战士,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假如没有国民党五次围剿,就不会有红军长征;假如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淬炼,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就不会有一个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假如没有一个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抗日统一战线,不会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然而历史没有假如,历史就是历史,初看充满偶然,再看蕴含必然。从金沙江安顺场17勇士、大渡河泸定桥22勇士忘却生死的拼杀中我们看见了这种必然;从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铿锵话语中我们听到了这种必然;从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必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仅仅是一句儿时的歌词,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历史的思索和解答。十月革命一声炮

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是没有送来工农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出政权,没有送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始终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更寻找到了通向胜利的路径,在民族存亡的历史转折点把握住了机遇。这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当下一个历史转折点在1978年缓缓来到时,中国共产党再次显示了自身的伟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时代的主题从革命转向了建设、从斗争转向了发展。“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皇帝”,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自身不断的思考、实践、坚持,才一次次地创造了奇迹,真正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涅槃。

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坚强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取得国家的领导权,是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

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东方睡狮,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昂扬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心者得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人心所向,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新一代的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需要的是理智反思,更要有忧患意识!祖国的日益发展壮大,让我们生活在物质较为富足的年代,集百般的宠爱于一身,天之骄子的光环也依旧闪耀,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更高。但国家的强大不代表我们就能坐享其成,不代表我们就能一帆风顺的接手前辈为我们开创的新中国。我们有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承认新时代青年在工作中,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很多年轻人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上不够成熟,遇事不够担当,心理承受力弱;工作中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眼高手低,做基层不愿意,对工作环境和条件挑剔,不愿意吃苦。这些都是我们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烙下的缺陷。我们虽然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但是如果失去了上进心,仅仅是走一步算一步,这样时间一长不仅会磨灭工作激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也难有太

多成就感。我不愿意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在我们这一代淡漠,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居安思危,摆正心态,勤奋工作,并且要学习前辈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只要拥有像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那样的坚韧精神,我相信我们也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人生,共创繁荣的祖国!

历史在不断地发展,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结束。对于历史的思索,蕴含着对未来的解答。新的世纪带给了我们太多新的挑战,新时代的我们不仅需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肩膀上,更需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肩膀上。一个世纪的硝烟已然散去,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伟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对于我们而言,重新追寻这段苦难的岁月,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感受肩头伟大的使命和身后厚实的精神支持,才能更好地续写未来的辉煌。把《苦难辉煌》这本书合上时,就感觉把那一页惊心动魄的历史翻了过去,今天安享和平幸福的我们,更应该奋发向前,为我们的后代撰写今天的历史。尽管波涛凶涌,新时代青年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将乘风破浪,“少年强,则中华强”,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奉献,中国必将迈进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6篇:《苦难辉煌》读书报告

一直到一个月前,我,作为一个学习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印象,无非就是停留在两个词上:一个是“红军长征”,另一个就是“遵义会议”。说实话,这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若是认真研究,的确令人头疼。况且市面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出版物,也大多是一如既往的陈述,读起来如同嚼石灰,又干又涩。直到政论课老师推荐了《苦难辉煌》之后,我对这段历史的热情,被第一次点燃了。

《苦难辉煌》这本书是由金一南将军所著,本书主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被迫转入农村,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艰苦斗争,并不断壮大、成长的故事。书中不再是先前直白的说教与单调的论述,而是多方面、多维度展开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向读者们娓娓道来。比如写红军抵达川、黔、云三省交界要展开战略行动之时,作者从地方实力派(三省军阀)、蒋系中央军以及共产党三个方面展开故事。不仅使得各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作者在其中贯穿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以简短的语句呈现,显得简洁而又有深意。有利于读者意会。如此说来,确实是“一箭多雕”。

从更加细一点的地方看,这本书优于先前其他书目,的确是必然的。先从题目来说,《苦难辉煌》比起我原先见过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述》、《中共成长史》这类题目,显得更加明了,而且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苦难,一下子就概括了中共在这一短时期内的一个总体状态——艰难;辉煌,又是不言而喻——达到辉煌,必然需要长期不懈的斗争与努力。于是整合一下,便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无数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共终于浴火重生,战胜敌人,迈向辉煌。所以,这样的题目,无疑在众多书目中,显得更具有吸引力。再谈一下目录的设置,目录中的“第×章”不必说,哪本书都会有,所以说亮点就在于章节的题目,从“地火——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东方之梦”到“烈火真金”“瞩目大西南”再到最后的“历史与个人”“狂飙歌”,一个个生动的标题有力地总结了每一章的内容,把各个标题相互串联,就是这本书的总体脉络,试想有多少书籍,当读者面对它们的时候,无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迷茫中理清前方的道路。而《苦难辉煌》借助这些标题,巧妙而又文学化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读者们在读书之时,不会思绪紊乱,相反是井井有条,思路清晰。当然这本书可不止这两个亮点,它的众多迷人之处,还需要读者们自己发现、挖掘。

接下来谈一谈我个人读书过后的一些感想吧。古人说过,“读后有所感,方可进步”。在大体阅览了这本书之后,我主要精读了第十一章的

二、三两节,我的感悟也主要是来自这两节。

感悟一:任何时候,都要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现实来分析问题。

其实说白了,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贯彻这四个字,在这两节中,这一思想精髓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每次的战前会议,讨论战争方略;比如扎西会议、扎西整编;再比方说鲁班场战役之前的《党中央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虽然赤化贵州的鲁班场战役失利,但我认为是当时红军的最佳选择)等等。无不体现了毛主席对“实际”“客观”的重视。作为一个学生来讲,在以后的生活中,讲求实际,立足实践,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习惯。

感悟二:运用博弈的方法思考。

俗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讲红军与吴奇伟部进行战斗时,书中有如下几段话:

1、 吴奇伟躲避与红军主力交锋,但红军主力已经认准了他。

2、 原来林彪的一军团已经从水师坝地区向敌人侧后出击,尖刀一般直插忠庄铺敌军指挥部。

3、 林彪若无其事地说:“当敌军正在向你们进攻的时候,红一军团的部队已向敌军侧后包抄过去,我军已化险为夷;陈赓到了你那里时,敌军的败局已定。”

可以看得出,中共战争的指挥家们在打仗时都是有目的地朝向某一个敌人,某一块阵地,甚至在还未开战前就可以预知对手的动向、结局,正是这些军事家们在每一次战斗前都能站在敌军的立场思考策略,然后与自己的策略相互博弈,从而选出了正确的作战方案,创造了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大捷。当然,这种博弈,不仅仅是懂得换位思考就可以,高深的军事理论与长期的作战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感悟三:敢于运用险招。

书中有这样一段:比较起来,面对严重的敌情,彭德怀勇克咽喉要地娄山关,直取黔北重镇遵义,其敢打必胜之精神,的确有力能拔山之概。

娄山关之战,红军获胜,转危为安。离不开彭德怀的“敢打”,敢于用险招打仗,暂且不论成败,这也是需要气魄与胆量才能干的。可以讲娄山关一战,既是彭德怀高超作战能力的体现,又是他伟人气魄的表露。

感悟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一点与这两节的内容有关联,但不是中心意思。不过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吴奇伟在这两节中出镜率很高,这位国民党军官的“战斗精神”也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不论国共恩怨,这个军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军官了。但是谁成想,解放战争之时,这位被蒋介石看重的大将,只用一张纸,发表一段话,就转投解放军了。不过我党历史上的叛徒——身为中共元老的张国焘的叛变,却是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写这一段的意思并不是想大家整天对身边的人报以时时的警戒与谨慎,而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最好是不要对他人过度依赖,要更多培养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独立能力。

感悟五:切不可操之过急,稳扎稳打。

在二渡赤水、遵义大捷之后,红军图黔的目的越来越明显。于是毛主席发出了“赤化贵州”的鲁班场战斗,对于当时的红军,这个目标未免有点太大了,但是由于决策层的坚持,红军不得不打了这场急于求成的战斗。战斗结果,从我个人来说,两败俱伤,没有成功者可言,不过毛主席把它列为败仗,足以表明他对这一战斗的教训有了很深的感悟与理解,这也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先辈们的流血警示我们:不可操之过急,稳扎稳打!学习、工作也是这样,急躁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平心静气,认真思考,才能使工作与学习的各项任务既保量又保质。

感悟六:伟人是伟人,更是普通人。

这一感悟算是一个总括吧,我的这一感悟主要是针对毛主席的。我们讲毛主席是伟人,大的方面——建立新中国、提出毛泽东思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一五计划”;小的方面——在战斗中敢于运用各种策略、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等等。所以说他是伟人,怎么讲也不过分。不过毛主席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他也

会犯错,就像鲁班场之战,以及建国后的大跃进、文革。普通人不会不犯错,所以说毛主席也是普通人。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身边有各种人,试想毛主席都会犯错误,我们怎么能苛求别人完美无缺呢?

《苦难辉煌》是一本好书,它有前辈们的牺牲、有伟人的纵横、有一个政党的跌宕起伏……希望每一个中国青年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在现代的社会,我们太需要一段历史、一段精神,来感悟,来体会。

上一篇: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下一篇: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